动物细胞血涂片的制备
实验报告 血涂片的制备
实验报告血涂片的制备实验报告:血涂片的制备引言:血涂片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技术,用于观察和分析血液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通过制备血涂片,我们可以了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信息。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血涂片的制备过程和相关技术。
一、材料与设备:1. 血液样本:采集自健康人士或实验动物。
2. 血涂片玻片:具有一定的光学透明度和平整度。
3. 血涂片刮板:用于制备血涂片的工具。
4. 血涂片染色剂:如吉姆萨染色剂。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洁实验台面,并确保材料和设备的无菌状态。
2. 血液采集:使用无菌针头采集血液样本,将血液缓慢抽入无菌注射器中。
3. 制备血涂片:a. 取一片无菌血涂片玻片,用无菌棉球蘸取适量的酒精擦拭玻片表面,使其干燥。
b. 用无菌血涂片刮板,将血液样本滴于血涂片玻片的一端。
c. 快速而均匀地将刮板从滴液处向另一端刮过,使血液在玻片上均匀分布。
d. 在刮板刮过的血液上方,迅速将另一片无菌玻片平放在上方,使血液与玻片接触。
e. 缓慢而均匀地将上方的玻片向下滑动,使血液在两片玻片之间形成薄膜。
f. 将制备好的血涂片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待其完全干燥。
三、血涂片染色:1. 准备工作:将吉姆萨染色剂按照说明书的要求稀释至适当浓度。
2. 染色过程:a. 将制备好的血涂片放入染色盒中,使其与染色剂接触。
b. 根据需要,将血涂片浸泡在染色剂中的时间可调整为几分钟至几十分钟。
c. 取出血涂片,用清水轻轻冲洗,直至水清。
d. 将血涂片放置在通风处晾干。
四、结果与讨论:通过制备和染色的血涂片,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通过观察它们的数量、形状和结构,我们可以判断出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贫血、感染或血液疾病等。
血涂片的制备和染色技术在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结论:通过本实验报告,我们了解了血涂片的制备过程和相关技术。
制备血涂片的步骤包括血液采集、血涂片制备和血涂片染色。
血涂片的制备
实验二血涂片的制备Preparation of Blood Smear实验原理使用推片将血液在载玻片制成血膜。
试剂器材载玻片(清洁、干燥、无尘、无油脂、25cm×75cm,厚度0.8mm~1.2mm)、推片。
操作步骤(1)采血静脉采血后,使用玻璃棒、毛细管、注射针头等在距载玻片一端1cm处加1滴(约0.05ml)抗凝血,如果使用手指采血则直接用洁净玻片蘸 1 滴血。
(2)推片左手平执载玻片,或放在类似桌子等平坦地方,右手持推片从后方或前方接近血滴,使血液沿推片边缘展开成适当的宽度,立即将推片与载玻片呈30。
~45。
角,轻压推片边缘将血液推制成厚薄适宜的血涂片(图1-6),血涂片应呈舌状,头、体、尾清晰可见。
(3)干燥将推好的血涂片在空气中晃动,使其迅速干燥。
天气寒冷或潮湿时,应于37 ℃温箱中保温促干,以免细胞变形缩小。
图1-6 推片(4)标记在载玻片的一端用记号笔编号。
注意事项1.要制备良好的血细胞涂片,玻片必须干净。
新购置的载玻片常带有游离碱质,必须用约1mol/L HCl浸泡24h后,再用清水彻底冲洗,擦干后备用。
用过的载玻片可放入含适量肥皂或其他洗涤剂的清水中煮沸20min,洗净,再用清水反复冲洗,蒸馏水最后浸洗后擦干备用。
边缘破碎、玻面有划痕的玻片不能再用。
使用玻片时,只能手持玻片边缘,切勿触及玻片表面,以保持玻片清洁、干燥、中性、无油腻。
2.最好使用非抗凝血制备血涂片,也可用EDTA抗凝血制备。
使用抗凝血标本时,应充分混匀后再涂片。
抗凝血标本应在采集后4h内制备血涂片,时间过长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制片前标本不宜冷藏。
涂片的厚度、长度与血滴的大小、推片与载玻片之间的角度、推片时的速度及红细胞比容有关。
一般认为血滴大、血粘度高、推片角度大、速度快则血膜厚,反之则血膜薄。
故针对不同病人应有的放矢,对血细胞比容高、血粘度高的病人应采用小血滴、小角度、慢推;而贫血患者则应采用大血滴、大角度、快推。
血涂片的实验原理
血涂片的实验原理
血涂片实验的原理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血液样品制备:首先需要从被测者的血液中获取一定量的血样。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静脉穿刺或者采用鲜血指尖刺破的方式获得血液。
获得血液样品后,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和稀释,以便观察细胞和细胞成分的形态和数量。
2. 血涂片制备:将处理后的血液样品以一定的技巧涂布在载玻片或者显微镜盖玻片上。
涂片时需要控制好涂片的厚度和均匀性,以保证后续观察时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3. 血涂片染色:为了增强细胞和成分的对比度和可见度,在制备完成的血涂片上需要进行染色处理。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使用Wright染色液或者 Giemsa染色液。
这些染色方法能够显著提
高细胞和细胞成分的可见度,便于观察和分析。
4. 显微镜观察:经过染色后的血涂片会呈现出不同种类细胞和细胞成分的不同形态和特征。
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和放大这些细胞和细胞成分,可以对血液样品中的各种细胞类型、数量和形态进行分析和检测。
5. 数据分析:通过对观察到的细胞和细胞成分,特别是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比例等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出个体的血液状况,如是否存在炎症、贫血、感染或其他疾病。
同时还可以观察其他血液成分如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以及其他相关细胞的异常情况。
总之,血涂片实验通过制备、染色和观察血液样品,以及对所见细胞和细胞成分进行分析和检测,来获得与个体健康状况相关的信息。
小鼠涂片实验报告结果(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小鼠血涂片,了解小鼠血液细胞的基本结构;2. 学习血涂片制备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3. 分析小鼠血液细胞形态,探讨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鼠;2.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滴管、吸管、酒精灯、剪刀、镊子等;3. 实验试剂:姬姆萨染液、蒸馏水、甲醇等。
三、实验方法1. 取小鼠尾部,用酒精消毒;2. 用剪刀剪下尾部,用镊子取出少量血液;3. 将血液滴于载玻片上,用另一载玻片刮成薄膜;4. 将制备好的血涂片放入姬姆萨染液中染色,约5分钟;5. 用蒸馏水冲洗,去除多余的染液;6. 将染色后的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四、实验结果1.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大小不一,无细胞核,染色较深;2. 白细胞:分为两种,一种为小淋巴细胞,呈圆形,有细胞核,染色较浅;另一种为大淋巴细胞,呈椭圆形,有细胞核,染色较深;3. 血小板:呈不规则形状,无细胞核,染色较浅。
五、结果分析1. 红细胞:红细胞是血液中主要的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细胞,其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可以反映小鼠的生理状态和病理变化。
在本实验中,红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大小不一,说明小鼠生理状态良好;2. 白细胞:白细胞具有吞噬、消化、防御等功能,是机体抵抗感染的重要细胞。
在本实验中,白细胞分为小淋巴细胞和大淋巴细胞,形态基本正常,数量适中,说明小鼠免疫系统功能正常;3. 血小板:血小板具有凝血和止血作用,其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可以反映小鼠的凝血功能。
在本实验中,血小板形态不规则,数量适中,说明小鼠凝血功能正常。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小鼠血涂片,并观察了其血液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验结果显示,小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形态基本正常,数量适中,说明小鼠生理状态良好,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凝血功能正常。
七、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应保持载玻片和盖玻片的清洁,避免污染;2. 染色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细胞形态;3. 观察时应注意观察不同细胞的特点,以便准确判断。
蟾蜍血涂片
实验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院系:基础医学院课程名称:医学生物学实验授课时间:2007年10月27日实验目的:一、 熟悉光镜下细胞的一般形态结构。
二、 初步学会从电镜照片和录相片上观察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三、 了解细胞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四、 掌握DNA、RNA在细胞内分布的显示方法。
实验用品:一、 材料:兔肾切片、平滑肌制片、神经细胞制片、猫脊髓横切片、兔脊神经节切片、蟾蜍二、试剂:70%乙醇、0.1%酸性固绿染液(PH2.0-2.5)、0.1%碱性固绿染液(PH8.0-8.5)、甲基绿-派咯宁混合染液实验内容与方法:.一、动物细胞的各种形态结构(一)、上皮细胞:上皮组织分布于各种器官的内表面或外侧。
上皮组织中的细胞叫上皮细胞。
今日看的肾切片,因为肾脏是管状组织,所以其是上皮细胞。
HE染色(苏木素-伊红染色):细胞质,嗜酸性,染成红色,细胞核,嗜碱性,染成蓝色。
肉眼:呈一锥体形的红蓝色组织切片,锥体底染色较深,尖端染色较浅。
低倍镜:观察尖端染色较深的部分,有许多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小管切面,肾小管是弯曲的,切面中的视野有横、纵、斜等,管壁有许多单层上皮细胞组成,细胞间界限清楚,细胞的形状有的呈柱状,有的立方形,有的扁平。
高倍镜:可见细胞质被染成极浅的红色,圆形的细胞核被染成蓝色。
(二)、平滑肌细胞:取平滑肌细胞制片,低倍镜下可见许多长梭形的细胞,注意在高倍镜下观察的呈柱状的细胞核位于细胞中间。
(三)、神经细胞:神经细胞是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镜下呈星形,每个神经细胞体都具有长短不一、数目不等的细胞质突起,因为切法不一样,可能又有不完整的,一半一半的。
细胞中央有一个圆形的核,核内有着色深的核仁。
二、光镜下的细胞器(一)、线粒体(蟾蜍肾切片)线粒体是细胞中能量储存和供应的中心,视野中有许多圆形或椭圆形的肾小管断面,中央为管腔,管壁细胞彼此界限不甚分明,但可依据核的位置大致确定细胞的范围。
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和细胞计数
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和细胞计数【实验目的】制备不同细胞的临时制片,观察、了解细胞的基本形态;掌握细胞计数方法。
【实验用品】一、材料和标本青蛙或蟾蜍一只二、器材和仪器显微镜、载片、盖片、吸水纸、手术器材一套、解剖盘一个、血球计数板、小平皿一个、牙签。
三、试剂 1%甲苯胺兰、1%甲基兰、Ringer氏液(两栖类用)。
【实验内容】一、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一)原理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关是很多细胞的共同特点,在分化程度较高的细胞更为明显,这种合理性是生物漫长进化过程所形成的。
例如:具有收缩机能的肌细胞伸展为细长形;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机能的神经细胞有长短不一的树枝状突起;游离的血细胞为圆形、椭圆形或圆饼形。
不论细胞的形状如何,细胞的结构一般分为三大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但也有例外。
例如:哺乳类红细胞成熟时细胞核消失。
(二)观察方法与结果1.青蛙或蟾蜍肝脏压片的制备与观察剪开蟾蜍腹腔,取一小块(约2~3mm3)肝放在平皿内,用Ringer氏液洗净,用镊子轻压将肝中的血挤出。
然后放在载片上,制片方法同脊髓压片。
染色用甲基兰。
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肝细胞核染成兰色,肝细胞紧密排列,挤成多角形(参照照片)。
2.人、青蛙或蟾蜍血涂片的制备与观察取一滴蟾蜍血液,靠近一端滴在载片上.将另一载片的一端呈45°角紧贴在血滴的前缘,均匀用力向前推,使血液在载片上形成均匀的薄层。
(图l-1)。
晾干。
显微镜观察可见蟾蜍红细胞为椭球形,有核。
白细胞数目少,为圆形。
(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可见人红细胞为凹圆盘形,无核。
自细胞数目少,为圆形)图1—1血涂片的制备3.人口腔上皮细胞标本的制备与观察用牙签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均匀地涂在载片上(不可反复涂沫),滴一滴甲苯胺兰染液,染色5分钟,盖上盖片,吸去多余染液。
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复盖口腔表面的上皮细胞为扁平椭圆形,中央有椭圆形核,染成兰色。
细胞的计数方法材料和用品(1)器材:细胞计数板、细口滴管、绸布。
动物血涂片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在动物医学领域中,血涂片检查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手段,通过观察血涂片中的细胞形态和数量,可以初步判断动物的血液健康状况。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动物血涂片的制备方法,并学会在显微镜下识别红细胞及各类白细胞形态。
二、实训目标1. 了解动物血涂片的制备流程。
2. 学会在显微镜下正确识别红细胞及各类白细胞形态。
3. 掌握血涂片染色及观察技巧。
4. 通过实训,提高对动物血液学检查的认识。
三、实训内容1. 实训材料与设备- 实验动物:犬、兔等。
- 实验器材:采血针、玻片、推片、显微镜、瑞氏染液、生理盐水等。
- 实验试剂:抗凝剂、生理盐水、染液等。
2. 实训步骤1. 采集动物血液:使用采血针对实验动物进行静脉采血,注意无菌操作。
2. 制备血涂片:将血液滴在玻片上,用推片均匀涂抹成薄膜状。
3. 染色:将染色后的血涂片放入染液中,染色时间为3-5分钟。
4. 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识别红细胞及各类白细胞形态。
3. 注意事项- 采血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 涂片过程中,推片速度要均匀,避免形成厚薄不均的涂片。
- 染色过程中,注意控制染液浓度和时间,避免过度染色或染色不足。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红细胞观察- 观察到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大小均匀,边缘整齐。
- 发现红细胞计数为600万/μl,正常范围内。
2. 白细胞观察- 观察到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 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呈球形,核分叶明显。
- 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30%,呈圆形,核大,染色较深。
- 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10%,呈椭圆形,核大,染色较浅。
- 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呈球形,核分叶不明显,胞浆内含有嗜酸性颗粒。
- 嗜碱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呈球形,核分叶不明显,胞浆内含有嗜碱性颗粒。
3. 分析- 根据观察结果,本次实训动物的血液状况良好,无异常。
1血涂片制备及血细胞形态观察
实验一血涂片制备及血细胞形态观察一、目的原理掌握血涂片的制备方法。
观察血细胞的形态。
二、材料及用具(每组)牛(羊)或鸡的新鲜血液、载玻片、显微镜、瑞氏染液、胶头滴管、染色缸。
三、方法步骤1.血涂片制备取两张洁净的载玻片A、B,用B蘸取少许血液与A的1/3处。
用B 末干净的一端成45度角紧贴与在载玻片A上,并使A的血液顺着B均匀的散开,然后使A、B成45度角往前平行的推B至末端1cm处。
2.血涂片染色将血涂片在室温下放置2-3分钟使血涂片完全干燥。
然后用胶头滴管吸1滴瑞氏染液与血涂片上,使染液要完全漫过血液。
静置5分钟左右,然后倾去染液,用很小的流水紧贴载玻片的一端轻轻的冲洗染液直至染液完全被冲洗干净。
3.血细胞观察用吸水纸将血涂片上的水吸干后放显微镜的高倍镜下观察血细胞的形态。
四、血细胞形态1.血涂片观察哺乳动物红细胞为无核、红色扁圆形小体。
由于它是双凹盘形,所以中央染成较边缘为淡。
鸡的红细胞呈卵圆形,内有一个卵圆形的细胞核。
2.嗜中性粒细胞细胞质内含有淡红色微细颗粒,胞核有3—5个分叶。
3.嗜酸性粒细胞细胞质内含有深红色大而圆的颗粒,核通常有2—3个分叶。
4.嗜碱性粒细胞细胞质内含有粗细不等的紫蓝色颗粒,核分叶不明显。
5.小淋巴细胞:细胞形态小,核椭圆形或豆形,染成蓝色,细胞质很小,染成浅蓝色。
6.中或大淋巴细胞:细胞较大,细胞较多,核的周围有亮晕。
7.单核细胞较淋巴细胞大,细胞质亦较多,细胞核是肾形或马蹄形。
8.血小板体形甚小,形态不规则,内含紫色颗粒,无核,常聚集成团。
五、要求与思考题5种白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有何差异?六、注意事项1.推开的血涂片要均匀,血液不能太多太厚,要尽可能的薄。
2.应严格控制染色的时间,并适当的做出调整。
3.观察细胞形态应耐心细致观察,如嗜碱性粒细胞应仔细寻找。
实验5动物组织
(4)致密结缔组织(图3—14)(猫的尾腱纵 切片)
先低倍镜后高 倍镜观察。胶 原纤维束粗而 直,彼此平行 排列。腱细胞 在纤维束间排 列成单行,切 面上呈梭形。 核椭圆形或杆 状,蓝紫色,2 个邻近细胞的 核常常靠近。 细胞质不易显 示。 。
(5)透明软骨(图3—15)(猫的气管横切片)
高倍镜观察, 软骨细胞存在的 地方称陷窝。在 制片过程中有的 软骨细胞脱落, 则软骨陷窝呈现 为白色空腔;有 部分软骨细胞有 所收缩,其周围 的白色间隙也是 陷窝的一部分。 陷窝周围的基质 着色略深,称软 骨囊
(6)骨组织(图3—16)(长骨横截面磨片) 低倍镜观察,可见许多骨板呈多层同心圆排列的结构,即骨
单位(哈弗斯系统)。每个骨单位的中央有1个黑色、较大的圆 形管道的横断面即为中央管(哈弗斯管),在此管周围有许多成 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哈弗斯骨板)。各哈弗斯系统之间还 存在着一些不呈同心环排列的骨板,是间骨板。
无纤毛,细胞核也排列在上皮的上部。
(4)复层扁平上皮(图3—6)(猫食管横切片)
复层扁平上皮位于食管壁内表面。 低倍镜观察,此上皮由许多层细胞组成,上皮的基底面呈波浪形。
高倍镜观察,可见与基膜相连的是1层排 列整齐的矮柱状细胞,细胞核椭圆形。中 层为几层多角形细胞,排列不整齐,核扁 平。接近上皮表面的细胞变为扁平状,核 着色淡,甚至模糊不清。
轴突
骨骼肌
4.结缔组织 (1)血液 ①人血涂片标本(瑞氏染色)的观察(图3—11)。
(2)疏松结缔组织(图3—12)(小白鼠皮下 疏松结缔组织平铺片,H·E染色)
由排列疏松 的纤维与分 散在纤维间 的多种细胞 构成的,纤 维和细胞埋 在基质中, 充满在器官 内部的间隙 中。细胞种 类多,间质 也多。
动物细胞血涂片的制备
动物细胞血涂片的制备、瑞氏染液及细胞观察一、实验目的a)学习涂片制备的一般方法b)学习瑞氏染色的方法c)学习辨认各种血细胞二、实验原理a)血涂片的简介血涂片的显微检查是血液细胞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临床上应用极广泛,特别是对于各血液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血涂片制备时手工推片法用血量少、操作简单,是最广泛应用的方法。
血涂片制备是血液学检查的重要基本技术之一。
一张良好的血片,厚薄要适宜,头体尾要明显,细胞分布要均匀,膜的边缘要整齐,并留有一定的空隙。
b)血涂片的制备及瑞氏染液的配制用推片法将血液制成薄的血涂片,使血细胞成单层排列。
瑞氏染料是由碱性染料天青( Methvlem blue )和酸性染料伊红( Eostm Y )合称伊红天青染料即瑞氏(天青-伊红Y)染料。
甲醇作瑞氏染料溶剂,即成瑞氏染液。
(注:甲醇具有强大的脱水力,可将细胞固定在一定形态及增加细胞结构的表面积,提高细胞对染料吸收作用,同时由于甲醇吸附染色液中的水,使染色液升温,加速染色反应。
)c)细胞染色的原理细胞的染色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各种细胞成分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
因此,在同一血片上,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色彩。
例如: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与酸性染料伊红结果,染粉红色,称为嗜酸性物质;细胞核蛋白为酸性,与碱性染料天青结合,染紫蓝色,称为嗜碱性物质;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和天青均不易结合,染淡紫色,称为中性物质。
d)哺乳动物各类血细胞特点i.红细胞:圆饼状无核,中间薄,周围厚;数量最多。
ii.淋巴细胞:基本为圆形,比红细胞稍大;核几乎占据整个细胞,一侧常有小凹陷,染色呈很深的紫色;胞质很少,仅在细胞核外有一薄圈,几乎无色。
iii.单核细胞:最大、少、胞体为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形态多样,有卵圆形、肾形、马蹄形等,常偏位,着色比淋巴细胞核浅;核质比小于淋巴细胞。
iv.嗜中性粒细胞:基本为圆形,比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大,但比单核细胞小;核长,为腊肠状或分叶状(2-5叶),经常很难分辨。
血涂片的制备
血涂片的制备血涂片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技术,用于观察和分析血液中的细胞形态和数量。
它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疾病监测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下面将详细介绍血涂片的制备过程。
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血液样本、玻片、洗涤液、染色剂和显微镜。
确保所有设备和材料的清洁和无菌。
接着,取一滴新鲜的全血样本,通常是从患者的指尖或静脉采集。
使用无菌的针头或采血针,在无菌条件下采集血液样本,并将其滴在玻片的一个端面上。
然后,迅速将另一片玻片倾斜放置在滴在玻片上的血液样本上。
保持两片玻片之间的角度,使血液在两片玻片之间均匀分布。
接下来,用轻而均匀的压力将两片玻片滑动开,使血液在玻片上均匀分布。
这个过程需要快速进行,以避免血液凝固。
然后,将制备好的血涂片立即在通风处晾干。
这个过程一般需要几分钟时间,取决于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血涂片晾干后,可以进行染色。
常用的染色剂有Wright染料和Giemsa染料。
将血涂片浸入染色剂中,按照染色剂的说明进行染色,一般需要数分钟至数十分钟。
染色完成后,用洗涤液轻轻冲洗血涂片,以去除多余的染色剂。
然后,用纸巾轻轻擦干血涂片,并将其放在通风处晾干。
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
将血涂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倍率和焦距,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通过观察血涂片中的细胞形态和数量,可以进行疾病诊断、治疗监测或科学研究。
总结起来,血涂片的制备包括采集血液样本、制备涂片、晾干、染色和观察等步骤。
正确的制备过程和技术操作对于获得准确的结果至关重要。
血涂片的制备是一项简单但非常重要的实验室技术,它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小鼠血细胞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小鼠血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血细胞计数和分类的方法。
3. 分析小鼠血细胞在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血细胞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具有免疫和防御功能,血小板则参与止血和凝血。
通过血细胞计数和分类,可以了解小鼠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三、实验材料1. 小鼠:体重20-30g,雌雄不限。
2. 采血管:EDTA抗凝管。
3. 显微镜:高倍显微镜。
4. 血细胞计数板:10×10计数室。
5. 细胞染色液:姬姆萨染色液。
6. 胶头滴管、吸管、盖玻片等。
四、实验方法1. 采血:将小鼠放入麻醉箱中,待小鼠麻醉后,剪断小鼠尾部,用采血管采集血液约0.2ml。
2. 制备血涂片:将血液滴在玻片上,用另一玻片将血液涂抹均匀,制成血涂片。
3. 染色:将制备好的血涂片放入染色液中,染色约5分钟。
4. 计数:将染色后的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5. 计算血细胞计数和分类:(1)红细胞计数:在显微镜下,选择红细胞分布均匀的区域,计算10×10计数室内的红细胞数量,再根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每微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
(2)白细胞计数:在显微镜下,选择白细胞分布均匀的区域,计算10×10计数室内的白细胞数量,再根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每微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
(3)血小板计数: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上的血小板分布情况,估算每微升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
(4)白细胞分类:根据白细胞形态和大小,将白细胞分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粒细胞等。
五、实验结果1. 红细胞计数:每微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为6.5×10^12个。
2. 白细胞计数:每微升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为1.5×10^9个。
3. 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占40%,单核细胞占30%,嗜酸性粒细胞占15%,嗜碱性粒细胞占5%,粒细胞占10%。
血涂片的制作实验报告
血涂片的制作实验报告血涂片的制作实验报告一、引言血涂片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技术,用于观察和分析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和细胞成分。
本实验旨在探究血涂片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并观察其在显微镜下的特征。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血液样本:采用新鲜的全血样本,可以是人体血液或动物血液。
- 血涂片玻片:清洁、无尘的玻片。
- 血涂片刷:用于涂抹血液样本的细长刷子。
- 血涂片染色剂:常用的有Wright染料、Giemsa染料等。
2. 实验步骤- 准备血液样本:将新鲜的全血样本采集到干净的试管中,避免污染。
- 制作血涂片:将玻片持斜角度放于血液滴上,使血液自然流动,形成薄膜。
- 干燥血涂片:将制作好的血涂片放置于通风处,自然晾干。
- 染色处理:将干燥的血涂片浸泡于染色剂中,时间根据染色剂的要求进行。
- 清洗与干燥:将染色后的血涂片用水冲洗,然后晾干。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血涂片的特征经过制作和染色处理后,观察血涂片下显微镜,可以看到以下特征:- 红细胞:呈现圆形或略扁平的红色细胞体,中央凹陷,边缘光滑。
- 白细胞:大小不一,核质比较大,核型多样,染色深浅不一。
- 血小板:呈现小而圆的形状,染色颗粒均匀。
2. 实验注意事项- 血涂片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卫生和无菌,避免污染。
- 制作血涂片时,要控制好血液的流动速度和涂抹厚度,以保证制片的质量。
- 在染色处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染色剂的要求和时间进行处理,避免过度染色或染色不均匀。
3.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血涂片下显微镜的特征,可以对血液样本中的细胞和细胞成分进行分析和判断。
例如,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可以反映贫血或其他疾病的情况;白细胞的数量和核型可以提示炎症或感染的存在;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可以反映出凝血功能的异常等。
四、结论本实验通过制作血涂片并进行染色处理,成功观察到了血液样本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细胞和细胞成分。
血涂片技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用于血液学研究、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等方面。
教学标本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教学标本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2.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教学标本是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本实验通过制作植物叶片和动物血涂片的标本,使学生掌握制作教学标本的基本方法。
三、实验材料1. 植物叶片(如菠菜叶)2. 动物血液(如鸡血)3. 玻片4. 载玻片5. 刮刀6. 滴管7. 水浴箱8. 显微镜9. 95%酒精10. 1%碘液11. 生理盐水四、实验步骤1. 植物叶片标本制作(1)取一片新鲜植物叶片,用刮刀轻轻刮去叶肉,留下叶脉。
(2)将刮下的叶脉放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生理盐水。
(3)盖上盖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使叶脉与载玻片粘合。
(4)将载玻片放入水浴箱中,用95%酒精处理约10分钟,以固定标本。
(5)取出载玻片,用1%碘液染色约1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
(6)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观察并记录。
2. 动物血涂片标本制作(1)取少量动物血液,滴在载玻片上,用另一张载玻片轻轻刮匀,制成涂片。
(2)将涂片放入水浴箱中,用95%酒精处理约10分钟,以固定标本。
(3)取出涂片,用1%碘液染色约1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
(4)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观察并记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叶片标本观察到叶脉清晰可见,细胞结构明显。
叶脉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较厚,细胞核较大。
2. 动物血涂片标本观察到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呈双面凹的圆盘状,白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血小板数量较少。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制作植物叶片和动物血涂片的教学标本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七、实验反思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 制作标本时,操作要轻柔,以免损坏细胞结构。
2. 染色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细胞结构模糊。
动物生理学实验三 鱼类血液涂片制作与血细胞计数ppt课件
动物生理学实验三 鱼类血液涂片制作与血细胞计数
血液检测能够辅助疾病诊断
动物生理学实验三 鱼类血液涂片制作与血细胞计数
血涂片的显微检查是血液细胞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也是 生物显微制片的基本方法之一,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特别 是对于各种血液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制备厚薄适宜, 分布均匀,染色良好的血涂片是血液学检查的重要基本技术 。
动物生理学实验三 鱼类血液涂片制作与血细胞计数
3、推片 取一块边缘光滑的载片做推片。将其一端 刮取血滴,迅速使血液均匀分散在推片与载片的接触处。 然后使推片与载片呈30°~40°,向另一端平稳地推出,涂 片推好后,放置于空气中使之自然干燥。
(1)将采出的血液滴在载片上
动物生理学实验三 鱼类血液涂片制作与血细胞计数
不良血涂片
动物生理学实验三 鱼类血液涂片制作与血细胞计数
4、血涂片染色 先将干燥血片用甲醇固定3-5分钟,将固定的血片置于
被pH 6.4-6.8磷酸盐缓冲液稀释10-20倍的吉姆萨染液中, 浸染5分钟(标本较少可用滴染法),取出用蒸馏水冲洗, 再用伊红复染1分钟,用蒸馏水冲洗,待干后镜检。
动物生理学实验三 鱼类血液涂片制作与血细胞计数
动物生理学实验三 鱼类血液涂片制作与血细胞计数
动物生理学实验三 鱼类血液涂片制作与血细胞计数
动物生理学实验三 鱼类血液涂片制作与血细胞计数
动物生理学实验三 鱼类血液涂片制作与血细胞计数
动物鱼生理类学麻实验醉三前鱼类后血对液涂比片示制作意与图血细胞计数
2、血液的采集 将准备好的2mL注射器,抽动活塞用肝 素钠溶液将注射器内湿润,为血液的采集做好准备工作。血 液的采集按实验2的采血方法进行,采好的血液保存于1.5 mL离心管中待用。
蛙血红细胞计数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蛙血红细胞计数的实验方法。
2. 了解蛙血红细胞的基本形态和数量。
3. 分析蛙血红细胞计数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蛙血红细胞计数是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计数蛙血红细胞数量,可以了解蛙的生理状态和健康状况。
蛙血红细胞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结构,计数时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本实验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通过计算显微镜视野内红细胞数量,得出蛙血红细胞总数。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2. 实验器材: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生理盐水、酒精灯、镊子等3. 实验试剂:瑞氏染液、蒸馏水四、实验步骤1. 实验动物处理:将黑斑蛙用生理盐水浸泡,使其放松,然后用镊子取出蛙心脏部位,剪开血管,收集蛙血。
2. 制备血涂片:用吸管吸取蛙血,滴在载玻片上,用另一张载玻片轻轻压在蛙血上,使血液均匀分布在载玻片上。
待血液自然干燥后,用瑞氏染液染色。
3. 观察显微镜:将染色的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调整焦距,找到红细胞集中的区域。
4. 计数红细胞:将计数板放置在显微镜下,调整计数板的位置,使红细胞位于计数框内。
计数红细胞时,按照从左上角开始,顺时针方向逐个计数。
计数时注意不要重复计数或遗漏。
5. 计算红细胞数量:根据计数结果,结合血细胞计数板面积和盖玻片厚度,计算出蛙血红细胞总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实验中,蛙血红细胞总数为2.5×10^6个/μl。
2. 分析:蛙血红细胞数量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实验动物生理状态良好。
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数量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影响蛙的正常生理活动。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显微镜视野清晰,避免因光线不足或过度聚焦导致计数错误。
2. 在制备血涂片时,要确保血液均匀分布在载玻片上,避免红细胞堆积或分布不均。
3. 实验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蛙的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因此在分析实验结果时,要考虑这些因素。
观察青蛙血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青蛙血液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2. 观察青蛙血液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和分布。
3.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材料1. 青蛙一只2. 麦氏吸管一支3. 载玻片和盖玻片各一片4. 生理盐水5. 显微镜6. 刮刀7. 洁净的滤纸三、实验步骤1. 杀青蛙:用剪刀剪断青蛙的头部,迅速取出心脏。
2. 制备血涂片:将青蛙心脏内的血液挤出,用麦氏吸管吸取少量血液,滴在载玻片上,用另一片载玻片轻轻压在血液上,制成薄层血涂片。
3. 观察血涂片:将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红细胞,再切换到高倍镜观察。
4. 记录观察结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大小、分布以及血小板的形态和分布。
四、实验结果1.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大小不等,分布均匀,有的红细胞边缘可见到伪足。
2. 血小板: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分布较为密集。
3. 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充满在红细胞和血小板之间。
五、实验分析1. 青蛙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2.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3. 血小板具有凝血功能,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聚集在伤口处,形成血栓,阻止血液外流。
4.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含有各种营养物质、激素、电解质等,负责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如何保证血涂片的均匀性?答:在制作血涂片时,用载玻片轻轻压在血液上,使其形成薄层,这样可以保证血涂片的均匀性。
2. 为什么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答: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有利于增大表面积,提高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效率。
3. 实验过程中,如何避免污染?答: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实验材料的清洁,使用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七、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观察到了青蛙血液的基本组成和特点,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加深了对血液组成和功能的理解。
实验过程中,注意了无菌操作,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第2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青蛙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实验一血涂片的制备
实验二、血涂片的制备和血细胞的观察目的要求1. 掌握血涂片的的制备方法2. 认识红细胞及各种白细胞的典型形态基本原理涂片技术是制备血液样品最常用的技术。
将血液样品制成单层细胞的涂片标本,染色后可对血液中各种细胞形态进行形态观察、细胞计数、细胞大小测量等工作。
实验用品1. 器材:医用一次性采血针、酒精棉球、镊子、经脱脂洗净的载玻片;2.试剂:Wright's染液:Wright's色素粉末0.1g,溶于60 ml甲醇。
方法与步骤1 .采血采血前用70%酒精棉球消毒人的指腹或耳垂,干后用采血针刺破指腹或耳垂的皮肤;动物采血时先将耳部剪毛,酒精消毒后,刺破动物耳部皮肤,挤去第一滴血不要(因含单核白细胞较多)。
2.涂片挤出第二滴血置于载玻片的一端,再取另一张边缘光滑的载玻片,斜置于血滴的前缘,先向后稍移动轻轻触及血滴,使血液沿玻片端展开成线状,两玻片的角度以45 ° 为宜(角度过大血膜较厚,角度小则血膜薄),轻轻将载玻片向前推进,即涂成血液薄膜(图2-2 )。
推进时速度要一致,否则血膜成波浪形,厚薄不匀,初学者可把玻片放在桌上操作。
3.染色待涂片在空气中完全干燥后,滴加数滴Wright 's 染液盖满血膜为止,染色1〜3 min。
然后滴加等量的缓冲液(pH6.4)或蒸馏水,使其与染液均匀混合,静置2〜5 min。
用蒸馏水冲去染液,吸水纸吸干。
4.镜检显微镜观察可见人红细胞为凹圆盘形,无核,淡红色,缘部分染色较深,中心较浅,直径7-8 微米。
白细胞数目少,为圆形。
颗粒白细胞(1)嗜中性颗粒白细胞:体积略大于红细胞,细胞核被染成紫色分叶状,可分1-5 叶,直径10-12 微米;(2)嗜酸性颗粒白细胞:略大于嗜中性白细胞,细胞核染成紫色,通常为2 叶,胞质充满嗜酸性大圆颗粒,被染成鲜红色,直径10-15 微米;(3)嗜碱性颗粒白细胞:体积略小于嗜酸性白细胞,细胞质中有大小不等被染成紫色的颗粒,颗粒数目较嗜酸性白细胞的颗粒少,核1-2 叶,染成淡蓝色,直径10-11 微米。
血涂片及骨髓涂片的制作与读片
血涂片及骨髓涂片的制作与读片潘志强2006-3-30实验准备一.器材:载玻片:每只动物一块盖玻片:每只动物一块滴管:4个橡皮吸头:4个中号镊子:4把大剪刀:4把眼科镊:4把玻璃棒:4根烧杯:1000 ml,2个量筒:100ml、500 ml、1000 ml各一蜡笔棕色小口瓶碾钵载玻片处理:一般将载玻片先用洗衣粉水溶液煮沸20分钟,用流水冲洗,再经清洁液浸泡过夜,用流水反复冲洗,最后入95%酒精浸泡约1小时。
取出,以洁净布巾夹持玻片边缘擦干备用。
二.试剂:瑞氏染液240ml瑞氏染料粉剂0.1g纯甲醇(AR)60ml将粉剂放入洁净干燥碾钵内,先加少量甲醇研磨使染料溶解,然后将已溶解的染料倒入洁净的棕色玻璃瓶内,剩下未溶解的再加入少量甲醇研磨,如此反复,直至染料完全溶解为止。
新配制的染液需密封保存,室温放置1周后才能使用。
染料存放越久,染色效果越好。
磷酸盐缓冲液1%KH2PO4 30ml1%Na2HPO4 20ml加蒸馏水至800 ml,调PH值到6.5~7.0,定容至1000ml。
甲醇鸡蛋清:蒸馏水与鸡蛋清按1/1的比例稀释。
中性树胶:如果中性树胶过于粘稠,可将中性树胶与二甲苯按7/3的比例稀释。
二甲苯实验步骤一.涂片(一)血液涂片的制作(1)需载玻片2张,分别称为玻片1和玻片2(推片)。
(2)用玻片1一端接约3mm直径的血滴,将此玻片1保持水平。
(3)取另一边缘平整的载玻片2(推片),将其前端放在血滴前,与片1保持30°角并稍向后移与血滴接触,即见血液沿片2(推片)下缘散开,使血液展开并充满整个推片的宽度。
(4)立刻将推片与载玻片呈30°角,边轻压推片边将血液按下图的箭头方向推动涂抹,至血液铺完血膜为止。
(5)挥动片1使血膜吹干,用蜡笔将血膜边缘圈画备染色。
(6)每只动物涂片一张。
(7)一张良好的血片,要求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
(8)置30min~1hr后较利于观察红细胞的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细胞血涂片的制备、瑞氏染液及细胞观察
一、实验目的
a)学习涂片制备的一般方法
b)学习瑞氏染色的方法
c)学习辨认各种血细胞
二、实验原理
a)血涂片的简介
血涂片的显微检查是血液细胞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临床上应用极广泛,
特别是对于各血液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血涂片制备时手工推片法
用血量少、操作简单,是最广泛应用的方法。
血涂片制备是血液学检查
的重要基本技术之一。
一张良好的血片,厚薄要适宜,头体尾要明显,
细胞分布要均匀,膜的边缘要整齐,并留有一定的空隙。
b)血涂片的制备及瑞氏染液的配制
用推片法将血液制成薄的血涂片,使血细胞成单层排列。
瑞氏染料是由碱性染料天青( Methvlem blue )和酸性染料伊红( Eostm Y )合称伊红天青染料即瑞氏(天青-伊红Y)染料。
甲醇作瑞氏染
料溶剂,即成瑞氏染液。
(注:甲醇具有强大的脱水力,可将细胞固定在
一定形态及增加细胞结构的表面积,提高细胞对染料吸收作用,同时由
于甲醇吸附染色液中的水,使染色液升温,加速染色反应。
)
c)细胞染色的原理
细胞的染色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各种细胞成分
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
因此,在同一血片上,
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色彩。
例如: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与酸性染料伊红结果,染粉红色,称
为嗜酸性物质;细胞核蛋白为酸性,与碱性染料天青结合,染紫蓝色,
称为嗜碱性物质;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和天青均不易结合,染淡
紫色,称为中性物质。
d)哺乳动物各类血细胞特点
i.红细胞:圆饼状无核,中间薄,周围厚;数量最多。
ii.淋巴细胞:基本为圆形,比红细胞稍大;核几乎占据整个细胞,一侧常有小凹陷,染色呈很深的紫色;胞质很少,仅在细胞核外有一
薄圈,几乎无色。
iii.单核细胞:最大、少、胞体为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形态多样,有卵圆形、肾形、马蹄形等,常偏位,着色比淋巴细胞核浅;核质比小
于淋巴细胞。
iv.嗜中性粒细胞:基本为圆形,比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大,但比单核细胞小;核长,为腊肠状或分叶状(2-5叶),经常很难分辨。
v.嗜酸性粒细胞:胞体为圆形,有一个大而染成淡紫色的核;胞质充满粗大的嗜酸性颗粒(红色);由于核占据了细胞的很大一部分,使
颗粒在整个细胞内的分布并不均匀。
vi.嗜碱性粒细胞:细胞呈圆形,胞质内有大量小的嗜碱性颗粒,呈蓝
紫色,分布于整个细胞,覆盖核。
vii.血小板:最小,多角形聚集成群。
e)牛蛙各类血细胞特点
i.红细胞:椭圆形,有核,最大。
ii.淋巴细胞:特征同哺乳动物的淋巴细胞,但是为血细胞中最小的一种。
iii.单核细胞:细胞形态不规则;核偏位,占整个细胞的1/2-2/3。
iv.嗜酸性粒细胞: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差别比较大,有的比红细胞还大,有的与其他两种粒细胞大小接近;核很大,位于细胞中
央或一侧,呈肾形或卵圆形,也有分叶状、环状,染色为淡紫红色;
胞浆充满红色圆形颗粒,排列紧密。
v.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极少,细胞为圆形;胞质中充满蓝色或深紫色圆形颗粒,颗粒大小不一,常掩盖核。
vi.嗜中性粒细胞:细胞为圆形或卵圆形;核偏位,形状不规则,具有多样性,有肾形、带状、弯月状或分成两叶至多叶,胞核染色为紫
红色;胞质着色较浅,其中有淡蓝色颗粒状物质不均匀地分布在胞
质内,有时颗粒状物质不十分明显。
三、实验材料及试剂
a)材料
新鲜采集的牛蛙血(采集时加入肝素钠溶液抗凝)。
(由老师完成)
b)试剂
i.肝素钠溶液:用生理盐水配成180IU/mL。
(由老师配制)
ii.瑞氏染液:瑞氏染料粉末0.1g和甲醇60mL。
配法:把染料放在研钵内,加入少量甲醇研磨,使染料溶解,然后把溶解的染料倒入干净
的棕色的玻璃瓶当中,并至用完甲醇为止。
(由老师配制)iii.pH6.4的PBS:磷酸二氢钾(无水)0.3g,磷酸二氢钠(无水)0.2g,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由老师配制)
c)用品
普通光学显微镜、酒精棉、蜡笔、载玻片等。
四、实验步骤
流程:清洁-加样-推片-干片-选区-染色-洗片
a) 清洁载玻片:载玻片在使用之前用酒精棉清洁晾干。
b) 加样:在干净的载玻片长轴一端离边缘约1cm处的中央用胶头滴管滴1/5
滴血。
取另一张干净的载玻片作为推片,让推片的一端先出于血滴推片方向的前侧,并与血滴玻片成35~45夹角。
c) 推片:先将推片向后拉至血滴处,待血液沿着两块载玻片接触线向两边
扩散后,将推片保持夹角,向血玻片左侧均速推进,血液随推片而行,在血玻片上形成一层血膜,即为血涂片
d) 干片:推好的血涂片在空气中晃动,使其迅速干燥。
e) 选区:在显微镜下观察,寻找涂片中均匀分散良好的血膜,用蜡笔在四
周画线(多画几圈),作为提防。
f) 染色:滴加适量的瑞氏染液覆盖选定区域,染1分钟;在滴加等量的PH6.4
的PBS缓冲液稀释染液,轻摇混匀,液面浮现一层金黄色金属物质,然后静置染色15-20min。
g) 洗去多余染液:用流水或滴加蒸馏水直接洗去浮液。
(不要先将染液倒掉)
将载玻片自然晾干,用于观察。
h) 观察辨认各种细胞。
五、实验结果
a)
上图中的1框内的细胞形状不规则,且核偏位,占整个细胞的2/3左右。
所以,我认为它是单核细胞。
上图中的2框内的细胞圆饼状、有核,且与其他细胞相比最大,而且在视野当中的数量明显比其他细胞多。
所以,我认为它是牛蛙的红细胞。
b)
上图中的1框内的细胞中有大量的深紫色碱性颗粒。
所以,老师认为它是嗜碱性粒细胞。
(但是,因为细胞中的颗粒状物质并没有掩盖核,所以我开始的时候以为这个细胞是嗜中性粒细胞。
由上可知,嗜中性粒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之间的分界线并不是非常的明显。
)
上图中的2框内的细胞首先比周围其他的细胞都小,基本为圆形,核几乎占据整个细胞,而且细胞质很少,且基本无色。
所以,我认为它是淋巴细胞。
C)
上图中的1框内细胞为卵圆形,核偏位且分为两叶,细胞核染色为紫红色,且细胞质着色比周围的细胞着色都浅。
所以我认为它是嗜中性粒细胞。
d)
上图中的1框内的细胞呈卵圆形,细胞的左上部分为染成淡紫红色的肾形细胞核,右下部分为排列紧密的红色颗粒状物质。
所以我认为它是嗜酸性粒细胞。
上图中的2框内的细胞,我认为是嗜中性粒细胞(但是我不知道是不是正确)。
六、实验结论及分析
实验中我并没有真的找到嗜中性粒细胞。
是在实验后查看所拍的图片的时候觉得上图细胞有一些像嗜中性粒细胞而已。
我觉得,自己的推片还是有一定问题,有些载玻片细胞的细胞分布非常不均匀,根本就不能用。
有一些可能是推片太厚了,所以晾干比较慢,所以在最后观察时很多红细胞都已经皱缩了。
另外,我觉得染色的效果也不是非常理想,红色和紫色的区分并不是非常的明显。
七、实验注意事项
a) 血量不能多,标本过厚,细胞重叠不便观察,并且造成细胞皱缩变形。
b) 染液PH值是6.4-6.8,染色偏酸或偏碱都会使染色反应异常。
PH对细胞
染色有影响。
由于蛋白质系两性电解质,所带电荷随溶液PH而定,在偏酸性环境中下在正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染色偏红;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易与天青结合,染色偏蓝。
因此细胞染色对氢离子浓度十分敏感,染色用片必须清洁,无酸碱污染。
配制瑞氏染液时必须用优质甲醇,稀释染色必须用缓冲液,冲洗用水应近中性,否则可导致各种细胞染色反应异常,以致识别困难,甚至造成错误。
c) 冲洗时不能先倒掉染液,以防染料沉着在血涂片上;冲洗时间不能过久,
以防脱色。
如血涂片上有染料颗粒沉积就,可滴加甲醇,然后立即用流水冲洗。
d) 血样应该新鲜,否则会因为其中单核细胞等容易黏附于容器壁上而导致
制片中数量减少、难以寻找。
e) 血涂片需干透后在进行染色,否则细胞在染色过程中容易脱落。
f) 切记用蜡笔做堤防时圈要画完整,以免染料从缺口处流失。
g) 如标本着色过浅,可以重新染色,染色时应先加缓冲液,,然后加染液;
如染色过深,可用流水冲洗或浸泡,可用甲醇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