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司马迁塑造人物的手法

司马迁塑造人物的手法
司马迁塑造人物的手法有:
以个性化语言和对比衬托的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司马迁善于使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描写特定的环境和场面,把人物置入矛盾冲突中去塑造。
司马迁通过描写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将人物置于各种矛盾和冲突之中,从而展现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注意细节和心理描写。
司马迁在描写人物时,注重细节和心理描写的运用,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通过心理描写来探究人物的动机和情感。
司马迁的文学成就是创立了中国传记文学,并塑造了一系列典型形象。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以文运事,用文学之笔塑造历史人物成为典型形象,从而创造了中国传记文学。
司马迁是创立中国文学理论的先驱者,语言巨匠,散文大家,他所写的史传人物是实录而不是虚构,但他做到了史笔与文笔的交融,对
史传人物生活细节的遥情想象,高于生活,仿佛虚构,而合于实录之度,因此《史记》人物不是小说人物。
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有力对比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它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通过对比,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得以突显,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意图。
本文将探讨如何巧妙运用对比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首先,对比可以用于描绘人物形象。
通过对比人物的外貌、性格、行为等方面的差异,可以更加鲜明地展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例如,在一篇描写两个朋友的文章中,可以通过对比一个朋友外向开朗、活泼好动,而另一个朋友则内向害羞、安静沉稳的性格特点,使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两个人物形象的差异。
其次,对比也可以用于描述环境和氛围。
通过对比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气候等方面的差异,可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环境的变化。
例如,在一篇描写四季变化的文章中,可以通过对比春天的温暖明媚、夏天的炎热热闹、秋天的凉爽宜人和冬天的寒冷凄凉,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四季的不同氛围。
此外,对比还可以用于表达观点和观念的差异。
通过对比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立场,可以更加明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增强说服力。
例如,在一篇讨论教育问题的文章中,可以通过对比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优缺点,来阐述自己对教育的看法,并引导读者对教育问题进行思考。
此外,对比还可以用于揭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对比事物的过去和现在、事物的起点和终点等方面的差异,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示事物的发展轨迹。
例如,在一篇描写科技进步的文章中,可以通过对比过去人们使用传统电话与现在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的差异,来展示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最后,对比还可以用于表达情感和情绪的变化。
通过对比不同情感的对立和变化,可以更加生动地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一篇描写爱情故事的文章中,可以通过对比主人公初次相遇时的羞涩和后来相互倾心的情感,来展示爱情的发展和人物内心的变化。
综上所述,对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通过对比人物形象、环境氛围、观点观念、事物发展和情感变化等方面的差异,可以使文章更加丰富多样,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
用对比手法写出人物不同的表现作文

用对比手法写出人物不同的表现作文对比映照显露真我人生如一幅画卷,每个人都是画中人。
我们或喜或悲,或明或暗性格各异,姿态千般。
若要揭示这画卷中的奥秘,对比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古语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这“类”与“群”,便是对比的参照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同一事物不同的人面对会有不同的反应;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思考会有不同的答案。
这就是对比的力量。
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
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
这两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
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
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
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
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最后中了个探花。
同样是进京赶考,可面对同样的梦境,秀才和店老板却有不同的解读,关键在于他们的对比心态不同。
秀才只看到梦中的不利条件,而店老板则看到了梦中的有利条件。
正是因为这种对比心态的不同,导致了他们截然不同的结果。
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当面对一个难题时,有人选择勇敢面对,迎难而上;有人则选择退缩不前,绕道而行。
这两种人生态度的差异,正是对比的产物。
正如那句名言所说:“人生就是一连串的对比。
”正是这些对比,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当然对比并不是简单的好坏之分,它更是一种清醒的认识,一种对自我的深刻反思。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
总之对比映照,显露真我。
只有通过不断的对比,我们才能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对比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加以比照,来使人从中有所感有所悟,更加强烈而清晰地传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旨,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更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意旨。
二、如何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㈠人与人的对比慢半拍的同桌快一拍的我他有一身晒不黑的皮肤和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他就是我的同桌岑雨航。
然而我和他的性格却截然不同,我总是亲切地叫他一声“慢吞吞”。
因为他做任何事都磨磨蹭蹭,我却总比他快一拍。
下面,就来听听慢半拍的同桌和快一拍的我的故事吧。
中午,只要马老师布置好作业,我和我手中的笔会一刻不停地工作起来。
一拿起笔,就连一秒钟都不肯停歇,字写得像印刷机一样快,发出了沙沙的声音,像春蚕在吞食桑叶!好朋友来了,对我说:“反正时间有的是,咱们先去玩玩吧!”我头也不抬回答她:“哎呀!烦死了,一群捣蛋鬼,都打断了我做作业的思路了。
走开!”我手中的笔一停,就意味着我做作业的速度要慢下来,可一万个不答应!不过每次我做好作业,去给马老师看时,不知要去多少次。
我做作业虽然速度快,可是太粗心了。
而我的同桌却和我恰恰相反。
你知道吗?他做作业的速度可以用龟速来形容,你看看他,写一个字,就欣赏一番。
如果这个字里的一横微微斜了一点,他就要拿起橡皮来回擦。
不过,这一擦起来啊,他不知要擦多少次才肯罢休,5次?10次?还是20次?一边擦还一边轻轻地用手按着本子,生怕擦坏了。
好不容易,擦完了,接着又用手轻轻地掸掉纸上的橡皮屑。
我想:现在总该写字了吧。
不料,他又写错了。
哎!没办法,又要重演刚才那个情节了,在旁边观看的我都被急得满头大汗。
慢半拍的同桌和快一拍的我,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买壶奶奶老早就吵着爷爷赶集时买把铝壶。
那天逢集,爷爷便早早起来吃了饭,提着烟袋上了路。
将近中午,爷爷回来了,一进门就对奶奶嚷:“老婆子,壶买回来了!”奶奶戴着花镜正在剥花生米,忙放下手里的簸箕凑上前来问:“试过没有?壶漏吗?”“咳!人家是‘三包’产品,没问题!不信我灌上水给你看!爷爷说着,走到水缸前,先舀了一瓢凉水,又打开壶盖。
对比手法的运用范文

对比手法的运用范文对比手法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来突显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从而加强表达的效果。
对比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生动形象,具有较高的表现力。
本文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探讨对比手法的运用。
首先,对比手法可以在描述事物的外貌特征时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当描述一个人时,可以通过对比他的身材、脸型、肤色等特征与其他人的异同来描绘他的形象。
例如:“他身材高大,犹如一座山峰耸立;脸上布满的麻子,像是稀疏的星空。
”通过对比,读者可以更加明确地想象出这个人的形象。
同样地,对比手法也可以在描写景物或事物时起到同样的作用,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对比手法还可以用于突显问题的严重性。
通过将问题与其他类似或相反的情况进行对比,可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
例如,在环保问题的论述中,可以对比没有环保意识的地区和重视环保的地区,将两者的环境问题进行对比,以突显环保的紧迫性。
又如,在讨论人口老龄化问题时,可以对比存在完善养老制度的国家和缺乏养老保障的国家,以强调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挑战。
此外,对比手法也可以用于凸显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差异。
通过将两个人物进行对比,可以清晰地展现出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的差异。
例如,在一部小说中,可以通过对比两个角色的行为反差来体现他们的人物形象。
一个人物可能慷慨大方,乐于助人,而另一个人物可能吝啬自私,只顾自己的利益。
通过对比,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个人物是善良还是邪恶,进而产生共鸣或反感。
最后,对比手法还可以用于强调不同观点或论证思路的优劣。
在辩论或论证中,可以通过对比不同观点的论据和逻辑来展现优劣,并最终得出结论。
例如,在探讨教育方式的文章中,可以对比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优缺点,并通过论据的对比来给出自己的观点。
通过对比,可以更加清晰地展现自己的论证思路,使读者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
总之,对比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突出问题的严重性,凸显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差异,以及强调不同观点或论证思路的优劣。
史记中的对比衬托塑造人物例子

史记中的对比衬托塑造人物例子史记,作为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通过对比衬托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
以下是史记中对比衬托塑造人物的几个例子,分别从才智、品德、命运、性格、社会背景、人生观和人物关系等角度进行说明。
1.才智对比在史记中,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才智水平,突出了某些人物的智慧和谋略。
例如,在《项羽本纪》中,通过项羽和刘邦的才智对比,展现了项羽英勇善战、勇猛果敢的一面,同时也突出了刘邦的智慧和谋略,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更加立体的人物形象。
2.品德对比史记中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品德进行对比,突出了某些人物的崇高品德和道德风范。
例如,《孔子世家》中,通过孔子与其弟子颜回的品德对比,展现了孔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3.命运对比史记中经常运用命运对比的手法,通过对不同人物命运的描述和比较,突出了某些人物的坚韧和毅力。
例如,《淮阴侯列传》中,通过韩信和项羽的命运对比,展现了韩信在逆境中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4.性格对比史记中通过对不同人物性格的描述和比较,突出了某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例如,《高祖本纪》中,通过刘邦和项羽的性格对比,展现了刘邦机智、狡猾的性格特点。
5.社会背景对比史记中通过对不同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进行描述和比较,突出了某些人物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
例如,《管晏列传》中,通过管仲和晏婴所处社会背景的对比,展现了两人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
6.人生观对比史记中通过对不同人物的人生观的描述和比较,突出了某些人物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
例如,《屈原贾生列传》中,通过屈原和贾生的人生观的对比,展现了屈原追求真理、献身国家的人生观,同时也呈现了贾生重视个人利益的人生观。
7.人物关系对比史记中通过对不同人物之间关系的描述和比较,突出了某些人物的性格和品德。
例如,《萧相国世家》中,通过萧何和曹参在刘邦建国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关系进行描述和比较,展现了萧何的忠诚、智慧和曹参的豪爽、直率的性格特点。
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对比手法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于强调人物形象的不同特点和性格特征。
通过对比,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被深化和丰满化。
下面,我将以《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贾政为例,详细介绍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贾宝玉是贾府的少爷,被描绘成一个深情浪漫、才情出众的人物。
通过对比,他与贾政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凸显了贾宝玉的特点。
贾政是贾府的族长,他严肃、有责任感、讲究礼仪。
贾府作为一个大户人家,崇尚传统的礼仪道德,这在贾政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中担负重任,冷静、务实,对贾府的管理非常严谨。
贾宝玉则是一个完全相反的形象。
他是一个不拘小节、放荡自由的人物。
他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被社会约束和束缚。
与贾政相比,贾宝玉关心的是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而不是外在的荣誉和地位。
他经常与贾绛和贾敏一起游玩,追求享乐和美女,对于家族的事务并不感兴趣。
他常常表现出一种旷达开朗的性格,喜欢与人交流和结交朋友。
通过对比,贾宝玉的形象变得更加鲜活和具体化。
他与贾政的对比凸显了他的个人魅力和性格特点。
贾宝玉的浪漫和才情使他成为贾府中备受欢迎的人物,他独特的个人魅力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
与此同时,贾宝玉的懒散和放荡也增加了他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在《红楼梦》中,贾政与贾宝玉的对比塑造了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贾政代表了传统的礼仪和道德观念,他在家族和社会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贾宝玉则代表了追求个人自由和内心世界的人物形象。
两者的对比使小说的情节更加有趣和复杂,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这些人物的情感和动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运用对比手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
通过与其他人物进行对比,可以更好地展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和性格特征。
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差异化的特点来突出人物的独特性和丰满性,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立体化。
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提升文章效果

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提升文章效果对比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可以突出它们的差异和特点,从而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
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对比手法,不仅能够增加文章的层次感和深度,还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提升文章的效果。
首先,对比可以用来描绘人物形象。
通过对比人物的外貌、性格、行为等方面的差异,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
比如,可以将一个人物的外貌与另一个人物进行对比,突出他们的相似之处或者截然不同的特点。
这样的对比可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形象,并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性格和行为。
其次,对比可以用来描述环境和场景。
通过对比不同环境和场景的特点,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其所具有的氛围和情感。
例如,可以对比一个繁华的都市和一个宁静的乡村,通过对比它们的喧嚣与宁静、繁忙与悠闲,来展现它们截然不同的特点。
这样的对比可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不同环境和场景的差异,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此外,对比还可以用来阐述观点和主题。
通过对比不同观点和主题的优劣、利弊等方面的差异,可以更加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题。
比如,在探讨一个问题时,可以对比不同的观点和立场,分析它们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这样的对比可以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逻辑性,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
此外,对比还可以用来展示情感和情绪。
通过对比不同情感和情绪的表达方式,可以更加生动地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比如,可以对比一个人在喜悦和悲伤时的表情、语言和行为,来展示他们截然不同的情感状态。
这样的对比可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情绪,进而加深对文章的情感共鸣和体验。
最后,对比还可以用来加强文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通过对比不同事物的差异和联系,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和有条理。
比如,在论述一个问题时,可以对比不同的观点和论证,分析它们的逻辑关系和联系,从而使文章的论证更加严密和有力。
举例介绍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主要手法

举例介绍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主要手法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它以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塑造吸引了广大读者。
主要的塑造手法有以下几种:
1. 对比塑造:通过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展现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差异。
例如,曹操奸诈狡猾,与刘备忠义仁勇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刘备的高尚品德和真诚为民的精神。
2. 忠诚塑造:以曹操、刘备和孙权为代表的各个势力的核心人物都被塑造成有着强烈忠诚之心的形象。
曹操忠于国家,刘备忠于理想,孙权忠于家族,他们的忠诚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也彰显了他们作为领导者的威望。
3. 聚焦塑造:以一些关键人物为切入点,聚焦展示他们的个人能力和形象特点。
例如,诸葛亮被塑造成聪明智慧的谋略家,关羽塑造成忠诚勇猛的武将,张飞被刻画成威武霸气的战士,这样的聚焦塑造使读者更容易对人物形象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塑造、忠诚塑造和聚焦塑造等手法,《三国演义》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了丰富多元的阅读体验。
对比手法写人作文8篇

对比手法写人作文8篇通过对比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的方法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
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对比的写法,那么作者才可以通过对比来写人,完成自己的写作意图。
如果材料的本身不适合采用对比的手段,那么也不要人为的牵强附会,为对比而对比。
两个人进行对比,不能割裂开来先写一个,后写一个,互不相干,而是围绕中心事件叙述,刻画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写人,如果从一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往往单薄。
如果从多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就容易丰满。
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这个“侧面”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出各具代表性的若干侧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现人物形象。
通过多侧面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称它是“众星拱月”。
“月”就是人物,“星”就是侧面,“拱”就是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
不过应该看到,“众星拱月”的“众星”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们之间也有主次、详略的区别。
所以在写“众星”的时候,是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的。
考场作文高分十八招第十一招——对比衬托【招数秘诀】不见高山,不知平地。
没有绿叶,何来红花?对比写作,突出中心。
衬托手法,彰显主旨。
【掌握要领】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
”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到显现。
对比手法是作文重要的写作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对不同人、事、物的对比描写或说明,以突出其各自的特色,或者将同一人、事、物在不同时空和境况下的情景进行对照,以彰显其变化。
在行文中恰当使用对比的手法,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厚实,形象生动而鲜明,中心明确而集中。
对比法的主要类型有四种:一是人物对比,二是不同事件对比,三是人物外表与内心对比,四是事件前后对比。
许多民间故事,往往都写二个人,一个好一个坏,这是人物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不同事件对比;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中主人公卡西莫多,人很丑可是心地很善良,这是人物外表与内心对比。
衬托法,就是为了突出主要对象,用一些另外的人或物来陪衬或烘托。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作文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作文篇一《我的学霸朋友和学渣同桌》在我的学习生涯中,遇到过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一个是我的学霸朋友小李,另一个是我的学渣同桌小张。
小李那可是学校里出了名的学霸。
他的眼睛里总是透着一种精明和专注,就像一台精确的探测仪,任何知识都逃不过他的法眼。
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超级难的几何题。
全班同学都愁眉苦脸的,我当时看着那错综复杂的线条和条件,感觉脑袋都要炸了。
再看看小李,他眼睛发亮,身体微微前倾,像是看到猎物的猎豹。
只见他拿起笔,在纸上刷刷地写着,那轻松自如的样子就好像这题是1 + 1 = 2那么简单。
不一会儿,他就自信地举起了手,然后有条不紊地在黑板上讲解他的解题思路。
每一步都说得清清楚楚,那些原本弯弯曲曲的线条在他的讲解下就像是被施了魔法,都归位清晰起来。
老师听了直点头,同学们也都投去钦佩的目光。
我的同桌小张就完全不一样了。
他的眼神总是有些迷茫,像在大雾里找路似的。
还是那节数学课,小张看到那道题直接就趴桌子上了。
他眼睛瞪着题目,半天没个动静,过了一会儿就开始在纸上乱画起来。
他的头发乱得像个鸟窝,那是他烦躁时不停地挠头发的结果。
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一会儿看看这个同学的本子,一会儿瞅瞅那个同学的表情,想找点灵感。
可同学们都在专心做题呢,他根本找不到可以“借鉴”的,最后只能无奈地叹着气。
下课后,小李还在认真地整理笔记,总结解题的不同方法,而小张就像获得大赦一样,第一个冲出教室撒欢去了。
学霸小李对知识是如饥似渴,就像干枯的海绵尽情吸水。
而学渣小张更像是知识面前的逃兵,还没战斗就举白旗了。
但不管怎么说,他们俩都让我的校园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篇二《时尚老妈与节俭老爸》在我家,老妈和老爸简直就是两个世界的人,特别是在对待穿着打扮这件事上。
我的老妈可是个时尚达人。
她在穿着上特别讲究,每天都把自己打扮得像个时尚杂志里走出来的模特。
记得有一次,我们全家出去逛街。
老妈一走进商场就像鱼入大海,变得格外兴奋。
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精心整理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对比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加以比照,来使人从中有所感有所悟,更加强烈而清晰地传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旨,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更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意旨。
二、如何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㈠人与人的对比慢半拍的同桌快一拍的我他有一身晒不黑的皮肤和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他就是我的同桌岑雨航。
然而我和他的性格却截然不同,我总是亲切地叫他一声“慢吞吞”。
因为他做任何事都磨磨蹭蹭,我却总比他快一拍。
下面,就来听听慢半拍的同桌和快一拍的我的故事吧。
中午,只要马老师布置好作业,我和我手中的笔会一刻不停地工作起来。
一拿起笔,就连一秒钟都不肯停歇,字写得像印刷机一样快,发出了沙沙的声音,像春蚕在吞食桑叶!好朋友来了,对我说:“反正时间有的是,咱们先去玩玩吧!”我头也不抬回答她:“哎呀!烦死了,一群捣蛋鬼,都打断了我做作业的思路了。
走开!”我手中的笔一停,就意味着我做作业的速度要慢下来,可一万个不答应!不过每次我做好作业,去给马老师看时,不知要去多少次。
我做作业虽然速度快,可是太粗心了。
而我的同桌却和我恰恰相反。
你知道吗?他做作业的速度可以用龟速来形容,你看看他,写一个字,就欣赏一番。
如果这个字里的一横微微斜了一点,他就要拿起橡皮来回擦。
不过,这一擦起来啊,他不知要擦多少次才肯罢休,5次?10次?还是20次?一边擦还一边轻轻地用手按着本子,生怕擦坏了。
好不容易,擦完了,接着又用手轻轻地掸掉纸上的橡皮屑。
我想:现在总该写字了吧。
不料,他又写错了。
哎!没办法,又要重演刚才那个情节了,在旁边观看的我都被急得满头大汗。
慢半拍的同桌和快一拍的我,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买壶奶奶老早就吵着爷爷赶集时买把铝壶。
那天逢集,爷爷便早早起来吃了饭,提着烟袋上了路。
将近中午,爷爷回来了,一进门就对奶奶嚷:“老婆子,壶买回来了!”奶奶戴着花镜正在剥花生米,忙放下手里的簸箕凑上前来问:“试过没有?壶漏吗?”“咳!人家是‘三包’产品,没问题!不信我灌上水给你看!爷爷说着,走到水缸前,先舀了一瓢凉水,又打开壶盖。
写作中的人物对比:如何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 - 教案

教案写作中的人物对比:如何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教案一、引言1.1教学背景与目的1.1.1描述写作中人物对比的重要性1.1.2阐明人物对比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1.1.3明确通过对比塑造人物的教学目标1.1.4强调人物对比对提升作品深度的影响1.2学生情况分析1.2.1分析学生对人物对比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1.2.2评估学生在运用对比手法方面的能力1.2.3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写作偏好1.2.4识别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和挑战1.3教学方法与手段1.3.1介绍将使用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1.3.2说明如何利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1.3.3描述如何通过写作练习实践对比手法1.3.4计划如何进行学生作品的分析与反馈二、知识点讲解2.1对比手法的定义与类型2.1.1解释对比手法的概念2.1.2介绍不同类型的对比,如性格对比、背景对比2.1.3分析每种对比类型的特点和适用场景2.1.4举例说明对比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2.2对比手法在人物塑造中的作用2.2.1讨论对比手法如何增强人物形象2.2.2分析对比如何揭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2.2.3探讨对比在推动故事发展中的作用2.2.4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对比手法的实际效果2.3对比手法的运用技巧2.3.1分享如何选择合适的对比元素2.3.2讲解如何平衡对比的强度和深度2.3.3提供如何通过对比创造冲突和紧张的指导2.3.4强调在写作中保持对比一致性的重要性三、教学内容3.1教学重点与难点3.1.1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对比手法的类型和应用3.1.2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3.1.3提供解决难点的策略和方法3.1.4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预期成果3.2教学内容安排3.2.1列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3.2.2说明每个内容的教学方法和时间分配3.2.3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和材料3.2.4设计教学内容与学生互动的环节3.3教学评估与反馈3.3.1描述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3.3.2说明将使用的评估工具和方法3.3.3计划如何收集学生的反馈3.3.4讨论如何根据评估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对比手法的定义和类型4.1.2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手法进行人物塑造的能力4.1.3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4.1.4帮助学生通过对比手法创作具有深度的人物形象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识别和运用对比手法4.2.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2.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力4.2.4通过反馈与评价,帮助学生反思和改进写作技巧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增强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4.3.2培养学生对人物塑造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4.3.3提高学生对作品深度和内涵的追求4.3.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对比手法的理解和应用5.1.2人物塑造的深度和多样性5.1.3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5.1.4教学内容的实践操作5.2教学重点5.2.1对比手法的类型和应用5.2.2人物塑造的方法和技巧5.2.3写作练习的设计和实施5.2.4教学反馈与评价的有效性5.3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结合5.3.1通过案例分析,解决对比手法理解和应用的难点5.3.2通过小组讨论,突破人物塑造深度和多样性的难点5.3.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实现教学重点5.3.4通过反馈与评价,确保教学内容的实践操作,强化教学重点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音响等6.1.2教学课件,包括对比手法的定义、类型、案例分析等6.1.3文学作品选段,用于分析和讨论对比手法的应用6.1.4写作练习模板,供学生在课堂上使用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和文具,用于记录重要信息和心得体会6.2.2文学作品,用于课下阅读和分析6.2.3写作练习材料,用于课下练习和创作6.2.4反馈与评价表格,用于学生自评和互评6.3教具与学具的结合使用6.3.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教学课件,增强教学效果6.3.2通过文学作品选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对比手法的应用6.3.3使用写作练习模板,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6.3.4通过反馈与评价表格,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效果七、教学过程7.1导入7.1.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对比手法的定义和类型7.1.2通过文学作品选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对比手法的应用7.1.3引导学生分享对对比手法的认识和体会7.1.4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7.2主体教学7.2.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对比手法的类型和应用7.2.2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对比手法在人物塑造中的作用7.2.3利用写作练习模板,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7.2.4收集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反馈与评价7.3.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问,进行解答和讨论7八、板书设计8.1教学内容的梳理8.1.1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点8.1.2提供对比手法的定义和类型的简要说明8.1.3概述人物塑造的方法和技巧8.1.4强调教学目标和要求8.2教学案例的分析8.2.1提供具体的文学作品选段,展示对比手法的应用8.2.2分析选段中对比手法的类型和效果8.2.3引导学生理解对比手法在人物塑造中的作用8.2.4提供学生思考和讨论的问题8.3教学过程的引导8.3.1列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活动8.3.2提供学生参与的方式和时机8.3.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8.3.4强调学生反馈和评价的重要性九、作业设计9.1写作练习9.1.1要求学生运用对比手法创作一篇短文9.1.2提供写作练习的模板和指导9.1.3强调对比手法的运用和人物塑造的深度9.1.4设置提交作业的截止时间和要求9.2阅读分析9.2.1要求学生阅读一篇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对比手法9.2.2提供阅读分析的指导问题和提示9.2.3引导学生关注对比手法在人物塑造中的作用9.2.4设置提交阅读分析的截止时间和要求9.3.1要求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体会9.3.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改进和提升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效果评估10.1.1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10.1.2分析学生的作业和反馈,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0.1.3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10.1.4计划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10.2拓展延伸活动10.2.1提供相关的文学资源和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10.2.2组织学生参加写作比赛或文学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兴趣10.2.3开展相关的讲座或研讨会,邀请作家或学者进行分享和交流10.2.4设计相关的课题研究或项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重点环节补充和说明:1.教学内容的导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对比手法的定义和类型,以及文学作品选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通过对比手法,体现人物形象的作文

通过对比手法,体现人物形象的作文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示例作文篇一:《镜中的双面人:现实与梦想》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多重角色,有时是坚韧的战士,有时是温柔的母亲,有时又是那个追求理想的追梦者。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作文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作文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运用对比修辞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作文。
对比修辞手法是一种修辞技巧,通过将两个相互矛盾或相似但有差异的事物进行对比,并以此来凸显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个性。
这项技法在文学作品中广泛应用,能够使人物更加生动丰满、形象深刻。
通过运用对比修辞手法,作家们可以通过明暗、冲突等方式,以隐喻和映射等方式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大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的目的及内容结构。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对比修辞手法的意义,包括其定义、作用以及重要性。
然后,我们将详细讨论运用对比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原则,涵盖对比对象选择、对比手法运用和效果展示等方面。
之后,我们将通过实例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对比塑造人物形象案例,具体探究该手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与效果评价。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的重要发现,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拓展空间。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对比修辞手法在刻画人物形象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和研究对比修辞手法的意义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运用,我们希望揭示出对比修辞手法能够如何突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个性,并评估其所产生的效果。
同时,我们也希望为今后更深入地探究这一主题提供基础,并展望该技巧在塑造人物形象领域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成果,读者将能够加深对对比修辞手法应用于刻画人物形象的认识,并为自己在写作中运用此技巧提供参考与启示。
2. 对比修辞手法的意义2.1 定义对比修辞手法是一种修辞手段,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来强调它们之间的差异、相似或矛盾关系。
这种修辞手法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 作用对比修辞手法在描绘人物形象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和效果:首先,对比可以凸显人物特点。
通过与其他人物或事物进行对比,可以更加突出一个人物的独特性格、外貌或行为。
例如,将一个勇敢无畏的主人公与懦弱胆小的反面角色进行对比,能够更加鲜明地展现主人公的勇敢和果断。
利用对比的方法烘托人物形象的例子

利用对比的方法烘托人物形象的例子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而利用对比的方法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人物的特征和个性。
通过对比,可以凸显人物的优点、缺点或者各种特征,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立体。
下面将通过一些例子来阐述利用对比的方法烘托人物形象的具体方式。
让我们以《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王熙凤为例。
贾宝玉是一个多愁善感、心思细腻的人物,而王熙凤则是一个精明强干、有心计的女性。
通过对比这两个人物,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他们的性格差异。
贾宝玉所体现的是一种柔弱、娇媚的美,而王熙凤则是一个坚强、果断的女性形象。
这种对比的手法使得两个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读者对他们的性格特点也更加深刻地记忆。
我们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和克劳狄斯为例。
哈姆雷特是一个犹豫不决、情感丰富的人物,而克劳狄斯则是一个狡诈、野心勃勃的反面形象。
哈姆雷特和克劳狄斯的对比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哈姆雷特的犹豫不决与克劳狄斯的狡诈阴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得两个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我们还可以以《红拂夜奔》中的红拂和杨素为例。
红拂是一个率真直爽、勇敢无畏的女性形象,而杨素则是一个谋略深远、心机敏锐的反面形象。
红拂和杨素的对比使得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两个人物形象的差异,也更能理解她们各自的特点和性格。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利用对比的方法可以更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使得人物更加具有个性和鲜明的特征。
对比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差异、行为特点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接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在文学创作中利用对比的手法可以达到烘托人物形象的良好效果。
学会用对比手法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学会用对比手法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
而对比手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可以有效地塑造人物形象,使其更加生动、饱满。
本文将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探讨如何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一、对比人物的外貌特征人物的外貌是其形象的第一印象,通过对比人物的外貌特征,可以更加生动地描绘出人物形象的鲜明。
比如,可以通过对比人物的身高、体型、面容等方面的差异,来展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例如,身材高大的人物给人以威严和力量感,而身材矮小的人物则给人以灵活和机敏的印象。
通过对比人物的外貌特征,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形象特点。
二、对比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的性格是其行为和思维方式的集合,通过对比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更加深入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可以通过对比人物的善良与邪恶、勇敢与胆怯、正直与狡诈等方面的差异,来展现人物的鲜明性格。
例如,一个善良而勇敢的人物会在面对困境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而一个邪恶而狡诈的人物则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
通过对比人物的性格特点,读者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对比人物的言行举止人物的言行举止是其性格特点的具体表现,通过对比人物的言行举止,可以更加生动地描绘出人物形象的鲜明。
可以通过对比人物的语言风格、动作举止、表情神态等方面的差异,来展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例如,一个温文尔雅的人物会以礼貌的语言与人交流,举止得体;而一个粗鲁无礼的人物则会以粗俗的语言对待他人,举止粗野。
通过对比人物的言行举止,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个性特点。
四、对比人物的命运轨迹人物的命运轨迹是其经历和成长的过程,通过对比人物的命运轨迹,可以更加深入地揭示人物的成长和变化。
可以通过对比人物的起点、过程和终点的差异,来展现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例如,一个出身贫寒的人物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改变命运,最终取得成功;而一个出身富裕的人物在逆境中失去自我,最终走向堕落。
运用对比手法写两个人物作文

运用对比手法写两个人物作文篇一:对比写人对比写人对比描写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比较。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各异,即使是同一个人在面对不同的对象或处于不同的环境时也会发生变化。
写人时为了突出人物个性的差异,可以通过对比来加以突破。
例文:多变的脸我特别佩服舞台上或银幕中那些演员的表演天才,喜怒哀乐在他们的脸上表现得那么形象,那么逼真,爸爸说那是艺术。
有时,我对着穿衣镜也想显示一下我的“艺术才能”,反惹得别人笑破肚皮。
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不是演员嘛!但奇怪的是,最近我看到一位售货员阿姨,她虽然也不是演员,可脸色的变化就像滑稽演员的脸一样——一会儿一变,而且给人的感觉特别不舒服。
你如果不信,那就听听我的亲眼所见吧。
有一天,我和妈妈去食品店买东西,两位售货员正在兴高采烈地聊天儿。
只见他们满面春风,眉飞色舞,嘴里还不时笑出声来。
这时一位农民打扮的伯伯走到柜台前,要买两个蛋糕。
喊了几声,售货员阿姨象没听见似的,依旧谈笑风声。
这位伯伯往前凑了凑,又喊了几声。
突然,售货员阿姨的脸“有阴转晴”,双眉一皱,眼睛一瞪,脸顿时拉的三尺多长,说话像来了一阵狂风暴雨:“你嚷什么!看不见我这儿有事吗?真是的!买什么?快说!”伯伯说:“我买两个蛋糕。
”售货员阿姨连眼皮也没撩,称了两个蛋糕,往柜台上“啪”的一扔。
“给你!”把手一伸,“拿钱来,四块二!”说完,眼一斜,嘴一撇,下巴一仰。
呵,表情可真够“丰富”的。
伯伯付了钱,拿了蛋糕,嘴里不满地嘟囔着:“哼,真是花钱买气受。
”摇了摇头,无可奈何地走了。
这时,恰恰又来了一个洋里洋气的叔叔,他往柜台上一趴说:“小李,你要的东西,我给你带来了。
瞧!18吋彩电票一张,怎么样?够意思吧!”售货员阿姨结果彩电票,脸色“由阴转晴”了,两眼眯成一条缝说:“真够意思!你看,这是什么?”说着从柜台下掏出两条名烟和两瓶名酒递上去。
那位叔叔带着得意的神情说了声“谢谢”,哼着小曲儿扭头走了。
高考语文写作秘笈如何运用对比和夸张手法提升作文的效果和感染力

高考语文写作秘笈如何运用对比和夸张手法提升作文的效果和感染力高考作文是每位考生需要面对的重要考试之一,而写作的效果和感染力则成为了评卷人衡量作文质量的重要标准。
在写作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对比和夸张手法,可以帮助作文更加生动、鲜明,提升作文的效果和感染力。
一、对比手法的运用对比是一种将两种相对矛盾或不同的事物进行对立、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突出对比来表达出作者的感受、思考或观点,从而增强作文的表现力。
1.对比人物形象对比可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
例如,在写一个有决心的主人公时,可以通过对比其与其他人物的反差来突出他的坚定意志。
描述其他人难以坚持,而主人公毅然不移,这样既突出了主人公的决心,也使读者更有共鸣。
2.对比场景描写对比也可以通过对场景的描写来展示。
例如,在描写一个城市的时候,可以对比城市的繁华与贫穷,通过对比可以更凸显城市的魅力与问题,使读者更加有立体的感受,对题材有更深入的理解。
3.对比事件发展对比可以通过对事件的展开进行。
例如,在写一次考试时,可以对比不同考生的表现,通过对比考生的态度和表现,可以更好地展示主题。
读者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深入了解考试起伏,进一步反思考试的意义和价值。
二、夸张手法的运用夸张是一种运用夸张手法的手法,通过放大事物或情感的表达,使作文更加强烈、生动,提升作文的感染力。
1.夸张描写夸张描写可以通过放大某些物体或人物的形象。
例如,在描写一个美食时,可以通过夸张其香气、口感等特点,使读者产生食欲,增强作文的感染力。
2.夸张情感夸张情感可以通过放大情感的表达。
例如,在写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时,可以通过夸张情感的表达,如比喻、夸张等,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从而提升作文的感染力。
3.夸张事实夸张事实可以通过放大某种现象或事件的情况。
例如,在描写环境污染时,可以通过夸张现象的描写,如黑烟遮天,鸟语不闻等,从而使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环境污染的问题,深入思考并引起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运用对比手法
塑造人物形象
对比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加以比照,来使人从中有所感有所悟,更加强烈而清晰地传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旨,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更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意旨。
二、如何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㈠人与人的对比
慢半拍的同桌快一拍的我
他有一身晒不黑的皮肤和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他就是我的同桌岑雨航。
然而我和他的性格却截然不同,我总是亲切地叫他一声“慢吞吞”。
因为他做任何事都磨磨蹭蹭,我却总比他快一拍。
下面,就来听听慢半拍的同桌和快一拍的我的故事吧。
中午,只要马老师布置好作业,我和我手中的笔会一刻不停地工作起来。
一拿起笔,就连一秒钟都不肯停歇,字写得像印刷机一样快,发出了沙沙的声音,像春蚕在吞食桑叶!好朋友来了,对我说:“反正时间有的是,咱们先去玩玩吧!”我头也不抬回答她:“哎呀!烦死了,一群捣蛋鬼,都打断了我做作业的思路了。
走开!”我手中的笔一停,就意味着我做作业的速度要慢下来,可一万个不答应!不过每次我做好作业,去给马老师看时,不知要去多少次。
我做作业虽然速度快,可是太粗心了。
而我的同桌却和我恰恰相反。
你知道吗?他做作业的速度可以用龟速来形容,你看看他,写一个字,就欣赏一番。
如果这个字里的一横微微斜了一点,他就要拿起橡皮来回擦。
不过,这一擦起来啊,他不知要擦多少次才肯罢休,5次?10次?还是20次?一边擦还一边轻轻地用手按着本子,生怕擦坏了。
好不容易,擦完了,接着又用手轻轻地掸掉纸上的橡皮屑。
我想:现在总该写字了吧。
不料,他又写错了。
哎!没办法,又要重演刚才那个情节了,在旁边观看的我都被急得满头大汗。
慢半拍的同桌和快一拍的我,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买壶
奶奶老早就吵着爷爷赶集时买把铝壶。
那天逢集,爷爷便早早起来吃了饭,提着烟袋上了路。
将近中午,爷爷回来了,一进门就对奶奶嚷:“老婆子,壶买回来了!”
奶奶戴着花镜正在剥花生米,忙放下手里的簸箕凑上前来问:“试过没有?壶漏吗?”
“咳!人家是‘三包’产品,没问题!不信我灌上水给你看!爷爷说着,走到水缸前,先舀了一瓢凉水,又打开壶盖。
“嗯——?”爷爷猛地愣住了,慌忙放下手里的水瓢。
奶奶一看就唠叨开了:“这死老头子,都七老八十的人了,还这么毛手毛脚的,买把壶也是漏的!”奶奶还没说完、爷爷早提着壶出门了。
天擦黑的时候,爷爷回来了,脸色阴沉沉的,奶奶一看就知道没换回壶来。
爷爷只说了句:“集
市早散了,没找见。
”就向奶奶要过柜上的钥匙,把壶放进去锁上,又把钥匙挂在腰带间,奶奶见状,撇了撇嘴:“一把漏壶还锁起来,嘁!”
第二天,鸡叫两遍爷爷就起床了,提着壶又匆匆出门。
一看爷爷那风风火火的样子,奶奶生怕他惹了祸,叫我跟上爷爷去看看。
天已大亮,老远看见爷爷在饭店门前跟一个人说话,像是打听卖壶的人。
爷爷见我来了,拉起我的手要我同去找那卖壶的人,我心想:坏了,爷爷一定是打算和人家吵起来时,让我帮一把。
我跟着爷爷来到十五里外的张店。
我们找到了张店供销社,一进门爷爷就认出了那个坐在柜台后低头抽烟的售货员。
“同志,这是你卖给我的一把壶……”
“怎么,换壶?看墙上写的!”那人无精打采地指着墙上说。
爷爷朝墙上瞄了一眼,那上面一张红纸赫然写着:商品售出,概不退换。
“其实,我不是来换壶的。
这壶里有二百五十多元钱……”爷爷语音没落,那人就猛地站起来,转出柜台,双手抓住爷爷的双手:“老大爷,这可帮了我的大忙了……从昨天起我一直急得吃睡不香……”
回来的路上,爷爷高兴地哼起了家乡小调。
我埋怨爷爷不早挑明这件事,让我们都蒙在鼓里,爷爷诡秘地一笑,俯在我的耳旁,嘱咐我不要告诉奶奶。
过了几天,我拿着一张登有爷爷事迹的报纸给奶奶看,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详细他讲给奶奶听。
奶奶不满地说:“这死老头子,还不早告俺一声。
准是怕俺拖他的后腿,俺才不要那昧心钱呢!不行,回头俺再跟他算账!”
光明与黑暗
五年级小精灵曹吴淏
我是一棵健壮的小草。
是一位辛勤的园丁叔叔把我们种在了这片大草坪上。
为了保护我们,他还把我们用铁围栏围了起来,在外边立了一块“爱护小草”的牌子。
因为无人踩踏,所以我们天天享受阳光,吸吮雨露,棵棵翠绿挺拔。
但从这一天开始,我们的命运变了。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们正在微风中说笑摇摆,看着来往的车辆和行人,非常高兴。
一个盲人走了过来,他戴着墨镜,拄着拐杖,慢慢地向我们靠近。
我们停止了玩耍,心里一阵害怕:他看不到草坪呀,会不会径直走进来伤害我们呢?突然,只听“铛”的一声响,他的拐杖碰到了铁围栏。
他往后退了两步,自言自语道:“围栏里应该是个草坪,我不能踩踏,还是绕道吧!”他说完
”
!”盲1
2.纵向对比
提起鲁迅的小说《祝福》,我们最难忘记的大概还是里面的主人公祥林嫂。
她第一次来鲁镇做工的时候作者是这样写她的外貌的: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
祥林嫂被卖改嫁后,不仅死了丈夫,而且失去了儿子,再一次来到鲁镇做工时,外貌就有了
很大的变化: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
当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当作不干净的女人而遭到歧视后,她的精神防线开始崩溃了,这时她的外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了;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
”
”
3
的。
嫂凄惨的死这是一个对比,一对比,更突出了祥林嫂的悲惨遭遇。
又如《卖火柴的小女孩》:
“她走着走着,在一幢楼房的窗前停下了,室内的情景吸引住了她。
哟,屋里的圣诞树多美呀,那两个孩子手里的糖果纸真漂亮。
看着人家幸福的情景,小女孩想到了生病的妈妈和死去的奶奶,伤心地哭了。
哭有什么用呢?小女孩擦干眼泪,继续向前走去。
”
“天渐渐黑了,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小女孩一个人了。
街边的房子里都亮起了灯
光,窗子里还传出了笑声。
食品铺里飘出了烤鹅的香味,小女孩饿得肚子咕咕直叫。
小女孩好想回家,可是没卖掉一根火柴,她拿什么钱去给妈妈买药呢?”
“新年早晨,雪停了,风小了,太阳升起来了,照得大地金灿灿的。
大人们来到街上,大家祝贺着新年快乐。
小孩们着新衣,愉快地打着雪仗。
这时,人们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冻死在墙角,她脸上放着光彩,嘴边露着微笑。
在她周围撒满一地的火柴梗,小手中还捏着一根火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