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解析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解析与对策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院B15060126 李向阳
摘要学习倦怠是大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心理与健康,笔者
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校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造成学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原因有学习压力大、自我约束力低、教育教学不当、学校班级等级划分严重、社会环境不支持等。学习倦怠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更会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以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倦怠解析与对策
一、现象的解释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或缺乏主动力时感到的疲劳和沮丧,从而产生一种恐惧对待学习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没有远大理想、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压力大、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甚至产生学习恐惧症。学习心态的不当将造成学习成绩的下滑,产生各种厌学情绪,影响与他人的交往,并可能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研究调查现象
据一项对南京六所高校1036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类型、不同学习成绩、不同学校的大学生在学习倦怠情绪、学习倦怠行为和低成就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学生学习倦怠程度最低,而大二、大三、大四学习倦怠情绪和倦怠行为都较严重;男生的倦怠程度高于女生,男生的情绪更为低落;理工科大学生倦怠程度最高,而文科、艺术类、体育类相对较轻;学生学习成绩越差,学习倦怠现象越严重;师范类大学生由于自己未来角色的缘故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教师,无意识中比非师范类大学生更能尊重老师的劳动,倦怠程度因而偏低
三、产生学习倦怠的原因
1.1学生学习目的的偏差
大学入学后由于新的学习环境节奏快、知识难度提高,教学时间少、进度快、质量要求高,导致很多知识学生理解不透,领会不清,从而感到课程难、负担重,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当前我国大学教育的成功都是以学生就业的情况来衡量,不少学生选择专升本、考研,是为了暂时躲避就业压力,为了将来能更好就业,而不是因为对学习的热爱。各种频繁的考级,考试使学生更加迷茫,不知以何种的态度来面对未来,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转而去沉迷于各种网游,娱乐之中。
1.2.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差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教育体系还是保持应试教育,采用灌输方式,没有创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倦怠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过级、考证、无休止的上课、考试、补考等现象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对学习的自主
性,忽视了实践活动和其他爱好的培养和发展,使学生成为过级率、通过率的奴隶,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不一样,从而导致那些需要长时间接受新知识的学生不能达到教学要求,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学生对学习的倦怠。
1.3外部的压力和内心期望的偏差
外界赋予大学生的压力较大。一些家长总以绝对权威来教育孩子,时常不顾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把自己的兴趣、意愿等不合理因素强加给孩子们。过多地干涉必然会导致交流障碍。诸如对孩子报考院校、专业的直接干涉,毕业后从事工作的选取等。如果家长的要求超出孩子们的承受范围,他们难免产生逆反心理,很容易引起对学习的倦怠。除此之外,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目前,用人单位都不愿意聘用实践经验不足的大学生,或者只把目光定位在名牌大学或高学历上。一些大学生会认为无论自己怎么努力,到最后还是一样找不到心仪的工作。消极的心理在潜意识中影响着学习。在他们眼里,在校所学知识的实效性低,学到的专业知识在步入社会后用处不大,于是现有的学习热情逐渐消逝1.4 就业形势和实力不足的偏差
由于高校的盲目扩招,造成了人才供大于求,加上高校毕业生的质量有所下降,致使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并不容易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使不少大学生刚入校就感觉到很大的就业压力,进而也会对上大学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甚至对学习产生恐惧;同时,由于就业制度的不健全而出现的就业中的不公平现象,有的学生因有各种关系,不努力学习也可以有很好的工作,失去刻苦学习的动力;有的学生因对就业中一些不良现象的认识不清,而产生对前途的过于失望,放弃学习
1.5 人际关系的失调引起的偏差
究表明,人际关系失调是导致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师生关系的疏远、同学关系的冷淡与功利性扭曲、亲子沟通不畅都会对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学习态度和自我评价。在人际冲突中体验到挫折、失望、沮丧、厌恶等情绪,也可能导致逃避学习的行为。另外,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也降低了社会对自身的评价
四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学习倦怠
1.1.建立有效的适合学生发展和学习的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
第一,学校根据社会和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合适和有价值的课程和学科内容,让学生明确这些学科的性质,指导学生进行课程选择,同时要有高能力的教师通过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把知识和技能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第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教学过程。研究表明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可以降低情绪衰竭和提高自我成就感和个体对学校的承诺,从而降低倦怠水平。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可开展多种讨论会、研讨会及对问题解决的讨论等,让学生参与有兴趣的项目;同时在制定教学计划和策略时允许学生参与,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第三,规范考试制度,增加反应学生创新能力的题目的比例,杜绝考前划范围的现象。
1.2 引导大学生确立合理的目标
目标激励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激励方式,在学习倦怠的预防中,可以引导大学生建立合理的学业目标,有了目标大学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难以实现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过低没有成就感,难以起到激励的作用。
1.3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降低压力的消极结果和提高心理健康的重要资源。因此,
为了维护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发生,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机制系统,开展一系列心理导向活动来引导不同时期大学生,增强大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预见性。
1.4大学生要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会有效地应付压力
在学习生活中,大学生可能遇到各种冲突,学习、工作及人际交往中会遇到各种挫折。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调控和适应能力。一是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自身个性修养,锻炼坚强的意志。二是学生应该培养对同学对老师的兴趣,乐于合群,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活动,与同学老师友好交往,建立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是学生遇到挫折或困难时,要有积极的自我保护意识。
1.5激发大学生学习热情与斗志
大学校园的理想精神日渐缺失,影响了学生的精神面貌,破坏了应有的学习情趣,损坏了学生的身心康,中国大学生留给人的典型印象是呆在室内伏案学习,镜片越来越厚,身体越来越弱"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让大学成为培养大学生精神资源的中心,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意志砥砺的机会"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通过灵活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热情与活力,克服日常生活中的慵懒思想,呼唤自信,振作精神,让年轻的学子激荡起应有的活力和热情。高校大学生的学业倦怠不仅仅是大学生本人的因素造成的,它还和社会、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有效地预防和缓解学业倦怠,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这一问题一定会得以解决
六总结语
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有家庭、社会、年纪、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多方面因素起着作用,大学生学习倦怠的预防和干预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家长慎重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更需要大学生自身的积极应对和自我调适,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大学生远离学习倦怠的困扰,收获学业发展,享受人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