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专项复习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哪位?A. 陶渊明B. 苏轼C. 杜甫D. 白居易答案:A. 陶渊明2. 桃花源中的人们最初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到这里的?A. 逃避战乱B. 寻找宝藏C. 放逐之地D. 宗教信仰答案:A. 逃避战乱3. 桃花源中的人自称是“先世避秦时乱”来到这里的,请问“秦时”指的是哪个朝代?A. 商朝B. 秦朝C. 汉朝D. 唐朝答案:B. 秦朝4. 在《桃花源记》中,渔人是如何发现桃花源的?A. 通过一条神秘的小径B. 跟随一只奇特的鸟C. 误入一片桃花林D. 通过一个山洞答案:C. 误入一片桃花林5. 桃花源中的人与外界隔绝了多久?A. 几十年B. 几百年C. 一千多年D. 两千多年答案:C. 一千多年二、填空题1. 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为了标记路径,他沿途做了标记,这些标记是________。

答案:桃花2. 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得非常和谐,他们的生活方式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这四个字是________。

答案:怡然自乐3.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尽管有当地官员的资助和支持,但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回到桃花源的路,这说明了桃花源是一个________的地方。

答案:难以寻觅4. 桃花源中的人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________已经统一了中国。

答案:汉朝三、简答题1. 请简述《桃花源记》中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过程。

答案:渔人在溪边行走时,偶然进入了一片桃花林。

桃花林深处有一山,山中有一个小洞口,渔人便舍弃船只,从洞口进入。

起初洞内非常狭窄,但经过数十步后,视野突然开阔,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那里有肥沃的田野、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的人们过着和谐安宁的生活。

2. 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何不愿意随渔人离开?答案:桃花源中的人们表示,他们的祖先是为了逃避秦朝的战乱才来到这个地方,从此与外界隔绝。

他们对外界的生活并不了解,而且对桃花源内的生活非常满意,因此不愿意离开。

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复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复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复习题及答案《桃花源记》期末复习1.本文作者为东晋(朝代)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2.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花林、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的曲折情节贯穿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争、和平安乐的理想社会,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通假字便要还家:“ 要”,读音为yāo ,通“ 邀”,邀请(解释)。

4.词语解释5.6.(1)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再往前划行,渔人想要走到这片林子的尽头。

(2)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译:刚进来时洞口非常狭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要说魏晋了。

(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译: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至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顺着旧路返回,处处做了记号。

7. 理解探究(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有什么作用?答: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作铺垫。

(2)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答:说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已经很久了。

(3)“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答: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4)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答:自然环境美丽富饶;社会环境和平安定;人民的生活状况安居乐业,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答: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6)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答:为桃花源外朝代变迁,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感叹惋惜。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

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A. 白居易B. 李白C. 陶渊明D. 孟浩然答案:C2. 以下哪一项不是桃花源中的村落特点?A. 安静宁和B. 山清水秀C. 资源丰富D. 高墙茅屋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桃花源人民的特点?A. 安于现状B. 热情好客C. 勇敢坚强D. 温文尔雅答案:A4. 桃花源的村民是如何保持与外界的隔绝?A. 设有封锁卡点B. 高墙茅屋限制出入C. 不与外界接触D. 山高地远无人发现答案:B5. 桃花源的发现者是谁?A. 司马迁B. 陶渊明C. 林则徐D. 老舍答案:B二、简答题。

1. 桃花源中的人民生活方式有哪些特点?答:桃花源中的人民生活简朴自然,他们居住在茅屋之中,纯朴而舒适。

他们耕种谷物养家糊口,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桃花源的人民热情好客,待人友善,喜欢与来访的客人交流。

他们不追求名利,安心于现状,过着宁静而满足的生活。

2. 桃花源对现实社会有何启示?答:桃花源是一个人们向往的理想社会,同时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批判。

它提醒人们应该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幸福,远离纷繁复杂的尘世。

桃花源警示现实社会中人们追逐名利的盲目,暗示社会里应该有更纯净和平静的空间。

桃花源对现实社会教育我们珍惜现有的资源,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三、论述题。

桃花源作为一篇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一次对理想社会的设想,更是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批判。

桃花源以一个隐居的山林村落为背景,通过描述那里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与外界的隔绝状态,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

从桃花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那里的村民过着安宁舒适的生活,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纯朴而宁静。

他们不被尘世的名利所迷惑,安于现状,过着简朴而幸福的生活。

桃花源的村民热情好客,待人友善,向来客展示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宽容和善良。

他们对外界的隔绝给了人们美好的遐想,让我们对于宁静和平的向往更加强烈。

然而,桃花源的隐居状态并非现实社会可以实现的状态。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A. 陶渊明B. 李白C. 杜甫D. 王维答案:A2. 《桃花源记》中描述的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地方?A. 一个充满战争的地方B. 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C. 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D. 一个繁华的城市答案:B3. 《桃花源记》中,渔人是如何发现桃花源的?A. 误入B. 被邀请C. 跟随向导D. 通过地图找到答案:A二、填空题1. 《桃花源记》中,渔人进入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缘溪行,忘路之远近2. 渔人离开桃花源时,桃花源的居民告诉他________。

答案:不足为外人道也三、简答题1. 简述《桃花源记》中渔人与桃花源居民的交流情况。

答案:渔人与桃花源的居民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居民们热情地招待了他,并且告诉他桃花源的来历和他们的生活情况。

2. 描述《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的行为。

答案: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沿途做了标记,回到自己的家乡后,报告了太守,太守派人跟随渔人去寻找桃花源,但最终没有找到。

四、论述题1. 分析《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桃花源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答案:《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桃花源是一个理想化的社会,与现实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桃花源中,人们过着和谐、宁静、自给自足的生活,没有战争、没有贫富差距,人们和睦相处,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同时,桃花源的不可寻找也暗示了理想社会的难以实现,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五、翻译题1. 将《桃花源记》中的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答案:树林的尽头是水源,那里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小洞口,洞口处似乎有光透出。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桃花源记》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桃花源记》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桃花源记》专项训练一、课内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B.悉如外人:全,都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男子的配偶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忘路之远近/已而之细柳军B.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其如土石何(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的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的入世思想,再借渔人“诣太守”寻找桃花源未果,表现了他的出世思想。

B.村人叮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C.全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把各个事情贯穿起来,最后以南阳高尚士刘子骥的经历再次突出桃花源的不可得。

D.文中反映了作者受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但他所设想的境界,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李白对桃花源的描述中,以下哪个选项与原文不符?A) 花团锦簇,景色如诗如画B) 人间仙境,宛如桃花源C) 清泉涓涓,流经村落D) 居民和睦相处,乐不思蜀答案:D) 居民和睦相处,乐不思蜀2. 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以下哪个特点不是桃花源的特点?A) 山川秀丽,景色迷人B) 居民自给自足,与外界无交流C) 社会秩序井然,法律严明D) 居民生活简朴,无私欲之心答案:C) 社会秩序井然,法律严明3. 小船抵达桃源村后,居民们对陌生人的态度是:A) 友善热情,主动邀请他们进村B) 冷漠疏远,不愿与陌生人交流C) 担心生活秘密被泄露,远离陌生人D) 主动阻止陌生人进入桃源村答案:A) 友善热情,主动邀请他们进村4. 桃源村居民为何决定向外界保持隐秘?A) 担心资源过于丰富,遭到掠夺B) 害怕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侵蚀C) 为了保护桃花源纯净的环境D) 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意愿答案:B) 害怕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侵蚀5. 桃花源是一处人间仙境,以下哪个特点不是桃花源的特点?A) 山水如画,景色宜人B) 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C) 山珍海味,桃花酒水充足D) 村内村外清洁,无一丝垃圾答案:C) 山珍海味,桃花酒水充足二、填空题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

答案:陶渊明2. 桃花源记中记载了找到桃花源并留下的人是__________。

答案:渔父3. 桃花源记的故事发生在__________朝代。

答案:东晋4. 桃花源中的居民不通过_____________来往外界。

答案:关隘5. 桃花源位于桃江之北,具体位置是__________。

答案:终南山脉三、简答题1. 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是什么样的地方?它的特点有哪些?桃花源是位于终南山脉桃江之北的一处隐世的地方,人称人间仙境。

桃花源的特点有:山川秀丽,景色如画;村落之中溪水流经,宛若山泉涓涓;村民们自给自足,与外界无交流;居民和睦相处,乐不思蜀;生活简朴,没有私欲之心;村内村外环境清洁,无一丝垃圾。

《桃花源记》复习试卷及答案

《桃花源记》复习试卷及答案

《桃花源记》复习试卷及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桃花源记》复习一.填空。

(1)本文原是__________中的“序”。

《桃花源记》是一篇_________的名作。

它虚构了一个与_______的美好境界。

寄托了________,反映了_______ 的意愿。

(2)《桃花源记》以________为线索,_____________为顺序。

二、文段阅读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一)解释加点的字:1、才2、仿佛3、豁然开朗4、属5、叹惋6、要7、俨然: 8、交通: 9、妻子:10、绝境: 11、无论: 12、向13、遂 14、规 15问津(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寻寻向所志()寻病中()2、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三)翻译句子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⑤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四)下列句子中加黑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鸡大相闻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练习题(含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含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含答案)!训练:《桃花源记》一填空题1《桃花源记》选自,作者,又名字,私谥,自号浔阳柴桑人,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生活在一个的时代,本文原是中的“”。

2本文概括而成的成语是,现在用来比喻。

二解释下列词语1缘溪行()()2夹岸数百步()3芳草鲜美()4落英缤纷()(5复前行()6欲穷其林()7林尽水源()8初极狭()()9才通人()10土地平旷()11屋舍俨然()12桑竹之属()13悉如外人()14黄发垂髫()(15阡陌交通()()16乃大惊()17便要还家()18咸来问讯()19率妻子邑人()()()20来此绝境()21遂与外人()22乃不知有汉()23无论魏晋()24延至其家()25其中人语云()26缺乏为外人道也(27便扶向路()()28处处志之()29及郡下()30诣太守()31遣人随其往()32寻向所志()()33怅然规往()34未果()35寻病终()36豁然开朗()37怡然自乐()38遂迷()39后遂无问津者()()XXX填空1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前见到的天然美景的句子是)))!,,,。

2描写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的句子是,,,,。

3文中描写桃花源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句子,。

4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的句子是,。

,。

,。

5文中XXX《游山西村》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境相似的一句是,。

6表明桃花源人与“见渔人”“乃大惊”的原因的句子是,,。

7表明桃花源与外界间隔之久的句子是,。

8解释XXX有人甘愿过隐居生活,不希望被外界打扰的句子是9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别有洞天的整体感觉的句子是,。

10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

11与XXX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12描写渔人初见桃花林感受的句子是13表现桃花源人民生活安定恬适的句子是,。

14表现社会环境平静的句子是,。

15表现桃花源人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16最能表现桃花源不易被外人发现的句子是,。

《桃花源记》专项复习题(附答案)-桃花源记习题

《桃花源记》专项复习题(附答案)-桃花源记习题

桃花源记》专项复习题1. 陶渊明,名(),字(),()著名诗人。

自称(),世称()。

2. 古今异义:芳草鲜.美.古义:今义:阡陌交.通.古义:今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仿.佛.若有光古义:今义:来此绝.境.古义:今义:3.解释下列加点字遂.迷,不复得路()遂.与外人间隔()寻.向所志()寻.病终()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处处志.之()4.翻译句子(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8)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9)后遂无问津者。

5.问题探究:(1)课文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3)作者在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一、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 12—— 15 题。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A. 陶渊明B. 杜甫C. 白居易D. 韩愈2. 在《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林的原因是()A. 寻找食物B. 寻找水源C. 避雨D. 追逐鱼群3. 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发现那里的居民()A. 生活贫困B. 生活富裕C. 生活简朴D. 生活奢华二、填空题1. 《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林的季节是______。

2. 桃花源中的居民对外界的事情______,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太守派人跟随他寻找,但最终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2. 桃花源中的居民有哪些特点?3. 请谈谈你对《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的理解。

四、翻译题“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五、阅读理解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 文中的“武陵人”是指谁?2. 渔人为什么会“忘路之远近”?3. 请简要描述桃花林的景象。

六、作文题请以《我心中的桃花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描述你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七、判断题1. 在《桃花源记》中,渔人一开始就知道桃花源的具体位置。

()2. 桃花源中的居民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他们生活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中。

()3. 《桃花源记》通过渔人的经历,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八、名词解释1. 桃花源2. 武陵人3. 绝境九、句子仿写请仿照《桃花源记》中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创作一个描写自然景色的句子。

十、段落分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复习题及参考答案MY

《桃花源记》复习题及参考答案MY

《桃花源记》复习题及参考答案MY一、文学常识1、作者陶渊明,东晋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

2、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写出了一个理想社会的雏形。

二、理解性默写1、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中人的生活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中人的生活状态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描写桃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5、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俎豆犹前古,衣裳无旧风”的句子,概括了桃花源中人的衣着、容颜和风尚。

6、文中能表明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的句子: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7、文中最能概括桃花源特点的句子: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8、文中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9、文中表明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不慕外界生活的句子: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0、文中描写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文中表现桃源人生活幸福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2、文中描写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戒备心理的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3、桃花源中的人听了武陵渔人的故事后,产生了“感惋”之情,其中因战乱丧失亲人而感到痛苦的人是“中男”,因战争而流离失所、饱经风霜的人是“丁壮”和“婴儿”。

14、《桃花源记》中有句话,“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现在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15、《桃花源记》中桃源人告诉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其用意是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而破坏他们安居乐业的生活。

16、《桃花源记》中“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一句表现了桃源人的热情好客、好奇的心理。

17、《桃花源记》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一句表现了桃源人的热情好客。

18、《桃花源记》中“皆出酒食”一句表现了桃源人的热情好客。

桃花源记复习资料(含答案)

桃花源记复习资料(含答案)

桃花源记陶渊明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一.解释划横线的词语。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__ _ __ ___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__ ___ ___ __ __ ___3.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___ __ __ ___4.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 __ ___ __5.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 ___ ___ __6.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 __ __ ___ __ ___7. 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___ __ ___ __8.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___ __9.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 ___ ____ _10.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 ___ ___ __1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_ ___12.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 ___ __ ___1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___ __ __ ___ ___ __ ___ __14. 及郡下,诣太守说此 __ ___ __ ___15.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___ __ ___ __16.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哪位?A. 杜甫B. 白居易C. 陶渊明D. 王维2. 桃花源中的人最初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到这个地方的?A. 寻找宝藏B. 逃避战乱C. 探险失踪D. 放逐边疆3. 渔人在离开桃花源时做了哪个动作?A. 沿途做了标记B. 带走了一些特产C. 邀请村民离开D. 留下了一封信4. 桃花源的居民对于外界的态度是怎样的?A. 非常好奇B. 完全不感兴趣C. 有一定了解但不愿接触D. 渴望回到外界5. 《桃花源记》中提到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桃花源中的人:A. 知道历史变迁B. 完全与世隔绝C. 只了解汉朝D. 熟悉魏晋文化二、填空题1. 《桃花源记》的故事背景发生在________时期。

2. 桃花源的发现者是一个________。

3. 桃花源中的居民生活得非常________和________。

4. 渔人在离开桃花源后,试图再次找到这个地方,但是最终________了。

5. 桃花源记这个故事象征着人们对于________的向往。

三、简答题1. 描述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方式。

2. 渔人为什么没有再次找到桃花源?你认为这是作者想要表达什么?3. 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是什么意思?这反映了桃花源居民的什么特点?4. 你认为《桃花源记》对于现代社会有什么启示或影响?四、论述题1. 论述《桃花源记》中的乌托邦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分析《桃花源记》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并探讨其在当今环境保护议题中的现实意义。

3. 从文化角度探讨《桃花源记》中的隐逸思想,并比较与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逃离现实压力的渴望。

4. 论述《桃花源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贡献。

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A4. B5. B二、填空题1. 东晋2. 渔人3. 和平,幸福4. 失败5. 理想生活三、简答题1. 桃花源是一个被桃花林环绕的地方,有高山流水,土地肥沃,居民种植五谷,养鸡养猪,生活自给自足。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习题分六部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理解性默写、阅读理解选择题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便要.还家同,意思为:2.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今义:食物味道好(2)阡陌交通..古义:今义:原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现仅指运输事业。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古义:今义:黄颜色的头发(4)率妻子..妻子:古义: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女子是男子的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古义: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5)无论..魏晋古义:今义: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3.词类活用(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原意为:惊异,诧异,句中意为:(2)名词作状语复前.行原意为:前面,句中意为:(3)名词作动词①处处志.之原意为:标志,句中意为:②未果.原意为:果实;结果,句中意为:4.其他重点实词(1)缘溪行缘:(2)落英缤纷缤纷:(3)欲穷其林穷:(4)林尽水源尽:(5)仿佛若有光仿佛:(6)初极狭,才通人才:通:(7)豁然开朗开朗:(8)屋舍俨然俨然:(9)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10)阡陌交通阡陌:(11)悉如外人悉:(12)并怡然自乐怡然:(13)咸来问讯咸:(14)遂与外人间隔间隔:(1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1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17)停数日,辞去辞:(18)诣太守诣:(19)欣然规往规:(20)后遂无问津者问津:5.一词多义(1)寻①寻.向所志:②寻.病终:(2)异①渔人甚异.之②得无异.乎③奇山异.水(3)舍①便舍.船②屋舍.俨然③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4)具①具.答之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③百废具.兴④各具.情态(5)志①寻向所志.②必先苦其心志.③志.怪者也④志.虑忠纯二、文言虚词1.乃①乃.大惊②乃.不知有汉2.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②不足为.外人道也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三、句子翻译1.武陵人捕鱼为业。

译文:2便舍船,从口入。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阅读题专项测试(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阅读题专项测试(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阅读题专项测试(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1.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A.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B.黄发..垂髫(黄发:指小孩)C.故人不独亲其亲(亲:指父母)D.盗窃乱贼..而不作(乱贼:指作乱害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心乐之.B.其.中往来种作不独子其.子C.天下为.公不必为.己D.货恶其弃于.地也骈死于.槽枥之间3.理解文义,用原文语句填空。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乙】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4.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他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答案】1.B 2.D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示例一: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老人与孩子受到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桃花源记》复习题和参考答案MY

《桃花源记》复习题和参考答案MY

《桃花源记》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桃花源记》一文的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渔人甚异.之()缘.溪行()忽逢.桃花林()落英.缤纷()欲穷.其林()土地平旷.()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延.至其家()此中人语.云()处处志.之()诣.太守()便扶.向路()寻向.所志()欣然规.往()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芳草鲜美..()..(. ) .缤纷..()开朗阡陌..()妻子..()..()怡然..()俨然邑人..()..()无论..()绝境..()外人不足..()垂髫..()..()问津..()未果间.隔()交通..()乃.不知有汉()不足为.外人道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译:4.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5、文章第一段中间几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6、文章第二段写渔人初进桃花源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点?7、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8、“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咸”“ 各”“ 皆”有什么作用?9、写出《桃花源记》一文中的成语:10、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11、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答: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桃花源记》知识点检测题(含解析)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桃花源记》知识点检测题(含解析)

《桃花源记》知识点检测题一、理解背默题1. 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句子:。

2. 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

3. 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① ;②。

4. 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异的句子:。

5. 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异的句子:。

6. 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异的句子:。

7. 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异的句子:。

8. 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

9. 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

10.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①。

②。

③。

11. 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12. 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

13. 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

二、词语解释题1.武陵人捕鱼为.业。

2.便舍.船,从口入。

3.不足为.外人道也。

4.见渔人,乃.大惊。

5.寻.向所志。

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未果,寻.病终。

8.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0.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1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三、翻译句子题(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8)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9)后遂无问津者。

四、内容理解题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2. “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4.“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5.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7.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8.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9.“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心理?作用是什么?10、“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回答,试说说渔人是怎么回答的?11.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那些内容?12、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目的?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14、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一下这个“世外桃源”的美妙。

(完整word)桃花源记复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docx

(完整word)桃花源记复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docx

桃花源复一写出画在本文中的意思:1溪行2才通人:3仿佛若有光:4复前行:5豁然:6开朗:7便要家:8乃大惊9有良田⋯之属:10皆惋:11便扶向路:12屋舍然:13交通:14妻子:15无:16境:17遂与外人隔:18乃不知有19欣然往20津21病22向所志23志之24便舍船25屋舍然26悉如外人27咸来28遂迷29 后遂无津者30避秦乱二:1. 画字与“村中有此人,咸来”中的“咸”字意思不同的一是()。

A.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 皆若空游无所依 C .百具 D.前人之述矣2 解有的一是()A. 然:整的子B.阡陌:田小路C.黄:指小孩D.辞去:告辞离去3、下列句中“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个的一是:()A、欣然往B、屋舍然 C 、怡然自 D 、吴广以然4、下面加点的意思和代相同的一是()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 C .率妻子邑人来此境D.无魏晋5. 下列在文中的意思与代的意思相同同的一是()A. 良田B.境C.妻子D.交通三翻句子①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无魏晋。

②自云先世避秦乱,率妻子邑人来此境。

③此中人云:“不足外人道也。

”④土地平,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⑤黄垂髫,并怡然自。

⑥此人一一具言所,皆惋。

四答:1、描写桃花源生活境的句是:土地平,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美好的自然境)阡陌交通,犬相。

(宁静的社会生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垂髫,并怡然自。

(人和平和幸福生活)2、“ 人,乃大惊”推断“大惊”的原因?桃花源人在里生活太久了,他来到后从来没有外人。

3、“皆惋” 什么“ 惋”?①他知道自己与外面隔很,外面化大②外面争繁,百姓受争之苦。

4、第②段中“乃大惊” 示出桃花源人与外世隔久,有哪句也示了一点: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无魏晋。

5、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避秦乱。

(用自己的桃源人“不复出”的原因?桃花源人的祖先了避秦的乱,妻子儿女和来到个与世隔的地方。

)6、哪句表明桃花源中人仍想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什么不想离开?此中人云:“不足外人道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专项复习题1.陶渊明,名(),字(),()著名诗人。

自称(),世称()。

2.古今异义:芳草鲜美..古义:..古义:今义:阡陌交通今义:率妻子..魏晋..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无论古义:今义:仿佛..古义:..若有光古义:今义:来此绝境今义:3.解释下列加点字遂.迷,不复得路()遂.与外人间隔()寻.向所志()寻.病终()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处处志.之()4.翻译句子(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8)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9)后遂无问津者。

5.问题探究:(1)课文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3)作者在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一、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12——15题。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属:____________________ 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用原文语句作答:(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

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1)欲穷其林穷:____________ (2)便要还家要:____________ (3)处处志之志:_______ (4)欣然规往规: _________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20、阅读思考,简要回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5-9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5.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

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

文中“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填序号)(2分)俨 yǎn ①庄重。

《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雅跽而相对。

”②整齐。

王勃《滕王阁序》:“~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①便要还家:②既出,得其船:③醒能述以文者: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所展现的画面。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8、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

(1分)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阡陌交通()(2)便要还家( )10、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12——15题。

(共7分)12.属:类要:同“邀”,邀请。

评分标准:(2分)每词解释1分13.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评分标准:(2分)重点词“乃”、“无论”翻译正确可得2分,各1分。

1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评分标准:(2分)每句1分,错字不得分。

15.示例: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贫穷,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科学技术发达,社会文明进步。

评分标准:(3分)内容合理2分,语言表述1分。

二、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7分)8.(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4分,每句2分)9.第一问:渔人的行踪。

(1分)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

(3分)10.(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避秦时乱(3分,每小题1分)11.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

(1分)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

(共2分,答出一条评1分,答出两条即可评全分)12.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3分)三、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9分)17、穷尽、走尽;通“邀”,邀请;做标记;计划,规划18、D19、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