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山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山童》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感受山童这一角色形象,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童,理解他的生活环境和性格特点。
2. 通过对山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感受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 能够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山歌的节奏和旋律,培养音乐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山童这一形象,从而更好地感受和理解山歌。
2. 教学难点:学生在表现山歌时,可能会因为节奏和旋律的不熟悉而感到困难,需要通过多次练习和教师的指导来克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山歌的音乐素材,制作山童的教学PPT。
2. 准备一些山野道具,如草帽、木棒等,供学生使用。
3. 安排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 师生问好2. 律动练习(踏步走、左右摇摆、扭秧歌舞动)(二)新课导入1. 播放《山童》歌曲音频,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风格。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初步感受,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
3. 教师介绍歌曲背景和风格特点,引导学生对歌曲产生兴趣。
(三)新歌学唱1. 跟随音乐旋律朗读歌词,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2. 跟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 小组内进行歌曲演唱,互相纠正错误,提高演唱水平。
4. 邀请学生上台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四)拓展延伸1. 介绍歌曲背景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当地文化和民俗的知识。
2. 组织学生开展“山童游戏”,体验当地的传统游戏,增强课堂互动性。
3.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山童故事,培养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小结作业1.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歌曲风格和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所学歌曲,并请家长给予评价。
3. 预告下节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和准备。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山童》歌曲,包括副歌和尾声部分。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情感体验。
人教版音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山乡牧童》教案
人教版音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山乡牧童》教案一. 教材分析《山乡牧童》是人教版音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优美动人的旋律,描绘了山乡牧童放牧、嬉戏的场景,展现了天真烂漫、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歌词中融入了大自然的声音,如鸟鸣、虫叫等,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感受到自然之美。
歌曲为2/4拍,共四乐句,结构简洁明了,易于学生学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力和表现力,他们喜欢通过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山乡牧童的生活场景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大自然的声音有浓厚兴趣,可以借此机会让他们了解和感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山乡牧童》,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描绘的场景。
2.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心情,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大自然声音的模仿。
2.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山乡牧童的生活场景,感受歌曲氛围。
2.模仿教学法:教师示范大自然声音的模仿,学生跟随模仿。
3.分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山乡牧童,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音频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山乡牧童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氛围。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2.呈现(5分钟)教师范唱《山乡牧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在演唱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声音的模仿。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重点练习大自然声音的模仿。
教师逐一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给予肯定和鼓励。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山乡牧童歌曲。
2024年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全册
2024年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二、教学内容1.音乐基础知识:音符、节奏、旋律、和声等。
2.欣赏歌曲:国内外经典歌曲、儿童歌曲等。
3.歌曲学唱:学唱教材中的歌曲,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
4.音乐活动:合唱、器乐合奏、音乐游戏等。
三、教学安排1.每周两课时,共计40课时。
2.课时安排如下:第一课时:音乐基础知识第二课时:欣赏歌曲第三课时:歌曲学唱第四课时:音乐活动第一课时:音乐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音符、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独立识谱、演奏的能力。
教学重点:1.音符、节奏、旋律、和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独立识谱、演奏。
教学难点:1.节奏的掌握。
2.旋律的演奏。
教学过程:1.导入:讲解音乐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讲解音符、节奏、旋律、和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3.示范演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4.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欣赏歌曲教学目标:1.让学生欣赏国内外经典歌曲,提高音乐素养。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1.欣赏歌曲的技巧。
2.感受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1.歌曲的背景知识。
2.歌曲的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一首经典歌曲,引导学生进入欣赏状态。
2.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特点。
3.讲解歌曲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4.学生自由发表对歌曲的感受和看法。
第三课时:歌曲学唱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唱教材中的歌曲,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
2.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歌曲的旋律、节奏。
2.歌曲的演唱技巧。
教学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
2.歌曲的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进入学唱状态。
2.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讲解演唱技巧。
3.分组学唱,教师个别指导。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山童》人教新课标(2023秋)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山童》人教新课标(2023秋)
1.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山童》的旋律和歌词:学生需要熟练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节奏、音高和旋律走向。
-理解民族五声调式:学生应了解五声调式的构成及其在歌曲中的应用,为后续学习民族音乐打下基础。
-歌曲情感表达:学生需通过歌曲学习,体验和表达歌曲所蕴含的自然、纯真的情感。
举例:《山童》中的特定旋律转折、五声调式的典型片段、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
-节奏掌握:歌曲中的一些复杂节奏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可能难以掌握,如切分节奏、附点音符等。
-五声调式的辨识与应用:五声调式与西洋大小调不同,学生可能对其辨识和应用感到困难。
-情感传达: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歌曲背后的深层情感,并将其有效地通过歌声传达出来。
2.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歌唱技巧演绎歌曲,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提升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鼓励学生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和改编,激发音乐创作潜能,提高音乐素养。
4.增进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和尊重:通过学习《山童》,使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详细说明:
a.节奏掌握:在歌曲《山童》中,如“啦~啦~啦~”部分,节奏较为复杂,学生需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加强对复杂节奏的感知和演奏能力。
b.五声调式的辨识与应用:教师需通过具体歌曲片段,如“小桥流水”一句,向学生解释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的概念,并指导学生如何辨识和应用。
c.情感传达: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山童》所描绘的山村生活场景,通过讨论、模仿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并表达歌曲中的自然与纯真。
四、教学流程
【精品教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牧童短笛
NO: 15
3、引导学生编创固定的节奏型,随音乐拍击参与表现。
1、教师播放这两个乐段,先从听觉上感知两个乐段音乐的异同。
2、出示两个乐段的旋律片段,学生随琴唱一唱曲谱,比较旋律的异同。
五、简介中国民间音乐中常见的加花变奏的创作手法。
六、随琴哼唱第一乐段音乐主题,并熟记。
七、揭示乐曲名称,认识曲作者贺绿汀。
1、教师揭示乐曲名称。
2、学生带着问题看教材中的音乐故事“贺绿汀与《牧童短笛》”o
设问:《牧童短笛》创作于哪一年?
贺绿汀当时创作钢琴曲《牧童短笛》的原因是什么?
《牧童短笛》作品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3、师生就上面的问题交流探讨,了解作者及乐曲的创作背景。
此曲创作于1934年,在作曲家亚历山大.齐尔品举办的“征求
有中国风味之钢琴曲”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曲名原为《牧童之笛》,后作者根据“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古
诗意境,更名为《牧童短笛》。
贺绿汀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游击队歌》、《嘉陵江上》、
《森吉德玛》
等。
八、完整聆听乐曲
1、教师播放乐曲,第一、第三、乐段随音乐用la演唱主题参
与表现。
第二乐段用声势动作或打击乐器演奏固定节奏型参与
表现。
九、小结。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牧童短笛反思这是中国的钢琴作品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所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取材于生活的艺术是最有生命力和艺术魅力的。
再次巩固对主旋
律的记忆。
四、对比聆听第一乐段和第三乐段律、结构,通过声势动作、拍击固定节奏型的方式,参与聆听,加深对作品主旋律的印象。
《第四单元 唱歌 村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唱歌村晚》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歌曲中的乡村傍晚景象,通过歌唱表达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歌唱技巧,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通过音乐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表达对乡村傍晚的感受。
2.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活动,深入理解和感受乡村傍晚的氛围,并将这种情感融入到歌唱中。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音乐器材,如音响、钢琴等。
2. 准备歌曲的乐谱和歌词。
3. 制作一些与乡村傍晚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以便在播放时展示。
4. 挑选适合的背景音乐,以确保歌曲的播放效果达到最佳。
5. 将乐谱和歌词打印或投影到屏幕上,确保观众能够清晰看到。
6. 在适当的时候插入一些与歌曲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以增强观众的视觉体验。
7. 在播放过程中,注意与观众的互动,确保他们能够充分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
8. 播放完毕后,可以邀请观众分享他们的感受,并收集反馈以备后续参考。
总之,一场成功的乡村傍晚音乐会需要精心的策划和充分的准备。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确保音乐会的顺利进行,并为观众带来难忘的音乐体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些描绘乡村傍晚的美丽景色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所知道的乡村傍晚的场景,以此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歌曲《村晚》。
2. 歌曲学习:(1)教师播放歌曲的伴奏,学生跟着伴奏轻声歌唱。
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
(2)教师逐句教授歌词,学生跟教师一起学习。
教师需要注意强调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基本的歌唱技巧,如正确的呼吸、音准和音色等。
(3)学生练习歌唱,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学生齐声歌唱,教师进行伴奏。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 音乐游戏:设计一个与歌曲相关的音乐游戏,如“找朋友”游戏。
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需要找到与歌曲《村晚》中的某个音符或节奏型相似的朋友。
《第四单元 欣赏 牧羊姑娘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欣赏牧羊姑娘》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牧羊姑娘乐曲的欣赏,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旋律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真聆听乐曲,感受音乐的美,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乐曲的音频、视频以及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 布置教室,营造音乐欣赏的氛围。
3. 提前与学生沟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四、教学过程:1. 组织教学进行课堂常规训练,师生问好。
2. 情境导入播放《牧羊姑娘》乐曲片段,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风格。
询问学生这是什么音乐,并简要介绍乐曲的背景和意义。
3. 欣赏乐曲(1)再次播放《牧羊姑娘》乐曲,要求学生认真聆听,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2)请学生简要谈谈自己对乐曲的感受,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3)播放磁带或CD,学生跟唱乐曲旋律。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乐曲中的节奏、音色和情感表达。
(4)教师简要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
4. 音乐活动(1)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演奏乐曲节奏。
鼓励学生创新演奏方式,注重节奏感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2)请学生根据乐曲风格,创编身体动作表现《牧羊姑娘》的旋律和节奏。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培养。
5. 拓展延伸请学生搜集有关民族音乐的资料,了解更多民族音乐的风格和特点,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表扬表现优秀的同学,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牧羊姑娘的音乐情感,理解乐曲中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欣赏,提高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牧童》人教新课标(2023秋)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牧童》这首歌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旋律、节奏和歌词方面都比较投入,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对于歌曲中的一些旋律跳跃和节奏变化,部分学生掌握起来还是有些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指导他们,多提供一些练习的机会,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技巧。
(3)情感体验: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举例:通过分析《牧童》歌词,让学生体会歌曲描绘的田园风光和牧童的欢乐心情。
2.教学难点
(1)音准掌握: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音准的准确性往往是一个难点。
解决方法:教师可以通过钢琴伴奏,引导学生听准音高;进行分组练习,互相监督和纠正音准。
3.情感体验:通过学习《牧童》,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田园风光和牧童的欢乐心情。
4.协作表现: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5.创意活动:鼓励学生用肢体动作、打击乐器等方式创作属于自己的《牧童》表演。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旨在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1.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学唱《牧童》,让学生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歌词意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感知和鉴赏能力。
2.增强音乐表现力:通过分组合唱、肢体动作和乐器演奏等形式,锻炼学生在音乐表演中的表达能力,提升自信心和舞台魅力。
3.培养音乐创造力:鼓励学生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改编和即兴创作,激发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牧童》这首歌曲的基本概念、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音乐。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第四单元 音乐知识 升记号》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音乐知识升记号》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升记号的形状和意义,理解其在音乐中的使用方法。
2. 能够识别乐曲中的升记号,并能将其还原为原音。
3. 培养对音乐知识的兴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升记号的形状和识别方法,理解其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在实际乐曲中正确识别升记号,并能将其还原为原音。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升记号卡片及相关的音乐素材。
2. 准备互动教学工具,如音乐器材、录音设备等。
3. 制定教学计划,设计互动教学活动,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按照合理的课程进度安排,我将会仔细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以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
同时,我也会设计各种互动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会确保其连贯性和有效性。
我会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并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习环境。
同时,我也会关注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将它们融入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我坚信通过精心的教学计划和设计,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我期待着与学生们一起在这个过程中成长和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简单的音乐知识回顾,引出升记号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教师详细介绍升记号的作用、表示的音高以及在五线谱上的位置。
同时,通过具体音乐片段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升记号对音高产生的影响。
3. 乐理知识:教师教授升降音的变化规律等乐理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升记号的作用。
4. 实践操作:学生通过练习带有升记号的简短乐曲,尝试准确识别升记号,并逐步提高自己的识谱能力和演奏水平。
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歌唱祖国教学目标:1、过学唱《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教唱歌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2、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及三段体歌曲的方法。
3、通过学唱音准,是学生掌握住唱音准的方法。
教学重点:1、唱音准的方法2、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
教学难点:1、对歌曲情绪的处理2、个别节奏的掌握及演唱教学方法:视唱法、练习法、赏听法、教学用具:录音机、电子琴、磁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音高。
学生唱出基本音阶(上行、下行)二、教授新课1、学习唱音准怎样唱准音的高低,唱准音的高低是学会识谱的关键介绍几种练唱音准的方法:(1)、以词带谱法。
练唱音阶是练唱音准的第一步。
可以从自己唱得较准的歌曲中找出部分曲调,帮助练习。
再如:《歌唱祖国》中:从今走向繁荣富强通过小节54321的练习,帮助我们将1234567的音阶练唱准。
2、利用电子琴,手风琴,口琴等乐器边奏边唱或先奏后唱来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听自己唱出来的音与乐器奏出的音是否一样高。
3、对于一些跳进的,不容易唱准的旋律可以采用搭梯子的方法来练习。
如《说句心里话》的开始:说句心里话3-3的八度,我们可以用搭梯子的方法来练习,即从“3”开始,顺着梯子-456712唱到3,这样反复唱几遍,然后抽掉梯子,直接唱3-3。
第二小节的13可采用下行音阶的梯子。
176543来帮助练习。
2.听歌曲,边听边看曲词,主意主体3、作者简介:王莘1918出生,江苏无锡人。
青年时期再上海参加抗日救亡歌咏运动,1938年到延安鲁艺跟冼星海、吕骥、向隅等学习音乐,毕业后在华北联大文艺部音乐系任教。
解放后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
主要作品有歌曲《边区儿童团》、《战斗生产》、《愉快的劳动》、《歌唱祖国》、《祖国颂歌》、等歌剧《义和团》、《煤店新工人》等。
4.简介作品:《歌唱祖国》王莘作词作曲,作于1950年9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音乐,给我一个快乐的开始主题:音乐的魅力教学目标- 认识音乐的概念和作用- 了解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情感表达教学内容1. 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介绍音乐的概念2. 听取学生对音乐带来的快乐的感受和体验3. 听取学生对音乐情感表达的看法教学活动1. 游戏:通过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学生猜测是哪种乐器,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2. 分享:学生分享他们最喜欢的音乐,讨论音乐为他们带来的快乐3. 音乐表演: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通过舞蹈或合唱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游戏和分享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的音乐表演,包括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对歌曲情感的传达程度第二单元:节奏乐园主题:音乐的节奏教学目标- 理解音乐的节奏概念- 能够感受和模仿不同的节奏教学内容1. 通过击打节奏器、拍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2. 研究使用简单的乐器或身体动作模仿各种节奏教学活动1. 节奏游戏:老师鼓掌出不同的节奏,学生模仿鼓掌的节奏,增强对节奏的感知2. 身体乐园:学生分组,每个小组使用身体动作模仿一种节奏,并互相猜测是哪种乐器3. 制作简单乐器:学生利用废物材料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体验击打节奏的乐趣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鼓掌和身体动作中对节奏的理解和模仿能力- 评价学生制作的乐器的实用性和发出的节奏是否准确第三单元:音乐之声,让我们更美丽主题:声音和音调教学目标- 理解声音和音调的概念- 能够模仿和区分不同音调的声音教学内容1. 通过唱歌和听音乐,学生感受不同音调的声音2. 研究使用声音模拟各种自然和人工声音教学活动1. 声音比赛:学生分组进行唱歌比赛,以体验不同音调的声音之美2. 声音模仿:学生模仿各种声音,如风声、雨声、汽车声等3. 音乐欣赏:学生欣赏一些著名音乐作品,通过对音乐的感受来理解音调的表达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唱歌比赛中的声音准确度和音调区分能力- 评价学生模仿声音的质量和准确度第四单元:音乐旅程,探索美丽的乐园主题:音乐的分类和乐器教学目标- 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和常见的乐器- 能够对不同类型的音乐进行简单的分类和辨认教学内容1. 介绍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2. 介绍常见的乐器,如钢琴、吉他、小提琴等教学活动1. 音乐展示:老师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学生尝试辨认音乐的类型2. 乐器展示:老师介绍和演示不同乐器的演奏方式,学生尝试模仿3. 乐器制作:学生利用简单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乐器,展示给同学们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辨认能力和对乐器演奏方式的模仿程度- 评价学生制作的乐器的外观和发出的声音是否符合预期...(继续撰写教案)。
小学音乐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唱歌)村晚》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唱歌)村晚》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2重点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游戏引入,营造情境1、我们先玩个游戏。
举个例子,我这儿有个词:树,我给它前面加个词儿:高大的树大家懂了吗?好,现在开始,准备,想到了就站起来说。
草——青青的草池塘——碧绿的池塘水——清澈的水山——巍峨的山落日——红红的落日放牛娃——快乐的放牛娃牛——悠闲的牛……2、很好,现在换一种方式,把要加的词放在后面,比如:树——树长得根深叶茂学生说。
3、我们再加大难度,现在把所给出的词语前后都加上一些修饰性词语,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学生说。
2【讲授】初感诗歌,激发疑问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
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
学生上黑板板书古诗: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学生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指名读)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打上相应的记号。
问题假设:1)、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明白它们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边上的岸上两部分)学生找出诗句中和图画上想对应的地方,看看图,再说说诗句的意思,理解这一行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写得生机勃勃。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唱歌牧童人教版
牧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旋律流畅、轻快活跃。
歌曲为四二拍。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刚从三年级升上来还不能马上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加上原来的音乐课不是正规系统的训练,学生对基本的音高、节奏、拍、调都知之甚少,如果按教材的课程安排上,学生接受起来就会感到困难。
我在进行歌曲时,采用学生熟知的古诗《所见》进行导入,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整节课都能保持热情高涨的情绪。
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牧童》,让学生体会歌曲的自在、欢乐情绪,并能有感情的轻松、自然的演唱歌曲。
能感受切分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并能准确敲打出切分节奏。
2.感受不同音乐情绪带来的音乐形象变化,让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培养他们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3.通过欣赏歌曲、演唱歌曲,让学生体会牧童的快乐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音乐表现力,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辨音乐的能力。
通过欣赏歌曲和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想象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演唱歌曲,并能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准确地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请看黑板,关于牧童你想到了所学过的哪首古诗?师:那么,同学愿意背诵这首古诗,并作简单的解释。
师:这是诗人袁枚用他自己的方式来描写牧童欢乐的童年生活。
其实,我们用音乐更能形象、生动的描绘一幅牧童快乐生活的画面。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唱歌曲《牧童》(板书:牧童)2、学唱歌曲(1)通过聆听范唱先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注:教师范唱前,提出听的要求。
)问: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2)再次聆听歌曲师:那么歌曲又表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我们共同来欣赏聆听。
生:用自己的话来概述歌曲内容。
(3)请同学们任选一种伴奏方式为歌曲伴奏。
伴奏方式1:手尖轻拍桌子伴奏方式2:双手拍腿伴奏方式3:双手拍肩(4)进行乐理知识的教学2 ⁄4 XX X | X X X | X X | X . O |X X X | X X | X X X | X X |(注:掌握切分节奏的击打,并让学生数一数歌谱出现了几次切分节奏)(5)歌曲教唱教师采用听唱的方法进行歌曲学唱。
人教版(简谱)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唱歌《牧童》优质课教案设计2篇
人教版(简谱)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唱歌《牧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四年级上第四单元《牧童》教材分析《牧童》是第四单元《山乡牧童》第一首歌曲,这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旋律流畅,节奏轻快,把小牧童在美丽牧场放牧快乐放牧的情境展示在人们眼前。
歌曲结构规整,分为四个乐句,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一、二、四乐句节奏完全相同,演唱起来十分轻松;第三乐句连续运用切分节奏使音乐富有动感,整首歌曲充满活力。
乐句的旋律不断上行,从do到sol到高音do,情绪高涨,形成歌曲热烈、欢快的气氛。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学情分析根据音乐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对四年级学生的要求,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要素的感知,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绪,联想音乐表达的意境。
体验音乐美感,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使学生能够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
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拓展音乐。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唱歌曲《牧童》,让学生理解歌曲,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绪。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旋律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听力,听辩旋律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歌曲提高和延伸音乐体验,激发学生对奥尔夫无旋律和声的喜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的声音表现力、情感表现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把这种节奏表达的快乐的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奥尔夫无旋律和声伴奏的学习,培养学生集体合作、听辩音色、控制声音的学习能力。
4.通过自制打击乐器,让学生动手动脑利用废旧品创造出美妙有趣的声音。
教学策略教学中采用听、唱、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知识融入歌唱中,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望。
在这节课中,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合作意识,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
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无旋律声势的魅力,让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牧童》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牧童、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3、学生回答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4、请学生贴出画面(1)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2)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3)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4)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
”“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5)贴出牧童出示课题二、学唱歌曲(一)掌握节奏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2、听录音范唱。
(出示歌谱)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XXX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14、生:“好!”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
(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二)视唱曲谱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
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1)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2)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3)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4)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5)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6)小组进行演唱。
(7)师:“我们来一个旋律接龙好吗?老师演唱第一句,其它三句每组一句怎么样?”(8)生:“太棒了!”(9)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10)两个声部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A、老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
B、学生分两组进行合唱。
(11)师:“看样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唱词了,下面我们就试着把歌词填进去演唱好吗?”(12)生:“好!”(13)分两声部进行填词演唱。
三、知识扩展:1、师:“你们知道歌曲《牧童》是哪个地区的歌曲吗?”2、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国的”……。
3、教师介绍:《牧童》是斯洛伐克民歌,斯洛伐克是一个可爱的国家,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自由地放声歌唱。
4、国旗5、首都:布拉迪斯发。
人口:539万。
面积:4.9万平方公里。
6、风景欣赏:四、小结:课下寻找斯洛伐克的相关材料。
五、随《牧童》欢快旋律出教室。
教学反思:收集整理资料,在音乐活动中积极感受,积极参与。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继续学习歌曲《牧童》。
2、欣赏歌曲《牧童》。
教学目的:继续学习歌曲《牧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欣赏歌曲《山童》,了解、感受中不同风格的同一题材和体裁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斯洛伐克民歌《牧童》进教室2、跟老师一起律动,脚的节拍要准确二、复习歌曲1、用歌曲《牧童》作发声训练唱(绿),老师弹奏旋律。
2、放磁带,学生复习歌曲《牧童》三、歌曲处理1、《牧童》是一首江苏民歌,歌曲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抒情,我们唱这首歌时不能大声喊叫,要有表情地唱。
第三段歌词出现了“依呦”,老师启发,赶羊时的绵唱声,这叫衬词。
老师再放音乐,看谁唱得好听,看谁有表情地唱。
2、分小组讨论,创编歌曲的力作,探讨三角铁的敲击放法。
3、放音乐,有表情演唱,部分同学表演,打三角铁,老随学生一起表演。
四、唱新歌同学们,我想问问你们,牧童放牧,不仅能放羊,还可以放什么动物。
今天我们再来学唱一首牧童放牛的歌曲《放牛歌》。
(同样的画面,点击鼠标出现牛群、牧童、歌曲)1、放课件《放牛歌》两遍,学生可默唱2、老师弹奏并大声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3、同学们,你们在歌唱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展开想象)仿佛看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4、让我们再来唱一遍,仿佛你就是那个小牧童,老师看看你怎么放牧,怎样兴致勃勃回家的。
(放音乐,学生唱)五、欣赏《牧童到哪里去了》1、这个牧童啊,每天去放牧,可是有一天牧童不知哪去了,放牧的是他的爸爸,咦,牧童到哪去了?我们来听一首歌,让同学们在歌曲中找答案?(放《牧童到哪去了》磁带)2、有谁找到了答案?3、师:我们找到了牧童,他在希望小学读书呢。
他实现了自己上学的愿望,我们是不是为牧童高兴啊!六、小结: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牧童往日的生活。
复习歌曲《牧童》学生表演;复习放牛歌,可加上锣、敲、镲的节奏,如没有,可用拍手、拍腿、跺脚。
教学反思: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活动:创编《山林的歌谣》。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采集生活中的声音,结合音乐作品中对其的描述,积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里,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山林的歌谣》。
教学过程:1、播放歌曲《山童》。
2、导入:歌曲中描写了哪些林间的声音?山风:呼呼呼呼;小草:习唆习唆;羊跳:蹦达蹦达;小鸟:唧唧喳喳;泉水:叮叮咚咚。
3、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
泉水:哗哗哗哗小草:习唆习唆小鸟:叽喳叽喳马蹄:嗒嗒嗒嗒4、声部节奏:将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转成节奏模仿,再改为二声部、三声部等。
如:泉水:哗哗哗哗马蹄:嗒嗒嗒嗒小草:习唆习唆小鸟:叽喳叽喳5、旋律写作练习。
(1)歌曲中是怎样描叙这些声音的?再听歌曲《山童》。
(2)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种形象创编旋律。
要求:选用书上给定的节奏型,在旋律写作上只用doremisolla(3)小组展示。
(4)根据学生情况,将学生创作的单声部旋律,组合成二声部旋律。
6、将学生的作品录制收集学生档案夹。
教学反思: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学生富有想象力,音乐感受力、表现力。
积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演唱《我们的田野》2、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教学目的: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
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小黑板、图画。
教学过程:一、播放音乐,学生击拍进入教室。
二、组织教学(略)。
三、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小黑板)1=F2/405|13|65|54|3.5|21|1-‖要求以平稳的呼吸,优美的音色发音,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任何停顿,后半拍起唱为难点,发音时先弱后强。
发音时,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圆润、响亮些。
2、视唱练习1=C2/40134|5-|567i|5-|5654|31|2265|1-‖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四、复习歌曲《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
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一)复习曲谱1、分析曲谱,指出容易唱错的地方,如:第一乐句65|3.5|132|错唱成65|3.5|132|20|第二乐句35|66.6|53|2-|2032|错唱成35|66.6|53|2—|第三乐句32|17|615|错唱成32|1.7|615|最后12|33.3|333|25|1-|错唱成12|33.3|25|1-|2、教师用钢琴弹奏曲谱1、5段,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二)复习歌词《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壮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1、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2、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利用空白磁带先录好1、5)3、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赏启发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
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
《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第一乐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