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学设计资料

合集下载

语文教案《小猴子下山》优秀13篇

语文教案《小猴子下山》优秀13篇

语文教案《小猴子下山》优秀13篇《小猴子下山》优质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并能从中得到启示教学准备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1、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2、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出示单字。

先自己读一读,交流识字方法,再加上动作读。

2、给生字找朋友。

同桌轮流读词语,同桌展示,再小队开火车读。

3、小西瓜出题。

加上动作抢读出现的生字,再全班齐读。

三、整体读文,明确路线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

(接读课文)2、练说量词。

学生回答后,一次出现经过地点的图片。

练习填空: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四、师生协作,自主学习。

1、一起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分析词语“掰”、“扛”及“又大又多”,指导朗读。

(2)这段写了哪些内容?明确:先写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再写它看见了什么,最后写它是怎么做的。

2、互助学习2-4自然段。

(1)在2—4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认真读,思考下列问题,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①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②它看见了什么?③它是怎样做的?提示:小猴子走到。

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2)小组内交流,喜欢各段的同学分段展示,重点指出动词并指导朗读。

明确:区别“捧”、“抱”,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五、积累运用,“又()又()”。

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完整版)小猴子下山(公开课)

(完整版)小猴子下山(公开课)

拓展学生视野
通过故事中描绘的山下世 界,帮助学生了解更广阔 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课程内容及安排
01
02
03
04
课程导入
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展示, 引出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主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故事讲述
教师生动地讲述小猴子下山的 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和人物行为。
互动环节
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自我实现
小猴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挑战自己, 提升自己的技能和智慧,实现自我价 值。
社交需求
小猴子是群居动物,具有强烈的社交 需求。它们通过互相协作、建立亲密 关系等方式来满足这一需求。
03 下山过程中遇到 的问题及解决方 法
遇到困难与挑战
路途遥远,体力不支
01
小猴子在下山过程中需要穿越森林、溪流等复杂地形,路途遥
小猴子下山的经历
描述小猴子下山后的所见 所闻,以及与山下小动物 们的互动。
小猴子下山的寓意
通过小猴子的经历,传达 出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 精神。
公开课目的与意义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激 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 学生的阅读能力。
传递积极价值观
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 行为,向学生传递勇于探 索、团结协作等积极价值 观。
远,很容易体力不支。
遇到天敌,生命受威胁
02
在森林中,小猴子可能会遇到猛兽等天敌,生命受到威胁。
食物短缺,难以果腹
03
在漫长的下山过程中,小猴子可能会遇到食物短缺的情况,难
以果腹。
寻求帮助与支持
寻找同伴,结伴而行
小猴子可以寻找其他猴子作为同伴,一起下山,相互帮助,共同 应对困难。

2023最新-《小猴子下山》教案优秀5篇

2023最新-《小猴子下山》教案优秀5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5篇《小猴子下山》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小猴子下山》教案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准本课8个生字的音。

认识“掰、扛、扔、摘、捧、抱、蹦”7个字。

2、看懂图意,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读通课文,对照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一、以图导言激趣:教师板画一座小山,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

教师提问:请大家看图上的这只小猴子要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13、小猴子下山。

教师接着说:“一天小猴子下山找东西吃,在路上它都经过了什么地方,它看见许多好吃的东西,它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3、自己把标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4、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

5、抽读生字单片,采取领读、指名读、开火车等多种形式巩固字音。

6、做识字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三、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2、再请同学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你知道了什么?3、出示四幅插图,请同学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根据插图内容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

5、让学生结合题目小猴子下山“把四幅图按顺序看一看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做了些什么事?结果是什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结合图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中体会到像小猴子那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

2、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知道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了?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像小猴子那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

《小猴子下山》优秀教案设计小猴子下山公开课

《小猴子下山》优秀教案设计小猴子下山公开课
将开发出的课程资源应用到实际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
效果进行持续情况回顾
深入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如学生中心、合作学习等,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 效果。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理 念。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途径探讨
通过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堂, 学习他们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改 进和应用。
参加学校或区域组织的课堂教 学比赛,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 和应变能力。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 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平台等, 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参与度。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材分析与选用
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通过小猴子的经历,阐述了人们 在追求梦想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以及如何面对和克服这些困难。
教材选用
选用《小猴子下山》作为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兴趣,同时也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未来发展规划及目标设定
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明确自 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如提高学 历、晋升职称、成为学科带头人
等。
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和研讨活 动,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学术
素养和研究能力。
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动态,积极参 与其中,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
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THANK YOU
利用搜索引擎和专业的教育资 源网站,搜索与教学内容相关
的优质网络资源。
筛选和分类资源
根据教学需求和资源质量,对 搜索到的网络资源进行筛选和

小猴子下山教案15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15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小猴子下山教案 15篇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猴子下山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猴子下山教案 1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一只小猴子下山来了,一路上,它看见山下有又大又多的玉米、又大又红的桃子、又大又圆的西瓜、可爱的小兔子,感到非常高兴。

可是当它回家的时候,却是两手空空。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跟着这只小猴子来看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一块”“非常”“往前”“西瓜”“蹦蹦跳跳”等生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词语的意思。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猴、瓜”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理解;学习“掰、扛、扔、摘、捧、抱、蹦、追”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块、常、往”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形近字示例:块(石块)--快(快乐)--诀(口诀)常(经常)--赏(欣赏)--裳(衣裳)往(来往)--驻(驻足)--炷(一炷香)(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地”“土”作部首时,末横变提。

“非”横间距均匀,两边最下横稍长。

“常”上宽下窄,“巾”的竖在竖中线上。

“往”“主”的三横长短不一。

“瓜”第一画是短撇,要写得平一些。

“进”写“辶”的捺时,要写成平捺,托住被包部分。

“空”““稍扁一些,”工“的上横短、下横长。

易错提示:“往”左部是“彳”,不要写成“亻”。

“瓜”不要漏写点,不要写成“爪”。

“空”上部是““,不要写成”宀“。

(3)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示例:土:地(土地)--场(场面)--坏(坏人)扌:扛(扛起)--扔(扔掉)--摘(采摘)--捧(吹捧)--抱(拥抱)彳:往(向往)--行(行走)--街(街道)量词归类示例:块:一块玉米地一块糖一块石头棵:一棵桃树一棵青松一棵白菜片:一片瓜地一片树叶一片月光只:一只兔子一只袜子一只小船(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完整版)小猴子下山(公开课)

(完整版)小猴子下山(公开课)

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升个人素养和品德。
THANKS
感谢观看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珍惜当下,不盲目追求更多东西
小猴子在山上时,总是想着山下 的美好景象和更多的东西,却忽 略了身边已经拥有的珍贵资源。
当小猴子下山后,才发现原来身 边的美好和幸福一直就在自己身 边,却因为盲目追求更多而错过
了。
寓言故事告诉孩子们要学会珍惜 当下,不要盲目追求更多的东西, 而是要懂得欣赏和珍惜自己已经
05 家长引导孩子阅 读《小猴子下山》 方法探讨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理解寓言故事内涵
讲解故事背景
家长可以先给孩子讲解《小猴子 下山》的故事背景,让孩子了解 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情境,为后续
的阅读和理解打下基础。
引导孩子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家长可以适时地提 出问题,引导孩子思考故事中的情 节、角色行为以及寓言所蕴含的道 理。
03 寓言故事所传达 道理和启示
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寻求解决方法
小猴子在面对下山途中的重重困 难时,没有选择逃避或放弃,而 是勇敢地面对并努力寻找解决方
法。
通过观察、思考和尝试,小猴子 最终找到了下山的方法,这体现 了勇敢面对困难并积极寻求解决
方法的重要性。
寓言故事鼓励孩子们在面对困难 时,不要害怕或逃避,而是要像 小猴子一样勇敢地去面对,积极
小猴子角色特点及成长过程
活泼好动,好奇心强
小猴子在故事中展现出强烈的探索欲 望,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
天真无邪,善良可爱
经历挫折,逐渐成熟
在下山过程中,小猴子遇到了许多困 难和挑战,通过不断尝试和努力,逐 渐学会了如何面对和解决问题,从而 获得了成长。
小猴子的言行举止透露出一种天真烂 漫的气质,让人感受到它的单纯和善 良。

《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

《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

《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27课《小猴子下山》。

本文讲述了一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通过小猴子看到玉米、桃子、西瓜等食物而不断放弃手中的东西,最终一无所获的经过,告诉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专一,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掰、扛、跑、摘、扔、啊、呢、只、一、个”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3. 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道理,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文、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教师巡视指导,课后生字词卡片巩固。

3. 课文朗读(10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教师指导并评价。

4. 理解课文(10分钟)学生讲述故事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懂得做事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5. 课后延伸(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教师指导并展示优秀作品。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小猴子下山板书内容:掰扛跑摘扔啊呢只一个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家长签字。

2. 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写在练习本上。

3. 生字词卡片回家后给家长讲解,家长签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将道理融入故事中,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做事不能三心二意的重要性。

同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实践活动,如让学生表演故事,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小猴子、玉米、桃子、西瓜等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2023最新-《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精选8篇)

2023最新-《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精选8篇)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8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小猴子下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意,初步感知作者用词的准确和汉语言的丰富性。

3、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要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否则结果只能是空手而归的道理。

重点难点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做任何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要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否则结果只能是空手而归的道理。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

(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一)今天,我们请来一位好朋友,它是——(孙悟空)。

大家来说说孙悟空。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一只小猴子身上的故事《小猴子下山》。

(二)教师板写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

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三)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写生字。

(一)朗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1)大声朗读,标出自然段,遇到难读的地方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小猴子看见了什么,做了那些事情?用“——”划出来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认读字词,(二)学习文中表示动作的生字。

(1)指导认读。

(课件出示生字:扛、捧、掰、摘、扔、抱、蹦、追)指名读一读。

(2)通过分组,了解生字意思。

教师提示:提手旁的字一般表示手部的动作,足字旁和走之旁都可以表示脚的动作。

(3)跟老师一起读。

(三)学习文中“会写字”。

(1)初识生字(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块、非、常、往、瓜、空、进)。

(2)认读,找朋友(组词)。

2024年部编语文《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部编语文《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部编语文《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猴子下山》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与解析,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探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

2. 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分享自己遇到过的类似小猴子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并在黑板上板书。

3. 课文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

4.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5. 例题讲解: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设计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小猴子下山》2. 生字词:山、下、小、猴、子、摘、桃、瓜、抬、萝、卜、追、鸡、兔、狗等。

3. 课文主要内容: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及结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答案:小猴子在下山的过程中,看到什么都想要,但又不愿意放弃手中的东西,结果导致一无所获。

2. 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并分享如何解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探讨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1. 生字词的选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挑选合适的生字词进行教学。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优秀8篇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优秀8篇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优秀8篇《小猴子下山》优质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做到:(1)学会8个生字、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做到:(1)能使学生会读、写生字、词。

(2)能朗读课文任务分析1、学生的起点能力:在原有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了阅读该课文的一些基本的字、词。

在技能方面,学生已学过《小猫钓鱼》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形成阅读这类文章的模糊概念。

2、教学任务分析:该节课都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教学过程(一)知识的新授阶段1、呈现新教学内容(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结jie 非常fei chang 扛kang 往wang 圆yuan 跳tiao 追zhui 空kong(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纠正错误;指出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

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

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学生先书空8个生字、词。

请两位学生板书。

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提供记忆策略:结:由“糹”、“士”“口”组成,注意是“士”而不是“土”往:“住”字再加“丿”常:底下是“巾”字跳:与脚有关,所以是“足”字旁。

(4)运用生字、词非常:提问: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用“非常”这个词造句。

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高兴。

学生自己造句。

扛:请学生表演扛东西的姿势。

然后造句。

(二)巩固与检测1、根据课后习题第二题,比较区别形近字。

先请学生读这些字,然后给3分钟时间答题,请学生回答,并及时反馈。

2、根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抱”“扔”“摘”“扛”;学生表演这四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及时纠正)学生做习题,校对。

2024年部编语文《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部编语文《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部编语文《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猴子下山》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理解、主题思想感悟等。

具体章节内容为:课文第16自然段,通过对小猴子下山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事物的描述,教育学生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力目标: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养成专心致志、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小猴子三心二意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小猴子下山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讲解并板书重点生字词。

4. 句子解析: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小猴子三心二意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6.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例题,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小猴子下山》2. 生字词:下山、摘、扔、追、跑、笑、专心致志、三心二意3. 重点句子解析: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用“因为……所以……”造句。

(3)谈谈你对“专心致志”和“三心二意”的理解。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

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

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

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道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小猴子下山》故事动画或图片。

2. 教学道具:小猴子、下山等手偶道具。

3. 教学素材:故事相关问题及讨论话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或手偶道具,引起学生兴趣,引入故事主题。

2. 讲述故事:播放故事动画或老师讲述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

3. 故事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理。

4. 小组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故事道理。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家长签字确认。

2. 针对故事中的道理,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

3. 绘制故事情节画,并附上故事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提问和角色扮演进行评估。

2. 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分享和实践活动进行评估。

3. 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进行评估。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故事内容和道理的理解程度。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反思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八、教学拓展:1. 推荐与《小猴子下山》类似的故事,让学生进行阅读,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故事表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 开展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九、教学资源:1. 故事动画或图片,用于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公开课 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公开课 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公开课精品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在一年级语文下册中,学生接触了一些简单的课文,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本节课选择了《小猴子下山》这篇文字进行讲解和教学。

这个故事生动有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和乐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理解《小猴子下山》这个故事的内容。

2.能够通过教师的指导,读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汇。

3.能够复述《小猴子下山》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4.能够通过课文中的情节,感受到故事带来的快乐和愉悦。

三、教学准备1.课文《小猴子下山》的复制件。

2.有关小猴子的图片或玩具。

3.课堂所需的教学工具和设备准备齐全。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0分钟)1.让学生看图,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小猴子的好奇心。

2.教师通过图片或玩具引入小猴子的故事,让学生猜测小猴子会有怎样的经历。

3.利用故事背景导入,让学生进入故事情节。

第二部分:讲解故事(20分钟)1.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2.解释生字生词,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生动地表现故事情节。

3.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故事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思考小猴子的转变和成长。

第三部分:小组合作(15分钟)1.分成小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复述《小猴子下山》这个故事。

2.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展示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部分:激励表扬(5分钟)1.对积极表现的小组进行表扬奖励,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2.对于表现不错但不及格的小组给予建议和指导,鼓励他们在下次表现更好。

五、教学总结(5分钟)1.教师进行总结回顾,再次强调故事的主要情节和故事的寓意。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书多思考,多体会生活的乐趣。

六、课后作业1.复述《小猴子下山》这个故事,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查找一些关于猴子的有趣故事或图片,分享给同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小猴子下山》这个故事为主要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课文内容,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6篇)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6篇)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6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篇一一、激趣入课。

1、同学们,喜欢小猴子吗?2、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小猴子?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3、小猴子的家常常安在山上的树林里,可是,时间一长啊,小猴子就觉得树上的野果吃腻了,山上也不好玩了,它想下山去好好玩玩,顺便找点好吃的东西。

4、齐读课题:(1)老师非常想知道课文写的是谁,怎么读?(2)老师非常想知道课文写的是小猴子干什么,怎么读?(3)再来一次,读出你独特的感受吧。

5、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注意:每个小朋友只能提一个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想想,你最想问什么?想好再问。

6、归纳问题并简单板书。

(为什么要下山?到了哪些地方?干了些什么?结果怎样?)二、看图练说。

1、单幅图观察。

我会看,一幅图一幅图地出示:要求:A、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猜一猜:之前小猴子还到过哪里?)B、用一句话说说图上的小猴子在干什么?C、我会说:看图说词比赛:图上的内容真丰富,仔细观察图画,你能照这样说出多少个漂亮的词儿来?2、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你又看出了些什么?(比比谁最聪明。

)(1)小猴子开始很高兴的样子,最后垂头丧气的。

(2)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小猴子心情一定很好。

(2)小猴子空着手下山,最后仍然空着手回去。

三、阅读课文。

这么有趣的故事,作者叔叔是怎么写的呢?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抽读自然段,评选段落朗读擂主。

3、阅读第一自然段:(1)问一问:根据老师的提问读出段中的句子;注意老师都提了哪些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2)议一议: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会怎么想?会怎么说?(3)读一读:又大又多、非常、掰、扛——板书(4)演一演:表演读。

(重点:动作夸张——掰、扛)(5)总结四步读书法。

4、阅读第二自然段:(1)谁来做小老师,学着老师问一问?(2)小猴子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又会怎么想?会怎么说?(3)哪个朗读大王可以为大家读一读?(4)小演员上台演一演。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4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4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4篇《小猴子下山》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通过详细的教学活动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稳固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3、情感目标: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加深减法的意义,稳固算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教学预备:每人一套数字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花果山风景美丽,这里的小猴也特殊好客呢。

今日它们想摘一些鲜美的桃子与小朋友们共享。

想知道今日发生的故事?生:想。

多媒体示主题图:师:请同学们根据挨次(指教导子图),认真观看画面,你能编一个数学故事吗?停 2 分钟,教师引导性的指着主题图。

一天,有几只小猴子看到山下的树上有许多美味的大桃子,于是,就派了一个小猴子下山摘桃子给大家吃。

小猴子高快乐兴的下了山,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摘了好多桃子。

但小猴子想:好不简单下来一次,要出去玩玩才好。

于是,小猴子连续往山下走,不一会儿,来到了河边,小猴子一眼就看到了两只小青蛙在那里唱歌,这时候顽皮的小猴就跑过去,要吓吓它们,结果小青蛙被小猴吓得扑通、扑通跳下水。

这下,小猴没的玩了,就想回家了,他回头一看“咦!我的桃子哪去了?”这个故事告知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像小猴那样光临玩忘了桃子就不对了。

师:谁来讲?(指一名学生讲故事)师:故事讲的真悦耳!认真观看,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师引导先看图 1、 2 ,再看图 3、 4 )生:树上有 9 个桃子,摘走 4 个,岩石上原有 7 只猴子,下来了一只去摘桃子。

(加法也行)岸上有 2 只青蛙,被小猴吓得全跳到了水里。

花上原有 8 只蝴蝶,飞走了 5 只。

篮子里原有 4 个桃子,掉到水里 4 只。

师:同学们都是火眼金睛,观看的真认真。

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树上还剩只桃子?(板书、重点讲)岩石上还剩几只小猴?花上还剩几只蝴蝶?(板书)岸上还剩几只青蛙?(板书)篮子里还剩几个桃子?二、学习新课1、解决“树上还有几只桃子?”师:同学们很棒,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3 个。

《小猴子下山》教案(3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主题。

2. 学会独立思考,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2. 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猴子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3.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猴子。

二、阅读故事1. 教师朗读《小猴子下山》故事,学生认真听讲。

2. 教师提问:“故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故事情节。

三、分析故事1. 教师提问:“小猴子为什么下山?”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小猴子下山是为了寻找食物。

3. 教师提问:“小猴子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4.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小猴子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5. 教师提问:“小猴子为什么最终没有找到食物?”6.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小猴子因为贪玩,没有专心寻找食物,最终没有找到。

四、讨论故事寓意1. 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想到了什么?”2.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五、口语表达1.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怎么做?”2. 学生回答后,教师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寓意。

2.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小猴子下山》故事,思考故事中的寓意,并与家长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小猴子下山》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寓意,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

实用的《小猴子下山》教案(精选13篇)

实用的《小猴子下山》教案(精选13篇)

实用的《小猴子下山》教案(精选13篇)实用的《小猴子下山》篇1《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一、由扶到放,培养自学能力课文前4个自然段结构相似,在教学中,重点指导第一自然段,通过由指导到扶再到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第一自然段中重点教学“又又”的词语,通过朗读“又大又多的玉米”和“玉米又大又大”让学生体会词语的灵活运用。

通过做做动作,让学生理解“掰”、“扛”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通过朗读,边演小猴子的动作、神态,体会小猴子高兴的心情。

这样由细节到整体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为学生学习二至四自然段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迁移运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本课的课文语言结构相似,这为语言训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点。

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运用很重要。

通过“小猴子走到,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的句式反复让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来说完整,从而为他们说一个完整的故事做铺垫。

在学习中,还不断总结、提醒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迁移运用,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

三、续编故事,培养表达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一年级小学生内心充满想像,他们拥有自己丰富、天真的思想。

在教学结束的时候,抛出一个问题:“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会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续编故事。

学生表现出异样的兴奋,小手举得高高的,都想把自己编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这样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又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着较多问题:评价语言过于平淡,缺乏针对性,教学机智缺乏。

今后我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实用的《小猴子下山》教案篇2(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后,学生坐下)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集中学完了。

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

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听故事,理解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内容,了解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的原因。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能够在图片或实物中找出小猴子摘到的水果。

3. 通过故事,教育幼儿要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内容,了解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的原因。

难点:让幼儿在观察图片或实物中找出小猴子摘到的水果。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小猴子下山》2. 水果图片或实物:桃子、西瓜、玉米、兔子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们一起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小猴子下山》。

2. 故事讲述:一边播放故事课件,一边讲述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小猴子摘到的水果。

3. 故事讨论:故事结束后,引导幼儿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让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

4. 观察水果:出示水果图片或实物,让幼儿找出小猴子摘到的水果。

五、作业布置:1.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回顾故事内容,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2. 家长可以帮助幼儿画出小猴子摘水果的场景,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讨论环节的表现,了解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检查幼儿在观察水果环节的表现,了解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

七、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小猴子,亲身体验下山的过程,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和表演能力。

2. 开展水果拼图活动,让幼儿利用水果图片或实物进行拼图,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故事讲述过程中,注意语速和语调的把握,让幼儿能够清晰地听到每一个细节。

2. 在观察水果环节,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寻找和辨别小猴子摘到的水果。

九、家长沟通与协作:1. 向家长介绍故事内容和教学目标,鼓励家长在家与幼儿一起回顾故事,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

2. 邀请家长参与水果拼图活动,共同引导幼儿完成任务,促进家长与幼儿的亲子关系。

部编语文《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动词和名词的区分与使用
本课通过小猴子的动作和所遇物品,教授了学生动词和名词的概 念及用法。
量词和形容词的运用
通过学习描述小猴子所见物品的数量和特征,学生掌握了量词和形 容词的基本用法。
课文朗读与理解
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加深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并提高了朗读能力 。
作业布置及要求说明
抄写生字词
要求学生将本课所学的生字词每个抄写三遍,以 加深记忆。
造句练习
让学生挑选本课所学的动词、名词、量词和形容 词进行造句,以巩固所学内容。
课文内容复述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以检查学生 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鼓励课外阅读和拓展学习
1 2
推荐阅读《西游记》等经典名著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等经典名 著,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交流分享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将本组的讨论 成果和阅读心得与其他小组分享, 促进交流和互动。
创意写作,发挥想象力
写作任务
教师布置创意写作任务,如“如 果小猴子再次下山,它会怎么做 ?”、“小猴子在回家的路上遇
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等。
想象发挥
学生根据写作任务,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编写出有趣的故事情节

部编语文《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 案教学设计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 互动环节:课堂活动与讨论 • 教学方法探讨:如何上好一堂公开课 •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小子下山》故事概述
故事背景
文章讲述了一只小猴子下山来,看见 很多好东西,都想要,但是拿了这个 丢了那个,结果什么都没有得到,空 着手回家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第18课
小猴子下山
第1课时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北门小学吴有荭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

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的经历和结果,说明一个道理:目标不明确,做事不专心,是不会有收获的。

课文语言通俗浅显,故事情节单纯明白。

易于被少儿读懂。

本文语句学习主要是注意体会不同的词表示不同的动作,教学时可借助课文插图动作表演来理解,会用“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说话。

本文构段有特色,第1、2、3、4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可以利用这个形式读懂故事内容;本文插图生动形象,图文一一对应,教学时把故事像连环画一样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猴”字,能正确认读后面带“子”的轻声词语,认识并能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语。

会写“非、常”两个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以此为线索会用“先()再()接着()最后()”的形式说说小猴子下山路线。

3.情感目标: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下山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来带着表情、动作、语气学文讲故事。

三、教学难重点
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

四、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圆形的彩色生字卡片
3.小猴、玉米、桃子、西瓜、兔子的贴图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题
1. 故事激趣导出小猴子。

贴图(小猴子),板画(山)。

2. 指导学生认识“猴”。

3.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
4. 指导读好课题
(二)整体感知,明确路线
1.自由地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请同学们边读别找小猴子走过的地方。

2.出示图片说说路线。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投入啊!现读完故事了,那你能根据图片的先后顺序看看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图对吗?
3.练说路线: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再走到(),接着走过(),最后看见了小兔子追到了()。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读好词语
1.找出课文中“玉米、桃子、西瓜、兔子”的词语
师:看,故事中的小猴子出来了,发现了吗?它的表情——?指名说。

师:你知道它为什么那么高兴吗?指名说。

师:是啊,它下山来看到都是些好东西啊!小猴子看到了那些好东西了呢?指名说:小猴子看到了()非常高兴。

随学生说出故事中的“玉米、桃子、西瓜、兔子”把图片贴到黑板上。

再出示词语: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2 .指导读好“玉米、桃子、西瓜、兔子”的词语
师:小猴子下山,碰到这么好吃好玩的东西,难怪它会那么高兴啊!能带着小猴子那样高兴的心情读好这些词语吗?指导读词。

(四) 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体会动词
师:同学们带着表情地读,读得真好。

小猴子看见玉米、桃子、西瓜、兔子,非常高兴,就干什么了呢?下面就请同学读读词语。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地读,再指名带读
2.去拼音开火车读
3.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与“手”有关)解释“掰”字源
4.结合图做动作读词
5.游戏“我说你做”,区别“捧”和“抱”的不同
6.出示有关提手旁的字读一读
(五)以“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见什么做了什么。

”为句式学文讲故事师:刚才我们带着表情和动作把词语读得棒棒的,下面我们也带着第一秘诀表情,第二秘诀动作,第三秘诀语气来先自己试着讲讲课文的1到3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下面我们就带着表情、动作、语气来学讲故事。

看课文哪自然段是讲这幅图的?
出示第一自然段:这段话共有几句话?(2句话)分别请同学读,第一句话写什么?
指名读: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为什么高兴?生回答再指导读“又大又多”
师:小猴子看到玉米又大又多会干什么呢?指名说
师:(出示卡片“掰”)你来带大家读读这个生字吧!指名读
师:那我们能看着这个字来做动作吗?出示“掰”字源理解掰的意思。

指名说师:是呀,用两只手把一样东西分开就是掰!来,咱们一边做动作一边再读读这个字。

学生齐读
师:出示图看看小猴子是怎样掰玉米的?学生结合图边做动作边读一读“掰玉米”学习“扛”
师:(出示卡片“扛”)这个字请你来读!你也来读读!(快速读字)
师:谁也来做做这个动作?(贴“扛”)
生:做动作
师:(紧接着问)小猴子,为什么要扛着玉米往前走啊?(因为玉米很大很重)原来是这样啊!
师:孩子们,能得到这么大的玉米,小猴子此时的心情一定——(生接说)很高兴。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小猴子看见玉米,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又来到了什么地方呢?出示图和段落。

师:请你结合图试着填一填?指名说(随机出示)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桃子长得怎样呢?(又大又红)指名读,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

师:小猴子看见桃子又大又红怎么做了呢?先说摘——摘可以说是摘桃子,注意里面是个古,我们把它贴到桃子旁边。

摘还可以说是摘什么?
师:小猴子为什么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生说理由。

师:是呀,小猴子看见它的最爱又大又红心情是怎样的?(非常高兴)女生男生分别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课文的第2自然段也是几句话?(2句话)第一句写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第二句写它看到什么非常高兴就干什么了。

下面就按这样请同学们结合图同桌互相讲一讲。

指名讲,随后读(又大又圆)
师:下猴子为什么要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呢?你瞧他那高兴劲,来我们一起打开课文读第三自然段。

(六)结合板书,小结课文
小结:小猴子下山先来到玉米地看见()非常高兴,再来到桃树下看见()非常高兴,接着来到西瓜地看见()非常高兴。

六、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看字析字
非:一要注意什么?(左竖短右竖长)二要注意什么?(横的长短不同,中间的横最短而且写在横中线)三要注意笔顺要正确(师生一起书空)
常:上中下结构,上宽下窄,秃宝盖一定写宽,中间口扁横在横中线,竖要写在竖中线
2.师范写
3.生练写
4.师生交流评价
七、结合儿歌,巩固生字
课中操(结合儿歌巩固生字)
师:看,几个动作躲进了一首儿歌里,它们想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念一念呢!出示儿歌和音乐:“小猴子,下山来,掰了玉米扛着走,摘了桃子捧着走,摘了西瓜抱着走,见了兔子追着跑,见了一样扔一样,只好空手把家回,只好空手把家回。


师:来,跟着老师一起来念一念吧!师生一起边做拍手边读儿歌。

师:咱们还可以边做动作边来念呢!(生:集体做动作念)
八、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小猴子一路掰过了玉米,摘过桃子,还摘过西瓜,可小猴子为什么还是空手回家去?(出示课件)同学们我们下节课再讨论学习。

九、板书设计,图文并茂
18 小猴子下山
山(简笔画)
小猴子玉米桃子西瓜兔子表情
(贴图)(贴图)(贴图)(贴图)(贴图)动作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语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