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灸的灸量调控_王欣君
麦粒灸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麦粒灸技术
麦粒灸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麦粒灸技术麦粒灸是将艾绒搓成如麦粒样大小的艾炷直接置于皮肤上施灸防治疾病的一种技术。
其特点是所需艾绒很少,烟雾小,刺激量可大可小,灼热、灼痛感穿透性明显。
应用范围很广,尤其对风寒湿痹、寒痰喘咳、以及脏腑虚寒、元阳虚损引起的各种病症疗效较好。
一、灸材与基本操作方法(一)艾绒及其他施灸材料麦粒灸选用柔细如棉的艾绒,一般选用黄色精制艾绒,其艾火温和,艾绒纤维易于按压或搓捻成大小、松紧不同光滑的麦粒状艾炷。
麦粒灸操作还需要中药油膏或凡士林,其作用在帮助艾粒粘附于皮肤,也可刮取新鲜蒜汁作粘附材料,线香用于暗火点燃艾炷顶端,镊子用于适时移除烧剩残艾。
(二)麦粒艾炷制作麦粒灸所用艾炷是用子粒状的麦类作比喻,艾炷多成长圆形或卵圆形,也可将艾炷底部压平成半粒米样。
麦粒形艾炷可分大、中、小3种。
大麦粒形艾炷,炷如一颗完整麦粒。
取6mg艾绒,制作炷高约5mm,腹径3mm的艾炷;中等麦粒形艾炷,炷如大半个麦粒,取4mg艾绒,制作炷高4mm,腹径2.5mm的艾炷;小麦粒形艾炷,炷如半粒米,取2mg艾绒,制作炷高3mm,腹径2mm的艾炷。
根据艾炷的松紧分为“硬丸”、“中等硬丸”和“软丸”。
用右手拇、示指反复均匀地搓捻艾绒,纤维缠绕较紧,含绒量较多,燃烧时间较长,温度较高,被称为“硬丸”。
拽取少量艾绒,略加按压成形,由于纤维未经搓捻缠绕,因此所制作的艾炷比较松散,含绒量较少,燃烧时间短,温度稍低,被称为“软丸”。
松紧程度介于二者之间的是“中等硬丸”。
当病情危重,需要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大刺激量,多用硬丸样艾炷,或用超常规壮数的软丸艾炷。
病情平缓,只需常规壮数,可用中等硬丸样艾炷,或用软丸样艾炷。
(三)选穴特点1.全身大多数穴位都可施以麦粒灸。
2.较多选用背腰、脘腹和下肢等肌肉较厚部位穴位。
3.选穴宜少而精,每次2~4穴为宜。
4.局部与远部选穴相结合5.定位要准确,以免修正定位造成更多、更大的灸痕。
6.分布颜面、血管部位的穴位不可采用化脓瘢痕灸。
中医康复技术操作规范·麦粒灸
中医康复技术操作规范麦粒灸中医康复技术操作规范·麦粒灸制定工作组;王晓彤;王欣欣;董闯;李妍;王九;金圣博;刘东宁【期刊名称】《康复学报》【年(卷),期】2022(32)2【摘要】麦粒灸属于艾灸疗法中的直接灸范畴,是使用麦粒大小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烧灼,借助灸火及药物对机体穴位的刺激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
麦粒灸具有扶正祛邪、温经散寒、活血止痛、补中益气和防病保健等功效,现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及健康调养中。
制定麦粒灸中医康复技术操作规范主要目的是规范管理和指导中医专业技术人员正确使用麦粒灸疗法进行康复治疗。
本标准通过麦粒灸康复技术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禁忌证、主要适应证等方面进行标准制定,重点围绕施灸前准备(麦粒灸艾炷制备、穴位选择与定位、体位选择、其他辅助用品、受术者准备、环境卫生要求、消毒)、施灸(施灸原则、化脓麦粒灸操作步骤、非化脓麦粒灸操作步骤)、施灸后处理等操作步骤及要求进行规范。
此外,还针对麦粒灸艾炷的制备、补泻手法等内容进行了规范说明。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指导各级各类医院及医疗保健机构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麦粒灸康复治疗,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及有效性。
【总页数】6页(P100-105)【作者】中医康复技术操作规范·麦粒灸制定工作组;王晓彤;王欣欣;董闯;李妍;王九;金圣博;刘东宁【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相关文献】1.中医康复技术操作规范·督灸2.中医康复技术操作规范·督灸3.早期介入麦粒灸结合Bobath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偏瘫下肢髋关节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4.麦粒灸结合运动疗法对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5.麦粒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屈肌表面肌电及痉挛分级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麦粒灸技术(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麦粒灸技术(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目录一、适用范围 (2)二、评估 (2)三、告知 (2)四、物品准备 (2)五、基本操作方法 (2)六、注意事项 (3)附: (4)麦粒灸技术操作流程图 (4)麦粒灸是将艾绒搓成如麦粒样大小,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通过其温经散寒、扶助阳气、消瘀散结作用,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艾灸技术范畴。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虚寒性疾病引起的症状,如肺痨所致的咳嗽、咳血;慢性腹泻所致的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脾胃虚弱所致的纳差,呕吐;尪痹所致的晨僵、小关节疼痛等症状。
二、评估1.病室环境及温度。
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是否妊娠。
3.有无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哮喘病史或艾绒过敏史。
4.对热、气味的耐受程度。
5.施灸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1.施灸过程中出现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心慌出汗等不适现象,及时告知护士。
2.施灸过程中不宜随便改变体位以免烫伤。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泡。
4.灸后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
四、物品准备艾粒、油膏或凡士林、弯盘、消毒棉球、无菌敷料、镊子、胶布、线香、打火机或火柴、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一次性垫布、屏风。
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关闭门窗,用隔帘或屏风遮挡。
4.遵照医嘱确定施灸部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
5.选择油膏或凡士林涂于施灸部位。
6.非化脓灸的施灸方法:将艾粒立置于施灸部位,用线香点燃艾粒顶端,使其燃烧。
当艾粒燃到剩余2/5~1/5左右,即用镊子将艾粒夹去,再进行下一壮操作。
灸后将穴位处残留的灰烬和油膏轻轻擦拭干净。
7.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询问有无不适感。
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着衣,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9.开窗通风,注意保暖,避免对流风。
六、注意事项1.心前区、大血管处、乳头、腋窝、肚脐、会阴、孕妇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2.注意皮肤情况,对糖尿病、肢体感觉障碍的患者,需谨慎控制施灸强度,防止烧伤。
麦粒灸临床特点及适宜病症
麦粒灸临床特点及适宜病症王玲玲【摘要】分析了麦粒灸在施灸部位所造成的短暂灼痛以及持续性炎症化脓现象,比较麦粒灸与针刺、艾条温和灸的区别,指出麦粒灸更适宜用于病理复杂、病位广泛、免疫功能失调的顽症痼疾.【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13(032)011【总页数】3页(P889-891)【关键词】灸法;麦粒灸;隔物灸;适应证【作者】王玲玲【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8在火的利用中,中华民族的先贤发现了用艾粒烧灼体表所引起的灼痛和化脓,蕴藏着巨大的防治疾病的潜力,一种原始性创新的外治方法——中国麦粒灸诞生了。
借艾火之力以触发机体自我调整功能,具有奇特效应机制的疗法,数千年来一直吸引针灸界探索它防治疾病的临床规律和适宜病症。
1 麦粒灸灼痛与化脓规律任何一种疗法的效应都与其在操作方面具有某些特点密切相关。
麦粒灸将上尖、中粗、下尖而带平的艾粒直接置放于皮肤,有利于造成特殊而适宜的燃烧烈度。
艾粒上尖,易于点燃;中粗,可让穴位皮肤逐渐适应升高的温度;下尖带平,有利于艾粒站立平稳,使温度下传集中。
麦粒灸一方面使患者出现强烈的穿透性灼痛感,另一方面使局部组织不同程度地损伤,产生异体蛋白,由此进一步激活机体的防御机制,从而产生持久及多方面的调整。
这种短暂灼痛与施灸后持续的疤痕刺激恰到好处地结合为其他针灸手段所不具有。
1.1 麦粒灸的短暂灼痛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灸法至今已有60余种[1]。
多种多样的灸法都离不开火的温热刺激,因此它们存在感觉与效应上的共性。
由于人体内70%以上是水,当人体接受到艾火刺激后,水分子在电磁辐射作用下相互摩擦,可引起局部组织升温,从而激活相应的感受装置而产生温、热、烫、痛等不同感觉。
麦粒灸施灸时所产生的刺激主要是短暂灼痛,即患者所说的“烫”,而不可能使局部有明显的温热感,即使是无瘢痕的轻度麦粒灸,也以极短暂的灼痛为特点,哪怕灼痛只有0.1 s,就足以启动麦粒灸效应机制。
麦粒灸联合项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观察
2020年12月第27卷第23期麦粒灸联合项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观察楼 晨 邹 艳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关节增生、退行性改变导致椎间盘、韧带、神经根、血管等受压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颈项部疼痛、进行性肢体感觉障碍及运动障碍,多数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临床症状。
我科门诊采用麦粒灸联合项八针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与分组 我科门诊2019年5—10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60例,年龄18~65岁;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并经DR、CT、MR确诊,临床症状如颈部疼痛、僵硬、手臂麻痹或疼痛、肌力及肌张力下降、头晕、头痛等;神志清楚,能够坚持治疗;近1个月未接受任何其他治疗。
排除颈椎畸形及颈椎病术后,具有严重骨质疏松,伴有严重心脑肾等原发病,皮肤有破损、溃疡、结痂不易愈合,哺乳期、孕期妇女。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2.1±11.0)岁,病程(3.2±1.0)年。
对照组中男、女各15例,年龄(41.3±9.8)岁,病程(3.1±1.0)年。
两组一般资料接近。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取端坐位,采用颈椎牵引机(L Z X-100E型)牵引治疗,牵引力7kg,间歇时间5s,牵引角度15~20°,牵引时间20分钟,隔日1次。
1.2.1 观察组 ① 项八针方法:取患者颈项部两侧第2、4、6颈椎棘突后正中下旁开2寸的阿是穴,项部后发际正作者单位:321300 浙江永康市中医院针灸科通信作者:邹艳,中直上0.5寸第1颈椎旁下的哑门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的大椎穴。
患者端坐位常规消毒后,使用0.25mm×40mm 无菌针灸针双手进针法沿颈椎方向斜刺45°至椎体横突,进针0.5~0.8寸,平补平泻捻转手法,患者得气即可。
患者针刺时静留针30分钟,隔日1次,每周3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不同灸量麦粒灸对失眠大鼠下丘脑含量的影响
NO. 0029422。精制艾绒:上海泰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701。
(2)动物分组及处理 取大鼠 24 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以下 4 组,每组 6 只。正常饲养 7d 后予 以相应处理。 ①对照组:于实验当日给予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30mg/kg)。 ②麦粒灸 1 组:于实验当日给予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30mg/kg),4min 后给 予神门、三阴交穴麦粒灸 3 壮。艾灸方法:艾炷以精制纯艾绒制成麦粒状,每壮 重 10 mg,治疗时先用少许凡士林均匀涂抹在穴位上,再于凡士林上施以麦粒灸 艾炷,用细香点燃艾炷,待艾炷燃剩至 1/4 时,迅速用眼科镊夹去剩余艾炷。 ③麦粒灸 2 组:于实验当日给予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30mg/kg),4min 后给 予神门、三阴交穴麦粒灸 5 壮。艾灸方法同麦粒灸 1 组。 ④麦粒灸 3 组:于实验当日给予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30mg/kg),4min 后给 予神门、三阴交穴麦粒灸 10 壮。艾灸方法同麦粒灸 1 组。 (3)指标检测方法 观察各组大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后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时间, 以翻正反射 消失至恢复的时间为睡眠持续时间,开始记录给药时间、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和翻 正反射恢复时间,可以分别计算出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
3.2 不同灸量麦粒灸对 PCPA 所致失眠大鼠下丘脑 NO、NOS 含量影响 NO 是由 L-精氨酸(L-Arg)经 NOS 催化产生的,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内重要的
神经递质,参与脑内的多种功能。NO 增加可能是睡眠剥夺后机体精神行为变化 的重要原因[3,4]。Vries 发现 NO 阻断剂 L-NMMA 可增加大鼠睡眠,抑制觉醒[5]。 各脑区 NOS 活性夜间明显高于白天,其中以睡眠调节的主要区域下丘脑的变化
麦粒灸 1 组 麦粒灸 2 组 麦粒灸 3 组
不同温度艾灸对施灸局部微循环影响的实验观察_施睿
收稿日期: 2015 - 12 - 09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81373750) 作者简介: 施睿( 1990 - ) ,女,山西阳泉人,学士,研究方向: 灸法原理及
作用机制。 通讯作者: 张建斌,男,副教授,E - mail: zhangjianbin@ njucm. edu. cn。
艾灸组
艾灸前
艾灸后
7. 21 ± 3. 56 9. 56 ± 5. 09*
8. 18 ± 5. 95 12. 64 ± 9. 56*
17. 93 ± 9. 10 25. 53 ± 16. 94
注: 艾灸( 加热) 后与艾灸( 加热) 前比较* P < 0. 05。
根据表 1,除 48 艾灸组以外,其余两组艾灸 ( 加 热) 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表明艾灸组 和对照组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局部微循环血流,但 两者之间是否有作用差异,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 2. 2 不同温度艾灸前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百分比变 化率比较
摘 要: 目的: 观察不同温度局部热刺激前后皮肤温度和血流灌注量的变化,讨论并总结不同温度艾灸对局部皮肤 微循环影响的差异。方法: 将 20 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对各组施以不同温度( 38℃ 、43℃ 、48℃ ) 热刺激, 每组 10 只。应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仪,检测并记录大鼠下肢足三里穴区局部加热前、中、后的血流灌注量变化并进 行观察比较,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 比较两组大鼠下肢微循环血流灌注情况,从加热方式上看,艾 灸热刺激血流灌注量波动幅度更大,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从温度上看,43 ℃ 血流灌注量变化幅度 更大,但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从温度后效应持续时间上看,艾灸组的温度后效应持续时间优于非艾 灸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 不同加热方式导致的温度效应是有差异的,但不能说明艾灸对改善微 循环状况更好。
麦粒灸治疗寒凝湿滞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分析
麦粒灸治疗寒凝湿滞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9-07-18T15:51:46.9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4期作者:何彦刘敏(通讯作者)[导读] 作为一种病因未明的、关节结构破坏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重庆 401420)【摘要】目的:探究麦粒灸治疗寒凝湿滞性类风湿膝关节炎的效果。
方法:本研究选自2018年7-12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疼痛科、风湿科进行诊疗的60例寒凝湿滞性类风湿关节炎病患,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片10mgqd,酮络芬0.1g bid连续12周。
研究组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麦粒灸(选穴:患侧阳陵泉、阴陵泉、犊鼻、内膝眼、阿是穴)的治疗,1次/3d。
治疗12周之后,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VAS量表,并检测CRP、ESR。
结果:两组在进行治疗之后,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麦粒灸治疗寒凝湿滞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应用。
【关键词】麦粒灸;关节炎;膝关节功能【中图分类号】R24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4-0204-02作为一种病因未明的、关节结构破坏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我国10000人中约有32~38人患上类风湿关节炎(RA),男性与女性患病的比例是1:3。
近几年,女性的患病人数有上升趋势。
该病对于关节产生病变的畸形有消极的影响作用,大多数寒凝湿滞性关节炎在患病之后都会出现膝关节受损,这是RA入侵后产生的最严重并发症、丧失行走能力。
在没有进行治疗的病患中,患该病2年的致残率达到50%,患该病4年的致残率高达80%。
现对我院自2018年7月-2018年12月所诊治的60例寒凝湿滞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病患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7-12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疼痛科、风湿科接受诊疗的60例病患,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必须与本研究纳入标准的寒凝湿滞性关节炎病患的相关标准相符合,并对这60例病患的资料进行相关的收集,这60例病患一共有92个膝受到关节病变。
麦粒灸在骨关节炎疾病中的应用概述
麦粒灸在骨关节炎疾病中的应用概述谭洁;李梦娟【摘要】麦粒灸具有调节寒热,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有效治疗骨关节炎.临床实验表明麦粒灸对骨关节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现代相关实验研究证明,麦粒灸能缓解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症状,可治疗关节积液.现对麦粒灸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进行概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7(026)018【总页数】3页(P37-39)【关键词】骨关节炎;麦粒灸;调节寒热;活血化瘀【作者】谭洁;李梦娟【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成都610000;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成都6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3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
患者患病后由于关节疼痛肿胀甚至畸形,对其生活造成影响[1]。
据统计,OA在中老年患者中更为常见,男性发病率低于女性;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OA的患病率为50%,而7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激增至80%[2]。
OA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增,其发病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而呈上升趋势[3],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
现将麦粒灸对OA的治疗作用简述如下。
中医认为OA是由于平素体虚,营卫气血不足,不能濡养肌肉筋骨,外邪趁虚而入,病邪流注筋骨,气血阻滞,经络不通,局部水液集聚,瘀血阻滞而成,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积液。
若患者平素体虚,又久居湿地,湿邪困脾,中州失运,则湿邪更重,久之形成关节腔积液,身体困重。
肾主骨,长期关节病变又会引起肝肾不足,血不荣筋,筋不束骨,影响关节活动。
娄多峰等[4]提出治疗风湿病的“虚邪瘀理论”,认为风湿病实为本虚标实,风寒湿是致病基础,痰瘀阻络是致病关键,在风湿病的治疗中,应将化痰活血法贯穿始终。
目前临床上治疗OA多以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为主。
2.1 针刺与艾灸针艾各有所长,针刺长于调和经络气血,而艾灸长于温通。
麦粒灸怎么做
麦粒灸怎么做文章目录*一、麦粒灸怎么做*二、艾灸有什么原则*三、麦粒灸的主治病症有什么麦粒灸怎么做1、麦粒灸怎么做先将艾绒制作麦粒大小艾炷,再在所灸的穴位和病变部位上涂以凡士林,使麦粒大小艾炷能粘附于皮肤上而不致掉落。
点燃后,当艾炷烧近皮肤,病人有温热或轻微灼痛感时,将未燃尽的艾炷移去,再施第2壮;也可在穴位及病变部位周围轻轻拍打,以。
成轻灼痛感觉。
因其艾炷小,灼痛时间极短,约20秒钟左右,但立以不烫伤皮肤和起泡为准,故病人易于接受,一般可灸3~7壮,灸后不用膏药敷贴。
2、麦粒灸的注意事项2.1、颜面五官、阴部和有大血管处不宜用本疗法。
2.2、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用本疗法。
2.3、防止皮肤灼伤、起疱和感染化脓。
3、艾灸的作用3.1、行气通络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
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3.2、扶阳固脱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
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艾灸有什么原则1、艾绒质量选择质量好的艾绒。
劣质艾绒,生硬不团聚,燃烧时火力暴躁,易使患者感觉灼痛,甚至熏烤时石粒脱落,灼伤皮肤。
2、环境通风尽管艾灸时我们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使艾灸的效果大打折扣,但是我们在艾灸时还是让室内保持通风状态的,因为艾灸在熏烧时会产生许多烟,如果烟的浓度过高,很容易造成中毒,伤害我们的身体。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特别是哮喘病人慎用艾灸。
麦粒灸在临床中的应用ppt课件
麦粒灸:
临床上常用麦粒大小的艾炷在穴位上直 接施灸,称为麦粒灸,是艾炷灸的一种。
麦粒灸的优势: 与其他灸法相比较,麦粒灸在操作、灸感 、效应等方面均有其独特的优势。 1.取材方便、自然资源消耗少,烟雾小; 2.操作简单,刺激量可大可小,适用于各 种体质; 3.运用范围广泛,可防可治。
另外,麦粒灸有着独特的反应:短暂的 穿透样灼痛、灸后的愉悦畅快感以及局部持 续的无菌性炎症。 (王玲玲《麦粒灸传薪集》)
2.祛风解表、温中散寒:治疗风寒外袭的表 证,如外感风寒的鼻塞流涕、头痛项强及脾 胃寒盛的呕吐、胃痛、泄泻等。
3.温肾健脾:治疗脾肾阳虚之月经不调、久 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等。
.回阳固脱:《扁鹊心书》记载:“真气虚 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灸第 一。”《伤寒杂病论·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云: “下利,手足逆冷,无脉者,灸之。”可见 阳气下陷或欲脱之危证,皆可用灸法,以扶 助虚脱之阳气。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脱证和中 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 挺、崩漏、带下、久泻、痰饮等。
一、概述
• 自古医圣明贤都很重视灸法 • 《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 唐.孙思邈:“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 良医也。” • 宋.窦材《扁鹊心书》云:…保命之法 ,灼 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
•
• •
明.李梴《医学入门》:“医之治病用灸, 如做饭需薪。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 必须灸之。凡寒热虚实皆可灸之。” 明.龚居中《痰火点雪》:“灸法去病之 功难以枚举,凡虚实寒热,轻重远近, 无往不宜”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卷九 《医说》说:“若要安,丹田、三里常 不干”。
b.癜痕灸:又称化脓灸。用小艾炷,亦有用 中艾炷(如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 在穴位上施灸,使局部组织烫伤,产生无菌 性炎症的灸法。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免疫 力,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胃肠炎、 发育障碍等疾病及体质虚弱者的日常保健。
麦粒灸在养生保健中的运用
位置: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的连接线的中间点上。
麦粒灸保健选穴 气海、关元
气海:肓之原穴。此穴主治病证有绕脐腹痛、水肿鼓胀、皖腹胀满、水谷不 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痿、疝气、脏气虚惫、形 体赢瘦、四肢乏力等。 关元:小肠募穴,是足三阴、足阳明、任脉之会。其主治泌尿、生殖器疾病 ,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 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精力减退、肥胖、瘦弱等也有疗 效。 位置:气海穴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一寸半的位置。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 。如果我们把肚脐到曲骨的距离分成五个部分时,从肚脐向下数第三个支点 就是关元穴。从肚脐向下的第一个支点和第二个支点的中间就是气海穴。
灸法养生渊源
灸法疗疾养生上古即有之,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中,详载了直接灸、 隔物灸等灸法及其主治。 《灵枢·经脉》称“灸则强食生肉”,即言灸法的强身作用。《史记·扁鹊仓公 列传》记载了仓公与齐太医采用灸法治病的医案,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灸法的 应用情况。《灵枢·逆顺篇》:“上工刺其未生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 病。”《素问·遗篇·刺法论》:“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 亦法有修真之道,非 治疾也,故要修养和神也。” 唐代针灸保健盛行,深知足三里有防病抗衰之功, 将其称为“长寿穴”;孙 思邈是保健灸疗的倡导者,其在《千金要方·灸例第六》中说:“凡入蜀地游 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疫、瘟疟之气不能着人。”这 种令灸疮长期化脓的保健灸法一直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与应用。又云“河洛 关中土地多寒,儿喜病痉, 其生儿三日多逆灸以防之”,提出了小儿灸法保 健的方法。孙思邈还经常自灸,常令“艾火遍身烧”,结果活了一百零一岁
灸法养生渊源
宋代窦材的《扁鹊心书》明确指出:“ 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中脘, 虽未得长生,也可保百余年寿矣。” 《宋史·太祖纪》记载:“太宗尝病亟, 帝往观之,亲为艾灼,太宗觉痛,帝也取艾自灸。”“关元灸”和“节气灸 ”方法直到今天依然在使用。此外,民间古谚有“若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百会麦粒灸合腰腿七针方治疗腰椎管狭窄症60例临床观察
百会麦粒灸合腰腿七针方治疗腰椎管狭窄症60例临床观察目的:观察百会麦粒灸联合腰腿七针方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12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布洛芬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百会麦粒灸联合腰腿七针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百会麦粒灸联合腰腿七针方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腰椎管狭窄症;百会麦粒灸;腰腿七针方腰椎管狭窄是腰腿疼痛的常见病因,其发病率很高,是由各种原因如病患骨质增生、肥厚、腰椎间盘的突出等引起的腰椎管容积绝对或相对狭小[1],造成对其中马尾或(和)神经根卡压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2]。
笔者采用百会麦粒灸联合腰腿七针方诊疗腰椎管狭窄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对照组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4.1±8.9)岁;病程3~20年,平均病程(7±5.9)年。
观察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6.1±9.9)岁;病程3~20年,平均病程(8±1.7)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布洛芬胶囊(国药准字H32026537,江苏黄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6901450000612)治疗,每次1粒,每日2次。
观察组患者给予百会穴麦粒灸联合腰腿七针方治疗。
穴位:百会、腰腿七针方(病变部位的华佗夹脊穴、委中穴、悬钟穴、肾俞穴、秩边穴、昆仑穴以及飞扬穴)[3]。
不同灸量疗效作用的研究进展
不同灸量疗效作用的研究进展作者:王璇曾秀珍李盛绿韦金明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3期【摘要】灸量是灸法疗效作用的重要因素,各种疾病在不同灸量下激发的治疗效应有一定差异,现基于阅读大量参考文献基础上,对部分相关疾病在不同灸量下的最佳疗效作用展开综述。
【关键词】灸量;疗效作用;综述【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9--01“针之不及,灸之所宜”,灸法是中医特色治疗手段之一,因其特殊的治疗作用,广泛运用于临床。
艾灸法主要是以艾绒作为材料,通过温热等刺激来达到灸治目的[1]。
灸量指施灸过程产生的刺激量,通过改变艾炷大小、施灸的壮数或灸治时间的长短控制的灸治刺激量[2]。
在临床治疗中,灸量的控制和灸法治疗疾病的疗效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加强相关研究[3]。
现总结分析部分相关不同疾病在不同灸量的临床疗效作用,以期在未来临床治疗中为达到灸治最佳疗效提供依据,观察结论陈诉如下:1 不同灸量对免疫细胞作用有学者建立小鼠免疫力低下的模型,对其进行5分钟、15分钟、25分钟时程艾灸,研究结果显示15分钟艾灸后期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酯酸阳性率明显提高,而其他时程艾灸没有明显变化[4]。
等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进行不同灸量,发现9壮组与6壮组小鼠体内IL-8下降程度高于3壮组,IL-10提升程度也明显高于3壮组[5]。
2 不同灸量对血脂疗效作用刘涛[6]等从中医角度论述灸疗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中有积极作用——可保护高脂血症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
刘未艾[7]等通过研究不同灸量隔药饼灸治疗高脂血症患者发现,5壮组比三壮组对患者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等改善明显更明显,且5壮组患者额血清中TCH、LDL-C、TG等指标低于3壮组。
丁凤[8]等以温度为灸量进行15min、30min、45min的分组研究,发现30min是治疗血脂异常的最佳灸量。
健脾调气法针刺联合麦粒灸对肝郁脾虚型轻中度中风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286-293.[7]曾俊凯.穴位埋线合并中药治疗脾虚痰湿型肥胖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8]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王友发,孙明晓,薛宏,等.《中国肥胖预防和控制蓝皮书》解读及中国肥胖预防控制措施建议[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9,53(9):875-884.[10]李慧琦,周艳凤,潘安.中老年人BMI 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关联[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1,25(3):335-340.[11]高丽娟,庄宁,张建东.北京市劲松社区成人超重肥胖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慢性病学杂志,2018,19(7):853-856.[12]曾婷,林楚慧,叶小芳,等.30%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6):2030-2033.[13]何雪冬,王芳,王瑶,等.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糖尿病患者临床指标影响的Meta 分析[J].营养学报,2020,42(2):203-205.[14]曾慧妍,周钦云,赵玲,等.痰湿体质超重肥胖人群CD4+T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与脂代谢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1):46-49.[15]李成俊.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肥胖患者中医体质分析[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16]刘倩,魏爱生,刘天,等.茵陈五苓散联合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9):1416-1419.[17]徐立,符晶,方芳,等.加味茵陈五苓散治疗湿热蕴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12):127-132.[18]谭婷.茵陈五苓散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SREBP-1c 和NF-κB 的影响[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20.[19]何栋.茵陈五苓散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Chemerin、CYP2E1及NLRP3的影响[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20]孙晓琦.长春市某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肥胖指标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20.(收稿日期:2021-03-18) (本文编辑:程旭然)*基金项目:江西省卫生计生委科技计划项目(20197409)①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西 赣州 341000通信作者:张遂辉健脾调气法针刺联合麦粒灸对肝郁脾虚型轻中度中风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罗君亭① 郭慧明① 郭敏① 朱海芳① 沈继平① 傅传辉① 张遂辉①【摘要】 目的:探讨健脾调气法针刺联合麦粒灸治疗肝郁脾虚型轻中度中风后抑郁症(PSD)的效果。
麦粒灸加电刺激结合凯格尔运动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麦粒灸加电刺激结合凯格尔运动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作者:李间欢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年第19期[中图分类号]R714.6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9-0049-02据研究资料显示,我国中老年妇女人群中盆底功能障碍总体患病率约30%,其中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占总数的16.25%,盆腔器官脱垂占总数14.25%,为女性尤其是生育后的女性所常有的疾病[1-3]。
本研究意义在于麦粒灸关元、气海、中极三穴加电刺激结合凯格尔运动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改善产后女性的尿漏,盆腔脏器下垂以及性冷淡等症状,从而减少需手术修复可能性,提高现代妇女的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门诊以及病房、针灸科、康复门诊等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60 例,随机分成三组。
A组年龄24~38 岁,平均年龄(30.5±1.4)岁,病程0.5~3.5岁,平均(1.3±0.1)岁。
B组年龄25~39 岁,平均年龄(29.6±1.7)岁,病程0.5~4.0岁,平均(1.5±0.1)岁。
C组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30.1±1.5)岁,病程0.5~3.5岁,平均(1.4±0.2)岁。
对照资料(P>0.05)可比。
1.2 治疗方法(1)盆底电刺激疗法:加拿大生物刺激反馈仪治疗,根据患者对电刺激的适应程度调节频率及强度,配合点刺激进行阴道主动收缩。
3 次/w,每次治疗30 分钟,一共24 次治疗,共治疗8 周。
(2)凯格尔运动康复疗法治疗前,指导做正确的腹式呼吸及盆底肌肉收缩,一对一地监督和指导[4-5]。
每天30 min,每周6 天,2 周为一疗程,共4 个疗程。
①仰卧,将毛巾折两到三折放在下背部,呼气双腿并拢抬离床面,同时收缩盆底肌群,随着吸气回到起始位,放松盆底肌群;②患者跪位,双手支撑床面,躯干与床面平行,呼气收紧腹部,同时收缩盆底肌群,随着吸气放松腹部和盆底肌群;③患者俯卧位,双肘屈曲90,以双肘及双脚尖为支点将身体抬离床面,头部、肩部、臀部成一条直线,略收紧腹部,呼气时收缩盆底肌群,随着吸气放松盆底肌群。
麦粒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屈肌表面肌电及痉挛分级的影响
罕少疾病杂志 2022年06月 第29卷 第 6 期 总第155期【第一作者】邢若星,女,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系统及骨科等疾病的中西医康复。
E-mail:**************·论著·麦粒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屈肌表面肌电及痉挛分级的影响邢若星 李彦杰* 张志鑫 秦合伟 赵 晶 任 锟 邵庆敏河南省中医院康复科 (河南 郑州 450002)【摘要】 目的 探讨麦粒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屈肌表面肌电及痉挛分级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麦粒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屈肌表面最大等长收缩时(MIVC)肱二头肌积分肌电值(iEMG)及痉挛分级。
结果 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伸肘iEMG和屈肘iEMG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研究组痉挛分级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麦粒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肢运动功能和屈肌表面肌电值,有效缓解痉挛程度。
【关键词】脑卒中后上肢痉挛;麦粒灸;康复训练;屈肌表面肌电;痉挛分级【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3257.2022.06.015Effect of Wheat Moxibustion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the Power and Classification of Patients with Upper Extremity Spasm after StrokeXING Ruo-xing, LI Yan-jie *, ZHANG Zhi-xin, QIN He-wei, ZHAO Jing, REN Kun, SHAO Qing-min.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Henan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450002, Henan Province,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wheat moxibustion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the flexion surface muscle electricity and spasmclassification of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spasm after stroke. Methods from March 2018 to May 2020 and divided them into research group (n=46) and control group (n=46).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 research group used wheat moxibustion on the basis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Barthel index and Fugl-Meyer scores, MIVC muscle score (iEMG) and spasm classific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both Barthel index and Fugl-Meyer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after treatment, elbow iEMG and flexion iEMG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spasm classification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o treat upper limb spasm after stroke, which could improve daily activity, upper limb movement function and flexion surface muscle electric value and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spasm.Keywords: Upper Limb Spasm After Stroke; Wheat Moxibust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lexor Surface Muscle; Spasm Classification 脑卒中后运动神经元受损使高位中枢难以控制运动系统,进而引发皮层以下运动反射释放,导致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和痉挛,影响患者上肢功能,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5-0957(2013)06-0426-04 ・“973计划”专栏・ 麦粒灸的灸量调控王欣君,王玲玲,张建斌(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京 210029)【摘要】 总结了古今麦粒灸灸量调控的临床经验。
结果表明,临床可以通过大小、松紧艾粒的制作,以及施灸时对艾粒烧灼程度的掌控,造成艾火烧灼的强弱、缓急的不同刺激,从而达到适应防治急慢性病症、改善不同病理的需求。
【关键词】 灸法;麦粒灸;灸量【中图分类号】 R245.8 【文献标志码】 ADOI:10.3969/j.issn.1005-0957.2013.06.426Quantity Regulation in Grain Moxibustion WANG Xin-jun, WANG Ling-ling, ZHANG Jian-bin. The Second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9,China[Abstract]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regulating the moxa quantity during grain moxibustion in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wer and speed of moxa burning can be modulated by the size and tightness of moxa and burning condition during moxibustion, which can be appli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emands, such as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acute and chronic diseases, and improving various pathological situations.[Key words]Moxibustion; Grain moxibustion; Moxibustion quantity灸法是用艾火热力给人体腧穴以温热性刺激,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麦粒灸属于灸法中艾炷直接灸最经典的方法,数千年来麦粒灸有效地用于防治各种急慢性病症,然而有关麦粒灸艾粒的制作,包括它的大小形状、松紧程度,至今在行业内部并没有统一标准,古今文献也缺少明确记载。
不同的灸法无非给施灸局部皮肤造成温、热、灼、痛等不同感觉,麦粒灸的刺激特点在于艾粒即将燃尽时出现的刹那间灼痛,以及灼伤肌肤产生的持续性炎症。
麦粒灸既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大的刺激量,快速改变机体某种病理变化,以达到治疗急性病症的效果;麦粒灸又可能以较小的刺激量,通过长期施灸,谋求积累性效应,以发挥保健防病、治疗慢性病优势。
麦粒灸治疗急慢性病症所制作的艾粒、所采用的施灸技术各有不同,其艾粒有大有小、艾绒搓捻有紧有松;移除残艾速度有快有慢;施灸壮数有多有少,由此造成适宜的刺激,以适应机体不同病理状态改善的需要,成就了麦粒灸广泛适应证的临床优势。
1 麦粒灸是个大家族1.1 麦粒灸艾粒大小是相对的麦粒灸是用麦粒大小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烧灼,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
古人虽然常用麦粒来描述艾粒大小,但并没有对艾粒大小和松紧作明确的规定,因而麦粒灸艾粒大小和松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成书于两晋、南北朝期间的《小品方》,曾对“灸不三分,是谓徒寃”有过不同见解,认为感受寒邪不甚的南方人,治疗时艾粒可缩减到二分以下,甚至一分半。
唐宋时代针灸著作,如《千金要方》、《扁鹊心书》都强调艾粒的大小要根据患者年龄和体形,“以意商量”。
大者或如莲子(《扁鹊心书》)、苍耳子(《扁鹊心书》),小者如雀屎大(《千金要方》)、麦粒子大(《扁鹊心书》)。
撰于唐代的《黄帝明堂灸经》一书,所用直接灸的艾炷,除少数明确为“半枣核大”、“炷如雀屎大”,多数标明炷如“小麦”大,全书计有43处。
可见,古代着肤直接灸的艾粒大小并没有一个定数,人们根据临床习惯,借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比喻,如竹筯头、钗头、黄豆、绿豆、椒粒、雀屎、鼠粪、粞(碎米)等,由于中华民族有上万年的农耕文明,人们尤其常用麦粒形状来比喻施灸艾粒。
从施灸技术而言,这些大小不一的艾粒都是直接置于皮肤,点燃后采取烧灼皮肤,因此它们都属于着肤直接灸灼的范围。
1.2 艾条熏法也可产生麦粒着肤灸感觉“灸灼”是灸法关键技术之一,古代“灸法”原本指用艾火直接烧灼,古代所总结的灸法量效经验和规律,主要来自麦粒着肤灸的操作实践。
现代临床广泛运用的“艾条悬灸”,严格地讲,应该归属古代的“熏法”,而非“灸法”,黄龙祥教授在其专著《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也将艾条灸置于“火熏法”的范围[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9CB52290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GJ02)作者简介:王欣君(1977 - ),男,副教授,博士通信作者:王玲玲(1949 - ),女,教授,博士生导师由于艾条熏法也以艾火的温度作为刺激源,只要理解灸灼的本质特性,艾条悬灸同样可以制造出与麦粒灸相似的瞬间灼烫感,甚至也可以使施灸处形成“灸疮”。
由于熏法与灸法的区别不是绝对的,在熏法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技术,如加粗艾条,或将艾火短暂地靠近皮肤,同样会产生与直接灸相似的刹那间灼痛感觉。
近十多年在临床广泛使用的雷火灸法,在艾绒中混合药物,配制成较粗的艾条,将艾条灸的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多种技术与穴位局部按压、按揉等手法相结合,不但具有药力峻、火力猛、渗透力强、灸疗面广的特点,还使患者产生了似针非针的感觉,可以取得比普通艾条灸明显的临床疗效[2-3]。
临床所见,艾条灸只要加粗艾条,及时掸除艾灰,增加艾火靠近皮肤的时间,延长艾条施灸时间,同样能促使施灸局部出现持续炎症状态。
总之,人们在临床巧妙地采用一定的技术,利用艾绒易于燃烧、易于搓捻成形、温度可控等优点,形成了多种多样艾粒或艾条灸法,共同组成了灸法大家族,不同的灸法只是采用不同的技术,在适宜的部位制造了温、热、灼、痛、炎症等不同程度的刺激,以适应临床的不同需求,所有灸法的核心技术都在于短暂灼痛和持续炎症,这正是前人所总结的“灸贵在灼”和“疮发患瘥”的经验。
2 灸量构成的要素及调控技术2.1 灸量概念及构成要素古人曾借助烹饪的“生”、“熟”来形象地描述麦粒灸不同的烧灼程度。
未经烧煮或烧煮未熟透的食物谓“生”,食物烧煮时间较久,到了能够吃的程度谓之“熟”。
作为灸法用语,麦粒灸的“生”法,指火力较温和、壮数较少;麦粒灸的“熟”法,指烧灼火力旺盛、烧灼程度深重、施灸壮数较多。
进一步细分,“熟”又有大熟和小熟之分,表明烧灼程度的“生熟”、壮数的“多少”依然是个相对的概念。
孙思邈曾在《千金要方》总结麦粒灸的生熟之法:“灸之生熟,亦宜撙而节之,法当随病迁变,大法外气务生,内气务熟,其余随宜耳。
”指出病位浅表、病情较轻者宜用生灸之法,病位较深、病情较重者宜用熟灸之法。
灸量则是讲究量化分析的现代人在研究灸法效应时,借用了现代药物学中药量这一名词而提出的概念,有学者提出灸量应基于疗效[4-5]。
艾灸,无论艾炷直接灸,还是艾条悬灸,给机体的刺激,主要是温热性刺激,包括灼热、灼痛。
麦粒灸的灸量,主要由烧灼强度与壮数两个要素构成。
“壮数”作为灸量重要构成因素,古今文献的记载比较清楚。
至于艾粒烧灼程度,又受到艾粒大小、松紧,以及是否采用助燃法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艾粒大小,尚可通过文献加以理解,因为古代文献大多采用生活中的事物来说明。
至于艾粒的松紧程度,仅见近代承淡安先生在《灸科学》中有比较清楚的说明。
2.2 艾粒制作见大小由于麦粒本身就有大小之分,操作者对麦粒形艾粒大小的掌握,在临床也往往各有所异。
现代临床艾粒大、中、小的区分逐渐规范和标准,大麦粒形艾炷,炷如一颗完整麦粒,取6 mg艾绒,制作炷高约5 mm,腹径3 mm的艾炷;中等麦粒形艾炷,炷如大半个麦粒,取4 mg艾绒,制作炷高4 mm,腹径2.5 mm的艾炷;小麦粒形艾炷,炷如半粒米,取2 mg艾绒,制作炷高3 mm,腹径2 mm的艾炷。
当治疗需要较弱灼痛,可以采用半粒米样的小艾粒,当治疗需要较大刺激强度,可以制作大麦粒形艾粒或中等麦粒形艾粒。
若治疗需要较强刺激,但患者又比较敏感,可将艾粒由小而渐次增大,使患者逐渐适应艾火灼痛,同时通过押手在施灸穴位四周按压,减轻灼痛。
临床运用麦粒灸所制作的艾粒,其大小应该因人而宜、因病而变、因穴而异。
古人所以强调艾粒大小“以意商量”,是因为机体对艾火刺激有敏感与迟钝的不同,病情有简单与复杂的区别,施灸皮肉也有丰厚与浅薄的差异,“以意商量”的最终目的在于使患者得到适宜的灼痛灸感,进而获得病理良性改善、临床症状消除的满意结局。
2.3 吹火助燃别缓急以口吹气使艾火在氧气助燃条件下能够燃烧得更旺,以便在极短时间内很快达到足够的刺激强度,这一方法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说明。
指出正气虚用艾灸补法时,不用吹其火,让艾火慢慢燃烧以待自灭。
用艾火泻邪之时,可以迅速吹旺艾火,吹火的同时还可用手护拥施灸穴位四周,使艾火温度更加集中而强烈。
这一方法在后世文献中较少见到,但《内经》所表达的意图比较清楚:缓火与急火各有不同的临床之效,施灸技巧可以使艾火有缓急强弱之分。
这一原则和技巧对后世灸法的应用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明麦粒灸急火适用于正邪抗争的急性病症,麦粒灸缓火适用于病程迁延的慢性病症。
2.4 艾绒搓捻辨松紧中国针灸在海外传播过程中,明清以后,日本对中国灸法富有临床创新内容。
在施灸形式方面,改进了“着肤灸”化脓有瘢痕的问题,妥善地掌握“着肤灸”的“生熟”程度,形成了行之有效的“透热灸”法,不仅成为临床上的医疗手段,还在遍及日本的“灸疗馆”,在保健防病方面广泛运用[6-7]。
现代针灸学家承淡安先生将艾炷灸刺激分为强刺激、中刺激和弱刺激三等,强、中、弱刺激除了包含艾炷大小和多少因素外,制作艾粒的艾绒还含有松紧不同意义,搓捻紧实的是硬丸,为强刺激,搓捻成中等硬丸的属中刺激,艾粒松软而不坚实者为弱刺激[8]。
将艾粒搓捻的程度用硬丸和软丸作标准来区别,在临床十分实用。
反复搓捻的艾粒纤维缠绕较紧,含绒量多,燃烧时间长;直接拽取小撮艾绒按压成粒,并不搓捻,这种软丸含绒量少、燃烧时间短。
病势危重、症状明显、体质较强患者,可用硬丸样艾粒,以求顿挫病势。
对初次接受麦粒灸患者,刺激也可从弱到强,使患者逐渐适应艾火灼痛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