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第二课时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草原 第2课时
当我再次深情地望着它时,我听见一阵接一阵的歌声: “美丽的草原,我的故乡……”
归纳总结
夏日草原(节选) 草原是广大的圆周,苍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测的穹顶, 以无限宽广的弧度覆盖着大地,而我自己这小小的身体, 就是这片天地的圆心。如果我把身体做三百六十度的旋 转,那极远处微微起伏的地平线也绕着我转一圈而无始 无终;也就是说,无论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旧是这个 广大圆周的唯一的中心点。 然后就是那云影与天光。
归纳总结
然后,还有那难以形容的芳香! 那不只是青草的清香而已,而是混合着好几种香草的草叶 被压折碰触后所发出的香气。 在刚刚站定时还不太显著,不过,只要一开始往前走,每 迈一步就会马上有一股翻腾而起的独特的芳香,弥漫在四周。 野生的香草,在夏日遍布草原,好几种香味混合之后,那 强烈的芳香如药酒又如甘泉那样地提神醒脑,沁人心脾(pí), 进入每一种感觉细胞的最深处,让生命苏醒,让我忘记了所有 的疲劳困顿,只想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归纳总结
草原上的云朵,有时候又多又大又平整,在蓝天上列 队而行,天高云低,风起的时候,一朵一朵依序飞过,那 草原就忽明忽暗,人好像走在梦里。一下子所有的青草都 闪着金光,逆光处背后的丘陵像镶上了发亮的边线,身体 被阳光照得暖烘烘的;然后忽然间所有的颜色都沉静了下 来,在云影掠过之处,草色在泛白的灰绿和透明的青绿之 间挪移,风也凉多了,像搽(chá)了薄荷油一样。
拓展积累
【词语积累】描写草原的词语: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碧波万顷
青草连天
一望无垠
水草鲜美
绿草如茵
归纳总结
【课外美句积累】描写草原风光的语句: 1. 当你尽情策马在这千里草原上驰骋的时候,处处都
草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一等奖
草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一等奖教案名称:探索草原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草原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2. 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理解和分析。
2. 学生对草原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草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学生观察和分析记录表。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草原的概念和特点。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探索草原的生态环境。
Step 2:呈现草原的生态环境1. 利用PPT课件,展示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了解草原的植被、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群落。
3. 引导学生分析草原的生态环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Step 3:学生观察和分析1. 分发学生观察和分析记录表,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并记录下来。
2.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记录,分析这些植物和动物适应草原生态环境的特点。
Step 4: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2. 引导学生讨论草原生态环境对植物和动物的适应性和相互关系。
Step 5:展示和总结1. 邀请每个小组代表展示他们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2. 整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结果,总结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Step 6: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更多关于草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知识。
2. 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Step 7: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草原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草原》优质课件(第二课时)
客人们是如何回敬的? 会说些什么?
请同学上台演一演主客是如何联欢的。
置身于这样的情景中,作者有怎样的 感受呢?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不忍离别
对一景一物的不舍
对蒙汉之间深厚情谊的赞美
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在生活中,你一定也有过与人惜别的 经历。和同学们交流你当时的感受吧。
每年暑假我都会去爷爷奶奶家,与爷爷奶奶相处的 时光总是那么快乐。我每次登上返程的火车,都能看见 站在站台上的爷爷奶奶眼中不舍的目光。我劝他们早点 回家,他们却从不肯。等到火车开动,他们的身影一点 点变小,直至消失在我的视线中,我觉得心里酸酸的。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1草 原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lǜ tǎn
(绿毯)
yī shanɡ
(衣裳)
lǐ mào
(礼貌)
xiàn tiáo róu měi
(线条) (柔美) 草原风光
cǎi hónɡ mǎ tí
(彩虹) (马蹄 ) 喜迎远客
jǔ bēi wēi xiào
(举杯) (微笑) 主客联欢
作者描绘“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 联欢”三幅画面是为了表达怎样的情感呢?请在 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课后作业
小练笔:写一写你与人惜别时 的场景和感受。
结构梳理
草原
草原风光图 喜迎远客图 主客联欢图
景色美 人情美
蒙汉 情深
主题概括
《草原》是著名作家 老舍先生首次来到草原, 访问陈巴尔虎旗时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细腻清 新的语言记叙了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 赞美了草原的 美丽风光 ,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 的 民族情谊 。
拓展延伸
敕勒歌
北朝民歌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读,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受到语言美的感染。
【教学难点】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
【学生学法】合作探究、讨论法、朗读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课件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这么动听的歌,这么美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3、今天让我们跟老舍爷爷一起去领略大草原的风情。
板书课题:草原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1、快速浏览课文。
2、思考:哪一段是写草原风光,哪几段是写蒙古人的热情好客?三、学习草原风光部分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草原的.哪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2、交流反馈,品读佳句,朗读指导:课件图片欣赏,生想象。
⑴品读佳句:重点体会和想象以下词句:草原的天空可爱。
天底下整体一碧千里。
羊群似一朵朵白色的大花。
小丘线条柔美。
⑵看到这样的情景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你喜欢的方式赞美一下草原:唱歌,自己做诗,赞美的话。
3、配乐朗颂第一自然段。
4、小结:大草原的景色真美!四、学习蒙古人的热情好客部分1、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朗读,找重点词句,表演。
思考:课文中的哪些场面,地方体现了蒙古人的热情好客?2、交流反馈,品读佳句体会:“远迎”一段中重点理解“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相见”一段重点理解“也不知是谁的手……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民族团结互助”。
“款待”一段重点理解“谁都有礼貌……不拘束”;“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会心微笑”。
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二课时课件
背诵指导(课后第一题)
在背诵第一自然段的时候,先理清 内容层次,再有条理地加以记忆,朗读 成诵,厚积以待薄发。
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老舍先生又是怎样描
绘见面后的动人场面的呢?小组合作朗读2—5自然段, 再现所想象到的情景。
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
欢迎远客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 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 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 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翠”比一般的绿更鲜 亮,更有光泽,绿得更 丰富、更饱满,绿得好 像都快要流淌下来。
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 不是很矛盾吗?
不矛盾,反 而形象地显现了 草原景物的逼真 情态。
“翠色欲流,轻 轻流入云际”, 分别描写了两种 不同的视觉形象。
前一句是 近镜头描写; 后一句是远镜 头描写。
找一找,在第一自然段中有哪几个词都是表 示“绿”的意思?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碧、翠、绿
避免了总是 用一个词,有变 化,读起来好听。
词语积累(表示绿颜色的词语)
郁郁葱葱 一碧千里
青翠欲滴 万古长青
看到这些草原美景,作者有什么感受?
(1)使我总想 高歌一曲 ,表示我 满心的愉快 。 (2)这种境界,既使人_惊__叹___,又叫人_舒__服____, 既愿_久__立__四__望_,又想坐下__低__吟__一__首__奇__丽__的__小__诗__。
汽车引擎的发动声打破了草原的寂静,我们就 要分别了,我对大家说:“谢谢你们今天的热情款 待。欢迎你们到我们那儿做客,再见了,朋友们!” 一位长老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说:“我们一定会 去的。再见,亲爱的朋友,美丽的大草原永远欢迎 你们!”大家上了车,他们骑着马与我们同行。走 了许久,他们才停下。我们回过头,只见他们挥着 手,直到我们远去……
01草原·第二课时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 “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 是“全”和“都”的意思。 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 边的青草。 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 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 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 的中心句。
• 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 的地方。 •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 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 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 着惜别之情。 •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 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 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 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 返回 舍。
草 原
作者 老舍
品读优美语句
作家老舍随着场景的变化、 作家老舍随着场景的变化、时间的 推移,情感也在变化着。 推移,情感也在变化着。但贯穿全 文的是对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赞美与 留恋之情。 留恋之情。这种情感与描绘的景物 紧密交融在一起, 紧密交融在一起,作者在描写草原 风光时,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 风光时,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 请你认真阅读课文, 请你认真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写 得美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得美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写一写。 写一写。
品读全文
朗读全文, 朗读全文,品味作者对草原及草
原人民的赞美与留恋之情。 原人民的赞美与留恋之情。
返回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 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那样,到处翠色欲流 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翠色欲流
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草原》(第二课时)PPT
自读课文
草原的美除了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仿佛一幅中国画一样,还有一番别样的 美,请同学们快速地读第二自然段,你 还能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草原的美?
理解感悟
两个一百五十里,写了出了草原的(辽阔)。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
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
都可以。
+
自由自在,不受约束,没有限制。
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情谊深厚,怎么舍得 马上分别呢?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 的碧绿草原,在夕阳里倾诉着惜别之情。
想象说话
想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 话斜阳。”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假如你是客人,你会说些什么?假如 你是主人,你又会说些什么?
演一演
演一演:他们在夕阳下 依依话别的情景。
总结全课
理解句子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 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想象说话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什么时候也有这样的场面? 过节,一家团圆
发挥想象:蒙古族老乡向我们敬酒时会说什么?我们回敬 又会说些什么呢?
理解句子
理解句子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理解句子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来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可见主人的热情好客。
理解句子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 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 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此时的草原是怎样的?
热闹
人欢马叫,真是一幅欢迎远客的热闹情景,谁能把这种热闹读出来?
理解句子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 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草原》课件 第二课时(共28张PPT)
1.认识自然:通过学习《草原》这篇文章,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 自然,了解自然的特征和生态环境。这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自然, 更好地珍惜自然、保护自然。
5 课后总结
拓 展
2.热爱自然:通过感受草原的美景和壮美,学生们可以激发对自然的热 爱之情。只有热爱自然,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草原
目录
xuàn
生字复习
lè
渲染
勒索
è 鄂尔多斯
yá 天涯
草原
目录
生字复习
tǎn xuàn lè
yín
毛毯 yū 迂回
渲染 勒索 吟唱
jīn 衣襟
tí 马蹄
mào 外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草原
目录
jū 拘束
生字复习
xiū 害羞
sè 羞涩
piān 偏斜
jiāo 摔跤
yá 天涯
草原
目录
词语复习
高歌 绿毯 柔美 渲染 勾勒 低吟 奇丽 回味 洒脱 疾驰 马蹄 礼貌 拘束 羞涩 摔跤
草原
目录
课文总结
草原
目录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
退出
1 课后总结
拓 展
《草原》是一篇描绘自然景观的文章,作者老舍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草 原的壮美和辽阔。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草原的特点和生 态环境,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一、文章概述 《草原》主要描述了作者老舍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文章以生动的描写展 现了草原的壮美和辽阔,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作者通过描绘草原的美景, 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草原》第二课时教案
《草原》第二课时教课方案一、说教材《草原》这篇接见记是有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自的经历和感觉记述了他第一次接见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漂亮风景以及遇到蒙古族同胞热忱欢迎的情形。
作者经过对草原风景美和人情美的不停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感情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足表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善的大家庭。
这篇课文的教课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觉草原风景美、人情美,遇到民族团结友善感情的熏陶。
作者笔下的草原风情图如诗如画令人沉醉,是感情朗诵的极好素材。
经过感情朗诵的训练能够深入对文章表达感情的领会。
所以,第二个教课目的确立为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悟、累积优美的语言,培育学生的审美情味。
频频地、有感情的朗诵,也是这篇课文的教课要点。
经过突出要点借以打破教课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夕阳!”的深刻含义。
在确立了教课目的和重难点以后,我将此文教课课时安排为两课时。
在第一课时中,师生一同解决了为数许多的生字,读熟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是着力表现草原的“风景美、人情美”。
这里我向大家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课。
下边,我就说说自己的教法与学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为了达到目标,突出要点,打破难点,解决疑点,我让学生先边看录像边听诵,经过直观的画面再现场景,唤起了学生对美的神往和求知的盼望,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的生活距离,又为认识草原的辽阔、秀美,蒙先人的热忱好客之特色供给了直观的视听感觉,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拓展思想,更深层次地领会美的境界,美的人情,最后“瓜熟蒂落”,轻松地打破了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夕阳!”的深刻含义,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教育,实现整个教课目的。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该以老师的剖析来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踊跃的思想和感情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虑,遇到感情熏陶,获取思想启示,享受审美乐趣。
草原教案第二课时
草原教案第二课时教案标题:草原探索之草原生态教学目标:1. 了解草原的概念以及草原的地理分布;2. 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构成;3. 掌握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保护草原生态的意义;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倡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内容:1. 草原的定义和地理分布;2. 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构成;3. 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4. 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措施。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了解草原的特点和地理分布。
2. 提出问题:你了解草原的生态系统吗?你认为草原的生态系统有什么特点?二、讲授(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草原的生态系统的特点和构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2. 向学生介绍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包括土地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等作用。
3. 学生提问环节:学生提出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教师解答并引导学生思考。
三、互动探究(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措施,并列出大家认为的最重要的措施。
2.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讨论。
3.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常见的保护草原的措施,如植树造林、合理利用草原资源、禁止过度开发等。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分发相关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资料,要求学生阅读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建议。
2. 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形成个人意见和建议。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要时刻关注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从自身做起,共同建设美丽的草原。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保护草原生态的小短文,包括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理解和自己的保护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探究、讨论和阅读资料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草原生态系统及其保护的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作业布置,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促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环境,保护草原。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二、学习第一段1、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2、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投影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再读这一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3、“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
4、朗读第一段,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
画出有关词句,集中交流。
5、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三、学习第二段1、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初入和走了许久后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中交流。
3、出示投影片: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4、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四、学习第三段1、默读第三段,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
2、指导朗读第三段。
五、学习第四段1、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2、请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六、学习第五段1、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2、反复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说说你的理解。
七、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八、布置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九、板书设计1.草原风光美────────人情美(草原风情画)高歌──低吟迎客──相见──款待──联欢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本课的认读生字词及词语;2.理解全文,通过体会草原的风光来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3.对文中大雁的飞行进行描述,使学生在飞行的规律性上有自己的认识。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提高学生观察、描绘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课文中描述的草原风光,让学生爱上大自然;2.培养学生对动物和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文本理解及语文知识获取;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教学难点1.根据生字、词的理解,全面解读文本;2.通过文本描述,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描述草原这一自然景观,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对草原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草原这篇文章的兴趣。
阅读1.学生先通读文章,了解基本情节和大意;2.读两遍文本,重点讲解生字、词语及不理解的句子;3.指导学生理解文本,分析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及情感;4.全班朗读全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讨论1.学生自主撰写草原的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植被、动物等;2.学生讨论草原上的动物如何根据环境进行适应,例如山羊的长毛、马儿的蹄子;3.学生合作完成描绘草原和动物的图画,将群体的智慧汇聚起来;4.小组展示自己的描绘,大家共同讨论、交流,各自表达的不同之处、与文本对应且不同的想象。
模仿1.老师阅读文中关于大雁的描述,学生根据文中所述进行模仿;2.学生先模仿大雁飞行规律,然后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剪纸活动,制作大雁剪纸;3.学生自由创作大雁,再展示给全班。
总结让学生总结文章的感受,缘由,形态及所表达的情感;通过学生的描述呈现草原的风光,同时加强课文的解读和深化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四、课后作业1.背诵本课的词语和句子;2.家长带学生去自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观察动物的适应环境及飞行、奔跑规律,并撰写一份学习笔记;3.模仿大雁剪纸,制作其他动物剪纸。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草原》的内容,理解诗歌的抒情意境。
2.掌握词语“草原”、“蓝蓝的天空”、“红红的太阳”等基本词汇的拼音、读音、意义及在句子中的运用。
3.练习诗歌的朗读,并能感悟到其中的美感和深意。
4.培养爱护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草原》的理解及对其中意象的把握。
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对于诗歌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三、教学过程及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导入(5分钟)1.让学生自由发挥,说一说自己对草原的认识、感受,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见闻。
新课讲授(35分钟)1.朗读《草原》。
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方式。
2.理解《草原》。
外在的朗读只是我们对于诗歌的表述,对于诗歌的理解才是更重要的。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
可以运用“四问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特别之处,作者的感情表达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教师或同学也可以从不同角度为学生解读诗意。
让学生试着画出自己对于诗歌的感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3.学习词语。
介绍关键词汇(草原、蓝蓝的天空、红红的太阳等),先示范拼音,再教发音,让学生尝试朗读。
小组合作:将关键词汇用句子进行运用,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创作。
练习篇读(20分钟)1.与学生一起朗读《草原》,重点关注韵律和气息掌握。
2.让学生练习读诗,以“怀着爱国热情,朗读诗歌”为主题,让学生感受到爱国义务。
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对学生的朗读、理解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二课时导入(5分钟)1.让学生自由发挥,分享一些对于草原的美丽的描述,鼓励他们理解草原中更多美好的事物。
捕捉意象(25分钟)1.让学生看看诗歌中的描写,让他们想象一下自己在草原上的场景。
2.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眼中的草原。
《草原》精品课件(第二课时)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哪句是直接写 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 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文段的第一句话直接描写草原景色,第二 句话重点写了作者的感受。这样就达到了情景 交融的目的。其好处是情因景生,景因情美, 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课文主题
本文的作者以细腻清新的语言记叙了初 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 美丽风光,深情讴歌了蒙古族和汉族同胞的 民族情谊。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二首》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 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生活中 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
从草原上主人的热情隆重的远迎、主客 热情洋溢的会见、主人盛情友好的款待以及 主客在夕阳下深情话别这些场景中都可以体 会到“蒙汉情深”。
提示:与同学交流自己与人惜别的 经历时,一是要描述清楚当时的情景, 二是要表达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1.“一碧千里”和“翠色欲流”都是描写绿的,其 中,一__碧__千__里__描写绿的范围,_翠__色__欲__流_描写绿的 形态。
2.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__喻__修辞手法,“无边的绿 毯”是指_草__原_,“白色的大花”是指_羊__群_。
3.写小丘的线条“柔美”,作者联想到了只用绿色 渲__染__,不用墨线_勾__勒_的中国画。
陈( 陈列 ) 阵( 阵地 ) 腐( 豆腐 ) 府( 官府 )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篇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网络图片的感知中学习、理解课文1、2两个自然段的内容;2.使学生懂得草原景色的特点,了解蒙族同胞的热情;3.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语言美,体会草原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掌握1、2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归纳出草原景色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句里行间体会蒙古人的热情。
教具准备:大课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检查预习情况1.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生字词,并说说生字词的意思。
2.请学生展示网上下载的有关内蒙古草原的图片和资料,并说说自己对草原的初步认识和印象。
二、学习新知感知草原的景色之美、人之热情。
1.激发兴趣:你们眼中的草原和老舍先生所写的草原是否相同?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景色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1)默读课文,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
(2)再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景色。
(3)朗读课文,欣赏草原的美丽景色。
(4)组织讨论,说说草原景色的特点。
课文哪些句子生动地描写了草原的景色?草原的景色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是通过哪些修辞手法表现出来的?(5)读文、板书、归纳:特点:广阔辽远一碧千里柔美和谐手法:比喻拟人反复(6)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读课文,在读中归纳自然段的意思,体会草原的景色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学习第二自然段(1)组织学生自学课文,提疑释难。
(2)启发学生读文思考:在草原上行车有什么特点?作者看到的河像什么?这一句为什么加上感叹号?蒙古族是怎样迎接客人的?(3)放手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4)指导朗读课文,体会句里行间所体现出的蒙族同胞的热情。
(5)小结自然段内容。
三、巩固知识,反馈练习。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再指出它们各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的。
2.在下面的句子中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清新,天空是()明朗。
(2)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叫人舒服;()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精选篇1)老舍《草原》教案设计一、说教材《草原》这篇访问记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从*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
作者笔下的草原风情图如诗如画令人陶醉,是感情朗读的极好素材。
通过感情朗读的训练可以深化对*表达情感的体会。
因此,第二个教学目标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反复地、有感情的朗读,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通过突出重点借以突破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我将此文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
在第一课时中,师生一起解决了为数不少的生字,读熟了课文,理清了*的脉络是着力表现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
这里我向大家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教法与学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我让学生先边看录像边听诵,通过直观的画面再现场景,唤起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的生活距离,又为认识草原的辽阔、秀美,蒙古人的热情好客之特点提供了直观的视听感受,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拓展思维,更深层次地体会美的意境,美的人情,最终水到渠成,轻松地突破了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教育,实现整个教学目标。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精选篇2)老舍《草原》教学反思老舍先生写的《草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笔记
1.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并想 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
背诵第 1自然段。
2.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 情景,并理解课文内容。
3. 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 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景色美以及 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 指名朗读生字,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知道那个富有诗意的结尾
吧!齐声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 导入新课。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诗意的结尾不仅点出
草原的美一一“天涯碧草”,还点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蒙汉情深”,接下来请走进草原,感受草原的美丽。
二、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 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
有关的句子。
教师根据学生画的句子相机进行指导。
课题
草原 第 2课时 备课时间
8.14 授课时间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目标
教学
重、 难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
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
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
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一边朗读语句,一边展开丰富想象。
指导学生想象: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你看到了什么呢?你
听到了什么呢?你想到了什么呢?
②出示大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
(2)你们的想象真的很有趣,此刻,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相机出示语句: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
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
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指作者看到的美丽、一望无边的大
草
原。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想低吟一首奇丽
的小诗呢?
因为草原太美了,美得让他感到很惊叹,美得让他内心舒畅起
来,很想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用一首诗表达出来。
③如果作者写“一首奇丽的小诗”,会写些什么呢?
学生大胆想象,触景生情,尽情表达。
总结学习方法:1.认真阅读句子,理解意思。
2.联系上下文进
行想象。
3.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可以是对内容的补白,可以
是好词佳句的批注,还可以是感情的深入体会
2.梳理关键词,准备背诵第一自然段。
天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
小丘羊群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这种境界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
三、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呢?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
蒙古
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这个场景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
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
(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蒙古族人的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
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
么感受呢?请发挥想象。
(会情不自禁地说:“哇!这场面好盛大呀!好热情呀!分明是迎接贵客才这样做的!看来蒙古族人就是热情好客,虽然我
们不是一个民族,但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就亲如一家人呀!”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读出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
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蒙古族人脸上喜笑颜开,个个很兴奋,握手又握手。
听
到了蒙古族人的话主要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还不时传来
人们的欢声笑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读出作者的欣喜与兴奋。
(3)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
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
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
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理解“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说明我们与蒙古族人民都很开心,大家亲如一家人,都懂得民族团结互助的道理。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读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激动与开心。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
四、回顾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齐声朗读。
2.说说你的理解。
(1)从字词入手,理解“何忍别”、“话斜阳”的意思。
怎么忍心分别呢;对着快要落山的夕阳诉说。
(2)由“天涯碧草”展开想象,看到了怎样的大草原呢?
一碧千里、一望无边的绿色、翠绿欲滴的大草原
(3)紧扣“蒙汉情深”发挥想象,说一说,写一写。
“蒙汉情深”表现在,表现在,还表现在
(蒙古族人的远迎、蒙古族人与我们的热烈交谈、蒙古族人与我们的依依惜别)
3.发挥想象,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站在茫茫的大草原上,面对着渐渐西落的太阳,作者会说:
(多么美丽的大草原啊!多么盛情的蒙古族人啊,他们的热情
款待象征着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
1. 草原
初入草原T接近公社T蒙古包外T蒙古包里T告别草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