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选修课日本简史答案

浙江工商大学选修课日

本简史答案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一、名词解释6X5

1,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的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关原之战

关原合战是的以及发生于关原地区的一场战役。战役双方均动员了超过十万兵力,多数大名各自表述自己的立场,是以来全日本的最大规模的内战。此战是与的家臣的直接对决。由于其战争的胜负影响了谁可以拥有天下,所以此战也被誉为“决定天下的战争”。最终在叛变之下,使这场战争在一天内分出了胜负,德川家康取得了统治权,为其建立奠定了基础。

3,应仁之乱

应仁之乱(1467年─1477年,应仁元年—文明9年)是日本的8代将军在任期间的一次内乱。幕府管领的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等有名的争斗。

4,堪和贸易

5,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是日本末期封建领主,是继室町幕府之后,完成近代首次统一日本的时代大名,1590-1598年期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

6,大政奉还

大政奉还,发生于庆应三年(1867年)10月,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还给了天皇,标志着持续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结束。大政奉还标志着日本的结束、近代日本的开始。而孕育这一事件的土壤——江户时代则是了解现代日本社会和的思维方式的极为重要的时代

7,岩仓使节团

8,西乡隆盛

西乡隆盛,是日本末期(幕末)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他和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并称“维新三杰”。前期一直从事于,维新成功后鼓吹并支持对外侵略扩张,因坚持遭反对,辞职回到鹿儿岛,兴办名为私学校的军事政治学校,后发动反政府的武装叛乱,史称西南战争,兵败而死。

9,西南战争

西南战争发生于日本明治十年(1877年)2月至9月间,是明治维新期间平定鹿儿岛士族反政府叛乱的一次着名战役。因为鹿儿岛地处日本西南,故称之为“西南战争”。

10,黑船事件

黑船事件是指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的事件。19世纪上半期,当在锁国政策下局限于东北亚一隅时,世界正在快速转变,英、法、俄、美等国成为新一波称霸世界的强国,它们在经历产业革命、交通革命的洗礼之后,开始为了产业革命后所需要的原料、市场、与转运站积极经营远东

11,自由民权运动

自由民权运动,19世纪70年代,各种不满现状的政治力量掀起了要求开设民选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减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斗争,是在日本明治时代发生的一场政治及社会运动。自1874年民撰议院设立建白书递交以来,该运动的分子就向藩阀政府提出一系列开设议会,减免地租,修改不平等条约及保障言论与集会的自由等等的要求。直至1890年帝国议会开设后,该运动仍继续。其本质是明治维新的继续和发展,其目的是促进日本政治的资产阶级改革,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12,大正运动

大正民主运动是指从1905年日俄战争后的反对日俄媾和运动至1925年的普选法制定的二十年间,在日本的社会政治、文化艺术等领域中,,以要求议会政治和普选权为主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和思潮的总称。

大正民主运动,亦称大正德谟克拉西。是日本近代以来,继“自由民权”运动之后的第二次民主运动高潮,是日本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历史发展阶段。

13,朝鲜特需

14,洛克希德贿赂事件

15,55年体制

1955年,日本保守势力的各党派和革新势力的各派各自进行了联合,形成了代表保守势力的自由民主党和代表革新势力的社会党保革对立为特征的体制,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为55年体制。在法治上虽然是两党制,实际上是两党制表层下的自民党一党执政的体制。 55年体制是战后日本政治中一个重要环节,在55年体制下,自民党长期处于执政党地位,牢牢控制了日本的政治经济,从而引导日本走上了一条经济优先的道路,创造了日本奇迹,但是在一党长期专政的情势下,日本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最后都走进了一个瓶颈,终于在各方面问题的爆发中

16,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日本1961~1970年间的经济发展计划。该计划由池田勇人内阁制定并实施。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Income Doubling Programme),意指在一个相对确定、较短的时期内,通过提高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效率和效益、显着提升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建立健全政府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机制等方式,实现居民收入翻番目标的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方案。

二、简答(3X10)

1,简述圣德太子改革的内容与意义。

1.划定冠位12阶

2.制定17条宪法

3.提倡佛教

4.恢复中日邦交

5、编纂史书

但是它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奠定了中日平等友好邦交,尤其是派遣留学生,积极摄取中国文化,为日本日后的文明与进步以及大化改新奠定了基础。。

2,简述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与主要政策。

内容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颁布宪法

2.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兴办工业企业。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技术,

3.社会上:采取“改历”,“易服”,“剪发”等措施

4.军事上: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日本军人进行武士道教育。

明治维新背景

5.文化上: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学习,效仿西方建立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向学生灌输忠君爱国思想。

6. 3.思想上:大力吸引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努力改造落后

愚昧的社会风气。确立了国民皆学的方针。打破了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在政府“求知识于世界”的开放政策下,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

幕府末期,在经济中产生的同时,出现了所谓豪农豪商阶层。下级武士中的革新势力和出身豪农豪商的志士,联合与幕府有矛盾的西南强藩和皇室公卿等,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即: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展开了一系列注入刺杀与西方势力勾结的幕府当权者;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国家商人和外交官;进攻西方列强船只等。在此期间,尊攘派对幕府尚存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要求,并受到幕府军队与西方列强的严厉镇压,最终失败。

尊王攘夷运动失败后,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必须推翻幕府统治。于是,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

3,简评日本战后改革的各项措施。

在改变日本政府的封建主义和极权主义倾向方面,允许和支持日本人民和日本政府主动进行的政府形式的变革”,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实行宗教和信仰自由,废除国家神道,实现政教分离,鼓励建立民主政党等等;在军事上的改革主要包括彻底解除日本的武装,实行非军事化,不允许日本保存陆海空军,并彻底消除法西斯军国主义分子的影响;关于经济方面的规定比较详细,其中规定“日本军事力量现存的经济基础必须予以摧毁并不允许重新复活”,要“消除那些主要用来准备战争的指定的工业或生产部门”,要日本“让渡”那些“不是和平经济或为供应占领军所必需的产品的现有资本装备及设施”,作为对盟国的赔偿。该文件非常严厉地指出:日本所面临的经济上的“苦难境地”“是日本自身行为的直接结果”,盟国不负担“恢复日本所蒙受损害的责任”,“日本在着手重建物质生产的同时”,必须“彻底改革其经济活动及经济制度”。

政治改革教育改革解散财阀农地改革

4,简述江户时期闭关锁国体制的形成过程与影响。

5,简述明治宪法的特征。

(1)宪法第2章保障臣民的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及秘密通信等权利,但其前提是上述权利仍受到相关法律的保留。(2)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立法权由帝国议会行使,行政权由国务大臣掌控,司法权由法院支配。(3)宪法第3章规定设立帝国议会,众议院由民选的议员组成。(4)宪法第4章规定,天皇的行为应得到国务大臣的辅助。(大臣责任制或大臣进言制)。(5)确立了司法权的独立。

6,简评占领时期美国的对日政策。

三、论述题(1X20)

a,试析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途径与影响;

【摘要】:正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即使在两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时期,文化交流与人民的友好往来也没有停止过。17世纪,中国处于明清之际,而日本正处于江户时代(1603~1867年)初期,中国和日本虽然分别实行闭关与锁国的外交政策,但仍然通过中国文人与僧侣东渡扶桑、民间贸易以及战争等3种途径进行文化交流。

b,评述近代以来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思潮与行动;

c,分析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第一,美国的大力支持和驻军保护,没有赔偿战争赔款和无须建立国防,节约资金,实行有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第二,重视科技。发展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第三,日本企业实行严格而灵活的科学管理制度。

第四,日本长期实行低消费、高积累的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