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人教版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90分钟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夏启篡位从制度上确认贵族家族世代垄断首领职位的特权,这无疑是对氏族民主传统最严重的冲击……标志着王权的第一次胜利。”材料中的“第一次胜利”是指A.确立了传位于贤能人的禅让制B.开启了王位家族世袭的传统

C.最早确立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D.建立了王权专制的政治制度

【解析】从材料“贵族家族世代垄断首领职位”这一关键信息即可排除A项;C项不正确,夏朝自禹立国时开始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D项与材料主题不符,材料体现的是首领职位的承接,而不是权力的专制。可见,符合题意的答案是B项。

【答案】B

2.《诗经·商颂》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殷本纪》也记载了商代统治者的说法:商的先祖“契”,是其母吞食了神鸟的卵而降生的,所以是天神之子。材料实质上反映出

A.商王朝统治者愚昧无知B.商代的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C.商王的祖先从事养殖业D.历史上存在丑化商王现象

【解析】材料反映了商代对王权的神化,所以其政治特点是王权与神权相结合;A项叙述错误,神化王权不等于愚昧无知;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神化王权不等于丑化商王。可见,符合题意的答案是B项。

【答案】B

3.分封制“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使(周)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开发边远地区”。为实现材料中的“有机结合”,周代最初分封时

A.主要对商朝的后代进行分封B.首先分封对周朝有功的大臣

C.将同姓宗族作为分封的主体D.承认地方部落首领的既有权力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为了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控制,自然分封那些周王自认为对周最忠心的人,而这些人自然是同族同宗的周王室子弟;A、B两项都是周代分封的对象,但既不是分封的主体,也不是分封的首选,这些人的数量较少;D项错误,地方部落首领不属于分封的对象。可见,符合题意的答案是C项。

【答案】C

4.在西周还处于部落时期,古公少子季历继承了王位,而嫡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出奔长江三角洲,后来建立了吴国。季历传位于嫡长子姬昌(周文王),姬昌又传位于嫡长子姬发(周武王)。这一记载从一个侧面说明

A.西周常因王位继承引发政局动荡B.王位世袭制自西周开始正式形成

C.西周逐步建立起嫡长子继承制D.西周时期中原逐步出现分封制

【解析】A项所述“动荡”在材料中反映不出来,故可排除。B项不正确,王位世袭制开始于夏朝。C项是正确的,在部落时期,西周还没有嫡长子继承制,但后来逐步由嫡长子继承。D项所述分封制在材料中未涉及,故可排除。

5.据历史记载,西周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地区华夏族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这反映出分封制

A.推动了华夏族与少数民族融合B.使周边少数民族完全汉化

C.加快了诸侯国的社会发展进程D.使中原周边少数民族消亡

【解析】由于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中原地区华夏族文化,加之诸侯兼并战争也进行文化渗透,故客观上推动了中原地区华夏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步伐。B项错在“完全”的表述上;

C、D两项所述在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来,故符合题意的答案为A项。

【答案】A

6.“西周时期的‘裂土封建’,是采取了宗族殖民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以王室子弟为主体的,由其垄断政治权力和社会资源的‘家天下’。”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西周是中国“家天下”的开始B.周代分封的对象全是王室子弟

C.分封制与宗法制两者紧密结合D.周政权是垄断性的中央集权制

【解析】材料中的“宗族殖民”和“以王室子弟为主体”,说明了分封制与宗法制两者紧密结合;A项错误,中国的“家天下”开始于夏朝;B项错误,分封的对象还有前代贵族和功臣;D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自秦朝始。可见,符合题意的答案是C项。

【答案】C

7.下图所示为《秦灭六国形势图》,这一示意图直接反映了秦灭六国时的主要方针是

A.远交近攻B.先近后远C.先北后南D.近交远攻

【解析】B项从图中所示秦灭六国的时间先后可直接反映出来。A、C、D三项所述在图中均无法反映出来,故选B项。

【答案】B

8.“它是中国传统一元集权化模式的集大成者,强调了个人专制统治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使个人权力高居于权力金字塔的顶尖,从而真正实现‘家天下’的基本统治方式。”这一评论主要针对的是

A.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B.皇帝的尊严不容侵犯

C.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解析】材料中的“一元集权化”、“个人权力”和“权力金字塔的顶尖”,都在说明皇帝权力的至高无上;A项不符合题意,B项没有体现材料的主题,D项与材料主题无关。故符合题意的答案是C项。

9.秦统一后,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系统的国家管理机构——金字塔式的中枢行政系统……采用分工的原则,使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运作,以管理庞大的帝国”。材料说明

A.皇帝制度保证了行政的有效运作B.三公九卿制度设计得比较合理

C.御史制度促进了国家行政的运行D.郡县制度推动了中央集权加强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秦统一后“中枢行政系统”和“分工的原则”等信息,可确定材料评论的是三公九卿制度;之后再根据材料中的“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运作”信息确定,材料说明了三公九卿制度设计得比较合理。根据上述内容分析,A、D两项不符合题意要求;C项所述御史只是中央机构中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不能说明中央机构整体状况。所以答案是B项。

【答案】B

10.有史学家评论说:“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政治行政体系的基础,使国家整体观念深入到边远地区。”下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郡县制有利于秦朝皇权专制的加强B.郡县制促进了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形成

C.郡县制在秦朝主要实行于边远地区D.郡县制有利于统一的国家观念的形成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国家整体观念,即统一的国家观念,A、B、C三项都不能体现材料的主体观点,只有D项说明了材料所要表达的内涵,故答案是D项。

【答案】D

11.纵观许多史书的记载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有些事皇帝不在朝会中提出,而“下其议”于一定范围的官员,如“九卿会议”、“王大臣会议”,然后再将意见上奏,谓之“集议”。这种做法

A.说明多数皇帝是比较开明的B.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C.目的在于限制丞相的权力D.反映皇权也经常受到制约

【解析】A项不正确,因为是有些皇帝“下其议”,不代表大多数皇帝。题干中“集议”,是朝议的方式,这样可以汇聚众人的智慧,对某一问题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形成统一意见或较为成熟的意见再上奏皇帝供其决策时参考,可见此举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故B项是正确的。C项和D项均未准确反映材料的内容,与题意无关。

【答案】B

12.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使宰相的权力—分为三,各部职责不仅有了明确的分工,也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这说明三省六部制A.导致了权力分散,不利于皇帝集权B.明确了各部职责,实现了限制皇权

C.强化了权力制约,降低了行政效率D.便利了政令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三省六部制不仅分化了相权,也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还在加强皇帝集权之时,提高了行政效率,所以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只有D项与材料信息一致。答案是D项。

【答案】D

13.隋唐时期的六部中,“掌管国家典章法度、宫内红白事、祭礼学校、科举考试、接待外宾等事务”的机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