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结构式团体咨询对大学生学业倦怠影响论文

合集下载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认知-行为团体辅导方案设计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认知-行为团体辅导方案设计
The c gn tve o ii -be v o algr up he a sgn o t ole e sude s o e i n bur out ha i r o t r py de i n he c l g t nt flaf g n
【 文献标识码 】 A
bre 和 M s c egr al h对职 业倦 怠 的概念 的延 伸 和修订 , a Pns18 ) i (90 以大学 生 和助 人 工作 者 相 比较 , 学 业 e 给 倦怠 的定 义为 : 学生 因为 长期 的课业 压 力和 负担 , 而 产生 精力 耗竭 , 对课 业及 活动 的热情 逐 渐消 失 、 同 与 学态度 冷 漠疏远 以及 对学 业持 有 负面态 度 的一种 现
h l i g su e t i r v h h rce n e e s fit c . e eo e b s d o h i r t r e pn t d n s mp o e t e c aa tr a d g t s n e o i y Th r fr , a e n t e l e au e a n ma t a d itr iws t e a t o s n ti t d h o n t e b h vo a g o p t e a y t ep te su e t n ne ve , h u h ru e i h ssu yt e c g i v — e a ir l r u h r p o h l h t d n s i f r a n w c g i v o c p s b h vo n t t d , n mp o et e r e - f c c . o m e o t e c n e t, e a ira d at u e a d i r v h i s r e a y n i i f i

关于新时期大学生专业学习倦怠心理问题表现及解决对策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新时期大学生专业学习倦怠心理问题表现及解决对策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新时期⼤学⽣专业学习倦怠⼼理问题表现及解决对策的研究与思考2019-05-06摘要:当前⼤学⽣在专业学习上普遍存在⼀种学习倦怠⼼理,表现为专业学习兴趣不⼤、逃课现象严重等,正确认识这种现象,并探讨合理的倦怠⼼理管理策略,不仅对⾼校教师,⽽且对⾼校学⽣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学⽣;专业学习;倦怠⼼理;对策近年来,由于招⽣并轨,毕业⽣⾃主选择职业及普通⾼校扩招严重,不少⾼校师资资源严重不⾜,在⼊校学⽣素质有所下降的⼤背景下,教学质量有明显下滑。

在学⽣专业学习中,普遍出现了对专业学习不重视或者不感兴趣的现象。

许多研究表明,倦怠是在许多职业中都存在的⼀种普遍现象,严重影响个体的⾝⼼健康和⼯作表现,并由此影响到个体所在组织的绩效。

倦怠不仅出现在⼯作群体中,在学⽣群体中同样存在。

学业是⼤学⽣的核⼼竞争⼒和主要价值来源,部分⼤学⽣由于⼈与学习情景的长期严重分离⽽出现了⾝⼼资源衰竭、对学习疏离和负性⾃我评价的低效学习⼼理――学业倦怠。

它不仅影响⾝⼼健康,还可能在同龄群体间具有传染性,造成潜在的恶性循环。

正确认识和对待学⽣专业学习的倦怠⼼理,掌握⼀定的学习倦怠⼼理管理策略,并积极进⾏⼼理⼲预,对⾼校教师来说,有利于因材施教、合理引导学⽣的专业学习;对学⽣的专业学习来说,有利于树⽴正确的学习观念,合理科学有序的进⾏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

(⼀)问题表现学⽣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却⼜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产⽣⼀种⾝⼼俱疲的⼼理状态,并消极对待专业学习活动,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对⼤学⽣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的学习是⼀项复杂的脑⼒劳动,也是个体的⼀种⼼理活动,由于⼤学⽣正处于⼼理发展迅速⾛向成熟但却未真正成熟的过渡时期,导致了其⼼理呈现出多重性和⽭盾性的特点。

⼤学⽣的学习倦怠反映了⼤学⽣消极的学习⼼理,指的是由于学习压⼒或缺乏学习兴趣⽽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应对⼼理。

据《⼈民⽇报》刊载的⼀份复旦⼤学《⼤学⽣学习状况抽样调查报告》显⽰:上午8点⾄10点这段学习的黄⾦时间内,只有40%的学⽣在学习,10%的学⽣在侃⼤⼭,17%的学⽣在看消遣书,7%的学⽣在谈恋爱,余下的⼈在“⼲其它事”。

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生学习倦怠的影响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生学习倦怠的影响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生学习倦怠的影响研究一、引言1.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高职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扰和压力,例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职业规划等。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干预,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学习状态和学业成绩。

而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通过分享和倾诉,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2.团体心理辅导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支持和鼓励团体心理辅导通常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学生们在小组中可以相互倾诉,互相支持和鼓励,共同面对问题和困难。

这种团体支持和合作有利于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心态和信心,从而更容易克服学习倦怠的困难,重新振作起来,投入到学习中去。

3.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学生重新审视学习问题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学生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学习问题,了解自己的学习倦怠是如何形成的,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团体心理辅导也能够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学生们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心理调适技巧和应对策略,比如情绪管理、压力释放等方法。

这些技巧和策略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倦怠和提高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策略1.制定合理的心理辅导方案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时,应结合高职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制定合理的心理辅导方案。

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专业和性别等特点,分别设立不同的心理辅导小组。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和原因,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活动形式,以达到更好的心理干预效果。

2.构建良好的心理辅导环境良好的心理辅导环境对于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至关重要。

应选择一个安静、舒适和私密的场所,以便学生能够更加放松地倾诉和交流。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大学生学业倦怠干预中的应用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大学生学业倦怠干预中的应用

智库时代·92·智谋方略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大学生学业倦怠干预中的应用*彭 洁(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 530222)摘要:和中学阶段相比,高校阶段的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对于在填鸭式教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来说,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致使压力较大以后就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针对这种情况,有很多高校都采取了团体心理辅导的办法,通过团体辅导活动来改善学生的不良情绪,使他们重拾对学习的兴趣。

本文针对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效果对学业倦怠的改良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学业倦怠;团体辅导;不合理认知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51-0092-002现阶段学业倦怠已经成为了一种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现象。

大学生活相对自由,学习方式产生了转变,这对于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说是一项极大的挑战,再加上高校课业压力较大,除学习以外的各项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彩,很多学生就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十分严重的负面情绪和不良行为,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激情,有些甚至会打乱学生的生活。

有很多高校选择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来进行解决。

团体辅导是基于活动来开展的,以集体的形式进行教学的辅导方法。

它通过活动让学生对团体中的其他个体进行观察、学习和体验,让学生在与其他个体的互动中重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增进自己的适应能力,优化自身的心态,进而对他人进行帮助。

开展有效的团体辅导需要建立起互动的融洽分为,在辅导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主题体验感,并将这种体验感进行落实和放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团队心理辅导的帮助下改变对学业的错误认知,重拾对学习的热情。

一、学业倦怠团体辅导研究(一)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国外对这方面研究较早,例如艾尔伯特·艾里斯就曾经明确的表示,受困于心理或者情绪之中的人,会存在多种不正确的理念,这些理念可以大致的概括为极致的自我要求、心理上的苛责等内容。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学业倦怠干预效果研究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学业倦怠干预效果研究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学业倦怠干预效果研究作者:周恒刘伟谢勇刚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27期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学业倦怠水平,使用团体干预有效降低大学生学业倦怠水平。

方法:研究在运用连榕编制的《大学生学业倦怠》问卷,调查重庆市761名大学生学业倦怠水平的基础上,选取某一高校的32名大学生作为样本,分为16名实验组,16名对照组,利用团体动力学制订出8次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并对实验组进行干预。

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自然实验,通过方差分析和样本平均数差异性检验进行统计。

结果:①大学生学业倦怠均分为2.728,可检出率为32%。

②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前后测以及对照组与实验组后测在0.01的检验显著性水平上差异性显著,可以推论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能显著地降低实验组学业倦怠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三个维度的得分。

③团体心理辅导有利于大学生增加社会支持,从外部环境减少学业倦怠。

实验组量表前后测有差异(t=5.793**,p< 0.01)。

结论:大学生学业倦怠呈中等水平,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可帮助学业倦怠大学生改善行为,减少负性情绪,增加成就感,提高社会支持及支持利用度。

关键词:学业倦怠;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大学生一、研究的背景及创新点(一)研究背景大学是人生的关键期,学业的状况是影响其今后人生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部分学生由于对学习持有消极信念和不当的行为模式使他们存在着不同层次的行为不当、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的问题,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

最初的学业倦怠概念来源于职业倦怠(Maslach)。

Pines最早发现学生存在一定倦怠,首次提出学业倦怠的定义。

杨丽娴综合国内外观点,将学业倦怠定义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已为之的时候,就会产生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应的逃避学习的行为,这种状态称之为学业倦怠。

此定义也是本文对学业倦怠所采纳的观点。

笔者对重庆市4所高校761名学生使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进行了学业倦怠的调查,调查大学生学业倦怠水平。

当代大学生学业倦怠问题的形成以及应对机制

当代大学生学业倦怠问题的形成以及应对机制

当代大学生学业倦怠问题的形成以及应对机制发布时间:2022-08-30T07:06:47.927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第8期作者:张悦[导读] 近年来,大学生学业倦怠这一消极现象频频出现,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以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张悦天津中医药大学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学业倦怠这一消极现象频频出现,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以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结合以往的研究,探究学习倦怠的形成原因和应对机制,制定并实施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团体辅导干预方案。

关键词:学业倦怠成因团体心理辅导应对机制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九大”聚焦高校开创新的教育格局,明确提出要求要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风气和学业水平[1]。

然而近些年来,大学生“学业倦怠”、“隐性辍学”等不良现象频频出现。

不少学生对学习表现出不感兴趣甚至厌烦的情绪,学业成就感、个人效能感和自我价值认同感严重降低,进而引发显著的辍学、逃课、逃学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逐渐表现出情绪衰竭,对周围人群和事物冷漠、“冷暴力”。

因此,国内越来越多教育学者开始关注学业倦怠这一消极现象,相关研究也有了一定进展[2]。

学业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或缺乏主动性时感到的疲劳和沮丧,从而在面对学习时产生一种恐惧情绪[3],长此以往导致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低落的一种持续现象[4]。

学业倦怠是一组综合症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会产生很大影响,进而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埃里克森所述的自我同一性阶段,如果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学业倦怠问题得不到改善,可能会导致其他消极心理,如焦虑、抑郁等,对学生学业成就、心理健康发展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等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因此,应该对大学生学业倦怠这一现象足够重视,积极探究学业倦怠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机制,从而缓解学生的学业倦怠问题,增强学生成就动机,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

引导成员关注自己拥有的克服拖延资源;"成功体验"通过寻 找例外和重新构建技术,协助成员整理过去经验,探索过去的 成功经验,帮助成员发掘自身的力量、构建自己的解决之道, 减少学业拖延行为;"持之以恒"通过追踪询问让成员分享克 服拖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彼此鼓励、支持,帮助成员重新审 视、澄清现况及人生长期计划。 每一次团辅都采用了相关的 焦点解决技术,在结束时都要求成员进行相互的赞美,并布置 家庭作业和相应的实践环节,以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感。 第三 阶段为结束团体阶段( 第 6 次),通过"回望来时路"和"大团 圆"等回顾整个团体活动,统整成员的团体经验,为成员提供 支持的力量,以促使在团体结束之后,继续尝试改变。 最后让 成员围成一个圈,哼唱歌曲,成员相互祝福与道别,安全结束 团体。 1.3 统计处理 采用 SPSS 18.0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后 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 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学业拖延、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差 异比较 见表 1。
验组与对照组在学业拖延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差异(t =-8.946,6.409;P <0.001)。 结论 团体辅导能有效提升大学 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减少学业拖延行为的产生。 【 关键词】 焦点解决团体辅导;学业拖延;学业自我效能感;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B849.1,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1252(2014)11 -1708 -03 doi:10.13342 /j.cnki.cjhp.2014.11.043
组在上述两个方面的差异均达到非常显著水平;实验组在前 后测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学业拖延程度明显降低,学业自
我效能感明显提升;而对照组在前后测上均没有显著差异。 说明针对性的团体辅导可以减少学业拖延行为,提升学业自 我效能感。

团体箱庭干预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效果

团体箱庭干预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效果

1 38
第 2期
19 3 异 ,2 0 ) 0 6 ,并 参 照 B i o k和 G o w n ( 0 0 od i 2 0 )所 介
理 场 ”的作 用 。影 响着 团体 的人 际关 系 和成 员 们 的
生 在学 校 求学 期 间 的学 习倦 怠 程度 高 于助人 专 业 工
作 者 在 工 作 期 间 的 工 作倦 怠 程 度 ( ie Pn s& K f . ar y 18 ) 9 0 。学 习倦 怠 是 指 学 生 由于学 习压 力 或者 对学
心理 与 行 为研 究 2 1 ,1 ( ) 3 ~ 4 0 2 0 2 :1 8 12
Su i o Py h lg a d e a ir tde f sc oo y n B h vo s
团体箱庭 干预大学 生学 习倦怠 的效果 木
陈顺森 , 张日 2 异3 陈 静2
( 天 津 师 范 大 学 心 理 与 行 为 研 究 院 ,天 津 3 0 7 ) ( 漳 州 师 范 学 院应 用 心 理 研 究 所 .漳 州 3 3 0 ) 1 0 0 4 2 6 0 0 (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发 展 心 理 研 究 所 .北 京 10 7 ) 3 0 8 5
极 态度 和行 为 .产 生一 种身 心俱 疲 的状 态 .主 要表
现 为情 绪低 落 、去个 性 化行 为 、成 就感 降低 。引起
学 习倦 怠 的原 因 .包括 学 习任 务超 负荷 、就业 压 力
虑 问题 进 行 干 预 .取 得 了 良好 的 干 预 效 果 . 陈静 (0 5 2 0 )运 用 团体 箱庭 对 儿 童 行 为 问 题进 行 了有 效 的 干预 .这些 都表 明团体 箱庭 对情 绪 、行 为 问题 的

刍议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学业倦怠干预中的应用

刍议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学业倦怠干预中的应用

刍议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学业倦怠干预中的应用摘要:高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期,但是在身心快速发展和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很多高中生都出现了学业倦怠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对学生没有热情、对老师疏离冷淡等,这既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对他们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所以,在开展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中,相关教育者要关注学生出现的学业倦怠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干预。

本文主要研究了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学业倦怠干预中的应用,以供相关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学业倦怠;团体心理辅导引言:在现实生活中,倦怠往往会与职业人一起被提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职业倦怠,其主要是一种个人效能感降低、情感衰竭和缺乏个性化的现象。

如今,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业倦怠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与职业倦怠相似,学业倦怠是由于学生长时间处于较大的学业压力,导致其产生负面情绪,学习效能感降低。

为防止学生学业倦怠的加重,相关教育者需要选择有效的干预措施,合理应对学生学业倦怠问题,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概述作为心理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团体心理辅导是相对一对一的个体辅导而言,其主要在团体情境下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的一种形式。

相比个体心理辅导而言,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在于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心理环境,并且可以与团体成员进行充分交流,以此更好地审视和改进自己。

除此以外,团体心理辅导对解决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明显优势,所以团体心理辅导正在逐渐成为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干预措施[1]。

在学生学业倦怠干预中,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对这一方面研究国外的起步要更早一些,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艾尔伯特·艾丽斯,他就提出被情绪或心理所困之人,往往会产生一些错误的理念和认识,主要内容有心理上的苛责、极致的自我要求等,所以一旦事情发展结果没有达到预期,这类人通常就会出现焦虑、恐惧。

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生学习倦怠的影响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生学习倦怠的影响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生学习倦怠的影响研究学习倦怠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情绪状态,最初是因为学习任务的重复和纷繁复杂而令学生产生疲倦感,但长时间积累下来,它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和动力,并在心理和身体上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学习倦怠现象,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任务在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调整他们的态度和情绪,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从而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倦怠。

团体心理辅导通常以小组形式开展,每一个小组由专业心理辅导师带领。

在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时,心理辅导师一般会采取多种方式,如游戏、讲座、社交互动等,以激发学生参与性,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动力。

这种方式既保障了集体学习的效率,又营造了善于合作的团队氛围。

同时,心理辅导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性辅导和关怀,共同探索和解决学生的心理疑虑。

一、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团体心理辅导的重点是调整学生的心态,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心理素质,使其具有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把握能力,从而减轻学习压力、消除学习倦怠。

二、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团体心理辅导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情感和观点的平台。

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脸红、害羞、紧张等情绪。

但在专业辅导师的悉心指导下,这些情绪会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团体学习活动中。

这种积极参与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为他们增强自信心提供了机会。

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团体心理辅导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分享的机会,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交流技能和社交技能,还可以增加学生对集体、团队的依赖感和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作。

四、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团体心理辅导师会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致力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拥有自我坚定的信心和实力。

团体辅导对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相关概述

团体辅导对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相关概述

WISDOM EXCHANGE区域治理团体辅导对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相关概述鲁东大学 陈聪摘要:学习倦怠是学生中易发的一种不良状态,使得学生学习动机下降,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态度也消极,极大地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会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

本文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通过介绍学习倦怠形成的原因,运用团体辅导的一系列方法降低学生倦怠水平,促进学生学习以及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学习倦怠;团体辅导;初中生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1-0256-0001一、学习倦怠与团体辅导的相关概念Freudenberger将倦怠定义为由于集中过度使用权力、能量和其他个人资源(Aypay,2011)。

在另一项研究中,倦怠定义如下:倦怠被定义为一种主观状态,是由于长时间在对情绪要求很高的环境中工作,会伴随着身体的疲劳、绝望、无望和失望的感觉,以及消极自我概念的形成而产生的(Altay,2007)。

而学习倦怠是指学生经历长时间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后而产生精力耗竭、逐渐丧失了对学习活动的热情、并对学习持有消极态度的一种心理现象(胡俏,戴春林,2007)。

团体辅导(Group Counseling)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并且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法,也是增强个体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Bal & Bilge,2017)。

二、初中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原因(一)家庭环境的不协调家庭环境的好与坏与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状态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家庭关系紧张、不和睦,会使得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很压抑,经常伴随着不快乐的情绪体验。

而情绪一旦不稳定甚至出现了问题进而会使得孩子产生学习倦怠。

(二)学校环境的竞争氛围升学压力下,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学生的成绩,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以及喜好,使得学生个性特点不能够被发掘、心理需要也不能得到合理的满足,学习和生活中也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被忽视。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学习倦怠性进行分析与策略研究,探讨了倦怠的表现、产生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

在倦怠的表现方面,主要体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下降等现象。

产生原因主要包括学习任务过重、学习目标不明确等因素。

倦怠对大学生学习造成的影响包括学习效率下降、学业成绩下降等负面影响。

应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策略包括培养学习兴趣、合理规划学习任务等。

结论部分总结了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学习倦怠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倦怠性、分析、策略、表现、原因、影响、应对、总结、研究方向、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学习的压力也日益增大,导致学习倦怠现象逐渐加剧。

学习倦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疲劳、无聊、缺乏兴趣和动力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学习效果。

了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和原因,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对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学习倦怠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各大学普遍存在课程负担重、学业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出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为学习倦怠的产生提供了新的原因。

深入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原因及对策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产生原因和影响,探讨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学习倦怠问题,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动力。

通过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家长提供参考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关注和引导大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团体咨询辅导对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干预研究

团体咨询辅导对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干预研究

第 2期
Vo 1 . 3 7. No . 2
团体 咨询辅导对理工科院校大学生 学 习倦 怠 的 干预 研 究
张 平 , 唐 芹 , 杜 玉春 , 傅 莉 , 郑 涛。
( 1 .北京邮电大学 学生处 ,北京 1 0 0 8 7 6; 2 .北京师范大学 发展 心理研究所 ,北京 1 0 0 8 7 5; 3 .四川师范大学 科研处 ,四川 成都 6 1 0 0 6 6 )
摘要 : 通过公开招募 的方法 , 在北京某理工科院校本科学生 中筛选 出学 习倦怠且适合 团体 干预 的 2 O名
男 性大学生 , 随机分 为干预组 与控制 组 , 对干预组实施为期 7周 的团体辅导 , 考察团体辅导干预方案对 理工 科 院校本科 男生学习倦怠的干预效果. 采用学习倦 怠量表 、 自尊量 表、 生 活满意度 量表对 2 0名男 生进行 干
怠 问题 , 设 计一 套有 针对性 的 团体心 理 辅 导干 预方 案, 希 望通 过 团体辅 导 的方 式 改 善个 体 的学 习倦 怠 问题 , 同时 提 高 学 生 的 自尊 和生 活 满 意度 , 全 面 提 高理 工科 学校 学 习倦 怠学 生 的学 习和生 活质量 .
习倦怠的学生普遍有以下的特点: 身心衰竭、 情感 冲 突、 多样性 的诱 因 ( 课业负荷、 专 业 不 感 兴趣 等 ) 、 特 定 的产生过程 、 影 响学 习成绩 等 卜 . 在 当前 的各类 大学 中 , 理工科 院校学 生 由于其 课业 难度 大 、 课业 负 担重 等 因素 J , 出现 学 习倦 怠 问题 的学 生 比例相 对 更 高. 因此 , 很有必要 关 注理工 科 院校 的学 习倦 怠情 况, 并 对此做相应 的干预工作 . 在探讨有关 学习倦 怠的影 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团体辅导方案设计及干预效果

大学生学习倦怠团体辅导方案设计及干预效果

大学生学习倦怠团体辅导方案设计及干预效果沈丹【期刊名称】《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年(卷),期】2020(0)3【摘要】目的:帮助学习倦怠的大学生增进对自我的认识,认清学习倦怠的原因,建立合理的学习认知和行为。

方法:采用杨丽娴、连榕编制的大学生学业倦怠量表,筛选出有学习倦怠的大学生,通过一对一面谈确定40人为团体被试,其中团体干预组20人,对照组20人。

结合学习倦怠学生的特征表现,并从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切入,设计团体辅导方案。

团体活动连续开展8周,每周1次,每次120分钟。

对干预组进行团体辅导活动,对照组不采取措施。

结果:团体辅导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维度以及学习倦怠的总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辅导后干预组的学习倦怠总分以及情绪低落、行为不当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236,-3.269,-2.033;P<0.01),而在成就感低维度上干预组与对照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团体效果追踪期,干预组在学习倦怠总分及情绪低落、行为不当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5.368,-2.612,-2.154;P<0.05),而在成就感低维度上干预组和对照组同样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本团体辅导方案设计合理,干预效果明显。

【总页数】5页(P453-457)【作者】沈丹【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48【相关文献】1.团体箱庭干预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效果2.团体辅导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性——贫困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3.团体咨询辅导对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干预研究4.大学生学业倦怠的认知-行为团体辅导方案设计5.职业素养取向团体辅导对学业倦怠大学生的干预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学业倦怠团体辅导方案

大学生学业倦怠团体辅导方案

大学生学业倦怠团体辅导方案摘要:大学是事业起步的关键期,一部分学生由于对学习存在着不同层次的行为不当、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

国内已有研究,对学业倦怠的程度、成因、表现形式以及分布等已经进行了详尽的论证,但对大学生学业倦怠团体辅导的实证研究仅有一两例。

用埃里克森的观点来看,大学是获得亲密感和避免孤独感的关键阶段,团体辅导对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和获得亲密感具有重大的意义。

因此本研究主要是在文献和访谈的基础上,利用团体动力学的理论制定认知-行为团体辅导方案,力求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观念、行为态度,提高自我效能感。

1.学业倦怠的定义为:学生因为长期的课业压力和负担,而产生精力耗竭,对课业及活动的热情逐渐消失、与同学态度冷漠疏远以及对学业持有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

2.学业倦怠的表现:2.1情绪上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沮丧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容易放弃努力,情绪上感到疲乏、沮丧和挫折,并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厌倦和排斥心理。

这种倦怠状态的持续可能导致了学生的厌学心理,甚至导致退学,同时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2.2行为上表现出一系列的逃避和退缩等不良行为处于学业倦怠的大学生,由于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出现逃课,不听课或上课睡觉等行为。

逃避学习活动,对学校课业漠不关心。

对周围的人和事也漠不关心,或者有敌对心理,认为是别人导致自己的失败。

由于这类人对学习及相关的活动没兴趣,更有可能形成打架、酗酒、赌博等不良行为习惯。

2.3自我成就感降低学业倦怠会导致自我成就感降低。

主要表现为对自己评价的降低,有的甚至会否定自己所作的一切。

即使一个对自己有很强信心的人,如果不能很好应对学习上的压力,也会慢慢耗尽自己的自信心,也更容易体验到挫折或失败,逐渐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产生负向的影响。

3. 大学生学业倦怠产生的原因1.外部因素:第一,学习任务超负荷。

第二,管理和教学方法陈旧。

第三,反馈不足。

第四,价值观冲突。

非结构式团体咨询对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研究

非结构式团体咨询对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研究

非结构式团体咨询对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研究摘要:既往干预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方案缺乏结合情感卷入、认知调整和行为指导的系统干预方法,所以拟采用非结构式团体的方法干预大学生的学习倦怠。

对7位团体成员的半结构式访谈分析证明,非结构式团体是有效干预学习倦怠的经济方式,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共同性、情感的表达、多种可能性的拓展,与学习倦怠的3个概念维度有所对应。

关键词:非结构式团体咨询;大学生;学业倦怠;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641.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3)05-0229-02一、非结构式团体咨询简介团体咨询(group counseling)是一类经济实用的心理干预方式,旨在通过由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引导的团体人际互动,帮助组员重新认识自己的心理、情感与行为,并在安全的实验性社会情境中尝试新行为与改变自我、学习解决问题,最终帮助个人成长与发展[1]。

按照团体进程是否完全自发、是否程序固定可以将团体咨询分为非结构式和结构式两类团体咨询。

非结构式团体咨询与结构式相比,前者团体进程更多依靠成员之间互相激发的自发动力,团体此时此刻发生的议题素材更加自然和现实,但程序不固定,可掌控性差;后者在团体进行之前对团体议题、团体过程都有事先安排[2]。

龚惠香(2011)通过问卷调查法检验欧文亚隆总结的非结构式咨询的11个疗效因子在不同主题的非结构式团体中的应用,发现最有效的三个因子是:团体凝聚力、自我了解和咨询师的指导[3]。

二、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学习状态的研究发现,缺乏学习动机、兴趣和热情而导致的“理论上知道学习重要但现实中却无法好好学习”的学习倦怠现象增多,直接导致学业多门不及格、缺课逃课、网络成瘾、重新编级甚至退学等学生学业问题 [4,5]。

学习倦怠的研究来源于对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是指“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并出现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含有三个维度“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个性化(depersonalization)”和“降低成就感(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6]。

大学生学业倦怠团体辅导方案

大学生学业倦怠团体辅导方案

大学生学业倦怠团体辅导方案在高等教育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业困难和学习压力常常成为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学业倦怠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果。

为了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学业倦怠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水平,本文设计了一套大学生学业倦怠团体辅导方案。

一、方案背景大学生学业倦怠问题的存在使得他们在学习道路上面临困难。

不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将会导致他们的学习动力下降,成绩下滑和心理问题的增加。

因此,开展大学生学业倦怠团体辅导方案势在必行。

二、方案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帮助大学生认识和理解学业倦怠的成因,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增强学习动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具体目标包括:1. 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学业倦怠的定义、特点和影响;2. 掌握学业倦怠的成因,包括心理、社交、学习等方面;3. 学习有效应对策略,包括时间管理、学习方法、情绪调节等;4. 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我激励能力;5.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应对学业困难的能力。

三、方案内容1. 学习倦怠的定义和特点介绍学习倦怠的定义、特点和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业倦怠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2. 学业倦怠的成因分析通过团体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自身学业倦怠的成因,包括心理、社交和学习方面的问题。

3. 有效应对学业倦怠策略提供一系列有效的学习倦怠应对策略,包括时间管理技巧、学习方法改进、情绪调节等。

通过导师的指导和团体讨论,鼓励学生尝试这些策略,并分享经验。

4. 积极学习态度的培养通过讲座、小组活动和互动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到积极学习态度对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提供相关的积极激励策略。

5. 心理健康提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技巧培训,帮助学生增强抗压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方案实施1. 策划期制定具体的方案目标和内容,确定具体的辅导形式和时间计划。

组织相关师资力量和资源。

2. 宣传推广利用校园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宣传辅导方案,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关注度。

团体箱庭干预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效果

团体箱庭干预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效果

团体箱庭干预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效果摘要对401名大学生施测《学习倦怠量表》,挑选60名学习倦怠高分者,将其中实验组30名等分为5个团体,分别参加8次、每次2小时的团体箱庭干预,运用等组前后测实验设计,以探讨团体箱庭干预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有效性。

结果表明,与控制组相比较,团体箱庭干预组《学习倦怠量表》得分显著降低,其学习倦怠的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两方面得到有效改善,但去个性化行为的改变不明显。

关键词学习倦怠,团体箱庭,自我建构。

1.问题提出学习倦怠乃借鉴工作倦怠(job burnout)而来,“工作倦怠”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denbe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用来描述助人职业中的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和工作满意度过低而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孙晓莉,2007)。

1980年,Pine与Kafrv就以大学生和助人专业工作者为对象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学校求学期间的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助人专业工作者在工作期间的工作倦怠程度(Pines&Kafry,1980)。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由于学习压力或者对学习没有兴趣、缺乏成就动机,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去个性化行为、成就感降低。

引起学习倦怠的原因,包括学习任务超负荷、就业压力以及灌输式教学方式、忽视学生学习自主性等(唐文清,范会勇,2007)。

除此之外,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弱等也是导致学习倦怠的主要原因,具有低自我效能感、负面自我意象、自信心低、情绪不稳定、高焦虑、外控信念等人格特征的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唐文清,范会勇,2007)。

学习倦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并影响学生的生活质量。

对学习倦怠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了重视,但大部分研究关注于学习倦怠与其他变量间的关系,而如何针对这一现象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研究还不是很多,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连榕,杨丽娴,吴兰花,2006)。

团体辅导对改善工科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

团体辅导对改善工科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

团体辅导对改善工科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摘要:学业拖延一直是困扰大学生学习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长期的学业拖延会使学生降低学习兴趣,所以制定有效的学业拖延干预方案显得十分重要。

据此,聚焦于工科大学生群体,并探索团体辅导对其学业拖延的改善。

选取20名高等程度拖延的工科大学生,并且希望改变的被试共2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人,实验组进行为期2个月的8次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前后,均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施测问卷,并进行3个月追踪调查。

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团体辅导前,两组的拖延程度、拖延带来的困扰和降低拖延的期望均没有显著差异。

团体辅导后,实验组的拖延程度和拖延困扰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追踪测试中有所回升。

因此,团体辅导能够有效的改善工科大学生的学业拖延现象,并有一定的持续性效果。

关键词:团体辅导;工科大学生;学业拖延学业拖延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它在不断地影响着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最终形成一种难以改变的不良习惯。

美国学者埃利斯(Ellis)在一项研究中指出,有近95%的大学生存在学业拖延行为。

根据所罗门(LauraJ.so{omon)和罗斯布鲁姆(EstherD.Rothblum)的研究显示,至少有一半的学生存在长期的学业拖延行为。

可见,大学生学业拖延的现象值得关注,更亟待改善。

因此,本文以工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合理有效的团体辅导方案来改善其学业拖延的现状是可行和必要的。

1.学业拖延的界定学业拖延是从拖延一词衍生而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学业拖延有着各种解读。

森尼克(Senecal)认为学业拖延是知道应该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但是没有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

Michinov,Brunot,LeBohec,Juhel和Delaval(2011)将学业拖延定义为一种习惯,是学习者毫无理由地推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的重要且应优先考虑的事情。

我国学者结合实际情况,对学业拖延也进行了界定。

王灵芝(2007),张传花,司继伟和张宝成(2010)认为学业拖延是指人们习惯性地推迟完成学习任务,并伴有一定的焦虑倾向。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作者:焦映臻来源:《科技资讯》2021年第03期摘要:学业倦怠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严重影响了学业与身心健康,对社会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近年来,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教育界和心理界的关注。

该研究根据在北京、武汉、河南、安徽、福建、兰州地区上大学的部分本科生的学业情况,对他们学业倦怠的现象、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对全国大学生有效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倦怠现状影响因素干预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1(c)-0228-03Abstract: Burnout is a common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among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ir study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has a great impact on social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is issue by the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circles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some undergraduates in Beijing, Wuhan, Henan, Anhui, Fujian and Lanzhou,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henomenon of academic burnout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n proposed th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 to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students.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burnout; Current situ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Intervention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或缺乏主动力时感到的疲劳和沮丧,从而产生一种恐惧对待学习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没有远大理想、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压力大、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甚至产生学习恐惧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结构式团体咨询对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研究摘要:既往干预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方案缺乏结合情感卷入、认知调整和行为指导的系统干预方法,所以拟采用非结构式团体的方法干预大学生的学习倦怠。

对7位团体成员的半结构式访谈分析证明,非结构式团体是有效干预学习倦怠的经济方式,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共同性、情感的表达、多种可能性的拓展,与学习倦怠的3个概念维度有所对应。

关键词:非结构式团体咨询;大学生;学业倦怠;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641.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3)05-0229-02
一、非结构式团体咨询简介
团体咨询(group counseling)是一类经济实用的心理干预方式,旨在通过由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引导的团体人际互动,帮助组员重新认识自己的心理、情感与行为,并在安全的实验性社会情境中尝试新行为与改变自我、学习解决问题,最终帮助个人成长与发展[1]。

按照团体进程是否完全自发、是否程序固定可以将团体咨询分为非结构式和结构式两类团体咨询。

非结构式团体咨询与结构式相比,前者团体进程更多依靠成员之间互相激发的自发动力,团体此时此刻发生的议题素材更加自然和现实,但程序不固定,可掌控性差;后者在团体进行之前对团体议题、团体过程都有事先安排[2]。

龚惠香(2011)通过问卷调查法检验欧文亚隆总结的非结构式咨询的11个疗效因子在不同主题
的非结构式团体中的应用,发现最有效的三个因子是:团体凝聚力、自我了解和咨询师的指导[3]。

二、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学习状态的研究发现,缺乏学习动机、兴趣和热情而导致的“理论上知道学习重要但现实中却无法好好学习”的学习倦怠现象增多,直接导致学业多门不及格、缺课逃课、网络成瘾、重新编级甚至退学等学生学业问题 [4,5]。

学习倦怠的研究来源于对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是指“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并出现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含有三个维度“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个性化(depersonalization)”和“降低成就感(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6]。

“学业倦怠”与厌学不同,属于“不喜欢学习又不想放弃”的状态,并非真正讨厌学习,这更符合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并非智力或能力上不能胜任学习,相反曾经是擅长学习甚至以学习为傲。

“学业倦怠”和学习潜能之间也不对等,前者是有时段性、情境性、可逆性,并与一定教学目标相联系,不同于学习困难(ld),不同于道德和思想品德问题。

既往研究证明,内在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性格特征、情感因素,外在的学业压力、人际支持因素、专业背景、年级、学校类型等主客观因素都是学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已有的针对大学生学业
倦怠的心理干预方式包括学习方法的行为训练指导、学习价值观和学习目标的认知干预、专业兴趣和专业抱负的情感培养等,缺乏结合情感卷入、认知调整和行为指导的系统干预方法。

本研究旨在针对学习倦怠的个性化原因施以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采用非结构式团体咨询的方法来理解和干预大学生学习倦怠。

三、非结构式团体的实施过程
作者在上海市985理工科重点大学招募自愿参加非结构式团体咨询的同学,入组面谈确认该同学确实存在学习倦怠、自我意识和表达能力正常、无重大精神疾病、理解非结构式团体咨询的设置且自愿参加。

最终筛选出9名同学参加连续八次的非结构式团体咨询,1周1次,每次90分钟;男生4名,女生5名,分别来自7个学院的4个年级,没有彼此认识的同班同学。

8次团体的讨论素材由成员自发互动的“此时此地”引发,涉及学习倦怠的感受、原因和应对策略。

团体的主要领导者为本文第一作者,协同领导者为另一名大学心理咨询专业教师。

团体正式结束后一周内,由协同领导者对7名同学做30分钟以上的一对一、半结构式的深入访谈(团体进程中脱落成员2名),探讨非结构式团体咨询对学习倦怠心理是否产生影响?如果有影响,具体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四、非结构式团体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
7名同学均表示团体对自己的学习倦怠有认知、情感和(或)行为上的影响,其中,表示“影响很大”的1名,“有明显影响”的3
名,“有一些影响”的3名。

研究者将访谈记录做文字转录和质性编码,从同学们自己的叙述中提炼出最高频率的影响因素。

1.共同性的发现
“之前没想到团体是这个样子的,居然可以这样,就这样坐着说话,不躲闪不打岔,真心话,这种好好说话的氛围我挺喜欢……而且大家彼此问题都有相似,感觉特平等。

第一次我听到**说也为学习很苦恼的时候,不好意思地说,我心里特高兴,终于不用和‘学霸’对话了。


“那天听到**中途赶过来说打完球很累,但是没什么事做,明知道会迟到很久还是跑过来的时候,我特别安心,还有些感动。

觉得原来大家和我一样,都挺在乎这个团体。


“我虽然说话不多,但每次别人说话时就像在说我自己。

我有点惭愧,自己还在犹豫这样说好不好的时候,别人那么开放,真实,让我不再觉得自己孤单,奇怪。

虽然大家并不是完全相同,但都能彼此理解,彼此支持,让你感觉自己虽然处在黑暗之中,却感到身边有人在陪……希望学习时也有这样的团体。


此因素与学习倦怠中的去个性化有所对应。

团体咨询中也发现同学常常认为自己的问题“独特而不可接受”,但随着团体中开放坦诚的交流、支持、回应发现成员彼此间苦恼的共同性,或者引发苦恼的原因看似不同,实际也有深层共同的原因。

这些共同性会利于促进成员自我开放,倾诉苦恼和担心时不必担心他人的评价、指责,感觉到信赖别人和被别人信赖,逐步形成安全的团队氛围。


时,对于回应和支持他人的同学来说,还有益于他们换成旁观者的角度思考自己的问题。

2.情感的表达
“改变的想法从**真情流露的那一刻开始。

我在**的对面,感受到一种小溪水缓缓流过的忧伤……那一刻,和**的距离一下子就近了,很想去抱抱她,也在那一刻开始真心喜欢这个团体。


“现在回想起来,我情绪起伏很大时恰好是收获最大的时候。

我那天提到学习压力,大家问我真的是压力太大,还是我忍受不了自己不优秀。

我发现自己确实有完美主义倾向,对我而言,承认自己不够好太耻辱了。


“我以为自己不太爱在人群中说话,现在知道不是不爱讲,是害怕。

我以前总觉得冲突是无比可怕的,团体教会我冲突不可怕,我不去制造冲突,但冲突真来了,我也不逃避,直接表达自己。


此因素与学习倦怠中的情感耗竭维度有所对应。

有研究证明,抑郁或过度焦虑会影响学习的注意力,敌对性强或逆反心理不仅会影响认知质量,而且会造成师生或同伴关系紧张,应付心理会导致各种学习上的消极行为,而单纯的人际关系淡漠或关系紧张则与过度焦虑学习、学习价值和乐趣的唯一性等互为因果。

团体中对情感体察和表达的学习会有利于调整学习倦怠中的情绪耗竭维度。

3.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
“对自己和别人都有了新的看法,也让我感觉到自己以前对事、对人的看法还是简单了。


“团体成员表达很多次对我的喜欢,开始我觉得是客气,后来在老师和大家的提醒下:为什么听不进去表扬?我才开始认识自己,原来除了学习好我还可以有别的优点。


“老师的逻辑性好强。

**的情感好丰富。

**的视角特别犀利。

每个人给我的反馈都很独特,我感觉到。


“加入团体时就是抱着要听听老师建议来的。

感觉不虚此行。

很多新信息和中肯的分析、建议,虽然付诸行动还要再想想,但是我觉得基本有答案了。


此因素与学习倦怠中的成就感降低维度有所对应。

大学生认知思考能力强,但价值观尚未稳定建立,自我认同也处于未知探索的阶段,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信息爆炸更让大学生充满矛盾和疑惑的思考,大学学习任务变得“既重要又不重要”。

所有这些需要大学生在真实的人际互动中看到更多可能性,需要深入的讨论、全面的思考、真实的体验。

非结构式团体提供了良好的思考—反馈—再思考的安全环境。

日常生活中外界直接给出的反馈、建议不如来自同团体的同学老师那里充分倾听和互动后给出的反馈、建议更加可信和贴近,不如彼此讨论问题时换位到旁观者的思考视野更能激发改变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我国团体咨询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62-69.
[2] 王丽萍,曲海英.团体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应用及
其治疗性因素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8,23(6):563-570.
[3] 龚惠香.有关团体咨询有效因子的调查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69(1):4-7.
[4] 孙晓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5] 王滨,于海滨,杨爽.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学习倦怠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2):841-844.
[6] 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 (5):632-6361.
[7] 郭高展.大学生学业不良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责任编辑杜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