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实践

一、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交叉融合是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人类早期的科学发展主要是人文,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自然科学逐步发展,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学和人文,从人类文明的黎明时期开始,本来就是结合在一起的,在人类历史的漫长道路上,两者始终是相依的伴侣,这是因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本身就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的分离倾向只是近数百年来的事,这种分离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演越烈。近代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就是科学与人文的分离,前期是人文高于科学,之后一个较长时期则是科学高于人文,在此进程中逐渐出现了重理轻文的观念。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显得相对迟缓。经过长期人文与科学分离、学科日益分化的历程以后,又重新出现了学科综合化、科学与人文结合的趋势。

今天,科学与人文的重新结合,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也不是简单地回归过去,而是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交融渗透,这种交融将产生和发展出一种未来的新科学。教育无疑是科学与人文综合的先导,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文理融合的趋势,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来临正方兴未艾。在学校的学科结构和学生知识结构上,普遍重视文理学科综合;在课程内容上,不仅是简单的理工科增加人文课程、文科增加科技课程,而是已经出现许多文理交融渗透的新型课程和学科。如生态环境、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基因等新兴科学技术发展就体现

了多学科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结合。现代医学从生理模式走向生理、心理、社会模式。日本出现了社会理工学等新型学科,牛津开出了复合课程“科学与经济学”,美国推出了T-MBA(高科技MBA)。这些例子使我们明显地感到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支持和相互协调,已经成为教育综合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科学发展到一个更高阶段的标志。自觉地认识这样一个发展趋势,创造条件,更新观念,推动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互相渗透,努力使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交叉融合,是我们科学教育工作者顺应潮流、在更高的水平上发展科学技术教育的重大历史责任。

要看到科学技术(指自然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成果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拿来危害人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争的发动者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制造出大量的杀伤武器,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大灾难。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产生了巨大效益,但是一些腐朽的文化,在网上的传播也给人类带来了创伤。克隆技术发展标志着科学的巨大进步,但是“克隆人”的提出对社会伦理、家庭伦理提出了重大挑战,需要人文与科学的相互支持和协调,才能使这项技术不致于给人类造成灾难。所以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亟需与人文社会科学紧密合作,相互协调,使科学技术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造福于人类。

人文社会科学在自然科学与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其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手段,以及它的作用,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离开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进展就举步维艰。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一个高度综合化的新时代。人文教育、科学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即科学和教育发展的必然。

二、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分离是我国教育思想、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顽症,要下大力气来更新观念,改变这种状况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文理分科,大学文、理、工分校,学校科类单一,加上我国科技发展相对落后,所以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从理论到实践都显得迟缓。特别是当教育目的只限于“寻求知识”,尚未提高到增强人的综合素质时,更容易使人文与科学教育隔离,所以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分离是我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上的一个顽症。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窄,素质不高。中学文理分科长期存在使学生偏科,不仅知识面上有所偏颇,更重要的是从小就接受了文理分家的思想,打上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分割的烙印。有些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同志认为中学应该使学生有特长,所以文理分科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特长。我个人认为中学首先是为了学生打好基础,同时也应该发挥其个性使其有特长,但是用文理来分特长并且用文理分班、高考文理分科来导向学生的学习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利于学生全面成长,也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我们很高兴地看到,目前高考的改革,特别是高考科目和内容的改革,正促使中学的课程改革朝着文理不再分班的方向进行。高中不再文理分科对培养人才特别是对我国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是一个有力的措施。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相对落后,也是导致科学与人文长期分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最近一个世纪中,由于种种

历史原因,我国的科学技术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学科交叉综合的趋势与世界潮流相比滞后一个时期,人文与科学分离的矛盾并不突出,重理轻文的观念比较根深蒂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逐步融入世界潮流,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化趋势在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各个领域日益凸显出来,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分离导致的教育偏颇,也自然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解决这一矛盾的呼声必然日益高涨。

自1952年院系调整以后,我国大学基本上都是按科类设置院校,文、理、工分校,特别是行业办学,科类更加单一,行业性过强。一些单科性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偏窄,专业意识强,更难谈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认识到这一点,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管理体制改革,提出有条件的学校要使学科更加综合些,进行了合并与组合,特别是把一部分医科院校等单科院校进行了合并,组建了一部分学科更加综合的大学。另外,把行业办的学校进行调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并且进行学科调整,突破了原来行业办学的框框,适应地方需要扩大自己的学科范围。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学校结构的调整,为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奠定了基础,也为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不少院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推进“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建设,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上,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有效的人文与科学融合的教育体系还远未形成,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