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群体遗传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突变能产生新的等位基因,但改变基 因频率的速率很慢(13-3)
设初始频率为:a=q;A=1-q, 突变率:A→正突变→a(u);a→回复突变→A(v) 每代中有(1-q)u的A→a qv的a→A 当 1 qu>qv,a的频率增加 1 qu<qv,A的频率增加 处于平衡时:
1 qu qv
基因岛与基因协同进化
基因组间基因的间隔相差很大,基因在基因组 中的分布疏密不一,某些区段形成基因基因集 中的基因岛。 啤酒酵母缺失了一部分裂殖酵母和其它酵母特 有的基因。这些基因功能相近,相伴丢失。
第四节
分子种系发生遗传学
◇ 分子钟(molecular clock):分子进化过程中,特定的分子(核 苷酸或蛋白质)在所有谱系中的变化速率是恒定的。分子钟是构建分子种 系发生树的理论基础。如流感病毒A血细胞凝集素(hemagglutinin)基因 的分子树。 ◇ 分子种系发生树(molecular phylogenetic tree):同源基因或蛋 白质之间的关系的图解。如人的血红蛋白基因的种系发生树。 ◇ 分子种系发生树的构建 利用遗传学数据构建种系发生树的方法很多,如Maximum Parsimony 法、Maximum likelihood法和UPGMA法等,均有相关软件。以 UPGMA (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using arithmetic averages)方法为例。 从所比较的物种对间的最小遗传距离表开始.
u q uv v p uv
◇ 适合度(fitness,w):群体中一个个体相对于其他 个体存活并传递其基因到下一代的能力。适合度具有两个基本 成分:存活力(viability)和生殖成功(reproductive success)。 ◇ 选择系数(selection coefficient,s):在选择的作用 下降低的适合度 。 ◇ 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自然界中逐渐淘汰适 合度低的个体,选择适合度高的个体作为下一代亲本的过程.
(1-m)n = qn-Q / q0 - Q
Rh血型的一个等位基因R; 非洲黑人q0=0.630 美国白人Q0=0.028 美国黑人q10=0.446 计算200-300年以来,每代由白人导入黑人的群体中 的基因占黑人群体的比例。
(1-m)10=q10- Q / q0- Q =0.446 -0.028 / 0.630 - 0.028 m=0.036 白人每代迁入基因比例0.036
初始频率 P2 2pq 适合度 1-s 1-s 选择后频率 P2(1-s) 2pq(1-s) 相对频率 p2(1-s) 2pq(1-s) 1-sp(2-p) 1-sp(2-p)
q2 1 1 q2 1-sp(2-p) q 2 p - sp 1-sp(2-p) 1-sp(2-p)
选择一代后p的改变: (p-sp)/[(1-sp(2-p) ] - p = -sp(1-p)2/1-sp(2-p)
a频率的改变q1-q0=-sq2(1-q)/1-sq2
当有害隐性基因纯合致死时
q0 qn s=1 0.99 0.50 1 0.50 0.10 8 0.10 0.01 90 0.01 0.001 900 0.001 0.0001 9000 0.0001 0.00001 90000 s=0.5 11 20 185 1805 18005
s 1 w
选择对纯合隐性个体不利时基因 频率的改变
AA
初始频率 适合度 选择后频率 相对频率
Aa
aa
q2 1- s q2(1-s) q2(1-s) 1-sq2
合计
1 1-sq2 1
a频率
q0
P2 2pq 1 1 P2 2pq P 2 2pq 1-sq2 1-sq2
q1=q(1-sq) 1-sq2
源自文库
◆ DNA的变化是基因组进化的基础
◇ 真正中性的突变不受自然选择的影响,通过遗传漂变 维持在群体中或被淘汰。 ◇ 负选择(negative selection)淘汰群体中有害的突变。 ◇一些对生物有利的极稀有的突变通过正选择(positive selection)增加等位基因频率,并固定在群体中。
q2=1/80000, s=0.5 u=sq2 =1/80000 X 0.5 =0.6 x 10-6
第二节
遗传漂变对进化平衡的不可预测效应
◆ 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群体内由于抽样误差
造成的等位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
◆ 奠基者效应(founder effect):遗传漂变的一 种形式,指由带有亲代群体中部分等位基因的少数个体 重新建立新的群体。 ◆ 瓶颈效应 :由于自然环境急剧的改变,使得群体 中大部分个体死亡,仅存的少数个体侥幸逃生,繁衍成 新的群体。
● 迁移造成群体间的基因流(gene flow)
◆ 设有一个大群体A,每代有部分(m)个体从B迁入, 某一等位基因在A群体中的频率为qo,B群体中为qm,则混合 后的群体基因频率为
q1 mqm 1 mq 0 mq m q 0 q 0 Δq1 q1 q 0 mq m q 0
第三节 基因组进化
基因组的起源 RNA起源学说 原始RNA的三种作用:剪切,复制和编码,合 成。 新基因的形成 突变,转座,重组,扩增。
编码序列的改变
人类中仅仅有1.5%的DNA是编码序列。 染色体加倍,基因重组,外显子洗牌,滑序复 制,转座以及突变等原因使得编码序列的基因 发生改变,在选择压力下,基因组不断进化
选择的作用
趋同进化:在突变和选择的作用下,对不同物 种间具有趋同进化的趋势,这种现象称协同进 化。 遗传负荷:如果一个群体的突变不断积累,并 且这些突变是有害的,就会出现的适合度下降。 这种现象被称为遗传负荷。用1-w/W来表示 遗传负荷的度量。
软骨发育不全遗传病侏儒108人生27个子女, 确定相对生育率,正常对照457人生582个子 女,侏儒相对生育率是: 27/108 582/457 =0.20
当纯合隐性个体致死或不能生育时,隐性基 因a的频率q改变如下: q1=q/(1+q0 ) q2=q/(1+2q0 ) q3=q/(1+3q0 ) … q4=q/(1+nq0 ) n=1/qn-1/q0
选择对显性个体不利时基因A频率p的改变
AA Aa aa 合计 A频率
p0
第十三章 群体遗传学
Hardy-Weinberg定律 改变群体基因频率的因素
第一节 基因库与基因频率
◆ 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研究群体中的 基因组组成以及世代间基因组变化的学科。 ◆ 群体(population):指孟德尔群体,即在特定地区 内一群能相互交配并繁育后代的个体。一个最大的孟德尔群体就 是一个物种。 ◆ 等位基因频率(allele frequency):一个群体中某一 等位基因在该基因座上可能出现的等位基因总数中所占的比率。 任一基因座的全部等位基因频率之和等于1。
aa 是否平衡 0.5 0.4 0.25 +
改变群体基因频率的因素
群体在世代过程中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称为 微进化(microevolution),即发生在物种内的 遗传变化。大进化(macroevolution)指从现有 物种中产生新物种的过程,是微进化的扩展、累 积的结果。
● 突变能产生新的等位基因,但改变基因频率的 速率很慢 ●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潜在动力 ● 突变与选择对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频率的联 合效应 ● 遗传漂变对进化平衡的不可预测效应 ● 迁移造成群体间的基因流(gene flow)
突变与选择情况下基因频率的改变
a频率的改变:q1-q0=-sq2(1-q)/1-sq2
当很小时,1-sq2近似等于1。 当选择对纯合隐性个体不利时,a基因的频率q每代减少sq2(1-q) 新产生的隐性突变基因(Aa)的频率 pu=u(1-q) 平衡时:sq2=u q2=u/s
人类全色盲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约80000 人中有1个患者,患者的生存率 是0.5,计算平衡时的突变率。
例题:某一1000人群中MN血型的分布是 M MN N 250 500 250 M的频率:(250×2+500)/1000×2=0.5 N的频率:(250×2+500)/1000×2=0.5
◆ 基因型频率:一个群体中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率。 全部基因型频率的总和等于1。 ◆ 群体遗传结构:群体中各种等位基因的频率以及由 不同的交配体制所产生的各种基因型在数量上的分布。 ◆ Hardy-Weinberg定律: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群 体内,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和选择的理想条件下, 世代相传保持不变。由英国数学家Hardy,G. H和德国医学 家Weinberg,W于1908年提出。
功能域或外显子洗牌(exon suffling)
由不同基因中编码不同结构域的片段彼此连接 形成全新编码顺序,称为外显子洗牌。 例如:组织纤维蛋白溶原酶(TPA), 作用是促使血液中凝血块的分解。 由组织纤维蛋白溶原酶原激活因子;血纤维 蛋白酶原;生长因子等外显子组成。
冗余基因 具有功能但是通常不表达的重复基因。
选择对杂合个体有利时基因频率的改变
AA
Aa
aa
合计
初始频率 P2 2pq q2 1 适合度 1-s 1 1- t 选择后频率 P2(1-s) 2pq q2(1-t) 1-sp2-tq2 相对频率 P2(1-s)/1-sp2-tq2 2pq /1-sp2-tq2 q2(1-t)/1-sp2-tq2 q的改变: pq(ps-qt)/1-sp2-tq2
平衡群体:在生物个体随机交配,
且没有突变,选择情况下,群体的 基因型频率世代保持不变这样的一 个群体称为平衡群体。
随机交配一代,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的群 体不是平衡群体。一个非平衡群体,随机 交配一代以后,成为平衡群体。
平衡群体鉴定
1. 2. 3.
AA 0.5 0.4 0.25
Aa / 0.2 0.5
新的重复基因 向新基因过渡的重复基因 保留部分功能的重复基因 细胞分裂,DNA复制,基础代谢等重要的基因 少有重复的多余基因。与发育或涉及生物多样 性的多功能域基因冗余。
非编码序列的改变
人类中仅仅有98%的DNA是非编码序列。没有选择 压力,基因组积累了大量的变异。 非编码序列有未知的功能 玉米中转座因子MITE序列,在225kb中有33个重 复,在基因两侧。原来认为是没有生物功能的序列, 现发现它与DNA复制和调控有关。 自私DNA: 本身没有功能,进化中处于中性,只是伴 随编码DNA复制并遗传。 内含子起源:GT-AG真核中的内含子,细菌中没有。 晚起源与早起源学说
低频率基因由于遗传漂变,成为高频率。 东卡罗林群岛 Pringelap人群,先天性失明 占10%。由于1780年飓风,原人群大量死亡, 遗留下带有失明基因的个体比例很高,使得该 群体的后代有病个体大幅度增加。基因频率改 变。 AA Aa aa AA Aa aa 0.95 0.04 0.01 0.4 0.2 0.4
生命的起源
Searching for the Origin
•
•
•
When did life begin? Evidence – Widespread life forms (3.5 B years ago) – Stromatolites (3.5 B years ago) – Fossilized cells (3.5 B years ago) – Radiometric dating: carbon isotopes (3.85 B years ago) • Carbon 12 versus Carbon 13 Range of dates: 4.1 to 3.85 B years ago Conclusions – Life arose late in the Hadean Eon – Life colonized planet in very short time frame (< 500 M ye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