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象似的群山》语言特色的语用学研究
白象似的群山

《白象似的群山》中话语含义的语用研究[摘要]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白象似的群山》,其风格与传统小说迥异。
整篇小说没有人物介绍,以对话贯穿始终,成功地运用对话塑造了人物。
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在此作品中具有明显的体现,合作原则是每种语言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读者赏析小说中的对话提供了新的方法;会话含义为读者提供了一条顺利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的通幽曲径。
[关键词]白象似的群山;对话;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最具特色的短篇小说之一,它写于1927年,收入海明威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
小说情节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美国男人和一位姑娘在一个西班牙小站等火车,男人设法说服姑娘去做一个小手术。
是什么手术小说没有直接交代,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我们可猜到那是一次人工流产。
整篇小说以对话贯穿始终,没有人物介绍,没有情节的来龙去脉,听不见作者的任何声音,小说几乎全由一对男女的对话构成。
下面从合作原则和对话含义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对话。
一、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会话的目的在于相互了解,达成某种共识。
在日常的会话交际活动中,语言使用者能够成功地进行语言交际活动的前提是要共同遵守约定俗成的规则系统。
在交谈过程中,会话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交际目的,通过交谈理解对方,实现交际目的。
因此为了准确有效进行交际,会话者之间都要采取合作的态度,遵循一些原则,这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语言学家格赖斯在60年代末,提出的合作原则。
格赖斯认为,在会话过程中,谈话双方的语言交际总是互相合作的,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愿望,互相配合,以求能够相互理解对方的意思。
根据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学说,会话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合作原则,实际上就是会话者所普遍持有的一种假设,即交际双方都要本着互相合作的原则,使会话围绕着主题进行,并且使其与交际目的相吻合。
合作原则是人们会话顺利进行的保证,但人们在日常交谈中,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有意或无意违反了“合作原则”,这样,就产生了“会话含义”。
论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的语言艺术

上海 建 桥 学 院
张利
摘要
的 对话
、
:
海 明 威采 用 简短 的词 语
、
洗练
姑 娘 坐 在 那 栋 房 屋 外 面 阴凉 下一 张 桌 子
的
,
味 儿确 实 不错
。 ”
姑娘说
,
:
“
那 实在
”
象 征 的 手 法 来 揭 示 男 女 主 人公
,
。
句子结 构 单
人 带来某种沉 重的负担
女子 因 为怀
,
词汇
。
口 语化
,
呈 现 出 紧 凑 与朴 实 的
孕而给男人带 来过多负担
。
同时女子
叙述 语言与 对话 形式 的简洁
语言风 格
怀 孕 的 形 象 与 大 象 庞 大身 躯 形 成 一 定
,
直白
( 一 ) 简洁式文字 海 明 威 的所 有文学 都使 用 冰 山 原 则
,
姑 娘把远处 的群山 比
口
u s a e o c
D O I : 1 0 16 4 1 2 j/
e
.
k n
i 100 1 84 7 6 2 0 16 2 3 04 3
景 介绍
,
或者 直露 褒 贬 的道 德 评 价
。
这
,
而且这 个 比喻在 她的
,
中
引言
美 国 作 家 海 明 威 的 语 言风 格 独 树 一 帜
“
作 技巧 来博 人眼 球
显 文字 的简 洁 之 美
语 言 的朴实 无 华 彰
人 物对 话 平淡 自然
白象似的山峦语用解读

《白象似的山峦》语用解读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是小说艺术的大师,在英美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白象似的山峦》是其短篇名作。
本文应用语用学中的核心理论——会话含义理论剖析《白象似的山峦》中的人物对话,以此来说明作家是如何利用人物间的对话来描述人物性格,进而为表现主题效劳的。
关键词:会话含义;合作原则;对话分析1. 引言欧内斯特·海明威关于现代美国文学的进展有特殊的奉献,他独树一帜的“海明威风格”,成功地成立了一种洗练、简练的现代叙事文体。
海明威的作品内容和他的制造形式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
海明威自己曾提到他写作时遵循的冰山原理:“若是一个散文作家关于他想写的东西内心很有数,那么他能够省略他所明白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到他所忽略的地址,仿佛作者自己已经写出来似的。
冰山在海里移动是庄重宏伟的,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在这种原那么指导下,海明威创作了一种严谨、洗练、朴素的叙事风格。
他作品中的十分含蓄简练的语言往往能够表达出极为深远的内涵。
海明威喜爱写对话,喜爱用对话来推动故事、刻画人物、渲染气氛,他的对话大多简练短促,表现了“冰山理论”。
《白象似的山峦》可谓是“冰山理论”的巅峰之作。
在这篇小说中,男女主角的对话组成了表达主体,这些对话看上去浅显易懂,超级现实,超级生活化,似乎确实是口语,连语气也是平淡含糊的。
本文试取利用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理论中的合作原那么来分析这些貌似简单的会话中所展现出来的人物性格及其内涵,进而反映出作者别具匠心的对话安排是如何揭露作品的主题的。
2.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是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 p. grice) 第一提出来的。
它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在言语交际中起着超级重要的作用。
①会话含义交谈是人类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的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
所谓交谈就是参与的双方或多方不断轮流地说话;“说话”那个词语是指“用语言表达意义”的行为,而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一样可分为两种:一种指说话人说出单词和句子所表达的字面意义,另一种指的是说话人通过说话所含蓄地表示的意义。
浅谈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中冲突话语的语用分析

进 行 的语用 分析 。总 的来 说 ,冲 突话 语是 与论辩 、争 论等 对 立性 话 语相伴 出现 的 ,随着 言谈交 际 的推 进而 变化 ,并 影 响着 交 际的 效果等 。冲 突话 语的 引发 、发展 或激化 、结 束 等不 同阶段都 体现 出特 定语 境制约 下 的系统特 征 ,需要
山》的冲 突话 语进 行分 析 , 旨在 揭示 话语 冲 突的构 建 ,深 化话 语分 析 的研 究 。 以上 是我对 《 白象似 的群 山》 的冲突话 语结 合会 话分 析与合 作 原则 以及起 始话 步 、冲 突话 步 、结束话 步 的结构
1 . 语料 简介 《 白象 似 的群 山 》是 海 明威 短 篇 小说 的经 典 之 作 。小 说 的 内容梗概 是 :一个 男人 和 一位 女子在 一个 西班 牙 小站 等火 车 ,男人 试 图说服 女子 去做 一个 手术 。至 于是 什么 手 术 ,小 说没有 直接 交代 ,但 根 据一 些细节 , 结合我 们 的生 活 经 验 ,我 们 可 以推 测这 是一 次 人 工 流 产 。故 事 由此 展 开 ,小 说的 主体部 分就 是 男人 和女子 之 间的对 话 ,作者 没
了概 述 ,并对 争吵 话语 的语类 结构 进行 了研 究 。
二 .《 白象似的群山》的冲突话语 分析
象 的重要 原 因。下 面我 们 以会话 分析 及合 作原 则为 理论 基 暂 时地 结束 了话语 冲 突。 础 ,采用 赵 英玲 的研 究方法 ,对 海 明威 小说 《 白象似 的群 三 .结 束 语
一
.
研究背景
全 是 群体 之 间 或个 体 之 间 因其 见解 、利 “ 你 再说 我可 要尖 叫了 。 ” 益 、原 则 、 目的等 不 同所 引 发 的某 种 抵 触 或 争 论 状 态 。 ” 这段 对话 发生 在 故事接近 尾 声的 时候 ,男女主人 公 已 从发 生方 式来 说 ,冲突 可分 为 言语冲 突和 非言 语冲 突 ( 即 经在 是 否做手 术上 进行 了 多次 的争执 ,男人 因重复 女子 的 行为 冲 突 ) , 前者 是冲 突 话语 的研 究对 象 。国 外学 者 对冲 话 充分地 表达 了自 己的观 点 ,女子 在第 二个反对 话轮 中对 突 话 语 的 研 究始 于 2 O世 纪 8 O年 代 对 言语 论辩 现 象 的关 其 观 点进 行 了直接 的 否定 ,男人 又是 怎样进 一步来维 护 自 注 。进 入 9 O年 代 ,对冲 突话 语 的讨 论才 出现 了一些 新 的 己的观 点 的呢 ?每 当话轮转 到 自己跟 前时 ,男人 不断重 复 视角 和研 究方 向 。一些 学者 探讨 了在 论辩 、争 论 、反驳等 自己的 观 点:“ 我 们 可 以拥 有 整 个世 界 ” 、 “ 我 们可 以到 处 言 语事 件 中 的语 言 结构 特 征 。直 到 2 1 世 纪 ,对冲 突 话 语 去 逛 逛 ” ,女 子 则对 其 进行 一一 的否定 ,使 冲 突一步 步 发 的探 讨 才逐 渐 吸 引 了 国内学 者 的 眼球 ,从 学 科视、 角 来说 , 展 到高潮 阶段 。 怎样 结束一 席谈 话也 是会话 分析 的一个 重要 方面 。谈 主要 有会 话分 析和 语用 学分 析 ,也包括 社 会语 言学 及认 知 语 言学探 究 ,但前 者是 主流 。李 祥云和 张 德禄进 一 步完 善 话 的结 束语 是经过 谈 话双方 协调 活动 的 自然 结果 。在 冲 突 了冲 突话 语 的结构 类型 ,对 冲 突话语 的语 类结 构潜 势进 行 话 语 中,经 过几个 轮 回的 争执 ,要么 一方屈 服顺从 ,要 么 两 方和 解让 步 ,要么 第三 方介入 , 问题才 能得到解 决 ,冲 突 才能 得 以平息 。 当然 ,转 换话 题 、使 用幽 默的 话语 、脱 冲 突 话 语 的 引 发 原 因、 冲 突 话 步 、 间接 冲 突 等 在 现 离 对 话 等 都 能结 束 冲 突 话 语 ,但 问题 不 能 得 到真 正 的 解 实 交 际 中广 泛 存 在 , 且十 分 复 杂 , 又难 以捕 捉 , 因 此给 决 。在 《 白象似 的群 山》 中,结 束冲 突最常 用的 一种方 式 冲 突 话 语 的继 续 研 究提 供 了必 要 性 。 这 也 是 T a n n e n 和 是 停止 对话 , 以上所 举的 各例都 是用停 止对 话 的方式 暂时 R u d a n k o 等 学 者要从 小 说 、戏 剧 、影 视 作 品中 寻找研 究对 结 束冲 突 的。除此 以外, 男女主 人公 也 以转 移话题 的方 式
从《白象似的群山》看海明威作品中的语言艺术

从《白象似的群山》看海明威作品中的语言艺术黄章永【摘要】《白象似的群山》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最有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其故事情节简单、语言朴实,但叙述艺术、写作手法都比较新颖,将小说人物的内心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突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这种独具一格的行文风格影响了很多后世作家.基于此,通过对《白象似的群山》的简要分析,来探讨海明威写作的语言艺术.【期刊名称】《黑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08)008【总页数】2页(P173-174)【关键词】《白象似的群山》;海明威;语言艺术【作者】黄章永【作者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江苏徐州221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712.074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创作风格给后世文学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有评论家指出,海明威只注重写较为激烈的行动,而不涉及内心世界的描写,因此其写作风格在创作方面存在很大局限性。
但还有研究者认为,这种评论太片面了,因为海明威其他短篇小说中都涉及了“心理”方面的描写。
目前,在现代英国作家中,很多作家都受到了海明威小说创造风格的影响。
美国小说家海明威的文学语言造诣是非常独特的,其在小说创作中通过对话式的语言表达方式成功地造就了很多成功的人物形象,并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小说主人公的内心精神世界[1]。
1.简约式文字海明威的所有文学作品都采用了冰山原则,他认为:“文学表现艺术的天敌是冗长的笔墨,文学形象塑造成功的秘诀是简洁的语言。
”文学家通过简单新颖的对话形式来塑造人物形象。
比如,“埃布罗河谷的对岸,白色山脉的连绵起伏……没有树木、没有花草,车站出现在两条铁路的中间,没有繁琐的装饰,只有阳光温暖的普照……紧挨着车站的另一边,是一栋栋隐藏在树林中的房屋……那个美国男人正和一位美丽的姑娘坐在房屋树影下乘凉聊天……列车在这个车站停靠转站,然后继续向前方驶去……”。
以上那段简短的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事情发生的缘由、整个事情经过,文字里没有使用任何修辞手法,也没有使用任何描写手法,只是使用简单的文字将内容表达了出来。
《白象似群山》中对话的语用分析

子, 之 间 的地 位 不 一 样 , 说 话 人 期 待 的那 个 对 子 被 称 为优选第二对子 ( p r e f e r r e d s e c o n d p a i r ) , 其 他 的被 称
为非优选 第 二对 子 ( d i s p r e f e r r e d s e c o n d p a i r ) 。通 常
主要 涉 及 群 山 、 酒、 堕 胎 和未 来 等 话 题 。该 篇小 说
值 得 挖掘 的层 面很 多 , 如 背 景描 写 、 象 征 的运 用 和
吧 台女子 的作 用 等 。 由 于对 话 是 海 明 威叙 事 艺术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 故本 文试 图运 用语 用学 理论 或原
系准则和方式 准则 [ 3 ] 4 5 7 除 了方式 准则 外 , 其 它 三 个 与 本 文 分 析 相 关 。但 在 实 际 交 际 中 , 人 们并 不 严 格 遵 守合作准则 , 当 违 反 某 一 条 或 几 条 准 则 时 就 产 生 会 话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 版 )
J o u r n a l o f Mu da n j i a n g No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NO. 1 , 2 01 5 To t a l NO . 1 85
《 白象似 群 山》 中对话 的语 用分析
第 一 次世界 大 战使许 多 美 国青 年 的梦 想破 灭 , 他们精神空虚, 无所 事 事 , 难 以打 发光 阴 。由 于一
时间 找不 到 出路 , 他 们 终 日在 绝 望 和享 乐 中度 过 。 1 9 2 7年 , 海 明威 写下不 朽 名篇 《 白象 似 群 山 》 , 这 部 小 说就 是 当时 情 形 的 一个 反 映 。该 篇讲 述 了一 个
从《白象似的群山》谈言外之意的真实

胡君内容摘要:对话是人类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话语的言外之意可清楚揭示会话双方的真实意图及性格。
本文借助会话含意及合作原则理论对海明威的小说《白象似的群山》进行语篇分析,通过解读女主人公反抗前后与男主人公的对话以揭露男主人公的自私虚伪及女主人公由软弱向坚强独立的转变。
关键词:会话含意合作原则白象似的群山海明威1.会话含意及合作原则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认为,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下借助一系列方式表达的需要听话者进行推断的言外之意即会话含意。
他进一步指出会话含意占人们日常交际的多数。
有时说话人为礼貌或在特定场合下为表达自己的言外之意会故意违反一系列准则。
而这套准则即格莱斯为保证交际正常进行而提出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数量准则—言语应包含当前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不能超出所需的信息量;质量准则—不要说自己认为是虚假的或证据不足的话,尽量使所言为真;关联准则—所说的话要同话题相关;方式准则—言语要清晰简洁,避免晦涩歧义。
由此可见,数量准则保证了交谈的充分性,质量准则保证了交谈的真实性,关联准则保证了交谈的可持续性,而方式准则保证了交谈的可行性。
表面上,会话含意产生于对合作原则的违反,但实际上,交际双方还是在默认合作原则的基础下表达言外之意的。
听话者认定说话者实际是遵守合作原则,说话者违反准则的目的就在于引起听话者的注意,使其结合特定情境推断出自己的真实意图。
文学作品中人物间的对话是作家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黄国文在《语篇分析概要》中指出:“文学作品中的对话不是随意堆砌的,而是作家用来反映人物心理、态度、感情和传递会话含意的有效手段。
”1 2.言外之意下的真实与人物性格作为海明威早期最有特色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几乎通篇由人物对话组成,没有对人物心理及性格的描写,也没有交代情节的来龙去脉。
海明威用对话向读者展现了海面上1/8的冰山,而海面下的7/8则需通过分析看似平淡无奇的对话来揭示。
《白象似的群山》的语用学分析

《白象似的群山》的语用学分析作者:高冬生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2年第12期在阅读文章时,语用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角色、思想活动以及画外音,而合作原则为我们日常交流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结合《白象似的群山》,分析了合作原则在文章中的作用,并举出了若干对话来进行例证。
继而分析了在文章中违背质量准则的行为,并结合文章进行透彻的分析。
《白象似的群山》语用学分析实例交谈是人类口头表达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美国非常著名的哲学家格莱斯曾提出,交谈指的是不同的个体之间,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努力,从而能够达到良好的会话交流。
一、合作原则会话一词总的来说包含着两个意思:第一个方面,是非常浅显易懂的,主要是语言想要表达的符号意义;第二各方面,则显得深入些,主要指的是字面意思之外的意义。
在和他人交流的过程当中,如果我们仅仅关注说话一方的字面用语,那么就可能对其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产生误解,从而达不到想要交流的效果。
我们提倡在交流中要遵循合作原则,所谓的合作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数量准则。
是指在和他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为对方提供充分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必须不是臃肿多余的;第二,质量准则。
指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所说的话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存在欺骗;第三,关系准则。
指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所说的话必须围绕所讨论的主题,不能漫无边际;第四,方式准则。
指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要注意谈话的方式方法,既要讲清楚,又要讲的简洁易懂。
实际生活中,人们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不能够很好地贯彻上面这些准则。
因此,很多人在交际的过程中往往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产生了交际的艺术。
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就很喜欢运用言外之意来写作,他有意违背交际表达中的合作原则,从而使得文章更有内涵。
读者也能从这样的表达方式中体会到别样的韵味,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二、语用分析这里我们列举小说中一对情侣间的对话来分析。
《白象似的群山》话语过程分析

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就是整篇文章都 是由对 话 构成 的。没有 对 故事 背 景 进 行 介 绍,没有 对 故事 主 人 公 任 何 的 外 貌 及性 格 描 写,甚 至 对 故事 场 景 的发 展 也 没有 相 应 的 表 达 。在 这 种 情 况 下,小 说 中 的 对 话 就 是 表 达作者写作意图的最有效方法,同时, 通 过 对小说 的 对 话 进 行 分 析,读 者 能 够 更 好 地 理 解 这个 故事。小说中两 位 主 人 公 的 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对是否留下这个孩子 这 个问题的立场观点都通过他们的话语表现 了出 来 。小 说中 六 种 过 程 所占 的 比 例 为: 物质过 程2 5 个,占18.2 %,心理 过 程2个,占 1.4 % ,关系 过 程 6 个,占4.3 % ,存 在 过 程3 个,占 2.1% ,话 语 过 程 9 7个,占 7 0.8 % ,行 为过程4 个,占2.9 %。
2 《白象似的群山》简介 《白象 似 的 群 山 》是 海 明 威 的 一篇 优
秀 并且很 有 特 色 的 小说 。这 篇 小说 描 写了 语言冲 突,意 志 上 的 对 抗 以 及 小说 主 人 公 所 处 的 严 酷 的 时 代 和 环 境 。故 事 的 开 头 描写的 是 发 生在当时 的西 班 牙火 车 站 的 一 个 场 景。男女 主 人 公在 开 头 就 发 生了 不 愉 快 的 争 执 。一 个 美 国 人 和 他 的 女 朋 友 正在 火 车 站 候 车,然 后 故事 通 过他们 二人 的 对 话 展 开。很 显 然,女 主 人 公 怀 孕了, 但是男主人公却希望她能够做流产手 术 。然 而 ,女 孩 很 希 望 留 下 这 个 孩 子。整 篇故事都是围绕两人就这一问题 进行争论 展开的。
从“语用预设”看《白象似的群山》的汉译本————以翟象俊和张祥麟的译本为例

从“语用预设”看《白象似的群山》的汉译本————以翟象俊和张祥麟的译本为例摘要:预设作为句子或话语中隐含的信息或命题,对交际双方的话语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境则是语用预设的重要因素。
试对比海明威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的两个汉译本,探析译者如何走进小说的语境来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从而使译文更加流畅优美。
关键词:语用预设;语境;共有场;翻译《白象似的群山》(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 后文简称为《山》,1927年),收录在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Men Without Women)中。
全文不足1500字,除了少量的景物和人物描写外,几乎全部由对话构成,没有任何的心理描写,是海明威“冰山原则”的典型体现,留给读者和评论家广袤的解读空间。
本文旨在以语用预设为理论基础,对比分析翟象俊(后文用翟代替)和张祥麟(后文用张代替)的两篇译文,对其中的词语、语气词以及时态三方面翻译进行探讨分析。
一、语用预设理论概述德国著名分析哲学家、语言学家弗雷格(Frege)于1892年在其发表的论文《含义和所指》一文中提出:预设(presupposition)是指发话人说出语句时预先假设成立的命题,其特点是在句子被否定后预设仍可保留。
[1]后来语言学家又把预设叫“前提”或者“先设”,指的是以隐含的方式内嵌于句子之中的命题或信息。
语用学研究的对象是说话者的意图,是在语境中才能确定的话语意义。
因此,语用预设通常与说话者、话语、命题及语境联系起来研究。
文学语篇研究范围内的预设同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日常言语交际有所不同。
“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文本交际是双方通过文学语篇为建构和理解话语而磋商共有场(common ground)的互动过程。
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作者和读者共同营建了一个虚拟的文本世界,如图1:(图1)“文学语篇中的话语来源于日常语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际仍然遵守日常言语交际中的言语规律,语境因素在文学语篇的建构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白象似的群山》人物语言的语境顺应分析

He mi n g wa y i s a n a l y z e d r f o m he t s e a s p e c t s a c c o r d ng i l y . I t p r o v e s he t v e r a t i o n o f c h a r a c t e r s i n s t o r i e s i s a p r o -
/ / k e W
El e ph a nt f r o m t he
Pe r s p e c t i v e o f Co nt e x t ua l Ada pt a t i o n
LEI Co n g
( C o l l e g e o f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s , S nm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S nmi a n g 3 6 5 0 0 4 , C h i n a )
c e s s o f c o n t e x ua t l a d a p at t i o n , wh i c h p r o v i d e a n e w p e r s p e c t i v e t o a p p r e c i a t e he t v e r b a l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o f c h a r a c t e r s nd a f u r - t h e r s ud t yt hi s s h o t r s t o r y . Ke y wo r d s : Hi l l s l i k e Wh i t e El e ph nt a s ; He mi n g wa y ; c o n t e x t u a l a ap d t a t i o n
《白象似的群山》中的会话分析

《白象似的群山》中的会话分析摘要《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的一部短篇小说。
海明威的作品以及他本人的生平一直受到无数学者及评论家的青睐。
整篇小说以会话为主,小说中的人物通过对话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会话是小说文学体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真实会话相同,小说中的会话也遵循一定的语言规则和策略。
人们通过会话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以达到某种目的。
本文会运用会话合作原则和福柯的话语权利理论对《白象似的群山》中的会话进行分析,解读小说人物角色的真实意图。
同时也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合作原则和话语权利在会话中的应用, 对今后的文学鉴赏及教学也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说会话,合作原则,话语权利理论,言语行为理论Conversation Analysis in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Abstract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is a short story written by Hemingway, whose works and life has been favored by countless critics. Most of the short story is in the form of conversation.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express their true intentions through the dialogue, which leaves readers a deep impression. Just like real-life conversations, its conversations in the short story also have to follow some linguistic rules and strategies. People express their intentions through conversation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o achieve a certain purpose. This paper will apply the principle of cooperation and Foucauldian discourse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conversations in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and interpret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characters' word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helpful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cooperation and Foucauldian discourse analysis in conversation, which would be helpful in literary appreciation and teaching.Key Words: conversation, the principle of cooperation, discourse power, Speech Act Theory1. Introduction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is one of the masterpieces of Ernest Hemingway. It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927 and embodied in Hemingway’s second collection of shortstories—―Men Without Women‖. The story bears an open ending, as the heroine Jig states ―But I don’t care about me. And I’ll do it and then everything will be fine‖. The short story is no more than 1500 words, and also with no excited plot. However, Western critics regard the short story as one of the most terrible story of Hemingway’s works. It takes place in last century in Spain. A young American man and a woman sit in a railway station next to a small inn. They drink beer and talk with each other unhappily while waiting train. The topic is around nothing more than an operation. During the conversation, the man seems to be very patient and generous all the time, but the woman named Jig sometimes looks at distant mountains, sometimes stares at the words on a curtain of the inn, sometimes is absent-minded and sometimes is hysterical. The man wants the girl to do the operation, while the girl is not willing to do it. When the train is arriving, these two people stop the talk abruptly. As for the operation, others can make nothing of it. The story seems to be a simple conversation between these two lovers, but actually it includes a discourse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man and the woman. The conversation demonstrates some discourse power and some disobedience of the principle of cooperation.Another feature of Hemingway’s works is his ―iceberg theory‖. As for ―iceberg theory‖, Hemingway has his own explanation. He thinks that if a write r knows well about what he want to write, he may omit what he has known in his work. If the writer express properly and full of emotion, readers ar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omitted part. It is obvious that Hemingway is in favor of ―iceberg theory‖. Accordin g to Hemingway’s explanation, we can know that iceberg theory is to create a distinctive image through simple words. There are writers’ thought and emotion under their words. So works in this kind are full of emotion but with more implication, which makes readers pursue the deep meaning of work through these distinctive characters.The Hemingway’s iceberg theory also has a reflection in this short story. We can see that there is no obvious and direct expression both for the man and the girl. They all like to imply the other to get their own purpose. The girl always uses metaphor to ask the man about their future, while the man seems not wants to take his responsibility. Readers can use their imagination to explore any possibility of theshort story. Maybe the man in novel has married, forcing his lover to do the abortion. Maybe the man thinks that the fetus will be a trouble for the girl and her sake. As for the girl, maybe she is willing to do the abortion because of the less time. Maybe she agrees to do the abortion for the man’s sake. Milan Kundera thinks that Hemingway is good at construct dialogues both in reality and in literature. He creates a simple, clear and meaningful structure that gives readers a wonderful story.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is full of conversations. There are all together five rounds of conversations. Each conversation was words against and words struggle, which makes the whole story more interesting and intriguing.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analyze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by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from the pragmatic perspective, we can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mingway 's "iceberg theory" from another angle and understand the author' s intention. This thesis will analyze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from two aspects. One is the application of principle of cooperation in the story’s conversation; another one is the discourse power reflected in the story.The thesis includes four chapters. The main contents of each chapter are as follows:Chapter one deals with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It reviews the features of the short story, the relevant theories as well as the pragmatic theories and principles, which provide a basis for future analysis of dialogues in the short stories.Chapter two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cooper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course. The principle of cooperation is put forward by Grice. Cooperative principles refer to the rules that speakers in a conversation are supposed to obey, which can promote ideal conversations. But in real conversations, these principles are hard to obey for that people would disobey some principles to get some purpose. The analysis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s in this novel can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l meaning and the real meaning of the utterance. In this chapter, we can understand the true purpose of the man and the girl and the true meaning of their words.Chapter three uses pragmatic theories to analyze dialogues in story. This chapter will use Foucault’s theory of discourse to explore the power of characters’ words. Discourse can produce power, in return, power can also influence the discourse. This chapter can help readers feel the power and the charm of language.Chapter four is the conclusion of the whole thesis,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e analysi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s well as the suggestions for the further.2. Conversation Analysis of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2.1. Principle of cooperationH.P.Grice, an American philosopher, puts forward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in the conversation, which means speakers and listeners should comply with some principles to achieve specific goals in communication. Cooperative principle includes four criteria: Maxim of Quantity, Maxim of Quality, Maxim of Relevance, Maxim of Manner. Maxim of Quantity refers to that the content of a conversation should contain all necessary information and should not have redundant information; Maxim of Quality requests speakers to tell truth. What is more important is that speakers cannot say somet hing they don’t know or they don’t have enough evidence; Maxim of Relevance means that speakers should say something related to the main idea of conversation. Anything irrelevant is not accepted; Maxim of Manner holds that speakers should express their ideas in a simple and clear way, trying their best to avoid ambiguity.[1]However, the principle of cooperation is hardly to be obeyed in some conversation. Sometimes when people need to express themselves in a euphemistic way, they will disobey some principles of conversation, even disobey all these four principles, instead of expressing something directly.2.2. Conversation analysis in Five – round conversation―The hills across the valley of the Ebro were long and white.‖[2]the Landscape description at beginning of the story keeps with the title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Then the woman overlooks the mountains and expresses her emotion. The first round conversation focuses on the hills'They look like white elephants,' she said.'I've never seen one.' The man drank his beer.'No, you wouldn't have.''I might have,' the man said. 'Just because you say I wouldn't have doesn't prove anything.'[3] In this dialogue, the woman brought up the subject first. She made metaphors of the shape and color of the mountains in the distance. The man seemed to be not interested in this. When the woman complaint the man’s indifference, the man suddenly changed the argument and refuted her. In this part the man only has two sentences and that obviously disobey the maxim of quality. It is obviously that the man didn’t say the truth, or what he said is not reliable. It was not harmony for their relationship. There were some complains between them. However, neither of them can persuade the other. Their dialogue can demonstrate the rift of their relationship.When the woman saw that this dialogue couldn’t go on, she changed to another subject. She suggested having a kind of drink. The man and the woman both made an evaluation after drinking.It tastes like licorice,' the girl said and put the glass down.''That's the way with everything.''Yes,' said the girl. 'Everything tastes of licorice. Especially all the things you've waited so long for, like absinthe.''Oh, cut it out.''You started it,' the girl said. 'I was being amused. I was having a fine time.'[4] The woman thought the drink tasting like licorice, but the man thought that all things were the same. When the woman compared something she desired for a long time to this drink, she was interrupted by the man. Because the man could understand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woman, but he didn’t like to face the topic ―Especially all the things you've waited so long for, like absinthe‖. He disobeyed the maxim of relevance to avoid this topic. His series of behaviors further confirm the exclusion of something in his heart, avoiding or even fear. The woman seems to see through his heart. She is in violation of the maxim of quality to relieve the man by overturning the previous words and denying her comments.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round of dialogue, this round of dialogue is not even coherent. The speakers are not very cooperative with each other.The initiator of the third round of dialogue was the man. He praised the taste of wine. The woman also agreed with him. But then the man changed the topic suddenly, talking about the operation, which disobeyed the maxim of relevance. This sudden change of topic make listener shocked and curious. Then the man said that the operation was very simple more than one time, which was in violation of the maxim of quantity. For this, the woman’s reaction was silence, which disobeyed the maxim of relevance. Along with the going on of the conversation, the truth between these two people was unveiled. The man was eager to persuade the girl to do abortion. But the woman thought differently from the man. After being in silence for a while, the woman asked the man about their future. The answer from the man was as simple as that their future will be the same as before as long as they can deal with the trouble at present, the operation. This dialogue lasted until the woman walked towards the end of the station, looking at the scenery across the railway. During the dialogue, the man and the woman disobeyed the maxim of quantity. On the one hand the man reiterated that he would not force the woman to do the operation if she didn’t like. This sentence appeared of four times totally. On the other hand the man put the emphasis on that this operation is simple. The woman asked the man about their relationship and feeling again and again. When receiving the reply from the man, the woman seemed to have a decision, saying that she didn’t care about herself. In this dialogue, neither the man nor the woman express their true meaning directly. They both wanted to imply each other by repeating what they said again and again. They were both in violation of the maxim of quality and the maxim of quantity, which leads to the failure of their conversation.The second half of the short story is still dialogue-based. The girl saw farmland, trees and mountain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railway across the river. All scenes symbolize the infinite vitality and reproduction, which makes her dejected. ―No, we can’t‖, the girl repeated these words three times, denying the wonderful future the man ha ve described. She knew the fact clearly. The fact is that ―And once they take it away, you never get it back‖. She also warned the man ―We'll wait and see‖. The girl didn’t tell us what did the ―it‖ refer to. The ―it‖ may refer to a baby, a relationship,。
《白象似的群山》话语过程分析

文章 编号: 6 4 0 8 2 1 ) o a ~O 7 —0 1 7 - 9 X( 0 l ( ) l 6 2 2
1 韩礼 德 及物 性 系统 简 介
:
垫
S cenc a e n ogy 1 ova i n i e nd T ch ol nn t o He al r d
创 新 教 育
白象似 的群 山 话语 过 程分析
丛钊
( 吉林 医药 学 院
吉林 省吉林市
12 1 ) 0 3 3
摘 要 :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学者进行 语篇分析提供了 强有力的武器。 在这些理论中 作为实现语言概念功 能方法之一的及物性系统占 , 有特殊地位 .把它应 用于文学作品分析 中 使分析更加科学客观 。 将 本文将以海明威的短篇小说 《 象似的群山》 白 为对象, 在及物性 系统的框架 内对其进行话语过程分析。 通过分析, 男主人, 私 , 厶 \自 虚伪, 冷酷既缺 少责任感的形象跃 然纸上 , 他可被视 为 “ 速失的一代”的一 员。 相反 , 女主
结构等 来体 现。 语言三大 元功能之中, 在
的 对 话 展 开 。很 显 然 ,女 主 人 公 怀 孕 了,
物 质世 界和 内心 世 界 提 供 了一 个 用 力 的工
在 主 概 念 功 能 是 指 语 言 如 何 构 建人 的外 在 经 历 但 是 男 主 人 公 却 希 望 她 能 够 做 流 产 手 具 。 这 个 故 事 中, 人 公 的 经 验 是 通 过 和 内在 经 历 。 Ha ld y l 9 ) ( li a , 9 4 。 术 。然 而 , 孩 很 希 望 留 下 这 个 孩 子 。 女 整 话 语 过 程 表 现 出 来 的 。由 于 故 事 的 对 话 几
《白象似的群山》语言特色的语用学研究的论文

《白象似的群山》语言特色的语用学研究的论文关于《白象似的群山》语言特色的语用学研究的论文论文摘要:语用学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研究文学语言特色的有力工具。
本文借助语用学理论中格莱斯会话含义的合作原则来分析《白象似的群山》的语言特色,以揭示小说中人物的鲜明性格、交际意图和关系。
论文关键词:言语表现形式;合作原则;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分析《白象似的群山》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颇具特色的短篇小说之一,该小说语言简明清新,内容蕴含丰富。
海明威通过巧妙安排句法结构、精确的用词以及男女主人公之间一系列对话的描摹,很好地呈现了两个男女主人公微妙的心理变化。
这部小说中人物没有确切的身份,整个故事甚至没有一个确切的历史时间,只是截取了一个名叫吉格的年轻姑娘和一个美国男人在西班牙某个小火车站的酒吧门口喝酒候车时的一个生活片段,而二者间的身份、关系则是通过一系列对话呈现的。
仔细研读这番对话,会发现男女主人公之间逐渐凸显的不和谐关系及其鲜明的性格特征,语用学理论中格莱斯会话含义的合作原则为研读这部小说的语言特征提供了新的方法。
看似平淡无奇的一番对话,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形式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捕捉其交际的意图和行为,洞察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
合作原则是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为弥补索绪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不足提出的。
格莱斯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都有着一种默契的合作,说话人和听话人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使整个交谈过程所说的话符合交流的目标和方向,这种合作使他们能够持续进行有意义的言语交际。
¨合作原则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
遵循这四条原则,能促使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达成默契,以顺利完成交际。
但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常常出于礼貌或其他原因有意违反这四条准则而产生言外之意。
合作原则为我们赏析小说中的对话提供了新的方法。
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违反合作原则次准则产生的言外行为较为丰富。
《白象似的群山》语言特色的语用学研究

无奇 的一番对 话 , 们 可 以通 过 语 言 形 式 和使 用 我 者之 间 的关 系 , 捕捉 其交 际 的意 图和行 为 , 察交 洞 际双 方 的社 会关 系 。
是靠 超 出必要 信 息 量 的信息 产生 言 外 之 意 , 一 另
昌吉 学 院学报
21 0 0年第 5期
《 象 似 的 群 山》 言 特 色 的 语 用 学 研 究 白 语
王峰 灵 胡 新 明
(. 1 昌吉 学 院外语 系 新 疆 昌吉 8 10 3 0; 1 2 新 疆 师范 大学 外 国语 学 院 .
摘
系。
新疆 乌鲁 木 齐 8 0 5 ) 30 4
心理 变化 。
意 义的 言语 交 际 。 作原 则 具 体 体 现 为 四条 准 ¨合
则: 质量 准 则 、 量 准 则 、 系 准则 和 方 式 准则 。 数 关 遵 循这 四条原 则 , 能促 使说 话 人 与 听话 人 之 间达 成 默契 , 以顺利 完成 交际 。但 在实 际交 际 中 , 们 人
种情 况是 话语 中有 意 减少 必 要 的信 息 量 , 而 含 从
有某 种 言外之 意 。
合 作原则 是美 国语言 学 家格莱 斯 为弥补 索绪
尔 的间接 言语 行为理 论 的不 足提 出 的。格莱 斯认 为 , 所有 的语言交 际 中 , 在 说话 人 和听话 人之 间都
在《 白象 似的群 山》 开篇 对 话 中 , 孩 吉 格 问 女 男孩 “ 们该 喝点 什么 呢? 男 人 的 回答 是 : 天 太 我 ” “
5l
昌吉 学院学报
地 决定 喝啤酒 。可 见对话 中的这个美 国男人 有着
不合作之美——论《白象似的群山》的语言魅力

藏在 文字背后的 内容却意蕴深厚 ,回味 悠长 ,是部典型的 “ 山体 ”作 品。从会话 交际合作原 则的角度 出发来分析文章 冰 的语言魅力开 男女主人公 的性格及心理 ,以此揭露 男子的卑劣虚伪 和女主人公 的坚强独 立。 口
关 键 词 :对 话 ;合 作 原 则 ;语 言魅 力
中图分类号 :I0 . 的I题 ,他 并没有直接 回答 , ” '  ̄ - J 却漫不经心地提到 了天气很热。而当姑娘提 出喝啤 酒的建议 ,男人更是对 问题不理 睬,索性不回答, 直接 向服务员提 出了两杯 的要求,这公开违反 了合 作原则 ,为不合作 的交际。 此时,男人 并无心饮 酒 ,而是 盘算着 如何用 姑娘 能接受 的方 式放弃孩 子。很明显,男人和吉格之 间的感情 已经 出现不和 谐 的音符。纵观全 文,两人交谈 的内容 主要有两 点:第一是 白象,第二是手术 。他们 一直在这两个 话题边缘博弈,女人急切希望得到男人的支持。于 是她想 到把孩子 比作 白象。看 到绵延 的群 山,吉格 知道,如果她不提孩子 ,男人是绝对不会提 的: “ 它们 看上 去像 一群 白象 ,”她 说 。 “ 我从来没有见过一头象,”男人把啤酒—饮而 尽。
e a ii r tO ),这充分地考虑到 了读者 的感受。因为 l 在此心 旷神怡的 自然环境下,直 白的点明文章的主 题 ,不仅破 坏 了画面的美感 ,也损害 了文章 的神 秘。文章的大部分是 由二人的对话构成的。语用学 认为: “ 交谈是传递信息和获得信 息的重要方式, 交谈的主要 内容 即是单词或句子构成的话语 。” 斯曾提 出了合作原则,即 “ 在参与交谈时,根据你 所参 与交 谈的 目标或 方 向的变化而提供 适切 的话 语 。” 并在此基础 上确立 了四条相 应的原则 : “ 量准则 、质准 则、关系准则 和方式准则” 在 白象似 的群 山) )中,那个美国男人在与吉格对话 时多次有意违反合作原则,言辞闪烁,充满 了 模糊 性与不确定性,暗示姑娘打掉孩子。在小说的后半 部 ,吉格也曾违反 了 合作原则,但却体现 了 她独立 勇敢的个性。下面将指 出双方是如何违反会话合作 原则的。 整篇 小说 中,吉格 曾两次主动与美 国男人 对 话。第一次是问他要喝什 么;第二次是在酒吧服务 员端来 啤酒的时候 ,吉格谈起 了白象 显然 ,吉 格 ,作为一个女性 ,主动在情人面前先主动,体现 了其劣势的一面。从最初 的两人的对话中,读者 已 经觉察到两人微妙的关系: “ 咱们 喝 点什 么呢 ?”姑 娘 问。她 已经脱掉 帽子 , 把 它放 在 桌子上 。 “ 热得很 ,” 男人说 。 天 “ 两杯啤 酒吧 ” 来 “ 来两杯啤酒,”男人对着 门帘里面说。 “ 大杯 的 ?”一 个女人 在 门 口问。
从_白象似的群山_看海明威作品的语言特点

;37<9=>84( 为例 " 分析作品中的语言特点 $
词类的选用 在作品中 " 海明威很少使用形容词或副词 " 并且 几乎不用各种修饰性的从句 " 只是依靠名词的准确 和动词的生动直接触及到事物的本来面目 " 丝毫没 有矫揉造作之感 $ 这也是海明威的作品总是让人读 得流畅 " 易于理解的原因 $ 以下是小说 & 白象似的群 山 ’开头第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 )
一名美国男子和他的女友 #$% 之间的矛盾冲突 ! 矛 盾的原因是 #$% 怀孕了 " 这名美国男子希望她去做 堕胎手术 " 而 #$% 却不是很愿意 ! 他试图说服 #$%" 告 诉她不必害怕 "只要做了手术 " 两个人就又可以幸福 愉快地生活了 ! 而 #$% 所想的却是自己和男友是否 还会继续幸福地相处下去 ! 她的摇摆不定的情绪给 男友造成了心理负担 " 也使两人的矛盾处于一触即 发的状态 ! 海明威在语言的选择上看似随意 "实为谨 慎 ! 矛盾的焦点是堕胎手术 "但小说对此着墨不多 ! 读者只能从几句对话中捕捉到些许信息 # $&’%( )*+,,- +. +/01,,- ($23,* 43*)+’$4.5 #$%6&78*
要 ! 美国作家海明威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而著称 ! 他的著名短篇小说 " 白象似的群山 # 语言简洁自然 ! 寓
关键词 ! 语言 % 特点 % 简洁 % 冰山原则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0%*."
《白象似的群山》的语法隐喻分析 白象似的群山原文阅读

《白象似的群山》的语法隐喻分析白象似的群山原文阅读一、引言语法隐喻最早由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创始人韩礼德提出的通过研究语法结构对语义的体现关系,他区分了两种体现关系: 一致式和非一致式。
一致性指语言结构直接反映现实世界的结构,而不一致性是指语言结构并不直接反映现实而是表现出一种扭曲的关系,语言单位在不同的语法域中转化,这种不一致即语言单位之间的隐喻过程,也被称为语法隐喻。
韩礼德提出的语法隐喻只包括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Halliday, 2000)。
《白象似的群山》是美国作家厄内斯特?海明威的一部短篇小说。
整篇文章采取对话的形式,表现了一对在火车站等待火车的情侣之间的对话。
这对情侣在一个小车站等待去往马德里的火车,女孩怀孕了而男孩极力劝说她接受堕胎手术并掩饰自己是在强迫对方;而女孩希望留下这个孩子,同时对男孩的态度感到伤心。
小说凭借其简介语言风格受到了评论界的赞赏。
对于这部小说的分析层出不穷,但大多都基于文学赏析和文学评论的角度,有些学者尝试利用言语行为分析和语篇分析等语言学理论从语用学和系统功能语法的视角来探讨这部小说。
本文决定从语法隐喻分析这篇小说的对话。
二、语法隐喻1.概念隐喻。
在功能语言学中,概念元功能主要通过及物性(transitivity)和语态(voice)得到体现。
及物性系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表述。
韩礼德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及物性系统把人类的经验分成六种不同的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存在过程(胡壮麟等,xx)。
在他看来,及物性过程中的各过程都可以隐喻化的,即一个过程可以隐喻为另外一个过程;随着过程变化,该过程的参与者、环境等功能角色相应发生变化;随着功能角色变化,它们在词汇语法层的体现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
在词汇语法上也有隐喻化。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名词化(nominalization)。
名词化就是“过程(其词汇语法层的一致形式为动词)和特性(其一致式为形容词)经过隐喻化,不再是小句中的过程或修饰语,而是以名词形式体现的参与者。
从言语行为角度看《白象似群山》论文

从言语行为角度看《白象似的群山》【摘要】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言语行为理论,说出某种语言的实质就是在实施言语行为,说话与行事相同,意义与某种行为相同。
说话人想要表达的任何意义都可找到一个相应的语言表达式来表达。
塞尔认为,在小说语篇中要通过实际的说出(书写)句子的方式实施虚拟的施事行为。
在言语行为的定义中,假定的是施事行为,而说话行为是真实的。
这就是小说语篇中的说话语行为与严肃话语中的说话行为没有区别的原因。
本文拟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通过对其语篇男女主人公几段对话的分析,理解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人物关系,再现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特点,进而透析小说的语言的表述及意义之间的关系等深层次的问题。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意义;《白象似的群山》一、引言奥斯汀于1955年创立了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即可定义为“言语行为理论是由奥斯汀开创,由塞尔补正、完善的,从行为角度阐释人类言语交际的一种重要理论”[1],这为语言行为角度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经由他的学生塞尔继承,他的理论被不断修正、发展和系统化,由此它被看作是一种能解释人类言语交际的理论。
后塞儿把言语行为理论扩展到应用于阐释其他语篇和人们普遍关心的意义问题。
现很多学者已将其应用于分析语句、语篇、功能、话语意义、说话人的意图等,从不同程度丰富并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
二、言语行为理论塞尔延续奥斯汀的思想,认为言语行为是语言哲学中的基本概念。
在这一概念背后蕴涵的基本假设是:说一种语言就是从事一种由规则支配的行为方式。
说话是一种由规则支配的有意向的行为,说出话语就是完成某种特定的行为。
任何一个言语行为都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1.说出行为,指的是说出一些词或语句。
2.命题行为,指的是对某些事物进行指称和断定,也就是使用语句传达某种思想。
3.以言取效的行为,指的是利用说出一个语句来产生一定的效果。
例如,通过言语行为使人信服、使人烦恼、使人高兴、使人害怕等行为。
《白象似的群山》人物对话的语气类型分析

《《白象似的群山》人物对话的语气类型分析》摘要:《白象似的群山》中对话的人际功能语气类型,在女主人公小句数量明显高于男主人公的情况下,陈述语气的使用却比男主人公少,是因为女主人公更多地使用了疑问语气进行询问,对话的开篇,是以女主人公的提问“我们喝点什么”开始的疑问句,体现出在男女主人公的关系中,男主人公地位高于女主人公摘要:国内外对文学作品的人际意义理论研究主要是通过选取文学作品的一个章节或者人物的对话,从而对所选取章节或人物对话进行语气系统以及情态系统的分析。
本文将运用语气系统理论对海明威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汉译版中人物的全部对话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人物性格以及小说背后的深层含义。
关键词:《白象似的群山》语气对话《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海明威在第二次度蜜月期间遇到了一位堕胎女子,当天海明威用了一下午的时间以此女子为原型创作出了这部短篇小说。
小说描述的是一对情侣在车站等车时的一段对话,女子怀孕,男子想让其堕胎,女子不愿意,最终伤心失望的一个故事。
小说整体结构紧凑,没有过多的旁白。
海明威通过简短的对话刻画出鲜明的人物性格,这也体现了海明威冰山一角的创作风格。
小说发生的背景是一战结束,战后男人迷茫颓废,极度自私以及不负责任。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便是那一代人的象征,这也就注定了女主人公失望、悲惨的结局。
一、理论概述人际功能是讲话者参与一段对话中为了达到自己目的的一种参与功能,人际功能理论由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组成,语气系统包含主语和限定成分。
在对话中包含四种基本的言语功能,分别为提供、命令、陈述以及提问,这四种功能组成了四种语气,分别为陈述语气、感叹语气、祈使语气以及疑问语气。
二、《白象似的群山》中对话的人际功能语气类型小说中80%的文本都以对话形式出现,这是因为作者想用直接引语的方式,摒弃主观因素,让读者直观地看到生活的真实面貌。
所以本文将节选小说汉译本中男女主人公的所有对话,按照语气类型进行数据统计,统计结果如表1:根据数据统计可知,小说的整个对话中男主人公的小句数量总数为68句,女主人公的小句数量总数为81句,男主人公的小句数量总数较女主人公少13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白象似的群山》语言特色的
语用学研究
论文摘要:语用学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研究文学语言特色的有力工具。
本文借助语用学理论中格莱斯会话含义的合作原则来分析《白象似的群山》的语言特色,以揭示小说中人物的鲜明性格、交际意图和关系。
论文关键词:言语表现形式;合作原则;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分析
《白象似的群山》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颇具特色的短篇小说之一,该小说语言简明清新,内容蕴含丰富。
海明威通过巧妙安排句法结构、精确的用词以及男女主人公之间一系列对话的描摹,很好地呈现了两个男女主人公微妙的心理变化。
这部小说中人物没有确切的身份,整个故事甚至没有一个确切的历史时间,只是截取了一个名叫吉格的年轻姑娘和一个美国男人在西班牙某个小火车站的酒吧门口喝酒候车时的一个生活片段,而二者间的身份、关系则是通过一系列对话呈现的。
仔细研读这番对话,会发现男女主人公之间逐渐凸显的不和谐关系及其鲜明的性格特征,语用学理论中格莱斯会话含义的合作原则为研读这部小说的语言特征提供了新的方法。
看似平淡无奇的一番对话,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形式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捕捉其交际的意图和行为,洞察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
合作原则是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为弥补索绪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不足提出的。
格莱斯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都有着一种默契的合作,说话人和听话人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使整个交谈过程所说的话符合交流的目标和方向,这种合作使他们能够持续进行有意义的言语交际。
¨合作原则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
遵循这四条原则,能促使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达成默契,以顺利完成交际。
但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常常出于礼貌或其他原因有意违反这四条准则而产生言外之意。
合作原则为我们赏析小说中的对话提供了新的方法。
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违反合作原则次准则产生的言外行为较为丰富。
一、违背数量准则的言外行为
数量准则包含两个方面:(1)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所要求的详尽程度;(2)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
数量准则规定了人们说话时应提供合适的信息量,不应多说,也不应少说。
如果违背数量准则,会产生相应的语用效果。
违反数量准则的言外行为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靠超出必要信息量的信息产生言外之意,另一种情况是话语中有意减少必要的信息量,从而含有某种言外之意。
在《白象似的群山》开篇对话中,女孩吉格问男孩“我们该喝点什么呢?”男人的回答是:“天太热了!喝啤酒”。
对话之初,男主人公就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女孩只是问喝点什么,而男主人公则附加了信息。
天太热了,女孩用了“我们”和较为委婉的“应该”,而男人则不假思索地决定喝啤酒。
可见对话中的这个美国男人有着很强烈
的权力意志。
尔后,在等待侍者奉上啤酒的空档中,女孩望着远处的群山说:“他们看上去像白色的象群。
”男孩喝着啤酒漫不经心地说:“我没见到过”。
此番对话使得两个年轻恋人之间的冲突逐渐产生。
吉格觉得远处的群山像白色的象群,男孩则不以为然地辩解道,“光凭你说我没见到过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可以看出在这段对话中女孩用象群来比喻远山的说法显然是她个人感性的观点,而男孩对自己的异议进一步补充说明则有意违背了“数量准则”中的次准则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
而吉格对男孩的反讽则进一步加深了二者对合作原则的违反程度。
二、违背质量准则的言外行为
格莱斯有关质量准则包含两个次准则:(1)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2)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小说中随着两人进一步的交谈,读者逐渐获悉是女主人公吉格的怀孕使得男人感到心烦,希望女人做流产。
而女人的回答言不及义,经过一段关于山和酒的开场,男人首先提出手术,随着交谈的深人,他们的分歧变得越来越尖锐起来。
如文中这段对话:
吉格:我们能再喝点别的吗?
男孩:好的。
男孩:啤酒很不错。
吉格:太好了。
男孩:吉格,那真的仅仅只是一个小手术而已。
甚至根本算不上是一个手术。
我知道你是不会介意的。
上述对话中,年轻男人借着女孩问他再喝点什么的机会趁机又想说服女孩去把孩子作掉,甚至把在女孩看来非常紧张的手术说成是一个简单的只需注入空气就一切正常的手术。
显然男孩在这段言谈中刻意地违反了质量准则,他对女孩期待的回答由于口是心非缺乏真诚而产生了言外之意。
年轻的吉格要承受失去孩子的身心痛苦,因而有着复杂的心理和情感,而男人则坚持让她流产。
因此二者之间以往那种平衡、和谐的关系逐渐打破,冲突则进一步升级。
另外一处明显违反合作原则的对话在小说的尾声部分,两人的分歧达到紧张的程度。
两人话语交锋的中心是是否做流产手术的问题。
男人:好的,如果你不想做手术你不必勉强自己。
如果你不愿意我是不会让你做的。
但是我知道这是一个相当简单的手术。
吉格:如果我接受手术了。
你会高兴吗?你会爱我吗?
男人:你知道我是爱你的。
你知道我并不担心这个手术,因为相当简单。
吉格:那么我就做吧。
因为我并不在乎我自己,我只在乎你。
男人:如果你不愿意我是不会愿意让你做的。
这段对话中男人再次有意地违背了会话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
于女孩而言,和怀孕的事相比,她更怕失去男人对她的爱。
为了一如往昔的爱,她可以委屈自己承受流产的风险与痛苦,而男人不断地强调这个手术很简单,同时又重申他很在意,一如既往地爱女孩,要女孩知道他有多么的担心她,如果女孩不愿意,可以不去做手术。
显然
他说了对自己和对女孩而言都不真实的话,女孩作为听话者始终处于这番对话的弱势地位。
根据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要通过言语成功地实施某一行为,必须满足一些“适合条件”,舍尔则进一步把适合条件归纳为:命题内容条件、前提条件、诚意条件和根本条件。
要使任何言语行为得以成立,必须满足这些条件。
言语行为理论,同样也适用于分析这段对话。
作为对话中的男孩,也作为说话人处于优势地位,因为具备实施命令的条件;二是他对听话人吉格的要求虽然过分,但吉格在言语角色上的被动,无论情愿与否,她最终肯定会为了维持两人的爱而去执行男人的话。
按照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男孩通过他的言行成功地达到了说服女孩完全听从于他的行为。
因此这部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形象逐渐鲜明地呈现给了读者,年轻女孩微妙而复杂的心情,对爱情的珍惜;男人则呈现为固执而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
小说的结尾以吉格“能否请你请你请你请你请你请你请你别再说了戛然而止。
”从女孩一连说了七个“请”中足见她的确失去了和恋人继续对话的耐心。
由于违背合作原则中的次准则致使两人的冲突达到了高潮,使得对话无法继续。
当女孩最后说:“我觉得好极了,我又没有什么毛病了”不如说她压抑了极度的失望,因此最后是吉格在完整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果断地结束了话题。
海明威的这部小说尽管描述的只是在西班牙某个小火站候车的一对男女之间的一个生活小片段,但是整个故事几乎全部以这种对话的形式被讲述出来,让我们感受到海明威的文字魅力。
看似简单、透
明的对话蕴含了丰富的内容。
回顾他们的交谈随处可见他们的冲突蓄势待发,过程曲折,在两人最后似乎达成一致的对话背后,不难看出两个人各自遭受的挫折。
车站的这场对话或许是俩人亲密关系随之会有所变化的前奏。
整篇小说采用了以对话的形式来叙述的方式,表现了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濒临变故的这一时刻,作者并没有强化和夸张其中尚不明显的东西,但揭示出了其中潜在的心理趋势。
而结合语用学中格莱斯的会话合作原则我们能更加清晰地捕捉隐藏在这篇小说人物语言的真实性,同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方法去更好地赏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