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测方案设计
岩石隧道监测方案设计
岩石隧道监测方案设计一、引言随着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岩石隧道工程日益增多。
为了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期间的安全,对岩石隧道进行有效的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全面、科学、实用的岩石隧道监测方案,为隧道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长期稳定提供保障。
二、监测目的岩石隧道监测的主要目的包括:1、及时掌握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受力情况,评估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为隧道施工提供反馈信息,优化施工工艺和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3、预测隧道可能出现的病害和风险,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降低事故损失。
4、为隧道的运营管理提供基础数据,便于制定合理的养护和维修计划。
三、监测内容(一)围岩变形监测1、拱顶下沉监测:通过在隧道拱顶设置监测点,采用水准仪或全站仪测量其竖向位移,反映隧道拱顶的下沉情况。
2、周边收敛监测:在隧道周边设置监测点,使用收敛计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变化,监测隧道周边的收敛情况。
(二)支护结构受力监测1、锚杆轴力监测:在锚杆上安装轴力计,测量锚杆所承受的轴向拉力,评估锚杆的支护效果。
2、钢拱架应力监测:在钢拱架上粘贴应变片,监测钢拱架的受力情况,判断其是否处于安全状态。
3、喷射混凝土应力监测:在喷射混凝土表面安装应力计,监测混凝土的应力变化,了解其工作状态。
(三)地下水位监测通过设置水位观测孔,定期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分析地下水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
(四)地质超前预报采用地质雷达、TSP 等技术,对隧道前方的地质情况进行预报,提前发现不良地质体,为施工提供指导。
四、监测方法和仪器(一)监测方法1、人工监测:定期由监测人员使用仪器进行测量,数据记录在监测表格中。
2、自动化监测:采用自动化监测设备,如全站仪自动监测系统、光纤光栅监测系统等,实现实时、连续监测,并将数据自动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
(二)监测仪器1、水准仪:用于测量拱顶下沉和地表沉降。
2、全站仪:精度高,可同时测量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
隧道试验检测实施方案
隧道试验检测实施方案一、前言。
隧道是一种重要的地下工程结构,其施工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对隧道进行试验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就隧道试验检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试验检测前准备工作。
1. 确定试验检测的目的和范围,明确试验检测的内容和要求。
2. 制定试验检测计划,包括试验检测的时间安排、人员配备、设备准备等。
3. 对试验检测的现场进行全面的勘察和调查,了解隧道的地质情况、结构特点等。
三、试验检测方案。
1. 试验检测的内容包括隧道的地质勘探、结构稳定性、排水情况、通风情况等。
2. 地质勘探,采用地质雷达、钻孔等技术手段,对隧道周边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探,了解地层的情况,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参考。
3. 结构稳定性,通过对隧道结构的材料、尺寸、施工工艺等进行检测,评估隧道的结构稳定性,确保隧道的安全使用。
4. 排水情况,对隧道的排水系统进行检测,确保隧道内部的排水畅通,避免积水影响隧道的使用。
5. 通风情况,通过对隧道的通风系统进行检测,保证隧道内部的通风情况良好,确保隧道内空气的流通。
四、试验检测的具体实施。
1. 按照试验检测计划,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试验检测工作。
2. 配备必要的试验检测设备,确保试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对试验检测结果进行及时的记录和分析,确保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试验检测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1. 对试验检测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隧道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2. 根据试验检测结果,及时调整隧道施工方案,保证隧道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3. 将试验检测结果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通报,确保隧道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
六、总结。
隧道试验检测是确保隧道施工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本文介绍的试验检测方案,可以有效地保障隧道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希望本文的内容对隧道试验检测工作有所帮助,为隧道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隧道健康监测实施方案
隧道健康监测实施方案隧道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隧道健康监测实施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就隧道健康监测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以期为隧道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首先,隧道健康监测实施方案应包括对隧道结构的定期检测和评估。
这一步骤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如激光测距仪、无损检测设备等,对隧道结构的裂缝、变形、渗水等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并及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以确保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隧道健康监测实施方案还应包括对隧道通风系统的监测和维护。
隧道通风系统对于隧道内空气的流通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定期进行通风设备的检查和清洁,并及时更换损坏的零部件,以确保隧道内空气的清新和通畅。
另外,隧道健康监测实施方案还应涵盖对隧道照明系统的监测和维护。
隧道照明系统在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对于车辆驾驶员的视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照明设备,确保隧道内的照明效果良好,避免因照明设备故障而引发交通事故。
此外,隧道健康监测实施方案还应包括对隧道排水系统的监测和维护。
隧道排水系统对于防止隧道内积水、减少地基渗水等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定期清理排水设备,并及时修复漏水、堵塞等问题,以确保隧道内的排水畅通。
最后,隧道健康监测实施方案还应包括对隧道交通运行的监测和管理。
这一步骤需要利用先进的交通监测设备,如车载摄像头、车辆识别系统等,对隧道内车辆的行驶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确保隧道交通的安全畅通。
综上所述,隧道健康监测实施方案是确保隧道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措施。
通过对隧道结构、通风系统、照明系统、排水系统和交通运行的全面监测和维护,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隧道事故的发生,保障隧道的安全运行。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隧道健康监测实施方案的实施,为隧道运营管理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隧道测量实施方案
隧道测量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的隧道是地下工程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建设需要进行精确的测量工作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隧道测量的实施方案,以保证隧道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前期准备工作1.了解隧道设计和施工图纸,明确隧道的设计要求和建设进度。
2.配备必要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全站仪、测量车、激光测距仪等。
3.组织测量团队,确保人员数量足够,并掌握相关测量知识和技能。
三、测量范围和方法1.隧道纵向测量:通过全站仪等测量仪器,测量隧道的纵向平面位置、高程等参数,以确保隧道在垂直方向上的准确性。
2.隧道横向测量:通过全站仪等测量仪器,测量隧道的横向平面位置、宽度等参数,以确保隧道在水平方向上的准确性。
3.隧道内部测量:通过测量仪器和设备,测量隧道内部的各种参数,包括但不限于隧道面积、与地面的距离等。
4.隧道地质测量:通过地质勘探仪器和设备,测量隧道地质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岩层的硬度、稳定性等。
四、测量作业流程1.制定测量计划:根据隧道设计和施工进度,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明确测量的范围、方法和时间安排。
2.进行前期准备:组织测量团队,配备必要的仪器和设备,并对其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3.进行测量工作:按照测量计划,进行测量工作,包括纵向测量、横向测量、内部测量和地质测量等。
4.数据处理和分析: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准确的测量结果,并及时报告给隧道施工方和设计方。
5.定期监测:在隧道建设过程中,定期进行测量监测工作,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隧道建设中的问题和隐患。
五、质量控制措施1.严格控制测量误差:对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校准和检查,保证其测量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2.合理布设控制点:根据隧道的大小和形状,合理布设控制点和测量网格,在测量过程中及时进行校对和补充。
3.数据交流和共享:与隧道施工方和设计方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及时交流和共享测量数据和结果。
4.全员参与质量管理:鼓励全体测量人员参与质量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暗挖隧道监测方案
暗挖隧道监测方案目1录工程概况 ························································· ·························································1.1 工程概況 ······················································· ······················································· ······················································· 1.2 周边建、构筑物 ··················································· ·················································· ··················································2施工监测目的、制定原则和编制依据 ···································· ···································2.1 施工监测目的 ···················································· ···················································· ···················································· 2.2 施工监测方案的制定原则 ············································· ············································· ············································ 2.3 施工监测方案的编制依据 ············································· ············································· ············································3监测内容 ························································· ·························································3.1 监测总方案 ····················································· ····················································· ····················································· 3.2 监测仪器和设备 ··················································· ··················································· ··················································4监测方法及测点布置 ················································ ················································4.1 地表沉降、隆起监测 ················································ ················································ ················································ 4.2 周围建筑物沉降、倾斜监测 ············································ ··········································· ··········································· 4.3 地下管线变形监测 ················································· ················································· ················································· 4.4 初支收敛及隧道位移监测 ············································· ············································· ············································ 4.5 格栅内力监测 ···················································· ···················································· ···················································· 4.6 施工竖井的变形监测 ················································ ················································ ················································ 4.7 土体内部位移监测 ·················································· ················································· ·················································5 6 7测点保护 ························································· ························································· 监测控制标准及预警值 ·············································· ·············································· 监测反馈程序 ······················································ ·····················································7.1 数据采集 ······················································· ······················································· ······················································· 7.2 数据整理 ······················································· ······················································· ······················································· 7.3 数据分析 ······················································· ······················································· ······················································· 7.4 监测数据的反馈 ··················································· ··················································· ··················································8监测组织管理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 ·····································8.1 保证措施 ······················································· ······················································· ·······················································18.2 施工监测管理 ···················································· ···················································· ···················································· 8.3 施工监测人员及设备配置 ············································· ············································· ·············································9 10监测注意事项 ······················································ ····················································· 应急措施 ························································ ························································1工程概况1.1 工程概況 1.2 周边建、构筑物2施工监测目的、制定原则和编制依据2.1 施工监测目的 (1)认识各种因素对地表和土体变形等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改进施工工艺和修改施 工参数提供依据; (2)预测地表变形的趋势,根据变形发展趋势和周围建筑物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采取 保护措施,并为确定经济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3)了解暗挖隧道施工中地表隆陷情况及其变化规律; (4)检查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是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控制地面沉降和水平位移及其对 周围建筑物的影响,以减小施工成本; (5)建立预警机制 ,避免结构和环境安全事故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 (6)了解围岩与结构物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格栅的变形情况; (7)指导现场施工,保障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 (8)施工过程中,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反馈信息、指导施工,为暗挖掘进参数的选择 提供依据。
隧道视频监控实施方案
隧道视频监控实施方案隧道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畅通性对于交通运输具有重要意义。
隧道视频监控系统作为隧道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够实时监测隧道内部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隧道内的安全隐患,保障隧道交通的安全畅通。
因此,针对隧道视频监控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系统架构设计。
隧道视频监控系统的架构设计是整个实施方案的基础,需要考虑到隧道的长度、通风情况、照明情况等因素。
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隧道内部的特殊环境,选择适合的摄像头、监控设备,并合理布置,以实现对隧道全程的有效监控。
二、监控设备选型。
在隧道视频监控系统的实施中,监控设备的选型至关重要。
需要选择具有抗震、防水、防尘等特性的监控设备,以适应隧道内部复杂的环境。
同时,还需要考虑监控设备的分辨率、视野角度等参数,以保证监控画面的清晰度和全面性。
三、监控系统布线。
监控系统的布线是隧道视频监控实施方案中的关键环节。
需要合理规划监控设备的布设位置,保证监控画面的全面性和连续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布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采用合适的防水、防火等材料,以确保监控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四、监控中心建设。
监控中心是隧道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需要建设一个具备实时监控、录像存储、报警处理等功能的监控中心。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监控中心的位置、通风、供电等条件,确保监控中心的正常运行和监控人员的工作环境。
五、应急预案制定。
针对隧道视频监控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损坏等情况,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包括监控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设备故障的处理流程、监控中心的备份方案等内容,以保证监控系统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恢复正常运行。
六、系统运维管理。
隧道视频监控系统的运维管理是实施方案的最后一环,需要建立健全的运维管理体系,包括定期巡检、设备维护、数据备份等工作。
同时,还需要对监控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监控系统的操作技能和故障处理能力。
总结:隧道视频监控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到隧道的特殊环境和安全需求,合理设计系统架构,选择合适的监控设备,规划科学的监控系统布线,建设完善的监控中心,制定应急预案,健全系统运维管理体系。
隧道视频监控实施方案
隧道视频监控实施方案一、背景。
隧道是交通运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隧道内的安全监控更是至关重要。
隧道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和实施,对于保隧道内车辆和行人的安全,以及对隧道内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
本方案的目标是建立一套完善的隧道视频监控系统,以实现对隧道内交通和环境的全面监控,提高隧道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三、方案内容。
1. 系统架构设计。
针对隧道视频监控系统,首先需要进行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应包括视频采集设备、传输设备、存储设备和监控中心等组成部分。
视频采集设备需要覆盖隧道内的各个重要区域,传输设备需要保证视频信号的稳定传输,存储设备需要满足视频数据的长期存储需求,监控中心需要实现对视频信号的实时监控和远程管理。
2. 设备选型与布局。
在系统架构设计的基础上,需要进行设备选型与布局。
针对不同的隧道类型和长度,选择合适的视频采集设备和传输设备,并合理布局,以确保整个隧道内的视频监控覆盖全面、无死角。
3. 系统集成与调试。
选定设备后,需要进行系统集成与调试。
确保各个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稳定性,同时进行系统的调试和优化,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4. 远程监控与管理。
隧道视频监控系统需要实现远程监控与管理。
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对隧道视频监控系统的远程实时监控和管理,以便随时掌握隧道内的交通状况和环境情况。
5. 安全保障与应急处理。
隧道视频监控系统需要具备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理能力。
在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防火防爆、抗干扰等安全要求,并设置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
四、实施步骤。
1. 确定需求。
针对具体的隧道情况,确定视频监控系统的需求和功能要求。
2. 设计方案。
根据需求,进行系统架构设计、设备选型与布局等工作,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
3. 采购设备。
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设备的采购工作,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4. 安装调试。
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进行系统调试和优化,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5. 系统验收。
隧道工程监测方案实例
隧道工程监测方案实例1. 引言隧道工程是指在地下或水下开挖通道,并在其内铺设适当的设施以供交通或其他用途。
隧道工程施工具有很高的风险和复杂性,因此需要进行系统的监测和控制。
本文将以某隧道工程为例,详细介绍其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2. 监测对象和目的该隧道工程位于山区,全长约5公里,设计为双线双洞隧道。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对隧道的变形、渗水、地震等情况进行持续的监测。
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发现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和修复。
3. 监测方案的制定(1)监测项目确定根据隧道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了以下监测项目:地表沉降、隧道内部变形、地下水位、渗水量、地震活动等。
这些监测项目覆盖了隧道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能够有效监测隧道工程的安全状况。
(2)监测技术选择针对各监测项目,选择了相应的监测技术。
例如,对地表沉降采用了全站仪监测,对隧道内部变形采用了激光测距仪监测,对地下水位采用了压力水位计监测,对渗水量采用了流量计监测,对地震活动采用了地震仪监测。
这些监测技术能够满足监测项目的需要,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3)监测方案细化对于每个监测项目,细化了监测方案。
包括监测点的设置、监测频次、数据传输和处理方式、异常情况处理等。
确定了监测点的位置、数量和布设方式,保证监测数据的全面和有效;制定了监测频次和数据传输方式,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和准确;明确了异常情况的处理流程,规范了异常情况的处置和修复。
4. 监测方案的实施(1)监测点的设置根据监测项目的要求,确定了监测点的设置。
地表沉降监测点设置在隧道口周围和隧道上部的地表;隧道内部变形监测点设置在隧道内的不同位置;地下水位监测点设置在隧道周围的井内;渗水量监测点设置在隧道内的不同位置;地震活动监测点设置在周边地区的地震活动频繁的地方。
(2)监测设备的安装针对各监测项目,安装了相应的监测设备。
包括全站仪、激光测距仪、压力水位计、流量计、地震仪等。
隧道环境工程检测方案范本
隧道环境工程检测方案范本一、词汇表定义1.1 隧道环境工程:指隧道在施工、维护、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隧道结构和相关设备的工程项目。
1.2 隧道环境工程检测:指对隧道环境工程进行安全性、稳定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检测和评估。
1.3 隧道环境工程检测方案:指对隧道环境工程进行检测的具体实施和操作方案。
二、检测对象2.1 隧道结构:包括隧道洞体、支护结构等。
2.2 隧道设备:包括通风设备、照明设备、排水设备、监测设备等。
2.3 环境因素:包括空气质量、噪音水平、辐射水平等。
三、检测内容3.1 隧道结构检测内容:(1)洞体内部表面的平整度、垂直度、平整度等;(2)隧道支护结构的完整性、稳定性、变形情况等。
3.2 隧道设备检测内容:(1)通风设备的工作状态、通风效果等;(2)照明设备的亮度、照明范围等;(3)排水设备的排水效果、排水管道通畅情况等;(4)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采集情况等。
3.3 环境因素检测内容:(1)空气质量的监测,包括颗粒物浓度、有害气体浓度、温度湿度等;(2)噪音水平的监测;(3)辐射水平的监测。
四、检测方法4.1 隧道结构检测方法:(1)使用激光扫描仪对洞体内部进行三维扫描,获得洞体内部表面的三维点云数据,通过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比对和评估;(2)使用超声波探伤仪对隧道支护结构进行超声波探伤,获得支护结构的内部结构和变形情况。
4.2 隧道设备检测方法:(1)使用风速仪对通风设备的风速进行实时监测;(2)使用光度计对照明设备的亮度进行实时监测;(3)使用水位计对排水设备的排水流量进行实时监测;(4)使用数据采集仪对监测设备的数据采集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4.3 环境因素检测方法:(1)使用颗粒物浓度监测仪对空气中颗粒物浓度进行实时监测;(2)使用气体检测仪对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进行实时监测;(3)使用噪声仪对隧道内的噪音水平进行实时监测;(4)使用辐射监测仪对辐射水平进行实时监测。
五、检测标准5.1 隧道结构检测标准:(1)洞体内部表面的平整度、垂直度、平整度等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2)隧道支护结构的完整性应符合设计要求,变形情况应在规定范围内。
隧道智慧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隧道智慧监测系统设计方案隧道智慧监测系统是一套集成了视频监控、火灾报警、空气质量监测等功能的综合系统,用于对隧道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以确保隧道安全以及顺利运行。
本文将设计一套隧道智慧监测系统的整体方案。
1. 系统整体结构隧道智慧监测系统主要由监控中心、视频监控子系统、火灾报警子系统、空气质量监测子系统和数据分析子系统组成。
监控中心是系统的核心,用于接收和显示各子系统的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视频监控子系统通过摄像头对隧道内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将视频信号传输给监控中心进行显示和存储。
火灾报警子系统通过火焰和烟雾探测器对隧道内的火灾进行实时监测和报警。
空气质量监测子系统通过传感器对隧道内的气体浓度、温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
数据分析子系统对各子系统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隧道运营提供决策依据。
2. 视频监控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主要由摄像头、视频传输设备、监控中心控制台和存储设备组成。
摄像头应选择高清晰度、广角、低照度的摄像头,以保证监控的清晰度和广度。
视频传输设备应选择高带宽、稳定可靠的设备,以确保视频信号的传输质量。
监控中心控制台应配备专业的监控软件,用于对视频图像进行实时显示和控制。
存储设备应具备大容量和可靠性,可根据需要进行视频数据的长期存储和回放。
3. 火灾报警子系统火灾报警子系统主要由火焰和烟雾探测器、声光报警器和报警控制器组成。
火焰和烟雾探测器应选择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误报率低的设备,以确保火灾的及早发现。
声光报警器应选择声音响亮、光线闪烁明显的设备,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和引导撤离。
报警控制器应能够对火灾报警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
4. 空气质量监测子系统空气质量监测子系统主要由气体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组成。
气体传感器应能够对有害气体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
温度传感器应能够对隧道内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以保证隧道内的温度适宜。
湿度传感器应能够对隧道内的湿度进行实时监测。
隧道环境工程检测方案设计
隧道环境工程检测方案设计一、前言隧道环境工程检测是指对隧道施工、运营、维护及其周边环境的状况和影响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的活动。
隧道环境工程检测方案设计是为了保隧道施工、运营及其周边环境的安全和稳定,对隧道环境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和评估,提前发现和解决隧道环境问题,在施工、运营过程中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风险。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介绍隧道环境工程检测方案设计的必要性、内容和方法。
二、隧道环境工程检测方案设计的必要性1. 保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隧道施工和运营是一项高风险的工程活动,需要保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运行。
隧道环境工程检测可以对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地下水问题、环境污染等隐患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隧道的施工和运营安全。
2. 保隧道周边环境的稳定隧道施工和运营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地表下沉、地表开裂、周边建筑损坏等。
隧道环境工程检测可以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周边环境的稳定。
3. 保隧道运营的高效性隧道环境工程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隧道设施的老化、损坏和故障,进行维修和更新,从而保隧道设施的完好状态,保证隧道运营的高效性。
三、隧道环境工程检测方案设计的内容1. 隧道结构、地质、水文、环境等基础资料的调查根据隧道工程的相关规范和要求,收集并整理隧道结构、地质、水文、环境等方面的基础资料,包括隧道设计图纸、岩土勘察报告、地下水水位图、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等。
2. 确定监测指标和频次根据隧道环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确定隧道环境工程检测的监测指标和监测频次。
监测指标包括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地下水化学成分、环境噪音、大气污染等。
监测频次要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以是定点观测、定期观测或实时监测。
3. 确定监测方案和方法根据监测指标和监测频次,确定监测方案和方法。
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点的选取、监测设备和仪器的选择、布设和校准方案等。
监测方法包括现场观测、实地取样、实验室分析、仪器测试等。
隧道工程检测方案
隧道工程检测方案一、隧道工程的设计要求隧道工程的设计要求是隧道检测方案的基础,需要明确工程的设计参数以及要求的工程质量,以便进行合理的监测和检测。
设计要求包括隧道的几何尺寸、承载能力、抗震性能、排水设施等多个方面,需要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予以详细规定。
例如,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需要对隧道的支护措施进行特别要求,包括锚杆、喷射混凝土、钢架等方面的支护要求;在高速公路隧道设计中需要考虑隧道的通风、照明、排水等方面的要求。
二、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直接影响着隧道的安全和施工难度,需要在检测方案中予以充分考虑。
地质条件包括地层结构、岩层性质、地下水情况等多个方面,需要进行详细的勘探和分析。
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工程,需要配备专业的地质勘探队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分析,以便为后续的施工和检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地质较差的地区,需要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并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加强地质监测和控制,以确保隧道的安全和稳定。
三、施工材料的性能隧道工程的施工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着隧道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在检测方案中进行充分考虑。
施工材料包括隧道的支护材料、混凝土、钢筋等多个方面,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
对于特殊材料,需要进行专门的检测和试验,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材料质量检测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
四、隧道检测方案针对上述的隧道工程设计要求、地质条件、施工材料的性能,需要制定合理的隧道检测方案。
隧道检测方案包括隧道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多个阶段,需要在每个阶段都进行全面和细致的检测和监测。
隧道检测方案需要配备专业的检测人员和设备,包括地质勘探设备、材料检测设备等。
在隧道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分析,并进行地质条件的定期监测;在隧道施工中,需要进行隧道的支护和质量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在隧道施工后,需要进行隧道的定期检测和维护,以确保隧道的安全和稳定。
隧道控制测量方案设计
目录一、编制阐明 (1)1.概述 (1)2.编制根据 (1)3.隧道贯穿精度规定 (1)4.隧道贯穿误差估算措施 (2)二、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方案设计 (3)1. 烟垄隧道 (3)2. 李峰隧道 (6)三、隧道洞内高程控制测量设计 (11)四、隧道施工测量注意事项。
(12)隧道控制测量方案设计一、编制阐明1、概述京福铁路客专闽赣Ⅷ标项目经理部一分部由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企业承建施工, 其中本标段包括了四座隧道烟垄隧道(4398米)、龙岭隧道(731米)、李峰隧道(2671米)、李厝隧道(243米);为保证本标段隧道旳对旳贯穿特编制隧道贯穿及隧道旳洞内控制测量方案;施工工程中应严格按照控制测量方案旳测量技术规定进行隧道洞内控制测量。
2.编制根据(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23]189号);(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23;(3)《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 TB10054-97;(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23;(5)中铁第四院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企业所交付旳CPI、CPII坐标成果和高程成果;(6)《京福施工测量管理措施》;3.隧道贯穿精度规定按照《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23第6.1.4条, 隧道相向开挖洞内施工中线在贯穿面上旳横向和高程贯穿误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隧道贯穿误差规定4.隧道贯穿误差估算措施4.1平面贯穿误差估算用GPS 技术建立隧道施工控制网估计控制网测量误差对隧道横向贯穿误差旳影响一般采用下面旳简化公式进行估算:(1)洞外控制测量对隧道横向贯穿误差旳影响222222212123222ρρββm S m S m m m +=+=外式中, 表达洞外GPS 控制测量误差对贯穿面横向贯穿误差旳总影响, 、分别表达两端洞口GPS 控制点误差对横向贯穿误差旳影响, S1.S2分别为两端洞口GPS 进洞控制点至贯穿面旳距离, 、分别表达两端洞口进洞边方向值中误差, ρ为常数206265″。
隧道工程环境检测方案设计
隧道工程环境检测方案设计一、引言隧道工程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可以连接城市之间的交通,改善交通状况,提高交通效率。
然而,在隧道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其特殊的环境和复杂的地质条件,隧道内的空气质量、水质和岩土体稳定性等问题成为了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关注点。
因此,对隧道工程环境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测和评估,对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隧道工程环境检测方案设计,从监测内容、监测仪器、监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隧道工程的环境监测提供参考。
二、隧道环境监测内容1. 空气质量监测隧道内的空气质量监测是隧道工程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隧道内的车辆排放、机械设备运转等都会产生各种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工人健康和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必须对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氢、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有害气体进行监测。
2. 水质监测隧道工程中常见的水质监测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成分、地下水流速等。
地下水位的监测是为了防止地下水源泄漏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地下水成分的监测是为了了解地下水的污染情况,地下水流速的监测则是为了预测地下水的运移轨迹。
3. 岩土体稳定性监测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层条件的不同,岩土体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需要对隧道周围的岩土体进行定期监测,包括岩层位移、地表下沉、岩体裂缝等。
4. 声环境监测隧道工程建设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对周边居民和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需要对隧道周边的噪音进行监测,以评估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隧道环境监测仪器1. 空气质量监测仪器空气质量监测仪器主要包括气体分析仪、颗粒物监测仪等。
气体分析仪可以对空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进行监测,颗粒物监测仪可以对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监测。
2. 水质监测仪器水质监测仪器主要包括水位计、水质分析仪、水流速计等。
水位计可以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水质分析仪可以对地下水成分进行监测,水流速计可以对地下水流速进行监测。
隧道施工监测监控措施方案
隧道施工监测监控措施方案1.1.1组织机构(1)成立以总工程师为组长的隧道监控量测小组,成员如下:组长对监控量测工作全面负责。
小组成员按各个隧道分为四个小分组,分别负责各个工区隧道的监控量测工作,江畅负责数据整理、处理、上报,蔡学浦负责对监控量测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并根据观测数据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修订。
(2)人员职责项目部总工程师职责:①负责贯彻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指南、标准等要求和指示,负责内外协调;②负责审定、批准监控量测方案;③审核上报资料,随时掌握量测情况,重大异常情况向指挥部主要领导汇报,负责技术方面的分析鉴定工作。
工程部长职责:①组织编制、优化量测实施方案,审查通过后组织实施;②解决量测中的人员、资源配臵以满足量测工作需要,保证现场人员协调配合;③对上报资料、分析报告复核把关,对现场量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及时处理,重大异常情况向项目部总工程师汇报;④督促、检查量测工作,负责组织每月一次(或紧急)的量测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量测中存在的问题。
监控量测负责人职责:①督促落实工区技术室按已批复的专项方案实施;②负责对测量资料进行收集、归纳和统计分析;③定期对围岩稳定性和支护可靠性提出书面报告。
工区技术室职责①负责现场按批准的量测方案进行断面的设臵、埋点布设,按规定的量测方法定位、定岗实施量测,并按规定的量测频率进行量测,做好原始量测数据。
量测原始记录不得涂改,并将资料保持完好;②负责对量测原始数据做初步计算,对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③及时向监控量测负责人汇报洞内围岩稳定情况;④积极做好监控量测的各项工作。
1.1.2监控量测目的(1)保证隧道暗挖和明挖结构的稳定和施工安全。
(2)确保邻近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等周边环境的正常使用。
(3)根据量测结果,分析可能发生危险的征兆,判断工程的安全状况,采取措施,遏止危险的趋势,确保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4)以施工量测的结果指导现场施工,进行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更切合实际,安全合理,有利施工。
隧道监测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建立单位:设计单位:地理位置:工程概况:拟建隧道位于,走向根本呈东南~西北西向,为单洞隧道。
隧道起讫桩号为K1+870~K2+150,全长280m,设计纵坡为3.0%隧道进口端位于半径R=1500m圆曲线上,出口位于直线上。
二、地质条件本工程隧道开挖影响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分布及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详见本工程勘察报告1、地形地貌隧道位于新安江北岸,工程拟建处钟潭岭属于千里岗系中低山丘陵区,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稍低。
地表植被比拟发育,基岩露头零星可见。
隧道进口原地面高程在~55.0m左右,隧道出口原地面高程~72.0m左右。
2、工程地质条件〔1〕A区段(K1+730~K1+895m):本区段地势较平坦,地面高程一般54.54~,覆盖层厚6.75~,拟建隧道洞身及洞顶以上大局部为覆盖层。
表层耕填土厚度1.1~,下部以②4碎砾石混亚粘土为主,局部夹有亚粘土。
②4层以中密状为主,碎砾石主要成分为凝灰岩,粒径1~3cm,偶有大者达20cm,渗透性一般,工程性质一般。
基岩岩性主要为弱风化蚀变晶屑玻屑凝灰岩,浅青灰色,紫红色,岩体较破碎,夹有较多破碎夹层。
岩芯以碎块状为主,少量柱状、短柱状,为硬质岩。
按?公路隧道设计标准?〔JTG D70-2004〕对隧道围岩级别进展划分,围岩级别属Ⅴ级;建议采用明挖成明洞,边开挖边支护,早成拱。
施工应避开雨季,应及时衬砌。
〔2〕B区段〔K1+895~1+915m〕:大致为暗洞进口段,隧道浅埋,节理及破碎带较发育。
按?公路隧道设计标准?〔JTG D70-2004〕对隧道围岩级别进展划分,围岩级别属Ⅳ级;建议采用边开挖边支护,早成拱。
施工应避开雨季,应及时衬砌。
〔3〕C区段〔K1+915~2+020m〕:该段为山体主要局部,段内跨山脊。
南坡坡度28~40°,北坡坡度30°。
覆盖土层厚1~,山脊处基岩裸露。
围岩岩性主要为弱~微风化蚀变晶屑玻屑凝灰岩夹弱风化〔粉砂质〕泥岩段。
隧道监控量实施方案
隧道监控量实施方案隧道监控是隧道运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隧道的安全运行和紧急事件的处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有效监控隧道运行情况,提高隧道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制定和实施科学的隧道监控量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一、隧道监控量实施的目的。
隧道监控量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隧道内部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隧道内部的异常情况,保障隧道的安全运行。
通过监控隧道的交通流量、气象情况、视频监控等手段,及时掌握隧道内部的运行情况,确保隧道的安全畅通。
二、隧道监控量实施的内容。
1.交通流量监控,通过安装车辆检测器和车牌识别设备,实时监测隧道内的车辆流量情况,及时掌握隧道的交通流量情况,为隧道的交通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2.气象监控,安装气象监测设备,实时监测隧道内的气象情况,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等情况,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隧道内部的气象环境符合安全要求。
3.视频监控,设置视频监控设备,全天候对隧道内部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隧道内部的异常情况,如车辆故障、交通事故等,为紧急事件的处理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4.火灾监控,安装火灾监测设备,实时监测隧道内部的火灾情况,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隧道内部的火灾安全。
三、隧道监控量实施的要求。
1.科学性,隧道监控量实施方案应当科学合理,充分考虑隧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保监控手段和设备的选择和布局科学有效。
2.全面性,隧道监控量实施方案应当全面覆盖隧道内部的各个方面,包括交通流量、气象情况、视频监控、火灾监控等多个方面,确保对隧道的全面监控。
3.实时性,隧道监控量实施方案应当具有实时监控和数据传输的能力,能够及时获取隧道内部的运行情况,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紧急事件。
四、隧道监控量实施的建议。
1.合理布局,根据隧道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布局监控设备,确保监控范围全面覆盖,监控效果良好。
2.设备选型,选择性能稳定、可靠性高的监控设备,确保监控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监控设备的故障率。
运营中隧道监测方案
运营中隧道监测方案一、隧道监测方案的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
隧道监测方案的设计应以保障隧道安全为首要目标,确保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隧道内外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2.实用性原则。
监测方案设计应尽可能简洁、实用,既满足监测需求,又能降低监测成本。
监测系统应易于安装、操作和维护,方便监测数据的获取和处理。
3.灵活性原则。
监测方案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隧道的不同特点和使用环境进行调整和升级。
4.可靠性原则。
监测方案设计应考虑到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确保监测系统长期稳定地运行,并能够在异常情况下及时发出报警信号。
5.完整性原则。
监测方案应考虑到对隧道结构、环境、气候、地质等各方面信息的全面监测,以全面了解隧道的运行情况和变化。
二、监测技术选择隧道监测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技术、通信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等。
其中,传感器技术是重中之重,其选择直接关系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常见的隧道监测传感器包括:1.应变传感器。
应变传感器是用来监测隧道结构的变形和裂缝情况的,包括应变片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应变计等。
2.位移传感器。
位移传感器可以监测隧道内部的位移变化情况,包括拉线位移传感器、测斜仪等。
3.温湿度传感器。
温湿度传感器可以监测隧道内外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隧道环境问题。
4.地下水位传感器。
地下水位传感器可以监测隧道周围地下水位变化情况,预警隧道受水影响的风险。
5.地震监测传感器。
地震监测传感器可以监测隧道地震震动情况,预警地震对隧道的影响。
除了传感器技术外,监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技术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选择数据采集设备、数据传输方式和数据处理软件,能够有效地提高监测数据的获取效率和准确性。
三、监测设备配置监测设备的配置是根据隧道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的,一般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通信设备、数据处理设备等。
其中,传感器的布设位置和数量应根据监测部位和监测要求来确定。
隧道监控工程方案
隧道监控工程方案隧道是连接城市交通要道的重要设施,隧道的安全运营对于城市的交通畅通和人民的生活安全至关重要。
隧道监控工程是保障隧道安全运营的重要一环,通过实时监控隧道内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安全隐患,保障隧道及周边区域的安全运营。
本文将对隧道监控工程方案进行详细探讨,包括监控设备的选型、安装位置、实时监控系统的建设、应急处理方案等。
一、隧道监控设备的选型1. 摄像头:隧道内部的情况非常复杂,需要选择高清晰度、夜视能力强、防水防尘的摄像头。
在隧道内部的不同位置需要安装不同类型的摄像头,如固定摄像头、云台摄像头、红外摄像头等,以便全面监控隧道内的情况。
2. 火灾监测系统:采用可燃气体探测器、光电式烟感探测器等设备,及时监测隧道内的火灾情况,对可能发生的火灾进行预警处理。
3. 污染探测系统:采用化学气体传感器、粉尘监测仪等设备,监测隧道内的空气污染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污染情况。
4. LED照明系统:配备LED全彩还原画质镜头,提供清晰、真实的图像视角。
5. 监控中心设备:包括监控主机、视频存储服务器、视频分析服务器等设备,提供隧道内部情况的实时监控和视频存储。
二、监控设备的安装位置1. 摄像头的安装位置:摄像头的安装位置需要考虑到隧道的整体结构及交通情况,在隧道口、隧道内部不同位置、隧道出口等位置都需要安装摄像头,以全面监控隧道内的情况。
2. 火灾监测系统、污染探测系统的安装位置:需要在隧道内部设置多个监测点,以全面监测隧道内的火灾、污染情况。
3. LED照明系统的安装位置:LED照明系统需要根据隧道内部的情况灵活设置,以达到最佳的照明效果。
4. 监控中心设备的安装位置:监控中心设备需要集中设置在隧道控制中心,以便监控人员实时观看隧道内部情况,并进行实时处理。
三、隧道监控系统的建设1. 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安装摄像头和LED照明系统,对隧道内部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将监控画面传输至监控中心,便于监控人员进行监控和应急处理。
隧道工程质量质量检测方案
隧道工程质量质量检测方案一、前言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项目,通常需要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进行施工。
为了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
本文将讨论隧道工程的质量检测方案,包括检测内容、方法和流程等方面。
二、检测内容1. 地质条件检测地质条件是影响隧道工程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对隧道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
地质调查内容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情况等。
2. 施工材料检测隧道工程所使用的施工材料对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对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检测,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和成品的质量检测。
3. 结构安全性检测隧道工程的结构安全性是关乎施工后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方面,需要对隧道结构的安全性进行严格检测,包括隧道的支护结构、道路结构、排水系统等方面。
4. 施工工艺检测隧道工程施工工艺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对施工工艺进行检测,包括爆破工艺、隧道开挖工艺、支护工艺等。
5. 施工质量检测施工质量检测是隧道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行严格检测,包括开挖质量、支护质量、道路建设质量、排水系统质量等。
三、检测方法1. 地质条件检测方法地质条件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钻孔取芯、地层观测、地下水位检测等。
需要通过这些方法获取地质条件的详细信息,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参考。
2. 施工材料检测方法施工材料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取样检测、化验分析等。
需要通过这些方法对施工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进行检测,确保施工材料符合要求。
3. 结构安全性检测方法结构安全性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现场检测、非破坏检测、数值模拟等。
需要通过这些方法对隧道结构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确保施工后的隧道结构稳定和安全。
4. 施工工艺检测方法施工工艺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观测、数据监测、试验研究等。
需要通过这些方法对施工工艺进行检测,确保施工工艺符合要求。
5. 施工质量检测方法施工质量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现场检测、实时监测、抽样检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隧道监测方案设计8.1 隧道监控量测的目的大青山一号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该施工方法的特点之一是注重现场监控量测,既要允许围岩产生一定的变形,又要防止围岩产生过大的变形,并利用检测结果及时补充设计和指导施工。
隧道检测的目的如下:(1)掌握围岩动态,了解支护结构在不同情形下的受力状态,并对围岩的稳定性作出评价;(2)验证支护结构型式、支护参数的合理性,评价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的合理性和安全性;(3)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指导现场施工,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和工程项目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4)为节省工程投资,提高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保证。
8.2 隧道监控量测的内容为及时提供施工所需的围岩稳定程度和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保证施工安全和提高施工效率,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将施工监控量测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1)必测项目:必测项目包括围岩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拱顶下沉量测、周边收敛位移量测和地表沉降观测等。
这类量测是为了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
量测密度大,工作量大,量测信息直观可靠,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
(2)选测项目:选测项目包括围岩内部位移量测、锚杆轴力量测、围岩与喷射混凝土间接触压力量测、喷射混凝土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量测、喷射混凝土内应力量测、二次衬砌内应力量测、钢支撑内力量测、衬砌裂缝及表面应力量测。
这类量测是对必测项目的扩展和补充,对特殊地段或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量测,以便更深入的掌握围岩稳定状态与支护效果。
选择项目安装埋设比较麻烦,量测项目较多、时间长、费用较大、但工程竣工后还可以进行长期观测。
8.3 隧道监控量测方法8.3.1 围岩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所谓隧道工程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实际揭露的隧道掌子面地质情况,掌握隧道的实际围岩状态,分析隧道掌子面的稳定状态,预测前方隧道围岩情况,并提出必要的预警;通过观察隧道洞内初期支护的状态,及时发现各种异常现象并进行观察,评价初期支护的稳定性。
(1)观察方法隧道掌子面的地质情况采用目测、地质罗盘和锤击检查进行观测,及时绘制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围岩的岩性、产状等详细特征,断层。
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特征,地下水的水量。
压力等特征,填写掌子面地质观察记录。
隧道初期支护状况采用目测观察为主,对初期支护中的喷射混凝土、钢支撑,锚杆出现的外鼓、裂缝、扭曲等异常现象,进行跟踪观测并做好原始记录。
观测中,如果发现异常现象,要详细记录发现的时间、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以及附近测点的各项量测数据。
(2)观察频率隧道工程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应在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后进行,每次开挖后需进行掌子面地质情况观察,每个监测断面应绘制隧道开挖工作面及素描剖面图。
8.3.2 周边收敛位移量测隧道周边或结构物内部净空尺寸的变化,通常称为收敛位移。
隧道周边收敛位移量测其实是一种相对位移量测。
(1)测点和测线布置隧道收敛位移的量测测点原则上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两个测点之间的连线为量测基线,即测线。
在本设计中,测线选择2条。
在公路隧道中,一般沿着隧道周边的拱顶、拱腰和边墙部位分别埋设测桩作为测点,测桩为带挂钩的预埋件,埋设方法为:埋设前先用小型钻机在待测部位成孔,然后将测桩放入,用快凝水泥或早强锚固剂固定,测桩头需设保护罩。
测点和测线布置示意图如图8.1所示图8.1隧道周边收敛位移测点及测线布置示意图(2)量测断面间距隧道收敛位移的量测断面间距根据表8.1确定:表8.1隧道收敛位移量测断面间距取值范围(3)量测频率隧道收敛位移的量测频率取值根据表8.2确定:表8.2隧道收敛位移量测频率取值范围注:B为隧道跨度,d为天,w为周,m为月。
8.3.3 拱顶下沉量测(1)测点布置、量测断面间距、量测频率隧道拱顶下沉测点和收敛位移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上,以方便进行数据分析。
拱顶下沉测点埋设在拱部围岩和支护结构表面上,每个断面上布置3个测点,测点和测线布置示意图如图8.1所示。
其量测断面间距、量测频率的取值范围与收敛位移量测相同,分别见表8.1和表8.2。
8.3.4 地表沉降观测在隧道洞口浅埋地段,应进行地表沉降观测。
(1)断面和测点布置地表沉降观测的断面及测点按表8.3进行布置。
表8.3地表沉降测点布置每个断面布置7-15个点,测点按隧道中线两侧在3倍隧道跨度范围布置。
(2)观测频率地表沉降观测的量测频率根据表8.4进行取值表8.3地表沉降观测频率取值范围8.3.5 围岩内部位移量测围岩内部位移量测,就是观测围岩表面、内部各测点间的相对位移值,它能较好地反映出围岩受力的稳定状态,岩体扰动与松动范围。
(1)断面和测点布置在每一级围岩段选择埋深最大的截面作为量测断面。
对于公路隧道,一般可沿隧道围岩周边分别在拱顶、拱腰和边墙共打5个测孔。
位移量测布置示意图如图8.2所示:图8.2 围岩内部位移量测布置示意图(2)量测频率隧道围岩内部位移的量测频率根据表8.5进行取值。
表8.5 隧道围岩内部位移量测频率取值范围8.3.6 锚杆轴力量测为监测锚杆的受力大小,充分了解锚杆的工作状态,对锚杆轴力进行量测。
掌握了锚杆轴力及其应力分布状态,再配合围岩内部位移的量测结果,就可以优化锚杆长度及根数,同时还可以掌握围岩内应力重分布过程。
(1)断面和测点布置在每一级围岩段选择埋深最大的截面作为量测断面,每一监测断面选取5根量测锚杆,分别布置在拱顶中央,拱腰及边墙处,每一量测锚杆设置4个测点。
锚杆轴力量测布置示意图如图8.3所示:图8.3 锚杆轴力量测量测布置示意图(2)量测频率锚杆轴力的量测频率根据表8.6进行取值。
表8.6 锚杆轴力量测频率取值范围8.3.7 围岩与支护间接触压力量测在围岩与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之间埋设压力计,用以量测围岩与初期支护间的接触压力,即围岩压力。
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埋设压力计,用以量测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的接触压力。
(1)断面、测点布置及量测频率量测断面的选择、测点布置以及量测频率均与锚杆轴力量测相同。
8.3.8 喷射混凝土层应力、应变量测(1)断面和测点布置在每一级围岩段选择埋深最大的截面作为量测断面,每一量测断面应沿隧道的拱顶、拱腰及边墙布设5个测点,通过混凝土喷层应力计,测出每个测点的环向应力和切向应力。
围岩初喷以后,在初喷面上将喷层应力计固定,再复喷,将喷层应力计全部覆盖并使应力计居于喷层的中央,方向为切向。
喷射混凝土达到初凝时开始读测取读数。
测量喷射混凝土层的应变采用应变砖量测法。
量测断面的测点布置位置示意图如图8.4所示:图8.4 喷射混凝土层测点布置示意图8.3.9 二次衬砌应力、应变量测(1)断面和测点布置在每一级围岩段选择埋深最大的截面作为量测断面,监测元件的布置位置与混凝土喷层应力计布置位置相同,见图8.4.8.3.10 钢支撑应力、应变量测(1)断面和测点布置在每一级围岩段选择埋深最大的截面作为量测断面,监测元件的布置位置与混凝土喷层应力计布置位置相同,见图8.4.8.4 监测数据的分析8.4.1 位移量测数据的分析(1)极限相对位移值极限相对位移值(U0)是指拱顶下沉的最大值相对隧道高度的百分比或水平净空变化最大值相对隧道开挖宽度的百分比。
极限相对位移值主要用于判断量测数据的可靠性、确定初期支护的稳定性、判断监控量测的结束时间等。
大青山一号隧道跨度B=12.14m,对于跨度大于12m的隧道,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位移判定基准,应在施工中通过实测资料积累经验。
(2)允许相对位移值隧道初期支护允许相对位移值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并通过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按表8.7确定:表8.7 隧道初期支护允许相对位移(3)围岩变形等级管理隧道监控量测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施工的安全,因此,对监控量测实施三级管理。
a.通过允许相对位移值管理通过允许相对位移值来进行围岩等级管理,见表8.8:表8.8 围岩位移等级管理a注:U为实测位移值。
b.通过位移速度变化率管理通过位移速度变化率来进行围岩等级管理,见表8.9:表8.9 围岩位移等级管理b(4)量测结束时间的确定当下列条件同时满足时,可以结束某一断面的监控量测:a.测点距开挖面距离不大于5B;b.当净空变化速度小于0.2mm/d,拱顶下沉速度小于0.15mm/d,且持续时间不少于15d。
8.4.2 受力量测数据的分析a.锚杆轴力量测的分析根据隧道工程的实际调查,可以发现:①同一断面内,锚杆轴力最大值大多发生在拱部45°附近到起拱线之间的锚杆;②拱顶锚杆,不管净空位移值大小,出现压力的情况是较多的情况;③锚杆轴力超过屈服强度时,水平净空位移值一般都超过50mm。
当锚杆轴力大于锚杆屈服强度时,可增加锚杆数量或增大锚杆直径以降低锚杆应力,也可直接采用高强度锚杆。
b.围岩压力量测的分析围岩压力大,表明初期支护受力大,这可能有两种情况:①围岩压力大但围岩变形量不大,表明支护时机选择不当,尤其是仰拱的封底时间过早,此时应延迟支护和仰拱封底时机,让围岩应力得到较大的释放;②围岩压力大,围岩变形量也很大,此时应加强支护,控制围岩变形。
当测得的围岩压力很小但是变形量很大时,则应考虑是否会出现围岩失稳。
c.喷射混凝土层应力量测的分析喷射混凝土层压力与围岩压力密切相关,喷层应力大,可能是由于支护不足,也可能是由于仰拱封底过早,其分析与围岩压力的分析大致相似。
当喷层应力大时,喷层会出现明显裂损,应加大喷层厚度或控制混凝土喷射质量。
若喷层厚度已较大时,可通过增加锚杆数量、调整锚杆参数以减少喷层的受力。
如测得最终喷层内的应力较大且达不到安全规定时,必须进一步加大喷层厚度或改变二次支护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