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发言】在赴外地学习考察总结座谈会上的发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赴外地学习考察总结座谈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这次随团赴杭州余杭、上海嘉定、苏州常熟等地学习考察,时间虽短,但行程紧凑、内容丰富。
周边先进地区优质的产业项目、完善的创新机制、卓越的转型成效,让我触动很大、体会很深、受益匪浅。
结合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学习领会了先进地区的发展理念和经验
这次学习考察的三个地区,既各具代表性,又有值得借鉴的典型性。
这些地区的成功之路,无一例外,都生动演绎、真切体现了我们经常说的几句话:
一是思路决定出路。
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离不开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闯劲和理念。
如:余杭区发展理念超前,围绕信息经济、电子商务、“互联网+”,打造一系列创新创业平台,形成了特色鲜明、异军突起的余杭经济;嘉定区依托区位优势,瞄准汽车、物流、高新技术产业等,打造了多个“国内唯一”;常熟市在抓龙头项目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打造了“山水相依、生态宜居”的城市品牌。
二是项目决定成败。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谁扭住项目这个“牛鼻子”,谁就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
正是有了阿里巴巴、上海大众等优质项目,才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的跨越发展。
三是创新激发活力。
只有让全社会都来参与营造支持创新、鼓励试验、宽容失败的氛围,才能激发每个社会主体的创造性,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如:余杭海创园,以海归系、浙大系、阿里系、浙商系为代表的“新四军”,大大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嘉定汽
车创新港通过激发大企业的创新活力,走到了汽车产业智能化发展的前沿;常熟高新区正是通过不断创新,才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
四是集聚产生效益。
只有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才能提升总量、壮大实力,加快城市化进程。
如:余杭区海创园、嘉定区的汽车创新港都是在原有产业链基础上延链补链,确立主导产业,并形成了产业集聚效益;嘉定通过集聚汽车产业,成为上海郊区的发展样板;常熟通过集聚,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三个千亿级”产业。
二、进一步认识到扬中的发展差距和不足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感到余杭、嘉定、常熟这几年步子迈得大、发展速度快,与这些先进地区相比,我们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站在新一轮发展的平台上,我们都在思考,还有哪些不合时宜的思想障碍、还有哪些制约发展的机制弊端需要突破和扫除。
我觉得,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思想有待进一步解放。
扬中历史上,80年代供销员经济、90年代乡镇企业率先改制、新世纪初确立三大主导产业,可以说,无论哪个时期,“每一轮发展都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每一步跨越都是思想解放的结果”,都得益于我们醒得早、想得远、走得快。
新一轮发展,思想解放是前提。
但是,跟先进地区相比,我们还缺乏一种勇立潮头、敢闯敢试的拼搏精神,缺乏一种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缺乏一种海纳百川、包容并蓄的开放胸襟。
二是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
思想解放,首先体现在体制机制上,机制落后,必然制约经济发展。
如:选人用人要看能力、重实绩,不应囿于条条框框;要针对闲置低效工业用地建立退出机制;生态补偿的机制要真正落到实处;信用制度和诚信激励约束机制要进一步完善;项目招引、创新创业等机制要更加切合实际,等等。
只有机制灵活,经济发展的活力才得
- 2 -
到充分激发和有效释放。
三是投入有待进一步增加。
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只有大投入,才有大产出。
如果几年下来,缺少有效投入,经济发展就会后劲乏力。
这几年,我们工业性有效投入相对不足,缺少大项目,投入方式单一,已经成为一块“短板”。
下一步,还是要抓好有效投入。
四是载体有待进一步完善。
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强的承载能力,就难以集聚项目。
目前,城市相关配套功能、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部分园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对人才的吸纳集聚能力、大项目的承载能力还不够强。
三、更加坚定了转型发展的信心和思路
应该说,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亮点:形成了智能电气、新能源、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并具有一定规模;高新产业主导程度高,最能体现区域创新能力的两项指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在全省都处于领先位次;拥有得天独厚的深水岸线,人脉资源比较丰富。
但是,随着宏观形势的变化、交通格局的改变,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如何积极适应形势、转型发展,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我觉得,我们要认真对照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结合实际,扬长避短,通过全领域的创新转型,创造新一轮发展的“优势”。
一是要明确产业发展的总体定位,以二产支撑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尽管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也是一种趋势,但在发展服务业的同时,二产不能放松,必须紧紧抓在手上。
要进一步明确产业导向,以统筹的观点推进经济发展。
产业上要统筹,加快二产转型提升,着力构建“3+2”的先进制造业体系(电力装备及智能电气、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以现代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