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维修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标准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标准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能力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学习的选修课。

学时:108学时开课学期: 第3、4学期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南方常用农业务机械的种类与组成结构。

2.了解常用农业机械的工作原理。

3.掌握常用农业机械的使用、维护与调整方法。

4.掌握常用农业机械的简单维修方法。

(二)能力目标1.会执行与职业相关的保证工作安全和防止意外的规章制度。

2.会正确识读产品使用说明。

3.懂得机械传动原理,能读懂机械装配图。

4.能正确编制维护和调整的工艺方案。

5.能自觉保持安全作业,遵守6S的工作要求。

6.能维护和保养农业机械设备。

(三)素质目标1.具有团队协作的意识,良好的小组成员协作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2.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处理能力,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3.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养成负责任的工作习惯。

4.有良好的节约与保护环境的意识。

5.具备整体与创新思维能力,能够自主正确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设计(一)课程教学设计根据学校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发展出发,特制订本课程训练项目:液压式铧式犁的使用与维护、液压式铧式犁的使用与维护、圆盘耙的使用与维护、插秧机的使用与维护、电动喷雾器的使用与维护、单相潜水泵的使用与维护、半喂入式脱粒机的使用与维护、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与维护训练项目六示例:单相潜水泵的使用与维护1、训练内容在规定时间内,按规范操作要求正确画出手柄的平面图形。

2、训练技术标准及要求1.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

2.能看懂装配图纸。

3.了解单相潜水泵的结构与原理。

4.掌握单相潜水泵的安装、调整、使用、维护、保养。

3、训练所需器材和用具单相潜水泵4、训练注意事项(1)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

(2)训练结束后,归还器材、整理工具、清洁工作场地。

5、项目考核(1)考核时间:120分钟四、教学组织与评价(一)教学组织在本课程的教学组织中贯彻“专业+工厂+顶岗实习”的理念,根据《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的知识结构特点和企业岗位特征,采用集中教学、分组技能训练、现场实践和讲座等来具体实施。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标准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标准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先修课程: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数控原理后续课程:毕业设计、毕业实习课程类型:专业必修二、课程性质(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是三年制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这门学科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随着制造技术发展的要求,对设备的平均维修时间要求越来越高,对该专业学科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亦将有更高的要求。

(二)课程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常见机电设备的故障现象,合理地分析,诊断出故障原因,并确定合适的维修方案,掌握常用设备的日常维护知识,培养学生分析生产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用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并配合相关的实验与实训,使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情况下初步学会用机电设备中常用的检测技术与方法去分析现象,故障定位,并学会用基本方法去排除常见故障。

四、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理念该课程是依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职业岗位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二)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以机电维修工等职业标准所要求的知识技能为载体,以训练学生的维修技能为目标,选取维修基础、数控系统、伺服系统、主轴系统、换刀等内容,采用案例组织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讲述维修技巧,培养学生维修应用能力.(三)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课程具体内容包括: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基础,数控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伺服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主轴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输入输出模块的故障诊断,刀架维修改造等。

《铁道车辆机械装置检修》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铁道车辆机械装置检修》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铁道车辆机械装置检修》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铁道车辆机械装置检修》课程是认知车辆构造、处理车辆故障的一门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该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课程打下夯实的基础。

课程主要讲授:车辆的基本结构;车辆结构的常见故障;车辆故障的原因分析;车辆故障的处理方法等相关内容。

课程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以铁道车辆机械部件检修为各项任务、部件的结构认知为导向,培养学生面向工作岗位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铁道概论》、《机械制图》、《液压与气动》后续课程:《铁道车辆制动装置检修》、《铁道车辆空调装置检修》、《铁道车辆电气装置检修》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讲授的知识点都是针对学生今后工作岗位要求而制定,并且有针对的将重点知识展开授课,目的是为了后继课程《铁道车辆制动装置检修》、《车辆运用与管理》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通过课程设计调研,以及知识体系的研究,明确了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判断车轴损伤形式;2.能说明车轮的各部分组成及作用。

3.能使用车轴探伤仪器;4.能识别车轴的标记;5.能判断车轮损伤形式;6.能使用车轮探伤仪器;7.能使用车轮检查器;8.能识别车轮的标记;9.能够判别车辆轴承损伤形式及缺陷程度;10.能识别货车滚动轴承标记;11.能使用货车滚动轴承轴箱装置检修设备;12.能检修货车滚动轴承轴箱装置;13.能说明货车转向架各部分组成及作用;14.能识别货车转向架各部件的典型故障;15.能够使用检修工具及设备对货车转向架各部件进行检修;16.能对检修后的货车转向架进行落成检查;17.能使用专用的车钩检修工具及设备对车钩进行检修;18.能使用专用的缓冲器检修工具及设备对缓冲器进行检修;19.能使用专用的车钩检修工具及设备对车钩进行检修;20.能使用专用的车体检修工具及设备对货车车体进行检修;(二)能力目标1.具有轮对损伤的判断及处理能力;2.具有轮对检查器的使用能力;3.具有轮对探伤仪器的操作能力;4.具有轮对拆装能力;5.具有车辆轴箱装置的拆装能力;6.具有车辆轴箱装置的故障判断及处理能力;7.具有车辆轴箱装置检修装备的操作能力;8.具有钢弹簧的故障判断及检修能力;9.具有货车转向架的拆装能力;10.具有货车转向架的检修能力;11.具有车钩装置的拆装能力;12.具有车钩装置的故障判断与处理能力;13.具有缓冲器的故障判断与处理能力;14.具有车体的检修能力。

《通用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通用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通用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学习领域:通用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护适用专业:冶金技术专业一、前言1、学习领域定位《通用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是高职高专冶金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其功能是为冶金技术专业通用机械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任务包括:以桥式吊车为代表的起重机械、以皮带运输机操作为代表的运输机械、以冶金厂常用清水泵、污水泵为代表的泵、以高炉用鼓风机、烧结除尘用风机为代表的风机、以高炉液压泥炮、电炉传动机构为代表的液压传动,以及烧结、炼铁、炼钢常用除尘设备操作与维护等内容的学习。

本学习领域是在学习了“钢铁生产认知与体验”、“金属材料认知”课程以后,学习的一门专业课程,为以后的炉外精炼、连续铸钢等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通用机械设备知识和技能。

2.学习领域设计思路(1)学习领域开设依据与内容选择标准炼铁、炼钢生产是高职高专冶金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岗位群之一,而冶金通用机械设备是钢铁冶金生产中必须使用、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冶金通用机械设备使用与维护是本专业毕业生必备的技能。

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群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了本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改变了学科型体系以学科系统化作为课程内容选择依据的做法,以冶炼操作工如何使用和维护冶金通用机械设备作为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提高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工作任务的相关性以及开放性。

(2)项目载体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思路是以学生认知规律为突破口,以学生职业成长四阶段为主线,以冶炼操作工使用的通用机械设备为载体,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基础确定学习情境。

本课程的学习情境由六部分组成,分别是桥式起重机的维护及操作、以皮带运输机操作为代表的运输机械、以冶金厂常用清水泵、污水泵为代表的泵、以高炉用鼓风机、烧结除尘用风机为代表的风机、以高炉液压泥炮、电炉传动机构为代表的液压传动,以及烧结、炼铁、炼钢常用除尘设备操作与维护为代表的除尘设备。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课程标准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课程标准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课 程 标 准山东职业学院教务与科研处 2011年3月10日专业领域: 机电一体化 课程代码: 02021012 课程名称: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所属系部: 机 电 装 备 系目录一、课程基本信息 (1)二、课程目标 (1)三、课程设计 (2)1. 教学设计 (2)2。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3. 课程考核 (6)4。

教学环境及设备 (6)5。

教师队伍 (7)6. 教材选用 (7)四、实施建议 (7)《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课程标准《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总体目标: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能够进行机电设备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能正确进行设备精度检测;掌握机电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掌握以下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职业素质的养成.(一)专业能力1、掌握机械设备维修工艺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2、掌握机械设备维修中失效零件测绘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步骤,能正确选用测绘工具并使用手册资料,具有测绘设计正确机械零件工作图的能力。

3、掌握机械零部件修复技术的常见工艺和修理方法,并了解先进的修理工艺技术。

4、掌握机械设备维修精度的检验方法。

5、具有分析和解决机械设备维修作业中一般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能正确选用设备修理中常用的工具、检具及量具。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课程标准6、熟悉典型机械设备拆卸、清洗、检验、修理、装配和试车验收等维修工艺过程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7、具有编制和实施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设备维修工艺规程的基本能力。

8、具有一般设备管理能力。

(二)方法能力1、善于观察,故障的识别、分析、判断能力;2、动手操作能力;3、信息收集、归纳能力;4、分析判断与决策能力;5、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6、在生产组织、品质控制、工艺文件实施等方面具备良好的执行能力。

(三)社会能力1、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2、质量意识、安全意识;3、工作责任心与职业道德;(四)职业素质1、文明礼貌的职业素质2、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3、诚实守信的职业素质;4、团结互助的职业素质;三、课程设计1。

典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课程标准

典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课程标准

《典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课程标准XXXXX学院教务与科研处2011年3月10日专业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代码:09021002课程名称:典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所属系部:机电装备系目录一、课程基本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教学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课程考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完整版)《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

(完整版)《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

中,应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

②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积极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电工电子技术理论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过程的体验或典型电工电子产品的制作等,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3、考核与评价
①考核与评价要坚持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使考核与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②考核与评价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改革单一考核方式,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还要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形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工具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③要注意改革考核手段与方法,可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践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4、教学建议
①课堂教学应多采用教具、模型、实物和现代教育技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师应注意电工电子技术的新发展,适时引进新的教学内容。

②教师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创建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环境,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数控机床维修与调试生产实训 课程标准

数控机床维修与调试生产实训  课程标准

《数控机床维修与调试生产性实训》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数控机床维修与调试生产性实训》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三年制)必修的一门专业课。

课程面向数控机床操作、数控机床安装与调试、数控机床维修岗位。

该课程在广泛的企业调研基础上,从岗位需求出发,以数控机床安装、验收,数控系统连接与调试,数控机床维修真实工作过程为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

课程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开设的一门理实一体的必修课程,是吸收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思想,经过“解构——重构”过程得到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综合性很强的重点核心课程,同时也是职业资格证书课程。

《数控机床维修与调试生产性实训》安排在三年制高职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

其前导课程为《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数控原理与系统》、《数控加工与编程》、《数控系统连接与参数设置》、《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全部课程。

同时,完成了钳工实习、冷加工实习、初级电工操作取证、维修钳工实习、数控机床操作取证等训练,并已经取得了初级电工证书和数控机床操作证书。

其必备的前导课程是《数控原理与系统》、《数控机床安装与验收》、《数控系统连接与参数设置》、《数控机床PMC调试》、《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后续课程为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二、课程目标《数控机床维修与调试生产性实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能够正确分析数控机床的组成、位置控制原理、伺服系统工作原理,并借助各种技术资料和工具仪表,按照技术要求完成数控机床的调试工作;能够在遵守安全操作规范的前提下,通过经验或查阅相关资料快速准确的判断典型数控机床故障、按技术要求及时修复产生的故障;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数控机床调试和维修岗位的工作任务;能够遵守劳动和环保的相关规定。

学生在参加数控机床维修与调试生产性实训后,具备了数控系统电气连接能力、系统调试能力、数控机床安装验收能力和故障维修能力,可直接从事数控机床安装、调试、维修及售后服务工作。

《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标准

《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标准

《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及机械制造大类各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依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机电设备装调维修工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而设置的。

本课程采用基于“机电设备生产、销售和服务”职业工作过程的“做”中“学”教学模式,培养从事机电设备机械部件、电气系统和整机的装配、故障排查等机电设备制造和机械加工的关键性岗位能力,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使学生成为合格的机电设备从业人员。

二、课程目标通过《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的学习,基于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根据我校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大专学生毕业后从事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作岗位的实际提出如下具体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熟悉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相关职业标准。

2)了解设备老化、失效、故障、维修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内容,对设备维修与故障诊断有较完整地认识。

3)了解传统的和现代的主要的故障诊断技术和方法,能正确运用故障诊断参数和标准等对实际故障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和诊断。

4)深入理解设备的拆卸与装配原则,能进行典型零部件的装配。

5)熟悉机械零件的各种修复方法,能进行机械修复、焊接、热喷涂等操作。

6)熟悉设备精度检验中常用的工具,能正确进行常用设备的精度检验。

7) 具有典型零部件、普通机床、农业机械的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

8)能进行数控设备的安装和简单故障排除2.能力目标1)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2)能运用电脑、网络等现代学习工具,有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3)具有安排任务与解决现场问题能力。

4)能自觉评价学习效果,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5)具有方案设计和开拓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文字表达能力;2)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3)具有系统概括知识的能力;4)具有拆卸、清洗、检验、修理及装配机械零件的基本能力;5)具有良好的工程表达能力;6) 具有科学思维方法;7) 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 具有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总学时: 78学分: 3.5开设学期:15年秋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三年制高职专业设置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高度“机电”结合的课程,将学生所学“机”与“电”的知识与技能,在实践的基础上高度的“融合”,全面提升学生机电一体化知识与技能。

本课程开设一学期,教学时数为78学时,3.5学分。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是机电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职业技术课程,是其它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的集成和技能汇总。

(二)设计思路根据教学的基本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归类、组合设计,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六个具体的教学项目单元。

1) 按照项目驱动、完成任务的设计思想,依据学生就业岗位职业行动能力,由理论和实训教师共同进行课程设计开发;以学习者为主体,让学生在学院里就可以接受到“职业化“的培训,并着重强调学员知识能力、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升,实现高素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统一。

2) 本课程全面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行动导向法、角色变换法、分组讨论法、演示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参照“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由理论和实践教师共同制定课程质量标准和课程考核评价标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机械设备维护与检修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零部件维修技能和设备故障的检测水平。

掌握正确使用检测和维修的常用器具、方法,并对机械设备进行故障分析、诊断及排除。

能够制定通用机械设备检修方案,制定机械设备维修计划;掌握通用机械设备的维修、安装与调试等技能。

为学生未来从事专业方面实际工作的能力奠定基础。

(一)知识目标1、掌握机电设备维修的基础知识:2、了解机电设备的拆卸与装配工艺:3、掌握机械零件的修复技术:4、掌握机电设备修理精度的检验:5、了解典型零部件及电器元件的维修:6、了解典型机电设备的维修等(二)能力目标1. 会使用计量、检测仪器;2. 会分析、调试、维修步进驱动系统、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变频调速系统;3. 会分析、调试、维修能使用、调试、维修通用设备;4. 能维修机/气/液综合控制部件与系统。

《机电设备调试与维修》课程标准

《机电设备调试与维修》课程标准

《机电设备调试与维修》课程标准制定人:范云龙审核人:贾鹏程批准时间:2019.06.29一、课程定位1.课程名称《数控机床调试与维修》2.修订版本2019级第1版3.教学对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9级4.学时学分48学时 3学分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6.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先修课程:《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电机与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技术》、《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后续课程:《数控综合设计》、《顶岗实习》7.参考教材《数控机床安装与调试,何冰强林辉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朱强赵宏立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8.课程开设依据依据2019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典型数控机床安装调试过程为学习情境载体,结合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场地进行课程学习,利用数控原理实训室进行数控机床安装调试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使学生具备数控机床安装调试与维修能力,满足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悉数控机床机械结构、机械部件作用和安装要点。

2.熟悉数控机床数控装置、伺服驱动等核心部件控制原理。

3.掌握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原理。

4.掌握数控机床常见电气故障排查方法。

(二)技术目标1.具备数控机床电气图的识图能力。

2.能够正确识别数控机床核心部件、各类接口及其作用。

3.具备数控机床机械部件和电气安装调试的能力。

4.能够识别数控机床常见电气故障现象,具备故障排查能力。

(三)素养目标1.人文素养通过德育故事、企业案例,培养学生树立真善美的人生价值观,具有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具有坚守真善美的意识和素养。

2.职业素养通过金工实训中心、数控原理实训室训练,使学生具备7s素养,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意识。

3.技能素养(1)电气图识读能力通过对数控机床原理图的分析和介绍,使学生具备正确识读数控机床原理图的能力。

(2)应用电工工具和仪表能力通过典型控制电路的故障排查,介绍常用电工仪表的应用,使学生具备正确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能力。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实训课程标准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实训课程标准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实训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后续课程:毕业设计、毕业实习课程类型:专业独立实践课二、课程性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实训是三年制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独立实践课。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典型实践项目为载体,设计课程结构;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基础,以职业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四、课程设计该课程以设备安装及维修等岗位能力要求的知识能力为载体,以训练学生的机电设备的安装、保养、维修、维护为目标,选取挂轮箱拆装、拖板箱拆装、滚动导轨拆装和设备水平调整等内容,采用项目化教学。

培养学生对设备安装调试等的工程应用能力。

五、课程的目标(一)总目标学生在掌握常用机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成组螺纹联接、双头螺柱、键连接、销联接、带传动、链传动蜗杆传动、齿轮传动、丝杆螺母传动、四方刀架等的拆装方法。

(二)具体目标:1、知识:(1)了解各种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2)熟练掌握联接零部件和传动零部件的拆装方法;(3)掌握通过常用零部件的失效形式分析其故障原因。

2、能力(1)能选择正确的工具对常用零部件进行拆装;(2)能选择合适的量具对设备进行精度检验。

3、素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树立起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工程意识等职业意识,并强化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

六、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二)课程具体内容与教学要求表七、教学实施(一)教学方法建议采用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实训室里拆装真实机床的挂轮箱和拖板箱,拆装实验台的滚动导轨,测量真实机床的水平,训练学生拆装和调试的基本能力。

(二)学习方法建议项目布置—小组讨论—项目实施—项目考核,利用视频、动画、头脑风暴法和其他多媒体学习方法。

八、教材选取的原则(一)总体原则结合校内实训条件进行教材的选择,建议采用自编实训指导教材。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标准(教学计划)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标准(教学计划)

阿克苏地区技工学校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中级工)一体化课程标准专业名称: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代码:0112—4学制年限:初中毕业生三年一、培养目标面向企业生产一线 培养熟悉企业本岗位的工作流程,能按照作业规范熟练完成通用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任务,具有良好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人才。

二、综合职业能力1、能严格遵守企业工作制度,服从企业工作安排。

2、能根据工作任务主动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查阅资料,并在工作中有效应用。

3、能按照作业规范熟练完成通用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任务常规工作任务。

4、能按照工作要求,执行本岗位工作流程,并能规范填写工作记录。

5、能与领导、同事等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质量意识、道德品质、职业素质、竞争和创新意识 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和健康心理。

6、取得与本专业工种相关的1—2个四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三、就业方向及对应职业资格从事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

取得机修钳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四级),焊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四级)。

四、课程设置(一)一体化课程列表(二)一体化课程描述(三)学习任务(参考)五、一体化课程指导性教学计划表(一)一体化课程指导性教学计划表说明:1、各学校可根据教学条件适当调整每门课程的课时及细化每学期的课时安排,也可将一门课程分解到不同学期内执行。

2、原则上每周一体化课程的课时安排为20个课时,其余时间由学校根据专业的整体要求,补充安排其他课程。

3、本标准不再单独安排专业基础课程,相关内容根据一体化课程实施的需要分解融入到具体的一体化课程中,体现学以致用的课程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备维修》课程标准1.前言1.1课程的性质1.1.1《机械设备维修》课程它是高职机槭类专业的职业综合能力课程,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职业综合能力课程,属必修课程。

依据职业标潍和机械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工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而设置的。

本课程采用基于“机械设备生产、销售、服务;处理机械类故障,功能性故障和使用性故障”的职业工作过程,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培养从事机械设备零部件、整机的装配、故障排查、生产设备维保等设备的维修、保养、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的关键性岗位能力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使学生成为合格的机械设备维保、售后等从业人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掌握机械设备的维修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熟悉机械设备的解体,设备零件的拆卸、清洗、技术鉴定方法;熟悉机械零件各种修复技术;掌握表面工程技术;具有分析、选择和应用机械零件修复技术的基本能力;熟悉常用研、检具和维修工工具的选用;掌握机械设备几何精度的检验方法、装配质量的检验和机床试验方法、机床大修质量检验,绘制设备备件施工图等生产通用性技术要求;掌握螺纹、键、销联接件、轴与轴承、丝杠螺母副、套类零件、齿轮、过盈配合件等典型零部件的修理、装配和调试方法;熟悉常用机械设备等典型机械设备的修理技术,常见故障分析及其排除方法。

懂得保障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优质、高效、低成本、低消耗、节能环保;同时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敬业爱岗和自信心。

该学习领域分成6个机械设备维修项目,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训练中,是一门教学项目与生产项目一致,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一致,虚拟与实操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艺选用、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选用、零件的手工制作、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焊工实训车、铣实训、焊接工艺与设备选用、钳工技能实训。

1.2设计思路工作过程为导向,邀请行业专家按照设备管理要求对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检修等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普通机床、数控机械部件的安装与故障检修等能力而设置的行动、学习领域。

该领域共归纳6个学习情境,按低、中、高等难度进行序化,完全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式展开教学,以项目为载体,教学手段从任务提出(创设情境、演示任务、激发兴趣、明确要求)→任务分析(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分解任务、循序渐进)→任务实施(教师讲解、学生跟随、边学边做、检查辅导)→任务完成(共性问题、集中讲解、总结知识、强调重点)→到扩展提高(类似任务、举一反三、自主实战、提高能力)。

全过程采用六步法来实施:任务讲解、资料收集、启发引导、分组讨论、汇报展示、检查评估,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基于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根据我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高职学生毕业后从事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作岗位的实际,从学生的行动领域和学习领诫提出如下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2.1.3熟悉设备精度检验中常用的工具,能正确进行常用设备的精度检验;2.1.9 ?掌握典型零件修复施工图的绘制技术要求;2.2能力目标能运用电脑、网络等现代学习工具,有信息收集和处理、设备管理技术员撰写施工文件的文字处理能力。

2.3素质目标2.3.1 培养诚信、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法律法规、安全、质量、保密和环保意识,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3.课程内容和要求根据对职业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对学习领域的提炼,针对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特点与作用,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内容,设计6大学习情境,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训练中。

对应的学习情况(项目)载体与学时分配见表1。

4.实施建议4.1教材选用与自编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吴宪文主编。

建议选用参考书有工业出版社丁加军主编《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人艮邮电出版社吴宪文、冯邦军编的《机械设备维修技术》。

4.2教学方法建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视听微课等多媒体资料,通过搭建起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注重“真实的工作任务实习”、“项目模块过程考核”等资源的开发,让学生置身于“生产现场”实习平台中,积极自主地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提高从事机电类生产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通过“真实工作任务实操”,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反复训练完成结构类型不同、工艺特点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的工作项目和任务,积累经验,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在“做”中“学”,“学”中“做”学会排除不同的故障和减少零件失效的措施。

最后通过在各项目的综合实训中“实际操作”,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自我处理技术问题、自我调适人际关系、独自面对竞争压力,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拓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施工现场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模仿、借鉴和引申的范例。

本课程对失效的典型零件修复工艺编制、工艺分析内容均采用案例教学,极具针对性和鲜活性,效果良好。

4.2.3 角色模拟教学法1)将传统的“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为企业“设备管理经理”和“技术支持”,学生按企业项目岗位分班组,定岗位,如,设备故障诊断保全员、设计员、外协加工员、现场操作员等,实行岗位责任制,学生填写项目验收标准的《机械设备拆装记录》《项目修理说明书》,将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质纳入考核。

通过角色转换,学生能很快进入“情景”而适应自己的角色,通过轮流换岗,学生的团队精神、独立工作能力、新鲜感、执行力都能得到培养。

2)以真实项目为载体→构建学习情境→知识重点循环应用,四结合贯穿课程其中;3)串联学习结果的开放式评价,串联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发展规划,从而立体化、全方位地体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把传统的“应知应会”,发展为“能做能干”。

4)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现场判断故障→到拆、装→到修复方案确定→到出待修零件施工图纸→到修理调试达到正常使用功能→整个工作过程与企业维修工程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轨,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组成数个学习小组,对教师下达的任务和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实现教学互动,达到解决问题和形成成果的目的,增强学生的学习的目的性,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原创动力。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机械设备典型零部件修理现场一线实践经验的学习,注重学生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的拓展,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并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敬业、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

5.课程考核5.1课程考核建议考查,过程性考核考勤+作业完成质量+课堂参与程度+最终完成项目质量+提交时间+5.2课程考核方案本课程按照百分制进行考核,过程性考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点、完成项目任务质量和实际操作能力,占总成绩的60%。

素质考核:包括平时考勤、作业、学习态度、完成项目时间、实训场地的6S管理,占总成绩40%考勤(10%)+作业完成质量(10%)+课堂参与程度(10%)+现场6S管理(10%).5.2.1技能考核结合机电设备维修模实际工作任务,根据6个项目的拆、装调试设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全面、客观的反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能力。

机械设备维修技能成绩计算办法:各单项任务成绩之和÷任务次数=任务总评成绩。

包括团队合作能力评价、问题分析能力评价、工作态度评价、现场6S管理等4个方面。

表2 考核方案表5.3成绩计算公式总成绩=Σ单项积分6.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6.1教学条件为保证学生项目、任务的实施与完成,本课程必须在实践理论一体化教室或专用实训室完成教学过程,学习场地、设施的具体要求见表3。

表4 校内教学条件具有系统的机械加工、维修技术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力;具备设计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设计应用能力;具有比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具有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要求。

《机械设备维修工程学》,李新和编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常用机电设备电气维修》,春雷,宋家成,于文磊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

《机电设备装配安装与维修》,马光全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周宗明吴东平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

《实物测绘与工艺设计》,杨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机械设备维修技术》,吴先文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

《设备管理》,郁君平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

6.1.4 参考的教学资料学习情境授课计划、引导文、参考资料、工艺文件、项目检查单、项目评价表、教学课件、练习题、企业生产视频。

6.2课程资源及使用情况6.2.1钳工与机电设备维修项目实训教程校企合作教材(编写中)内容包括学习情境授课计划、引导文、参考资料、工艺文件、项目检查单、项目评价表、教学课件、练习题、试卷、工艺与设计方案案例、部件拆装图学习指南、企业维修视频资源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方便课余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机电设备维修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资料,通过搭建起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注重“真实的工作任务实习”、“项目模块考核”等资源的开发,让学生置身于“生产现场”实习平台中,积极自主地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提高从事机械类生产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情况进行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模块结束时,对学生整体技能情况的评价积极尽快开发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提供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在线实训,以突破教学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使教学过程多样化,丰富教学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