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的利与弊
赏识教育的好处和意义
赏识教育的好处和意义
赏识教育的好处和意义如下:
01、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励,指的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
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02、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总结的“花苞心态”调整了无数家庭教育中的“功利心态”,总结的“生命像一条河”、“全纳思维”、“先骄傲、后成功”等思维方式使许多家庭走向了和谐、幸福、美满。
赏识教育是人
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的好理念。
它是实现自身和谐、家庭和谐、亲子和谐、团队和谐的秘方;是和谐社会的细胞工程。
03、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太唯心)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
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行时,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
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
04、赏识教育,从诞生来源方面看,是生命的体验;从教育角度看,是思想的继承;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态的回归;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灵的解放;从思维方式看,是观念的更新;从表达方式看,是语言的突破。
05、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和孩子觉醒,让孩子的生命状态得以舒展!每一位孩子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
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成为教育家、使孩子舒展心灵、发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孩子生命和谐、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日日赞叹的教育!。
赏识教育利弊分析
三、赏识教育的弊端
一味赏识是指不批评孩子,或者给批 差异 反思 评都穿上“赏识”的外衣:即使是批评也 不直接否定。 一味赏识,会模糊孩子的认识,包括 对知识的理解和自我表现认识。有些教师 也许受创新教育的影响,误以为提倡创新 就不能否定,所以在课堂上不管学生说的 有无道理,或轻易鼓励,或保持中立态度。 这种不分是非、对错的赏识,对学生正确 理解和掌握知识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 视的。 必要的“批评教育”有助于孩子的健 康成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推进器和催化 剂;而一味地赏识也许就是孩子健康成长 道路上的“糖衣炮弹”,健全人格塑造中 的“温柔杀手。
赏识教育≠摒弃批评教育
三、赏识教育的弊端
赏识教育≠摒弃挫折教育
头。 让孩子正确面对困难,真正解决困 难,就要把握好“赏识教育”的度,即 不仅要把握好表扬的“火候”,也要掌 握好表扬的时机。事实上,赏识教育与 挫折教育历来是相伴而生,任何一方的 缺位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两者只有相 辅相成、灵活运用,才会让孩子从赏识 中增强信心,取得成功;从批评中学会 自省,不断进取。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 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 的加以赏识。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
二、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1、赏识教育是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以尊重孩子价值为前提,
唤醒孩子的主体意识及自身发展潜能,让每个孩子真正成为学 习的主人。
2、赏识教育以鼓励表扬为手段,是将教育对孩子的外在要
求内化的重要条件。 3、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赏识教育通过激励赞扬来激发 和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其内心愿意学习,喜欢 学习。
信任学生是是实 施赏识教育的点金 术
综上所述,良好的、得体的、规范的、适时的赏识教 育,是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功的推进器和催化剂;赏识 和批评教育应是教育的双翼,只有做到全面教育,才能真 正的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价值及实践
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价值及实践赏识教育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基础,注重弘扬优点、鼓励成长的教育方式。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实践意义。
赏识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处于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
适当鼓励和赞美学生的努力和成绩,能够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和班级活动。
赏识教育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观,明确自己的优点和劣势,有助于健康成长。
赏识教育有助于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赏识教育鼓励学生表现出色的行为和优异的成绩,通过正向反馈和激励,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这种积极的激励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导致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形成,促使学生乐于参与和投入学习。
赏识教育有益于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信任。
通过适时地欣赏和赞美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赏识教育也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友善合作和互助精神,形成和谐的班集体,提高班级的整体凝聚力和活力。
赏识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潜能,通过赏识教育,教师能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能。
通过具体的赞美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在各个领域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为了实践赏识教育,小学班级管理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发现并赏识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特长。
二、注重扬长补短,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赏识和激励。
三、多种形式的赞美,可以通过班级大会、荣誉榜等方式表彰学生的表现和成绩。
四、赏识教育与惩罚相结合,不仅能够鼓励学生的优点,也要对学生的不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批评。
五、鼓励学生之间的赞扬与帮助,培养学生之间的友善合作和团队精神。
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实践意义。
通过赏识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赏识教育,切莫过度
赏识教育,切莫过度内容提要:赏识教育的作用有目共睹,而过度的使用赏识教育的弊端则未必人人皆知。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要谨防赏识教育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清醒的认识到,赏识教育切莫过度。
关键词:赏识教育健全心灵鼓励批评惩罚扬长盖短扬长补短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赏识教育可谓一大热门话题,许多教师都奉之为教育的灵丹妙药。
诚然,尊重学生,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其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帮助他们拥有一颗健全的心灵不无禆益。
然而,广大教育工作者还应清醒的认识到,赏识教育切莫过度。
有一位家长从女儿出生之日起,就对她进行赏识教育,孩子偶露微笑,就大加赞赏:宝宝笑得真好看!女儿刚呀呀学语,就又不失时机地夸奖她:芳芳真聪明!甚至她发脾气耍性子的时候也不放过赏识的机会:芳芳真有个性!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孩子长成了一个活泼开朗、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可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渐渐发现赏识教育带来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孩子只愿听好话,不愿听任何批评,也经受不起一点挫折。
无独有偶。
某教师新学期又接手一批初一新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他发现有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很差,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渐渐浮出水面。
期中考试后,组织召开了一次家长会,当他委婉地向那位同学的家长指出孩子的不足后,出乎意料的是,家长竟非常惊讶地说:我的孩子在小学一直都很优秀,每次考试成绩都在九十分以上,怎么一进初中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听了家长的话,那位老师也大惑不解。
经过多方调查后才发现,原来家长说的孩子成绩一直都很优秀的情况并不属实,只是因为原来的老师一味强调赏识教育,每次对家长都只报喜不报忧,所谓的九十分,也是考试时,在老师的暗示下,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的结果。
环视当今社会,一味的倡导赏识教育的例子屡见不鲜。
专家旁征博引,家长著书立说,教师介绍经验,课改后的课堂教学均离不开一个夸字。
高考状元是夸出来的;特长生是夸出来的;后进生的转变是夸出来的;优秀的课改课也是夸出来的。
“赏识教育”的利与弊
“赏识教育”对于现代父母来说并不陌生,越来越多的父母尝试着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
然而,有些父母并没有理解赏识的真正内涵,盲目赏识不仅不能让孩子从中获益,反而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
误区1:不切实际地夸赞典型状态描述:看到宁宁的画,妈妈脱口而出:“宁宁画得真好!我家宁宁最棒了!”听了妈妈的夸奖,5岁的宁宁不但没有高兴,反而不屑地说:“你就会说‘最棒’了,还有没有新鲜点的。
”宁宁妈非常认可赏识教育的观念,所以,时常把“你真棒!”挂在嘴边。
在儿子3岁前,自己的“赏识”似乎还能激发起儿子的热情,可是,随着儿子年龄不断增长,他对妈妈的夸奖越来越不屑了。
心灵点击:很多父母认为,赏识孩子就是告诉他们“你真棒!”。
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认识。
孩子比较轻松地做成了某件事情,父母如果给予不切实际且大张旗鼓的夸赞,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可能他会相信自己真的很棒;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接触的环境越来越广,在与周围小朋友比较之后,他会发现,父母的夸赞有很多水分,渐渐地,父母口中的“你真棒!”就不值钱了。
看起来,这并不是什么大事,然而,它给孩子的成长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却不容小觑——1.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降低。
2.孩子的自我价值感降低。
孩子一旦意识到自己没有父母夸奖的那么好,他就会开始怀疑别人对他的评价,觉得大家都在骗他,他的自我价值感反而会因此降低,进而变得很自卑。
到了那时,不管父母怎么鼓励他,他都很难自信地面对外面的世界。
3.孩子变得自大、自负。
有些孩子可能会把父母的“夸赞”当作自己的保护层,他们宁肯相信这些有利于自己的评价而在无意识中屏蔽外界信息,从而变得目空一切。
特别提醒:父母对孩子的夸奖应该是经过认真品味后的真正欣赏。
因此,不要泛泛地夸孩子画得好,而应用心欣赏孩子的画,你可以夸奖孩子主动完成绘画,态度非常认真;也可以夸奖孩子的画中有某些细节处理有进步……记住:夸奖孩子的动机与态度要比夸奖结果更重要哦。
误区2:“你比他们都强!”典型状态描述:小区里,小美正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比赛唱歌。
赏识教育的反思范文
赏识教育是一种重视扬长避短、培养学生优点的教育方式,它强调正面激励、注重学生个性和兴趣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自信自立、独立思考的品德和能力。
赏识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更注重其人格塑造和生命力的培养,被视为21世纪新生教育的一种先进教育理念。
但是我们在实践中也要反思赏识教育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赏识教育强调正面激励,但是不能忽略批评教育的作用赏识教育重视正面激励,避免负面评价和惩罚,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这种教育方式难以充分发挥批评教育的作用。
批评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避免犯错和重复。
赏识教育过分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能会让学生缺乏自我反省和深刻思考,从而无法真正提高自己的素质。
二、赏识教育重视个性化培养,但是不能忽略集体主义意识赏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尊重学生的选择和特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
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容易弱化集体主义意识,让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今天的社会,个人的发展和团队的协作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应该既要注重自己的成长,也要关注集体利益和社会责任。
赏识教育应该兼顾个性化培养和集体主义意识,让学生既能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体,又能成为具有良好合作精神的团队成员。
三、赏识教育强调学生情感体验,但是不能忽略学生的实践能力赏识教育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创新,让学生在情感中获得施展和发挥的空间。
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用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和实践技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需要具备更加实际和实用的能力,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磨练和提高。
四、赏识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向上,但是不能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赏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自信自立、独立思考的品德和能力,让学生在学术领域和社会生活中都能积极进取。
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利弊分析
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利弊分析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展示课上“你真行!”“你真棒”此起彼伏,孩子们在赞颂声中成长。
可是这些孩子一旦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不是常常能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看到,一些平时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因为什么事被老师批评了,想不开,做出极端的举动吗?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们这个信奉了几千年“棒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弟”的国度,居然就出现了这种教师不敢批评学生,更不敢惩罚学生,甚至谈罚色变的现象。
学校在所谓的愉快教育、赏识教育等不完整教育的怪圈中徘徊打圈——众多学校为把学生培养成经不得风雨、见不得世面的温室之花而努力着。
在某些理论“教育家”看来,“不用惩罚的教师才是良好的教师”。
我在和某教育工作者交谈到这一话题时,此人竟说我们现在已经不用惩罚这个词了。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在深深地思索着。
现在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工作怎么了?。
其实许多教师受体罚学生这根高线的影响,自然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事实上也确有少数学生在受批评后,动不动就寻短见,或离家出走,这样的例子让许多老师在教育工作中放弃了使用惩戒的武器。
教育惩戒也就成了教师们碰也不敢碰的事情,生怕一不小心会被扣上变相体罚的帽子。
过度的美声,不断地捧学生,使原有教育出现了偏差,赏识中少了一些惩戒,教育中缺了一面镜子。
捷克著名教育家、教育科学的奠基人夸美纽斯认为:惩罚是必须的,学校没有惩罚犹如磨盘没有水。
学生如果在犯错误的时候,教育者或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或隔靴搔痒等,就会打乱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其侥幸心理得逞,放纵自己的错误行为,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对其发展成长是有害的。
美国教育家和儿童学家詹姆斯·多布森说道:“许多人犯罪,正是教师从未严格要求学生、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教会学生控制自己冲动的结果,而且这些学生一部分也正是出自娇生养的家庭。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更是大声呼吁:“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浅析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赏识教育是一种注重表扬、肯定和鼓励的教育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赏识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角度,浅析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度赞赏。
一些家长往往认为赞美可以激励孩子的积极性,因此他们过分地歌颂孩子的优点,忽视了孩子的不足之处。
这种过度赞赏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感,失去对自身能力的客观认识,从而导致他们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弱。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家长要正确引导和评价孩子的表现。
家长应该客观地看待孩子的能力,不仅仅关注他们的优点,还要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和努力。
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去克服困难和挫折,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评价体系的单一化。
当前,很多学校仍然以成绩为核心,将学生的优劣划分为高低,评判标准的单一化容易导致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被忽视,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全面素质。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学校应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生的品德、才艺、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从而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肯定和鼓励。
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多元化能力,同时将这些能力纳入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赏识教育在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其他问题。
第一,赏识教育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动力。
过分强调赞赏和肯定,可能使学生产生满足感,降低他们的进取心和自我要求,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
第二,赏识教育可能导致不合理的竞争。
过度强调对优秀学生的赏识,可能使其他学生感到自卑和压力,从而导致不健康的竞争氛围的形成。
针对这些问题,解决的对策是提倡平衡发展的赏识教育。
赏识并不只是对优秀表现的肯定,还可以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教育者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表现,给予不同程度的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鼓励和认可。
赏识教育利弊之浅析
赏识教育利弊之浅析o高明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之一是得到尊重和赏识。
人生是一次远征、一次攀登,支撑着人们去远征和攀登的精神支柱就是必胜的信心,而这必胜的信心来源于有效的夸奖和适时的鼓励。
赏识教育正是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
一教师的赏识是实现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
要想实现成功的教育,就必须寻求实施赏识教育的最佳途径,因人施教,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尊重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一)教师博大的爱心是赏识教育的原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
0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
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
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如果教师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语言去打动他们、感化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奋起直追,最终使他们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
(二)重视学生自信心的激发与培养是实施赏识教育的最佳途径。
成功教育很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著名口号是/要让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0他说:/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崇高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善的人。
0他坚信,教育者要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尊重和欣赏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是一条重要的教育规律,这也是成功教育思想的一条重要原则。
(三)信任学生是实施赏识教育的感情基础。
美国教育家把成功教育学生的奥秘概括为/信任学生0。
以作文教学为例谈赏识教育的利与弊
一、设题中赏识,善于激发学生兴趣 作文教学题目的设置非 常 重 要。 好 的 题 目 能 激 起 学生们的写作欲望,文字表达欲望,能培养学生的发散 思维。 而布置作 文 时 的 激 励 用 语,更 加 能 够 唤 醒 学 生 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表达的欲望。 比如,学习了必修 - 摄影散文《前方》后,我 顺 势 给 学 生 布 置 作 业,要 求: 选 择任意题 材 的 照 片,写 一 篇 摄,可 以 手 绘。 在 布 置 写作时,我给了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并且用真诚的语 调 说:“同 学 们,老 师 特 别 期 待 大 家 精 彩 文 章 的 出 现。” 此 时,教 师 语 言 中 的 润 物 细 无 声 的 赏 识 引 发 了 学 生 的 写 作热情。 还不到 收 作 文 的 时 间,有 的 学 生 已 经 迫 不 及 待,提前交 稿。 所 有 学 生 都 精 心 挑 选 图 片,有 必 修 二 课本上的反战照片,有复印的彩色图片,有手绘的中日 漫画对比图……学生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只为博得满 堂喝彩。 有时,教 师 的 一 个 青 睐 的 眼 神,一 句 殷 切 的 话语,一个真 诚 的 微 笑 抵 得 过 千 万 句 的 说 教。 作 文 教 学是高中语 文 教 学 中 一 个 非 常 重 要 的 部 分。 用 赏 识、 激 励 的 方 法 设 置 写 作 题 目,可 以 把 看 似 枯 燥 无 味 的 写 作 训练变得妙趣横生。 二、阅读中赏识,及时捕捉学生情思 中学生的内心世界十分 复 杂。 善 于 发 现 学 生 渴 求
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辩论稿
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性。
在我的观点中,我认为赏识教育应该是更为有效和适宜的教育方式。
以下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来支持我的观点:首先,赏识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的发展。
通过积极地赞扬和鼓励学生的优点和努力,赏识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和自尊。
学生在积极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他们会从中感受到满足和成就感,进而更愿意努力学习和追求更好的成绩。
而挫折教育,则可能使学生感受到压力和挫败,给他们的自尊心带来伤害,对学习动力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赏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特长和潜能。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和潜在的才能。
赏识教育强调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人特长,并将其发挥到极致。
通过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在某一领域的能力和兴趣。
相比之下,挫折教育可能忽视个人特长和潜能,强调相对的竞争和标准化,可能在过程中损害学生的个人发展。
此外,赏识教育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积极的学习氛围。
赏识教育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信任。
教师通过赏识和鼓励来建立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学生在积极的关系中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参与到课堂中。
这样的互动有利于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和知识的消化吸收。
挫折教育可能强调竞争和压力,学生可能因为担心失败而抑制自己的表达,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畅,也可能给学习环境带来紧张和压抑。
最后,赏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情商和社交能力。
在赏识教育中,学生通过学习感恩和理解他人的付出而培养出同理心和沟通能力。
他们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和成果,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表现出尊重和包容。
这样的情商和社交能力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将来的职场中都非常重要。
而挫折教育可能忽视了情商和社交能力的培养,过分注重学生的竞争和个人表现。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在培养学生积极性、个性化发展、良好师生关系和社交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当然,挫折也是人生中无法避免的一部分,但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更多的关注和强调赏识教育的价值和作用。
浅议赏识教育的利与弊
2 0 1 4年 第 1 6期
浅议赏识教育的利与弊
张晓 霞
【 摘
云 南省普洱 市思茅区第一 中学
要】 适 当的赏识教育能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但无原则、无规范、不恰 当、“ 奖过其实”的赏识,也是背离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4 —4 8 1 0【 2 0 1 4)1 6 -0 0 9 1 -0 2
—Leabharlann 因此 ,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激励学生 ,因材施教 、不轻易 批评学生 , 让学生有尊严地学习生活是赏识教育的感情基础。
4 . 实施 赏识 教 育的 点金 术—— 肢 体语 言
赞美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 : 用语言 、 用眼神 、用适度的 动作 。 用适度 的动作表情更容易使学生感动 , 让学生产生超
赏识 教 育的 实施 途径 和积 极 因素 要实现成功的教育 , 教师进行适当的赏识是核心。教师 实施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尊重个性 差异 , 让每一个孩子 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 并提供展示
一
教育是一门艺术。赏识教育是育人成才的手段 、方法 ,
而 手段 和方法 是技 术 , 当手段 和方 法上 升到 一定程 度之 后就 是艺术 , 所以赏识教育也是一门艺术。赏识教育绝不是无原 则的赞美和表扬 , 更不是功过兼包。在实施赏识教育时 , 要 对不切实际的夸奖和宽容进行反思。 1 . 赏识教 育 的情感误 区— — 溺 爱
孩子健全人格 的形成的。
【 关键词 】赏识教 育 利与弊 【 中图分类号 】 G 6 3 0
赏识教育是我 国近几年 中小学一直提倡的教育方式 , 也 称为激励教育 、 夸奖教育 , 其本质是肯定学生 , 通过各种手 段, 培养学生的 自 尊心和 自信心 , 从而挖掘其不断进取的信 心和潜能。作为家长 ,曾接受过孩子学校举办的实施赏识教 育的培训 ; 作为教师 , 在二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中,一直有意 或无意且有 区别地采用赏识教育 。 综观二十余年的赏识教育 实践 ,认为赏识教育有其合理性、科学性 、有效性。但若滥 用赏识教育对学生也是无益 的。
赏识教育体会3篇
赏识教育体会赏识教育体会精选3篇(一)赏识教育是一种教育方法,旨在通过赞赏和肯定孩子的积极表现、优点和努力,来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性。
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发现赏识教育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赏识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当孩子被赞赏和肯定时,他们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增加自信心。
这种自信心将激励他们去尝试新的事物、挑战自己,进一步发展和成长。
其次,赏识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积极性和努力精神。
当孩子的努力和成绩被赞赏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
他们会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被看到和认可的,进而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另外,赏识教育还能够建立积极的家庭和学校氛围。
通过赏识和鼓励,家长和老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和积极。
孩子会感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和关爱,从而更加乐于与他人互动、分享和合作。
然而,我也意识到赏识教育并不意味着盲目的赞扬和奖励。
赏识教育需要准确、凭实际情况给予孩子肯定和赞赏。
通过观察和了解每个孩子的潜力和价值,才能针对性地给予赞赏和鼓励,使孩子真正受益。
总而言之,赏识教育是一种有益于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
通过给予孩子真实、准确和积极的赞赏,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积极性和努力精神,同时建立积极的家庭和学校氛围。
赏识教育应该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被广泛运用于教育实践中。
赏识教育体会精选3篇(二)赏识教育是一种注重积极激励和肯定学生价值的教育模式。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赏识教育实施方案:1. 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建立一个鼓励合作、尊重和包容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合作活动、鼓励学生彼此支持和帮助等方式来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2. 设立赏识机制:制定明确的奖励制度,将学生的积极表现和优秀成绩进行公开表彰。
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如奖状、奖章等,也可以是精神奖励,如公开表扬、鼓励信等。
3. 个性化赏识: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表现,给予个性化的赏识。
浅谈赏识教育对孩子的好处及弊端
浅谈赏识教育对孩子的好处及弊端
赏识教育是一种积极的家庭教育方法,它关注并赞扬孩子积极的行为,以激发孩子的动力和兴趣,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赏识教育的确有很多好处,但同时也有一些弊端。
好处:
1. 激发自信心和积极性
赞扬与鼓励是激发孩子内在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当孩子获得成就感和感受到赞扬时,可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孩子更愿意挑战自己、尝试新的东西,变得更加有耐心和乐观。
2. 提高学习和表现成果
赏识教育能够鼓励学生变得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果。
这种教育方式帮助他们明确他们在学习中所做的好事,并鼓励他们坚持并改进错误。
这将为他们的未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3. 建立积极的家庭和学校关系
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与父母和教师之间的良好关系。
父母和教师的赞美和关注将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互动,增进相互理解和沟通,让孩子在一个温暖和尊重他们的环境中成长。
4. 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赏识教育的基本原则是积极地表现对孩子的支持和认可,这将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鼓励孩子对行为做出正确的伦理判
断,有助于他们更好的成长为有道德和责任心的社会成员。
弊端:
1. 过度赞扬有损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过度赞扬会让孩子产生虚伪的自尊心,导致他们出现固执、依赖于认可以及缺乏自我反省思考的问题。
这种行为也容易使孩子感到过于自豪,甚至出现自负的情况,而无法接受需要改进的方面。
2. 无法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
总之,赏识教育对孩子的害处大于好处,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适当运用赏识教育!。
欣赏孩子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赏识教育
欣赏孩子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一种培养孩子的方式,它通过赞美、鼓励和肯定孩子的优点和努力来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欣赏孩子在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被认可,进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使他们更加聪明。
首先,赏识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当孩子受到赞美和肯定时,他们会感到自己的努力和表现得到了认可,从而增强自信心。
自信心是孩子取得成功的关键,只有充满自信的孩子才能敢于尝试和挑战,才能在困难面前不轻易放弃。
通过赏识教育,父母和老师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其次,赏识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孩子是天生好奇、好学的,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而通过赏识教育,父母和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和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孩子得到了赞美和肯定后,会觉得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从而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再次,赏识教育能够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需要不断地接受各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包括智力、情商、品德等各个方面。
通过赏识教育,父母和老师可以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优点和特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赏识教育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让他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意识,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最后,赏识教育可以增进家庭和师生之间的情感和亲近感。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而学校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场所。
通过赏识教育,父母和老师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家校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努力。
父母和老师可以共同给予孩子爱和关怀,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和学校的温暖和支持,从而建立起和家人、老师之间亲密的关系。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可以激励孩子更加聪明和优秀。
父母和老师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表现和进步,及时给予赏识和肯定,让孩子在被尊重和理解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利弊分析
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利弊分析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展示课上“你真行!”“你真棒”此起彼伏,孩子们在赞颂声中成长。
可是这些孩子一旦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不是常常能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看到,一些平时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因为什么事被老师批评了,想不开,做出极端的举动吗?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们这个信奉了几千年“棒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弟”的国度,居然就出现了这种教师不敢批评学生,更不敢惩罚学生,甚至谈罚色变的现象。
学校在所谓的愉快教育、赏识教育等不完整教育的怪圈中徘徊打圈——众多学校为把学生培养成经不得风雨、见不得世面的温室之花而努力着。
在某些理论“教育家”看来,“不用惩罚的教师才是良好的教师”。
我在和某教育工作者交谈到这一话题时,此人竟说我们现在已经不用惩罚这个词了。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在深深地思索着。
现在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工作怎么了?。
其实许多教师受体罚学生这根高线的影响,自然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事实上也确有少数学生在受批评后,动不动就寻短见,或离家出走,这样的例子让许多老师在教育工作中放弃了使用惩戒的武器。
教育惩戒也就成了教师们碰也不敢碰的事情,生怕一不小心会被扣上变相体罚的帽子。
过度的美声,不断地捧学生,使原有教育出现了偏差,赏识中少了一些惩戒,教育中缺了一面镜子。
捷克著名教育家、教育科学的奠基人夸美纽斯认为:惩罚是必须的,学校没有惩罚犹如磨盘没有水。
学生如果在犯错误的时候,教育者或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或隔靴搔痒等,就会打乱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其侥幸心理得逞,放纵自己的错误行为,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对其发展成长是有害的。
美国教育家和儿童学家詹姆斯·多布森说道:“许多人犯罪,正是教师从未严格要求学生、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教会学生控制自己冲动的结果,而且这些学生一部分也正是出自娇生养的家庭。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更是大声呼吁:“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赏识教育的利与弊
赏识教育的利与弊随着西方教育思想的逐步渗透,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借着这股东风,以尊重、鼓励、欣赏为主的赏识教育成了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也成了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赏识教育能被人如此看重,自有其内在魅力。
首先它是教师人格的体现,是教师博大胸怀的展示。
一个教师能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去对待每一件事情,其自身就在潜移默化地示范。
学生切身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和宽容,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事情,发现别人的优点,宽容别人的过错,从而自觉培养出一种优秀的品质。
其次,赏识教育可以促进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的的和谐。
俗语说:好语一句暖三冬,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亲切的动作,都能让学生感受到理解和关爱,促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尊重老师的决定。
在这种和谐的氛围里,师生的交流、沟通变得更自然随意,从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同时,作为大多是独生子女的学生,在家里一般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长大,所以,家长也特别喜欢老师表扬自己的孩子,表扬了她的孩子,她对老师也是分外尊敬,对班级工作也是分外热心。
一切都呈现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谐局面。
最后,赏识能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
有些学困生总认为自己事事不如别人,找不到自己的优点,因而产生自卑心理,有的甚至自暴自弃,调皮捣蛋,故意和老师、同学作对。
对此老师更应注意方法,多给予肯定,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其重新站立起来,重新扬起自信的风帆。
有一次,在上公开课要学生朗读时,一位基础差的学生拼命地举手,一次又一次,本来没打算叫他的我决定给他一个机会,他站了起来,非常流利地读了出来,全班同学都鼓起掌来。
我也不由自主地赞叹道:“你读得太好了,老师为你骄傲!”就是这样一句话,让他从此每篇课文都读得非常流利。
赏识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指教师通过赏识学生的优点、才华和努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过程,而赏识教育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赏识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一、赏识学生的优点和才华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优点和才华,及时发现和赏识学生的优秀表现,使他们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及时表扬学生在朗读、写作、演讲等方面的成绩,提高认可他们的努力和成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不断提高。
通过赏识学生的优点和才华,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更有动力和决心去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二、赏识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语文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进步的过程,教师应该及时予以认可和鼓励。
当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让学生感受到努力是会有收获的,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激情和动力。
一个一直成绩一般的学生,在一次语文作文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这时教师应该及时去赞扬他的努力和进步,让他感受到自己的改变和成长,从而更有勇气继续学习下去。
通过赏识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可以激励他们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是一个关注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创造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去赏识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作文与众不同,以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展现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这时教师应该及时赏识他的独特性和创造力,让他感受到自己与众不同的魅力,从而更有激情去学习语文,提高文学素养。
通过赏识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特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语文素养。
赏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赏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引言在教育教学中,赏识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它强调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通过正面的评价和鼓励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赏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赏识教育的概念、原理和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等方面展开阐述,并探讨赏识教育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及其局限性。
一、赏识教育的概念和原理1. 赏识教育的概念赏识教育是一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优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它强调教育者应该从积极的角度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长处和潜力,给予学生更多的赞扬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发展才能、充分发挥潜能。
赏识教育不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表扬,而是要真正地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真诚地给予学生关怀和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2. 赏识教育的原理赏识教育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赏识教育强调个体差异,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优点和长处,教育者应该尊重和接纳学生的差异,不将学生一概而论;赏识教育强调积极评价,认为正面的评价和鼓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赏识教育强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认为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给予学生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引导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1. 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赏识教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具体运用:教师可以采用积极的语言和表情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支持;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任务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2. 赏识教育在学生评价中的运用在学生评价中,赏识教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具体运用:学校可以建立健康的竞争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长处和特长,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学校可以举办各种赛事和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学校可以组织各类评比活动,让学生在公平的环境下得到公正的评价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识教育的利与弊
作为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成才,作为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出人头地、有出息。
在教育学生或子女时,因为“望子成龙”心切,不少教师、家长恨铁不成钢,总是把批评指责挂在嘴上,把严字写在脸上。
总是认为:“成绩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错误不批改不了。
”好像学生只能在批评指责中才能长大成材,批评指责成了教师对付学生的常规武器。
有时会出现一些极端的做法。
使用一些刺激性语言,如:花岗岩脑袋,不开窍;死猪不怕开水烫。
像极具杀伤力的炸弹轰击而来,对学生态度冷淡,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敷衍了事。
在阿Q身上,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为人师表者们,在上面的镜头中也许能看到自己声嘶力竭,气急败坏的模样。
恨,铁就能成钢吗?我们都知道答案。
当然这“恨”不是敌我矛盾,阶级斗争,是急于求成的偏见,是感情冲动。
恨,铁成不了钢。
反而激起学生的恨,在学生心底刻下伤疤,伤害师生感情,讨厌你所教的学科,不喜欢你着位老师,影响教学效果,有时给我们老师也带来不愉快。
出于好心和责任心,为了学生的前途和未来着想,结果却深深地伤害了学生,我们教师是痛苦的制造者。
有个学生曾说:“他毁了我的自尊,这样的耻辱在我的心里激起的只有仇恨,令我一生一世都不会再去亲近那门课了。
这了极端的做法否认个体差异,使孩子丧失了自信、自尊、自爱,导致失败和两极分化。
孩子害怕失败,到甘心失败,跌到后再也爬不起来,破罐破摔,不喜欢课堂,不喜欢学习,不愿意上学。
多数教师并不是没有责任感,也并非缺乏爱心。
然而,却总是事与愿违,力不从心,原因在于缺乏一种教育的艺术,赏识教育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艺术力,素质教育需要赏识教育。
究竟什么是赏识教育呢?赏识教育我们并不陌生,作为家长在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就使用了赏识教育。
父母总是用最欣赏、最得意的目光关注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即使孩子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语迟”,父母从不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他,只会再坚持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一个正常饿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赏识,成功的教育”。
它是有意识地用我们温暖的手,推动孩子健康成长,在保留其个性的同时,使之最大限度地发展。
一、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赏识教育正是基于这一原则的一种与当前新课程发展方向完全一致的新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综观当前的教育发展情况,赏识教育主要还是被作为一种思想在教育范畴中加以引用,而在教学主阵地的课堂教学中的尝试与实践尚处于基础层面。
赏识教育是一种评价。
有调查表明,老师的评价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决定一生。
评价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纽约第一任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小时候逃课、打架、无所事事,但是新任校长保罗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
校长对他说:“我一看到就知道,你将来是纽约的州长。
”校长的话产生了巨大作用,唤醒了保罗的主体意识,经过努力他真的成了州长,评价意味着被评价者潜能的开发,我们要通过主体参与评价,增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信心,发展内驱力。
赏识在词典里解释为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
它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做起事来心情愉快。
刺激神经细胞活跃,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育教学中以正面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表扬与肯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被激起的状态,使效果趋向于极大化的做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
国“国宝”的全国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老师也将“激励、赏识、参与、期待”作为自己对学生的八字方针。
赏识作为一种思想,其在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早以被教育者所认同。
国内最早提出并尝试“赏识教育”的现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几哦于研究所所长的周弘教师。
他在教育自己女儿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教育的真谛,从一个“爱”字发展到“行”字,然后归纳为“赏识教育”,得出结论:赏识是孩子不断追求成功的“金钥匙”。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社会的肯定性评价,这是人们心理最高需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其创立的动机理论中提出“附属内驱力”的概念:学生通过从父母和老师那里得到认可,从而获得派生地位的一种动机。
着种动机不是追求知识本身,而是追求知识之外的自尊满足(家长和教师的认可)。
奥苏贝尔的这一理论实际上就是将“赏识”这种激发学生的内动力的情感因素作为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归因。
进入新世纪,就是进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期。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广实施,其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起潜能,培养其特长;必须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因此可以说,新课程理念更是为赏识教育提供了方向性的指示。
在这种背景下,赏识教育的概念日臻成熟,我们可以这样给赏识教育下定义:“赏识教育”是依据人渴望得到赏识的本质需求,对受教育者施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的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
通过赏识教育的实施,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意识与情趣,并逐步形成创造能力;可以是学生得到赏识鼓励与情感熏陶,从而养成乐观的健康心理,积极向上、富于创造性的个性,发展多向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还可以通过教育者赞扬为学生创造自由联想的空间和充分发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