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行技术培训如何跟上目前形势下的变电运行发展 顾艳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电运行技术培训如何跟上目前形势下的变电运行发展顾艳华

发表时间:2019-11-14T14:34:46.17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4期作者:顾艳华

[导读] 变电运行作为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是联结电网和客户之间的桥梁。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州供电分公司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近些年,随着国家科技水平和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电网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变电站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同时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提高变电站设备运维效率提出了新要求。这些因素急切呼唤提高变电运行人员技术水平。本文简要分析了变电运行专业发展状况和目前变电运行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就变电运行技术培训如何跟上目前形势下的变电运行发展进行了探索,希望可以为相关从业者提供理论和实践帮助。

【关键词】变电运行;技术培训;行业发展形势

0、引言

变电运行作为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是联结电网和客户之间的桥梁。变电运行工作不仅体现企业的经营成效,还直接关系到成千上万户的用电服务。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电力市场化竞争不断加剧,供电企业面临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迫切需要提升包括变电运行专业在内的资产运维环节管理水平,以降本增效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持续提升。而解决上述问题,就要充分发挥培训工作的基础性作用,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改善员工整体素质,为电网发展、公司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

1、近年变电运行专业发展状况

智能变电站大量涌现。智能电网建设是根据我国能源分布和负荷消费地域分布特点,适应我国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采取的电网发展方式,能够实现能源资源的大范围、高效率配置。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而其中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能电网运行、控制的关键。截至2019年10月,常州地区50座220kV变电站、常州市区97座110kV变电站中共有智能站28座,且新建站多为智能站、部分老站计划进行智能化改造,因此智能变的数量和比例将持续增长。

智慧变电站试点建设。2019年,国网公司围绕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工作思路,明确了建设“基于电力物联网理念的智慧变电站”发展方向,并在全国网系统选取7座变电站,开展智慧变电站试点建设。常州滆湖变电站是入选的唯一一座220千伏变电站。智慧变电站采用先进传感技术对变电站环境量、物理量、状态量、电气量进行全面采集,可实现状态全面感知、信息互联共享、人机友好交互、设备诊断高度智能,使运检效率大幅提升。

运维一体化稳步实施。为进一步深化“大检修”体系建设,常州供电公司在2013年开始开展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工作,将倒闸操作、设备巡视、运行类维护和C、D类检修等业务重新组合,改变原先由运维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工作的传统生产组织方式,实现由变电运维班统一负责实施设备巡视、倒闸操作、带电检测、维护性检修业务,以提升变电运维工作效率,满足“大检修”建设对运行及维护工作的要求。

2、目前变电运行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首先,培训缺乏系统性。变电运行工作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既包含一次设备相关内容,也包含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有关内容,还包含变电站通信、消防、安防、辅助系统等,覆盖了变电站方方面面,可谓点多面广,给培训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以往培训开展的过程中,往往只能就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培训,而对于专业整体情况、体系“建模”等涉及较少,导致运行人员缺乏专业的系统概念,对知识点难以融会贯通。

其次,培训停留于表面。变电运行常规培训主要有五种类型,分别为技术问答、现场拷问、事故预想、技术讲解以及反事故演习。对于变电站常规培训,通常是由班组负责培训的班长或培训员出题,但是从具体操作的结果来看,往往出题和回答照搬教材,与现场实际结合的内容较少,培训缺少针对性,且员工在给出答案后,没有对于正确性的反馈,培训效果大打折扣,无法发挥相应的作用和价值,导致此类培训流于形式。

最后,培训管理有待加强。班组日常培训效果参差不齐,从了解到的情况看,有的班组开展得比较扎实,有的班组应付了事。培训评价环节比较弱化,往往只有培训没有效果评估,参培员工一“听”了事,缺乏学习的紧迫感。针对新入职人员的培训缺少有效的管理和约束,其培训实施是否按计划进行,执行效果如何,仅从理论考试无法全面反映。

3、变电运行技术培训跟上变电运行发展的策略

3.1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学习体系

建立完善员工学习体系,帮助员工系统地开展岗位技能学习。坚持理论学习和现场学习相结合,自学、班组培训、部门培训和师带徒相结合,使员工接触专业工作时先览全貌、再磨细节。员工通过部门集中培训和公司岗位轮训,了解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概况,班组和带教师傅为员工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员工本人了解各阶段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安排,便于自主学习。

开展两级经验分享,帮助员工获取成长所需的“养分”。部门通过青年员工成长交流会等形式帮助青年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使其清楚通过何种途径可以达成目标。班组层面开展规章制度的学习活动,典型经验的分享活动,新设备、新技术和特殊点的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应知应会水平。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打通职业上升通道。有针对性地选拔一批有能力有潜力的人员,将他们放置到值班长、班组长和专职等岗位轮岗锻炼,快速提升员工与岗位相匹配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3.2开展两级培训,注重培训实效

3.2.1部门层面的培训侧重专业化,主要解决共性问题

采用专题授课的方式,对员工能力素质薄弱环节、新技术新设备、运行维护技术等开展课堂教学或现场讲解,帮助员工掌握与实际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基本业务技能和操作要领。

采用运行分析会的形式,对一个阶段形成的典型事故异常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与会人员充分讨论,优化处理方案,逐渐形成典型案例库,丰富设备运维经验。

采用技能竞赛的方式,促进并引导员工钻研技术,提高业务水平。除了常规的机试、笔试和仿真操作外,不定期组织开展现场实操竞赛,填写工作票及安措票、执行倒闸操作、布置安全措施等,提高员工现场实操水平。

采用视频纠错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价。在反事故演习、操作考核等场合,全过程进行视频录制,在回看过程中,对运行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点评,一方面检验培训效果,另一方面提高操作正确性和规范性。

3.2.2班组层面的培训注重实用化,满足个体需要

采用微课堂的形式,按月开展班组技术讲课,授课人员为班组长、专业工程师、技术骨干或参与项目管理的青年员工,根据班组员工能力提升需求,开展设备原理、特殊点、现场经验等方面的培训讲课,有针对性地补齐专业能力短板。

采用项目式培训的方式,提高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的业务能力。通过深入参与反事故演习、工程项目验收投运、现场专用运行规程的编修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理能力、核心技能掌握程度和运行管理水平。

深化师带徒体系建设,师带徒期间,每年设定培训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带教计划,部门为每一份师徒合同履行情况建立学习、培训档案,确保培训效果。

3.3加强平台建设,促进高效施培

建设变电站单兵演练评估系统,提高培训效率。变电站单兵演练评估系统将常规站和智能站的倒闸操作和事故异常处理等在系统中形成标准操作步骤和处理方法,运行人员在平台演练后即能根据倒闸操作的原则和运行管理规定由系统智能判分,直观查看与标准步骤的差异,有利于形成系统的、标准化的培训体系。

研发基于VR的变电站操作行为模拟系统,提升现场操作技能。利用该系统,受训人员在虚拟变电站中完成设备巡检、倒闸操作等工作任务,系统对一二次设备典型操作、安全措施等进行安全评价和纠错报警,对作业行为的安全性和合规性进行判断、提示和纠正,增强学员的直观感受,有效提升培训效果。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拓宽培训渠道。建设和维护部门网站,引进各类优质资源,促进员工技能培训。网站一方面收集并发布与运行工作相关的发文、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等,发挥资料库作用,另一方面引进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培训课件,供运行人员工余时自主学习提高。工区开展的各类课堂培训、一月一讲等内容也通过网站进行播放,员工随时可进行收视,弥补了由于运行工作的特殊性难以开展全员培训的不足。

4、结语

综上所述,运行人员只有在具备充足技术能力的基础上,才可以更好地保障设备巡视检查水平,及时发现各种异常现象并正确处理,合理判断设备的故障原因,避免设备进一步损坏或事故扩大,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因此,在当前形势下,随着变电运行专业发展,只有不断调整培训策略,持续丰富变电运行人员专业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操作技能水平,使其与专业发展相适应,才能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储海兵,孟庆波.新形势下对变电运行管理中危险点分析与控制[J].科技风,2019,374(06):195-196.

[2]陈涛.新形势下对变电运行管理中危险点与控制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7,31(3):183-185.

[3]黎桂珍.新形势下对变电运行管理中危险点与控制的探讨[J].大科技,2017,14(32):24-245.

[4]李敏.变电站运行人员危险预控技能培训方法探索与实践[J].科技风,2013(14):76-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