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最大的麦穗课件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套课件16.最大的麦穗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套课件16.最大的麦穗
2019 最新中小学课件 7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有一穗是最大的” 中的“一穗”和“最大的一穗”中
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串珠问题: 1.怎样理解“只许进不许退”? 2.从苏格拉底的要求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
4.苏格拉底为什么让弟子们去摘最大的麦穗?从中可以看
2019
最新中小学课件
4
上下结构: 垄
麦垄( lǒnɡ )
2019
最新中小学课件
5
mái(埋头
mán(埋怨)
掩埋)
biàn(方便
便利)
pián(大腹便便)
2019
最新中小学课件
6
定夺:
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两手空空: 形容手里一无所有。 如梦初醒: 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比喻从糊涂、错误 的境地中刚刚 醒悟过来。 不失时机: 不错过当时的机会。 东张西望: 这边看看,那边看看。 错失良机: 指失去了很好的机会。
苏格拉底的教诲语重心长,他对弟子们为什么空手而
归作了恰当的解释。意在教导弟子们要抓住眼前的一穗, 当机立断,早作定夺。
2019
最新中小学课件
15
仅供学习交流!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 了望麦垄(lǒng),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 他们惋惜。 “摇晃着脑袋”“为他们惋惜”,用拟人的手法,
出,弟子们在挑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总是
把希望寄托在未来,觉得可供自己选择的机会还很多, 不能立足于当前,把握住现在,从而在不知不觉中错失 良机。
2019
最新中小学课件
13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 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 怎样理解“洪钟一般的声音”? 有两层含义:一是弟子们过于投入,苏格拉底的声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6 最大的麦穗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6 最大的麦穗 -苏教版

老师出题
(1)
学生摘穗
(2——6)
学生悟理
(7)
根据这几部分,说一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什 么事情?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 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 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你们已经到头了。”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 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 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 你们刚刚摘下的。”
聚精会神
专心致志
一丝不苟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 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 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第二课时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 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你们已经到头了。”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 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 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 你们刚刚摘下的。”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 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 那正是收获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 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 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 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严厉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苏格拉底( 若有所思地 )对弟子们
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 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 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 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 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 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 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 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 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 实在在的。
关于珍惜机会的名言:
•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 碰到它。 ——达尔文 • 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 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 一粒,直到全部落光。 ——托马斯•莫尔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最大的麦穗》(苏教版)(共17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最大的麦穗》(苏教版)(共17张PPT)
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 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麦穗”双引号表示具有特殊含义, 这里指出现在眼前的机遇)
“最大的一穗”:指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眼前的一穗”:指已经出现在眼前的机遇 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就是要抓住眼前的机 遇,完成当前的任务.
《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讲了苏 格拉底让弟子们从一块麦地里摘一株 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 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不能 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 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 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 似乎在嘲笑他们。
(1)自由朗读这句话。
(2)理解“两手空空”“如梦初醒”的意 思。
两手空空:手里一无所有。 如梦初醒:形容刚从糊涂的境地中觉醒过来。
弟子们的想法:
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 话时应该用什么语气呢?
严肃、不容置疑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 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 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 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 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 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 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 要过早地定夺。
明日歌(节选)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机会是每个尔文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 不假思索地去利用。 ——巴尔扎克
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 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 一粒,直到全部落光。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苏格拉底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大的麦穗》课件PPT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大的麦穗》课件PPT
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 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 一粒,直到全部落光。
(1)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三。 (2)课后收集有关“机会”的名言警句。
f. 指导学生用重音读出“不但……而且……”,初步体会递进句式表 达的意思。 3. 练习。 反馈练读,在读中体会三句话的含义。 二.教学第四题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两 手空空?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怎样?
(4)再读这句话。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 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 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 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读一读,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 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4.读后讨论,引导填空:毛主席在( 毛主席教导他们要(
)。 三. 精读课文
)遇见(
)。
1.
出示投影,引导观
察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
细读第一段。
1自由轻读。 2讨论: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学什么? “才”是什么意思?
这里强调什么?
3齐读第一段。
4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3.
细读第二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用“——”画出写毛主席的句子。
3
毛主席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比较句子: 毛主席弯下腰,在自己手心上写了“毛泽东”三个字。 毛主席写下了“毛
泽东”三个字。
指名读句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弯下腰”说 明了
什么?
4
指导朗读。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 细读第三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最大的麦穗》精品PPT课件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最大的麦穗》精品PPT课件
一个短暂快乐的周末小假期,给予我的时光让我充分认识到: 我不会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要回到了真实独立的自我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虽然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正所谓,真正的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明日诗—(明)文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 万世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 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 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日歌》 明 文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 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 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 听我《明日歌》。
抽空给自己放个假吧,或许是短暂的穿梭回到童年,仅仅是度一个24h的假期,放肆快乐的开怀大笑一天;或者是选择一家安静美好的民宿,望着月亮发发呆;更或者是集结三五好友,在星空灯火的陪伴下喝点啤酒,聊点理想,都行。 想必,这也算是给即将结束的2019年,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了罢。
0今天这个题目的灵感,来自于刘润老师公众号里的文章《假如再选一次,我会选A》。文章中刘润老师给了两个选项: A、:你可以慢慢变成一个强者。 B、:你可以一瞬间以弱变强。
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 脑袋,似乎嘲在笑嘲笑他们。
自读课文2-4节。 要求:划出弟子们摘麦穗时
表现的有关语句,怎么做的用 “﹏﹏”,怎么想的用“ ”。 思考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 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 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 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 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 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 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 必要过早地定夺。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大的麦穗》课件PPT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大的麦穗》课件PPT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两 手空空?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怎样?
(4)再读这句话。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 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 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 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读一读,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 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3
“同意”就是“答应”的意思,这两个词的意思相近,我们
就说它们是近义词。
4
学生齐读“同意”、“答应”。
5
指名读,出示“请求”、“恳求”。
6
这两个词的意思怎么样?
7
指名读,出示“紧盯”、“注视”。
8
这两个词也是近义词。
3. 练习。
1
指名读三组词。
2
齐读。
4. 反馈。
1
指名认读词语。
2
纠正错误读音,齐读词语。 三.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第一句话。
2
指名读。
3
引导回忆毛泽东的有关课文《要好好学字》。
4
引导学生弄清这句话有两个部分组成。
3.
同法学习其他句子。
4.
练习。
(1) 填空式练说:
毛泽东是(
)。
孔繁森是(
)。
梅兰芳是(
)。
居里夫人是( (2)
)。 口头填空,把句子
说通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认读汉字。 2引导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方法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 3.练习。 学生练写,老师巡视。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姿好的学生。 二.教 学第五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16最大的麦穗课件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16最大的麦穗课件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 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 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 似乎在为他们惋惜。
作者并非就是为了告诉读 者这么一件事,而是利用这个 故事来说明人生旅途中应如何 对待机遇的一个道理,像这样 由事及理便是借事说理的表达 方法。
运用“借事说理”法关键在于两点: 1.角度要新颖,且选取的事情本身 应蕴含一定的道理或哲理。 2.叙述与议论要有机结合,收放要 有度;叙述要明白清楚,议论要明 确深刻。要将“事”与“理”有机 融合起来。
16 最大的麦穗
——借事说理
借事说理,就是通过评价眼 前的事情,引伸出这一类事情的 共同特点及其道理。它以讲故事 的形式使人们弄懂抽象而深刻的 道理。
苏格拉底对弟 子们说:“你们去 麦地里摘一个最大 的麦穗,只许进不 许退,我在麦地的 尽头等你们。”
虽然,弟子们 也试着摘了几穗, 但并不满意,便随 手扔掉了。他们总 以为机会还很多, 完全没有必要过早 地定夺。”
Hale Waihona Puke 见Jva8TLnOtD7!324^&*Jva8TLnOtD7!324^&*
aUcx4L57Ggg&*%$#aUcx4L57Ggg&*%$#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大的麦穗》课件PPT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大的麦穗》课件PPT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两 手空空?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怎样?
(4)再读这句话。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 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 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 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读一读,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 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 了解古诗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 人的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 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 ”三个
生字。
2. 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 怎么解决 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1)自由读,读出句子的重点。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讲了苏格拉 底让弟子们从一块麦地里摘一株最大的麦 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 抓住眼前的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 机的道理。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 们已碰到它。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 不假思索地去利用。
1、学生自读。指名读。 2、理解重点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 趣味语文 1、过渡:鲁迅先生的童年发生过许多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读 一个鲁 迅巧对先生的故事。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大的麦穗》课件PPT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大的麦穗》课件PPT

fb n
zq
(2) 指名认读对照。
(3) 出示填充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F(

G(

Q(

D(

M(
)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标点符号歌》。 (2).指名试读

(3) 教师范读。 (4) 教师讲解。 3. 练习。
(1) 学生自由读。 (2) 指名读。
(1) 齐背字母表。 (2) 启发学生将形状基本一样的字母连起来。 (3) 引导学生将形状比较接近的字母连起来。 (4) 引导学生将形状有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 (5) 让学生将大小写字母对着读,边读,边注意他们的形状。 3.
练习。
(1).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

WZ M Q D F
BN
W
mg s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两 手空空?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怎样?
(4)再读这句话。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 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 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 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读一读,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 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相同,但是意思就不完全相同,你们能体会出来吗?
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指名有感情地读
第四节。 (5).小结。 三.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 表现了少年儿童对残疾人的爱心。 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你们也关心残疾人么,可以说说。 第三课时 一. 朗读指导 1. 教师范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作: “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弟子们在挑麦穗时的态度是很认真的,他们在一丝不苟的 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埋头”、“低着头”:
弟子们的眼界不够开阔,视野狭小,所见有限。 “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 意,便随手扔掉了”:
弟子们在挑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同时也失去 了很多机会。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两 手空空?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怎样?
(4)再读这句话。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 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 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 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 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 惋惜地 说:“你们已经 到头了。”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 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 似乎在嘲笑他们。
(1)自由朗读这句话。
(2)理解“两手空空”“如梦初醒”的意 思。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 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 似乎在嘲笑他们。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 地 ﹏挑 ﹏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 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 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 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 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 段时间。
弟子们的做法: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 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 不 ﹏﹏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我能行
lǒnɡ

垄断
• 垄:在田里用土堆麦起垄的一趟土线,宽30公
分左右,萝卜、地瓜等这些作物就种植在 这样的地垄上。
• 但麦子不是种在垄上的, • 麦垄只是形容一行行的麦子罢了。
读一读
苏格拉底 沉甸甸 麦穗 定夺
如梦初醒
麦垄
惋惜
不失时机 错失良机 实实在在
定夺: 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 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 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提出几点要求? 1、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2、只许进不许退 (要求弟子们一直往前走,没有重 新回头选择的机会。)
苏格拉底 严肃地 对弟子们说: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 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 地的尽头等你们。”
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
苏格拉底一共说了几次话? 分别说了些什么?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 们。”
“你们已经到头了。”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 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 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 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自由读读这些话,也可以同桌讨论,联系上下文想想该用怎 样的语气读,并把它读懂读好。
质疑问难:
1、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
2、苏格拉底说的“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 摘下的”是什么意思?
3、“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中 的“麦穗”为什么要加引号?
4、“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 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该怎么 理解?
5、苏格拉底教育弟子的方法是什么?你赞同 这种教育方法吗?为什么?
嘲笑: 用言语挖苦、取笑人。
苍老: 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 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第一段(1):写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 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段(2~6):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 拉底对他们的教育。 第三段(7):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 了做人的道理。
最大的麦穗
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 ), 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 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 历史人物。他的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 母亲是接生婆。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 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 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 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 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 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 长期靠教育为业,苏格拉 底的教学方式独特,常常 用启发、辩论的方式来进 行教育。
“你们已经到头了。”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 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 到头了。”
“苍老”与“如同洪钟一般” 在这 句话中自相矛盾了吗?为什么?
答:“苍老”在文中 指的是苏格拉底由于年迈而 显得声音老迈;而“如同洪 钟一般”则显示出苏格拉底 说的这句话如同警钟一般在 学生的脑中敲响,让学生受 到震撼,得到觉悟。
1、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 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 尽头等你们。”
2、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 洪钟一般的声音: “你们已经到头了。”
3、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 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 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 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齐读第2至4自然段,画出弟子们 摘麦穗时表现的有关语句,怎么做的用 “﹏﹏”,怎么想的用“ ”。思考 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 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 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 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 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 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 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 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地定夺。
弟子们的想法: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 还在前面呢。
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 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 们的体会。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 们的体会。
弟子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未来, 他们觉得可供自己选择的机会还很多, 把本应该完成的目标一再往后拖,不 能立足于眼前,把握住“现在”,从 而在不知不觉中一再错失良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