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小学语文《绿》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课文《绿》的教学设计 3篇

课文《绿》的教学设计 3篇

课文《绿》的教学设计篇6教学目的:1、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温州仙岩梅雨潭那充满生命力、洋溢勃勃生机的自然美,感受其间所跳动着的作者勇于进取的激情。

2、学习本文剪裁得当、结构精巧、写景传神、情景相生的写作特色,体会本文状物抒情语言的强大表现力。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笔下绿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教师导读、学生讨论。

教学设想:本文第三段是全文的主旨所在,而第二段则是为它而设的,即不但为它营造背景,而且还为突出梅雨潭的绿的令人惊诧提供别致的衬托物。

这样,就在教学上为我们提供了审美比较的可能。

为此,拟以审美比较为教学思路,以段落阅读训练带动全文的阅读鉴赏为教学方法。

通过对第三段设计的导读训练题,引导学生品味课文,并辅之以点拨,让学生在审美比较中,领略自然美、艺术美和语言美。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问:课文中有一个从写梅雨瀑过渡到写梅雨潭的句子,请找从学生整体把出来。

握课文入手,教明确: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早已没有瀑布了。

给学生进入文本(二)阅读分析课文的方法。

1、1、问: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早已没有瀑布了一句,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1)从写开始追捉过渡到写步步追捉;(2)点体会文中关键句明上段写梅雨瀑的目的,在于衬托美的令人惊诧的梅雨潭的的作用,交给解绿。

读、理解文本的2、问:为什么有第一个作用?钥匙明确:在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前,写的是揪草攀石的开始追捉,而在这之后,写的则是步步追捉;从整体,而涟漪,而水光,而水色,并进而借助联想和想象,与之款款交谈,拍着她、抚摩她、吻着她,送她一个芳名。

3、问:又为什么有第二个作用?明确:所谓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搭配上其他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的艺术手法。

就本文来说,作者讴歌赞美的绿是梅雨潭,写梅雨瀑是为了用来突出梅雨潭的绿,以更充分地显示绿的令人惊诧。

即以美的事物衬托更美的事物。

4、朗读第二段,问:你觉得作者笔下的梅雨瀑美不美?什么引导赏析美地方最美?明确:美。

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生字词以及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归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掌握生字词和重要的词语、句式。

2.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感受诗歌的意象和美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绿色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诗歌的内容和结构。

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描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可以让学生扮演诗人,模拟创作过程,或者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出诗歌的主题和美感。

4.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拓展延伸: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谈谈自己对绿色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环保知识和绿色生活方式。

6. 总结: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归纳等。

2. 教学手段:PPT课件、视频展示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或者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一些填空题、选择题等。

2. 作业:布置相关阅读或写作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了解到的环保知识和绿色生活方式。

3. 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

同时也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表现。

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资源:PPT课件、视频展示等。

小学五年级语文《绿》教学教案范本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绿》教学教案范本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绿》教学教案范本三篇这篇选学课文是一以写景为主,以景抒情,展开联想,恰当地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的散文,课文在描写杭州西湖的春景时,抓住一个“绿“立意新而深,语言形象、生动,很自然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和教育。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绿》教学教案范本,欢迎大家阅读!小学五年级语文《绿》教学教案范本一[教学目的]1、作者对美好境界的热情赞美和执着追求的思想感情。

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如何抓住文章的“文眼”来组织材料。

4、散文的景和情: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

[重点、难点]1、重点: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变换写景角度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数] 一课时一、导入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藉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1916年考进北京大学预科学习,参加五四运动。

1925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致力古典文学研究,从事散文创作。

1931年至于932年留学英国。

抗战前对前途充满胜利信心。

抗战胜利后,反对国民党打内战。

1948年6月,在拒绝“美援加面粉”的宣言上签字。

临终前嘱夫人:“有件事要记住,……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8月12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于北平。

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2、时代背景介绍。

《绿》,写于1924年。

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战争已在酝酿之中。

尽管朱自清并没有投身到革命的激流里去,但他对中国社会的前途,时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伐,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

他这一时期的思想,基本上还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

这反映在他的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满蓄着“为人生”、“写实”和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

小学语文《绿》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绿》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感受作者对绿色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体会作者对绿色的描绘,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绿色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绿色。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绿色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对绿色的描绘。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绿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分组练习,巩固生字词。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绿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绿色,用所学知识写一段话,描述他们对绿色的感受。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创造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课文中的绿色。

2.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七、教学步骤:1.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对绿色的描绘。

2. 课文解析: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语文《绿》教案(5篇)

语文《绿》教案(5篇)

语文《绿》教案(5篇)语文《绿》教案篇一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绿》。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一、教材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绿》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学会读书六:读书动笔)(自由读写单元)中的第一课。

散文教学的特点散文和其它文章不同,用分析法教学散文,会破坏文章的整体韵味和优美意境。

而鉴赏散文就避免了上述缺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美感,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本文特点这篇散文精巧缜密的构思、优美明快的语言极具典型性,很值得欣赏;同时它又篇幅短小、内容浅易,适合鉴赏第二点、教学目标,重难点1.德育目标:《绿》写于1924年,当时朱先生还保持着'五四'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文中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情感,因此应当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促使学生保持健康、乐观和进取的心态。

2.知识目标:结合散文教学特点和本文的特点,本节课要让学生在赏析中体会布局谋篇的技巧和写景的生动含情。

3.能力目标:素质教育的目的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全方位的人材,就语文教学而言,既要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而后两者正是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二).教学重点传统语文教学把课文仅当作学习的对象是不当的,正确的认识应是把课文当作借鉴的范例,因此不必追求面面俱到,而应抓住最突出的特色,精研细思,从而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所以我把构思和语言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本文题目?作者为什么不入笔就写绿,在描写绿的过程中又变换了人称,这是本文的难点,需要引导学生弄懂。

二、学情分析1.传统散文教学重分析、轻鉴赏,忽视了学生对美的需求和感悟,久而久之,僵化了学生的理性思考,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延伸,更限制了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因此散文教学需要鉴赏。

2.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并且在初中以及高一前段时间,他们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散文,对散文的基本特点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也具备了鉴赏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绿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绿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挤、叉”2 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 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 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
- 出示各种绿色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颜色?
-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绿的诗歌。

2. 学习生字词
- 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

-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3.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首诗歌写了什么?
4. 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 学习第1-3 小节,体会诗人对绿的喜爱和赞美。

- 学习第4-5 小节,理解“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的含义。

- 学习第6 小节,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5. 课堂小结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6. 布置作业
- 抄写生字词。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完成课后练习。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绿》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诗歌的意境美。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核心素养教案

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核心素养教案
美观。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书
空:横撇,捺,点。
第四小组汇报:
预设1:“瓶”这个字是
左右结构,它在书写的时候左
右搭配要均匀,第九笔的“横折
斜勾要”写舒展。
预设2:这个字的右半
部分是“瓦”,我猜想它是不是
和古时候人们用的瓦器有关
呢?
点拨:这是“瓶”字的演
化。出示课件5,启发:我
们一起读一读含有这些字的诗
句吧!
朗读。出示课件8。
学生活动:
1.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读书要求自读。
2.指名分小节读。
3.练习背诵。
2.学生自由朗读。
3.分小节指名朗
读。
4.师生分小节朗
读。出示课件9。
5.学生分小节想象
画面,练习背诵。
6.教师提示:美好
的语言值得我们积累,让
我们试着分小节合作背诵
这首诗。
活动意图:
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建立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分小节朗读,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对于诗歌建立初步的整体印象,为后续学习作铺垫。
象,打开思维的局限,在诗人的引领下走入这充满生机的绿色世界,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13.教师提示:这满眼的绿色表达了诗人对绿的喜爱和赞美。让我们一起朗读体会,走入这充满生机的绿色世
界。
14.师生深情朗读,体会3、4小节。出示课件15。
发着光,闪烁在眼前,这样奇特,令人
展开无限想象。
7.师生体会,情感朗读。
色衣服的小孩,粉绿色的雨伞.....
5.师生体会朗读。
6.预设1:这正是诗人独特的表
5.师生体会朗读。
达,给我们一种视觉上的冲击。
6.教师提示:这里的省略号,省略
了很多的绿色,还可能有橄榄绿、苹果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课文《绿》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掌握生字词:绿、顶、层、蔬菜、院子、村落等的发音、书写和认读。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联想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课文《绿》,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视家园、热爱土地的情感,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绿》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学会正确书写并背诵生字词:绿、顶、层、蔬菜、院子、村落等。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想课文内容,增强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绿》课文原文。

2.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学生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课文,了解内容,做好预习。

四、教学过程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绿》。

2.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绿色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学习过程1.课文朗读: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理解课文:师生共同探讨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细节。

3.学习生字词:教师逐个介绍并讲解生字词的发音、意思和书写。

学生认读、书写生字词。

4.篇章解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语言特点。

5.情感渗透:通过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绿色之美,培养爱护环境的情感。

拓展延伸1.综合能力训练: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生活实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绿色,体会自然之美,写下感悟体会。

五、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

2.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2024年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绿》精选

2024年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绿》精选

2024年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绿》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绿》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词语解析,句子结构与修辞手法分析,课文背诵与默写。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绿色的描绘和赞美。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欣赏,词语、成语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抄写本、字典、绿色植物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绿色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绿色的认识和感受,引出课题。

2. 课文阅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绿色的描绘,理解课文大意。

3. 词语解析: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让学生做好笔记。

4. 句子分析:挑选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分析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用绿色为主题进行创作。

7. 课文背诵与默写: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并进行默写练习。

六、板书设计1. 绿2. 重点词语、成语、修辞手法3. 课文结构及作者表达的感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仿写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以绿色为主题进行创作。

2. 答案:a. 绿色在作者心中象征着生命、希望和活力。

b. 示例:绿色是大地的外套,是春天的使者,是生命的源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基本到位,但对修辞手法的掌握还有待提高,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绿色,用自己的话描述绿色带给自己的感受,并进行创作。

组织绿色主题的作文比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欣赏,词语、成语的掌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9《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9《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9《绿》
一、教学目标
1.认读词语“绿”。

2.理解绿色的相关含义。

3.培养学生对绿色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绿色的概念。

2.提高学生对绿色的认识和热爱度。

三、教学准备
1.课文《绿》的教材。

2.课后练习题。

3.绿笔、蓝笔、铅笔等教学工具。

4.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绿色的视频,唤醒学生对绿色的认知。

2. 学习《绿》(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绿》,并讲解生字词语。

3. 分组练习(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绿色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展示他们的想法。

4. 课堂讨论(15分钟)
让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绿色对人类的意义。

5. 拓展训练(15分钟)
通过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绿的认识。

6. 总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体会,鼓励学生继续热爱绿色。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以《绿》为课文,引导学生对绿色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对绿色的认知和热爱度。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对绿色的情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课堂延伸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校园绿化环境,让学生亲身感受绿色的美好,并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珍爱绿色。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一年级下册的学生,他们在经过上半学期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能认识一些简单的字词,具备初步的朗读和理解能力。但在语文素养、审美情趣、合作交流等方面仍有待提高。此外,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一首富有童趣的绿色儿歌《小草》导入新课,让学生跟随歌曲的节奏,感受绿色的韵律。通过歌曲,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绿色,激发学生对绿色世界的探索欲望。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里唱的是哪种颜色吗?在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哪些绿色的事物?”通过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身边的绿色事物,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本节课生字词的认识与书写,以及课文的朗读和理解。一年级学生对于字词的掌握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可能在字词记忆和书写方面存在困难。
设想: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生字词的巩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汉字的笔画顺序,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课文中的绿色世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些关于本节课生字词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连线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设计一篇关于绿色的看图说话练习,让学生观察图片,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描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绿色手抄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审美情趣。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绿》的内容和意境。

–掌握诗歌中重点词语的意义。

–能够朗读诗歌,理解作者传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等方式理解诗歌的意境。

–通过分组讨论等活动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诗歌《绿》的内容和意境。

2.诗歌中的重点词语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2.精心准备的课件3.黑板、粉笔4.学生课外阅读材料四、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让学生展示与自然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然的美好之处。

2.学习诗歌《绿》–让学生先自主阅读,理解诗歌的大意。

–展示诗歌内容的课件,让学生跟读。

–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词语,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3.诗歌赏析–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每组展示自己的理解。

–整合各组的意见,共同赏析诗歌的内涵。

4.情感表达–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可以通过写作或画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5.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绿》的内容3.继续阅读有关自然的故事或诗歌,写下自己的感想六、教学反思这节课中,学生对诗歌《绿》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赏析部分仍存在一些困难。

下次需要更灵活的活动设计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语文四年级教案《绿》

语文四年级教案《绿》

语文四年级教案《绿》语文四年级教案《绿》(通用1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四年级教案《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四年级教案《绿》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感受学校的绿,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西湖的资料,如风光图片,文字说明。

1、导入——走近绿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看一张照片,知道这是哪么?去年冬天,老师有幸去了称为“人间天堂”的美丽城市---杭州。

这是老师在西湖岸边拍的一张照片,想不想听听我对西湖的独特感受?“置身西湖,你不由得就融入了一种梦幻的境界。

虽然是冬季,但那如镜的湖面依然薄雾氤氲,绿意盈眼。

两岸更是万枝婀娜,暗香浮动。

站在西子湖畔,一股或浓或淡的诗意便在你周身弥漫开来,即便是再豪放再洒脱的人,此刻也会变得妩媚多情起来。

”其实,西湖的美是说不尽道不完的,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为西湖题诗作文,例如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表现了西湖的妩媚多姿,欧阳修的《画船载酒西湖好》突出了西湖光影迷离恍如仙境。

而现代女作家宗璞在四次游西湖之后更是留下了独特的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西湖,来领略她动人的风姿。

(板书:西湖的“绿”)2、初读——感知绿请把书翻到14页,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读完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师:大家很会读书,一遍就抓住了文章的精髓,那么作者主要描写了哪几处绿呢?生答师板书(灵隐——苏堤——花港)过渡:正如作者所说,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涧绿得闲。

灵隐、苏堤、花港的“绿”也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韵味。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3--5自然段,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语句来表现西湖的绿的?3、画句——体会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0《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0《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0《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诗词《绿》的内容和主题。

–掌握诗词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熟练朗读和理解诗词《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绿》的意境和情感,掌握诗句的朗读和表达。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中的抽象意境,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课文《绿》,多媒体设备。

2.教学环境:幽静的课堂环境,音响设备。

3.教学辅助:图片资料,相关诗歌视频。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中的绿色,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2.学习诗词《绿》:–讲解诗词《绿》的内容和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逐句解释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3.朗读和欣赏:–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注重情感表达和节奏感。

–让学生聆听多个版本的《绿》的朗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4.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绿色的世界中,体验其中的美好和宁静。

5.思维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会选择绿色来表达情感,展开讨论。

6.诗歌创作:–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绿色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自己的诗歌创作。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诗歌《绿》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验,培养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继续朗读和体味诗歌《绿》,并撰写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2024年语文四年级教案《绿》通用

2024年语文四年级教案《绿》通用

2024年语文四年级教案《绿》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绿》。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会本课生字词,掌握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了解课文结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作业本、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绿》。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精讲点拨:教师针对课文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5. 实践活动: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我眼中的绿色”绘画或写作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绿》2. 生字词:绿叶、草地、清新、空气、明媚、阳光、生机、勃勃3. 课文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抄写本课生字词,并用它们造句。

(3)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绿色”的作文。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绿》教学设计(通用7篇)

《绿》教学设计(通用7篇)

《绿》教学设计(通用7篇)《绿》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绿》教学设计(通用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绿》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学习运用比喻、对比、想象等手法多侧面写景的方法。

2、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课文第三自然段。

掌握比喻的基本特征,领会本体、喻体的相似点;了解对比写法的作用;理解文中想象所创造的新形象和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在创造“绿”的形象和意境中,比喻、对比、想象、联想等手法所起的作用。

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1、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同学们心目中一定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你们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喜欢它?(学生回答)2、以一种颜色为描写对象和以雨中登泰山为描写对象,哪一种更难写?为什么?明确:前者难写,因为形态少变、色彩单一,难以展开描写,这叫“难写之景”。

朱自清先生是一位语言大师,是一位状难写之景的高手。

(幻灯片2作者介绍)学习本文,就是学习名师对形态少变,色彩单一的景物怎样进行描写,怎样用比喻、对比、想象等手法进行表达,以便“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二、理清总体思路1、从全文四个自然段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

明确:“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本句能否把“惊诧”换成“惊讶”,为什么?明确:不能,因为“惊诧”是十分惊讶,比“惊讶”程度重。

那么是什么东西让作者感到十分惊讶呢?绿,梅雨潭的绿。

为什么十分惊讶?因为梅雨潭美极了,奇异极了。

2、作者在写梅雨潭的绿之前写了什么明确:梅雨瀑。

(幻灯片3远眺瀑布、4坐观水花、5细赏碎玉)既然本文主要写梅雨潭的绿,那么写瀑布目的是什么?抓住第二段中的关键语句回答,“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梅雨瀑是梅雨潭及其绿形成的原因。

文章第三段还有一句道出了写梅雨瀑的匠心:“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小学教案设计《绿》

小学教案设计《绿》

小学教案设计《绿》1. 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绿》,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

- 学会文中的生字词,如“挤”“叉”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含义,并且能够准确运用这些词语进行造句。

- 能够理解文中描写绿的语句的精妙之处,学习作者细致描写景物的方法。

1.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歌的意境。

例如,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像“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这样的节奏划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且能够模仿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绿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绿色是生命的象征,要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中的绿色。

2. 教学重难点2.1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中对“绿”的描写,体会作者对“绿”的独特感受。

例如,文中“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

”这种将各种自然元素都赋予绿色的描写,学生需要理解其表达的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绿色的意境。

- 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修辞手法来描绘“绿”的写作手法。

像“绿得发黑、绿得出奇”这样通过色彩的叠加来强化绿的程度的描写手法,以及把风、雨等自然元素拟人化,让它们都成为绿色的这种独特的想象,是教学重点。

2.2教学难点- 领悟诗歌中“绿”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不仅是对自然绿色的描绘,更是对生命、活力和希望的象征。

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整体意境、作者的情感表达等多方面去理解。

- 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诗歌意境较为空灵和抽象,如何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那充满绿色的、富有生机的画面,是教学的难点。

3.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大自然中各种绿色景物的图片和视频,如茂密的森林、碧绿的湖水、翠绿的草原等。

2024年语文四年级教案《绿》

2024年语文四年级教案《绿》

2024年语文四年级教案《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1.3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3.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1.2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

1.3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2.教学难点:2.1课文中的抽象概念的理解。

2.2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一片绿叶,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绿的特点。

2.课文朗读与理解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和语气。

2.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朗读技巧。

2.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记忆。

3.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教师点评并指导。

4.修辞手法讲解与运用4.1教师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2学生举例说明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4.3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创作一段话。

5.小组合作活动5.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自然界的绿色进行观察和描述。

5.2各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6.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绿的感受。

6.3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绿的作文,要求运用本节课学到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反思1.在修辞手法讲解环节,可以增加更多有趣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绿色在生活中的体现,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性强的任务,如观察身边的绿色,拍摄绿色美景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1在朗读理解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课文中的绿色给你什么感觉?”“作者通过哪些词语来描绘绿色?”1.2生字词学习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新学的词语,如:“如果你在公园看到一片绿草地,你会怎么用我们学过的词语来描述它?”1.3在修辞手法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对话,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句子,如:“你能用比喻的方式来形容一下你心中的绿色吗?”2.教学难点补充:2.1针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展示绿色的实物或图片,帮助学生形成直观感受。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绿》是我国著名诗人北岛所作的一首现代诗,其内容充满想象,语言生动,富有音乐性。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尤其是诗中的一些隐喻和象征。

2. 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音频播放器、黑板。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说出对《绿》这首诗的初步感受。

2. 新课内容:详细解读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3. 活动一: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4. 活动二:讨论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 活动三:创作自己的小诗,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环保意识。

板书设计1.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

3. 对自然美的热爱和环保意识。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内容,写一篇小作文。

2. 拓展作业:收集一些关于环保的小知识,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

2. 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3.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是否有所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绿》这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激发对自然美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创作,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尤其是诗中的一些隐喻和象征。

2. 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教学内容《绿》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的短篇童话作品,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字词的学习、文章的朗读、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以及作者写作手法的初步感知。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正确认读和书写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感受作品中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复述故事。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流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深层次的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和表达对“绿”的感受。

3. 帮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行情感共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绿”的直观感受,导入新课。

2. 课文朗读: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 生字词学习:通过游戏、卡片认读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生字词。

4. 内容理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分享对“绿”的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6. 写作手法感知:简要介绍作者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初步感知。

7.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课题、生字词、课文结构、重点内容等。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2. 思考题:课文中,作者对“绿”有哪些独特的感受?你有什么相似的或不同的感受?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再认识、再思考。

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等方面,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小学语文《绿》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板书“绿”,同学们,由绿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一个绿字让我们想到了这么多有关颜色的词语,这么多美好的事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笔下的《绿》
二、检查预习:
昨天,同学们都预习课文了,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

出示第一组词语:几绺棱角倏的鞠躬皱缬
出示第二组词语:镶、裁、挹、掬。

师:你们发现了这组词与什么有关?(与手有关)
出示第三词语:飞花碎玉(花被风吹落和玉摔碎时的情景,)、明眸善睐(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评价学生),生读。

透过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想像着画面再来读一读。

瞧这个小姑娘用明亮的眼睛友好地看着我,我们说她明眸善睐,飞花碎玉一般用来比喻雪花或者瀑布,在文中是指-----梅雨瀑。

三、品读体验
(一)领会梅雨瀑
那就让我们快到梅雨瀑看看吧!看看梅雨瀑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你从哪儿看出梅雨瀑的美?
生读“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远望去,像一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师出示此句。

师:看,那晶莹而多芒的水花,如朵朵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你们看,这就是梅雨瀑(出示图片)什么感受?看那瀑流如飞花、如碎玉---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此时,你就站在梅雨瀑下,你听,那瀑流飞花碎玉般乱溅着,轻风起来时,朵朵白梅随风飘散,偶然有几点送入你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请大家慢慢睁开眼睛,说说什么感受-----把它读进去
(二)感受梅雨潭的绿。

过度:可是即使梅雨瀑如此的美,却没有让作者停止探询的脚步,什么吸引着他?(梅雨潭的绿)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用直线画出文中描写梅雨潭绿的句子。

学生交流。

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从哪儿感受到了梅雨潭的绿?
1、(师随机出示句子)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师感情朗读此句。

通过老师的读,你听出了什么?这是怎样的绿?(板书奇异)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真的有荷叶吗?一个“铺”字让你体会到湖水怎样?(平、静)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谁来读读试试。

多么平、多么静,多么奇异的绿呀!让我们一起再来体会。

还从哪儿看出梅雨潭的绿?生读,师随机出示:
2、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同时出示去掉比喻后的句子。


老师这儿也有一段话,请同学们对比着读读,看看哪一段让你感觉更好!
她松松的皱缬着;她轻轻的摆弄着;她滑滑的明亮着;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比较两个句子,哪一段让你感觉更好?为什么?生答
师:美妙的比喻来自作者奇妙的想象,请同学们带着想象再读这一段。

生读。

(板书想象)
通过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潭水?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呀!你看,这就是梅雨瀑梅雨潭的绿。

(图片)师:你想说什么?
在你心中你觉得梅雨潭的绿还像什么?
3、看到这奇异的绿,作者不禁想到----生读相关段落。

作者写这四处绿想说什么?同学们简直就是作者的知音啊,北京什刹海的绿杨太淡杭州虎跑寺的绿壁太浓西湖的波太明秦淮河的水太暗。

(对比)
比来比去,还是这梅雨潭的水---(美、绿、奇异、醉人)
你看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
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配乐朗读。

4、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那醉人的绿呀!此时----(出示)生读师: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

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在和梅雨潭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作者对它的什么情感?它让我们陶醉,让我们迷恋,而作者的情就是字里行间表达出来的出来,散文就是情景交融,难怪作者这样说------齐读最后一句。

是呀,梅雨潭不只让作者感到惊诧,它也让我们惊异,让我们陶醉,让我们迷恋,那么就让我们把这醉人的绿永远留在心底吧!
出示所有交流的有关绿的句子。

配乐朗读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朱自清细腻的笔触,通过作者丰富的想象、鲜明的对比,情景交融,让我们体会到了梅雨潭那奇异的绿。

课下请同学们了解朱自清,有机会的话,阅读他的《荷塘月色》,感受另外一种美。

四、推荐阅读《荷塘月色》
板书设计
绿
奇异想象
­对比情景交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