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释文-马王堆汉墓帛书精选3
马王堆出土的《十问》
马王堆出土的《十问》王堆出土中国古代原味养颜房术宝典《十问》原文及翻译马王堆出土书籍1973年,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遗址的三号墓穴中,发现十五部医学著作。
根据考古学家论证,这些简书和帛书是在汉文帝前元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68年下葬的,是先秦或者西汉初期形成的著作。
其中以性学为主要内容的三部竹简书《十问》《合阴阳》和《天下至道谈》,都是秦汉时期的作品,是我国已经发现的最早的比较完整的古代性学著作。
另外还有帛书《养生方》和木简书《杂禁方》,也涉及到性学方面的内容。
《汉书·艺文志》著录,汉代流传的性学著作中的九家:即《容成阴道》二十六卷,《务成子阴道》二十卷,《天老杂子阴道》二十五卷,《天一阴道》二十四卷,《黄帝三王养阳方》二十卷,《三家内房有子方》十七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现已散失。
从内容上来看,《十问》《合阴阳》和《天下至道谈》等,应该是后者的源头。
《十问》与《合阴阳》同为简书,而且合成一卷,《十问》在内,《合阴阳》在外。
根据《十问》以对话体为主,并且涉及的内容比较杂乱、人物更换频繁的特点看来,《十问》应该是比《合阴阳》更早的性学著作。
一、天师:食神气原文黄帝问于天师曰:万物何得而行?草木何得而长?日月何得而明?天师曰:尔察天地之情,阴阳为正,万物失之而不继,得之而赢。
食阴拟阳,稽于神明。
食阴之道,虚而五藏,广而三咎,若弗能出朴。
食之贵静而神风,距而两峙,参筑而毋遂,神风乃生,五声乃对。
翕吸毋过五,致之口,枚之心,四辅所贵,玄尊乃至。
饮毋过五,口必甘味,至之五藏,形乃极退。
搏而肌肤,及夫发末,毛脉乃遂,阴水乃至,溅彼阳勃,坚蹇不死;饮食宾体,此谓复奇之方,通于神明。
天师之食神气之道。
译文黄帝问天师说:世界上的事物为什么能够运动变化?花草树木为什么能够生长?太阳和月亮为什么能够发光?人怎么样才能使自己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呢?天师回答说:只要您仔细地观察一下世界上的事物运动变化,或者有生命的事物生长和衰退的情形,就很容易发现,它们都是以阴柔之气和阳刚之气的交合感应而发生运动变化为的。
马王堆汉简养生方之十问探讨
3号墓主人是长沙国丞相利苍与夫人辛追之子,去世时年龄约为30多岁,年龄因素决定了他的随葬品中有许多研究房中术进而研讨养生学的帛书和竹简。
资料显示出土的竹简有两百支,放置于椁箱中一黑色长漆盒的一格内,旁边一格防置的为导引图。
考古学家们根据内容将竹简分为甲乙两编,定名养生方,养生方内的内容又被分成《十问》、《合阴阳方》、《天下至道谈》和《杂禁方》四个部分。
《合阴阳方》是指导夫妻生活的操作手册,而《天下至道谈》是探讨性学问题理论的,《天下至道谈》里具体提及了七损八益的内容,马王堆汉简养生方之十问探讨徐 蕾上海中医药博物馆 上海市 201203【摘 要】上世纪70年代湖南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1号墓保存完好的女尸辛追夫人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同时也向世界证实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卫生保健水平。
而3号墓出土的海量帛书竹简,更是一个古代文化的大宝库,为现代人对两汉时期乃至先秦时期的文化思想的了解打开了一扇门。
【关键词】马王堆 养生学 医学方法为黄帝内经做了补充,这是竹简养生方文献考究意义之一。
《合阴阳方》与《天下至道谈》对性学的描述注重女性体验,对男性生理问题也有研究,一是体现了当时社会稳定富足之后人们对生活质量水平的追求,二则反映出至少在西汉前后女性在社会中的平等地位。
《杂禁方》内容不多,是关于一些符咒祝由方法的记述。
由于《合阴阳方》与《天下至道谈》的大部分内容是房中术,于是考古学家们在给《十问》释义时,往往会先考虑男女阴阳交合之事。
但是通读《十问》会发现,《十问》主要探讨的是摄生长寿之道,注重了饮食、睡眠对寿命的影响,更多的篇幅是在探讨接阴食气的方法,用现代话说就是气功,结合同一漆盒的另一格内放置的导引图,还有同一墓葬群内出土的战国行气铭玉杖首,笔者有理由相信,在战国至西汉时代,对于宇宙气运的研究探讨和人们自身修炼气功,都是很普遍的事情。
下面尝试以此思路对《十问》进行一下释义。
一问‘ 黄帝问于天师曰:“万勿(物)何得而行?草木何得而长?日月何得而明?”天师曰:“(尔)察天之请(情),阴阳为正,万勿失之而不(继),得之而羸。
《马王堆房中书·十问·容成抟精之道》白话译文
《马王堆房中书·十问·容成抟精之道》白话译文原文:黄帝问于容成曰:“民始敷淳溜刑,何得而生?溜刑成体,何失而死?何泄之人也,有恶有好,有夭有寿?欲闻民气赢屈弛张之故。
”容成答曰:“君若欲寿,则顺察天地之道。
天气月尽月盈,故能长生。
地气岁有寒暑,险易相取,故地久而不腐。
君必察天地之情,而行之以身。
有征可知,间虽圣人,非其所能,唯道者知之。
天地之至精,生于无征,长于无形,成于无体,得者寿长,失者夭死。
故善治气抟精者,以无征为积,精神泉溢,吸甘露以为积,饮瑶泉灵尊以为经,去恶好俗,神乃溜刑。
吸气之道,必致之末,精生而不厥。
上下皆精,寒温安生?息必深而久,新气易守。
宿气为老,新气为寿。
善治气者,使宿气夜散,新气朝最,以彻九窍,而实六府。
食气有禁,春避浊阳,夏避汤风,秋避霜雾,冬避凌阴,必去四咎,乃深息以为寿。
朝息之志,其出也务合于天,其入也揆彼闺满,如藏于渊,则陈气日尽,而新气日盈,则形有云光。
以精为充,故能久长。
昼息之志,呼吸必微,耳目聪明,阴阴喜气,中不溃腐,故身无苛殃。
暮息之志,深息长除,使耳勿闻,且以安寝。
魂魄安形,故能长生。
夜半之息也,觉寤毋变寝形,深徐去势,六府皆发,以长为极。
将欲寿神,必以腠理息。
治气之精,出死入生,驩欣美谷,以此充形,此谓抟精。
治气有经,务在积精,精盈必泻,精出必补。
补泻之时,于卧为之。
出入,以修美浬,白内成,何病之有?彼生有殃,必其阴精漏泄,百脉菀废,喜怒不时,不明大道,生气去之。
俗人芒生,乃恃巫医,行年桼十,形必夭埋,颂事自杀,亦伤悲哉。
死生安在,彻士制之,实下闭精,气不漏泄。
心制死生,孰为之败?慎守勿失,长生累世。
累世安乐长寿,长寿生于蓄积。
彼生之多,上察于天,下播于地,能者必神,故能形解。
明大道者,其行陵云,上自榣,水流能远,龙登能高,疾不力倦,□□□□□□□巫成□□不死。
巫成以四时为辅,天地为经,巫成与阴阳皆生。
阴阳不死,巫成与相视,有道之士亦如此。
马王堆汉墓帛书《六十四卦(周易)》释文
馬王堆漢墓帛書《易經》釋文釋文根據:1、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帛書<六十四卦>釋文》,《文物》,1984年第3期(總334期)。
2、張政烺:《帛書<六十四卦>跋》,《文物》,1984年第3期(總334期)。
3、于豪亮遺作:《帛書<周易>》,《文物》,1984年第3期(總334期)。
卦爻辭下附錄:1、鄧球柏:《帛書周易校釋(增訂本)》,長沙:湖南出版社,1996年8月第2版。
(1987年11月第1版。
增訂本加入了帛書《易傳》部分內容。
)2、張立文:《帛書周易註譯》,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9月第1版。
上經1鍵:元享<亨>,利貞。
初九:浸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鍵鍵,夕泥若,厲,无咎。
九四:或在淵,无咎。
九五:龍在天,利見大人。
尚九:抗龍有悔。
迵九:見群龍无首,吉。
2川: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
西南得朋,東北亡朋,安貞吉。
初六:禮霜,堅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六三:合章可貞,或從王事,无[成]有終。
[六四:括囊,]无咎无譽。
六五:黃常,元吉。
尚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迵六:利永貞。
3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律<建>侯。
初九:半遠,利居貞,利建侯。
六二:屯如壇如,乘馬煩如,非寇閩厚,[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六三:即鹿毋華,唯人<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
六四:乘馬[煩]如,求閩厚,往吉,无不利。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
尚六:乘馬煩如,汲血連如。
4[蒙:亨,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筮吉,再參,即不吉。
利貞。
初六:廢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已往閵。
九二:枹蒙,吉;入婦,吉;子克家。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无攸利。
[六四:困]蒙,閵。
六五:童蒙,吉。
尚九:擊蒙,不利為寇,利所寇。
5襦:有復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初九:襦于茭,利用恆,无咎。
十问释文-马王堆汉墓帛书精选3
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释文●黄帝问于天师曰:「万勿(物)何得而行?草木何得而长?日月何得而明?」天师曰:「(尔)察天地之请(情),阴阳为正,万勿(物)失之而不(继),得之而赢。
食阴(拟)阳,稽于神明。
食阴之道,虚而五臧(藏),广而三咎,若弗能出(朴)。
食之贵静而神风,距而两(峙),参筑而毋遂,神风乃生,五声乃对。
翕(吸)毋过五,致之口,枚之心,四辅所贵,玄尊乃至。
饮毋过五,口必甘昧(味),至之五臧(藏),刑(形)乃极退。
(搏)而肌肤,及夫发末,毛脉乃遂,阴水乃至,浅(溅)坡(彼)阳(勃),坚蹇不死,饮食宾(体),此胃(谓)复奇之方,通于神明。
」天师之食神气之道。
●黄帝问于大成曰:「民何失而(颜)色鹿〈〉〈狸〉(黎),黑而苍?民何得而奏(腠)理靡曼,鲜白有光?」大成合(答)曰:「君欲练色鲜白,则察观尺污(蠖)。
尺污(蠖)之食方,通于阴阳,食苍则苍,食黄则黄。
唯君所食,以变五色。
君必食阴以为当(常),助以柏实盛良,饮走兽泉英,可以老复壮,曼泽有光。
椄(接)阴将众,(继)以蜚虫,春(爵)(雀)员骀(子),兴坡(彼)鸣雄,鸣雄有精,诚能服此,玉筴(策)复生。
大(太)上埶(艺)遇,廱(壅)坡(彼)玉窦,盛乃从之,员骀(子)送之;若不埶遇,置之以。
诚能服此,可以起死。
」大成之起死食鸟精之道。
●黄帝问于曹熬曰:「民何失而死?何得而生?」曹熬答曰:「□□□□□而取其精。
侍(待)坡(彼)合气,而微动其刑(形)。
能动其刑(形),以致五声,乃入其精,虚者可使充盈,壮者可使久荣,老者可使长生。
长生之稽,侦用玉闭,玉闭时辟,神明来积。
积必见章,玉闭坚精,必使玉泉毋顷(倾),则百疾弗婴,故能长生。
椄(接)阴之道,必心塞葆。
刑(形)气相葆,故曰:壹至勿星(泻),耳目(聪)明;再至勿星(泻),音气高阳(扬);三至勿星(泻),被(皮)革有光;四至勿星(泻),脊胠不(伤);五至勿星(泻),尻脾(髀)能方(壮);六至勿星(泻),百脉通行;七至勿星(泻),冬(终)身失〈〉央(殃);八至勿星(泻),可以寿长;九至勿星(泻),通于神明。
马王堆老子帛书全文及翻译
马王堆老子帛书全文及翻译
《马王堆老子帛书》翻译:上德之人不德其德,故正真有德。
下德之人追求德,故实际上达不到德。
上德之人顺其自然而无心作为。
下德之人强调作为而无以能为。
上仁之人勉力博施于人,但无私心意图。
上义的人勉力施为,但常有私心目的,上礼的人勉力施为而得不到回应,于是就扬着胳膊使人强从。
所以,丧失了道以后才出现德,丧失了德以后才出现仁,丧失了仁以后才出现义,丧失了义以后才出现礼。
那礼呀,是忠信衰败的表现,也是社会骚动的祸首。
那先见者,是道的虚饰,是邪伪的开始。
因此,大丈夫应取忠厚不取薄礼,取实在不取虚华。
所以,舍弃薄和华而采取厚和实。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
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
居其实而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马王堆帛书》介绍
马王堆帛书是中国马王堆汉墓3号墓出土的帛书。
1973年12月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放在一涂漆木匣中。
有写在整幅帛上的和写在半幅帛上的两种。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释文
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释⽂马王堆帛书《⽼⼦》甲本与其后的四篇佚书合抄成⼀长卷,卷在⼀长条形的⽊⽚上。
帛书⾼约24厘⽶,朱丝栏墨书,字体在篆⾪间,共四百六⼗四⾏。
此卷帛书不避汉⾼帝刘邦、⾼后吕雉讳,字体接近秦篆,抄写年代可能在⾼帝时期,即公元前206⾄195年间,是⼀个最为古⽼的全本《⽼⼦》抄本。
甲本虽残破⽐较严重,但是⽐⼄本严谨,如甲本⽤后⽽⼄本⽤句,甲本⽤胜⽽⼄本朕,甲本⽤终⽽⼄本⽤冬,终⽐冬多⼀交,甲⽤不静⼄本⽤不争,总体看甲本好于⼄本。
⽬前⽹上没有⼀个⽐较好的⽂本,故兹根据《马王堆汉墓帛书[壹]》将校注录⼊,供⼤家参考学习。
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德。
上德⽆为⽽⽆以为也。
上仁为之⽽⽆【⼀】以为也。
上义为之⽽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莫之应也,则攘臂⽽乃之。
故失道【⼆】⽽后德,失德⽽后仁,失仁⽽后义,失义⽽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乱之⾸也。
【三】前识者,道之华也,⽽愚之⾸也。
是以⼤丈夫居元,厚⽽不居元。
泊居元实,不居其华。
【四】故去⽪取此。
昔之得⼀者,天得⼀以清,地得⼀以宁,神得⼀以灵,浴得⼀以盈,侯王得⼀⽽以为天下【五】正。
元致之也,谓天⽏已清将恐[裂],谓地⽏已宁將恐发,谓神⽏灵將歇,谓浴⽏已盈【六】将恐渴,谓侯王⽏已贵以⾼将恐蹶。
故必贵⽽以贱为本,必⾼矣⽽以下为基。
夫是【七】以侯王⾃谓⽈:孤寡不??,此其贱之本舆?⾮也?故致数舆⽆舆。
是故不欲[禄禄]若⽟,硌硌[若⽯。
【⼋】上⼠闻道,堇(谨)能⾏之。
中⼠闻道,若存若亡。
下⼠闻道,⼤笑之。
弗笑,不⾜以为道。
是以【九】建⾔有之⽈: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類。
上德如⾕,⼤⽩如辱,廣德如不⾜。
建德【⼀〇】如偷,質真如渝,⼤⽅⽆隅。
⼤器晚成,⼤⾳希聲,⼤象⽆形,道褒⽆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反也者,]道之動也。
弱也者,道之⽤也。
[天下之物⽣於有,有⽣於⽆。
道⽣⼀,⼀⽣⼆,⼆⽣三,三⽣萬物。
萬物【⼀⼆】負陰⽽抱陽,]中氣以为和。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黄帝四经》全文及译文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黄帝四经》全文及译文前言《黄帝四经》是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初付于帛书老子乙本前,当时称《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后经专家鉴定,认为此书是失传已久的《黄帝四经》。
《汉书.艺文志》曾经著录此书,但汉以后就失传了。
此系真正的治国经典,可惜失传2000多年,万幸今日得以再现.起源于战国,盛行于西汉初期的“黄学”即《黄帝四经》,曾是百家学术之林。
在司马迁写《史记》时,也未看到。
致使黄学被淹没了五千余年都没有被历代史学者重视。
西汉时期流行的“黄老”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直是个谜。
现在《黄帝四经》出土,经过今人唐兰先生考证后,确认《黄帝四经》不是伪书,是几千年来出土轩辕黄帝第一本书。
这是一部“治国之本”的书,它由四篇文章组成。
这就为海内外黄帝子孙重新认识黄帝、黄帝思想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依据。
轩辕黄帝不再是传说人物,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
93岁的台湾史学家王寒生先生,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喜讯,恨不得一下飞回大陆,一睹为快。
但当时海峡两岸还未通邮,无法看到真迹。
几经周折,通过日本友人才搞到《黄帝四经》影印件,王寒生先生如获至宝,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先后花近四年时间将《黄帝四经》译出来,于一九七六年在台湾龙华出版社出版,王老先生在他自写的序言里庄严宣告:“读罢四经,我们认识了修道之门径,更提高了人生境界。
如果我们仍然是懵懵懂懂,那就不可挽救了。
纵然再读书万卷,也无济于事。
在四千年前,我祖已经打开了宇宙奥妙之门,指出了一条上进大道,今日能读到宝贵经典,是如何幸福!”又云:“黄帝四经出土,如老祖再降人间,这是可幸的,凡是黄帝子孙们,全当雀跃鼓舞。
”时隔十六年,大陆余明光先生于1989年也把“黄帝四经”进行了注释,由已故的周谷城先生题写书名“黄帝四经与黄老思想”,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余明光先生在书的“前言”里写到:“黄学被淹没了两千余年都不为人所重视,与此联系的西汉初期流行的“黄老”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直是个谜!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黄帝四经’,这就为我们研究和恢复这个学派在历史上的地位,重新认识‘黄老’思想,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依据。
战国策附录 马王堆帛书
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戰國策》釋文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中,有一種類似於今本《戰國策》的書。
全書二十七篇,一萬七千多字。
其中十一篇的內容見於今本《戰國策》和《史記》,文字也大體相同,另外十六篇則為佚書。
原書未標書名,為便於稱引,我們暫時稱之為帛書《戰國策》。
這裏發表的是這一種書的釋文。
為了便於閱讀,釋文盡可能用今體字排印。
假借字下加圓括號注明是今之某字。
原文明顯的錯字,下加尖括號注明本字。
缺文以方框為記;如所缺過多,用小注說明所缺字數。
缺文可以補出的,以方括號為記。
釋文中加圓括號的號碼為原件行次。
個別錯簡處於行內加小字夾注加以說明。
一自趙獻書燕王曰:始臣甚惡事。
恐趙足缺二十餘字(一)臣之所惡也,故冒趙而欲說丹與得,事非囗缺五六字臣也。
今奉陽〔君〕缺十餘字(二)封秦也,任秦也,比燕於趙。
令秦與莌(兌)缺五六字宋不可信,若□□□□我其從徐□□□□□□(三)制事,齊必不信趙矣。
王毋憂事,務自樂也。
臣聞王之不安,臣甚願□□□□□之中重齊□□□□□(四)齊,秦毋惡燕粱(梁)以自持(恃)也。
今與臣約,五和,入秦使,使齊韓粱(梁)缺七八字約●(卻)軍之日無伐齊、外齊焉。
(五)事之上,齊趙大惡;中,五和,不外燕;下,趙循合齊秦以謀燕。
今臣欲以齊大〔惡趙〕而去趙,胃(謂)齊王,趙之禾(和)也,陰(六)外齊、謀齊,齊趙必大惡矣。
奉陽君徐為不信臣,甚不欲臣之之齊也,有(又)不欲臣之之韓粱(梁)也,燕事小大之諍(爭),(七)必且美矣。
臣甚患趙之不出臣也。
知(智)能免國,未能免身。
願王之為臣故此也。
使田伐若使使孫疾召(八)臣,自辭於臣也。
為予趙甲因在粱(梁)者。
二‧使韓山獻書燕王曰:臣使慶報之後,徐為之與臣言甚惡。
死亦(九)大物已。
不快於心而死,臣甚難之。
故臣使辛謁大之。
王使慶謂臣不利於國,且我憂之,臣為此無敢去之。
(一○)王之賜使使孫與弘來,甚善已。
言臣之後,奉陽君徐為之視臣益善,有遣臣之語矣。
今齊王使李終之(一一)勺(趙),怒於勺(趙)之止臣也,且告奉陽君,相撟於宋,與宋通關。
性学著作和涉性学著作:十问
1.《十问》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写有十个有关养生保健问题的竹简。
出土时与另一部竹简医书《合阴阳》合成一卷,《十问》在内,《合阴阳》在外。
由于书中通过黄帝和天师、大成、曹熬、容成,尧和舜,王子巧父和彭祖,盘庚和耇老,禹和师癸,文挚和齐威王,王期和秦昭王的讨论和问答,提出十个有关养生保健特别是房中养生的问题进行讨论,所以帛书整理小组对它加上了一个篇名:《十问》。
《十问》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是:要顺天地阴阳的发展规律补阴养气,要善于保护性功能,强调对精液要守而不泄,要服用滋阴之品,性交应和气功相结合等。
例如,“王期见秦昭王问道焉”这一段说:“接阴之道,以静为强,平心如水,灵露内藏”,就是说与女子性交的原则,以情绪平静为贵,心理要平静如水,可使阴精内藏而不外溢。
《十问》的论述把养生、气功、房中术结合得相当紧密,从中可见古人很讲究吸气、滋补、性生活保健,有不少科学道理。
马王堆汉墓帛书_周易_之_要_篇释文_上_
□□□□□ 第三行下② 经文A □□□□□□□□□□□□□□□□□□□□□□□□□□□□□□□□
□□ 经文B □□□□□□□□□□□□□□□□□□□□□□□□□□□□□□□□
21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周易研究1997年第2期总第三十二期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之要篇释文上日池田知久著牛建科译凡例1本释文是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之要篇全文的释文由要篇的经文训读和注构成
周易研究
1997 年第 2 期 (总第三十二期)
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之 《要》篇释文 (上)Leabharlann (日) 池田知久著 牛建科译
凡 例
(1) 本释文是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之《要》篇全文的释文, 由《要》篇的“经文”“训读” 和“注”构成。Ξ 所用底本是笔者借到的“马王堆汉墓《周易》帛书”的影印件。
□反踍② 经文B □□□□□□□□□□□□□□□□□□□□□□□□□□□□□□□
□反踍 ①影印件本行整行残缺, 约三十七字。 ②从开头到“反踍”, 约缺三十二字。 这第四行下, 暂时移到《易之义》篇末尾的下行, 因缺字多, 正确的内容不详。 第五行上① 经文A □□□□□□□□□□□□□□□□□□□□□□□□□□□□□□□
22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①影印件本行整行残缺, 约三十七字。 ②开头约缺十字。 ③“不胼任也。 夫子”六字, 影印件放在这里, 这是帛片整理之误, 本应放在第十行下。 “胼”是“胜”的异体字。 ④“德”字之上所缺一字, 因只能看到其一部分, 故不能辨认。 行末约缺十字。 ⑤“至命”, 请参照通行本《易经》说卦传第一节“穷理尽性, 以至于命”。但是, 通行本说 卦传的这段文字, 以“穷理尽生, 而至于命[ 也 ]。”而另外存在于《帛书周易》《易之义》篇里。 ⑥因“不胼任也。 夫子”六字移至第十行下, 所以此处缺六字。 第七行上 经文A 明而甚不①□□□□□□□□□□□□□□□□□□□□□□□□□□□ □□□□□□ 经文B 明而甚不□□□□□□□□□□□□□□□□□□□□□□□□□□□□ □□□□□ 第七行下 经 文 A □□□□□□□② 行 亓 义, 长 亓 虑, 修 亓 亓 友, 言 至 一 也。 君 子 安 不③ □□□④易矣。 若夫祝巫, 经文B □□□□□□□行亓义, 长亓虑, 修亓⑤ □□□□□□□□□□⑥ □□□ 易矣。 若夫祝巫, ①“不”, 也许是别的字。“不”字以下约缺三十三字。 ②开头约缺七字。 ③“亓友, 言至一也。”六字与“君子安不”四字共计十字, 影印件因帛片整理之误而放 在这里, 正确的应分别移至第十一行下和第九行下。 ④“易”之上约缺三或四个字。 ⑤“行亓义, 修亓”, 请参照《荀子·王霸》“汤武者, 循其道, 行其义, 兴天下同利, 除天 下同害, 天下归之。”(四部丛刊本, 下同)《正论》“汤武非取天下也, 修其道, 行其义, 兴天下 之同利, 除天下之同害, 而天下归之也。”《乐论》“先王恶其乱也, 故修其行, 正其乐, 而天下 顺焉。”不过, 好象王念孙的《读书杂志》荀子杂志则认为“修其道”是“循其道”之误。 再者是,“长其虑”,《荀子·荣辱》有“……是何也。 非不欲也, 长虑顾后而恐无以继之 故也。于是又节用御欲, 收敛蓄藏以继之也。是于巳〈己〉长虑顾后, 几不甚善矣哉。”(据王 念孙《读书杂志》荀子杂志删去了“非不欲也”后面的“几不”二字。) 因此, 本书《要》篇的这 部分, 与《荀子》兴利除害、满足欲望的思想有密切关系, 恐怕是根据《荀子》的思想而写的。 ⑥因“亓友, 言至一也。君子安不”十字移到了第十一行下和第九行下, 故此处缺十字。 第八行上 经文A 卜筮龟, □□□□□□□□□□□□□□□□□□□□□□□□□□, ① 巫之师□□□□□② 经文B 卜筮龟, □□□□□□□□□□□□□□□□□□□□□□□□□□, 巫之 师③□□□□□ 第八行下
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释文(一)
作者: NULL
作者机构: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
出版物刊名: 文物
页码: 1-5页
主题词: 主治;字体;出土;上廉;马王堆汉墓;导引图;耳聋;胁痛;篆书;少阴
摘要: <正>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和竹简,其中有一部分是久已亡佚的古代医书。
从各种医书的内容、字体等方面推断,这些书不是一个时代的著作,抄写的时期也有先后之别。
这里发表的是经初步整理的部分医书释文。
其他医书的释文,将在以后发表。
由于医书原来没有篇题,参加整理的同志对如何定名,意见也没有完全一致,所以我们在释文中没有加上篇题。
第一部分原抄在导引图前,字体是尚有篆书意味的隶书;第二部分抄在另一幅帛上,字体为篆书。
在本期发表的介绍这些医书的文章中,为了便于称引,书名均由作者自行拟定。
0471马王堆三号墓岀土遣策释文订补
馬王堆三號墓岀土遣策釋文訂補(首發)陳松長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馬王堆三號漢墓岀土遣策的圖版和釋文都發表在《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1第一卷中,應該說,編者已對這批遣策作了很好的整理、排序和釋文,特別是那清晰的圖版,給讀者提供了可資對勘的研究資料。
这里,我们仅在编者所作释文和简注的基础上,覈對圖版,就部分釋文和简注作些訂補。
1、簡九:建鼓一,羽栓飭卑二,鼓者二人操抢。
按,此简編者沒有註釋,其实问题很多。
核对图版,此简第五字左边不从木,而是从“㫃”。
马王堆帛书竹简中的“施”、“旅”、“斿”等字的偏旁都与此相同,因此,此字应释為从㫃生声的“旌”。
此字早在2001年出版的《马王堆简帛文字编》2中就释为“旌”字。
“羽旌”乃是建鼓上常见的裝飾物。
曾侯乙墓出土的漆鸭型盒上所绘的建鼓上,就简单的绘有类似于羽毛的装饰物3;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车马仪仗图》4的左下方也绘有一幅建鼓图,鼓上就饰有往四边飘动的羽旌。
2002年连云港海州双龙汉墓出土的漆绘汉尺上也绘有象车建鼓图5,那建鼓的四周都饰有随风飘扬的羽旌,可见羽旌乃是建鼓不可或缺的装饰物之一。
“饬”下应加标点断开。
“饬”當读为“饰”,《吕氏春秋·先己》:“子女不饬”,高诱注:“不文饰”,毕沅校正:“饬与饰通,《太平御览》二百七十九作饰”。
据此,“饬”通“饰”,在此应与“羽旌”一起连读,也就是用羽旌为饰的意思。
“卑二”亦见于简一四,简文云:“大鼓一,卑二”。
整理者没作注释。
按,“卑”或當读为“鼙”,鼙以卑為声符,乃以声兼义也。
卑有微小之义,鼙之字义正是借用这个声符的义项组成。
《仪礼·大射仪》:“应鼙在其东”,郑玄注:“鼙,小鼓也”。
清·戴震《乐器考》:“《仪礼》朔鼙、应鼙。
鼙者小鼓,與大鼓为節。
……作堂下之乐,先击朔鼙,应鼙应之。
”据此,我们或可确定所谓“卑二”,乃是“鼙二”之省写,也就是小鼓二件的意思。
这样,衡之简文也正好文义贯通。
有“鼓者二人操抢”甚为不辞。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全文翻译注释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全文翻译注释第一章五行:仁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
义行于内谓之德之行,不行于内谓之行。
礼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
智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
圣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
德之行五,和谓之德。
四行和,谓之善。
善,人道也。
德,天道也。
第二章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智,无中心之智则无中心之悦,无中心之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
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圣,无中心之圣则无中心之悦,无中心之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
第三章五行皆形于内而时行之,谓之君子。
士有志于君子道谓之志士。
第四章善弗为无近,德弗志不成,智弗思不得。
思不精不察,思不长不得,思不轻不形。
不形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
第五章不仁,思不能精。
不智,思不能长。
不仁不智,未见君子,忧心不能惙惙。
既见君子,心不能悦。
【诗】曰:「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亦既见之,亦既觏之,我心则悦」。
此之谓也。
不仁,思不能精。
不圣,思不能轻。
不仁不圣,未见君子,忧心不能忡忡。
既见君子,心不能降。
第六章仁之思也精,精则察,察则安,安则温,温则悦,悦则戚,戚则亲,亲则爱,爱则玉色,玉色则形,形则仁。
智之思也长,长则得,得则不忘,不忘则明,明则见贤人,见贤人则玉色,玉色则形,形则智。
圣之思也轻,轻则形,形则不忘,不忘则聪,聪则闻君子道,闻君子道则玉音,玉音则形,形则圣。
第七章【诗】曰:「鸤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能为一,然后能为君子,君子慎其独也。
【诗】曰:「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能差池其羽,然后能至哀,君子慎其独也。
君子之为善也,有与始,有与终也。
君子之为德也,有与始,无与终也。
第八章金声而玉振之,有德者也。
金声,善也。
玉音,圣也。
善,人道也。
德,天道也。
唯有德者,然后能金声而玉振之。
第九章不变不悦,不悦不戚,不戚不亲,不亲不爱,不爱不仁。
第十章不直不?,不?不果,不果不间,不间不行,不行不义。
探索中医针灸历史——西汉马王堆《十问》
探索中医针灸历史——西汉马王堆《பைடு நூலகம்问》
《十问》
材质:竹
年代:西汉
来源:1973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尺寸:长约23厘米
房中术类文献。全篇共101枚竹简,内容系假托古代帝王、诸侯、官吏、名医、术士互相问答,就十个有关养生保健问题进行讨论。特别指出只有顺应天地阴阳四时的变化,注意饮食起居,坚持练习气功导引之术,特别是注意节制房事生活,重视房中养生及性保健,方能求得健康长寿。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黄帝四经》全文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黄帝四经》全文黄帝四经《黄帝四经》是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初付于帛书老子乙本前,当时称《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后经专家鉴定,认为此书是失传已久的《黄帝四经》。
《汉书.艺文志》曾经著录此书,但汉以后就失传了,学者根据书的内容、文字、篇章数目等研究,认为此书成书时期当晚于《老子》,早于《管子》、《孟子》、《庄子》。
它体现了道家学说由老子一派变成黄老学派的转变,对先秦各家各派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黄帝四经》于经学研究有极重要的地位。
经法道法国次君正六分四度论亡论论约名理十大经立命观五正果童正乱姓争雌雄节兵容成法三禁本伐前道行守顺道名刑称经全文道原经全文经法•道法•道生法。
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
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
故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惑矣。
•虚无形,其寂冥冥,万物之所从生。
生有害,曰欲,曰不知足。
生必动,动有害,曰不时,曰时而背。
动有事,事有害,曰逆,曰不称,不知所为用。
事必有言,言有害,曰不信,曰不知畏人,曰自诬,曰虚夸,以不足为有余。
•故同出冥冥,或以死,或以生;或以败,或以成。
祸福同道,莫知其所从生。
见知之道,唯虚无有;虚无有,秋毫成之,必有形名;形名立,则黑白之分已。
故执道者之观于天下也,无执也,无处也,无为也,无私也。
是故天下有事,无不自为形声号矣。
形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匿正矣。
•公者明,至明者有功。
至正者静,至静者圣。
无私者智,至智者为天下稽。
称以权衡,参以天当,天下有事,必有巧验。
事如直木,多如仓粟。
斗石已具,尺寸已陈,则无所逃其神。
故曰:度量已具,则治而制之矣。
绝而复属,亡而复存,孰知其神。
死而复生,以祸为福,孰知其极。
反索之无形,故知祸福之所从生。
应化之道,平衡而止。
轻重不称,是谓失道。
•天地有恒常,万民有恒事,贵贱有恒位,畜臣有恒道,使民有恒度。
天地之恒常,四时、晦明、生杀、柔刚。
万民之恒事,男农、女工。
贵之恒位,贤不肖不相放。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春秋事语》释文
作者: NULL
作者机构: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
出版物刊名: 文物
页码: 32-35页
主题词: 春秋事语;左传;帛书;春秋时期;出土;马王堆汉墓;襄公二十九年;公羊传;晋献公;谷梁传
摘要: <正>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一种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古佚书(图版叁)。
此书残存九十七行,前部损缺比较严重,后部比较完整。
据书法由篆变隶,书中不避邦字讳,抄写的年代当在汉初甚或更早。
全书分十六章,每章均提行另起。
原书无名,今据内容定为《春秋事语》,并以首句作为章名,以清眉目。
释文中所用各种符号,和本刊以前发表的其他帛书释文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释文●黄帝问于天师曰:「万勿(物)何得而行?草木何得而长?日月何得而明?」天师曰:「(尔)察天地之请(情),阴阳为正,万勿(物)失之而不(继),得之而赢。
食阴(拟)阳,稽于神明。
食阴之道,虚而五臧(藏),广而三咎,若弗能出(朴)。
食之贵静而神风,距而两(峙),参筑而毋遂,神风乃生,五声乃对。
翕(吸)毋过五,致之口,枚之心,四辅所贵,玄尊乃至。
饮毋过五,口必甘昧(味),至之五臧(藏),刑(形)乃极退。
(搏)而肌肤,及夫发末,毛脉乃遂,阴水乃至,浅(溅)坡(彼)阳(勃),坚蹇不死,饮食宾(体),此胃(谓)复奇之方,通于神明。
」天师之食神气之道。
●黄帝问于大成曰:「民何失而(颜)色鹿〈〉〈狸〉(黎),黑而苍?民何得而奏(腠)理靡曼,鲜白有光?」大成合(答)曰:「君欲练色鲜白,则察观尺污(蠖)。
尺污(蠖)之食方,通于阴阳,食苍则苍,食黄则黄。
唯君所食,以变五色。
君必食阴以为当(常),助以柏实盛良,饮走兽泉英,可以老复壮,曼泽有光。
椄(接)阴将众,(继)以蜚虫,春(爵)(雀)员骀(子),兴坡(彼)鸣雄,鸣雄有精,诚能服此,玉筴(策)复生。
大(太)上埶(艺)遇,廱(壅)坡(彼)玉窦,盛乃从之,员骀(子)送之;若不埶遇,置之以。
诚能服此,可以起死。
」大成之起死食鸟精之道。
●黄帝问于曹熬曰:「民何失而死?何得而生?」曹熬答曰:「□□□□□而取其精。
侍(待)坡(彼)合气,而微动其刑(形)。
能动其刑(形),以致五声,乃入其精,虚者可使充盈,壮者可使久荣,老者可使长生。
长生之稽,侦用玉闭,玉闭时辟,神明来积。
积必见章,玉闭坚精,必使玉泉毋顷(倾),则百疾弗婴,故能长生。
椄(接)阴之道,必心塞葆。
刑(形)气相葆,故曰:壹至勿星(泻),耳目(聪)明;再至勿星(泻),音气高阳(扬);三至勿星(泻),被(皮)革有光;四至勿星(泻),脊胠不(伤);五至勿星(泻),尻脾(髀)能方(壮);六至勿星(泻),百脉通行;七至勿星(泻),冬(终)身失〈〉央(殃);八至勿星(泻),可以寿长;九至勿星(泻),通于神明。
」曹熬之椄(接)阴治神气之道。
●黄帝问于容成曰:「民始蒲(敷)淳溜刑,何得而生?溜刑成(体),何失而死?何曳(泄)之人也,有恶有好,有夭有寿?欲闻民气赢屈施(弛)张之故。
」容成合(答)曰:「君若欲寿,则顺察天地之道。
天气月尽月盈,故能长生。
地气岁有寒暑,险易相取,故地久而不腐。
君必察天地之请(情),而行之以身。
有征可智(知),间虽圣人,非其所能,唯道者智(知)之。
天地之至精,生于无征,长于无刑(形),成于无(体),得者寿长,失者夭死。
故善治气槫(抟)精者,以无征为积,精神泉益(溢),翕(吸)甘潞(露)以为积,饮榣(瑶)泉灵尊以为经,去恶好俗,神乃溜刑。
翕(吸)气之道,必致之末,精生而不厥。
尚(上)下皆精,塞〈寒〉温安生?息必探(深)而久,新气易守。
宿气为老,新气为寿。
善治气者,使宿气夜散,新气朝最,以彻九徼(窍),而实六府。
食气有禁,春辟(避)浊阳,夏辟(避)汤风,秋辟(避)霜(雾),冬辟(避)凌阴,必去四咎,乃棎(深)息以为寿。
朝息之志,亓(其)出也(务)合于天,亓(其)入也楑(揆)坡(彼)闺(满),如臧(藏)于渊,则陈气日尽,而新气日盈,则刑(形)有云(云)光。
以精为充,故能久长。
昼息之志,虖(呼)吸必微,耳目(聪)明,阴阴(喜)气,中不荟(溃)腐,故身无苛()央(殃)。
莫(暮)息之志,深息长除,使耳勿闻,且以安(寝)。
云云(魂)柏(魄)安刑(形),故能长生。
夜半之息也,觉啎(寤)毋变侵(寝)刑(形),探(深)余(徐)去埶(势),六府皆发,以长为极。
将欲寿神,必以奏(腠)理息。
治气之精,出死入生,驩欣咪(美)(谷),以此充刑(形),此胃(谓)槫(抟)精。
治气有经,务在积精,精盈必写(泻),精出必补。
补写(泻)之时,于为之。
出入,以修美浬,白内成,何病之有?坡(彼)生有央(殃),必亓(其)阴精(漏)泄,百脉宛(菀)废,喜怒不时,不明大道,生气去之。
俗人芒生,乃持(恃)巫医,行年桼十,刑(形)必夭狸(埋),颂事白〈自〉杀,亦(伤)悲(哉)。
死生安在,彻士制(制)之,实下闭精,气不(漏)泄。
心制(制)死生,孰为之败?慎守勿失,长生累迣(世)。
累迣(世)安乐长寿,长寿生于蓄积。
坡(彼)生之多,尚(上)察于天,下播于地,能者必神,故能刑(形)解。
明大道者,亓(其)行陵云,上自榣,水溜(流)能远,(龙)登能高,疾不力倦,□□□□□□□巫成□□不死。
巫成以四时为辅,天地为经,巫成与阴阳皆生。
阴阳不死,巫成兴〈与〉相视,有道之士亦如此。
」酒食五味,以志治气。
目明耳(聪),被(皮)革有光,百脉充盈,阴乃盈生,繇使则可以久交,可以远行,故能寿长。
●尧问于舜曰:「天下孰最贵?」舜曰:「生最贵。
」尧曰:「治生奈何?」舜曰:「审夫阴阳。
」尧曰:「人有九缴(窍)十二节,皆设而居,何故而阴与人具(俱)生而先身去?」舜曰:「饮食弗以,谋虑弗使,讳其名而匿其(体),亓(其)使甚多而无宽礼,故兴〈与〉身俱生而先身死。
」尧曰:「治之奈何?」舜曰:「必爱而喜之,教而谋之,饮而食之,使其题()坚强而缓事之,必盬之而勿予,必乐矣而勿写(泻),材将积,气将褚(畜),行年百岁,贤于往者。
」舜之椄(接)阴治气之道。
●王子巧(乔)父问彭祖曰:「人气何是为精虖(乎)?」彭祖合(答)曰:「人气莫如竣(朘)精。
竣(朘)气宛(菀)闭,百脉生疾;竣(朘)气不成,不能繁生,故寿尽在竣(朘)。
竣(朘)之葆爱,兼予成(佐),是故道者发明唾手循辟(臂),靡(摩)腹从阴从阳。
必先吐陈,乃翕(吸)竣(朘)气,与竣(朘)通息,与竣(朘)饮食,饮食完竣(朘),如养赤子。
赤子骄悍数起,慎勿。
繇使则可以久交,可以远行,故能寿长。
出入,以修美浬(理),(固)白(薄)内成,何病之有?坡(彼)生有央(殃),必亓(其)阴精(漏)泄,百脉宛(菀)废,喜怒不时,不明大道,生气去之。
俗人芒生(性),乃持(恃)巫医,行年桼(七)十,刑(形)必夭狸(埋),颂(容)事白〈自〉杀,亦(伤)悲(哉)。
死生安在,彻士制(制)之,实下闭精,气不(漏)泄。
心制(制)死生,孰为之败?慎守勿失,长生累迣(世)。
累迣(世)安乐长寿,长寿生于蓄积。
坡(彼)生之多,尚(上)察于天,下播于地,能者必神,故能刑(形)解。
明大道者,亓(其)行陵云,上自(群)榣(瑶),水溜(流)能远,(龙)登能高,疾不力倦,□□□□□□□巫(务)成(昭)□□不死。
巫(务)成(昭)以四时为辅,天地为经,巫(务)成(昭)与阴阳皆生。
阴阳不死,巫(务)成(昭)兴〈与〉相视,有道之士亦如此。
」●帝盘庚问于耇老曰:「闻子椄(接)阴以为强,翕(吸)天之精,以为寿长,吾将何处而道可行?」耇老合(答)曰:「君必贵夫与身俱生而先身老者,弱者使之强,短者使长,贫者使多暴(粮)。
亓(其)事壹虚壹实,治之有节:一曰垂枝(肢),直脊,桡(挠)尻;二曰疏股,动阴,(缩)州,三曰合疌(睫)毋听,翕(吸)气以充();四曰含亓(其)五味,饮夫泉英;五曰精皆上,翕(吸)亓(其)大明。
至五而止,精神日抬(怡)。
」耇老妾(接)阴食神气之道。
●禹问于师癸曰:「明耳目之智,以治天下,上均湛(沉)地,下因江水,至会稽之山,处水十年矣。
今四枝(肢)不用,家大(乱),治之奈何?」师癸合(答)曰:「凡治正(政)之纪,必自身始。
血气宜行而不行,此胃(谓)()央(殃),六极之宗也。
此气血之续也,筋脉之(族)也,不可废忘也。
于()也施,于味也移,道(导)之以志,动之以事。
非味也,无以充亓(其)中而长其节;非志也,无以智(知)其中虚兴〈与〉实;非事也,无以动亓(其)四支(肢)而移去其疾。
故觉侵(寝)而引阴,此胃(谓)练筋;(既)信(伸)有(又)诎(屈),此胃(谓)练骨。
动用必当,精故泉出。
行此道也,何迣(世)不物?(忽)」禹于是饮湩,酒食五味,以志治气。
目明耳(聪),被(皮)革有光,百脉充盈,阴乃盈生。
以安后姚,家乃复宁。
师癸治神气之道。
●文执(挚)见齐威王,威王问道焉,曰:「(寡)人闻子大夫之博于道也,(寡)人已宗庙之祠,不(暇)其听,欲闻道之要者,二、三言而止。
」文执(挚)合(答)曰:「臣为道三百编,而最为首。
」威王曰:「子泽(绎)之,时食何氏(是)有?」文执(挚)合(答)曰:「淳酒毒韭。
」威王曰:「子之长韭何邪?」文执(挚)合(答)曰:「后(稷)半(播)鞣(耰),草千岁者唯韭,故因而命之。
亓(其)受天气也蚤(早),亓(其)受地气也葆,故辟聂(慑)(聂辟)(懹)胠(怯)者,食之恒张;目不蔡(察)者,食之恒明;耳不闻者,食之恒(聪);春三月食之,苛()疾不昌,筋骨益强,此胃(谓)百草之王。
」威王曰:「善。
子之长酒何邪?」文执(挚)合(答)曰:「酒者,五谷之精气也,亓(其)人〈入〉中散溜(流),亓(其)人〈入〉理也彻而周,不胥而九(究)理,故以为百药(由)。
」威王曰:「善。
然有不如子言者,夫春(沃)写(泻)人(入)人(入)以韭者,何其不与酒而恒与卵邪?」文执(挚)合(答)曰:「亦可。
夫者,阳兽也,发明声(聪),信(伸)头羽张者也。
复阴三月,与韭俱彻,故道者食之。
」威王曰:「善。
子之长何邪?」文执(挚)合(答)曰:「夫,非徒生民之事也。
举凫雁、鹄、萧(鹔)相()、蚖檀(蟺)、鱼蟞()、耎(蝡)动之徒,胥食而生者也;食者,胥而成者也。
夫,使食靡宵(消),散药以流刑者也。
辟(譬)于食,如火于金。
故一昔(夕)不,百日不复。
食不化,必如扽(纯)鞫(鞠),是生甘心密墨,(危)汤(伤)劓(痹)惑(蹶),故道者敬。
」威王曰:「善。
(寡)人恒善莫(暮)饮而连于夜,苟毋(无)苛()虖(乎)?」文执(挚)合(答)曰:「毋(无)芳(妨)也。
辟(譬)如鸣〈鸟〉兽,蚤(早)蚤(早)起,莫(暮)莫(暮)起,天者受明,地者受晦,道者九(究)其事而止。
夫食气谮(潜)人〈入〉而黟〈默〉移,夜半而□□□□□气,致之六极。
六极坚精,是以内实外平,痤弗处,痈(痈)壹(噎)不生,此道之至也。
」威王曰:「善。
」●王期见,秦昭王问道焉,曰:「寡人闻客食阴以为动强,翕(吸)气以为精明。
(寡)人何处而寿可长?」王期合(答)曰:「必朝日月而翕(吸)其精光,食松柏,饮走兽泉英,可以老复庄(壮),曼泽有光。
夏三月去火,以日爨享(烹),则神慧而(聪)明。
椄(接)阴之道,以静为强,平心如水,灵路(露)内臧(藏),款以玉筴(策),心毋秫(怵)(荡),五音进合(答),孰短孰长,翕(吸)其神(雾),饮夫天将(浆),致之五臧(藏),欲其深臧(藏)。
蠪(龙)息以晨,气刑(形)乃刚,襄□□□,□□近水,精气凌楗(健)久长。
神和内得,云(魂)柏(魄)皇□,五臧(藏)(固)白(薄),玉色重光,寿参日月,为天地英。
」昭王曰:「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