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一 .doc

合集下载

内部控制设计

内部控制设计

每天特定工作购买而未消耗掉,但其实还可再为 其他工作所用的),这些材料由车间自行保管, 无须通知仓库。如果仓库保管员有时间,偶尔也 会对存货进行实地盘点。 根据上述描述,回答以下问题: (1)你认为上述描述的内部控制有什么弱点?并简 要说明该缺陷可能导致的错弊。 (2)针对该公司存货循环上的弱点,提出改进建设。
第七节 筹资
一、筹资业务的控制目标 (一)保证筹资业务的合法性 (二)保证筹资活动在发生前得到适当的审批 (三)保证应付债券折价和溢价能合理地摊销 (四)保证利息和股利的正确计提和适当支付 (五)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和披露的恰当
二、筹资业务的控制流程 (一)筹资决策 1.资金需要量测算 2.确定筹资方式 3.编制筹资预算 (二)筹资执行 (三)筹资偿付
分析: B公司在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有: 1.没有根据批准的订单编制销售通知单; 2.销售单不应由仓库编制,也不能代替装运凭证; 3.货物的发货与装运职责不应由同一部门承担; 4.会计部门开具销售发票时没有核对装运凭证、销 售单和商品价目表; 5.负责销售账和收款两项不相容职务不应由一人办 理; 6.没有对销售与收款业务进行独立稽核。
验收商品 编制付款凭单
储存已验收的商品
三、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设计 (一)岗位分工控制 (二)授权批准控制 (三)请购与审批控制 (四)采购与验收控制 1.采购控制:采购数量控制、采购时间控制、方 式确定、供应厂商选择、订单控制 2.验收控制:审核凭证、检查数量、检验质量 (五)付款控制
• 案例分析 A公司生产装潢建材,产品主要销售给各建筑 工地,公司的原料有常备料及特殊配件,进年来, 产销均衡,但公司库存有逐年增加的情况,经过 调查了解发现,该公司在接到顾客订单后,直接 交采购员王某办理采购,王某不仅超量购买,而 且单价偏高,采购经理是王某的亲戚,因此,仍 签字核准王某的采购。请问,A公司采购内部控制 存在哪些缺陷?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以下是一个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简要指南,以帮助企业制定一个科学、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企业需要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提高运作效率、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可靠、促进员工的合规行为等。

明确这些目标可以指导制度的设计和实施。

其次,企业需要对内部控制的范围进行界定。

内部控制的范围包括财务内部控制、运营内部控制、合规内部控制等。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确定需要设计的内部控制范围,并针对不同范围分别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三,企业应该根据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范围,设计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建立监督机制、进行内部审计等。

制定控制措施时,企业应考虑到风险的特点和程度,选择相应的控制方法和手段。

第四,企业需要明确内部控制的责任与义务。

内部控制是企业全体成员的责任,而不仅仅是管理层的责任。

因此,企业应当明确各个成员在内部控制中的具体责任和义务,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和激励措施,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最后,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估和改进机制。

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评估和改进。

企业可以制定内部控制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都应根据其自身情况进行具体设计,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此外,企业应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透明性和公正性,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一个科学、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应包括明确目标、界定范围、设计措施、明确责任、建立评估改进机制等。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参考以上指南,设计和完善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内部控制制度计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内部控制制度计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内部控制制度计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保障资产安全、实现经营目标、有效防范风险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流程和控制手段的综合体。

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的重要环节,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下面将从组织结构、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系统、监督检查等方面,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进行阐述。

首先,组织结构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基础。

企业应建立明确的授权和责任机构,并规定各级管理层的权限和职责。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职权与职责的分离机制,确保决策与执行相分离,减少职权集中带来的潜在风险。

另外,企业还需建立有效的内部报告体系和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流通和处理。

控制措施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核心内容。

企业需制定一系列控制策略和操作指南,明确各个环节的流程和要求。

这包括审批流程、资金使用和保管、信息安全和保密、内部审计和检查等方面。

同时,控制措施还需具备有效的验证和监控机制,确保流程的执行和结果的有效性。

信息系统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包括财务会计系统、采购和销售系统、库存管理系统等。

信息系统应具备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以支持内部控制的实施和监测。

此外,企业还需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规范和措施,保护信息系统免受恶意攻击和未授权访问。

最后,监督检查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必要环节。

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或委员会,负责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检查。

内部审计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定期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及时报告给董事会和管理层。

此外,企业还可委托外部机构进行独立审计,以提高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和公信力。

总之,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企业正常经营和防范风险的重要措施。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和风险特点,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和监督检查机制。

同时,企业还应不断完善和优化内部控制制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和风险挑战。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范本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范本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保护企业资产安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所有业务活动,包括财务、采购、销售、生产、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等各个领域。

第三条企业内部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覆盖企业所有业务活动,确保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合规、有效进行。

(二)重要性原则:对企业重要业务活动和风险环节应实施重点控制,确保企业核心业务和关键环节的安全。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建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发生。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相适应,适时调整和完善。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高效运行。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第四条企业应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各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协同配合与有效制衡。

(一)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分别负责企业战略决策、监督和日常经营管理。

(二)设立财务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信息技术部门等专业部门,负责各自领域的内部控制工作。

(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独立负责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和审计工作。

第五条企业内部控制职责分工:(一)董事会负责制定内部控制战略和政策,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二)高级管理层负责制定内部控制实施细则,组织各部门实施内部控制。

(三)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确保业务活动合规、有效进行。

(四)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和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持续关注和评估。

三、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第六条企业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各类业务活动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

(一)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企业风险管理的组织和协调。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定义内部控制制度是指组织为达成既定目标,对其资产、财务、操作、信息及人员等方面所进行的监督、管理和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制度旨在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资产的安全、财务的准确性和合规性,以及防范和减少错误和舞弊的发生。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目的包括:1. 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帮助组织确保实现既定的目标,例如提高营业额、降低成本等。

2. 保护资产安全: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护组织的资产,例如现金、存货、设备等,防止资产被盗窃、损坏或丢失。

3. 确保财务准确性和合规性:内部控制制度可以确保组织的财务记录准确、可靠,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4. 防范和减少错误和舞弊: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防范和减少错误和舞弊的发生,例如员工欺诈、错误计算等。

三、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政策和程序:组织需要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政策和程序,明确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范围、职责和权限等。

2. 识别和评估风险:组织需要识别和评估各种潜在的风险,例如财务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

3. 设计内部控制措施:组织需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设计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例如制定预算、优化流程、加强监督等。

4. 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组织需要将内部控制制度政策和程序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并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5. 监控和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效果:组织需要定期监控和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进行必要的改进和优化。

四、有效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因素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适应性:内部控制制度需要与组织的规模、业务和风险特点相适应,并能够随着组织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2. 完整性:内部控制制度需要覆盖组织的各个部门、业务和流程,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 制衡性: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建立制衡机制,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防止内部控制制度的失效和滥用。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实施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实施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实施第一部分:概述内部控制制度是指由企业自身制定、组织、实施,用来保障企业资产安全、业务合规和财务信息准确性的管理方式。

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对于保障企业利益、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实施两个角度探讨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问题。

第二部分: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企业特点和行业特点,依据传统的控制理论,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方案,需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1. 高层领导和企业文化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企业高层领导和企业文化,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企业内部管理的制度。

同时,要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企业价值观。

2. 风险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企业所处的风险环境,对企业内部风险要进行评估,建立详细的风险模型。

同时,将风险识别与控制环节融合在一起,加强对企业内部风险的管理。

3. 审计程序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审计程序,建立健全的审计制度,并适时的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4. 内容和流程分析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具体的业务流程,深入了解业务内容和流程,确保制度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第三部分: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需要充分理解制度规定的具体要求,确保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需要注意如下几点:1. 领导的参与和支持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需要领导的参与和支持,只有高层领导肯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才能够让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的实施。

2. 培训和教育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需要员工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在员工培训和教育环节,需要让员工充分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要求,并深入浅出地说明制度的实施过程和实际应用。

3. 内部监督和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需要内部监督和不断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一步完善制度,确保制度在实践中的有效性。

公司内部控制设计

公司内部控制设计

1 内部控制的辐射范围 2 内部控制的基础 3 内部控制的目标
效益性 以严格风险控制为前提的公司价值最大化
目标
合法性
系统风险: 靠我们对政策 、市场的把握
非系统风险: 制度的设计 及严格实施
三 我国有关的内控法规
(一)2001年2月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内部控制 指引》。
(二)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
**银行客户流失风险的确认与分析
风险确认
目标变化引起风险的增加:
利润最大化成为根本目标,原来的 管理理念和模式必须彻底改变
风险分析
风险的重要程度(风险发生所产生 的损失):
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丧失市场份额
外部环境变化引起风险的产生:
外资银行获准经营包括国内居民和 国内企业在内的各类客户的全面外 汇业务
《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 《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 《内部会计控制——销售与收款》 《内部会计控制——购货与付款》 《内部会计控制——工程项目》
(三)人民银行二00二年发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 制指引》
四 内部控制框架构成要素
风险识别
监督与纠 偏


控制措施 目





表示信息传递与反馈
实际情况:出纳轮流提前下班、保安帮出纳提钱箱、
会计有时帮着签单。
案犯潘海兵评价:管理漏洞很多,不是规章的漏洞,
而是规章执行的漏洞、制度规定与实际操作相差 很大。
什么是科学的内控态度?
(1)内控面前人人平等; (2)有法必依,依法必严; (3)变不违规为确保合规; (4)“事后处理”为“事前防范”。
4 全面预算控制
①预算体系的建立,包括预算项目、标 准和程序; ②预算的编制和审定; ③预算指标的下达及相关责任人或部门 的落实; ④预算执行的授权; ⑤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 ⑥预算差异的分析与调整; ⑦预算业绩的考核。

企业内部控制设计(DOC 25页)

企业内部控制设计(DOC 25页)

企業內部控制設計(DOC 25页)企業內部控制設計清華大學會計研究所陳關亭博士11月19日,清華大學會計研究所陳關亭博士在國家會計學院開辦的第四期財務總監高級研修班上作了題爲《企業內部控制設計》的報告。

共分三講:內部控制概論、國外內部控制範例、內部控制設計。

第一講內部控制概論一、內部控制的歷程內部控制,在內部牽制的基礎上,由企業管理人員在經營管理實踐中創造;並審計人員理論總結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監督和自行調整體系。

在其漫長的産生和發展過程中,大體經歷了萌芽期、發展期和成熟期三個歷史階段。

(一)萌芽期一一內部牽制內部控制,作爲一個專用名詞和完整概念,直到本世紀30年代才被人們提出、認識和接受。

但在此前的人類社會發展史中,早已存在著內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初級形式,這就是內部牽制(Internal check)。

例如,在古羅馬時代,對會計賬簿實施的"雙人記賬制"--某筆經濟業務發生後,由兩名記賬人員同時在各自的賬簿上加以登記然後定期核對雙方賬簿記錄,以檢查有無記賬差錯或舞弊行爲,進而達到控制財物收支的目的,即是典型的內部牽制措施。

縱觀該時期的內部牽制,它基本是以查錯防弊爲目的,以職務分離和賬目核對爲手法,以錢、賬、物等會計事項爲主要控制物件。

其概念基本如《柯氏會計辭典》(Kohler's Dictionary for Accountant)的定義,即"爲提供有效的組織和經營,並防止錯誤和其他非法業務發生而制定的業務流程。

其主要特點是以任何個人或部門不能單獨控制任何一項或一部分業務權利的方式進行組織上的責任分工,每項業務通過正常發揮其他個人或部門的功能進行交叉檢查或交叉控制"。

(二)發展期一一內部會計控制與內部管理控制1934年美國《證券交易法》,首先提出了"內部會計控制"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system)的概念。

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培训

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培训

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培训一、引言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目标,通过内部控制措施来保护企业利益、提高经济效益以及降低各类风险的管理工作。

良好的内部控制设计及培训对企业的发展和运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设计和培训两个方面探讨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流程。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1. 目标设定内部控制的设计必须明确企业的目标。

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制定明确的经营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流程和措施。

2. 风险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需要对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

通过风险评估,企业可以识别出潜在的风险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加以规避、降低或转移。

3. 控制措施设计基于目标设定和风险评估的结果,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些控制措施涵盖财务管理、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并需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4. 内部控制流程优化内部控制的设计需要不断进行流程的优化与改进。

企业应该建立内部控制监管机制,通过持续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对流程进行修正,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培训1. 培训目标确定企业内部控制的培训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培训目标。

例如,培训可以以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意识和理解为目标,也可以以提升员工内部控制操作技能为目标。

2. 培训内容设计根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

内容可以包括内部控制的基本知识、内部控制流程、内部控制工具和技术应用等。

同时,培训内容也应该结合实际案例,便于员工理解和应用。

3. 培训方式选择企业内部控制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

可以采取面对面培训、在线培训、培训资料发布等多种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培训方式。

4. 培训效果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培训需要评估培训效果。

通过培训后的员工问卷调查、培训成果展示和内部控制操作实操等方式,评估培训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

四、总结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培训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效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一、引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公司为实现目标,防范风险,提高经营效益,规范经营活动而建立的全面的、系统的、协调的控制体系。

设计和实施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如何设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二、目标和原则设计内部控制制度前,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和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保护企业资产免受损失,对资产的使用进行规范控制;2.防止欺诈、腐败现象的发生,确保企业高效诚信运营;3.提供准确、完整、可靠的财务信息,保护投资者利益;4.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经营行为。

基于上述目标,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分权责利原则:明确岗位职责,合理分配权力和责任;2.效率经济原则: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配置资源,确保经营活动高效完成;3.逐级审查原则:设置多级审批制度,确保关键决策得到充分审查和核实;4.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保证各部门及时汇报信息,避免信息滞后;5.内外部监督相结合:内部自我监督与外部监管相结合,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三、内控要素内部控制是由各个要素构成的,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改进。

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需要关注各个要素的安排和衔接。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内控意识、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的重视程度。

设计控制环境时,可以考虑引入内外部的监督机制,如设立监察等专门部门,由独立的董事、审计委员会等进行监督。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公司内部和外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设计风险评估时,可以借助风险评估工具和技术,如风险矩阵、风险评分等。

根据风险的不同等级,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风险可控。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制度中最核心的要素,包括内部审计、审批流程、制度和规范执行等。

设计控制活动时,需要结合具体业务流程,明确工作程序和职责,确保流程顺畅,职责分明。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中的重要环节。

内部控制设计

内部控制设计

内部会计控制讲稿2004年7月大纲内部控制概述一、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及内部控制设计三、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成本费用要点一、内部控制概述(一)什么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不单单是企业制定的一些制度,其实,它所包含的内容很广泛。

今天所讲的内部会计控制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它是企业管理的基础部分。

离开了内部控制,企业管理就无从谈起。

举个简单的例子,最简单的企业里,员工花钱是不是都需要领导批准,如果不这样是不是就乱了套——这就是内部控制里的授权批准。

内部控制到底是什么,按照现在最时髦的说法:内部控制是为合理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

也就是说内部控制是要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的效益,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保证企业遵守法律法规,而且他自身也是不断的完善的、发展的。

按我自己的说法,内部控制就是使企业内部业务活动顺畅进行的人人都遵守的一种保障机制,风险抵御机制,就是不让企业运转出毛病而且能提高效益的一些规定、约定等等。

(二)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为了更好的理解内部控制,讲一讲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

内部控制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经过漫长的产生和发展,大体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历史阶段。

1、萌芽期——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直到上世纪30年代才被人们提出、认识和接受。

但在此前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早已存在着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初级形式,这就是内部牵制。

例如,在古罗马时代,对会计账簿实施的双人记账制--某笔经济业务发生后,由两名记账人员同时在各自的账簿上加以登记然后定期核对双方账簿记录,以检查有无记账差错或舞弊行为,进而达到控制财物收支的目的,即是典型的内部牵制措施。

2、发展期——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首先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

1953年到1972年,美国准则委员会将内部控制划分为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1)内部会计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与制度设计

企业内部控制与制度设计

企业内部控制与制度设计关键词企业经济内部控制思考分析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进行自我调控生产经营活动的保障机制,是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措施。

随着信息管理技术的不断普及,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避和防范市场风险、减少企业经济损失、提高企业资本的再生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功能概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和规避市场风险、有效监督和管理企业经济发展为目的,通过全方位构建企业经济活动过程控制体系、以流程方式直观表达企业生产经营的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相关管理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通常由明确目标、确定标准、强化执行、监督检查、完善提高等环节组成,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最终目标,主要是通过企业经济活动管理的科学运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化和最大化。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性以及使用性能的高效性,保障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的准确可靠性,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经济决策的有序运行,确保相关经济政策法律法规有效贯彻落实。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内部控制是加强企业经济风险管理的基础。

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自我调节生产经营活动的手段,属于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从目前状况看,一些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企业的人力资源机构配置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出现失控现象,导致企业效益下滑。

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监督企业物资的采购、计量和验收等环节,从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企业有效经营。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实现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体现。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利用会计、统计等业务规划,把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等活动密切融合,充分发挥整体作用,激发员工工作潜能,促进整个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市场竞争形势日趋激烈,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强化内部控制力度,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保证企业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汇编(doc 154页)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汇编(doc 154页)

内部控制制度目录第一篇内部控制的基础 (4)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机构及岗位职责 (3)第三章内部控制方法 (4)第四章内部控制基础工作 (6)第五章授权体系概述 (7)第六章附则 (10)第二篇供应生产销售内部控制制度 (11)第一章供应内部控制制度 (12)第一节内控概述 (12)第二节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 (15)第三节授权体系 (22)第四节管理制度 (26)物资供应计划(P2-Z1-J4-1) (26)物资请购规范(P2-Z1-J4-2) (31)自采业务规范(P2-Z1-J4-3) (34)大宗采购管理(P2-Z1-J4-4) (38)定点采购管理(P2-Z1-J4-5) (43)固定资产及设备采购管理(P2-Z1-J4-6) (48)劳务及服务采购(P2-Z1-J4-7) (50)采购作业控制(P2-Z1-J4-8) (52)供应商管理(P2-Z1-J4-9) (56)合同、订单管理(P2-Z1-J4-10) (59)进货价格及采购成本控制(P2-Z1-J4-11) (62)物料进库规程(P2-Z1-J4-12) (66)物料出库规程(P2-Z1-J4-13) (69)退料规程(P2-Z1-J4-14) (71)仓库账务管理(P2-Z1-J4-15) (74)存货盘点管理(P2-Z1-J4-16) (76)库存分析及报告(P2-Z1-J4-17) (82)第二章生产内部控制制度 (86)第一节内控概述 (86)第二节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 (88)第三节授权体系 (94)第四节管理制度 (96)生产计划管理制度(P2-Z2-J4-1) (96)领料制度(P2-Z2-J4-2) (100)物料使用制度(P2-Z2-J4-3) (104)物料退库制度(P4-Z2-J4-4) (107)物料盘点制度(P2-Z2-J4-5) (110)生产环节控制制度(P2-Z2-J4-6) (113)产成品入库制度(P2-Z2-J4-7) (116)产成品检验制度(P2-Z2-J4-8) (118)产成品出库制度(P2-Z2-J4-9) (120)委托加工定价制度(P2-Z2-J4-10) (123)委托加工过程管理(P2-Z2-J4-11) (125)委托加工产品管理制度(P2-Z2-J4-12) (131)生产成本管理制度(P2-Z2-J4-13) (135)第三章销售内部控制制度 (138)第一节内控概述 (138)第二节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 (140)第三节业务授权 (143)第四节管理制度 (144)销售定价管理制度( P2-Z3-J4-1 ) (144)销售环节管理制度( P2-Z3-J4-2 ) (146)第三篇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

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

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指企业为实现各项经营目标,通过建立各种管理制度、优化业务流程和强化盈利风险控制等手段,以达到保护企业利益、防止损失的目的。

内部控制不仅是一种企业管理方法,也是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举措。

本文从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两个角度,阐述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应该如何进行优化。

一、内部控制的设计内部控制设计是指企业为实现各项经营目标,根据其自身经营活动的特点和风险特征,制定符合企业自身风险特征的管理制度、程序和规则。

内部控制设计可以根据风险分类实施,具体步骤如下:1. 风险识别企业应该对其自身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包括内部和外部因素造成的风险。

内部因素包括企业机构、业务流程、人员和财务状况等,外部因素包括市场环境、法律法规和竞争状况等。

在识别风险的过程中,还需要评估风险造成的影响程度和可能性。

2. 风险分析针对不同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威胁程度和可能性,确定采取的内部控制手段,包括管理制度、程序和规定等。

在风险分析的过程中,还应观察对某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后果,整改必要的不足之处,以达到持续改善的目的。

3. 控制措施制定根据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管理制度、程序和规定等内容。

同时必须协调内外部各种资源,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针对所存在的各种风险定制科学的控制方案。

二、内部控制实施内部控制实施是内部控制设计后的一个延续和完善过程。

它是指企业为使内部控制措施得以顺利实施,并在企业运营中产生效果,必须加强管理、优化流程、完善机制,积极开展内控宣传等。

1. 管理强化内部控制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管理强化。

企业应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责任,改进和完善内控机制,确保内部控制有效运转。

2. 流程优化优化业务流程是一项重要任务,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如信息化管理,重视流程效率、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以提升企业高效运转能力。

3. 内控机制完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是加强企业风险防范的基础,必须严格执行制度,建立完善的保密制度、审批制度和资金流程等,保障企业各项经营活动能正常开展。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内容(1)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2)实物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3)采购与付款的内部控制制度(4)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制度(5)财务报表的内部控制制度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原则1、总体性原则(1)合法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3)重要性原则(4)有效性原则(5)制衡性原则(6)适应性原则(7)成本效益原则2、具体原则(1)权力与责任对等原则(2)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3)岗位设置效率原则(4)回避原则1、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内容第一: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第二: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应当符合法律要求,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核对、清理应当严格有效,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应当按规定严格执行进行货币二、资金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1、岗位分工和职务分离原则2、严格授权批准控制的原则3、严格遵循规定的程序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的原则(一)货币资金业务控制程序1、现金业务控制程序1)授权经办业务企业应当建立现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现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2)企业取得的现金收入时应及时天之原始凭证入账,不得帐外设帐,严禁收款不入账:企业借出款项必须执行严格的审核批准程序,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

有关经办人员在现金收支凭证上签字,据以作为收付现金的书面证明。

3)审核原始凭证。

会计部门的会计主管人员或指定的分管会计负责的人员对收到的有关现金收支业务原始凭证进行审核。

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凭证,可拒不受理或责成经办人员补办。

4)编制记账凭证。

分管会计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相关凭证,签章后通知办理现金收支事项。

5)收付现金。

出纳人员复核收付几张凭证及原始凭证,按凭证上所列金额收付现金,并在凭证上加盖“收讫”,“付讫”戳记。

6)复核记账凭证。

稽核人员或指定人员审查收账凭证及付款凭证。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实施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实施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实施现代企业必须拥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企业运营的合法性、规范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它体现了企业管理者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对控制手段的选择。

下面我们从设计与实施两个方面来探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一、内部控制制度设计1、内控制度的结构内部控制制度分为三个部分: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程序和内部控制监测。

内部控制环境是指企业内部的文化、价值观、风险认识和风险管理能力等影响内部控制效果的因素,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内部控制程序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目标,规定的内部控制措施及控制方法和实现方式。

内部控制监测是指企业对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可靠性的检测及其改进措施。

2、内控制度构成要素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构成要素:(1)目标的设定:企业需对自身情况及所面临的风险有明确定义,建立健全的目标管理体系。

(2)风险管理:需要对风险进行识别,定量分析、控制和监督等。

(3)控制手段的设定:企业应对所面临的风险特点进行科学的识别,选择对应的防范手段并进行综合配合,使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

(4)信息系统: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包括财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以便于信息资源的收集、处理和分析。

(5)人员管理:企业内部人员素质的专业和道德规范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构成一个基础条件,管理人员应具有专业水平和高度的责任感。

二、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需设计合理,还需深入实施。

企业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完整性:指企业各个部门在内部控制执行和管理各方面所涉及的内部流程、管制点应该完整齐全,不存在重大漏洞,可以有效地防范内部控制所面临的风险。

2、有效性:指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应该达到预期预防和解决风险的目标,具有有效性。

3、适当性:指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应根据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企业规模、企业特性以及风险评估结果等因素进行灵活、审慎地调整。

企业内部控制设计

企业内部控制设计

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一、概述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护自身利益、提高运营效率以及防范风险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措施。

良好的内部控制设计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规范化运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竞争力等目标。

本文将围绕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二、内部控制设计原则1. 有效性原则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应能够发挥实际的效力,确保企业的各项制度能够得到有效执行,避免制度形同虚设。

2. 经济性原则内部控制设计应考虑成本效益,避免因内部控制措施过于复杂而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3. 适应性原则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应根据企业的规模、业务特点和风险情况进行差异化设计,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4. 审计性原则内部控制设计应具备审计性,能够提供足够的审计证据,保证内部和外部审计的顺利进行。

三、内部控制设计步骤1. 风险评估和识别企业应对内部和外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识别,包括经济、操作、金融、法律等各个方面的风险。

2. 控制目标设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企业的控制目标,明确控制的重点和目标。

3. 内部控制措施设计根据控制目标,设计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包括组织结构、制度规范、流程流程等各个方面的设计。

4. 内部控制实施将内部控制措施付诸实施,并确保其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5. 监控和改进建立内部控制的监控机制,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改进和优化。

四、内部控制设计的关键要素1. 管理层的承诺和参与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需要得到管理层的积极承诺和参与,只有高层重视并投入足够资源,内部控制体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 制度和流程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设计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流程,确保各项业务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减少操作上的失误和风险。

3. 内部控制意识的培养企业内部控制设计要强调培养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使每个员工都能够自觉地遵守制度、履行职责,共同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

4. 监控与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监控与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设计规范(doc 60页)

企业内部控制设计规范(doc 60页)

企业内部控制设计规范(doc 60页)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一)清华大学会计研究所陈关亭博士11月19日,清华大学会计研究所陈关亭博士在国家会计学院开办的第四期财务总监高级研修班上作了题为《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报告。

共分三讲:内部控制概论、国外内部控制范例、内部控制设计。

第一讲内部控制概论一、内部控制的历程内部控制,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

在其漫长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大体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历史阶段。

(一)萌芽期一一内部牵制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被人们提出、认识和接受。

但在此前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早已存在着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初级形式,这就是内部牵制(Internal check)。

例如,在古罗马时代,对会计账簿实施的"双人记账制"--某笔经济业务发生后,由两名记账人员同时在各自的账簿上加以登记然后定期核对双方账簿记录,以检查有无记账差错或舞弊行为,进而达到控制财物收支的目的,即是典型的内部牵制措施。

纵观该时期的内部牵制,它基本是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为手法,以钱、账、物等会计事项为主要控制对象。

其概念基本如《柯氏会计辞典》(Kohler's Dictionary for Accountant)的定义,即"为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并防止错误和其它非法业务发生而制定的业务流程。

其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利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它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

(二)发展期一一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首先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system)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一)11月19日,清华大学会计研究所陈关亭博士在国家会计学院开办的第四期财务总监高级研修班上作了题为《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报告。

共分三讲:内部控制概论、国外内部控制范例、内部控制设计。

第一讲内部控制概论一、内部控制的历程内部控制,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

在其漫长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大体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历史阶段。

(一)萌芽期一一内部牵制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被人们提出、认识和接受。

但在此前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早已存在着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初级形式,这就是内部牵制(Internal check)。

例如,在古罗马时代,对会计账簿实施的"双人记账制"--某笔经济业务发生后,由两名记账人员同时在各自的账簿上加以登记然后定期核对双方账簿记录,以检查有无记账差错或舞弊行为,进而达到控制财物收支的目的,即是典型的内部牵制措施。

纵观该时期的内部牵制,它基本是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为手法,以钱、账、物等会计事项为主要控制对象。

其概念基本如《柯氏会计辞典》(Kohler's Dictionary for Accountant)的定义,即"为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并防止错误和其它非法业务发生而制定的业务流程。

其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利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它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

(二)发展期一一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首先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system)的概念。

其中指出:证券发行人应设计并维护一套能为下列目的提供合理保证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a.交易依据管理部门的一般和特殊授权执行;b.交易的记录必须满足GAAP或其他适当标准编制财务报表和落实资产责任的需要;c.接触资产必须经过管理部门的一般和特殊授权;d.按适当时间间隔,将财产的账面记录与实物资产进行对比,并对差异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告,以及1947年《审计准则暂行公告》(TSAS),出于改进审计方式的需要,提出了以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为基础的审计程序。

但这期间,无论在审计文献中还是在其他管理著作中,均没有关于内部控制概念的权威性定义。

1.第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定义为了赋予内部控制一个准确完整的定义,审计程序委员会下属的内部控制专门委员会经过两年研究,于1949年发表了题为《内部控制、协调系统诸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专题报告,对内部控制首次做出了如下权威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

此定义强调,内部控制不只限于与会计和财务部门直接有关的控制方面,它还包括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定期报告经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统计报告送交有关部门、制定培训计划以培训有关人员使其能够履行职责,以及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以保证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种程序的准确性,并保证其得到贯彻执行等内容。

此外内部控制还包括其他领域的一些活动,例如,具有工程性质的时动分析以及在检查系统中运用的质量控制,基本上属于生产部门的活动。

2.定义的第一次修正上述范围广泛的内部控制定义及其解释的发布,当时被普遍认为是对内部控制这一重要概念的重大贡献。

但该报告所定义的内部控制概念,其内容如此宽泛,以致包括了审计人员对审查内部控制所不原、也不可能承担的职责。

从与委托人讨论什么是良好的会计和经营方法的角度考虑,他们感到1949年的定义非常合适,但从承担为制定审计方案而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的责任角度考虑,他们感到这一定义范围过宽。

该委员会的解决方式,是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大类--即将与前两个目标即保护资产和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有关的控制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而将与后两个目标即提高经营效率、保证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执行有关的控制归入内部管理控制。

于是1953年10月,审计程序委员会(CAP)又发布了《审计程序公告第19号》(SAP No.19),对内部控制作了如下划分:"广义地说,内部控制按其热点可以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1)会计控制由组织计划和所有保护资产、保护会计记录可靠性或与此有关的方法和程序构成;会计控制包括授权与批准制度;记账、编制财务报表、保管财务资产等职务的分离;财产的实物控制以及内部审计等控制。

2)管理控制由组织计划和所有为提高经营效率、保证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执行或与此直接有关的方法和程序构成。

管理控制的方法和程序通常只与财务记录发生间接的关系,包括统计分析、时动研究、经营报告、雇员培训计划和质量控制等"。

可见,所以把内部控制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是为了按照公认审计标准来规范内部控制检查和评价的范围。

对此,1963年,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审计程序公告第33号》的结论是:独立审计师应主要检查会计控制。

会计控制一般对财务记录产生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审计人员必须对它做出评价。

管理控制通常只对财务记录产生间接的影响,因此,审计人员可以不对其作评价。

但是,如果审计人员认为,某些管理控制对财务记录的可靠性产生重要的影响,那么他要视情况对它们进行评价。

例如,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生产部门、销售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的统计分析需要给予评价。

3. 定义的第二次修正第一次修正后的定义,大大缩小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范围,但人们认为对"会计控制"的保护资产和保证财务记录可靠性这两点仍然可能发生误解。

即对"保护"一词作广义的解释可能会使人们产生这样一种印象:"决策过程中的任何程序和记录都可以包括在会计控制的保护资产概念中"。

为了避免这种宽泛的解释,1972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对会计控制又提出并通过了一个较为严格的定义:"会计控制是组织计划和所有与下面直接有关的方法和程序:1)保护资产,即在业务处理和资产处置过程中,保护资产遭过失错误、故意致错或舞弊造成的损失。

2)保证对外界报吉的财务资料的可靠性。

"4.定义的第三次修正1972年,美国准则委员会(ASB)《审计准则公告》的制定者,循着《证券交易法》的路线进行研究和讨论,在第1号公告(SAS No.1)中,对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提出并通过了今天广为人知的定义:(1)内部会计控制。

会计控制由组织计划以及与保护资产和保证财务资料可靠性有关的程序和记录构成。

会计控制旨在保证:经济业务的执行符合管理部门的一般授权或特殊授权的要求;经济业务的记录必须有利于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或其它有关标准编制财务报表,以及落实资产责任;只有在得到管理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才能接触资产;按照适当的间隔期限,将资产的账面记录与实物资产进行对比,一经发现差异,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2)内部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组织计划以及与管理部门授权办理经济业务的决策过程有关的程序及其记录。

这种授权活动是管理部门的职责,它直接与管理部门执行该组织的经营目标有关,是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控制的起点。

上述内部控制定义的演变反映出两个重点:第一,当前注册计师在开展其审计工作时所运用的会计控制概念,是一种纯技术的、专业化的、适用范围具有严格规定性的、防护色彩很浓的概念,它的主要宗旨是预防和发现错弊;第二,自审计程序委员会于1949年提出第一个内部控制定义起,人们为完善该定义作了不懈的努力,以至于今天的内部控制定义与1949年的定义有天壤之别。

这种以会计控制为主的定义,虽为独立审计界认可,却屡屡遭到管理人员代言人的攻击。

他们指出,这些定义把精力过多地放在纠错防弊上,过于消极和狭窄。

凯罗鲁斯先生对于代表独立审计界观点的《特别咨询委员会关于内部会计控制的报告》,只表示有保留地同意。

他认为,该报告对内部会计控制范围的讨论受现存审计文献的影响太大。

凯罗鲁斯主张,内部控制范围和目标应予以扩展,以便它们更能够适应管理部门的需要。

他极为主张,审计准则委员会所纳入"内部会计控制环境"的某些因素应该是设计合理、运行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些因素包括:(1)组织计划,(2)责任的确定和授权,(3)预算程序和预算控制,(4)员工雇用计划和财务人员培训计划;(5)保证所有参与经济业务授权、记录、保护资产、报告财务信息的职员保持较高的行为道德水准的方法和措施。

从管理人员(和其它有关第三方)的角度来看,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之间的区别并不大,甚至根本没有区别。

特别是那些置身于企业经营活动的人们,他们很难接受这种区分。

1980年3月在"内部审计师协会"代表大会的发言中,凯罗鲁斯先生把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58年将1949年的内部控制定义区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的行为描绘为"将美玉击成了碎片"。

他声称,在这块美玉完全修复以前--我们不可能有一个对管理人员有用、为管理人员理解的内部控制定义。

(三)成熟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架构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文献界定了会计控制概念,而公司的经理们创立并在实践中运用着管理控制概念,这两个概念形成鲜明的对照。

如果对这两种善于内部控制的不同解释的同时并行这一事实视而不见,那么任何设计内部控制系统的企图都是短视的,同时也是徒劳的。

于是,人们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和整体架构的概念。

1.内部控制结构(Internal Control Structure)1988年4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 N0.55),规定从1990年1月起以该文告取代1972年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

该文告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Internal Control Structure)一词取代原有的"内部控制"一词,而且文告提出的内部控制内容比以前更为实在,条理更加清楚。

该文告的颁布和实施可视为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突破性成果。

以"财务报表审计对内部控制结构的考虑"为题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指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并且明确了内部控制结构的内容,具体如下:(1)控制环境所谓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