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灸在临床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麦粒灸肾俞穴出现热敏灸感案

麦粒灸肾俞穴出现热敏灸感案

*李芳2…黄仙保2***(1.江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南昌……330006)以供同道及学者研究热敏麦粒灸提供临床依据与参考。

重,平卧时背部冷感加重,侧卧可稍缓解,到处求诊问药,服药未果,胃中难受,拒服汤药。

症见:神志清,精神差,表情抑郁,形体消瘦,面色少华,颈背部冷痛,伴双下肢冰凉感,夜间腰背部及足心怕冷尤重,需穿厚棉袜、裹空调被才能暂缓(三伏天亦如此),无发热,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平素乏力、易出汗,汗后怕冷怕风感明显加重,纳差,胃部痞满不适,食后胃脘部胀痛,喜热食,拒冷、微温饮食物,寐差,小便平,大便秘结,2~3日一解。

舌质淡,苔薄白。

既往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史5年余,服用盐酸舍曲林片、盐酸曲唑酮片控制抑郁症状。

中医诊断:①脊痹病,阳虚寒凝证;②虚劳病;③胃痞病。

西医诊断:①脊椎病;②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③慢性胃炎。

治疗方案:每周一、三、五单数日取仰卧位治疗,每周二、四、六双数日取俯卧位治疗,热敏灸治疗以点燃的院内制剂热敏灸艾条悬灸探查热敏化腧穴,对探查到的热敏化腧穴施以消敏饱和灸量为佳[2],日一次,周日休息,每15d为一个疗程。

连续一个疗程治疗中,患者诉热敏灸感不明显。

鉴于患者阳气虚弱,无法调动体内的内源性调节系统功能,故腧穴一直处于低热敏化状态很难激发热敏灸感[3]。

于是在第二个疗程中,施加三次督灸(隔姜)治疗,对具有补益强壮作用的穴位(关元、气海、命门、神阙等)施以持续性的艾热刺激[4]操作10余次,然均未能成功激发出热敏灸感。

在第三个疗程治疗中,尝试使用麦粒灸疗法,将艾绒捻搓成麦粒大小,置于双侧肾俞穴施灸,艾粒大小以能忍受为度逐渐增大,施灸至第16壮时,患者出现灸感能传至腹腔中,灸至第24壮时,患者诉胃中发热,非常舒服,并且胃中出现急促的鸣响声,胃胀感稍有减轻,灸至40余壮时,患者觉已经“灸透”,故予以麦粒灸治疗结束。

病案二 徐某,女,32岁,主诉:全身怕冷怕风2年余。

患者因常年在地下室商场工作缘由,于2年前出现全身怕冷怕风症状,关窗闭户、穿衣裹被全身症状可暂缓,曾多次至当地国医堂求诊,服药颇多亦未获效,胃中反觉难受,症见:神志清,精神差,身体消瘦,面色萎黄,全身怕冷怕风,着长衫长裤避风可暂缓,平素易出汗,动则大汗淋漓,汗后恶风更甚,纳差,少量进食则胃脘部胀满不适,夜寐一般,小便正常,大便量少,质偏稀,2~3日一解。

浅析麦粒灸在中风病中的应用规律

浅析麦粒灸在中风病中的应用规律

2020年3月第27卷第6期浅析麦粒灸在中风病中的应用规律金璐张全爱狄忠麦粒灸为直接灸的一种,因艾炷如麦粒大而得名,在中风病中应用甚广[1]。

中风病临床表现为髓海不足,神志失明,经脉不通,四肢不用。

麦粒灸具有“以火促通”“持久温通”的作用[2],可温阳补虚、温肾补髓、温经通络,正合中风病的病机。

正如《针灸资生经》所言:“若救危急,必火艾为良”。

中国古代医籍,有大量麦粒灸治疗中风病的记载。

本文对麦粒灸在中风病中的应用规律进行了总结,以期对现代针灸以临床指导。

1 艾炷大小古代艾炷大小多以麦粒来形容,也是后世“麦粒灸”的由来。

如《扁鹊心书》:“此因贼风入舍于阳明之经,其脉挟口环唇,遇风气则经脉牵急,又风入手太阳经亦有此证。

治法:当灸地仓穴二十壮,艾炷如小麦粒大。

左灸左,右灸右,后服八风散,三五七散,一月全安”。

《针灸逢源》:“凡口向右者,是左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左陷中二七壮,艾炷如麦粒。

向左者,是右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右陷中二七壮”。

《乾坤生意》:“中风口眼斜:听会颊车地仓。

凡向左者,宜灸右;向右者,宜灸左,各陷中二七壮,艾炷如麦粒大,频频灸之,取尽风气,口眼正为度”。

《针灸大成》:“玉龙歌: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实时苏醒免灾危。

顶门即囟会也,禁针,灸五壮。

百会先补后泻,灸七壮,艾如麦大”。

艾炷大小也有如半个枣核大、鼠屎形等描述。

《黄帝灸法》:“疗中风,眼戴上及不能语者,灸第二椎并第五椎上,各七壮,齐下火炷如半枣核大,立瘥。

”《针灸资生经》:“中风口喎,灸手交脉三壮,左灸右,右灸左,炷如鼠屎形横安两头下火。

”2 壮数多少艾灸壮数,多取阳数,少则三壮、五壮、七壮、二基金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2016ZQ020);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17H270009)作者单位:310005 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在读(金璐);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针灸教研室(张全爱);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针灸科(狄忠)通信作者:狄忠,Email:doctordi@ 七壮、七七壮。

透刺法联合麦粒灸治疗周围性难治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透刺法联合麦粒灸治疗周围性难治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DOI:10.16662/ki.1674-0742.2023.12.184透刺法联合麦粒灸治疗周围性难治性面瘫的临床分析邓可,张良善句容市中医院针灸科,江苏句容212400[摘要]目的分析周围难治性面瘫患者采用透刺法联合麦粒灸治疗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句容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周围性难治性面瘫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观察组采用透刺法联合麦粒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联合红外线治疗。

比较两组症状评分、面神经功能、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37,P< 0.05)。

观察组面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4,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5)。

结论透刺法联合麦粒灸治疗后,患者表现出典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面神经功能得到改善,临床效果较好。

[关键词]透刺法;麦粒灸;周围性难治性面瘫;面神经功能[中图分类号]R24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04(c)-0184-04Clinical Analysis of Peripheral Refractory Facial Palsy Treated by Combi⁃nation of Penetrating Acupuncture Method and Moxibustion with Seed-sized Moxa ConeDENG Ke, ZHANG Liangshan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Jur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urong, Jiangsu Prov⁃ince, 2124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Analyze the impact of penetration needling combined with wheat grain moxibustion treatment 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facial paralysis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refractory facial paralysis admitted to Juro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from June 2020 to June 2021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by the random numble table method, with 45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enetration needling combined with wheat grain moxibus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infrared radia⁃tion. The symptom score, facial nerve function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symptom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8.737, P<0.05). The score of facial nerve 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2.854,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8.89%, which was higher than 71.11%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444, P<0.05). Conclusion After treatment with penetrating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oxibustion with seed-sized moxa cone, the patients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typical clinical symptoms and improvement of facial nerve function,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was better.[Key words] Penetrating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with seed-sized moxa cone; Peripheral refractory facial palsy;[作者简介] 邓可(1987-),女,硕士,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

麦粒灸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进展_蔡玉梅

麦粒灸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进展_蔡玉梅
针灸临床杂志 2008 年第 24 应用和实验研究进展
蔡玉梅1, 郑继范1, 黄文燕2
( 11 上海控江医院, 上海 200093; 21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上海 200080)
关键词: 麦粒灸; 临床应用; 实验研究; 综述
中图分类号: R245. 8
文献标识码: A
虚、防病、保健的目的。( 4) 针所不为者: 如麦粒 灸治疗 寻常疣。 5 灵枢# 官能6 指出:/ 针所不为, 灸之所宜。05 医学入门6 也 有/ 药 之不入, 针之不到, 必须灸之0的论述。
近年来虽然经过临床和作用机理方面 的深入研究, 麦粒 灸 的有效性不 容置疑, 但有些 问题 仍有待 于进 一步探 讨和 研究。 如临床方面多是单纯的经验总结性文章, 仅有少 数设立对照 组 的研究; 麦粒灸作用机 理的 研究 多停留 在动 物实验 研究, 而 临 床研究较少; 麦粒灸 取穴 的多少、麦 粒的 大小、壮数 的数 量、补 泻等即麦粒灸刺激量问题; 单纯的热刺 激能否代 替艾叶的麦 粒 灸; 不同灸法的疗效差异及优先等等都 是以后研 究应注意的 因 素。这样才能使麦粒灸的治疗更加规范, 针对性更强。
文章编号: 1005- 0779( 2008) 09- 0061- 02
灸法具有温经通 络、行气活 血、祛湿 逐寒、消肿 散结、回 阳 救逆的作用, 并 有安全、简 便、高效、无副 作用 等优点。 临床 上 可治疗各科疾病。5 神灸经纶6 曰:/ 夫灸取 于火, 以火性热而 至 速, 体柔而用刚, 能消阴翳, 走而不守, 善入 脏腑, 取艾之辛香 作 炷, 能通十二经入三阴, 理气血, 以治 百病。0 麦粒 灸具有热力 深 透、患者易于接受、疗 效显著 的特 点。近年 来国 内学者 运用 现 代方法和技术对这一传统 而简 便的灸 法进 行了 深入的 探讨 和 研究, 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现将近年来有关文献综述如 下。

不同灸法治疗恶性肿瘤疗效比较

不同灸法治疗恶性肿瘤疗效比较

不同灸法治疗恶性肿瘤疗效比较王玉娟;刘莹露;徐天舒【期刊名称】《中医学报》【年(卷),期】2018(33)6【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灸法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5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温和灸组、隔姜灸组、麦粒灸组,各18例,分别在化疗期间给予不同的灸法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EORCT生命质量测定量表OLQ-C30(V3.0)评分、卡氏评分的差异。

结果:在化疗期间辅以灸法治疗,除肝肾功能指标外,其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麦粒灸组治疗后在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卡氏评分和EORCT生命质量测定量表OLQ-C30中疲劳评分、失眠评分、疼痛评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隔姜灸组治疗后EORCT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恶心和呕吐评分、食欲下降评分、便秘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隔姜灸在改善消化道症状方面较其他灸法明显,适合在化疗期间使用;麦粒灸疗法比温和灸法、隔姜灸法在改善血常规、疲劳、失眠、疼痛方面疗效更优。

【总页数】4页(P946-949)【关键词】恶性肿瘤;温和灸;隔姜灸;麦粒灸;卡氏评分;EORCT生命质量测定量表OLQ-C30;中医药治疗;中西医结合【作者】王玉娟;刘莹露;徐天舒【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3.05【相关文献】1.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髋臼周围骨盆恶性肿瘤疗效比较 [J], 樊天佑;杨安礼;刘植珊2.两种不同放疗分割方式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癌痛的疗效比较 [J], 谭洁媚;梁颖;李明毅;陈雪丽3.不同灸法治疗难治性跖疣的优势比较 [J], 张舒雁;马泽云;曹毅;陶茂灿4.比较分经辨证针灸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J], 王君强5.不同督灸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Ⅰ型前胶原N 端前肽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的影响 [J], 李勤;齐丹丹;谢小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麦粒灸的灸量调控_王欣君

麦粒灸的灸量调控_王欣君

文章编号:1005-0957(2013)06-0426-04 ・“973计划”专栏・ 麦粒灸的灸量调控王欣君,王玲玲,张建斌(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京 210029)【摘要】 总结了古今麦粒灸灸量调控的临床经验。

结果表明,临床可以通过大小、松紧艾粒的制作,以及施灸时对艾粒烧灼程度的掌控,造成艾火烧灼的强弱、缓急的不同刺激,从而达到适应防治急慢性病症、改善不同病理的需求。

【关键词】 灸法;麦粒灸;灸量【中图分类号】 R245.8 【文献标志码】 ADOI:10.3969/j.issn.1005-0957.2013.06.426Quantity Regulation in Grain Moxibustion WANG Xin-jun, WANG Ling-ling, ZHANG Jian-bin. The Second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9,China[Abstract]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regulating the moxa quantity during grain moxibustion in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wer and speed of moxa burning can be modulated by the size and tightness of moxa and burning condition during moxibustion, which can be appli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emands, such as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acute and chronic diseases, and improving various pathological situations.[Key words]Moxibustion; Grain moxibustion; Moxibustion quantity灸法是用艾火热力给人体腧穴以温热性刺激,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浅述八荒及百会麦粒灸治疗颈性眩晕

浅述八荒及百会麦粒灸治疗颈性眩晕

浅 述 八 荒 及 百 会 麦粒 灸 治 疗 颈 性 眩 晕
岳 峰 谭丽君 唐 昊 李胜吾
成都
苗润青
成都 中医药 大学 ,四川
600 10 0
【 摘 要 】:眩晕症是临床常见 的症候群之一 ,随着 人 口老龄化 ,本症 的发病率 日渐 增高,受到 国内外 医学界 的广泛 重视。而颈椎病 又是 引起 的眩晕的常见原因 。随着颈椎病发病率 的不断上升及患者 的年轻化 ,颈性 眩晕的发病率也越来 越高,给人们 的工作 生活 带来了严 重不便 。作者受名老中医李仲愚教授学术 思想 启发,并根据吴节教授 多年 临床 经验 ,提出八荒及 百会麦 粒灸治疗颈性眩晕这 一全 新的治疗 模 式。该法 临床疗 效显 著,为临床治疗颈性眩晕提供 了一个可操作性和重复性 强解 决方案 。 【 关键词 】:八荒 ;百会 ;麦粒 灸;颈性眩晕 【 中图分 类号】R 4 2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5 7( 0 0 6 0 7 1 0 78 1 2 1 )0 — 3 —
治疗 穴 。
血虚则髓海失养;或因各种 原因导致颈部气血运行不畅 ,以 致气血 不能上 荣于头 目,发 为眩 晕。 《 岳全书 ・ 景 眩运 》 认为 “ 眩运一症 ,虚者居其八九 ,而兼火 、兼痰者不过十 中 二耳。”并 强调 “ 无虚不 能作眩 ”,治疗上 “ 以治虚 ” 当 为主 。 《 灵枢 ・口问》篇云 “ 故气上不足 ,脑为之不满 ,耳
[] 徐印坎 ,孙静宜主编. 3 颈源性眩晕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 : M. 03
l ~ l. l 3
[] 石 东平,李中实 ,李子荣 .颈性 眩晕发病 机制研究进展 [] 中日友好医 4 J. 院学报 ,2 0 ,2 6 0 6 0( ):3 9 3 1 5 - 6. []粟秀初,黄如训主编, 5 眩晕 [ 西安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9-0. 蛐. 05 914 []周仲瑛主编 . 6 中医 内科学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 0 . 岫. 03 [] 李明富主编 . 7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家专集 [ 北京:人 民卫 生出版社 , 加.

临床实用艾灸疗法操作及应用比较

临床实用艾灸疗法操作及应用比较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0年12月第35卷第12期CJTCMR December2020, Vo丨.35, No.12•6395 ••研究报告•临床实用艾灸疗法操作及应用比较杨瑜\潘路平、岳艳王正元2C绍兴市中医院,绍兴312000;2新昌市中医院,绍兴312500)摘要:艾灸疗法作为针灸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的防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杨兆民教授主编的《刺法灸法学》对于艾灸疗法的分类,笔者选取B前临床上常用的几种艾灸方法:麦粒灸、隔药饼灸、热敏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等,归纳总结并加以比较,以期在临床中可以更好地选择运用。

关键词:艾灸疗法;麦粒灸;隔药饼灸;热敏灸;温针灸基金资助:绍兴市卫生计生科技计划青年科技项目(N〇.2017Q N0I9),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科研基金项目(1\〇.2〇1928128),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培训项0(1^〇.国中医药人教函〔2〇丨9〕36号)Comparison of clinical practical moxibustion therapy operation and applicationYANG Yu1,PAN Lu-ping1,YUE Yan2,WANG Zheng-yuan2('Shaox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 d i c i n e,S h a o x i n g 312000,C h i n a;2X i n c h a n g Conutry Hospital ofT C M,S h a o x i n g 312500,C h i n a )A bstract! A s an important part of acupuncture a n d m o x i b u s t i o n therapy,m o x i b u s t i o n therapy plays an importantrole in the prevention a n d treatment of diseases.A c c o r d i n 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 f m o x i b u s t i o n therapy in the Subject o f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echnique edited b y professor Y A N G Z h a o-m i n,the author selected several c o m m o n l y usedclinical m o x i b u s t i o n m e t h o d s,including m o x i b u s t i o n with seed-sized m o x a c o n e,herb cake-separated m o x i b u s t i o n,heat-sensitive m o x i b u s t i o n, w a r m needle m o x i b u s t i o n,a n d etc.. M o x i b u s t i o n with seed-sized m o x a c o n e, high efficiency, highstimulation.H e r b cake-separated m o x i b u s t i o n,synergistic m e d i c i n e c a k e,a c u p u n c t u r e point,m o x i b u s t i o n three curativeeffects,m i l d fire p o w e r,w i d e range of effects.Heat-sensitive m o x i b u s t i o n,m o x a h a n g i n g m o x i b u s t i o n o n heat-sensitivepoint,the a m o u n t of sensitive elimination sufficient,targeted.W a r m needle m o x i b u s t i o n,a c u p u n c t u r e plus m o x i b u s t i o n,the heat c o n d u c t i o n is d e e p e r a n d c a n penetrate to the lesion.In addition,there are w a r m m o x i b u s t i o n tool m o x i b u s t i o n,s i m p l e oper a t i o n.T h e c o n c l u s i o n a n d c o m p a r i s o n of the a b o v e m o x i b u s t i o n are e x p e c t e d to m a k e better selection a n dapplication in clinic.K e y W o r d s I M o x i b u s t i o n therapy;Moxibustion with seed-sized m o x a c o n e;H e r b cake-separated m o x i b u s t i o n;H e a t- sensitive m o xibustion;W a r m needle moxibustionFunding. Y o u t h P r o g r a m of S h a oxing Health a n d Family Planning Scienc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FVoject(N〇.2017Q N019), R e s e a r c h F u n d Project o f Z h e j i a n g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Pla n of Traditiona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N〇.2019Z B 128),National Training P r o g r a m for K e y Talents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T e c h n o l o g y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h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N o.[2019]36)灸法历史源远流长,古人在用火的生活实践中发现温热刺激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并逐渐运用,历经沿革,形成了多种施灸形式和手法,并逐渐把“艾”列为较好的艾灸材料。

麦粒灸联合项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观察

麦粒灸联合项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观察

2020年12月第27卷第23期麦粒灸联合项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观察楼 晨 邹 艳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关节增生、退行性改变导致椎间盘、韧带、神经根、血管等受压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颈项部疼痛、进行性肢体感觉障碍及运动障碍,多数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临床症状。

我科门诊采用麦粒灸联合项八针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与分组 我科门诊2019年5—10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60例,年龄18~65岁;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并经DR、CT、MR确诊,临床症状如颈部疼痛、僵硬、手臂麻痹或疼痛、肌力及肌张力下降、头晕、头痛等;神志清楚,能够坚持治疗;近1个月未接受任何其他治疗。

排除颈椎畸形及颈椎病术后,具有严重骨质疏松,伴有严重心脑肾等原发病,皮肤有破损、溃疡、结痂不易愈合,哺乳期、孕期妇女。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2.1±11.0)岁,病程(3.2±1.0)年。

对照组中男、女各15例,年龄(41.3±9.8)岁,病程(3.1±1.0)年。

两组一般资料接近。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取端坐位,采用颈椎牵引机(L Z X-100E型)牵引治疗,牵引力7kg,间歇时间5s,牵引角度15~20°,牵引时间20分钟,隔日1次。

1.2.1 观察组 ① 项八针方法:取患者颈项部两侧第2、4、6颈椎棘突后正中下旁开2寸的阿是穴,项部后发际正作者单位:321300 浙江永康市中医院针灸科通信作者:邹艳,中直上0.5寸第1颈椎旁下的哑门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的大椎穴。

患者端坐位常规消毒后,使用0.25mm×40mm 无菌针灸针双手进针法沿颈椎方向斜刺45°至椎体横突,进针0.5~0.8寸,平补平泻捻转手法,患者得气即可。

患者针刺时静留针30分钟,隔日1次,每周3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麦粒灸的临床特点及适宜病症

麦粒灸的临床特点及适宜病症
灼痛的强弱完全可以通过移除艾火的速度来控制。操作轻度麦粒灸可手持镊子静候在燃烧的艾粒旁,当艾粒烧剩 2/5 1/5、患者呼“烫”时,即刻用镊子拣除剩余艾火,再继续施灸下l壮。对于已经有麦粒灸治疗经验,尤其穴位上已 有疤痕的患者,可以让艾粒烧得更透,待出现明显灼痛再拣除艾火,甚至可以让艾粒着肤烧完。临床上麦粒灸的烧灼程 度应该循序渐进,随着患者提高耐受性而逐渐增加强度,患者首次接受麦粒灸,尤其操作最初数壮时,当病人~呼 “烫”,就应尽可能快速利落地夹除残炷艾火,不要让患者忍受艾火的灼痛,使患者很快适应麦粒灸的特殊刺激形式。 以后的操作就需要静观患者一动一颦,当患者已经耐受则可适当减慢移走艾火的肘间,使患人进一步出现“如针刺状” 的穿透感。因此适时地掌握移走艾火的速度和节奏,是施行麦粒灸的关键手法之一。移走速度过快,患者的灸感不明显, 疗效就会受到影响:反之,移走艾火的速度过慢,又可能使皮肤烫伤,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因此,移走艾火速度或 节奏的掌握,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对于针灸医生却需要悉心专注地“以意为之”,其意义与毫针施行手法讲究“治神” 要求,将“得气”调整到适宜状态有异曲同工的意义。 1.2麦粒灸的持续炎症效应
麦粒灸除了在施灸时短暂的灼痛,还表现为施灸结束后局部产生持续的炎症甚至化脓。轻度麦粒灸仅有极其短暂 的灼痛,伴有灼痛穿透深部以及畅快感觉,这些感觉一般在施灸数小时后都会消失。但如果增强施灸强度、增加旌灸壮 数,施灸局部的组织就会变性坏死,宏观上可以见到组织变暗。麦粒灸的无菌性炎症会持续数天,随着频频施灸甚至持 续数周、数月。促使麦粒灸发炎化脓的主要措施,首先要将艾粒搓得紧实,施灸时可逐渐增加艾粒的人小。适当增加施 灸壮数,每壮都要烧尽为止。与一般烫伤不同,麦粒灸灸后7~15 d才开始化脓,形成灸疮,化脓由焦痂的边缘开始向中 央扩展。黑痂在停止施灸15~25 d后才会脱落。脓水多者可每隔1~2 d更换消毒敷料。发炎化脓程度不足。可采用多 次施灸、外贴灸疮膏、注意灸后调养等措施来促进化脓、增加脓量以提高疗效。

麦粒灸配合透刺疗法治疗风寒证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研究

麦粒灸配合透刺疗法治疗风寒证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研究

麦粒灸配合透刺疗法治疗风寒证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研究2、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目的探讨风寒证周围性面瘫(PFP)患者采用麦粒灸联合透刺疗法的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风寒证PFP患者80例分为2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麦粒灸配合透刺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面神经功能及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unybrook面神经评分均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B分级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风寒证PFP患者采用麦粒灸配合透刺治疗效果满意,可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风寒证;麦粒灸;透刺周围性面瘫(PFP)起病突然,多累及单侧面部,患者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瘫痪、闭目不紧、额纹变浅等,部分患者存在味觉减退、听觉改变及耳后疼痛等,对患者的外在形象及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1]。

现阶段,西医治疗PFP多采用维生素B1、甲钴胺等药物,以减轻炎症,改善局部微循环,但治疗时间较长,且存在面神经修复不全,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

祖国医学认为,PFP属于“口眼歪斜”或“口僻”,多因风寒所致,临床治疗多采用温经散寒之法,透刺法是同时穿透多穴或经络的针刺手法,促使多个穴位协同作用,沟通相邻和表里静脉,加强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目的[3]。

麦粒灸以局部取穴为主,利用艾灸的温热刺激来刺激人体的调节机制,可达到温经散寒、理气活血及补益卫阳的效果[4]。

基于此,本研究将重点观察风寒证PFP患者采用麦粒灸联合透刺疗法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风寒证PFP患者80例分为2组,各40例。

麦粒灸在临床中的应用

麦粒灸在临床中的应用

麦粒灸在临床中的应用麦粒灸在临床中的应用一、引言麦粒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麦粒灸的定义、原理及其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

二、麦粒灸的定义麦粒灸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点燃袖珍炙热草药而产生的温热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或促进健康的目的。

草药主要成分为麦糠、川云母等。

三、麦粒灸的原理1、热刺激作用:麦粒灸草药点燃后产生的热刺激,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氧供,加速代谢和废物排除。

2、草药成分作用:麦粒灸草药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如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等,具有抗菌、抗炎、舒筋活络等作用。

3、穴位刺激作用:将麦粒灸施于特定的穴位上,可以通过经络传导作用激发人体内部的疏通和调节作用。

四、麦粒灸的临床应用1、麦粒灸在风湿病中的应用:通过草药的温热刺激,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风湿病引起的疼痛和骨关节功能障碍。

2、麦粒灸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麦粒灸可刺激脾胃经络,增强胃肠蠕动,改善消化不良、胃痛等症状。

3、麦粒灸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通过草药的热刺激作用,舒缓神经系统的紧张,缓解神经痛、头痛等症状。

4、麦粒灸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麦粒灸可以调节女性的内分泌系统,改善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

5、麦粒灸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通过草药的温热刺激,促进气道畅通,缓解咳嗽、哮喘等症状。

五、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疗法:传统中医学上应用的治疗手段和方法。

2、草药:中药学概念,指天然植物制成的药物,具有多种疗效和药理作用。

3、经络:中医学理论,指人体内的经脉,负责气血运行和调节身体功能。

六、结尾附注内容1、本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附有一份麦粒灸治疗方案的具体施行步骤和操作示范视频。

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中医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规定的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所包含的医疗方法和技术的总称。

浅议米粒灸疗法

浅议米粒灸疗法

浅议米粒灸疗法米粒灸又称麦粒灸,因此疗法具有灼痛感、持续炎症、治疗双向性等临床特性较间接灸难以被广大患者接受。

然其作用面积小、渗透力强,效果反而优于其他艾灸疗法,并且更适宜用于病理复杂、病位广泛、免疫功能失调的顽疾。

标签:米粒灸;特性;适应症灸法按照与皮肤的距离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大类。

米粒灸便是直接灸的一种,是指将绒质细腻的金艾绒捏成米粒大小直接放穴位上灸,每次三到五壮。

以下就米粒灸的临床应用特性和适应症结合案例展开讨论。

1 米粒灸的临床应用特性1.1 短暂灼痛感米粒灸给人最直接最主要的感受便是短暂灼痛感,由于艾绒较小,燃烧时间快不似艾柱那么久而难以忍受。

野史曾有记载,古代有一个九十岁的将军白日战场杀敌,夜间御十女而不休。

后战死,人们都好奇他是不是天神转世,便检查他的尸体,才发现他小腹关元穴的位置发黑且硬。

古人多用艾柱直接灸,灸完了有疮疤也不治疗,仍然在灸疮上艾灸,而且每次都灸几百壮,而今人每次采用间接灸15分钟至30分钟皮肤微微发红就停止了,所以疗效没有米粒灸好。

以史为镜,我们应当提高自己的痛阈,相信米粒灸短暂灼痛感还是能够克服的。

1.2 持续炎症甚至化脓米粒灸除了带来短暂灼痛感,还导致局部皮肤产生持续的炎症甚至化脓。

轻度米粒灸仅有极其短暂的痛感及畅快感,一般在数小时后消失,但若增强壮数,施灸的局部组织就会变性坏死,宏观可见组织变暗。

这种无菌性炎症会持续数天,随着施灸次数增加甚至持续数周、数月。

想要通过米粒灸使皮肤发炎化脓就要将艾粒搓得紧实,施灸时可逐渐增加艾粒的大小。

此外,适当增加施灸壮数,每壮都要烧尽为止。

若觉发炎化脓程度不够,可多次施灸、外贴灸疮膏来促进化脓以提高疗效。

米粒灸又称麦粒灸。

麦粒灸造成的穴位异体蛋白的刺激,其持续时间之长是其他针灸疗法的穴位刺激不能比拟的。

与短暂灼痛刺激性质不同,麦粒灸穴位炎症刺激虽无任何感觉,但局部炎症化脓所蕴含的“天然疫苗”意义却十分值得关注[1]。

1.3 治疗双向性众周知,穴位具有双向性,米粒灸疗法也具有显著双向性,寒热虚实皆可治之。

麦粒灸在养生保健中的运用

麦粒灸在养生保健中的运用

灸法养生渊源
灸法疗疾养生上古即有之,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中,详载了直接灸、 隔物灸等灸法及其主治。
《灵枢·经脉》称“灸则强食生肉”,即言灸法的强身作用。《史记·扁鹊仓公 列传》记载了仓公与齐太医采用灸法治病的医案,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灸法的 应用情况。《灵枢·逆顺篇》:“上工刺其未生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 病。”《素问·遗篇·刺法论》:“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 亦法有修真之道,非 治疾也,故要修养和神也。”
效好; (5)易于在头面和四肢远端施灸: 麦粒灸因艾炷小,可以在全身各处施灸,
特别是在普通艾炷不适合或不能操作的头面部和四肢远端, 必要时甚至可 以在眼睑痉挛的眼睑局部施灸。另外, 麦粒灸用水作为粘附剂, 使艾炷 很容易粘附于皮肤, 不容易掉落,也增加了其适用范围。
麦粒灸的注意事项
(1)艾炷要紧: 艾炷不能松散,松散的艾炷一是不易粘于皮肤上,容易掉落,发生意外; 二是燃烧快,热力不易渗透入皮肤。相反, 搓得紧的艾炷燃烧缓慢,热力可徐徐透入穴 位深部,治疗效果明显。
为代表。 杂家养生——是以趋利避害为目的。以《吕氏春秋》为代表。 武术养生——是以强身健体、攻防技击为目的,讲求意、气、力的
结合。 中医养生——是以防病治病、保健为养生的目的。吸取各家之长,
无派别之分,以《黄帝内经》为理论基础。
灸法养生渊源
《内经》养生注重法于阴阳,和于数术
人与天地相应,四季养生,当顺应自然,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春季宜捂不宜 冻,秋季宜凉不宜暖,夏季宜防暑,长夏宜防湿,冬季宜防寒,冷暖适度防外泄, 防止邪伤正气,自能保养正气求长寿。
麦粒灸的应用
麦粒灸临床主要适用于虚、 寒、 痰、 瘀等证。
如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颈肩腰腿痛、 落枕、肩 周炎、 面瘫、 失眠、 痿证、 阳萎、 头痛、 痛经、 月经不 调、 胃下垂、 子宫脱垂、 遗尿等症。

麦粒灸结合系统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临床研究

麦粒灸结合系统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临床研究

重庆 市涪 陵 中心 医 院康 复 医学 科 门诊 或 住 院 S H S A S I 期 患者 6 O例 。中医诊 断符合 《 中风病 诊 断和疗 效评
定标 准》 。西医诊 断符合 《 各 类脑 血管病 诊 断要点 》
中的诊 断标 准 , 均经 头 颅 C T或 MR I 确诊 。S H S A S诊 断参 考文献 [ 3 ] 。 纳 入标 准 : 发病 时 间小于 6个 月 , 均 属 I 期; 年龄 4 0 ~ 8 0岁 ; 有 单侧 肩手 痛 , 皮肤 潮红 、 皮 温上 升, 手指屈 曲受 限 ; 局 部无 外伤 、 感染 的证据 , 也 无周 围
随机 分 为 两 组 , 实 验 组 采 用麦 粒 灸 治 疗 , 对 照 组 常 规 针刺 治 疗 ; 两组 基 础 治 疗 相 同 , 均 在 针灸 后 接 受 系 统 康 复
训 练。观察指标 采用简化 F u g l — Me y e r 上肢 运动功能评分法 ( F M A) 、 改良 B a a h e l 指数 ( M B I ) 以 及 不 同 部 位 B r u n n s t r o m分期情 况。结果 实验组改 善 S H S A S患 者 的 肢 体 功 能 和 日常 生 活 能 力 疗 效 均 优 于 对 照组 ( P<
Hale Waihona Puke 于静 脉和淋 巴 回流 。 床 上 的体位 尽量取 健侧 卧位 , 患侧 肩和 上肢充分 向前 伸 ,肘关节 伸展 ,能 防止肩 关 节受
累。 对 患 者肩 、 肘、 腕、 指关 节进行 关节 活动 , 每个关 节 、
每个 运动方 向活动 3 次 左右 .应尽 量鼓 励患 者进 行 主
动运 动 。 主动运 动 的方法 是无论 卧位 还是 坐位 , 在 无痛

麦粒灸怎么做

麦粒灸怎么做

麦粒灸怎么做文章目录*一、麦粒灸怎么做*二、艾灸有什么原则*三、麦粒灸的主治病症有什么麦粒灸怎么做1、麦粒灸怎么做先将艾绒制作麦粒大小艾炷,再在所灸的穴位和病变部位上涂以凡士林,使麦粒大小艾炷能粘附于皮肤上而不致掉落。

点燃后,当艾炷烧近皮肤,病人有温热或轻微灼痛感时,将未燃尽的艾炷移去,再施第2壮;也可在穴位及病变部位周围轻轻拍打,以。

成轻灼痛感觉。

因其艾炷小,灼痛时间极短,约20秒钟左右,但立以不烫伤皮肤和起泡为准,故病人易于接受,一般可灸3~7壮,灸后不用膏药敷贴。

2、麦粒灸的注意事项2.1、颜面五官、阴部和有大血管处不宜用本疗法。

2.2、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用本疗法。

2.3、防止皮肤灼伤、起疱和感染化脓。

3、艾灸的作用3.1、行气通络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

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3.2、扶阳固脱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

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艾灸有什么原则1、艾绒质量选择质量好的艾绒。

劣质艾绒,生硬不团聚,燃烧时火力暴躁,易使患者感觉灼痛,甚至熏烤时石粒脱落,灼伤皮肤。

2、环境通风尽管艾灸时我们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使艾灸的效果大打折扣,但是我们在艾灸时还是让室内保持通风状态的,因为艾灸在熏烧时会产生许多烟,如果烟的浓度过高,很容易造成中毒,伤害我们的身体。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特别是哮喘病人慎用艾灸。

麦粒灸治疗慢性顽固性腹泻疗效观察

麦粒灸治疗慢性顽固性腹泻疗效观察

麦粒灸治疗慢性顽固性腹泻疗效观察傅春文;何悦硕;梁维超【摘要】目的观察麦粒灸治疗慢性顽固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顽固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麦粒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粒灸是一种治疗慢性顽固性腹泻的有效方法.【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12(031)001【总页数】2页(P31-32)【关键词】针灸疗法;麦粒灸;腹泻【作者】傅春文;何悦硕;梁维超【作者单位】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康复科,广东528211;佛山市顺德均安医院康复科,广东528329;广州市正骨医院中医康复科,广东51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1慢性顽固性腹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便稀薄为主要症状的证候群,常反复发作或迁延数月至数年。

近年来,笔者采用麦粒灸治疗本病 30例,并与口服中药治疗30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60例慢性顽固性腹泻患者均为 2008年 1月至2010年12月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和佛山市顺德均安医院康复科及广州市正骨医院中医康复科门诊患者。

按患者就诊次序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每组30例。

治疗组中男 13例,女 17例;年龄最小 46岁,最大 69岁,平均62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5年,平均1.25年。

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68岁,平均52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6年,平均1.00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泄泻的诊断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慢性泄泻之病程分类标准,即病程超过2个月,有3次大便失禁病史,并经正规治疗2个月无效者。

①合并有心、脑、肾疾病,糖尿病及精神病患者;②胃、肠、胰、甲状腺、肝、肾等脏器及全身器质性病变所致腹泻者;③已接受其他治疗方法者;④不能坚持配合治疗者;⑤妊娠期间妇女患者;⑥拒绝跟踪随访者。

大椎麦粒灸结合柳氮磺吡啶及功能锻炼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大椎麦粒灸结合柳氮磺吡啶及功能锻炼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大椎麦粒灸结合柳氮磺吡啶及功能锻炼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黄志强;付长龙;苏昭元;苏稼夫;吴强【期刊名称】《风湿病与关节炎》【年(卷),期】2017(006)007【摘要】目的:探讨大椎麦粒灸结合柳氮磺吡啶及功能锻炼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8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大椎麦粒灸组和药物组,每组35例.药物组给予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同时进行功能锻炼,大椎麦粒灸组在药物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椎麦粒灸.2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检测2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含量.结果:大椎麦粒灸组总有效率为88.6%,优于药物组的74.2%;治疗后2组红细胞沉降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黏附分子-1含量均下降(P<0.05),大椎麦粒灸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结论:大椎麦粒灸结合柳氮磺吡啶及功能锻炼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效果明显优于口服柳氮磺吡啶.【总页数】6页(P23-28)【作者】黄志强;付长龙;苏昭元;苏稼夫;吴强【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 35012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中医院,福建泉州 362000;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 35012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中医院,福建泉州 362000;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中医院,福建泉州362000;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 35012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针刺麦粒灸结合药物治疗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 [J], 傅海扬;黄艳;王玲玲2.灸关元、大椎结合正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 [J], 成惠娣;郭银丰;王宝玉3.穴位注射结合麦粒灸治疗跟痛症临床观察 [J], 阚俊微;陆伟慧;徐静艳;李成;魏小丽;谢寅飞4.麦粒灸结合独活济生汤治疗外感证型产后身痛的临床观察 [J], 张芳之; 杜革术; 张超5.上星穴麦粒灸结合针刺治疗慢性鼻渊35例临床观察 [J], 潘良;梁德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晋.葛洪、鲍姑《肘后备急方》:全书93类 病证,有30多类采用灸法。 • 到了清代,《神灸经纶》、《针灸逢源》、 《医宗金鉴》等论著中都记载了大量保健 灸法的内容。 • 承淡安:“伟哉艾灸之力,诚非其他药石 所能及”“灸的效力比针效持久而强”
• 保健灸法传到日本以后非常盛行。 • 日本《云锦随笔》载:“德川幕府时代, 有人问当时最年长者万兵卫的长生之术, 他回答到,祖传每月月初八天连续灸足三 里,始终不渝,仅此而已,其本人174岁, 其妻173岁,其子153岁,其孙105岁。” • 近代日本更是掀起了“国民灸三里”运动, “小儿身柱灸”运动。
b.癜痕灸:又称化脓灸。用小艾炷,亦有用 中艾炷(如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 在穴位上施灸,使局部组织烫伤,产生无菌 性炎症的灸法。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免疫 力,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胃肠炎、 发育障碍等疾病及体质虚弱者的日常保健。
操作方法: 施灸前,患者要注意取舒适的体位(一 般四肢及胸腹部取仰卧位,背部取坐位或俯 卧位,因灸治要安放艾炷且治疗时间较长, 故患者的体位对取穴和施灸关系至为重要) ,先在施术部位上涂以少量万花油(也可用 凡士林或大蒜液),以增加粘附性和刺激作 用,然后放置艾炷(艾炷要求做到紧实)。
(三)针灸能包治百病 针灸也不是万能的,作为一个古老而又年 轻的治疗方法,它还有很多不足! 对于针灸的 原理的挖掘还不够充分,无法以科学直观的手 段再现针灸的原理。这不能不说是个比较大的 遗憾。而且针灸治疗疗程比较特殊,成阶段性 变化,往往会需要患者做长期持续的治疗。
所以大家也不要对针灸过于迷信,要根 据患者的自身条件和病情来决定治疗的时间 及手段。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麦粒灸 在临床中的用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徐丽华
• 中医是传统医学,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 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自有其不可取代的 优势。针灸,是中医药的组成部分,起源 要早于中药方剂,无毒无副作用,是目前 理想的治疗和养生方法。灸法作为针灸疗 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行内人士 的重视,受到人们的追捧。
5.益气升阳:治疗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阴 挺、脱肛、崩漏日久不愈等。
6.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灵枢· 刺节真邪》 记载:“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 弗能取之。”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得温 则行,气行则血亦行。灸能使气机畅通,营 卫调和,故淤血自散。所以临床上常用于治 疗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期、瘰疬、瘿瘤 等。
(三)注意事项 (1)灸感:以灸疗时的自我感觉为主。除疤 痕灸外,一般灸至局部皮肤产生红晕,有 温热或微灼痛感为度。晋代名医陈延之说: 须肌肤潮红、热力深透为度。
(2)灸量: 少壮男子,新病体实,腰腹以下,皮肉 深厚处,元气欲脱,沉寒厥冷者或隔物灸者 可予大灸量,艾炷灸一般3-7壮;反之,妇孺 老人,久病体弱,头胸四肢,皮肉浅薄处, 上实下虚予小灸量,艾炷灸1-3壮。
• 天灸疗法是以《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圣 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为理论依 据的一种治疗方法。因疗效显著,使用方 便,深受历代医家推崇,至今仍在延用, 对于许多顽症痼疾的疗效可谓独树一帜, 难以取代。现代通常选用芳香、辛温之品 研末调制,在“三伏天”及“三九天”敷 贴于穴位上以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慢 性胃肠炎等顽固性疾病。
徐丽华,女,主任中医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 大学针灸系,任广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 针灸学会灸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针灸 学会耳穴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针灸学会疼痛及 抑郁相关病症专业委员会常委。从事针灸临床工作 20余年,曾在广东省中医院、江西省中医院、南 京鼓楼医院、韩国首尔大学等地进修学习,师从广 东省针灸学会会长符文彬教授多年。擅长运用多种 针法、灸法治疗面瘫、小儿脑瘫、月经失调、肥胖 症、失眠及各类痛证、中风等。
2.祛风解表、温中散寒:治疗风寒外袭的表 证,如外感风寒的鼻塞流涕、头痛项强及脾 胃寒盛的呕吐、胃痛、泄泻等。
3.温肾健脾:治疗脾肾阳虚之月经不调、久 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等。
4.回阳固脱:《扁鹊心书》记载:“真气虚 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灸第 一。”《伤寒杂病论·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云: “下利,手足逆冷,无脉者,灸之。”可见 阳气下陷或欲脱之危证,皆可用灸法,以扶 助虚脱之阳气。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脱证和中 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 挺、崩漏、带下、久泻、痰饮等。
麦粒灸:
临床上常用麦粒大小的艾炷在穴位上直 接施灸,称为麦粒灸,是艾炷灸的一种。
麦粒灸的优势: 与其他灸法相比较,麦粒灸在操作、灸感 、效应等方面均有其独特的优势。 1.取材方便、自然资源消耗少,烟雾小; 2.操作简单,刺激量可大可小,适用于各 种体质; 3.运用范围广泛,可防可治。
另外,麦粒灸有着独特的反应:短暂的 穿透样灼痛、灸后的愉悦畅快感以及局部持 续的无菌性炎症。 (王玲玲《麦粒灸传薪集》)
题外话 对中医针灸认识的几个误区。 当今普通大众(包括许多医界同仁)对针 灸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正确认识,进而普 遍对针灸不够重视。其实大家之所以对针灸 不够重视其原因还是由于对针灸知识了解的 不够多、不够详尽造成的。
(一)针灸是辅助疗法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在临床上决定使用哪 种疗法或是决定哪种是主要疗法还是辅助疗法 是由患者的身患疾病的种类、病情、病史、身 体状况、医院现有条件以及病人需要等综合因 素来决定的,而不是由疗法本身来决定的,同 样的疾病,由于个体、病情及条件的不同,治 疗的方法就会大不相同。因此不单是针灸,其 他治疗手段也是一样,不能片面的认为哪种治 疗方法有效哪种治疗方法效果不好或是无效。
操作方法: 用线香从上端点燃,当烧近皮肤而患者 有灼痛感时,可用手在穴位四周拍打以减轻 疼痛,须待每壮艾炷燃尽后,才除去灰烬, 方可换炷。每换1壮,都涂凡士林或大蒜液一 次,可灸7~9壮。
灸毕,在施灸穴位上贴敷淡水膏药,多 吃羊肉、豆腐等营养丰富的食物,促使灸疮 的正常透发,有利于提高疗效。施灸部位大 约1周可化脓(正常的无菌性化脓,脓色较淡 ,多为白色),化脓时每天换膏药一次(在 灸疮化脓期间,局部需注意清洁,避免感染 ),灸疮约30-40天左右愈合,可留有永久性 瘢痕。
(二)灸法的分类 1.艾炷灸:分为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种。 (1)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即将艾炷 直接置放在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此法古 代称为“着肉灸”,如《千金要方》里说: “炷令平正着肉,火势乃至病所也”。根据 灸后对皮肤刺激的程度不同,本法又分为无 瘢痕灸和瘢痕灸两种。
a.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艾灸以达到温烫感 而不致透发成灸疮为度。 操作方法: 将艾炷(施述时多用小、中艾炷)放置于皮 肤上之后,从艾炷的上端点燃,当患者感到烫时 (燃剩下约2/5左右),则用镊子将艾炷挟去, 换炷再灸,一般灸3~7壮,以局部皮肤充血、红 晕为度。施灸后皮肤不致起泡,或起泡后亦不致 形成灸疮,不遗留瘢痕,故易为病人所接受,临 床中应用较多。
(6)施灸禁忌 • 一般阴虚阳亢、邪实内闭及热度炽盛者须 慎用灸法;颜面、后头部不宜施化脓灸, 以免留疤影响面容;大血管周围、阴部不 宜施灸;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 施灸。
二、麦粒灸在治未病中的应用
1.常用穴位 • 谢锡亮《谢锡亮灸法》中列举了十二个穴 位:大椎、风门、身柱、脾俞、肾俞、中 脘、关元、足三里、曲池、郗门、阳陵泉、 三阴交 • 符文彬.许能贵《针灸临床特色疗法》中列 举了十五个穴位:大椎、风门、身柱、脾 俞、命门、肾俞、膏肓、中脘、神阙、气 海、关元、足三里、劳宫、绝骨、涌泉。
2.艾条灸: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温针灸。 雷火灸、热敏灸。
3.天灸: 天灸可以说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 保健疗法,又称发泡灸。天灸一词首见唐代孙 思邈的《千金要方》,该书载有:“用旱莲草 椎碎,置手掌上一夫 ,当两筋中(间使穴)以 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小泡,谓 之天灸,尚能愈症。”本法从治病形式上看与 穴位药物贴敷法十分相似,或者说在广泛的意 义上它们同属一种中医外治法。
(5)晕灸的防治 • 晕灸同晕针一样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 眼花、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甚至晕倒等症 状,多因初次施灸,心理紧张,空腹体弱, 姿势不当或灸量过大等原因造成。一经发 现,立即停止施灸,让病人平躺,饮白开 水即可,一般无大碍。但在施灸过程中要 注意观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做好预防 工作。
《针灸资生经》说:“凡着艾得疮,所 患即停,不得疮发,其疾不愈”。可见灸疮 的发和不发与疗效有密切关系,如有继发感 染(脓色多呈黄绿色)者应给予积极治疗。 因本法施灸后常会留有瘢痕,故灸前必须征 得患者的同意及合作。
(2)间接灸:又称间隔灸或隔物灸,指在艾 炷下垫一衬隔物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因 其衬隔药物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灸法。如 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神阙灸)、隔附 子(饼)灸、隔胡椒饼灸
(3)施灸体位 • 临床施灸要注意体位自然,肌肉放松,在 施灸之初就确定舒适体位,避免患者反复 更换带来的不便及找穴不准。 • 早在《备急千金要方》已有相关记载: “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肢勿使倾侧。 灸时恐穴不正,无益于事,徒破皮肉耳。 若坐点则坐灸之,卧点则卧灸之”。
(4)施灸顺序 • 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后灸下 部。具体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 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 盛之意。
一、概述
• 自古医圣明贤都很重视灸法 • 《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 唐.孙思邈:“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 良医也。” • 宋.窦材《扁鹊心书》云:…保命之法 ,灼 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 •
明.李梴《医学入门》:“医之治病用灸, 如做饭需薪。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 必须灸之。凡寒热虚实皆可灸之。” 明.龚居中《痰火点雪》:“灸法去病之 功难以枚举,凡虚实寒热,轻重远近, 无往不宜”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卷九 《医说》说:“若要安,丹田、三里常 不干”。
(二)针灸能治疗的疾病很有限 这种看法也是不正确的,无论是哪种治 疗方法就广义来说都是有限。而针灸虽然历史 悠久但系统科学的研究近几十年国内外才逐渐 兴起,才是刚刚起步,对这方面知识的认识还 不够科学全面,因此以往针灸主要用于各种痛 症的治疗及一些内科疾病的辅助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