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语言创新培养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作文语言创新的培养
摘要:语言创新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语文教师应通过引导和指导学生培养语感、唤醒童心、嫁接语言、激发灵感等方式来创造出个性张扬、真情饱满的语句,写出言辞新颖而不做作,行文流畅而不浅白的好作文。
关键词:语言创新;培养语感;唤醒童心;嫁接语言;激发灵感
遵循《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而“创造性表述”本质即是语言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活生生的语言”“新鲜感的”“个性化的”“独特性的语言”,让人感受到作文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独特真切的感受和体验。
反之淡白乏味,激不起读者共鸣,是无法成为美文佳作的。
基于此,必须关注和培养学生敏锐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把发展语言的创新能力作为作文训练的重点之一。
一、注重阅读,增强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读书时积累好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各种语言材料,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这说明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
正如萨特所言:“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学生在观剑识器,操曲晓声的阅读中,通过“厚积”达到“薄发”。
初中是读书、吸收的最佳时期。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在每学期初制订计划时,就应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教材内容,提出明确的文本阅读目
标,开列出具体的读书篇目,以扩大阅读量,拓展学生视野。
其次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体味、推敲,并在自主体会中坚持语言积累,摘抄一些精美的词语、诗句甚至歌词,储存精华,便于借鉴。
再次要让学生通过诵读、默读等方式深入到语言内部,调动学生的直觉、想象、联想、思维等心理因素,把简单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复杂而丰富的表象,培养学生活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表现力,培养学生内化文本语言为自己语言的能力。
二、复活天性,激励童真
思维快、想象奇、善于想象是孩子的天性。
一个圆圈,看成是一张嘴、一个饼、一只球,他们可以因风吹花落,“不跟我玩了”而落泪,可以说鸽子不会迷失方向是因为鸽子吃了“指南针”这样新鲜的语言。
其直觉的思维模式常常会闪现出创新的亮点,令人们不时为其倾倒。
名篇佳作中不乏童趣的启迪,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中“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初中生与童年的接近给我们提供了教学的便利,有意识地唤醒童心、开发童趣,对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语言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要让他们学会用尚未丧失的儿童目光去观察、去发现,力求纯洁,摒弃世故,追求纯真,抛却繁杂;要“不耻下问”于儿童,直接与儿童对话,向儿童学习,学会倾听儿童独有的直觉语言。
并在阅读的文本篇目中推荐一些富有童趣的诗歌、童话、散文等作品,如冰心的《春水》《繁星》,安徒生、格林的童话或一些高品位的影视作品等,让学生在阅读欣赏的过程中进行咀
嚼体验,汲取营养。
如果学生能够在与儿童、文本的直接对话中唤醒日渐泯灭的童心、童趣,把童心、童趣植根于自己的脑子里,使其“永葆青春”,并让其生根、发芽,他们的作文,又何尝不开出天真纯洁的创新之花呢?
三、练习嫁接,发展个性
语言嫁接是一种嫁接,是两个意象结合,暗示一个新的意象。
语文教师一要指导学生对教材中的佳作进行精到的赏析,如诗人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第三节,诗人先把快乐和思想比成声音,又把声音比成“微风”“阳光”,一层套一层,语言活泼而空灵,不仅生动,而且新鲜。
再如台湾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中的“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以虚写虚,类乎通感的写法,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非常独特而有新意。
二要通过大量的讲解、练习,指导学生熟悉修辞,善于对人、物、词、句进行变化处理,创造出翻新、拼接和组合的好的语言,给读者以意想不到的形象色彩、形象形体、形象质感、形象韵味,从而强化读者的艺术感受。
这样,逐步掌握语言嫁接术的技能,做到熟练运用,既忠实于语法规范,又畅游于规范之上,文中留有诗意化空白,厚重的作文亦必给人以能再创造的新鲜感。
四、创新思维,激发灵感
妙手偶得好文章,写作中的“灵感”十分重要。
灵感是一种综合性的突发心理现象,是人脑中最优越的功能,当人们对于事物长期思考琢磨却不得其解时,得益于另一种启示,茅塞顿开,捕捉住
一种思路,顿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叫有了灵感。
灵感是思维集中、情绪兴奋的状态下产生的心理现象。
灵感使兴奋的选择性深化得到加强。
何其芳《爱情》中的“南方的爱情是沉沉地睡着的,它醒来的扑翅声也催人入睡。
”“北方的爱情是警醒着的,而且有轻趫的残忍的脚步。
”两句梦中偶拾的所谓“近乎怪话的句子”,即是灵感的闪烁。
突发性、偶然性、创造性更有利于语言的创新。
为此,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领略生活是语文教师不可忽略的。
积累这些训练,让学生肯动脑,善思考,善于在一定压力和紧张思维的情况下“憋”出自己的灵感。
语文教师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阅读指导上,都要抓住特定语言,用一些有一定分量的问题去“憋”学生,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让他们去动脑筋,给学生搭起思维的梯子,并善于抓住时机适度点拨。
这样,学生由原来的被动的“憋”到后来的主动的“憋”。
学生通过对阅读中信息的积累、梳理,通过对众多信息的辨别、筛选,思路得以清晰,灵感得以闪现,内化的语言便会行云流水般落在纸上。
心清则文畅,新颖流畅的文笔便水到渠成地出现了。
总之,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既要关注和培养学生的敏锐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和发展语言的创新能力。
而培养语感、唤醒童心、嫁接语言、激发灵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教师要注重引导,综合训练。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作文训练中获得作文的乐趣,妙笔生花,欲罢不能。
【责编齐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