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学教育的目标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全套教案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全套教案

第一章科学教育的目标一、主要内容:1、什么是科学2、正确认识科学的性质3、科学教育的目标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科学2、明确科学教育的目标三、教学重点、难点:对于科学的本质的认识四、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看录像。

第一节、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对世界进行解释的一项人类活动.科学的三位一体说:科学态度、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知识体系。

•科学研究的特殊目的•科学研究的独特方法•科学家的独特品格•正确认识科学的相对真理性提起科学,人们自然会想到科学概念、科学定律及科学理论、科学技术。

多数人视科学为关于自然现象的有条理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或者说是对于表达自然现象的各种概念之间关系的理性研究。

事实上,知识本身并不等于科学的全部。

爱因斯坦曾把科学定义为一种“探求意义的经历”。

目前科学教育界较流行的观念是所谓的科学的三位一体说,即完整的“科学”定义应包括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态度、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成果(科学知识体系)。

•科学研究的特殊目的•科学研究的独特方法•科学家的独特品格•正确认识科学的相对真理性•科学研究的目的:(对比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医生的工作目的)•科学课堂上的提问技巧: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展示有关材料,提供信息,设置环境,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如一杯水里等溶解多少食盐?)2.学生接触和进入境界,了解和分享信息;“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3.教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有什么不同意见?有什么更好的想法?”4.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少提“这是什么?”这类知识性的问题,多提“有什么特点”等带有思考性的问题;5.选择一个合适的问题进行探究。

•科学研究的独特方法:科学知识和常识的区别:科学知识经得起进一步观察和实验的检验;时刻准备接受别人的修正;有明确的适用条件的阐述;具有预见性或普遍性。

1.可重复性。

强调科学方法的规则性、操作步骤和所获结果表述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2.可积累性。

科学教育概述

科学教育概述

什么是科学?
• • • •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了这样的观点: 科学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方法; 科学是在人头脑中发生的活动; 它是使发现成为可能的一种正确智力加工过程过 程的一种结果。 • 科学的加工过程是科学探知未知事物的手段、方 法,是研究者用于研究自然界都的步骤和程序。
一 、什么是科学? 【科学研究的特殊目的】 科学家的工作是为了观察和解释已有的 世界,发现未知的世界。
一、后现代主义科学观
我国有自己具体的国情,不能盲目效 仿国外的后现代思想。把西方的问题想象 夸大为我们的问题,进而照搬理论,导致 教学中的偏激与放任,忽视基础,扭曲我 国本来就稚嫩的科学教育萌芽。
二、正确认识科学的相对真理
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
“我不知这个世界将来怎么看我,对我而 言,我只是像在海滩边玩耍的男孩,偶然 间发现了一粒比较圆的石头,和一枚比较 漂亮的贝壳,就觉得很愉快,但是在我面 前,尚未被发现的石头、贝壳仍然多如大 海。” ----牛顿
好奇心 有闲 自由的灵魂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三、科学家的独特风格 【新世纪的科学家】 20世纪的科学研究已经不是想18世纪 那样只是少数人参与的事情。科学家已经 成为一种职业,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同时科学研究项目同社会紧密结合,直 接由社会的需求所决定,所以科学家不但 要掌握精深的知识、娴熟的运用科学方法, 还要密切关注社会的发展。
三、科学家的独特风格
【科学的精神特质4】: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在科学的天平上,普通人和权威都一视 同仁,唯一的砝码是科学事实。任何观点 在成为正确知识之前都要接受仔细的考察。 但是怀疑必须符合实证和逻辑的标准, 随意批判是对科学家的不尊重。
三、科学家的独特风格

科技部《中小学生科学教育(2024年修订)》全文

科技部《中小学生科学教育(2024年修订)》全文

科技部《中小学生科学教育(2024年修订)》全文科技部《中小学生科学教育(2024年修订)》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宗旨为了加强中小学生科学教育,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培养创新人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科学教育。

第二章教育目标与任务第三条教育目标中小学生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四条教育任务中小学生科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1. 传授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2. 培养科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 增强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求真务实、创新发展的精神风貌。

第三章教育内容与要求第五条教育内容中小学生科学教育的内容包括:1. 自然科学基础: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2. 技术与工程:技术与设计、信息技术、工程与创新等;3. 科学探究:科学方法、实验技能、探究能力等;4. 科学伦理:科学道德、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

第六条教育要求1. 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习标准;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3. 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开展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

第四章教师与教学资源第七条教师要求科学教师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 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和科学教育专业背景;2. 不断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3. 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第八条教学资源1. 完善教材和教学辅助材料,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2. 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教学设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和形式;4. 开发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1.幼儿园科学教育-第一章 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

1.幼儿园科学教育-第一章  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

探索水的三态
水怎么变成气了?
我的手上有了水珠
看!我的水变成了冰
好凉的冰啊!
好滑的冰啊,我快拿不住了!
咦!我的冰越来越小了!它怎么 又变成水了?
看我的冰球多棒!
我的冰碗多漂亮啊多光滑啊!
(二)从幼儿科学教育的表现体悟
教师如何“教科学”
(1) 教师引发、支持和引导学前儿童对 周围的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进行主 动探究。
第四, 创造性地学习本课程。
第五,听课、自学、讨论、参与各种活 动相结合。
第一章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涵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学”与“教”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涵 1、科学是什么? (1)科学是知识 广义: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
系; 狭义:自然科学。
科学知识的特点: 科学知识具有真理性 科学知识具有经验性 科学知识具有可重复性
(3) 使学前儿童学会如何去获 取知识、如何学习,使学前儿 童逐渐学会科学的方法。
案例:他把橡皮泥团成球放进水里,沉下去了。他把 橡皮泥压成薄薄的饼状,又沉下去了。他把橡皮泥 搓成细长条,还是沉下去了。他停下,开始思考 ……这次他把橡皮泥扯成一粒一粒的,结果还是沉 下去了。他茫然环顾四周。老师注意到了这一切, 以同伴的身份与幼儿一起试。老师用的不是橡皮泥 ,而是一张纸折成盒子放在水里,盒子浮在水面上 。幼儿摆弄了一会儿水里的纸盒子,突然说:“我 有办法了。”他把橡皮泥做成碗状,结果,橡皮泥 浮起来了,他高兴得跳了起来。从而,悟出了“中 空”能浮起的道理。刘占兰著: 《幼儿科学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85页。
(2)幼儿科学教育的个体价值 幼儿思维之实验室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开发潜能,促进发展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的目标
1. 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通过有趣的科学实验和活动,激发幼
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让他们从小就开始培养对自然界的好奇心,主动去探索和发现。

2. 提高观察和描述能力:通过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幼儿
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让他们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实验中所观察
到的现象,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 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科学实验和解决问题
的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他们学会通过
观察、提出假设、实验验证以及总结结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4. 促进团队合作和交流: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实验,培养幼儿
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并通过交流和分享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5. 培养科学伦理和环保意识: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幼儿的科学
伦理和环保意识。

让他们明白科学实验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安全
措施,并了解如何保护和爱护环境。

6. 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提供有趣的科学实验和探索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让他们在科学实验中自由发挥,尝试
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培养创新思维。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兴趣、提高能力、促进
合作和培养伦理意识等方面的综合培养,为幼儿的科学学习打下坚
实的基础。

通过科学教育,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对科学的兴趣和
信心,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

《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

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中文版序科学教育不应该传授给孩子支离破碎、脱离生活的抽象理论和事实,而应当慎重选择一些重要的科学观念,用适当的、生动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们建立一个完整的对世界的理解,初步形成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了解科学精神,构建一个人健康协调发展的基础。

引言科学教育的目标不是去获得一堆由事实和理论堆砌的知识,而应是实现一个趋向于核心概念的进展过程,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理解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事件和现象。

核心概念及进展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与他们在校以及离开学校以后的生活有关的一些事件和现象,我们把这些核心概念称为科学上的大概念。

科学活动一般是从周围的事物和事件开始的,小学阶段应注意,所教内容使学生感兴趣,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是这些内容不仅对学生在中学的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一生都有用。

第一章科学教育的10项原则(按照大致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的)1.在义务教育的所有年级,学校都应该设置科学教育项目,以系统的发展和持续保持学习者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对科学活动的热爱以及对如何阐明自然现象的理解。

“科学”既包含了有关世界的知识,也包含了知识和理论赖以发展和改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提问、调研和对实证进行推理。

从事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欣赏自身并开始认识到科学的威力和局限性。

科学的理解源于在好奇心激励下进行的对事物和现象的探究,而这种好奇心是出自于对我们周围事物寻求理解的愿望。

正如在下面原则4 将要进一步指出的那样,理解并不是简单的有或无,而是随着经验的增长,不断增加复杂性的过程。

科学应该成为小学教育的一部分,这个原则的提出,基于它来自正面的有力证据。

小学科学教育会使儿童的一些由直觉形成的非科学的想法受到挑战,如果这些想法不被遏制,会干扰他们以后对世界的理解。

从事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体验亲历发现的快乐,并开始了解科学活动的本质、科学的权威和局限性。

学习科学人物和科学史有助于了解科学是一项人类的重要事业,在其中人们通过系统的收集数据和运用实际的证据来发现可信的知识。

幼儿园科学教案分享

幼儿园科学教案分享

幼儿园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科学教育是幼儿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提高孩子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从幼儿园科学教案的分享角度出发,介绍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怎样进行,以及针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所编写的一些科学教案,以期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质量。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科学教育旨在启发和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提高孩子们的探究求知能力。

科学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是通过观察、实验、探索等方式,引导孩子们走进科学世界,让他们亲身体验自然界的奥妙,培养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1、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幼儿园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科学教育可以通过观察和感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科学教育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实验、讨论和研究等方式,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探究中来,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幼儿园的科学教育通过启蒙教育,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施方法1、游戏法教学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游戏法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孩子们通过游戏,探索自然、理解世界,不仅能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更能促进他们的认知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例如,生活中的蝴蝶,在幼儿园可以通过游戏来学习,描述蝴蝶的生长过程、颜色等,让孩子们通过贴画等方式,更直观地了解蝴蝶的发育过程和变化。

2、亲身经历法教学幼儿时期,孩子们感性认识世界的能力非常强,他们更喜欢通过亲身经历来学习,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亲身经历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例如,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植物,可以让孩子们自己亲手种植一些植物,在种植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到植物发芽、生长的过程,了解植物的生命现象和变化过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案一、第一章:科学教育概述1. 学习目标:(1)了解科学教育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掌握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了解我国学前科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2. 教学内容:(1)科学教育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我国学前科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3. 教学活动:(1)讨论:什么是科学教育?它的目的是什么?(2)案例分析:优秀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3)小组讨论: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科学教育原则和方法?二、第二章: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与整合1. 学习目标:(1)了解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原则。

(2)掌握科学教育内容的整合方法。

(3)了解常见科学教育主题及教学资源。

2. 教学内容:(1)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原则。

(2)科学教育内容的整合方法。

(3)常见科学教育主题及教学资源。

3. 教学活动:(1)小组讨论:如何选择适合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2)案例分析:优秀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整合策略。

(3)实地考察:考察周边的科学教育资源,探讨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三、第三章: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1. 学习目标:(1)了解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流程。

(2)掌握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技巧。

(3)了解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方法。

2. 教学内容:(1)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流程。

(2)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技巧。

(3)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方法。

3. 教学活动:(1)小组合作:设计一个针对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

(3)小组讨论:如何评价一个科学教育活动的效果?四、第四章:科学教育中的探究与实验1. 学习目标:(1)了解探究与实验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2)掌握引导幼儿进行探究与实验的方法。

(3)了解探究与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

2. 教学内容:(1)探究与实验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2)引导幼儿进行探究与实验的方法。

(3)探究与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

3. 教学活动:(1)小组讨论:探究与实验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是什么?(2)实践操作:演示引导幼儿进行探究与实验的方法。

第一章 幼儿科学教育目标

第一章 幼儿科学教育目标

(三)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 学科依据
1.内容的广泛性和知识的严密性。
2.方法的科学性。
三、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分析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 科学领域的目标是: 1.对周围的事物 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 对周围的事物、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 2.能运用各种感官 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能运用各种感官,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字的重要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字的重要 和有趣; 和有趣; 5.爱护动 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爱护动、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3.科学经验和初级科学概念的关系 在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中,获取科学经验 与形成初级科学概念是幼儿科学教育中有关 科学知识目标的两个方面,是相一致的。幼 儿初级科学概念的形成离不开他们的科学经 验,而要建立在丰富的科学经验的基础上。
4.幼儿科学教育中知识目标的具体要求 (1)帮助幼儿获取周围环境中的具体事物的多样性 的经验,并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这些实物的初级 科学概念。 (2)帮助幼儿获取周围环境中发生的自然现象的经 验。 (3)帮助幼儿获取周围环境中事物和事物、现象和 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简单经验。 (4)帮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取简单的技术经验。
方法技能 方面 情感态度 方面
六、幼儿科学教育各层次目标 的关系
从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过程来看,幼儿科学教 育的目标则包括自上而下的三个层次:幼儿 幼儿 科学教育总目标、各年龄班教育目标和教育 科学教育总目标、各年龄班教育目标 教育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年龄目标是根据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的要求, 结合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而制定的。它体现 了不同年龄之间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同 时也体现了不同年龄之间幼儿发展的连续性。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王爱星第一章绪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本章提要:本章包括科学与技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等四方面的内容。

本章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难点:科学、技术的概念。

1、科学与技术(1)科学与技术的概念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科学还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技术是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技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技术是成套的知识体系。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相互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2)科学与技术的功能科学技术有两个功能:认识功能和生产力功能。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1)学前儿童与科学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发展分为若干个阶段,并将2——7岁阶段称为“前运算阶段”。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概念的发展是由概念含混、复合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时期组成的,每一个阶段又包含着若干个小阶段。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急于将由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现象和原理,按成人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儿童,并要求儿童像成人那样去理解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道理。

教师应该顾及到儿童的“天真理论”。

“天真理论”是儿童在学校学习之前已获得的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的概念,也被称之为“前概念”、“幼稚理论”、“直觉概念”等。

布鲁纳:认为儿童必须先通过操作具体实物发展概念,进而逐渐发展到以抽象符号表达概念的层次。

强调发挥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要求让儿童主动地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因此,他竭力倡导发现学习(发现法),并广泛地运用于科学教育。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大专课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大专课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教案章节:第一章科学教育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了解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科学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2. 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3. 科学教育的方法4.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对科学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科学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教师介绍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教师分析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科学教育的实施情况。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案例分析的准确性3. 学生总结和反思的深度教案章节:第二章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

2. 掌握科学教育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2. 科学教育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教育原则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对科学教育原则的理解和认识。

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

2. 教师介绍科学教育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供实际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科学教育原则的应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案例分析的准确性3. 学生总结和反思的深度教案章节:第三章科学教育的方法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教育的方法。

幼儿科学教育课程标准

幼儿科学教育课程标准

幼儿科学教育课程标准
《幼儿科学教育课程标准》
第一章绪论
一、科学教育的定义
科学教育是指基于科学思维和方法,利用实物体验、实践活动以及相关仿真模拟等可视、可触摸的学习内容,让幼儿接触和体验科学,充分认识自然界的知识和规律,为加强孩子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的开发提供必要的科学资源和技能培养的过程。

二、幼儿科学教育的宗旨
幼儿科学教育旨在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科学思维和科学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获得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理解科学领域的发展,了解科学的实践,有科学的思维,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

三、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
(一)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
1.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健康认知,激发孩子的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促进幼儿科学思维的形成和科学文化的内化;
3.帮助幼儿学习使用科学方法进行实践探究和思考分析;
4.培养幼儿科学态度以及实践活动的能力;
5.促进幼儿科学创新的能力和意识。

(二)培养幼儿的科学常识
1.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科学的五大领域,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
2.接触和体验一些基本物质、能源和生物,加深对基本概念的认识;
3.了解基本定律、现象和趋势;
4.学习一些有用的科学知识,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能力
1.培养幼儿探究的能力,提高他们观察、推理、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实验室的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写作能力;
3.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的能力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4.培养幼儿科技创新的意识,拓展他们的眼界,使他们能够看到科技发展的潜力和机遇。

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计划

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计划

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计划引言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而科学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科学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细致规划的科学教育课程计划对幼儿园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1.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科学教育旨在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科学的兴趣。

幼儿应该学会观察、提问和思考,并能够通过实验和探索活动来解决问题。

2. 科学教育的内容幼儿时期的科学教育内容应以幼儿生活和日常经验为基础,引导他们了解生活中的物质、力量和现象。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游戏和实践活动,幼儿可以学习形状、颜色、大小等物质属性,了解天气、季节和水循环等自然现象。

3. 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幼儿园科学教育注重学以致用,通过观察、实验和游戏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与实物互动,探索科学的奥秘。

4. 科学教育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科学教育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语言、数学、美术等学科的有机结合,幼儿可以在跨学科的环境中学习和应用科学知识。

5. 科学教育的评估方法科学教育的评估应注重幼儿的实际能力和学习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小组合作等方式来评估幼儿的科学学习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6. 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机会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开展实验室活动、野外考察和参观等科学实践活动,还可以引入多媒体、科学玩具和图书等资源,丰富科学教育的内容。

7. 科学教育的家庭教育支持家庭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支持者。

家长可以与教师合作,通过家庭科学实践活动和科普读物,加强对幼儿科学教育的支持和鼓励。

8. 师资培训与科学教育教师是科学教育的重要推动者。

幼儿园教师应接受科学教育的相关培训,提高科学教育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科学教育活动教案

科学教育活动教案

科学教育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并能描述科学教育的意义;2.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相关教材和教具;2)准备幻灯片和投影仪;3)备好学生的实验材料。

2.学生准备:1)准备好笔记本;2)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

三、教学过程1.引入(约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科学教育的兴趣。

例如,展示一个蓄电池的照片并问学生如何解释它的工作原理。

2.科学教育的意义(约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并与学生共同探讨科学教育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教师可以提问以下问题:1)科学教育与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2)科学教育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意义?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来回答这些问题,并将自己的观点写在笔记本上。

3.小组活动(约25分钟)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教师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实验任务,如“观察鸡蛋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每个小组应制定实验计划,包括实验步骤、所需材料和预期结果。

教师鼓励学生合作并互相帮助完成实验。

4.实验演示(约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将他们的实验结果报告给全班。

教师可以用幻灯片演示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实验成果,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结果。

这将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5.总结(约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教学内容,并强调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今天的教学过程以及他们从中学到的东西。

四、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1.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与交流能力、实验操作的正确性等;2.检查学生的实验计划和笔记本,评估他们对科学实验过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与学生进行讨论,了解他们对科学教育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让学生参与科学实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

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

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
引言
幼儿园科学教育在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指导。

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
•目标: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培养其主动探索的精神。

•方法:通过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和材料,引导幼儿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探索。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比较和分类事物的能力。

•方法:通过观察寻找周围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幼儿进行图形、颜色、大小等方面的观察。

提高幼儿的实验能力
•目标:培养幼儿进行简单实验的能力,提高其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

•方法: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活动,引导幼儿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和总结结论。

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
•目标:培养幼儿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通过科学实验、探究活动等教学手段,引导幼儿形成系统
的科学思维,并学会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获取新知识。

结语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为其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教师在实践中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丰富多彩的科学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知的提升。

中班科学教案《多彩的鱼儿》

中班科学教案《多彩的鱼儿》

中班科学教案《多彩的鱼儿》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鱼儿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让学生知道鱼儿身体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功能。

让学生了解鱼儿的多样性,以及它们生活在水中的原因。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鱼儿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制作鱼儿模型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鱼儿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鱼儿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介绍鱼儿身体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功能,如鱼鳍、鱼尾、鱼鳃等。

讲解鱼儿如何通过鱼鳍和鱼尾的摆动来游泳。

解释鱼儿生活在水中的原因,如通过鱼鳃呼吸等。

2.2 鱼儿的多样性:展示不同种类的鱼儿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介绍不同种类的鱼儿生活在不同水域,如海洋、淡水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引入:通过展示鱼儿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鱼儿的了解和观察,激发学生的思考。

3.2 讲解:讲解鱼儿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包括鱼儿身体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功能,鱼儿如何游泳等。

讲解鱼儿的多样性,展示不同种类的鱼儿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3.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鱼儿模型,可以使用纸张、颜料等材料。

学生动手操作,制作出自己喜欢的鱼儿模型,并可以进行展示和分享。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参与观察、思考和讨论。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参与制作鱼儿模型。

4.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学生对鱼儿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通过学生制作的鱼儿模型,评估学生对鱼儿身体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鱼儿,记录下鱼儿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让学生回家后,家长协助学生拍摄一张自己制作的鱼儿模型的照片,并写下一段关于鱼儿的描述。

5.2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参观水族馆或进行一次钓鱼活动,让学生更加近距离地观察和了解鱼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课例一 桌子上放着两盆液体,教师出示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到 盆子里。马铃薯在一盆液体里沉,在另一盆液体里浮。交换马 铃薯,再分别放入盆中,在刚才沉的盆子里,马铃薯还是沉, 浮的还是浮。把两个马铃薯放入其中一个盆中,都浮起来了, 放入另一个盆中,马铃薯都沉下去了。这时候,学生都说: “噫,这个水是怎么回事?”有的就说:“老师,浮的一盆水 是盐水!”听一个学生这样说,好多学生都会跟着认为是盐水。 这时老师说:“好!真聪明!告诉大家,老师在课前确实在水里 放了盐。” 接下来教师又问:“这是盐水吗?怎么来验证呢?” 学生会说:“烧一烧就烧出盐来了。”接着学生动手实验,按 照教材的方法烧盐水,结果真的烧出了白色粉末,学生都认为 这就是盐!证明了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就是盐水。 对于这个 案例中老师的教学,你做何评价?

批评的声音: 传统的分科理科课程,主要 目标是掌握学科知识,具体表现为两个维 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教学实践中, 以下诸现象普遍存在:偏重书本知识,轻 视实践活动;偏重学科本位,忽视社会、 学生发展的需求;偏重模仿,忽视创新; 偏重教师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动学习; 偏重统一要求,忽视个性发展;偏重个人 学习,忽视合作与交流等现象。传统的综 合理科,注重了学科知识的相关性,注重 知识结构平衡,但仍然是以学科为本位, 缺乏对科学的整体把握。
生物与环境
生物对环 境的适应
生长发育
良好生活习惯
进化现象
物质世界
物体 的特征 材料的性 质与用途 物质 的变化 物质 的利用 位置 与运动 常见 的力 简单 机械
物体与物质
运动与力
物质世界
光的传播

能量的表现形式
能量的转换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热现象
简单电路
磁 现 象
地球与宇宙
地球的概貌 昼夜的变化 天气的变化 地球的概貌 与地球的物质 地表的变化 地球运动与 所引起的变化
第一节

什么是科学
一、科学研究的特殊目的
科学家的工作是为了观察和解释已有的客观世界。

在课堂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区分实际问题和科学问题。
2、要区分真科学问题和假科学问题。
3、要区分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
4、正确使用“是什么”和“为什么”问题。






教师与学生一起做水溶解食盐的实验,在一杯水中不 断加食盐同时不断搅拌,引导学生认识到食盐不会无 限的溶解下去。 师:对,这位同学讲得很好!物质不可能无限地溶解 下去,肯定有一个限度。 那么,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 盐呢? 师:这个问题我们能进行研究吗?有什么地方不够明 确? 生:不能,一杯水是指大杯呢还是小杯,是几毫升 呢?…… 师:大家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到底用多少水进行研 究? 最后教师把小组的意见统一起来,统一在50毫升的水 中进行实验。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 但是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将科学教育等同 于学科教育,将科学教育等同于科学知 识的教学,忽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 情感、科学精神、科学意识的教育,忽 视对学生进行科学实质和意义、科学与 社会、技术、生活的关系的教育,忽视 学生对科学过程及方法的体验和认识, 忽视学科内部特别是学科之间的综合与 联系,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 此,中小学科学教育亟待改革。
对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现状的评价,目 前中国教育界有两种声音。 赞扬的声音:中国的中小学科学技术教 育是当今世界上最成功的范例之一。 理由: 1 .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 2.中国出国留学生的学业成绩; 3.中国的中小学科学教材内容的深度 在当今世界上是屈指可数的;4.国外 有关人士对中国基础教育的赞扬。

二、科学家的独特品格
著名科学社会学家默顿在20世纪中期就指 出,在科学家群体中存在四条不成文的科 学家规范,即(1)普遍主义。(2)公有 性。(3)无私利性。(4)有条理的怀疑 主义。

第二节

科学教育的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 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主要维度或基本要 素有——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对科学探究 的过程和方法的了解和实践,对与科学相关的积 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对待自然
对待科学 技术和社 会的关系
要与自然 和谐相处
欣赏自然美
科学对社会的双重作用
关注与科 学有关的 社会问题
生 命 世界
常见 的植物 常见 的动物 世界 常见的 其他生物 动植物 的一生 生物 的繁殖 生物的结 构和功能
多样的生物
生命的共同特征
生物的 基本需求
生理 与 健康
生命世界
遗传现象
健康生活

二、科学研究的独特方法
以观察为手段,以事实为依据 可重复性 相对性 理论的可证伪性
★ ★ ★ ★

科学课教学可在以下几方面体现:
1、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3、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各种各样的叶子》教学片断----是不是同一种叶子 教师拿出两片叶子,要求学生找出这两片叶子的相同 之处。有的学生小组找到7个相同点,有的小组找到9 个相同点,因而得出结论:它们是相同的叶子。 接着教师又拿出两片叶子,让学生比较它们是不是同 一种叶子并要求说出理由。结果一个小组找出了8个 不同点,说明这两张叶子不是同一种树的叶子。 随后,教师又拿出两片叶子,看似差不多,却又不一 样,问:“大家说是不是同一种树叶?”学生有的说是, 有的说不是,都有自己的说法,也都有支持自己观点 的证据,谁也说服不了谁。怎么办? 最后老师拿出了整条树枝,可以看出上面的树叶是有 变化的。学生明白了,原来是同一种树上不同的叶子!
小学科学 教育
培养 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科学知识
生命世界
物质世界
地球与 宇宙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就是让学生的学习由
学会→会学→爱学

一、总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 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 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 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 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 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 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 心科技的新发展。
地球的物质
地球与宇宙
四季的变化
天空中的星体
太阳与月球
探索宇宙的历史
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空间
思 考



请搜集我国历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数据,并给 予分析 请在你所在地进行一次科学教育现状调查,谈 谈你的看法 谈谈你对科学本质的思考

中国科协四次公众科学素养 调查的结果


中国科协下属的中国科普研究所在1992年、 1994年、1996年、2001年对我国公众的科 学素养进行了四次调查。 按照国际上较为公认的指标体系,公众同 时达到对(1)科学知识(术语和概念)的基 本理解;(2)科学的研究过程的基本理解 和(3)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的基本理解 程度,就可以被认为具备了基本科学素养 的水平。

二、分目标
科学探究
观察、实验、操作 制定计划 搜集整理信息
猜想与假设
过程与方法
思考与结论
提出问题
科 学 探 究
表达与交流
认识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知道, 爱提问 大胆 想象 愿意合 作与交流 科学是不 断发展的 科学不 迷信权威 重证据
对待 科学学习
坚持性
对待科学
情感、态度、 价值观
珍爱生命 用科学 改善生活
关于2001年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
不同职业群体科学素养状况: 学生:11.42% 专业技术人员:6.29% 商业工作人员:5.81%;办事人员:4.70%;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4.55% 服务性工作人员:1.03%;离退休人员: 0.87%;个体劳动者:0.55;公交企业工人: 0.52%;城镇待业人员:0.10;农民:0.04% 家务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者具备科学素养 的比例最低

根据这一指标体系,前三次调查的 结果基本一致,我国公众具有基本 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0.3%(1996), 美国为6.9%,欧共体为4.0%(均为 1990年结果)。
关于2001年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


经国家统计局批准,中国科协于2000年 下半年至2001年上半年对我国公众 (18—69岁)科学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 素进行了第四次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具有基本科学 素养的比例为1.4%.

上述结果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国家现 行的以学科为中心的科学教育体系对于 公民了解和掌握基本科学知识发挥了积 极作用,效果比较显著。但是对于公众 理解科学过程、理解科学对于社会的影 响等方面作用甚微,明显落后于发达国 家。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总体水平很低,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现行的科学教育体 系(包括科学教育的目的、观念、内容、 课程、教学、学习活动、评价等)进行 深刻的反思。
第一章
科学教育的目标
什么是科学? 科学教育的目标是 什么?
对中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两种估价
科学教育在中国的中小学占有非常重要 的 地 位。 小 学 开 设 的 科 学 课 程 叫“ 自 然”。初中和高中开设的科学课程主要 有物理、化学、生物,初中地理课以人 文地理为主,高中地理含有自然地理内 容。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为学生开设了选 修课,如环保、能源、信息技术、科技 制作等等。
案例《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