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音乐的板式分析
浅谈晋剧唱腔中的板式
中, 通常是 由中眼起唱 , 落于板上 。由于【 四股眼】 板式结构
较大 、 拖腔较长 , 故不单独使用 , 一般与[ 夹板】 、 [ - - 性】 连接
成套 , 统称“ 平板” 。
[ 四股 眼】 板式 的也 有其 微 观结 构 , 主要 指句 子 及其 组
( 约1 8 2 1 年 ~1 8 5 0 年) 。『 海震编著《 戏曲音乐史》 , 文化艺
第2 8卷 第 5期
Vo 1 . 2 8 No . 5
延安 职 业技 术 学院 学报
J o u ma l o f Ya n’ a n Vo c a t i o n a l& Te c h n i c a 1 I n s t i t u t e
2 0 1 4年 l 0月
术出版社 , 2 0 0 3 年6 月第一版】 ” 后与之山西晋 中地 区的秧
歌 和当地 的其他 民间音 乐相结 合而形 成晋剧 。 这些 都可见
成部分。谈到句子应先了解板腔体句式结构的统一特征 。 上文说到 , 板腔体声腔是由一对齐言的上下旬词格作为基 础。也就是说 , 晋剧唱词主要是以上 、 下旬为主的句子结构
乐曲而决定 的, 通常是长短句。
板腔体声腔是 由一对齐言的上下旬词格作为唱词的 基础 , 通过节奏 、 节拍、 速度的变化衍生出来 的散、 整不 同 的板式 , 再 以多种不同组合方式组织成唱段来表达故事 内 容和人物情感 , 以达到更好地为戏曲内容服务的 目的。 晋剧是板腔体声腔体系中的较大剧种之一, 是典型的
乐 曲各有 不 同 的乐调 、 词 牌 或 曲牌 , 句 式是 由不 同 曲牌 的
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 。 晋剧音 乐 的板式 从宏 观 上看 可 以划分 为 上板 与散 板 两种形式, 再将上板细分 , 可分为一板三眼 、 一板一眼、 有 板无眼三种。散板主要以无板无眼为主。
论晋剧四股眼板式结构形态
论晋剧四股眼板式结构形态作者:荆晶来源:《音乐生活》2019年第05期板式一词,应指戏曲唱腔中特定的节拍形式,是表现戏剧内容的重要载体之一。
板式不单是一种形式意义上的节拍类型,更涵盖了形态、结构、速度与表情内涵等多种意义,即从深层概念中传达出旋律和行腔风格等形式特征。
具象而言,板式是梆子腔板腔体剧种的专业术语。
其以不同节拍的连缀变化为主要依托,是与唱词相互结合后共同表述剧情内容的一种音乐形式。
这种形式经过腔调的发展、节奏的变化不断地固化,形成了各种节拍、速度不同的腔型结构。
晋剧音乐属梆子腔板腔体的重要支系,它有梆子腔的诸多共性,也有其独特的个性。
在晋剧唱腔中,板式类型多样,其常用结构可细目为四类七种,包含有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有板无眼和无板无眼。
本文要探讨的板式,即是晋剧唱腔中速度最慢,最具跌宕婉转,可高亢、又可柔美呈现的一板三眼独特形态——【四股眼】板式。
一、四股眼板式略述四股眼是晋剧上板唱腔中节拍速度最慢的一种板式,其因节奏舒缓、腔型平稳,亦以“慢板”而冠名。
四股眼板式组织结构长大,内容繁复但板眼分明,由一板(一个强拍)三眼(三个弱拍)的强弱规律循环往复组构,由板、首眼、中眼、末眼的4/4节拍结成。
四股眼板式腔繁字简,曲调悠长缓慢,旋律延绵委婉,跌宕曲折,善于刻画人物内心与情感抒发,因此常作为晋剧中呈现重要场次和中心人物的核心腔型。
四股眼板式的运用方式相对宽泛,其张力强大,表现力强,既可高亢激昂亦可婉約柔美,可大段抒情也可转板叙事,因此对不同速度的情节内容均可表现。
特别是唱腔和过门连结使用,更能烘托剧情内容,渲染舞台气氛。
板腔体戏曲音乐结构与一般性歌曲有所不同,尤其是起唱方式的差异较为明显。
歌唱中典型的起唱由强拍开唱,强拍结束。
板腔体唱腔则由弱拍起唱,强拍停唱,即所谓“弱起强收”。
晋剧也继承了此特点。
在四股眼板式中,典型起唱通常由中眼起,落于板。
图示为:由于四股眼板式结构庞大、拖腔较长,单独使用难以平抑剧情,因此极少独用。
晋剧音乐概述
(过门: 56 52 |1217 6756 72 7276 | 5--)
《上句本句》:
(过门:11 17 | 667 56 76 1 | 56 72 17 6765 | 34 3432 65 6532 | 1—)【上字韵】
『说明』:因为打字的问题,4分音符,8分音符,16分音符不能分开,以小节来分,如:56,为一拍,56 5或5 65为一拍,6765,也是一拍,56727276,也为一拍。以此辨别。另外,高底音分不开,如:|17 61| ,7和6,可能是低7.6 .也可能是高1 .以整体的唱腔和曲牌,以及临场的经验来演奏.
| 1 — 21 2 | 67 6 21 2 | 67 6 17 65 | 17 65 35 23 |
5 21 65 46 | 5—)2 2 | 5 32 1 --| 1-- (5 56 |
我本是(下句,也是尾子)
1 --) 5 56 | 1 -- 72 76 | 5 -- 55 4 | 55 4 61 53 |
平板的各种唱法:
《1》上句帽子:
(过门:56 72§17 67 55 6765§23 55 65 32§17 67 543 567§5—)注:主要记载音乐过门。一般唱腔不记,特楚的才记载。
唱:32 15§23 21 76 1§10 2 67 65§11 42 5—§(过
一二三
门:56 52 17 65§1 6765 42 46§5—)
(过门:176 567 5643 | 52 176 567 543 | 2 5767 5767 6532| 1—)
唱:67 65 | 3—35 32 | 1 32 72 72 | 1—(过门:11 17 | 67 56 76 1 |56 72 17 6765 | 34 3432 65 32 | 1—)
晋剧七种板式简谱讲解
晋剧七种板式简谱讲解一、晋剧概述晋剧,也称为山西梆子,是中国戏曲的瑰宝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音乐、唱腔和表演形式,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晋剧的音乐结构严谨,旋律优美,表演风格独特,深受观众喜爱。
二、七种板式简介晋剧的音乐板式多样,其中最常用的有七种,分别是慢板、流水板、紧流水板、快板、散板、滚白和介板。
这些板式各有特色,能够表达不同的情感和场景。
三、慢板讲解慢板是晋剧中最基本的板式,它的节奏缓慢,旋律优美,给人以深沉、庄重的感觉。
慢板的旋律常常用来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如思念、悲伤、忧愁等情感。
四、流水板讲解流水板是晋剧中常用的板式之一,它的节奏明快,旋律流畅,给人以活泼、灵动的感觉。
流水板常常用来表现欢乐、喜庆、激昂等情感和场景。
五、紧流水讲解紧流水板是晋剧中节奏最快的板式之一,它的旋律急促,节奏紧凑,给人以紧张、激动的感觉。
紧流水板常常用来表现紧张、激烈的情节和场景。
六、快板讲解快板是晋剧中节奏较快的板式之一,它的旋律明快,节奏鲜明,给人以热烈、欢快的感觉。
快板常常用来表现欢庆、激昂等情感和场景。
七、散板讲解散板是晋剧中节奏自由的板式,它的旋律自由、散漫,给人以舒缓、轻松的感觉。
散板常常用来表现抒情、感怀等情感和场景。
八、滚白讲解滚白是晋剧中一种特殊的板式,它的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常常用来表现悲痛、愤怒等强烈的情感。
滚白的唱腔独特,常常使用大段落的朗诵调来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
九、介板讲解介板是晋剧中节奏较为紧凑的板式之一,它的旋律刚劲有力,给人以激昂、壮烈的感觉。
介板常常用来表现紧张、激昂的情节和场景,如战斗、抗争等。
晋剧艺术板式结构的呈现
《戏剧之家》2019年第10期 总第310期15戏剧研讨基金项目:2016年度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山西戏剧地域性叙事特征研究》;2018年度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文化生态学视角下山西梆子戏的发展与传承研究——以山西中路梆子为例》。
作者简介:李 霞(1981-),女,汉族,山西汾阳人,副教授。
研究方向:戏剧影视美学。
【摘 要】板式是晋剧艺术唱腔构成的主要载体之一,是一种“板腔加速体”的结构,通过运用、转换各种不同板式,形成了晋剧独有的音乐魅力和完美的音乐唱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慷慨激昂的艺术特点。
本文主要对晋剧艺术板式结构的呈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晋剧艺术;板式结构;晋剧唱腔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0-0015-02晋剧艺术板式结构的呈现李 霞(山西传媒学院摄影系 山西 太原 030000)《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中指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主要由量大声腔结构体系构成,即曲牌连缀体和板式变化体。
而晋剧是典型的梆子腔音乐,是板腔体声腔体系中的较大剧种之一。
在其传承和衍变过程中,流传久远的晋剧艺术的板式结构并没有改变。
本文主要对晋剧艺术板式结构的呈现进行了探讨。
一、晋剧艺术的发展历程晋剧艺术是山西省主要剧种之一,被称为中路梆子或者山西梆子,流行于山西、内蒙河北、陕西、甘肃等地区。
根据现有的材料推断,晋剧的形成时间大约在明末清初,晋剧最早活动在山西中部,清代末叶,受晋中秧歌、民间音乐和当地语言等的影响,成了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
传说晋剧是由蒲州梆子演变而来,被称为“山西梆子”。
并且在发展过程中,晋剧还吸收了晋中艺术的长处(唱腔、唸白),受到了河北梆子和京剧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在音乐、唱腔别具一格的“中路梆子”,具有独特的音乐魅力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另外,无论是表演还是唱腔,晋剧艺术还吸收了一些外来剧种的优点,极大完善、推动了晋剧艺术的发展。
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老一代艺术家的不断努力,晋剧艺术更加完美,活动范围扩大到了晋北、内蒙、陕北等部分地区。
晋剧板式的手势,山西梆子
晋剧板式的手势,山西梆子晋剧板式的手势今天说一下山西梆子(晋剧)板式的手势,山西梆子手势现在用处就很小了,但是在从前(以前的艺人演出时)这个手势是很重要的。
现在大部分专业剧团,如:晋剧院、实验团、三晋、胡嫦娥剧团等大的剧团有导演,作曲的进行排戏就不用这些手势了,现在手势还有点用处的话就是在闹票儿,清唱时还有点用处。
不管它(板式的手势)有没有用处吧,今天把它(板式的手势)知道一部分,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
就好像咱们山西梆子从前的曲谱一样,原来是工尺谱,就是上、尺、工、凡、六、五、乙;现在是简谱:就是1、2、3、4、5、6、7。
有一个曲牌就是《凡凡六》,就是445。
凡就是4,六就是5,445就是凡凡六,这个曲牌就起名叫《凡凡六》。
凡凡六凡凡六凡六凡六五凡六六五上尺工凡乙445 445 4545 645 5612下面就讲一讲手势,第一个手势:导板:如果打鼓板的不知道你要唱什么,用这个手势,就知道你唱的板式了。
导板下来就是平板,就是我们常说的四股眼。
平板(四股眼)有两种手势,都是一样的。
平板四股眼夹板二性流水:+大流水二流水【注】小流水介板:山西梆子(晋剧)有七种板式:导板、平板、夹板、二性、流水,介板、滚白。
滚白无板无眼,没有手势。
其中在板式当中还有两种手势,一个是像夹板、二性、流板、演员唱完以后要绕,而打鼓板的不知道你要绕弦,就出绕弦手势:用食指朝下画一个圆圈。
(这个手势是运动的,通过看崔老师的视频学习,书面上难以具体展示)绕弦以后,做完动作或道白完还要唱,起原板,也就是起绕弦以前的板式。
动作中还有很多手势,在以后讲。
【注】:二流水手势参考《陈晋元及其司鼓艺术》一书导板:有写“导演”的“导”;有写“倒下去”的“倒”。
不管怎么说,“导板”或“倒板”都是一个板式,记谱是2/4,这一板式自成一腔,不能成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一句,只是山西梆子的一个上句,因此它必须导出下面的板式,因此叫导板,这就是叫导板的原因。
导板基本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须生、老生、老旦唱的一种导板;一种是青衣、小旦、花旦唱的导板,比较长的。
晋剧音乐的板式分析
晋剧音乐的板式分析摘要:戏曲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弘扬传统的优秀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地方戏曲而言,最能体现一个剧种区别于其他剧种的鲜明的艺术特征的,就是它的音乐。
晋剧音乐有着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它不仅具有传统戏曲的基本特征,更有着自己的特有声腔体系和器乐曲牌使用方法,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
本文首先对晋剧音乐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分析晋剧音乐的特征,最后对各种板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方戏曲晋剧音乐板式一、晋剧音乐晋剧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晋剧包括北路梆子、蒲州梆子、上党梆子和中路梆子,而狭义的晋剧则是专指中路梆子。
对于晋剧的唱腔音乐而言,基本是属于板腔体结构,主要有属于主唱腔的“乱弹”、各种花腔的“腔儿”和昆曲等地方小曲的“曲子”。
“乱弹”为中路梆子的主要唱腔;“腔儿”是依附于“乱弹”中的各种板式来进行;“曲子”则是指吸收一些外来的曲子,如地方小曲或一种民间腔调。
晋剧的唱腔既具备梆子腔的豪迈和激荡,还有着民间小调的圆润和细腻,故它能胜任多种题材的内容。
晋剧的器乐,一般表现为文场和武场,九个人为基本编制,即武场的鼓板、铙钹、马锣、小锣、梆子和文场的呼胡、三弦、二弦、四弦,艺人们常讲的“呼胡立杆子,二弦加塞子,三弦补窟子,四弦掌尺子、定调子”简明扼要地说明了它们各自的分工和相互间的关系。
文、武场的器乐伴奏或独奏贯穿于戏曲剧目的始终,从头通二通的纯打击性器乐演奏,到剧目中唱念做打的伴奏,再到期间的器乐曲牌的运用,晋剧的器乐几乎没有片刻的清闲。
二、晋剧音乐的主要特点晋剧的音乐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就是晋剧的各个演艺团体,也都有着各自的鲜明特征。
如山西省晋剧院的音乐,使人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浓郁的晋腹乡土气息和醇厚大气恢弘的独特艺术魅力,独特魅力源自于该单位对传统艺术的深度总结和不断革新的思维和创新手法的探索和运用。
乐队老师为演员伴奏时完全能做到在保证凸显自我特色的同时,和表演主体紧密结合,乐贴人走,人随乐行,受众感受到的是声、器完整统一的艺术表演,或静或动、或抑或扬,再加上独特的手法运用和紧跟时代的编创举措。
晋剧文化排版方案
晋剧文化排版方案晋剧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声腔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背景。
在晋剧的演出中,文本的排版和呈现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了观众对于剧中人物、情节和情绪的理解和感受。
本文将介绍晋剧文化排版的方案,以达到更好地呈现文本内容和提升观众的观赏体验。
一、字体和字号晋剧文本的字体和字号需要选定一个与戏曲表演风格相符的字体。
根据传统,晋剧常用的字体包括草体、行书和楷书等,其中草体属于最具有晋剧气息的字体之一。
在字号方面,一般会选择14磅的字号,这样既不会过于夸张也不会太过低调。
二、分场与段落晋剧文本的分场和段落非常重要,不仅影响了整个剧情的流畅性,还能更好地呈现剧中人物情感和心理变化。
分场和段落需要用粗体和加粗的方式进行区分,把每个转场、每个情节都独立出来。
三、歌词排版对于晋剧演唱中的歌曲或唱段,通常需要将歌词进行单独的排版。
歌词排版的要求是清晰、易读,且能体现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针对晋剧的唱腔特点,歌词的排版可以参考如下方案:•首句和第三句相隔两格,其他句相隔一格。
•末句和前文要留出一行空白,以突出歌曲的节奏变化。
•歌词最好采用叠字排版,以突出韵律和重音。
四、对白与唱段在晋剧中,对白和唱段的排版方式是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对白使用分号(;)进行分隔,而唱段使用冒号(:)进行分隔。
在排版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对白和唱段之间应该有明显的空行,以便观众分辨。
•唱段的排版要注意对语气词、变调符等进行标注,以便演员准确表现。
•对白和唱段的关系需要通过不同的字体和字号来进行区分。
五、备注和注音备注和注音对于晋剧文化的传承和学习都有重要作用。
备注主要是用来解释戏曲中某些生僻词语或文化背景,注音则是用来标注唱腔的音律和声调变化。
在备注和注音的排版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备注和注音应该与歌词或对白区分开,使用小号字体。
•对于多个备注或注音需要排成两列,一列在文字左侧,一列在右侧。
•备注和注音两边都需要有明显的空格,以便阅读和理解。
晋剧曲牌大全
晋剧曲牌大全晋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山西省,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华夏第二大戏曲”。
晋剧曲牌是晋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演员在表演中使用的音乐伴奏,也是晋剧的独特魅力所在。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晋剧曲牌的各种类型及其特点。
一、单弦曲牌。
单弦曲牌是晋剧中最为简单的一种曲牌,它的伴奏只有一根弦乐器演奏,音乐简洁明快,常用于一些欢快活泼的场景,如《打花棒》、《打水漂》等。
单弦曲牌的特点是旋律简单易记,富有节奏感,能够迅速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双弦曲牌。
双弦曲牌是晋剧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曲牌,它的伴奏由两根弦乐器演奏,音乐旋律多变,常用于一些戏剧性较强的场景,如《打梆子》、《打狗棒》等。
双弦曲牌的特点是音乐旋律丰富多彩,能够很好地配合演员的表演,增强戏剧效果。
三、三弦曲牌。
三弦曲牌是晋剧中较为复杂的一种曲牌,它的伴奏由三根弦乐器演奏,音乐旋律丰富多变,常用于一些情感表达较为复杂的场景,如《打麻将》、《打猎》等。
三弦曲牌的特点是音乐旋律优美动人,能够很好地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引起观众的共鸣。
四、四弦曲牌。
四弦曲牌是晋剧中最为复杂的一种曲牌,它的伴奏由四根弦乐器演奏,音乐旋律极为丰富多变,常用于一些大场面的戏剧表演,如《打大鼓》、《打铁花》等。
四弦曲牌的特点是音乐气势恢宏,能够很好地配合大型戏剧表演,增强整个场面的气氛。
总结。
晋剧曲牌作为晋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丰富的音乐特色,而且在戏剧表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曲牌在配合不同的场景和表演时,都能够很好地增强戏剧效果,使整个表演更加生动和感染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晋剧曲牌的丰富多彩,进而对晋剧产生更深的兴趣和喜爱。
晋剧文化排版方案
晋剧文化排版方案概述晋剧是中国传统的曲艺形式之一,其在山西地区尤其盛行。
晋剧的表演内容包括歌唱、念白、动作、音乐等元素,因此在排版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元素的相互配合和呈现。
本文将提供一种适用于晋剧文化的排版方案。
正文字体选择在晋剧的排版中,字体的选择显得格外重要。
因为晋剧的表演元素往往与特定的地域、时代和人物相联系,所以字体的选择也需要与之相符。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字体,比如宋体、黑体和仿宋等。
此外,为了方便读者的阅读,字体的大小也需要适当。
标题排版晋剧的表演形式非常独特,往往会在表演前给观众一些提示和情景的介绍。
因此,每一幕的标题排版也需要恰当。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用大号字体来突出每一幕的名称,同时在下方添加一些简短的情景介绍或重点提示。
歌唱和念白部分的排版在晋剧中,歌唱和念白是表演的主要元素之一。
这些部分的排版需要考虑到内容、词曲的相互呼应和格式的易读性等因素。
一般来说,可以分段排版,每一段都需要空一行,使得内容更加清晰明了。
对于歌唱和念白部分,可以选择加粗或倾斜等方式来突出关键词或表达情感。
动作和音乐部分的排版晋剧的表演中还有动作和音乐等元素。
这些部分的排版需要考虑到图片、音频等媒体的插入和呈现。
由于本篇文档要求不包含图片和网址,因此这里不再讨论这些方面的内容。
排版细节除了以上提到的排版要点外,排版细节方面也需要注意。
比如,段落和标题之间需要空行,正文和标题之间需要空两行等。
这些技巧可以提高文本的可读性,让读者更加容易地获取文本信息。
结论以上就是本文介绍的晋剧文化排版方案。
当然,不同的文本排版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此文提供的方案仅供参考。
希望我们的晋剧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呈现和传承。
晋剧文化排版方案
晋剧文化排版方案背景晋剧是我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发源于山西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近代以来的舞台表演中,晋剧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其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备受推崇。
在晋剧表演中,传统的排版方式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保证视觉效果的同时,也需要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晋剧文化排版方案,旨在满足晋剧表演中对于排版效果和传统文化价值的双重要求。
晋剧文化排版方案一、整体设计在整体设计上,需要突出晋剧的传统文化特征。
因此,可以采用传统的中国红作为主色调,以表现晋剧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
同时,采用类似碑文的字体作为排版样式,以增强古朴的感觉。
在设计中可以加入一些传统的装饰元素,比如麒麟、凤凰等,以突出晋剧的文化内涵。
二、标题在晋剧文化排版中,标题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一般来说,晋剧的标题都会在舞台上显示,因此需要具有较好的辨识度和视觉效果。
在排版上可以采用传统的竖排字形式,以突出其独特的文化特征。
另外,在字体的选择上,应该追求简洁大方,以便于观众的识别和理解。
三、剧本晋剧的剧本是表演的核心,因此在排版中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精美的排版可以有效地提高观众的阅读兴趣和理解度。
在排版上可以采用传统的竖排形式,将字体设置较大,以增强其视觉效果。
另外,在排版中需要着重表现剧本中的对话,可以采用加粗和缩进等方式来突出对话的部分。
四、曲谱晋剧的曲谱是晋剧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表示了晋剧独特的音乐文化特征。
在排版上可以采用纵向的形式,将曲谱和歌词并排设置,以便于观众的观看和理解。
另外,在曲谱的排版中,需要注意字体的大小和颜色的搭配,以表现出歌曲的文化内涵。
五、歌词晋剧的歌词是表现其音乐文化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在排版上,需要对歌词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安排,以便于观众的理解和学习。
一般来说,歌词宜采用传统的竖排形式,以强调其文化传统特征。
在字体的选择上,也需注意字体的大小和颜色的搭配,以保证歌词的易读性和美观性。
壶关秧歌音乐形态分析
壶关秧歌音乐形态分析
壶关秧歌是山西省晋城市壶关县的一种民俗文化表演形式,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之一。
壶关秧歌音乐整体呈现出悠扬、欢快、节奏明快、富有层次感等特点,具体分析可以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节奏
壶关秧歌音乐的节奏非常明显,整个乐曲以快速的节奏为主,以刚柔相济,节奏跳跃,变化多样为特点。
而且,节奏的变化也非常灵活多样,整个乐曲中穿插了一些中、慢速的
节奏,使得整个音乐更具有层次感。
2.曲式
壶关秧歌音乐的曲式也非常多样,有三板、四板、五板等不同的曲式形式。
同时,不
同的曲式之间也存在着转换关系,使得整个音乐更加生动有趣。
3.乐器
壶关秧歌音乐所使用的乐器也非常多样,常见的有锣鼓、大雁翅、笙、唢呐等。
这些
乐器在整个音乐中表现出各自的特点,相互协作,使得整个音乐更加饱满、丰富。
4.曲调
壶关秧歌音乐的曲调主要是以山西民歌为基础,同时也融合了一些北方曲调的元素和
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
曲调旋律上以上行调、降调、弯音等技巧为主,显得富有表现力和
感染力。
总体来说,壶关秧歌音乐是一种集合了山西地方音乐和中国北方音乐的特色的民俗文
化表演形式,它在音乐形态上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同时也与壶关地方的历史、文化、风
俗等紧密相连,是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形式。
浅析晋剧音乐中的板式及其组织手法
浅析晋剧音乐中的板式及其组织手法作者:蔡馥坤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21期摘要:中国戏曲是拥有悠久历史的综合性舞台艺术,与古印度梵剧、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
它源于歌舞艺术,从汉代发展演变而来,至金代形成以唱为主的元杂剧,继而演变成歌舞并重的昆曲艺术,至清代发展为唱、做、念俱全的地方戏曲,晋剧艺术便脱胎于此。
晋剧形成于清代中叶,是山陕梆子传入晋中后,受到晋中秧歌和方言的影响,逐渐完善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中路梆子——晋剧。
晋剧主要流行于山西、内蒙的大部分的地区和陕西、甘肃、河北等省的部分地区。
晋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乱弹是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唱腔,大致有七种主要的板式。
本文将主要针对晋剧音乐七种基本板式的基本特点、组织形态及功能意义三个层面进行梳理和探析,通过引用专著文献、结合行业内专家的访谈以及传统戏曲理论的支持,以期在有限的篇幅内,将拥有悠久历史积淀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艺术——晋剧艺术的板式结构呈现出来,为笔者今后的深入研究,夯实理论基础。
关键词:晋剧音乐;板腔体;板式;组织手法中国戏曲因为有着极强的综合性和传承性,被称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华夏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
晋剧艺术是中国地方戏曲艺术之冠上的宝贵明珠,有着独立完整的发展脉络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同其他省份的地方戏曲艺术一样,是综合了歌、舞、剧等舞台艺术形式而成的。
其音乐属于板腔体,唱腔有“乱弹”、“腔儿”和“曲子”三大类;曲牌有“丝弦牌子”、“苦相思”和“唢呐牌子”三种;传统乐队叫文武场,文场指弦管乐器部分,武场为打击乐器部分,伴奏唱腔的乐器主要有:胡呼(中音板胡)、二股弦(高音板胡)、小三弦、四股弦,俗称四大件。
晋剧艺术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音乐艺术,突出特点就是由各种板式区分核心唱腔,即板腔体,不同板式的运用和转换赋予了晋剧音乐性极强的活力,晋剧艺术要得到长久的发展必须要立足于研究其内核——板式,只有充分把握好每个板式的基本特点、各板式之间的转换及其在表演中的作用,才可能从本质上掌握晋剧音乐中所蕴含的奥妙和规律;只有先对本土晋剧音乐的内核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研究,才可能结合现代化的作曲技法对晋剧音乐进行创造性地转化。
晋北耍孩儿的曲式结构探析
晋北耍孩儿的曲式结构探析纵览中国戏曲声腔演变史,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于三百多年前曲牌联缀体“一统天下”的主线上,即可发现自金代之后,在北曲、南曲及其后的明清传奇中,有一个重要的套曲曲牌――[耍孩儿]活跃于长江以北的众多民间戏曲剧种(乃至曲艺)中,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作为一个剧种名称的,有晋北耍孩儿;作为一个剧种主腔曲牌的,有罗戏;作为剧种里几个主要腔调(或板类)之一的,有大弦戏、北调、二夹弦、四股弦、落腔、咳子戏等;作为一个独立曲牌(或腔调)在剧种中被保存下来的,有晋北道情、晋西道情(亦称临县道情,[耍孩儿]在晋西道情中称为[终南调])、洪洞道情、越调、四平调、柳琴戏等;[耍孩儿]曲牌的部分结构特征在某些唱腔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河南曲剧、汉调二簧、宛梆、卷戏等;至于与这一曲牌有一定关联或仅仅作为伴奏曲牌(唢呐牌子)被保存下来的戏曲、曲艺就更多了,如秦腔、山西蒲剧、晋剧、雁剧(北路梆子)、晋北道情中之[耍娃子](亦称[耍娃娃]、[娃子]),京剧中之[南罗]、[柳枝腔],湘剧中之[柳子腔],滇剧、桂剧中之[七句半],闽剧中之[打棍皮],鲁中之单弦牌子戏,苏北之柳琴戏,以及豫剧、怀梆、怀调、大平调和越调等,除怀梆称[耍猴](疑为[耍孩儿]之讹传),其余各剧(曲)种中皆称[娃娃],从而构成了一个广袤而多彩的“耍孩儿文化带”,显示出独特的声腔特征。
对于这一音乐文化现象,既往学界多偏重于对其渊源流变以及文学词章、剧本内容之研究,且积累了较为详实的研究资料,重要的如任光伟先生的《耍孩儿纵横考―兼谈柳子腔的渊源与流变》、周斌先生的《戏曲声腔演变的一个活标本――介绍河南地方戏中的[耍孩儿]》、孔繁洲先生的《源远流长的古老剧种――“耍孩儿”索源》等。
至于在辞书、志书或集成一类工具书中,则多流于概略性的简介。
相对来说,对晋北耍孩儿剧种及其曲式结构一题,却鲜有论述。
虽孔繁洲先生在其论文中提出过耍孩儿的“循环体结构”问题,也只是一笔带过,目前尚无专文专著对它进行过深入系统的研究。
晋剧的板式介绍
晋剧的板式介绍晋剧就是山西梆子,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戏剧剧种,也叫中路戏,中国传统戏曲。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晋剧的板式介绍,欢迎阅读!晋剧和其他地方戏曲一样,是综合歌、舞、剧等艺术形式而成的,其音乐结构属板式变化体(亦称板腔体),它的唱腔由三部分组成:梆子腔(习称“乱弹)、腔儿(或称花腔)、曲子。
其中梆子腔为主要唱腔,此腔大致有六种基本板式:一、四股眼:亦称慢板、平板,属一板三眼节奏,(记作4/4拍),梆子击每小节第一拍)是中路梆子唱腔中速度最慢,旋律性最严格,抒情性最强的一种板式,但其不能乱用,必须转入“夹板”。
这种板式最善表现剧中人物感情的深沉和细腻,适用在平静的情境中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
多为须生、青衣、小生、小旦等行当使用。
如《打金枝》唐王“王坐江山非容易”,《见皇姑》中秦香莲“包相爷他与我讲说一遍”等唱腔都是由一句“导板”导入即一气吟咏而成的唱腔。
二、夹板:属一板一眼或紧三眼节奏。
(记作2/4一说仍为4/4)一般为中速。
此板式既可叙事也可抒情,独用或和其他板式连用皆可。
通常用于人物感情不太激烈,比较平稳的场合,有时也可在人物感情较激烈,较紧张的情况下使用,但速度要加快,省略“过门”唱成“夹板垛板”。
此板式各种行当均可使用,例如《陈三两爬堂》的陈三两的“可笑我薄命烟花陈三两”和《日月图》中白茂林的“恨胡贼父子双双都强暴”等唱段。
三、二性:有板无眼(记作1/4或2/4),其节奏、曲调变化很多,速度的变化幅度,唱词的多寡,伸缩性也很大。
长于叙事,也可抒情,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和其他板式配合,是晋剧中最为灵活,使用最为方便的一种板式,所有行当都能适用。
此外,各种唱法经常交替使用,如去掉‘过门’稍加变化连起来唱谓之“二性垛板”,梆子每拍打一下。
例如《三娘教子》中薛英哥的“薛英哥在南学懒把书念”唱段和《白蛇传》中许仙的“白娘子真乃是多情之女”等唱段。
四、流水:有板无眼的紧板(记作1/4和散拍),其按使用的武场家具大小有大流水、小流水之分,按速度的紧缓又有紧流水、漫流水(大的叫“二流水”小的叫“丁光流水”。
山西地方剧种
晋剧又称“山西中路梆子”、“太原梆子”,解放后定名晋剧,是山西的主要地方剧种。
它和蒲州梆子,北咯梆子、上党梆子合称山西“四大梆子”。
流传在山西中部、河北北部,以及内蒙、陕北等广大地区.晋剧是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在晋中秧歌的基础上,吸收蒲剧、昆曲、河北梆子等剧种的音乐成份,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逐步发展并盛行起来的。
它的唱腔既有梆子腔的激越粗犷,而又圆润工细。
经常用大没唱词来表现戏剧情节,用对唱代替对白。
在板类上,主要有四股眼.夹板、二性、流水,以及用来表现激昂情绪的介板和表现悲痛的对白。
它的每个行当各有不同唱法;唱腔变化多端;丰富多彩。
晋剧的许多技巧表演,如翎子功,鞭子功,梢子功(甩发)也是很驰名的。
抗日战争时期;在革命根据地一带,不少艺人曾演出新编历史剧和现代剧,为抗日战争服务。
解放后,·晋剧出现了《打金枝》,《蝴蝶杯》、《刘胡兰》等许多经过整理的优秀传统剧目和新编剧目。
【蒲剧】蒲剧因其发源地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而得名、又称“南路梆子”、“蒲州梆子”。
晋南群众又称之为“乱弹”。
它是山西省“四大梆子”剧种中最古老的一个剧种。
山西、河北,河南几省的梆子戏,都曾受它的影响。
蒲剧是晋南人民喜爱的剧种,在豫西、陕东、·甘肃、宁夏,带也有广大群众基础。
追溯源流,它是由“铙鼓杂戏”演变而来,至明嘉靖年间已基本形成,分为西路和南路:南路较文雅,细腻;西路则火爆,豪放。
蒲剧的音乐高昂、强烈,音节跳动性大,调活泼,感染力很强。
它的,吕腔板类繁多,有慢板.、二性、流水、间板、滚白等多种。
在表演上夸张性很强,有“耍翎子”,“耍帽翅”等多种特技。
解放前,这个剧种受到统治阶级的鄙视和摧残,戏班四散,艺人转业谋生,已陷入奄奄一息的境地。
解放后在党的关怀下,经过挖掘整理和革新创造,蒲剧艺术得到恢复和发展。
《窦娥冤》一剧曾拍成电影,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
晋剧曲牌_精品文档
晋剧曲牌晋剧曲牌,又称为晋剧调子或晋剧音调,是中国晋剧中使用的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
它是晋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曲牌的演唱和音乐的伴奏,为晋剧的表演提供了音乐的支持和衬托。
晋剧曲牌多样而丰富,是晋剧独具特色的重要元素之一。
晋剧曲牌可以分为数个不同的音调,每个音调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其中最常见的有主调、宽调、妆旦调、花脸调等,每种调子都有其固定的旋律和节奏,为晋剧的表演创造了特殊的氛围。
晋剧曲牌的演唱方式独特,常以高亢、豪放的嗓音来表现戏曲的激烈情感,同时也要求演员在演唱时能够准确地掌握曲牌的音调和节奏,以保证表演的准确性和和谐性。
晋剧曲牌的演唱和伴奏方式以及曲牌的乐器组合是晋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唱时,演员通常会配合曲牌的音调而使用不同的嗓音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角色特点。
伴奏方面,晋剧通常使用的乐器有板胡、京胡、二胡、笙、箫、南音等,这些乐器能够产生特殊的音响效果,为晋剧的表演提供了音乐上的支持和丰富。
晋剧曲牌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的晋剧曲牌以《三迭》为代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曲牌形式。
到了清代,晋剧曲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今天所熟知的各种曲牌。
晋剧曲牌的演唱和演奏技巧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
晋剧曲牌在晋剧的表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既是角色形象的刻画,又是表演情感的表达工具。
通过曲牌的演唱和伴奏,晋剧能够更好地体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使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晋剧曲牌还能够增强剧情的烘托和氛围的营造,使观众更加投入到剧情的发展中。
不仅在晋剧中,晋剧曲牌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吸收了其他戏曲曲牌的特点,还通过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晋剧曲牌的音乐语言丰富多样,既有细腻婉转的曲调,又有豪放慷慨的激情表达,使其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总之,晋剧曲牌是中国晋剧中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通过曲牌的演唱和伴奏,为晋剧的表演提供了音乐的支持和衬托。
晋剧曲牌大全
晋剧曲牌大全
晋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山西省,因流行于山西省晋城府而得名。
它是中国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戏曲文化的瑰宝。
晋剧曲牌作为晋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晋剧曲牌的种类和特点。
晋剧曲牌是晋剧中的一种唱腔,它分为快板和慢板两大类,每类下又有多种不
同的曲牌。
快板曲牌有二黄、大鼓、梆子等,而慢板曲牌则有牌子、唢呐、拉弦等。
这些曲牌在演唱时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唱腔特点,能够充分展现晋剧的魅力和韵味。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晋剧快板曲牌。
快板曲牌是晋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的节奏明快,富有活力。
其中,二黄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快板曲牌,它的音乐旋律欢快明快,富有激情,常常用于表现剧情的高潮部分,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享受。
此外,大鼓和梆子也是晋剧快板曲牌中的重要代表,它们各具特色,有着独特的表演魅力。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晋剧慢板曲牌。
慢板曲牌在表现形式上与快板曲牌有所不同,它的节奏较为缓慢,富有抒情和含蓄之美。
牌子是慢板曲牌中的代表之一,它常常用于表现晋剧中的婉转柔情、细腻感人的情感场景,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此外,唢呐和拉弦也是慢板曲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各具特色,能够为观众呈现出不同的音乐韵味和戏剧魅力。
总的来说,晋剧曲牌作为晋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
价值。
它们在演唱时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唱腔特点,能够充分展现晋剧的魅力和韵味。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晋剧曲牌,推动晋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晋剧文化排版方案
晋剧文化排版方案背景晋剧指的是在山西省晋城一带流传的地方剧种,曾经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
然而,在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下,晋剧逐渐淡出人们对于文化娱乐的选择。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许多晋剧团队开始投入到晋剧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之中。
而好的排版方案可以将晋剧的文化内涵展示得更加生动、丰富,吸引更多的观众和爱好者关注晋剧文化。
设计思路对于一场晋剧演出的排版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突出文化特色:晋剧是山西省的传统艺术形式,其独特的音乐、唱腔、舞蹈以及表演技巧等元素都需要在排版中体现出来,表现出晋剧文化的丰富内涵。
2.提高阅读度与易读性:排版需要设计合理的字体大小、行距、图文搭配等元素,使得阅读体验更加舒适,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
3.增强互动性与参与感:晋剧文化要想在新时代得到传承和发展,需要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领域中来。
排版设计可以通过增强互动性和参与感,让观众和读者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晋剧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中来。
基于以上考虑,晋剧文化排版方案的设计需要结合晋剧的艺术特点,通过合适的排版元素体现出来,具体方案如下:1.排版元素•色彩:选用黑、白和红色为主,强化了晋剧文化中喜庆、热烈的氛围。
•字体:选用花圆、楷体等传统书法字体,体现出晋剧文化的书法艺术特点。
•图片:使用晋剧以及山西景象等相关图片,让排版更具有地域、文化的特色。
•标题:选用较大字体,用于强调文化活动的重要性。
•分段:使用适当的空白,使得文本段落更加清晰明了,提高了阅读体验。
•排版方式:采用左对齐和居中对齐相结合,使得整个排版更加生动活泼,符合晋剧文化的表演特色。
2.实现效果主要是通过以上设计原则实现,并呈现以下效果:•突出了晋剧文化的特色和内涵,让观众和读者更能够感受到其文化魅力。
•可读性强,使得阅读更加便捷,也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增加了参与度,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晋剧推广和传承的行列之中。
结论针对晋剧文化排版方案的设计,需要从晋剧的文化特色出发,通过选择合适的排版元素、字体、色彩、图片等,呈现更加贴近晋剧文化的排版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剧音乐的板式分析
摘要:戏曲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弘扬传统的优秀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地方戏曲而言,最能体现一个剧种区别于其他剧种的鲜明的艺术特征的,就是它的音乐。
晋剧音乐有着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它不仅具有传统戏曲的基本特征,更有着自己的特有声腔体系和器乐曲牌使用方法,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
本文首先对晋剧音乐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分析晋剧音乐的特征,最后对各种板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方戏曲晋剧音乐板式
一、晋剧音乐
晋剧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晋剧包括北路梆子、蒲州梆子、上党梆子和中路梆子,而狭义的晋剧则是专指中路梆子。
对于晋剧的唱腔音乐而言,基本是属于板腔体结构,主要有属于主唱腔的“乱弹”、各种花腔的“腔儿”和昆曲等地方小曲的“曲子”。
“乱弹”为中路梆子的主要唱腔;“腔儿”是依附于“乱弹”中的各种板式来进行;“曲子”则是指吸收一些外来的曲子,如地方小曲或一种民间腔调。
晋剧的唱腔既具备梆子腔的豪迈和激荡,还有着民间小调的圆润和细腻,故它能胜任多种题材的内容。
晋剧的器乐,一般表现为文场和武场,九个人为基本编制,即武场的鼓板、铙钹、马锣、小锣、梆子和文场的呼胡、三弦、二弦、四弦,艺人们常讲的“呼胡立杆子,二弦加塞子,三弦补窟子,四弦掌尺子、定调子”简明扼要地说明了它们各自的分工和相互间的关系。
文、武场的器乐伴奏或独奏贯穿于戏曲剧目的始终,从头通二通的纯打击性器乐演奏,到剧目中唱念做打的伴奏,再到期间的器乐曲牌的运用,晋剧的器乐几乎没有片刻的清闲。
二、晋剧音乐的主要特点
晋剧的音乐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就是晋剧的各个演艺团体,也都有着各自的鲜明特征。
如山西省晋剧院的音乐,使人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浓郁的晋腹乡土气息和醇厚大气恢弘的独特艺术魅力,独特魅力源自于该单位对传统艺术的深度总结和不断革新的思维和创新手法的探索和运用。
乐队老师为演员伴奏时完全能做到在保证凸显自我特色的同时,和表演主体紧密结合,乐贴人走,人随乐行,受众感受到的是声、器完整统一的艺术表演,或静或动、或抑或扬,再加上独特的手法运用和紧跟时代的编创举措。
晋剧基本板式主要有七种。
一是平板,也称四股眼,一板三眼,四四拍,节奏平稳、唱腔缓慢、旋律性强。
二是夹板,一板一眼,四二拍,节奏强弱交替,富于变化。
三是二性,有板无眼,四一拍,极具伸缩性、一张一弛,后半拍起唱是二性的主要特点,上下句区别明显,上句落在主音以外的音,下句回到主音。
四是流水,属于有板无眼的散板,四一拍,是晋剧中速度最快、节奏最紧的板式。
五是介板,属于纯粹的散板,速度、节奏自由,有紧、慢介板之分,前者以“紧打紧唱”或“紧打慢唱”的方式演唱;后者为“慢打慢唱”。
六是滚白,是晋剧的哭板,属于无板无眼的散板。
七是导板,也称倒板,只有上句,不能单独使用,只能用于一段唱腔的开始或两种板式之间的过渡,较少变化,特征明显,易于辨别。
晋剧的大段“乱弹”唱腔中,往往由平板-夹板-二性,到流水板时发展到高潮,最后散板结束。
三、晋剧板式作用
(一)四股眼
四股眼唱腔稳健、缓慢,其板眼形式为一板三眼,因而称之为“四股眼”。
亦叫“平板”、“慢板”,是中路梆子里速度最慢的一种抒情慢板唱腔,相当于京剧中的“慢三眼”。
因为这种“四股眼”唱腔本身不能切板,因而它不能单独使用,一般都是和夹板唱腔连在一起使用,或者再通过夹板转入二性阶段,由二性切板,到最后或唱流板,或唱切板,有时候还可以由二性再继续转入流水板结束,统称“综合板”,与其它板式连接使用时,也统称“平板”。
四股眼腔的板式看起来虽然不如京剧多,但在同一种板式里的各种唱法却是变化多端的,多为须生、青衣、小生、小旦等行旦使用,花脸、老旦等其他角色行当则较少使用。
其在剧情中一般较多的唱词在剧情需要的情况之下,往往采用这种唱法。
(二)夹板
夹板,一板一眼(紧三眼)的唱腔,相当于京剧中的“原版”或者“紧三眼”,节奏比较紧凑,夹板速度较四股眼(平板)要紧一些快一些,夹板位于四股眼和二性之间,夹板唱腔可以独立使用,但也可以和其它板式连接使用,通常用于人物感情不太激烈或者比较平和的场合,悲欢之情皆可表现。
它前面常接以平板,它后面亦可转二性,而后再由二性直接转流水;既可抒情,亦可叙事,有时在可以用平板的地方,因唱词不多可以不用平板,完全可以用较慢的夹板代之;也有些地方本可以用二性,但为了避免单调,也可以先起夹板,唱几句后再转入二性。
各种角色行当如须生、老生、小生青衣、小旦、老旦、花脸、丑角等角色都可以使用。
夹板的适用范围和四股眼大体相同,常常在剧情不太紧张,唱词不多,不适宜使用四股眼,唱二性又略显单调时采用它。
夹板亦是四股眼转二性的中间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二性
二性,以板为眼,长于叙事,也可抒情,是晋剧中最普遍、最机动灵活、最便捷的唱腔,它的曲调、情绪、节奏以及唱词字数都较为自由,它的情感、节奏,速度伸缩性较大,有时表现平静、优雅的场面或者幽闲的情绪,可以唱得很慢,如平板那样平静而又舒缓;有时可以配合极其紧张的气氛,可以唱得很快。
二性的唱词字数不限多少,虽然也可以按照七字句、十字句的基本格式,但伸缩性很大,可以少则四、五字为一句,多则十几字甚至是几十字为一句。
二性在声腔和节奏方面的变化是无穷的,在二性唱腔中,最容易吸收和融化晋剧以外的音调。
所以,不管是何种场景,何种角色,表达何种思想情感,都可以游刃有余地使用它。
二性另一个特点是,与其它板式联系都很紧密,它可以通过导板很自然的转入四股眼或者夹板,亦可顺利的转入流水、滚白、介板等。
(四)流水
流水是晋剧中速度最快、节奏最紧的板式,其唱腔激昂慷慨、热情奔放,多用于紧张激烈的情绪。
流水按照速度分为“大流水”、“二流水”、“小流水”、“紧流水”四种,从节奏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有板无眼和紧打慢唱两种。
紧流水是最快速度的唱腔,一般来说,“硬五锤”、“硬三锤”、“紧三锤”、“紧七锤”这三种属于紧流水。
(五)介板
介板是晋剧中一种散板拍子的唱腔,类似于京剧中的“摇板”。
它的节奏、速度以及声腔运用均比较自由。
其唱词字数却不限多少,唱词格式也不像前面所
诉的几种板式那样严格,是一种不固定节拍的唱腔,唱起来也毫无困难。
介板依据所用的大小可分为“大介板”、“小介板”;依照速度快慢可以分为“紧介板”、“慢介板”。
唱法为“散板”,旋律长短可以有演员临场即兴发挥。
介板有大击乐和小击乐两种,一般规律是气氛大的剧情用大击乐,气氛小的用小击乐。
介板的收场不是很明显,它是在唱腔的下句区别之,唱到最后结束时,就要在节奏上慢下来。
(六)滚白
滚白系“散唱”,是中路梆子唯一不用梆子打击节奏的散拍板式唱腔。
其板式平稳缓慢,旋律等均自由,具有唱中有说、说中有唱的特点,词格有韵文和散文两类,词格不受文学格式和韵脚的限制,字数可多可少,唱腔实际上是曲调化了的语言,是晋剧表现极度悲痛感情的一种较悲的唱腔,俗称“哭板”。
滚白在节奏、速度、声腔以及唱词字数的多少,各个方面都比介板更加自由,是散板性质的唱腔。
滚白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和其它板式连接起来使用,它的前后可以和任意一种板式均能接唱,任何行当均可以使用,但净角、丑角均较少使用。
(七)导板
导板乱弹,顾名思义,是从一种“乱弹”引导或倒换到另一种乱弹的桥梁式的板式乱弹,其唱词以十字句和七字句为最宜。
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不用导板乱弹过门,由演员自己在演唱中起唱,叫做自咬导板乱弹,这种导板起到桥梁作用。
另一类是别人送下来的,或者直接从手板上要起来的,用导板乱弹来起过唱,称作硬安导板乱弹,这种导板乱弹起引导作用。
导板乱弹有如下特点:一是不能独立使用;二是唱法为碰板起唱,不同于其它板式乱弹的闪板起唱;三是因其唱腔为一个上句,故导板时必须从上句唱,导板后不论接其何种板式乱弹,皆需从下句接唱。
导板的作用有二:1.引子作用,如大段唱词开始要从“慢板”唱起,即用在平板、夹板、二性等板式之前,需要前面有一句“引子”时,即可先唱一段导板作为“引句”,然后再唱四股眼、夹板等一直转下去。
这种用法叫做“硬安导板”;
2.桥梁作用,当节奏快的一种唱腔,通过导板要转入到节奏慢的一种板式唱腔时,可以通过导板,这种导板叫做自咬导板。
这种导板有自导板和流水导板,要选择哪一种,则由剧情而定。
另外,在导板悲哀的情绪当中,有一种称之为叫板,叫板虽是一种腔调,但在演员的演唱中也是有过丝弦过门的。
晋剧音乐要发展,定离不开对剧种的熟悉程度和相应的创新手法,创新手法的运用,又必须基于对传统戏曲音乐的深度掌握,只有此才会在创新过程中不丢其本质的、独具特色的、有自身印记的特征性语汇,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进而谋求发展,这也应该是其他艺术门类的通用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