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含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完整版)《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2006包头市(课改卷)(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户: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乙文则是。

9.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10.概括甲文的大意。

(一)6.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7.交错相通门8.描写阐述9.老有所终幼有所长10.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二、2008南充市:(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桃花源记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桃花源记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10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品味作品的语言,抓住富有表现力并彰显内在情韵的语言,仔细揣摩,深入体味,感受文章的内在意蕴。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方面溪水虽长,但渔人一路行来,景致奇绝,所以并不嫌其长,一路上兴致盎然,不知不觉便到了山前;另一方面通过溪水,既写出曲径通幽之感,又通过溪水之美之长,为桃源的最终出现做铺垫。

“夹岸数百步”的桃花林,“中无杂树”,不难想象桃花盛开的时候,漫天铺开,如火如霞,绚丽美艳的景象,令人既陶醉又震撼。

“芳草鲜美”中“鲜”重点写青草色,似乎带着大地与生俱来的蓬勃生机,丛丛芳草,碧透晶莹,望之身心俱醉。

在芳草的映衬下,“落英缤纷”,飘若红雨,美不胜收。

作者也正是通过层层渲染铺垫,有意识地一步步“成就”桃花源的意蕴。

渔人与桃花源人谈话的情景。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看似简单,意蕴却十分丰厚。

渔人在现实世界里的见闻遭遇不是作者要重点描述的,故而只说“一一为具言所闻”。

后半句“皆叹惋”只三字,但从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渔人所说的世上情形与桃花源内的生活相比,差异多么巨大:一边是混乱不堪,一边是安静自然;一边是苛捐杂税,一边是怡然自乐;一边是战乱频仍,一边是安泰谐和……种种对比,蕴含其间。

愈读而感慨愈多,意味愈深。

渔人捕鱼发现了桃花源,进入后看到一派美丽祥和景象。

渔人做客其中,受到桃花源人的热情款待。

出来后再寻桃花源,已不见踪迹。

一、重点字词八年级(下)知识梳理故 事 复 述1. 通假字便要还家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2. 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__________今义:食物味道好(2)阡陌交通..古义:__________ 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________ 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古义:__________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4)无论..魏晋古义: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3.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处处志.之原意为:记号,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2)方位名词作状语复前.行F原意为:前面,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3)形容词作动词渔人甚异.之原意为:惊异,诧异,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4. 一词多义(1)中:①晋太元中.F______________①中.无杂树F______________(2)舍:①便舍.船F______________①屋舍.俨然F______________①同舍.生皆被绮绣F(《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①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__①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 ______________(3)闻:①鸡犬相闻.______________①闻.之,欣然规往F______________①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______________①卒或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4)作:①其中往来种作.F______________①设酒杀鸡作.食F______________①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__①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①一鼓作.气(《曹刿论战》) ______________①盗窃乱贼而不作.(《大道之行也》) ______________(5)出:①不复出.焉F______________①皆出.酒食F______________①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______________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__①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①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①家无井而出.溉汲(《穿井得一人》) ______________(6)遂:①遂.与外人间隔______________①遂.迷F______________(7)寻:①寻.向所志F______________①寻.病终______________5. 重点实词(1)缘.溪行缘:______________(2)夹岸数.百步数F:______________(3)落英缤纷....落英:______________英:______________缤纷:______________(4)复.前行,欲穷.其林复F:______________穷:______________(5)林尽水源.源:______________2018(6)仿佛..若有光仿佛:______________(7)初极狭,才通..人才: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8)复.行数十步复F:_____________(9)豁然..开朗豁然:____________(10)屋舍俨然..俨然:____________(1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池F:_____________属:_____________2019(12)阡陌..交通阡陌:____________(13)悉.如外人悉:______________(14)黄发垂髫....黄发:____________垂髫:____________(15)具.答之具:______________(16)咸.来问讯咸:______________(1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时F:_____________(1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______________2017(19)遂与外人间隔..间隔:____________间:_____________隔:_____________(20)皆叹惋..叹惋:____________ (2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余F:_____________2013延:_____________(22)此中人语.云语:______________(23)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____________足:_____________道F:____________(24)便扶向..路扶: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25)及.郡下及:______________(26)诣.太守诣:______________(27)欣然规.往规:______________(28)未果..,寻病终未果:____________ (29)后遂无问.津.者问津:____________津:_____________6. 文言虚词①武陵人捕鱼为.业______________(1)为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______________①忘路之.远近______________②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2)之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④具答之.______________⑤处处志之.______________①欲穷其.林______________(3)其②既出,得其.船______________(4)仿佛若.有光______________(5)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①乃.大惊______________(6)乃②乃.不知有汉20182014______________(7)不复出焉.______________(8)遂与.外人间隔______________(9)问今是何.世______________①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_____(10)也②高尚士也.______________(11)后遂无问津者.__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中考语文文言文《桃花源记》复习导引

中考语文文言文《桃花源记》复习导引

《桃花源记》复习导引一、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

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污浊,他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家,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隐居躬耕的田园生活。

忧愤、饥寒、劳累、疾病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

后称靖节先生。

二、掌握课文注释的词语。

1、为业:靠……谋生。

2、缘:沿着。

3、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4、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

5、异:对……感到诧异。

6、穷:穷尽。

7、舍:离开8、如此:像这样9、要:同“邀”邀请 10、无论:更不必说 11、语:告诉12、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

13、开朗:开阔明亮。

14、平旷:平坦开阔。

15、属:类。

悉:全。

16、怡然自乐: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17、所从来:从哪儿来。

18、咸:都。

19、问讯:打听消息。

20、先世:祖先。

21、妻子:妻子儿女。

22、邑人:同乡人。

23、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

24、焉:于之,从这里。

25、间隔:隔绝、不通音信。

26、皆:都。

27、叹惋:感叹,惋惜。

28、延:邀请。

语:告诉。

29、不足:不值得。

既:已经。

30、志:做记号。

31、诣:拜见。

32、如此:像这样。

33、遣:派。

34、欣然:高兴地。

35、不足:不值得。

36、规:打算37、问津:探访访求 38、诣:晋谒拜见三、重要词语小结1、古今异义词:鲜美古义:鲜艳美丽芳草鲜美今义:(味道)新鲜交通古义:交错相通阡陌交通今义:交通运输妻子古义:妻子儿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来此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魏晋今义:不管(连词)缘古义:沿缘溪行今义:缘故,缘分延古义:邀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今义:延长、延伸津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

后遂无问津者今义:口液2、一词多义舍:便舍船离开寻:寻向所志寻找屋舍俨然房子寻病终不久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向:寻向所志以前寻向所志标记眈眈相向对着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扶:便扶向路沿着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出郭相扶将搀扶3、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部编版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八下复习检测)

部编版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八下复习检测)

决胜2023中考一轮地毯式复习——文言文(八年级下)《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大道这行也》《虽有嘉肴》《马说》桃花源记文章主旨《桃花源记》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花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开桃源的经过。

描绘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人民安乐富足的理想社会。

揭露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寄托了作者主张和平,希望社会安定和谐,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政治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剥削,反对压迫的强烈愿望。

基础知识1.记,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

可叙述________,可描写________,可介绍________。

写法上大多以________为主,而兼有了________。

2.《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

该诗人名________,字________,世称________,是中国第一位________诗人。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俨.然(yǎn)阡.陌(xiān )豁.然开朗(huó )B.垂髫.(tiáo )平旷.(kuàng)怡.然自乐(yí)C.邑.人(yì )遂.迷(suí)便要.还家(yāo)D.郡.下(jùn)问津.(jīng)诣.太守(yì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E.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5.选出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处处志.之(做标志)屋舍.俨然(房屋)B.寻.病终(不久)渔人甚异.之(怪异)C.阡陌交通..(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交错相通)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林尽.水源(完,没有了)便扶向.路(从前的、旧时的)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屋舍俨然.豁然.开朗D.处处志.之寻向所志.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中考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习题及答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习题及答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习题及答案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2、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3、缤纷:繁多的样子。

4、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5、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6、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7、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8、俨()然:整齐的样子。

9、属:类。

10、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织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11、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2、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13、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4、要():通“邀”,邀请。

15、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6、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17、具言:详细地说出。

18、叹惋:感慨惊讶。

惋:惊讶、惊奇。

19、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沿、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中考专题复习——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默写与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18.桃花源记

中考专题复习——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默写与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18.桃花源记
53.欣然:高兴的样子。 54.规:打算,计划。 55.未果:没有实现。 56.寻:随即,不久。 57.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细梳理·教材全解 全文主旨
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描画了一个环境优美、没有剥削、没有 压迫、和平安定、民风浑厚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细梳理·教材全解 字词释义
25.乃:于是,就。 26.具:详细。 27.要(yāo):同“邀”,邀请。 28.闻:听到,听说。 29.咸:全,都。 30.避:躲避。
31.率:带领,带领。 32.妻子:妻子儿女。 33.邑人:同邑的人,指乡邻。 34.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35.遂与外人间(jiàn)隔:于是就同 外界的人隔绝了。遂,于是、就。间 隔,隔绝、不通音讯。
说啊。” 采分点 语(yù):告知。不足:不值得,不必。 特殊句式 省略句:此中人语(之/渔人)云:“(此)不足为外人道也。”
全突破·归纳探究 句子翻译
1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 就顺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 采分点 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志:做记号。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 一、统编教材思考题
全突破·归纳探究 句子翻译
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
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采分点 避:躲避。妻子:妻子儿女。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遂:于是、就。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Leabharlann 细梳理·教材全解 字词释义
46.既:已经。 47.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 沿着、顺着。向,先前的。 48.志:做记号。

《桃花源记》复习指导

《桃花源记》复习指导

《桃花源记》复习指导一、基础知识➢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文言词语【一般词语】[缘]沿着,顺着。

[夹岸]两岸。

夹,在两旁。

[数]几。

[芳]香花。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英,花。

[缤纷]繁多样子。

[复]再。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仅。

[平旷]平坦开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悉、咸]全,都。

[黄发]指老人。

[垂髫]指小孩。

[怡然]形容喜悦。

[乃]竟然。

[具]详细。

[问讯]打听消息。

[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延]邀请。

[语(yù)]告诉。

[扶]沿,顺着。

[向]从前,旧的。

[及]到。

[诣]到。

[遣]派。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果]实现。

【一词多义】[中] 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

(中.无杂树) [志] 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重点文言文词语解释专项复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重点文言文词语解释专项复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重点文言文词语解释专项复习(含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桃花源记》词语解释一、单选题1.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论魏晋(不管)B. 未果,寻病终(没有实现)C. 寻病终(不久)D. 后遂无问津者(探访)2.对下面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 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 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3.对下面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B. 便要还家(通“邀”,邀请)C. 便扶向路(沿,顺着)D. 寻病终(寻找)4.下列句子中加线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下列加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便舍船,从口入屋舍俨然B. 寻向所志寻病终C. 便扶向路寻向所志D. 处处志之寻向所志二、填空题6.解释。

①捕鱼为业:________ ②渔人甚异之:________③才通人:________ ④屋舍俨然:________⑤乃不知有汉:________ ⑥此中人语云:________ ⑦便扶向路:________ ⑧欣然规往:________⑨寻病终:________ ⑩后遂无问津者:________7.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古今异义。

①缘溪行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②咸来问讯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③遂与外人间隔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④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⑤说如此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8.解释。

①渔人甚异之________②欲穷其林 ________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④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_______⑤此中人语云 ________⑥便扶向路 ________⑦欣然规往 ________9.解释多义字词寻寻向所志 ______ 寻病中________ 志处处志之_______ 寻向所志________10.解释下面句中的词语。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原文全览(注意加点字的写法)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重点实词1.落英:落花。

2.缤纷:繁多的样子。

3.渔人甚异之:惊异,诧异。

4.俨然:整齐的样子。

5.桑竹之属:类。

6.鲜美:新鲜美好。

7.缘:沿着,顺着。

8.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9.咸:全,都。

10.穷:尽。

11.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2.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13.延:邀请。

14.不足:不必,不值得。

15.扶:沿着、顺着。

16.向:先前的。

17.处处志之:做记号。

18.规:打算,计划。

19.寻病终:随即,不久。

20.问津:询问渡口。

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

21.未果:没有实现。

22.诣:拜访。

23.叹惋:感叹惋惜。

24.间隔:隔绝,不通音信。

25.妻子:妻子儿女。

26.具:详细。

27.才:仅仅,只。

2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29.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30.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由渌罗山至桃源县记》含答案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由渌罗山至桃源县记》含答案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由渌罗山至桃源县记》由渌罗山至桃源县记明·袁宏道①江上望渌罗山如削成,颓岚峭绿,疑将压焉。

从此一带山皆飞舞生动,映江而出,水缥绿见底。

至白马江,山益夹,水益束,云奔石怒,一江皆飞沫,是为浪光之天。

山南即避秦处②。

上.桃花溪百步,从间道出后岭,玄武宫其巅。

宫甚敞,道士迓③于门,指数奥僻处曰:“某丹台,某瀹鼎池。

”余爱恋山色,苦不欲记之。

有碑焉,苔鲜剥落不可读,道士闭目庄诵,如快小儿课《鲁论》④,不觉失笑。

趋而出,见道傍古松,偃蹇⑤有异态,为之却行。

又数折,得桃花观,从左腋道入,竹路幽绝。

一黄冠⑥,簪笋皮,白须照两颧如红霞,疑其异人。

余肃冠裾,将揖之,未数步,趋而前。

余笑益不止,携游者以余为暴得佳山水,会心深也。

观周遭,皆层峰,淡冶如绘。

观前为驰道,车尘马足,略无..歇时。

截驰道而南,入桃花洞,无所有,惟石磴百级,苍寒高古,若有人焉,而不可即。

余读《瞿童记》,有云:“偶造佳地,见云气草木屋宇饮食使人淡然忘情不乐故处。

”此与竹林寺方广寺何异?苏子瞻泥于杀鸡⑦一语,遂以为青城菊水之类。

至韩退之、洪景卢⑧,益不足道矣。

甚矣夫,拘儒之陋也!出洞已昏黑。

是夕遂宿水溪,去洞二里许.。

【注释】①袁宏道:明朝文学家,钦慕陶渊明。

②避秦处:语出《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一句。

③迓:迎接。

④快小儿课《鲁论》:意为聪明的小孩诵读《论语》。

⑤偃蹇:这里是高耸的意思。

⑥黄冠:指道士。

⑦杀鸡:语出《桃花源记》“设酒杀鸡作食”一句。

⑧韩退之、洪景卢:唐朝文学家韩愈和南宋洪迈。

132.请选出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并加以解释。

A.上.桃花溪百步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B.略无..阙处(《三峡》)..歇时两岸连山,略无C.去洞二里许.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与朱元思书》)133.小江和小南都很喜欢这篇文章。

请你阅读下面对话,完成相关任务。

小江:我发现文中第一段有“余爱恋山色,苦不欲记之”“不觉失笑”等句,作者因何“苦”,又因何“笑”呢?小南:我就用几句话简要说说自己的理解吧。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默写(有答案)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默写(有答案)
2运用假设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强烈反问的两句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表达作者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子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十一、《大道之行也》
1.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与之相近的语句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诗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及人生的启示。
3、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心灵愈发沉静的句子: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十六、《送友人》李白
1.诗中交代送别地点及环境的句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2.诗中借马的萧萧长鸣,表现友人不忍离去的诗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过关训练
1.【浙江省东阳市18-19学年八年级下期末】古诗文填空。
(1)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中考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课件

中考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课件
4.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而十分冷落。 例句:菜市场上,那个阿姨的菜看着不是很新鲜, 所以无人问津。
5.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纭飘落的美丽情景。 例句:公园里的梅花伴着夕阳,落英缤纷,景致非常 迷人。
6.鸡犬相闻: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指人烟稠密。 相闻,可以互相听见,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示一种 和睦的景象。
回顾作者:
陶渊明,又名 潜 ,
字元亮 ,谥号 靖节 、 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 著 名 山水田园 诗人、辞赋家、 散文家。著有《陶渊明集》 。
陶渊明爱好农村的田园躬耕生活,归 隐后,他经常参加农事,种豆采菊,吟诗 作文,描画田园风光,历来被认为是我国 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所做诗文,大 多描写田园风光,感情真挚深切,风格朴 素自然。以《归田园居》、《饮酒》、 《桃花源诗并序》等为代表作。今存《陶 渊明集》。
专题练习
• 9、作者在此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 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 样的理想?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原始共耕社会; • 这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
实现的;
• 这种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评,客观 上反应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带 有一定的复古偏向。
7.黄发垂髫:借指老人和儿童。
句子翻译 1
• 1、初极狭才通人。 •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具:通“俱”,详尽。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要:通“邀”,邀请。 无论:不必说,更不必说。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桃花源记》考点精讲精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桃花源记》考点精讲精练(含答案)

做记号
4.一词多义
晋太元中. _年__间_____ (1)中中.无杂树___中__间_____
其中.往来种作 ___里__面______
(2)舍便 屋舍 舍. .船 俨然
____舍__掉__________ ____房__屋___________
(3)闻鸡 村犬中相闻.闻 有.此_人___听____到__听____说_______________
四、文意理解 1.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发现桃花源→___进__入__桃__花__源_______________→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__复__寻__(_迷__失__)桃__花__源______________ 2.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花源怎样的美景? 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 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生活美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垂髫:_垂__下__来__的__头__发__,__用__来__指__小__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具.答之 具:__详__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咸.来问讯 咸:__全__,__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遂与外人间.隔. 间隔:_隔__绝__、__不__通__音__讯__________________
(1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言:_详__细__地__说__出_________________ (16)皆叹.惋. 叹惋:__感__叹_惋__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_邀__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此中人语.云. 语云:__告__诉_(_渔__人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便扶.向.路 扶:____沿__着__、__顺__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之古诗文默写题精选及专题默写复习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之古诗文默写题精选及专题默写复习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题精选(含答案)(一)、《桃花源记》 1、写出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间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渔人甚异之。

5、文中描写桃花源老人小孩生活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二)《陋室铭》 1、文中的名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写居室环境的句子: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写作者交往对象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写室中生活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互文见义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画龙点睛的句子是:何陋之有? 8、表明作者对世俗生活鄙弃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爱莲说》1、作者描绘的莲花的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全文的纲领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表明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鄙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四)《核舟记》 1、全文围绕着“奇巧”一词选择材料。

2、文中引用《赤壁赋》的句子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3、文中引用《后赤壁赋》的句子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4、文中直接描写鲁直的句子是: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桃花源记》(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桃花源记》(含答案)
C.遂与外人间隔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C.村人“皆叹惋”是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他们而叹惋,为自己住在这与世隔绝而叹惋。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美好的生活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小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二、对比阅读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7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7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含答案)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含答案)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

”疾趋,度石罅,瀑见。

石青削①,不容寸肤②,三面皆郛③立。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④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⑤如虹,忽卷掣折⑥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

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⑦,不知作何等语。

(节选自《观第五泄⑧记》)【注】①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

②不容寸肤:指没有泥土。

③郛:此处指像城墙环绕一样。

④掉:摇动。

⑤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⑥掣折:转折。

⑦牛鬼蛇神:比喻各种怪诞的形象。

⑧第五泄:第五级瀑布。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词语方法提示解释斗折蛇行语境推断法①心悸成语印证法:心有余悸②水态愈伟以今推古法③山行之极观也课内迁移法: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④2.请为乙文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用“/”标示,限两处)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3.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根据上下文推断,“也”“哉”“欤”三个语气词,填入乙文画横线的句子末尾,最恰当一个是( )。

山僧曰:“此瀑声()。

”5.请从甲、乙两文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①、②。

6.请阅读两篇选文,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填写下表。

选文句子思想感情似与游者相乐快乐《小石潭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①山行之极观也赞叹《观第五泄记》而犹不忍去②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完整版)桃花源记选择题带答案

(完整版)桃花源记选择题带答案

《桃花源记》复习题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便舍船shè屋舍俨然shěB.为外人道wèi 捕鱼为业wéiC.男女衣着zhuó便要还家yàoD.与外人间隔jiàn 此中人语云yǔ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给下面加点词选出正确的解释: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妻子()A、男子的配偶B、妻子和儿子C、妻子儿女4.绝境()A、险峻的地方B、与世隔绝的地方C、令人绝望的处境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A、运输往来B、交错相通C、相互连接6.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7.下列句子中加黑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D.处处志之志:标记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论魏晋(不管)B.未果,寻病终(没有实现)C.寻病终(不久)D.后遂无问津者(探访)10. 对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B.便要还家(通“邀”,邀请)C.便扶向路(沿,顺着)D.寻病终(寻找)11.下面句中加点的副词不能用“皆”代替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问所从来,具答之D.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桃源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B、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也不知道汉朝,怎样能讲魏晋的情况呢?C、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连汉朝尚且不知道,怎么会知道魏晋朝呢?D、桃源人问渔人今天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才不知道什么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课内文言文阅读10《桃花源记》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课内文言文阅读10《桃花源记》课件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10篇 桃花源记
目录(安徽·中考 )
知识 拓展
知识
细梳理·教材全解 考情速览 本篇目202X年与《醉翁亭记》以对照的情势进行考查。
细梳理·教材全解 文学文化常识
第10篇 桃花源记 陶渊明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细梳理·教材全解 字词详解
垂髫: 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3.乃大惊 14.具答之 15.便要还家 16.咸来问讯 1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乃: 具: 要: 咸: 妻子: 绝境: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3.乃大惊 14.具答之 15.便要还家 16.咸来问讯 1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延: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8.遂与外人间隔
19.乃不知有汉 20.无论魏晋 2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2.皆叹惋 2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遂: 于是、就 间隔: 隔绝、不通音讯
乃: 竟然,竟然 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为: 对、向 叹惋: 感叹惋惜
延: 邀请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24.不足为外人道也 25.便扶向路
26.处处志之 27.及郡下 28.诣太守
不足: 扶: 向: 志: 及: 诣: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24.不足为外人道也 25.便扶向路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细梳理·教材全解 字词详解
39.欣然:高兴的样子。 40.规:打算,计划。 41.未果:没有实现。 42.寻:随即,不久。 43.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陶渊明传》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陶渊明传》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陶渊明传》含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①自得。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②。

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道济馈以粱肉,麾③而去之。

执事者闻之,以(渊明)为彭泽令。

岁终,会郡遣督邮④至,县吏请曰:“应束带⑤见之。

”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⑥去职,赋《归去来》。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⑦。

时年六十三。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改动)[注]①任真:任性率真。

②祭酒:官职名。

③麾:同“挥”,挥手。

④督邮:官职名。

有说此督邮品行低劣,陶渊明鄙视其人。

⑤束带:此处指装束整齐,穿着官服。

⑥绶:丝带,常用于拴玉和印。

⑦会卒:恰巧去世。

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便舍.船同舍.生皆被绮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B.不足为外人道.也策之不以其道.(韩愈《马说》)C.善属.文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D.麾而去.之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地毯式”训练:《桃花源记》一填空题1《桃花源记》选自,作者,又名字,私谥,自号浔阳柴桑人,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生活在一个的时代,本文原是中的“”。

2 本文概括而成的成语是,现在用来比喻。

二解释下列词语1缘溪行()()2夹岸数百步()3芳草鲜美()4 落英缤纷()()5复前行()6欲穷其林()7 林尽水源()8初极狭()()9才通人()10土地平旷()11屋舍俨然()12桑竹之属()13悉如外人()14黄发垂髫()()15阡陌交通()()16乃大惊()17便要还家( )18咸来问讯()19率妻子邑人()()()20来此绝境()21遂与外人()22乃不知有汉()23无论魏晋()24延至其家()25此中人语云()26不足为外人道也()27便扶向路()()28处处志之()29及郡下()30诣太守()31遣人随其往()32寻向所志()()33欣然规往()34未果()35寻病终()36豁然开朗( )37怡然自乐()38遂迷()39后遂无问津者()()三原文填空1 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前见到的自然美景的句子是,,,。

2 描写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的句子是,,,,。

3文中描写桃花源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句子,。

4 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的句子是,。

,。

,。

5 文中陆游《游山西村》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境相似的一句是,。

6 表明桃花源人与“见渔人”“乃大惊”的原因的句子是,,。

7 表明桃花源与外界间隔之久的句子是,。

8 表明桃花有人甘愿过隐居生活,不希望被外界打扰的句子是9 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别有洞天的总体感觉的句子是,。

10 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

11 与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12 描写渔人初见桃花林感受的句子是13 表现桃花源人民生活安定恬适的句子是,。

14 表现社会环境平静的句子是,。

15 表现桃花源人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16 最能表现桃花源不易被外人发现的句子是,。

,。

17 最能表现桃花源人生活和平快乐的句子是,。

18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语句,文中与此相似的句子是,。

19 写渔人发现桃林的语句是,。

20 介绍桃花源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语句是,。

21 写渔人辞行,村中人叮嘱的句子是22 描写渔人离开桃花源的句子是,。

23 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的结果是,。

24 “无人问津”这一成语出自本文的原句是25与“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别”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26 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27 作者在对桃源的描写中,从自然环境的美好,社会环境的平静,人民生活的恬适来写,请分别指出其内容。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人民生活,,。

28 渔人初见桃花林的感受是渔人出到桃花源的感受是四问答题1 《桃花源记》一文以时间为线索。

以为顺序,从到,再到,到桃源一线贯之,串连全文。

2 第一段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 桃源人听到渔人叙述外界的变化后,为什么“皆叹惋”?4 当渔人离开时,桃源人为什么嘱托“不足为外人道也”?5 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6 渔人离开桃源后。

“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7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8 文章最后写到刘子骥去找桃花源,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9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理想的社会?10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桃花源社会?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理想?11 文中第三段写“桃源人”初见渔人,“乃大惊”有何用意?12 你学过本文之后,如何评价渔人?13 你认为武陵郡太守和刘子骥寻找桃花源的目的一样吗?14 作者把虚构与现实结合起来,把桃花源写的变幻莫测,忽隐忽现,试举例说明,作者写了哪些现实?有什么作用?15 依据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应具备哪些条件?16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寄托了自己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能否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理想?17 作品的思想反映作者的思想,通过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18 外国作品中也有虚构的理想社会,你知道吗?19 请根据你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可以概括文章的内容,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20 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21 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请你联想桃花源的生活与当时外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处?桃花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愿望?【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本文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

2 本文概括而成的成语是世外桃源,现在用来比喻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美好的世界。

二解释下列词语1缘溪行(沿着)(航行) 2夹岸数百步(两) 3芳草鲜美(鲜艳美丽)4 落英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 5复前行(又)6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头)7 林尽水源(尽头)8初极狭(刚)(狭窄) 9才通人(仅)10土地平旷(开阔)11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12桑竹之属(类)13悉如外人(全、都)14黄发垂髫(指老人)(指小孩)15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16乃大惊(于是、就)17便要还家( 通邀,邀请)18咸来问讯(全、都)19率妻子邑人(率领)(妻子和儿女)(同乡的人)20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21遂与外人(于是、就)22乃不知有汉(竟)23无论魏晋(不必说,更不必说)24延至其家(筵请)25此中人语云(告诉)26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27便扶向路(沿、顺着)(从前的、旧的)28处处志之(做标志)29及郡下(到)30诣太守(到)31遣人随其往(派)32寻向所志(寻找)(标志)33欣然规往(计划)34未果(没有实现)35寻病终(随即、不久)36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 37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38遂迷(终于)39后遂无问津者(问路)(渡口)三原文填空1 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前见到的自然美景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描写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文中描写桃花源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 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 文中陆游《游山西村》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境相似的一句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 表明桃花源人与“见渔人”“乃大惊”的原因的句子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7 表明桃花源与外界间隔之久的句子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 表明桃花有人甘愿过隐居生活,不希望被外界打扰的句子是不足为外人道也9 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别有洞天的总体感觉的句子是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10 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 与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豁然开朗12 描写渔人初见桃花林感受的句子是渔人甚异之13 表现桃花源人民生活安定恬适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 表现社会环境平静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5 表现桃花源人安居乐业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6 最能表现桃花源不易被外人发现的句子是林尽水源,山有小口。

初极狭,才通人。

17 最能表现桃花源人生活和平快乐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8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语句,文中与此相似的句子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19 写渔人发现桃林的语句是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20 介绍桃花源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语句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1 写渔人辞行,村中人叮嘱的句子是不足为外人道也22 描写渔人离开桃花源的句子是停数日,辞去。

23 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的结果是遂迷,不复得路。

24 “无人问津”这一成语出自本文的原句是后遂无问津者25与“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别”意境相似的句子是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26 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意境相似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7 作者在对桃源的描写中,从自然环境的美好,社会环境的平静,人民生活的恬适来写,请分别指出其内容。

自然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社会环境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人民生活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渔人初见桃花林的感受是渔人甚异之渔人出到桃花源的感受是豁然开朗四问答题1 《桃花源记》一文以时间为线索。

以渔人进入桃花源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花源到访问桃花源,再到离开桃花源,到再访桃源一线贯之,串连全文2 第一段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铺垫。

3 桃源人听到渔人叙述外界的变化后,为什么“皆叹惋”?外界变化大,社会黑暗,战乱频繁,人民生活痛苦,长时间与世隔绝。

4 当渔人离开时,桃源人为什么嘱托“不足为外人道也”?桃源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想让外人知道,打扰了他们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

5 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桃源人居住在与世隔绝的地方,过着平等,自由,安定,富足的生活,不愿饱受战乱之苦。

6 渔人离开桃源后。

“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让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是不存在的。

7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自然环境优美,民风纯朴,热情好客,生活富足,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之苦。

8 文章最后写到刘子骥去找桃花源,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把他写进去,表示事情真实可靠,这样进一步渲染了作品真真假假的气氛。

9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理想的社会?与黑暗现实对立,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是整个封建社会人民共同的理想。

10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桃花源社会?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反映了作者主张和平,向往安定、美好的生活,寄托了他的政治抱负,反映了人民的愿望,表达了他对封建社会的评击和批判。

11 文中第三段写“桃源人”初见渔人,“乃大惊”有何用意?写出了桃源人见生人惊异,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久远。

12 你学过本文之后,如何评价渔人?有好奇心,背信弃义,追名逐利13 你认为武陵郡太守和刘子骥寻找桃花源的目的一样吗?不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