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

合集下载

抗原及其识别

抗原及其识别
四.其他分类
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
TD-Ag与TI-Ag的特性比较
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和非胸腺依赖性 抗原TI-Ag
TCR-CD3复合物结构示意图
T细胞的识别
BCR-复合物结构示意图
B细胞对TI抗原的识别
B细胞对TI抗原的识别
抗原及其识别
(Ag and its recogniton)
主要内容
一、抗原的概念与特性 二、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三、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 四、 抗原的分类 五、抗原的识别
抗原的概念
抗原(antigen, Ag): 是指能与T细胞的TCR或B细胞的BCR特异性结合, 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 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抗原性
T
T 致敏T细胞
Ag
浆细胞 B
T
antigenicity Ag
T T
immuogenicity
抗原的异物性
异物性是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 非己就是异物,抗原来源与宿主的关 系越远,异物越强,免疫原性也越强。
亲源关系与免疫排斥反应


抗体+人RBC
+


抗体+鸡RBC
++++
异物性的意义—排异
疫应答递减;口服抗原诱导耐受 2.抗原的剂量、佐剂的使用
化学基团的性质对抗原表位特异性的影响
化学基团的位置对抗原表位特异性的影响
表位-载体作用
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
三.按抗原是否在APC内合成分类 1. 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g) 2. 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g)
抗原的特性

交叉反应抗原

交叉反应抗原

4、分子构象(conformation)与易接近性 (accessibility)
分子构象是指抗原分子的特殊化学基团的三维结 构,它决定抗原分子是否能与相应免疫活性细胞表面 的抗原受体互相吻合而启动免疫应答。 易接近性是指抗原分子的特殊化学基因与相应免疫 活性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相互接触的难易程度。
具备以上两种特性者
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者
完全抗原
蛋白质载体carrier 半抗原hapten
• 变应原(allergen)——能诱导变态 反应的抗原。 • 耐受原(tolerogen)——能诱导机 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
第一节 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一、抗原的异物性 • 化学结构不同于宿主自身成份或从未与宿主免 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为异物(非己物质)。 • 抗原与机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 异越大,异物性越强,其免疫原性就越强。 异种抗原
(1)牛血清白蛋白 (3)多糖 (5)糖蛋白 (7)单糖 (9)青霉素 (11)核酸
(2)人血清白蛋白 (4)脂多糖 (6)脂蛋白 (8)脂肪 (10)氨基酸
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
一、根据诱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h细胞的参与分类
–胸 腺 依 赖 性 抗 原 ( 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
2、干扰特异性诊断或鉴定
3 、 代替难以制备的特异性抗原进行免疫学诊
断(外斐试验)
4 、 代替难以制备的特异性抗原诱导机体的免
疫应答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抗原诱导 AIDS 病人的
免疫应答)。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一、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
1、化学性质: 蛋白质﹥多糖类,脂类无免疫原性。 2、分子量大小:通常分子量在10KD以上(大分子 胶体)。 分子量越大,抗原性越强。 3、化学组成和结构:抗原物质表面必须有一定 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凡含有芳香族氨基酸(尤为 酪氨酸等)的蛋白质抗原性较强。

医学免疫学1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免疫学1重点知识总结

免疫学一、名词解释:免疫:识别自己和非己,排除非己,维持机体平衡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过程。

淋巴细胞归巢(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趋向性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者组织的特定区域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和淋巴器官之间反复循环抗原: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抗原特性: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抗原表位的性质、数目、位置和空间构象可影响其特异性)B细胞表位:位于抗原分子的表面,可直接刺激B细胞。

T细胞表位:位于抗原分子的任何部位,必须由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加工处理为小分子多肽并与MHC分子结合,才能被TCR识别。

交叉反应:一种抗体能够结合具有相同或相似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分子,产生的免疫反应称为交叉反应共同抗原表位: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共同抗原:具有相同或相似抗原表位的两种不同抗原分子抗原的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

抗原结合价: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的总数。

抗原表位类型分为:顺序表位(线性)、构象表位(非线性)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需要T细胞辅助才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如病原微生物、血细胞、血清蛋白等。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如细菌脂多糖等。

{了解}异嗜性抗原: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超抗原:极低浓度,激活2%~20%T细胞克隆,极强的免疫应答关于佐剂: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当其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我们熟悉的卡介苗(BCG)、脂多糖(LPS)属于有机佐剂)抗体(Ab):是介导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淋巴细胞在有效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具有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抗原 Ag

抗原 Ag
• TI-1抗原具有B细胞多克隆激活作用,如细菌脂多糖 (LPS) • TI-2抗原表面含多个重复B表位,如肺炎球菌荚膜多糖、 聚合鞭Microbiology & Immunology
© 2008 MIS
TD-Ag 与TI-Ag的特性比较
© 2008 MIS
抗原结合价(antigen valence)
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相应抗体分子结合的表 位数目
• 一个半抗原相当于一个抗原表位,仅能与抗体分子的一 个结合部位结合。 • 天然抗原一般是大分子,由多种、多个抗原表位组成, 是多价抗原,可以和多个抗体分子结合。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 Immunology
分子量大小
• 抗原的分子量一般在 10kD 以上,且分子量越大,含有抗 原表位越多,结构越复杂,免疫原性越强。 • 大于100kD的为强抗原,小于10kD 的通常免疫原性较弱, 甚至无免疫原性。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 Immunology
© 2008 MIS
结构的复杂性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 Immunology
© 2008 MIS
抗原的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
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 应称为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 Immunology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 Immunology
© 2008 MIS
宿主方面的因素
遗传因素
• 机体对抗原的应答受遗传(基因)控制,个体遗传基因不 同,对同一抗原的免疫应答与否及应答的程度不同 • MHC是涉及免疫应答质和量的关键分子

大二下学期医学免疫学考试免疫名解及问答

大二下学期医学免疫学考试免疫名解及问答

免疫考前突击名解:1、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异己”,并最终排除“异己”,保护“自己”,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定2、淋巴细胞再循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3、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4、抗原(Ag):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5、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TCR、BCR、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

6、B细胞表位:抗原分子中能被B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BCR)或B细胞所分泌特异性抗体识别的表位7、T细胞表位:抗原分子中能被T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所识别的抗原表位8、异嗜性抗原 :又称Forssman抗原,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9、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需要T细胞辅助才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如病原微生物、血细胞、血清蛋白等10、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抗原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可分为TI-1Ag和 TI-2Ag11、抗原结合价:1个抗原分子中能与抗体结合的抗原表位的总数称为抗原结合价。

(天然蛋白大分子为多价抗原,半抗原为单价抗原)12、超抗原(SAg)只要极低浓度(1-10ng/ml)就能激活2%-20% T细胞克隆发挥极强的免疫应答13、抗体 (Ab) :介导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淋巴细胞在有效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具有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14、免疫球蛋白(Ig):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可以分为:分泌型和膜型15、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表达Fc受体的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有NK细胞、巨噬细胞,以NK细胞为主16、单克隆抗体:由一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复合抗原上某一抗原表位的均一抗体(或同源抗体)17、补体(C):是人或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存在的一组不耐热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糖蛋白,可介导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包括能辅助抗体发挥溶菌作用)18、补体受体(CR):是表达于细胞表面能与某些补体成分或补体片断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分子19、膜攻击复合物(MAC):由补体系统的C5b ~C9组成。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对”非己”产生免疫应答加以清除,对“自己”产生免疫耐受的一种生理功能。

2、抗原:是一类能被T、B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和结合,促使T,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即效应T细胞和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3、共同抗原:具有共同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称共同抗原。

4、TD抗原:即胸腺依赖性抗原,需要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辅助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抗原的为TD抗原,也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5、TI抗原:即胸腺非依赖性抗原,不需要胸腺辅助直接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是TI抗原,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6、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7、Ig(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8、ADCC作用:IgG的Fab段与靶细胞(如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的细胞)上相应抗原结合后,其Fc段与具有杀伤作用的效应细胞(如NK细胞。

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Fc受体结合,从而触发和增强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9、调理作用:抗体和补体等调理素能够覆盖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表面,促进吞噬细胞对颗粒性抗原发挥吞噬作用,此即调理作用。

10、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11、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T和B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并产生免疫效应的全过程。

12、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已被抗原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应答。

13、人工主动免疫:是运用经处理的抗原刺激物诱导机体产生免疫保护的方法。

14、人工被动免疫:是给机体输注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因子等免疫效应物质,直接发挥免疫作用,多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

15类毒素:是用细菌的外毒素经0.3%—0.4%的甲醛处理,失去毒性保留了免疫原性,接种后能诱导机体产生毒素。

抗原Antigen

抗原Antigen
原性弱,含芳香族氨基酸(特别 是酪氨酸),免疫原性强。 4.分子构象:空间构象影响抗原的免疫原性 5.易接近性:抗原表位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所接近 的程度。 6.物理状态:聚合蛋白免疫原性强;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宿主因素 1.异物性:异种或同种异体的物质。
无免疫原性,只有抗原性的物质,如:多为 某些简单的小分子物质。 载体(carrier):
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蛋白质。 半抗原 + 蛋白质 完全抗原
半抗原
+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载体
完全抗原
B B
B
BT T
抗体
抗原
第一节 抗原的特异性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抗原性(抗原的特异性)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是存在抗原分子中的抗 原表位
五、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
共同抗原表位 交叉反应
抗原
产生抗体 刺激机体
特异性免疫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因素:
1.化学性质: 蛋白质:是良好的抗原,糖蛋白,脂蛋白都具有免
疫原性 多糖:具有免疫原性, 较蛋白质弱。 核酸:多无免疫原性 2.分子量:一般是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3.结构的复杂性:环状,免疫原性强;直链,免疫
存在于抗原内部的决定簇。 B.功能性决定簇:
能被B细胞识别,或与抗体结合的决定簇。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T、B细胞表位 1.T细胞表位(T cell epitope): 与TCR结合的表位(约9~17个氨基酸残基) 2.B细胞表位(B cell epitope): 与抗体和BCR结合的表位(约6~7个氨基酸 残基或糖基)。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BCR:指B细胞抗原受体,是B细胞表面能识别、结合特异性抗原的膜分子,与Igα、Igβ分子结合成BCR复合体,为B细胞活化提供第一信号。

3.免疫耐受: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此时机体对其他抗原仍可作出正常的免疫应答。

4.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s),又称中枢淋巴器官或一级/初级淋巴器官(primary lymphoid organs),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筛选与成熟的场所,包括胸腺和骨髓,在鸟类还包括腔上囊(法氏囊)。

5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B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6半抗原(hapten):即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免疫原(immunogen):又称完全抗原,是指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7.表位(epitope):是与TCR / 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8淋巴细胞再循环概念: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学意义:使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的分布更趋合理。

淋巴组织可不断的得到新的淋巴细胞补充,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有利于细胞识别、捕获抗原,传递免疫信息,从而产生免疫应答,增强免疫效应。

9.抗体(antibody,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

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10.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称为免疫球蛋白。

可分为分泌型(secreted Ig,sIg)和膜型(membrane Ig,mIg)。

前者主要存在于血液及组织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后者构成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

11,免疫器官:根据功能不同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抗原 医学知识

抗原 医学知识

半抗原
+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载体
完全抗原
B B
B
B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异物性 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是异物性。
异物性: 机体非己物质。
包括:异种物质 同种异体物质 胚胎期未与淋巴细胞接触过的物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它是抗原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 位。通常由5—17个氨基酸残基或5—7个多糖或核苷酸 组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抗原表位(决定基)
antigen
antigen
antigen
表位是抗原与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物结合的最小单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抗原结合价:抗原分子表面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功能 性表位的数量。
(二)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与免疫应答产物 发生反应时所显示的专一性。
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为抗原分子中的表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抗原表位(epitope):
又称抗原决定簇( antigenic determinant ),是抗 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表位的性质、数目、位置和空间构象决 定抗原的特异性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抗原表位对抗原特异性的影响
Landsteiner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共同抗原表位:
* 存在于不同抗原物质上的相同或相似的表位称为 共同抗原表位。
多 价 抗 原
2、抗原表位类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免疫学教学课件)2抗原Ag

(免疫学教学课件)2抗原Ag

(三)丝裂原(mitogen)
1、概念:可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的物质; 2、特点: (1)与淋巴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2)刺激静止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并
发生有丝分裂; (3)激活某一类淋巴细胞的全部克隆。
T有丝分裂原:PHA(植物血凝素), ConA(刀豆蛋白A) ;
B有丝分裂原:SPA(葡萄球菌蛋白A);
抗体
(五)共同抗原表位和交叉反应
(common epitope and cross-reaction)
1、共同抗原表位:不同抗原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2、交叉反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 不同的抗原的反应。
四、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一)抗原方面
1、化学性质:蛋白质、多糖 2、分子量:>10kD,大>小。 3、结构:复杂>简单;苯环>直链。 4、分子构象;空间构象影响抗原性 5、易接近性:被抗原受体接近的程度。 6、物理状态:聚合>单体;颗粒性>可溶性。
2、胸腺非依赖抗原--TI Ag
(thymus-independent antigen TI Antigen )
不依赖Th细胞辅助即诱导体液 免疫应答。
TI-1 和 TI-2 抗 原
TI-1:含有B细胞丝裂原和重复B细胞表位,成熟或未成熟B 细胞均可发生应答,如LPS
TI-2:仅有高度重复的B细胞表位,造成BCR交联,仅能活 化成熟的B细胞;如荚膜多糖聚合缏毛素。
七、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一)超抗原; (二)佐剂; (三)丝裂原
(一)超抗原(Superantigen, SAg )
1、概念:
某些抗原性物质。其抗原作用不受MHC限制,无抗 原特异性,只要及低浓度,即可激活多克隆淋巴细胞 (2-20%),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

免疫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免疫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免疫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免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解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响抗原:是能与T/B细胞抗原受体〔TCR/BCR〕特异性结合,使其活化、并通过增殖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抗体,并能与之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效应或反响的物质。

半抗原:即不完全抗原,指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完全抗原:是指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胸腺依赖抗原/TD-Ag:是指在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T细胞辅助的抗原。

胸腺非依赖抗原/TI-Ag:是指在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细胞辅助的抗原。

抗原决定基/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别化学基团,是淋巴细胞抗原受体〔TCR / BCR〕或抗体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根本结构单位。

共同抗原:含有相同或相似抗原表位的抗原。

交叉反响:某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抗原表位的他种抗原发生的反响。

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即具有相同抗原表位的抗原。

抗体/免疫球蛋白: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具有免疫功能的糖蛋白,即免疫球蛋白。

抗体的调理作用:IgG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特异性结合后,通过其Fc段与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外表的IgG Fc受体〔FcγR〕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ADCC作用:即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IgG与靶细胞外表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后,通过其Fc段与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外表的IgG Fc受体结合,增强或触发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破坏作用。

单克隆抗体:由单一克隆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只识别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同源抗体。

补体系统:是存在于正常人血清、组织液和某些细胞膜外表的一组经激活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能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细胞因子: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质。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是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编码产物在移植排斥中起主要作用,主要功能是结合、提呈抗原肽,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免疫学

免疫学

25.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应答。

亦称变态反应根据发生机制分为:I 型速发型、II型细胞毒型、细胞溶解型、III型血管炎型、免疫复合物型、IV型迟发型2、抗原(Ag)能与T细胞的TCR/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致敏T 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之结合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基本特征是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12、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13、细胞因子 (cytokine)由多种细胞,特别是活化的免疫细胞分泌的、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小分子可溶性蛋白质的统称。

分类白细胞介素IL 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生长因子GF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

18、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用疫苗接种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感染的措施。

举例:1灭活疫苗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理化方法灭活制成。

常用制剂:霍乱疫苗,乙型脑炎疫苗等2、减毒活疫苗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微生物制成。

常用制剂:卡介苗、麻疹活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1、免疫(immunity)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作用,以维持机体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稳定3、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仅具备抗原性的物质(如青霉素过敏)4、抗原表位(epitope):又称抗原决定簇( antigenic determinant ),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通常由5—17个氨基酸残基或5—7个多糖或核苷酸组成5、共同抗原(common antigen):带有共同表位的抗原6、超抗原(superantigen SAg):只需极低的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多克隆TL(2-20%),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的物质。

免疫名词解释

免疫名词解释

1.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执行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

2.免疫组织(immune tissue):又称为淋巴组织(lymphoid tissue) 。

免疫组织在人体分布广泛,其中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黏膜下含有大量非包膜化的弥散性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在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3.抗原(Antigen,Ag):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4.半抗原(hapten):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如:大多数多糖、类脂、某些药物.(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具有免疫反应性,但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无免疫原性。

)5.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6.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由于存在共同抗原决定簇造成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簇的不同抗原发生反应(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抗原之间出现的反应)7.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antigen):在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不同抗原。

如:ABO血型抗原.8.自身抗原(autoantigens):能引起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组织成分。

9.超抗原(superantigen,SAg):某些抗原物质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大量T或B细胞克隆(5-20%),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2%—20%)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主要包括细菌和病毒的成分及其产物等。

)10.免疫佐剂(adjuvant):指与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射到机体,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

医学免疫学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

医学免疫学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
Chapter 2 Heterogeneity of Immunoglobulin
一、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IgG
IgG
IgG
IgG
1
2
3
4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
Chapter 2 Heterogeneity of Immunoglobulin
二、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
多样性抗原表位的存在是导致Ig异质性(即具有不同 的抗原特异性)的外源因素,是Ig异质性的物质基础。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四肽链 二硫键 “Y”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Chapter 1 Structures of Immunoglobulin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一)重链和轻链(Heavy chain and Light chain)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Chapter 1 Structures of Immunoglobulin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三)铰链区(hinge region)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Chapter 1 Structures of Immunoglobulin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Chapter 1 Structures of Immunoglobulin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Chapter 1 Structures of Immunoglobulin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二)可变区和恒定区(Variable region and Constant region)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免疫名词解释简答题

免疫名词解释简答题

免疫名词解释简答题抗原:抗原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BCR/T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值、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超抗原:某些抗原物质,只需极低浓度即可非特异性激活人体T细胞2%—20%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

抗原肽:具有免疫原性的多肽或抗原衍生肽,抗原肽是多肽类抗原而抗原不一定是多肽,可能还有其他物质。

AD(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T/B细胞抗原受体(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与功能单位。

免疫细胞T:T淋巴细胞来源于胸腺。

成熟T细胞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它们不但介导适应性细胞免疫应答,在凶险依赖性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亦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

B:B淋巴细胞由哺乳动物或禽类法氏囊中的淋巴样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成熟B细胞主要定居于淋巴结皮质浅层淋巴小结和脾脏红髓及白髓淋巴小结内,约占外周淋巴细胞总数的20%。

B细胞表面的多种膜分子在其分化和功能执行中有重要作用。

B细胞不仅能通过产生抗体发挥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同时也是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并参与免疫调节。

MΦ(巨噬细胞):由定居和游走两类细胞组成:定居在不同组织中的MΦ有不同的命名,如肝脏中的库普弗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

游走的巨噬细胞广泛分布在结缔组织中,寿命较长(可存数月),胞质内富含溶酶体颗粒及其相关的酶类物质,具有很强的变形运动和吞噬杀伤、清除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的能力。

DC(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它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未成熟DC 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成熟DC能有效激活初始型T细胞,处于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

大学免疫学复习资料-免疫名词解释

大学免疫学复习资料-免疫名词解释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绪论免疫(Immunity)的根本概念是:机体识别“自我” (self)与“非我”(self-nonself),产生免疫应答,以清除异己抗原或者诱导免疫耐受,从而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机体先天存在的免疫力,直接抵抗外来侵袭的免疫系统,又称天然免疫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机体后天获得的免疫力,能特异性识别和排除抗原的免疫系统,具有记忆性的特点,又称获得性免疫克隆选择学说(Clone selection theory):机体预先存在能够针对不同抗原的细胞克隆,抗原进入后,选择特异反应的细胞克隆,刺激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lymphoid organ):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即执行生成免疫细胞的功能。

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lymphoid organ):成熟免疫细胞定居和发挥作用的场所,即成熟免疫细胞在这些部位执行应答的功能抗原抗原(Antigen):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特异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效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

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被抗体或TCR特异识别和结合的特性。

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的总数。

顺序表位(sequential epitope)/线性表位linear epitope):由连续性线性短肽组成构象表位(conformational epitope)/非线性表位(non-linear epitope):短肽或多糖残基在序列上不连续性排列,在空间上形成特定构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g的作用特点:
(1)具有强激活T细胞(CD4+T细胞)作用 --- 可刺激T细胞总数的5~20%;
(2)不需APC处理 --- 直接与MHC-II类分子和TCR-V 结合;
(3)不受MHC限制 --- 同MHC-II类分子结合,增加 TCR与SAg的亲和力;
(4)可激活T细胞,又可致T细胞产生免疫耐 受或抑制。
一、异物性 异物即非己的物质,免疫学意义上的异物是指 胚胎发育过程中免疫系统没有接触过的物质。有 以下三类: 异种物质——亲缘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 如鸡血清对鸭是弱抗原,而对兔是强抗原。 同种异体物质 自身物质
二、特异性
抗原的特异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 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即某一特定 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 胞,且仅能与该抗体或对该抗原应答的淋巴细胞有 特异性结合。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就是抗原 决定簇。
佐剂作用机制:
①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延缓抗原降解和排除, 延长抗原在体内储留时间;
②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强其对抗原 的处理和递呈能力;
③刺激淋巴细胞的增值分化,从而增强和扩 大免疫应答的能力。
(三)丝裂原:
即有丝分裂原,能与淋巴细胞表面的相应 受体结合,刺激静止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 母细胞和有丝分裂,激活某一类淋巴细胞 的全部克隆,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淋巴细胞 多克隆激活剂。
4.分子构象: 某些抗原在天然状态下可诱生特异性抗体,但
经变性改变构象后,可能会失去诱生同样抗体的 能力。 5.易接近性:
是指抗原表位能否被淋巴细胞抗原受体所接 近的程度。 6.可降解性:
含L-氨基酸的蛋白质易降解,具有免疫原性。 含D-氨基酸的聚合体不易降解,不具有免疫原性。 7.物理状态: 聚合的较单体蛋白免疫原性更强; 颗粒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强于可溶性抗原。
抗原性(antigenicity,又称免疫反应性): 指抗原分子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
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
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
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如:蛋白 质、细菌、病毒等。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 incomplete antigen ):
第三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一. 病原微生物: 1.细菌性抗原: 细胞壁:蛋白质、脂多糖等。 鞭毛:蛋白质 菌毛:蛋白质 夹膜:多糖 2.病毒性抗原: 衣壳:蛋白 包膜:糖蛋白 3.其它: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
链球菌
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霍乱弧菌
病毒(viruses)
流感病毒
腺病毒
狂犬病病毒
口蹄疫病毒
真菌
疟原虫
白色念珠菌 (1,000X oil)
二.细菌的外毒素与类毒素
外毒素:细菌分泌的毒性蛋白质。 类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过的失
去毒性保留免疫原性的外毒素。
三.异种动物血清
异种动物的血清蛋白对人具有免疫原性。 如:抗毒素血清(马血清) 破伤风 抗毒素血清、白喉抗毒素血清等。
四.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 antigen, 又称Forssman抗原)
ConA PHA PWM
LPS SPA

小鼠
T细胞 B细胞 T细胞 B细胞
+-+

+-+

+++

---

-+-

提要
抗原、半抗原、完全抗原的概念;抗原的性 质;抗原决定簇的概念和特性;B细胞表位和 T细胞表位的特性比较;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 质及其主要特性
复习题:
选择题:P20-P22 名词:抗原 半抗原 完全抗原 抗原决定簇或
无免疫原性,只有抗原性的物质,如:多 为某些简单的小分子物质。
载体(carrier):
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蛋白质。
半抗原 + 蛋白质 完全抗原
半抗原 载体
+
完全抗原
B B
B
BT T
抗体
第一节 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抗原的免疫原性的本质是异物性,抗原的特异 性是免疫应答中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免疫学诊断 和免疫学防治的理论依据。
antigen,TD-Ag):如:多数蛋白质抗原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 antigen, TI- Ag):如:细菌脂多糖,聚合
鞭毛素
TI-Ag分为TI-1抗原和TI-2抗原 TI-1抗原:
具有B细胞多克隆激活作用,如LPS,成熟或未成 熟的B细胞均可对其产生应答。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毒素休克 综合症毒素1(TSST1)
A族链球菌M蛋白致热外毒素A-C等。
(2)内源性超抗原:主要为逆转录病毒产 物。如:
病毒DNA与宿主DNA整合,表达的病毒 蛋白质产物。
SAg的实际意义:
其生物学意义尚不完全清楚。
(1)SAg T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毒性 效应。
主要决定于肽段的氨基酸序列 与宿主表达的MHC分子有关
(五)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
天然抗原表面常带有多种抗原决定基,可诱导机 体产生多种抗体。因而在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存 在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称为共同抗原 (common antigen)。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取决于抗原物质本身的性质及其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 抗原
(Antigen)
抗原(Antigen,Ag):
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 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 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 疫效应的物质。
抗原的两种基本特性:
免疫原性(immunogenecity): 指抗原分子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
生特异性抗体及免疫效应细胞)的性质。
Superantigens
Conventional Antigen
Superantigen
Monoclonal/Oligoclonal T cell response
1:104 - 1:105
Polyclonal T cell response 1:4 - 1:10
SAg的种类:
(1)外源性超抗原:主要为细菌的代谢产 物。如:
大肠杆菌O14型 结肠粘膜
共同抗原 溃疡性结肠 炎
五.血型抗原: ——人类血型抗原已报导23个系统
1. ABO(H)血型系统: A、B、AB、O四 型
血型 抗原(RBC) 抗体(血清) ———————————————————
A型 A抗原 抗B抗体 B型 B抗原 抗A抗体 AB型 AB抗原 无抗A、抗B抗体 O型 无A、B抗原 抗A、抗B抗体
TI-2抗原:
抗原表面含有多个重复B细胞表位,仅能刺激成熟 B细胞应答,如肺炎球菌荚膜多糖、聚合鞭毛素。
TD-Ag 和 TI-Ag的比较
TD-Ag
TI-Ag
组成
B和T细胞表位 重复B细胞表位
T细胞辅助
必需
无需
免疫应答
体液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抗体类型
多种
IgM
免疫记忆


三.根据抗原的合成方式: 天然抗原:非己抗原 自己抗原 人工抗原:人工结合抗原 人工合成抗原 基因工程抗原
2.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
三、抗原进入机体方式的影响
剂量:剂量不足或过多均不引起免疫应答。 次数:重复进入,引起强免疫应答。 途径:皮内、皮下、肌肉、静脉、腹腔。 间隔时间: 是否添加佐剂:
第二节 抗原的种类
一.根据抗原性质:完全抗原、半抗原 二.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
胞辅助: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
2.根据功能: A.隐蔽性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内部的决定簇。 B.功能性决定簇:能被B细胞识别,或与抗 体结合的决定簇。
3.根据T、B细胞识别的表位
A. T细胞表位(T cell epitope): 与TCR结合的表位(约9~17个氨基酸残基)
B.B细胞表位(B cell epitope): 与抗体和BCR结合的表位(约6~7个氨基
表位 异嗜性抗原 超抗原 佐剂 问答题: 1.试比较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特性。 2.医学上的重要抗原有哪些?
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 物之间的共同抗原,也叫 Forssman抗原
豚鼠脏器(生理盐水悬液) 家兔 抗豚鼠抗体 + 豚鼠脏器抗原 反应(+)
+绵羊RBC凝集反应(+)(交叉反应)
实际意义:
溶血性链球菌 肾小球基底膜
溶血性链球菌 心肌
共同抗原 急性肾小球肾 炎
共同抗原 风湿病
———————————————————
2.Rh血型系统:
恒河猴(Macacus rhesus)RBC家兔 抗恒河猴RBC抗体(免疫血清)+人 RBC凝集反应(+)
人RBC
共同抗原,称Rh抗原。
恒河猴RBC
RHCE基因(+) RHD基因 (+)

D抗原(+) Rh+
RHCE基因(+) RHD基因 (-)
(2)SAg T细胞亚群 免疫抑制 促进 病毒感染、增殖。
(二)免疫佐剂(adjuvant ):
定义:先于抗原或同时与抗原混合注射机体 可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的物质。
应用:a.弱免疫原性物质; b.免疫原剂量不足。
佐剂种类: (1)油性乳剂—弗氏佐剂(Freund adjuvant) (2)无机化合物 (3)微生物及其产物 (4)脂质体 (5)细胞因子
四.根据与人体的亲缘关系:
1.异种抗原(xenogenic Ag):
来自不同种属的抗原。如:病原微生物及 其产物;抗毒素血清(由异种动物制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