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退耕还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退耕还林是指国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而推出的一项重要政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水土流失、生态系统退化、植被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于上世纪末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政策,通过大力推动农田退耕还林,改变农业生产模式,恢复和建设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在于探讨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分析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以及对植被恢复与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效果和气候调节作用的影响。
我们也希望通过研究结论,总结退耕还林政策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退耕还林政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
2. 正文2.1 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地转化为林地或草地,以达到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目的。
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土地的生态功能,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领导。
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实施方案,提供经济补贴和技术支持,引导农民参与退耕还林的行动。
政府还需要加强对退耕还林项目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农民是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主体。
政府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等方式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退耕还林行动。
农民可以通过种植树木、草坪、草本植物等方式,将退耕的土地转化为绿色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质量。
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需要政府和农民的共同努力,只有政府出台政策,农民积极参与,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通过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促进可持续发展。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退耕还林是指将农田改造成森林或其他植被覆盖的做法。
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退耕还林能够有效改善土地环境。
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比如植树造林、草坪种植等,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减少土壤侵蚀。
植被的覆盖能够起到保护土壤的作用,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确保土地的持续利用和可持续经营。
退耕还林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
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的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
通过退耕还林,可以改变农田单一化的特点,增加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数量。
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提供更多的食物和栖息地,吸引和保护更多的动物种类,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发展。
退耕还林能够改善空气质量。
植被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等作用,能够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
特别是在城市周边区域,通过退耕还林,能够增加森林覆盖率,减少尘土飞扬、气体排放等污染因素,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第四,退耕还林可以调节气候和改善水资源,减轻洪涝灾害。
植被的覆盖能够调节气温、湿度和风速等气候因素,形成适宜的气候环境。
植被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水性,促进土壤水分的储存和循环利用,减少径流量,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概率。
退耕还林有助于保护水源地和生态安全。
植被能够过滤和净化水质,保持水源的清洁和稳定。
植被覆盖的农田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减少水体的污染,保护水质。
退耕还林还有助于水土保持,防止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维护生态安全。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全面而积极的。
通过退耕还林,能够提高土地的质量和肥力,增加植被的多样性,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候和改善水资源,保护水源地和生态安全。
这些都为人类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条件,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退耕还林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摘要】退耕还林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对生态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退耕还林,可以有效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水源污染。
退耕还林还能够提高生物多样性,促进野生动植物种群的恢复和生态平衡。
在气候调节方面,退耕还林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缓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退耕还林对人类健康也有益处,为人们提供清洁的生态环境和健康的食物来源。
退耕还林政策对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应当重视并持续推进这项工作,以确保未来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退耕还林政策、生态环境、土壤保护、水资源、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人类健康、积极影响、持续性。
1. 引言1.1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概述退耕还林是指将农田转为林地,以恢复生态系统,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这一政策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退耕还林可以有效减少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情况,提高土壤的保持力和保水能力。
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从而降低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改善水质。
退耕还林可以恢复植被的多样性,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
退耕还林还可以增加森林覆盖率,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调节起到积极作用。
退耕还林还可以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减少土地的过度开垦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有着多方面的积极影响,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2. 正文2.1 退耕还林对土壤保护的影响退耕还林可以有效减轻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问题。
通过重新种植树木和草地,可以增加土壤的覆盖率,减少土壤暴露在风雨侵蚀之下的可能性。
植被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增强土壤的保持力,减少土壤流失的速度和程度。
退耕还林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
树木和草地的生长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植被的根系可以改善土壤的质地和通气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有利于土壤的生态平衡和自然修复。
退耕还林还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土壤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林业对水土保持的作用与效益
生态效益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 肥力
调节气候,减轻干旱和洪涝灾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改善土壤结构,防止水土流失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PART 03
林业在水土保持中的实 践案例
12
森林植被恢复工程
目的:恢复森林 植被,提高水土
保持能力
措施:植树造林、 封山育林、森林
抚育等
推广先进技术, 提高林业生产效 率
加强林业信息化 建设,提高管理 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 引进国外先进技 术和经验
完善政策法规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 林业在水土保持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林业建设质 量和效益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 参与林业建设,提高水土保持效 果
林木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 下水补给
林木可以调节气候,增加降水量
林木可以改善水质,降低水中污 染物含量
保持土壤肥力
林业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林木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林木可以调节气候,改善土壤水分条件 林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降低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肥力
防风固沙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 验,提高我国林业在水土保持中 的水平和效益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
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水土保持技术水平 推动国际间的政策协调与合作,促进水土保持政策的实施 加强国际间的人才培养与交流,提高水土保持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 力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YOUR LOGO
感谢您的观看
沙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还草
沙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还草沙漠化是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剧,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得沙漠化问题日益严重。
沙漠化不仅威胁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还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沙漠化治理成为了当今重要的议题之一。
退耕还林还草是沙漠化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恢复和保护植被,以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有效地控制沙漠化的进程。
退耕还林还草是指将过度开垦的土地恢复为森林和草地。
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地区的情况不同,可以采用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或者退耕还湿地的方式来进行治理。
这种方法在治理沙漠化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首先,植被的恢复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程度。
其次,植被的生长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肥力和质量。
此外,退耕还林还草还可以改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升土地的生态功能。
退耕还林还草可以带来多重效益。
首先,它可以改善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由于沙漠地区常年缺水,合理的植被恢复可以将雨水留在土地上,提高土地的水分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其次,退耕还林还草有助于恢复植被的多样性。
沙漠地区的植被大多数是耐旱、耐寒的植物,而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可以引进更多多样化的植物,提高植被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退耕还林还草还可以为畜牧业提供更多的牧草资源,改善畜牧业的发展条件。
虽然退耕还林还草是治理沙漠化的有效手段,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需要引起政府和公众的重视和支持。
沙漠化治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财政支持和宣传教育。
同时,公众也应该积极参与,增强环保意识,共同推动沙漠化治理的工作。
其次,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沙漠化治理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通力合作,进行深入研究和技术创新,为沙漠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最后,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沙漠化是跨国性的环境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开展沙漠化治理工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沙漠化带来的挑战。
退耕还林还草对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影响
退耕还林还草对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影响摘要:位于陕北地区的延安市在退耕还林还草上有着很好的成绩,获得了良好的自然与社会影响。
本文介绍了其退耕还林还草的主要工作内容,并论述了退耕还林还草对延安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影响,还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退耕还林还草;影响;存在问题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前言延安市延川县位于陕西省北部,东临黄河,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该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0.6℃,无霜期为185d,年均降水量低于500mm,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以农业为主,是“中国红枣之乡”。
由于处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其水土流失严重,不但影响了当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还严重威胁了黄河的安全。
延安市从1999年开始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论述退耕还林还草对延安地区自然与社会的影响。
1 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主要内容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平衡好退耕还林还草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以综合治理为手段稳步推进。
进行细致的作业设计,退耕还林还草的开展是因地制宜的。
建立数百个中心苗圃和骨干苗圃,从而提供充裕的苗木,并充分保障其质量。
在北部地区全面禁牧和南部天然林区轮封轮牧的基础上,实施全面封山禁牧。
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农民烧柴问题,如煤炭、沼气和农业废弃物等。
推广高效节能农业模式,巩固退耕成果。
为了维护生态建设成果,从4个方面入手:大力发展林果业,建立优质苹果基地、山桃山杏与仁用杏基地、干鲜果基地;重视发展畜牧业,推广家庭饲养的养殖模式;将大棚生产作为骨干产业来抓,大力发展无公害大棚养殖业;输出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村收入。
为了进一步激发群众的积极性,确定林地与草地产权,让积极植树种草者受益。
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大力发展经济林果与生态林。
将目标责任落实到位,强化组织管理的重要性,确保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有序开展。
2 退耕还林还草对延安地区自然的影响陕北地区1998年的地表植被覆盖度为34.6%,而到2005年迅速上升至47.2%,这充分说明了封山禁牧的效果。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退耕还林是指将一定范围的耕地恢复为林地,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生态质量的目的。
退耕还林政策自1999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生态系统稳定性、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气候调节等方面探讨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退耕还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退耕还林,原本被耕种的土地得以恢复为天然森林或人工林,增加了植被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系统结构,提高了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
稳定的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比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保护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退耕还林也有利于恢复土壤的肥力,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保证了粮食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退耕还林对水土保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退耕还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地的抗旱能力。
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人工造林,选择适宜的树种,通过植被的根系和林下植被的覆盖,减缓了水流速度,增加了土地的蓄水量,提高了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
这对于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的严重水土流失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退耕还林还可以改善水质环境,净化水源,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水资源。
退耕还林对保护生物多样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退耕还林,可以恢复原生态系统,重建生态平衡,提高了生物多样性。
在原来的耕地上恢复成林地,吸引和保护了大量的鸟类、昆虫和其他野生动植物。
原来生活在这片领域的动植物得到了栖息地的恢复,促进了它们的繁衍和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退耕还林也有利于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促进了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退耕还林对气候调节具有重要的意义。
退耕还林可以增加植被面积,提高了植被的光合作用,促进了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的释放,有助于改善大气环境,减少空气污染。
通过植被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了大气中的湿度,减缓了地表温度升高的速度,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摘要】退耕还林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在生态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质量改善、水土流失减少和碳汇能力提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退耕还林,可以有效提升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改善土壤质量,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为了利用退耕还林政策的最大效益,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落实,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向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
通过不懈努力,将退耕还林政策的影响发挥到极致,为改善环境质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退耕还林、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土壤质量、水土流失、碳汇能力、政策建议、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退耕还林是指农田向林地或草地的生态恢复转变过程。
这一过程在当前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退耕还林可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将部分农田退耕还林,可以恢复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减少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破坏,从而降低生态环境负担,改善空气质量,净化水源,提高土壤质量,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和维护。
退耕还林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的重要标志,而农田向林地或草地的转变可以为各类动植物提供更为适宜的生存环境,促进物种多样性的增加,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态平衡。
退耕还林可以改善土壤质量。
农田长期的耕种和施肥往往会造成土壤质量下降,而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避免土壤侵蚀,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肥力,有利于土壤的修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有助于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质量,减少水土流失,提高碳汇能力,为构建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显得更加紧迫和必要。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退耕还林是指将原本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恢复成林地的行为。
退耕还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生态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重点介绍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
一、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1. 恢复生态平衡退耕还林可以有效地恢复土地的生态平衡。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土地的肥力和水分含量都有所下降。
通过退耕还林,可以恢复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促进土壤的形成和保持,提高土地的肥力和保水能力,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
2. 保护水源通过退耕还林可以有效地保护水源。
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消耗非常大,农草均耦合自耦自收虽虚,但大地补后比需要水多,水源的消耗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水质的恶化。
退耕还林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保护水源的还可以净化水质,改善环境。
这对于保护生态平衡、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3. 促进荒山荒地的复绿4.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退耕还林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这对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5. 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退耕还林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农作物的种植,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退耕还林可以恢复土地的自然植被,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退耕还林的实施措施1. 制定相关政策政府部门应当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进行退耕还林。
这些政策可以包括对退耕还林项目的奖励和补助政策,对退耕还林农民的生产经营给予税收优惠政策等,以促进农民积极参与到退耕还林的行动中来。
2. 加强宣传教育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退耕还林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退耕还林的认识和了解。
宣传教育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宣传讲座、制作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以引导农民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退耕还林工作中来。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退耕还林是指政府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提高土地质量而实施的政策。
通过让一部分耕地恢复成林地,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减缓土地退化,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保护植被,防治水土流失,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讨论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退耕还林可以保护植被,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耕地的扩大和过度利用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水土流失。
通过退耕还林,可以让一部分土地得到休养生息,让植被得到恢复,保持土壤的肥沃度和水分的保持,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减少土地退化的速度,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退耕还林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林地对于水土保持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退耕还林,可以有效的防止土地的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退耕还林可以提高土地的透水性,减少污染物的渗入,改善空气质量,净化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环境容量。
退耕还林可以提高土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林地可以提供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比如空气净化,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等。
通过退耕还林,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退耕还林也可以促进生态立县和绿色发展。
通过退耕还林,可以改善土地的质量,提高土地的生态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非常积极的。
通过退耕还林,可以保护植被,减少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退耕还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支持和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引言1.1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退耕还林是指农田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项目,旨在通过对农田进行退耕,恢复原始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退耕还林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农田退耕后,原始植被可以有效保护土壤,避免水土流失的发生。
水土流失是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而退耕还林可以有效减少这一问题的发生,保护土壤资源。
退耕还林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退耕还林可以恢复植被,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为各种植物和动物提供了更为适宜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退耕还林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植被可以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释放氧气,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
退耕还林不仅可以提高空气质量,还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可以有效保护土壤资源,提升生物多样性,改善空气质量,为气候调节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做出贡献。
退耕还林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项目,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2 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情况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情况是指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民退耕还林,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实施退耕还林面积已超过4000万公顷,覆盖了广大农村地区。
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的主要方式包括补贴奖励和技术指导。
政府对退耕还林农户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鼓励他们主动参与退耕还林活动。
政府还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农民科学种植、管理林地,提高退耕还林的效益和成效。
在实施过程中,政府还注重加强对退耕还林政策的监督和评估。
建立了健全的考核机制,确保政策能够有效地执行和落实。
政府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退耕还林工作,形成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参与的局面,推动退耕还林事业的持续发展。
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情况良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的利弊分析与建议——以水分循环为例
存 在 的 问 题 ( 弊 )
黄土高原退耕前后不同土层土壤储水量(a)和土壤水分消耗(b)
——张晨成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的土壤水分效应研究
造林后各个土层土壤储水量均低于造林前土壤储水量,如图 a 所示。3.0~4.0 m 土壤储水量最高,沿土层深度先增加后减小。对 比四个土层可以发现,3.0~4.0 m 和4.0~5.0 m 土层土壤储水量比 1.0~2.0 m 、2.0~3.0 m 浅土层损失量大,并且土壤储水量损失量 随着土层深度而增加。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的利弊分析与建议 ——以水分循环为例
(一)背景
朱锫基总理针对1998年中国水土流失加剧而致使洪 灾造成2251亿元人民币巨大损失的现实。于1999年8 月提出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 以粮代赈”的措施。为根治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 良化中国的生态环境指明了方向。 经过我国60余年的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已经得 到有效的控制,植被恢复也初见成效,这已形成共 识。但黄土高原是否还需要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工程 的问题还存在激烈争议。我们今天从水分循环的角 度谈黄土高原退耕还林的利弊分析和建议。
针 对 出 现 的 问 题 提 出 建 议
生态疏伐下林下植被对土壤水平衡的影响
——张晨成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的土壤水分效应研究
4、生态疏伐可以通过改变林冠层截留量、地表径流、植被蒸腾 在上层林木和林下植被间的比例以及土壤入渗等影响森林生态系 统土壤水文过程。根据张晨成研究,疏伐 40%增加到疏伐 90%, 土壤储水量消耗量减小了 43.9 mm。这同样说明疏伐增加,林分 蒸腾耗水量减小。进行生态疏伐可以显著改变土壤水分循环过程。
水分循环示意图 ——摘自贾老师的课件
取 得 的 成 效 ( 利 )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退耕还林是指将农田还原为林地或草地的一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这一举措旨在通过减少农业用地,增加植被覆盖,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增加碳汇等方式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土壤、水资源、空气质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希望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退耕还林对土壤有着积极的影响。
生态环境的改善首先体现在土壤的改善上。
由于林地或草地的植被覆盖率较高,能够有效地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退耕还林还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的增加,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退耕还林对水资源的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林地或草地的植被覆盖率高,能够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和水面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林地或草地的植被能够有效地净化水质,减少水污染,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退耕还林对空气质量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
林地或草地的植被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林地或草地的植被也能够释放大量的氧气,为生物提供饱和的氧气环境。
退耕还林还对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由于退耕还林会增加林地或草地的面积,为许多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
在林地或草地中,不同的植被和动物相互依存,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通过退耕还林,可以有效地保护土壤、水资源、空气质量,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改善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一个更为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
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和参与退耕还林工作,共同努力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退耕还林是指将原本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造成为森林或草地的一项生态治理措施。
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种植树木和草本植物,恢复土地的植被覆盖,增加碳汇,改善生态环境。
本文将重点介绍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以及实施措施。
1. 天然水源保护: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壤侵蚀,改善水土保持能力。
植被覆盖可以有效地截留雨水,降低径流速度,增加土壤孔隙的保持量,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通过增加树木和草本植物的数量和种类,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保持水源的供应稳定性。
2. 生物多样性保护:退耕还林可以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为许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场所。
种植的森林和草地可以吸引大量的鸟类、昆虫和其他野生动物,营造出一个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3. 碳汇增加:退耕还林可以增加土壤和植被的碳储存量,减轻温室气体的排放。
森林和草地具有较高的碳储存能力,通过种植更多的树木和草本植物,可以增加土壤和植被中的碳含量,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
4. 土壤改良:退耕还林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质地,促进土壤生物活性的提高。
种植树木和草本植物可以将大量的有机质输入土壤,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结构和通气性,增加土壤中养分的存储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土壤的肥力。
1. 制定长期的退耕还林规划: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制定全面的退耕还林规划,包括退耕还林的目标、时间表和具体措施。
规划应考虑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生态环境的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确保退耕还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 加大财政投入: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实施。
可以设置退耕还林的专项资金,用于森林和草地的种植和管理,支持农民的转产安置和生态补偿。
3. 加强宣传和教育: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对退耕还林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退耕还林是指将农田改造成林地的一种生态保护措施。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大面积的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对中国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生态恢复:退耕还林可以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增加植被覆盖,促进土壤水分的保持和循环,减少土壤水蚀。
通过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2. 土壤保护:退耕还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水土流失对河流和湖泊的污染,保护水源地的水质。
通过植被的生物修复作用,还能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和农药等污染物的积累,提高土壤质量。
3. 改善气候:退耕还林能够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
森林的蒸腾作用会释放大量水蒸气,增加大气中的湿度,降低气温,改善城市的热岛效应。
1. 制定政策: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明确退耕还林的目标和具体措施,并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鼓励农民参与其中。
2. 宣传教育:在实施退耕还林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向农民普及退耕还林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3. 资金支持:退耕还林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补偿农民的经济损失和实施相关的工程项目。
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提供长期稳定的财政支持。
4. 科学规划:为了取得最大的生态效益,需要科学规划退耕还林的区域、面积和类型,根据当地的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和种植方式。
5. 技术支持:为农民提供专业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掌握种植和管理森林的技术,提高退耕还林的成功率。
退耕还林是一项重要的生态保护措施,通过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地和土壤资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和保护生物多样性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农民的参与,通过合理的政策措施和科学的规划实施,才能取得最大的生态效益。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1. 引言1.1 退耕还林的定义退耕还林,顾名思义是指把农田恢复为林地,是一种涉及退耕、造林等多种生态工程手段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
退耕还林的定义主要是指将原本的农田进行退耕,让土地空闲恢复为自然状态,然后进行适当的生态恢复与修复,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这种措施旨在通过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系统,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实现永续利用和生态安全目标。
退耕还林是一种重要的生态保护措施,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对农田的退耕还林,可以有效减少人为对土地的开垦和破坏,降低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土地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能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传统的耕地造林技术是利用植被生长对水土流失控制功效,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裸露土壤面积,由于退耕农田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引入原生种植植物,增加了植被的多样性,提高了土地的生态效益。
通过广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生态质量,促进土地的生态恢复和生态健康发展。
1.2 退耕还林的背景退耕还林的背景与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我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其中包括对于退耕还林工程的支持和推动。
退耕还林的背景也与农业生产方式的调整和优化有关。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往往会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为了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政府倡导农民逐步放弃部分耕地,进行退耕还林,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退耕还林的背景也来源于对生态功能的重视。
退耕还林不仅可以恢复土地的生产力,还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 正文2.1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退耕还林是指将荒地或耕地退耕,再进行植树造林的一种生态建设措施。
其生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水土保持能力退耕还林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的保持能力。
浅谈退耕还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浅谈退耕还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摘要:本文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延安市宝塔区冯庄乡王家沟村退耕还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土壤厚度40cm范围内,同一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均有增长的趋势,增长幅度坡耕地>苹果地>刺槐林地;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变化不同,总体上看,平均土壤含水量刺槐林地>坡耕地>苹果地。
关键词:退耕还林土壤含水量延安市在黄土高原地区,水分是制约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主要限制因子,它是“箍桶”效益的短板。
土壤水分是调节植被群落演变的一个主要因素,半干旱地区的植被长期处于水分亏缺状态,从而影响了水土保持的效果。
退耕还林对土壤水分到底有什么影响,本文应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现已退耕地与坡耕地土壤水分的比较,探讨退耕还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一、研究区概况王家沟村位于宝塔区冯庄乡政府以北3公里外的拐沟内,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境内前后沟长3公里,山大沟深,地形复杂,自然条件较差,平均海拔1000米,年均无霜期180天,年均气温9.2℃,年均降雨量500毫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
全村总人口414人,流域面积7800亩。
1999年以来,该村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综合开发,坚持退耕还林与荒山造林并重、栽植与管护并重、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并重、灌草混交、多林种搭配方式。
二、样地的选择与研究方法1.样地的选择刺槐、苹果树是该地区实施退耕还林的主要造林树种,因此在王家沟境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刺槐林地和苹果地,并与坡耕地进行对比,对研究该地区退耕还林对土壤水分影响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选取的样地退耕年限有所差异,其中刺槐林地退耕5年,郁闭度为52.1%,苹果地退耕10年,郁闭度为30.8%。
刺槐林地坡度18°、坡向正北,苹果地与坡耕地的地形条件基本一致,坡度19°、坡向正西。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退耕还林是指将农用地或草地恢复为林地的一种政策措施。
它的实施对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
下面将从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碳汇等方面详细分析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退耕还林有助于水土保持。
林地具有较强的固土保水能力,能够显著减少水土流失现象。
在林地中,树木的根系能够固土保持,防止土壤侵蚀。
而且,林地的林下植被还能有效地拦截雨水和降低水流速度,减少了洪水的发生概率,保护低洼地区的居民免受洪水的威胁。
林地还能通过蒸发作用,提高空气湿度并减少水分的蒸发,有助于地下水的补给。
退耕还林对水土保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退耕还林能够增加生物多样性。
农田或草地退耕后,重新恢复为林地,为各种生物提供了更多的栖息地。
林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源泉,能够提供丰富的食物和庇护所,满足各种生物的生存需求。
通过退耕还林可以增加各类野生动植物的数量和多样性,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平衡。
林地中的植物还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改善空气品质,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退耕还林能够扩大碳汇容量。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推进,大量的温室气体被排放到大气中,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问题。
而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存储库之一,退耕还林可以增加森林面积,提高碳汇的容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林地的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在生长过程中固定碳元素,形成有机物质。
这些有机物质被储存在植物的根、茎和叶子中,并在植物死后逐渐降解,最终变为土壤有机质。
退耕还林能够促进土壤的积碳,进一步增加碳汇的容量。
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它能够促进水土保持、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扩大碳汇容量。
各国政府应该加大对退耕还林的支持和推广,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退耕还林是指将农田还原为森林的一种生态修复措施。
它具有多方面的生态作用,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治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调节气候、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
在实施退耕还林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政策引导、经济补偿、科技支持和社会参与等。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退耕还林能够改善生态环境。
农田退耕后,通过种植树木来恢复土壤和水体的生态功能,减少农业化学品的使用,降低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提高水质和土壤质量。
退耕地的植被能够吸收大量的CO2,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缓解气候变化起到积极作用。
退耕还林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之一,能够提供丰富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为各类动植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条件。
通过退耕还林,可以促进植物和动物的迁移和扩散,增加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并有利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退耕还林能够防治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
退耕地通常是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的严重区域,退耕还林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持力和抗侵蚀能力,保护土壤资源,减少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的发生。
森林植被的根系能够牢固地保持土壤,减缓水流速度,有利于水分的渗透和土壤水分的保持,保持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退耕还林能够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能够为人们提供众多的生态系统服务,包括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土壤保护、景观美化、生物控制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
退耕还林可以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性,提供更多的生态系统服务,增加人们的福祉和社会经济效益。
在实施退耕还林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和支持。
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明确退耕还林的目标和措施,为农民提供经济补偿和政策支持。
要加强科研力量,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树木,保护植被资源。
要加强社会动员和参与,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培养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退耕还林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退耕还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3-07-11T14:59:15.5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10月总第149期供稿作者:陈凤英
[导读]
——以延安市宝塔区冯庄乡王家沟村为例
陈凤英四川省绵阳实验高级中学621000
摘要:本文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延安市宝塔区冯庄乡王家沟村退耕还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土壤厚度40cm范围内,同一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均有增长的趋势,增长幅度坡耕地>苹果地>刺槐林地;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变化不同,总体上看,平均土壤含水量刺槐林地>坡耕地>苹果地。
关键词:退耕还林土壤含水量延安市
在黄土高原地区,水分是制约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主要限制因子,它是“箍桶”效益的短板。
土壤水分是调节植被群落演变的一个主要因素,半干旱地区的植被长期处于水分亏缺状态,从而影响了水土保持的效果。
退耕还林对土壤水分到底有什么影响,本文应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现已退耕地与坡耕地土壤水分的比较,探讨退耕还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一、研究区概况
王家沟村位于宝塔区冯庄乡政府以北3公里外的拐沟内,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境内前后沟长3公里,山大沟深,地形复杂,自然条件较差,平均海拔1000米,年均无霜期180天,年均气温9.2℃,年均降雨量500毫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
全村总人口414人,流域面积7800亩。
1999年以来,该村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综合开发,坚持退耕还林与荒山造林并重、栽植与管护并重、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并重、灌草混交、多林种搭配方式。
二、样地的选择与研究方法
1.样地的选择
刺槐、苹果树是该地区实施退耕还林的主要造林树种,因此在王家沟境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刺槐林地和苹果地,并与坡耕地进行对比,对研究该地区退耕还林对土壤水分影响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选取的样地退耕年限有所差异,其中刺槐林地退耕5年,郁闭度为52.1%,苹果地退耕10年,郁闭度为30.8%。
刺槐林地坡度18°、坡向正北,苹果地与坡耕地的地形条件基本一致,坡度19°、坡向正西。
记录的主要项目有植被的郁闭度、林下植被的覆盖度、大气温度、湿度、风速等。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进行取土采样。
分别在各样地内,挖掘采样的土壤剖面,按由上往下的顺序采取0-40cm的土壤,在每一基本单元的同一深度上采土样两份,称重封存后带回实验室测定。
在实验室运用烘干称重法(在75℃下持续烘24h)测定土壤水分。
三、结果与分析
1.同一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变化
同一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有显著变化。
(1)刺槐林地的土壤水分变化
从图1可以看出:刺槐林的土壤水分在0-20cm深度内变化幅度较大,其中在0-10cm范围内土壤水分增长很快,而在10-20cm范围内土壤水分有所下降;在20-40cm深度内,土壤含水量基本没有变化。
这主要是由于0-20cm的土壤与大气的水分交换十分活跃。
受其影响,土壤含水量变化较大。
其中,在0-5cm的土壤表层,由于采样前土壤受蒸发影响大,土壤水分易散失,因此土壤含水量较小。
在20-40cm深度内,土壤水分被刺槐根系吸收消耗,但由于土壤上层水分的下渗补给,致使土壤水分在20-40cm内随深度增加无明显变化。
(2)苹果林地的土壤水分变化
从图2可以看出:苹果地的土壤水分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较大,呈现出增长趋势,并且增长明显,出现了一次最低值,两次高值。
通常枯枝落叶层除能截留降雨外,还具有吸收和阻滞地表径流,抑制土壤蒸发,同时还有蓄水减沙和水源涵养的效益。
由于苹果地林下植被稀疏,并且无枯枝落叶的覆盖,所以土壤上层蒸发较大,导致0-20cm深度内,土壤上部水分含量明显小于土壤下部。
在土壤深度
>20cm的范围内,土壤水分含量先增加后减小,在30-35cm内达到最大值,这可能与水分在此段下渗的积累与蒸发的减小密切相关,从而导致了土壤水分含量的增长。
(3)坡耕地的土壤水分变化
从图3可以看出: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不断增长。
坡耕地种植土豆、向日葵,生长较差,无枯枝落叶的覆盖,另外锄地翻动了土壤表层,加速了表层土壤水分的蒸发,因此土壤含水量在0-5cm的土壤表层出现最低值。
由于作物根系较浅,土豆根系主要集中在0-30cm深度内,而作物根系具有固土和强化水分入渗的效应,致使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增加不断增长。
同时,坡耕地由于长期耕作,土壤松动较为频繁,易于降水下渗,而耕作深度一般为20-
30cm,30-40cm处土壤处在犁底层,土质相对坚硬,水分不易渗透,因此在35cm段水分积聚较多,再往下土壤水分含量有所减少。
从上述三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可以看出,土壤水分在0-40cm深度范围内,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2.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的对比
(1)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对比
从图4可以看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三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均出现增长,其中增长的幅度:坡耕地>苹果地>刺槐林;而从总体上看,土壤含水量刺槐林地>坡耕地>苹果地。
(2)土壤平均含水量的对比
由图5可知:0-40cm的平均土壤含水量刺槐林地>坡耕地>苹果地。
与苹果地和坡耕地相比,刺槐林的蒸腾作用虽然最强,植物生长所需的耗水量最大,但由于其郁闭度、林下植被的覆盖度大,所以刺槐林地土壤蒸发微弱,地表径流输出量少,降雨功能被削弱并被转化为渗透势能,土壤的保水能力强,加之刺槐林通过凋落物和土壤根系的作用,能改善土壤孔隙状况,增强土壤的持水能力,所以刺槐林地的土壤含水量最大。
苹果林地的蒸腾作用小于刺槐林地,由于郁闭度、林下植被的覆盖度小,无枯枝落叶层,因此苹果地的土壤蒸发旺盛,截留降雨能力差,水土保持能力不强;与坡耕地相比,由于苹果树根系发达,产量高和生物量大,其强烈的蒸腾耗水作用比一般农作物都要高;另外,对苹果地的平整,深翻和精细护理,又将改变下垫面状况,影响区域降雨入渗,产流关系,改变区域水循环特征,这些因素都是苹果地土壤含水量最小的原因。
坡耕地的土壤含水量处于刺槐林地和苹果地之间,坡耕地虽然土壤蒸发旺盛,截留降水能力差,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少;蒸腾作用与苹果树相比非常微弱;同时由于翻耕,使得上层土壤质地疏松,切断了土壤的毛细管,起到了锄地保水的作用;加之可能有灌溉的影响,因此土壤的含水量较苹果地大。
四、结论
土壤深度在40cm范围内,同一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不断增长,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各不相同。
土壤平均含水量刺槐林地13.8582%、苹果地11.389%、坡耕地12.4779%。
土壤平均含水量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刺槐林地>坡耕地>苹果地。
总体上讲,刺槐林地的土壤含水量不仅最高,而且变化幅度最小,土壤含水量比较稳定,优于坡耕地和苹果林地。
而苹果地的土壤含水量不仅最小,变化幅度却较刺槐林地大很多,说明刺槐林的保水能力更强。
因此,与苹果树相比,退耕还林应以刺槐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