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动员对战争胜负的有哪些重大影响

国防动员对战争胜负的有哪些重大影响
国防动员对战争胜负的有哪些重大影响

国防动员对战争胜负的有哪些重大影响

战争动员属于战略问题,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无论是全面战争,还是局部战争,无论是常规战争,还是非常规战争,都离不开动员。

一,现代战争是立体战争,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巨大,不仅是军事力量的竞赛,而且是交战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战争动员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①动员是确定战略目的的重要依据。确定战略目的,必须考虑国家的动员能力。从而使加强平时的动员准备,开发和积蓄战争潜力,增强战争实力,显得尤为重要;使国家和军队领导机关,了解和掌握动员能力,尤为必要。②动员是国家迅速实现平战转换的根本措施。动员能使军队迅速转为战时体制,实施战略展开,使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迅速转入战时轨道,把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将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使用于战争。③动员是保障战时军需民用的主要手段。动员能重新分配和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统筹安排军需民用,既使军事需求得到优先保障,也使民众生活必需品得到基本保障,其重点是保障军队所需要的兵员和扩大军工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原材料等。

(一)搞好国防动员工作对夺取战略主动权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交战双方而言,谁在战场上争取到战略主动,谁就能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而战略主动权的获得,往往与快速动员、快速反应密切相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现代战争的突发性和速决性显著增大,发动战争的一方往往先发制人,迫使对方在无准备或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仓促应战,力求速战速决。如果一个国家战前准备不是,各个领域动员准备不充分,

在敌人的突袭面前束手无策,国家和军队不能迅速转入战时体制,势必陷于被动状态,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动员是保证国家由平时状态转人战时状态的重要措施。通过动员,使国家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转人战时轨道,人力、物力、财力均服从战时需要,必然会产生巨大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抗击力,制止敌人的突然袭击,逐步创造条件,变被动为主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从1939年“闪击”波兰开始,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占领了波兰、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七个国家。造成这些国家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些国家在战争动员上的严重失误,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例如波兰,1939年3月就被德军包围,而波兰到8月20日才下达总动员令,战争开始⒋8小时,统帅部便陷于瘫痪,9月底波兰全军瓦解。法国的情况更惨,在德军“闪击”之下,全国不能适时转人战争轨道,兵力不足,生产迟滞,法军一周就被击败。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在遭到埃及、叙利亚的突然袭击10分钟以后,就通过电台向全国发布了动员令,48小时动员30万后备兵员,使以军总真力从11万猛增到40多万,很快地扭转了战局。西奈半岛以军的主力沙龙师,就是从预备役动员编成的,战争爆发第二天就开赴运河前线作战,并在反击中率先突过运河西岸,重创埃军。这次战争以色列所以迅速从被动变主动,可以说主要靠的是紧急动员。正如西方评论家所说:“如果说埃及强渡运河是这次战争的第一次胜利,那么以色列的动员则是第二次胜利”。

上述事实表明,当一个国家遭到突然袭击时,往往是在比较被动和仓促的情况下投人战争的。因此,战争动员就显得更加重要。

现代战争,往往是不宣而战,突然袭击,陆地、空中、海上同时进行,前方后方都是战场。这对于处于战略防御地位的国家来说,是一场你死我活、存亡攸关的考验。平时动员的准备如何,临战时的应急动员如何,战争进程中的持续动员如何,对于战争的成败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战争动员的组织水平高,就能够做出快速反应,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紧急动员,,实行战咯展开,以稳定战局,掩护国家转人战时体制,掌握战争初期的主动权。战争动员组织得不好,则会在突发战争面前措手不及,被动挨打,造成严重损失,甚至危及整个战局。

(二)搞好动员工作可以迅速将战争潜力转化为军事实力

战争不仅是军事实力的竞赛,而且是战争潜力乃至综合国力的竞赛。动员对控制和合理分配资源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战时,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和满足战争需要,直至最后赢得战争的胜利。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武器装备日益现代化,使现代战争的杀伤力和破坏力空前增大,交战双方军队的人员伤亡和物力、财力消耗越来越大。巨大的战争消耗,仅靠国家战前的储备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完善的动员措施和较强的动员能力。通过充分利用民间的人力、物力和国家战时军王生产能力,迅速将民用工业和交通运输改为军用,前线后方融为一体,使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化为实力,弥补因战争破坏而造成的臣大消耗,源源不断地满足战争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人侵苏联的头四个月,苏联丧失了西部大片领土,损失军队170余万和大批装备、物资,苏军处于被动地位。然而苏联通过出色的战争动员,把战争潜力迅速转化为战争实力。半年之内重新组建286个步兵师,159个步兵旅和82个骑兵师,总兵力由战前的410万猛增到1000万。一年之内,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改组和企业东迁任务,大批民用工厂分别转产各种武器装备。19妮年苏军共得到各型飞机254130余架,坦克约24500辆,火炮33100门,迫击炮125600门,炮弹12740发。这样,不仅弥补了前期战争的消耗,而且大大增强了军事实力,为稳住战局和尔后实现战争的转折创造了条件。

(三)国防动员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其主要表现在:战争初期,动员对国家由于平时状态转人战时状态,保证武装力量的扩编补充和战略展开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战争中后期,动员对于巩固扩大战果,夺取战争最后胜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夺取战争最后胜利的决定性阶段,搞好持续动员,组织和扩大战争实力,使战争保持充足的“后劲”,可以起到改变交战双方力量对比、扭转战局的作用,直接影响战争的结局。现代高技术战争,战争的残酷性、消耗性、破坏性显著增大,动员更是能否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海湾战争中,美国曾连续三次进行后备役动员,动员后备役达24.5万人,及时满是了军队对后备兵员的需要。美国国会还授权布什总统,在必要时动员100万后备役人员投人海湾战争。为保障部队的作战消耗,美军动用了海军战略海运部队的全部船只和国防后备船只80多艘,征集了160余艘海上运输船只昼夜不停地向海湾军队运送补充物资。战争期间,美国向海湾战区动员并运送价值25亿美元的弹药,价值6.15亿美元的各类保障性物资。这对保障美军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搞好国防动员工作,是提高国防建设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

国防建设是为了增强国防力量。从表现形态上看,国防力量包括潜力和实力两大部分。平时搞好国防潜力的储备积蓄,为战时开发莫定了基础,是各国提高国防建设综合效益的普遍做法。动员具有开发国防潜力并迅速将其转变为国防实力的综合功能,建立有效的动员制和采取得力的动员措施,不仅可以在必要时保证后备力量及时转化为现役部队、民用工业生产能力转化为军事科技生产能力,使整个国民经济转人战时状态,以适应国防斗争的需要;还可以在平时把闲置的军事实力和生产能力储备起来,并使之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更新。这样,就可以保证国防实力有雄厚的基础,使国防潜力的开发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增强整体实力,

确保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很长一个时期,我国在战略上一直处于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和包围之中。因此,做好动员准备,始终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1985年,党中央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及时作出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英明决策,将我国国防建设由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正常建设的轨道上来。在这种形势下,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把国防的长远需要同现实军事斗争结合起来。而加强动员准备,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大举措。

众所周知,武装力量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骨干与核心,国防科技和军工生产是武装力量建设的物质基础。然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非战争条件下,按战时需要经常保持一支人数众多的常备军和庞大的军工生产能力。这样做,不仅没有必要,而且经济上也负担不起。因此,在和平时期,一般都以部分武装力量处于齐装满员的常备状态,并维持一定数量的军工生产。同时,在兵员和军工生产能力上建立广泛的动员基础,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做好动员准备。

事实充分证明,精简常各军,做好动员准备,比单纯维持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要

省钱。国家把节省下来的经费转用于经济发展|从而提高国防建设的综合效益,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这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选择的富国强兵之道。例如,瑞士、瑞典近180年不打仗,平时常各军数量很少,但它们实行全民皆兵,平时将武器、服装发给公民个人保管,每年到指定地点或部队进行训练,一旦有事,可以随时补人

部队。压缩常备军规模,是提高战争动员能力的做法,它以良好的国防效益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加拿大等欧美国家,以及埃及、南非等第三世界国家,都组建陆、海、空军后备役部队,最大限度地提高战争动员能力,缩减常备军的总员额。我国周边的一些国家,也先后走上了这条道路。做好战争动员准备,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本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与国家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战略措施。

三、搞好国防动员工作,是增强国防威慑力的必要措施

平时做好动员准备,提高动员能力,还可以起到制约战争爆发、维护世界和平与国家安全的作用。工个国家的国防威慑力,首先是建立在常备军的基础之上的。常备军数量众多,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略程度很高,敌人便不敢轻举妄动。但是,如果用战略眼光看问题,不仅要看到常备军,而且必须着眼于军队后备力量和其他动员潜力。和平时期国家的国防威慑力,主要来源于常备军与后备力量动员准备的有机结合。充分的动员准备在构成国防威慑力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战略意义。做好动员准备是实现精干的常各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我国的后备力量既是潜力又是实力。例如,我国的民兵是现实力量和后备力量的统一体。平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国防动员准备。无疑是可以增大威慑力量,从而

达到制约战争爆发,维护和平的目的。我国是ˉ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而且具有人民战争的光荣传统,在制约战争、维护和平的斗争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然而,就我国的国防动员而言,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科技水平,都还比较落后。我国的国防实力,除英勇善战的常备军和具有一定反击能力的战略核力量外,主要靠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和有效地动员准备。以亿万人民为基础的国防后备力量,做好充分的国防动员准备,不仅可使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者见而生畏,不可一世的超级大国也难以定下侵略我国的决心。多年来,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之所以不敢轻举妄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顺利进行,从军事威慑的角度来看,不仅我们有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而且因为我们有强大的后备力量,有着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有进行人民战争的丰富经验,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有巨大的动员潜力。如果把动员准备工作做好,对国内来说,它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因素;对敌国来讲,它是制止侵略、使敌人望而生畏、不敢轻举妄动的因素;对国防来讲,它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世界局势,制止世界战争爆发的因素。

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 (教案) ▲●同学们,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张照片,大家可能比较熟悉,这是中国人民志援军1950年10月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时的场境。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自身安全和援助邻邦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历时两年零九个月,我军以志愿军名义轮番入朝参战的部队总计297万人,共毙伤俘敌军70万人(加上朝鲜人民军的战果共歼敌109万人)。当时,还有一首很好听歌曲,叫《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由麻扶摇作词,周巍峙谱曲,有的同学可能会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自豪,彻底改变了旧中国一百多年间在外国列强面前一向挨打受辱的历史,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保障了自身的安全和国内恢复建设。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志援军表现的英勇顽强,可敬可爱,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国家通过广泛的战争动员,得到了全国民众的全力支持。战争初期,我新组建的东北边防军只有25.5万人,▲●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通过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传教育,激发了全国军民的爱国热情,掀起了积极支援战争、踊跃参军参战的热潮,全国207万民兵、青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动员了大批汽车司机、铁路员工和医务、通信人员,担负战争勤务,其中,医务人员约6000人,铁路员工(北京、上海市)2600多人,汽车司机(东北各省)5571人;动员部分国民经济部门,生产武器装备、作战物资和给养品,保障了战争的需要;全国还开展捐献运动,共捐献人民币5.565亿元,当时,可购买3710架米格-15战斗机。 这一事实充分说明,战争不是军人的专利,国家的安全,不仅需要强大的人民军队去保卫,也需要动员全国各行各业、各族人民的支持。▲●在2010年2月26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题 ▲●字幕、图示:志援军跨过鸭绿江图 ▲●字幕、视频: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字幕、图示:青年踊跃参军参战图 ▲●字幕、图示:全国人大会场图

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 同学们,今天我要介绍的是国防动员。主要讲3 个问题:一是国防动员的意义; 二是国防动员的内容;三是国防动员的特点。 国防动员又称战争动员,是指为捍卫国家利益达到国家防务的目的,国家采取 有效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而 进行的动员。在我国国防动员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4000 多年前的夏朝,夏启(大 禹之子)为征讨扈氏,在甘地采取战场誓师的形式(史称甘誓),进行了有史记载的 第一次国防动员。到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连续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国防动员随之 趋于频繁,促进了国防动员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兵役动员体制。到了近、现 代,由于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战争手段日趋复杂,国防动员在赢得战争胜利、保卫 国家安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促使国防动员的体制日趋完善。在我国的历次国内 革命战争中,我们党都十分重视动员工作,注重军民融合、平战结合,为战争的胜 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在应对局部战争和突发自然灾害中,国防动员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有力地保卫了人民的和平生活环境和国家安全。为加 强国防动员建设,我国于2010 年2 月26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并于2010 年7 月1 日起施行。 一、国防动员的意义 国防动员属于国家战略问题,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关系到国家的安 危。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无论是全面战争,还是局部战争,无论是常 规战争,还是非常规战争,都离不开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是影响战争结局的重要因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从1939 年“闪 击”波兰开始,在不到10 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占领了波兰、挪威、丹麦、荷兰、比 利时、卢森堡、法国等七个国家。造成这些国家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 些国家在国防动员上的严重失误,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实际上,1939 年3 月波兰 就被德军包围了,但是波兰到8 月20 日才下达全国总动员令,战争开始48 小时,统帅部便陷于瘫痪,9 月底波兰全军瓦解。法国的情况更惨,在德军“闪击”之下, 全国不能适时转入战争轨道,兵力严重不足,生产迟滞,法军一周内就被击败。相 反,国防动员进行的快速有效,也会扭转战局。如1973 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 在遭到埃及、叙利亚的突然袭击10 分钟以后,就通过电台向全国发布了战争动员令,48 小时动员了30 万后备兵员,使以军总兵力从11 万猛增到40 多万,很快扭转了战局。西奈半岛以军的主力沙龙师,就是从预备役动员编成的,战争爆发第二天就 开赴运河前线作战,并在反击中率先突破运河西岸,重创埃军。这次战争以色列所 以迅速从被动变主动,可以说主要靠的是紧急动员。正如西方评论家所说:“如果说 埃及强渡运河是这次战争的第一次胜利,那么以色列的动员则是第二次胜利。” 现代战争,往往是不宣而战,突然袭击,陆地、空中、海上、电磁等领域同时 进行,前方后方都是战场。这对于处于战略防御地位的国家来说,是一场你死我活、 存亡攸关的考验。平时动员准备的如何,临战时的应急动员如何,战争进程中的持 续动员如何,对于战争的成败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国防动员的组织水平越高,就 能够做出快速反应,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紧急动员,实行战略展开,以稳定战 局,掩护国家转入战时体制,掌握战争初期的主动权。国防动员组织得不好,则会 在突发战争面前措手不及,被动挨打,造成严重损失,甚至危及整个战局。

第五讲 国防动员_997009677

第五讲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简称动员,是指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而在相应的范围内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对人力、物力、财力统一调动的紧急措施。 一、国防动员概述 (一)国防动员的产生与发展 国防动员与战争紧密相连,是战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提条件,因此最早也被称作战争动员。 战争动员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发展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期间。自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战争动员进入全面发展期间。尤其是20世纪规规模空前的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为战争动员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该时期战争动员的特点: 一是动员的规模空前。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加各国动员的总兵力达到1.1亿人。其中,德国为1700万人,日本近1000万人,苏联1136万人,美国1212.3万人,人力、物力、财力的动员量高于以往任何战争。 二是动员的范围进一步扩展。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真正将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全部纳入了战争动员范围,将工业、农业、商业、财政金融、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等经济部门进一步纳入了战时轨道,使得整个战争动员体系日趋完备,“综合动员”的性质日益明显。 三是动员呈现出持续性的特点。在整个战争期间连续多批次地实施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动员,已成为参战各国的普遍做法。 四是动员体制和制度不断完善。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参战国纷纷建立或改组了战争动员机构,对战争动员实施统一的领导,如美国设立了战时资源委员会,法、德等国也分别设立了类似的专门机构。 与此同时,战争动员法规日臻完善。如德国的《战时授权法案》、日本的《国家总动员法》、英国的《紧急全权国防法案》、法国的《总动员法》和苏联的《关于战时状态法令》等,对动员的基本和重大事项都做出了规定。 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领导了多次战争动员活动。历次革命战争中,在毛泽东关于动员和武装群众、进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实行全党动员、全民动员的方针,成功地实施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动员,为壮大人民军队、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如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

国防动员知识

国防动员知识 国防动员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是发展和积蓄国防潜力,形成将这种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机制,一旦国家需要即可快速、高效、安全地由平时向战时体制转化,从而对国家全部力量实行统一领导、球阀控制、调整和分配,以保障国家作战的需要,尽快赢得战争的胜利。 第一节历次战争的经验教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德国从1939年“闪击”波兰开始,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占领了波兰、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七个国家。造成这些国家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些国家在战争动员上的严重失误,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例如波兰,1939年3月就被德军包围,而波兰到8月20曰才下达总动员令,战争开始48小时,统帅部便陷于瘫痪,9月底波全军瓦解。法国的情况更惨,在德军“闪击”之下,全国不能适时转入战争轨道,兵力不足,生产迟滞,法军一周就被击败。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在遭到埃及、叙利亚的突然袭击10分钟以后,就通过电台向全国发布了动员令,48小时动员30万后备兵员,使以军总兵力从11万猛增到40多万,很快地扭转了战局。西奈半岛以军的主力沙龙师,就是从预备役动员编成的,战争爆发第二天就开赴运河前线作战,并在反击中率先突过运河西岸,重创埃军。这次战争以色列所以迅速从被动变主动,可以说主要靠的是紧急动员。正如西方评论家所说:“如果说埃及强渡运河是这次战争的第一次胜利,那么以色列的动员则是第二次胜利。” 上述事实表明,一个国家当遭到突然蝶阀袭击时,往往是在比较被动和仓促的情况下投入战争的。因此,战争动员就显得更加重要。 (一)搞好国防动员可以提高应付突发战争的能力,掌握战争主动权 现代战争,往往是不宣而战,突然袭击,陆地、空中、海上同时进行,前方后方都是战场。这对于处于战略防御地位的国家来说,是一场你死我活、存亡攸关的考验。平时动员的准备如何,临战时的应急动员如何,战争进程中的持续动员如何,对于战争的成败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战争动员的组织水平高,就能够做出快速反应,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紧急动员,实行战略展开,以稳定战局,掩护国家转入战时体制,掌握战争初期的主动权。战争动员组织得不好,则会在突发战争面前措手不及,被动挨打,造成严重损失,甚至危及整个战局。 (二)搞好国防动员可以满足战争消耗的需要,为取得战争胜利不断提供有利条件

国防动员(单选题)

二、多选题

版权所有:军体部第3页

1 1 1 1 1 1 1 1 1 1 1 国防动员亦称( A )。战争动员作战计划作战准备战前准备 A 36

1 国防动员是指国家为( D )和实 施战争而在相应的范围内由平时状态 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对人力、物力、 财力统一调动的紧急措施。 计划战争准备作战预计作战准备战争 D 37 1 就国防动员的内容来说,下列不属于 国防动员的是( C ) 人民武装力量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人民军队动员国防交通动员 C 38 1 国防动员是指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施 ( C )而在相应的范围内由平 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对人 力、物力、财力统一调动的紧急措施。 打击计划战争准备 C 39 1 国防动员是指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施 战争而在相应的范围内由( C ) 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对人力、物力、 财力统一调动的紧急措施。 计划状态准备状态平时状态等待状态 C 40 1 国防总动员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 ( A )。 国防动员国防准备国防计划国防预算 A 41 1 国防动员是指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施 战争而在相应的范围内由平时状态转 入( C )所采取的对人力、物 力、财力统一调动的紧急措施。 敌对状态准备状态战时状态战后状态 C 42 1 国防动员是指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施 战争而在相应的范围内由平时状态转 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对( C )、 物力、财力统一调动的紧急措施。 武器粮食人力船只 C 43 1 国防动员是国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 一,是准备和实施战争的( D )。 有利保障必要条件前提重要措施 D 44 1 人民武装动员是国家将( B )充实 到军队,使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由平 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进行的活动。 预备力量后备力量准备力量预留部队 B 45

第4讲国防动员

第四讲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而在相应的范围内由平时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统一调动的紧急措施。1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今年2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该法的颁布施行,是我国国防动员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为完善国防动员体系、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提高国防动员能力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标志着我国国防动员建设进入了一个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对于正确处理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打赢未来反侵略战争,增强国家应对紧急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防动员的基本功能 在古代,国防动员的核心是组织和装备一支可用来应付战争的国家武装力量。随着社会经济和战争形态的发展,国防动员的地位与作用逐步得到提高。特别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从宪政的角度,建立和完善国防动员制度,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国防活动,并逐步把其功能扩展到非传统安全领域,使其具有“战时应战、急时应急和平时服务”的多重功能,成为国家国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 (一)应战功能 国防动员的应战功能,简单的说,就是指国防动员在服务于战争方面的作用和效能,是国防动员的基本功能,也是核心功能。这一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胜战功能——国防动员是打赢战争的基础环节。古往今来,国防动员对于发挥国防资源的综合效能、夺取战争的主动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战争突然降临的情况下,它所表现的作用就更加明显、更加突出。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凌晨,德国集中三百万兵力,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喀尔巴阡山的一千四百公里边境,对苏联发动了所谓闪电进攻。战争的第一周,德军即攻占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苏军三个集团军被歼,三十三万人被俘。三周后,德军深入苏联领土近六百公里,苏军损失了九十四个正规师,占前线兵力的70%。七月十六日,德军攻占斯摩棱斯克,苏军又损失四个集团军,约四十万人。十月,苏联西部重镇基辅、布良斯克、维亚兹马等相继陷落,苏军损失 1《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教程》,第39页,中国人民解放军学生军训办公室,国防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