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山水文化分析
中国古代山水文化的审美价值
2332018年1月下半月刊中国古代山水文化的审美价值赵金轶山水文化主要是指一种以山a水自然景观及其相关事物作为创作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出现的人对这些山水景观的认识和审美等精神活动。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古代山水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为我国古代文学领域、园林领域和绘画领域的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中国古代山水文化主要表现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写意传神三个方面,在我国文学、园林和绘画艺术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我国古代山水文化的形成,离不开我国丰富的山水景观和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
山水文化主要是指一种以山水自然景观及其相关事物作为创作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出现的人对这些山水景观的认识和审美等精神活动。
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我国古代山水文化随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一直延续至今,通过对这些山水文化的研究,我们也可以探索出古人在审美上是如何利用这些山水文化的,从而就能在了解中国古代山水文化审美价值的基础上,对我国山水景观资源进行更好的利用。
一、中国古代山水文化的文学价值在学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相信很多人都会接触到有关诗、词类的学问,山水诗作为古典诗词里的一大种类,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的钟爱,山水诗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的谢灵运,而事实上在《诗经》和《楚辞》中,很多作品中就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景物描写,有的景物描写是作为全诗内容比兴的媒介的,对诗歌后续内容起着整体烘托或象征比喻的作用。
在后来的诗歌发展过程中,山水诗歌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体裁,使人们开始逐渐把山水景观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他们通过对山水景观的描绘,有的表达了对我国大好河山和奇妙壮观景象的热爱之情,有的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有的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心情。
山水景观在文学中的描绘上,逐渐从一种单纯的景物重现,变成了人们宣泄自己内心情感的媒介。
在山水诗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产生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艺术表达方式,为后人的创作提供了更多借鉴与灵感。
园林创作中的山水之谈
园林创作中的山水之谈[摘要]中国的园林通过山水的并茂,营造出园林独特的空间美感和意境,因而造就出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特点。
中国园林对意境之美的表达与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和价值观念是密不可分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体现。
[关键词]园林创作叠山理水作用中图分类号:tu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0-239-01中国的园林以山水的独特之美,合理的运用,制作出情景并茂的人间仙境。
山水在自然界中是具有极大艺术魅力的景观,在中国的传统园林艺术理论里,通常将“山水”作为园林地形的简称。
中国传统的园林山水十分注重与自然的秀美。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始于同源的思想和文化,二者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诠释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美学观点。
在华夏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中,中国传统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二者在创作思想、创作主旨、创作风格、创作理论、创作手法、创作元素等诸多方面具有很大程度的统一性和互通性。
以传统山水画为基础,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价值,同时,也将有效的启发我们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对传统造园思维和造园手法的应用。
1.山水在园林制作中的运用。
1.1园林工作者在园林小品的制作中要围绕创作风格、创作理论、创作元素等传统山水画艺术精髓溶于景观制作之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之笔。
1.2从构图形式、创作手法、创作理念体现山水对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启示。
把中国传统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所蕴藏的艺术运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园林景观设计体系服务。
2.山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种重要的园林要素。
在各种风格的古典园林中,水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哪一处古典园林没有水呢?几乎可以说,有园必有水。
无论走进哪一个园林,人们只有看到水,才会真正体会到园林之美,看到山才会感觉意境的高崇,才会觉得整个园林的景色都灵动起来,于是满园的美景就有了灵魂。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画情结]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与山水画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画情结]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与山水画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定性为山水园,绘画、诗歌和文学直接影响了造园艺术。
尤其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山水画的审美意识和理论,决定了园林艺术的表现形态和发展走向,可以说中国山水园林是山水画的物化形态,特别是宋朝时期造园家将诗情画意巧妙地融入园林,更加使得中国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美学思想及艺术表现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园林的造园,基本遵循了山水画论的构图落幅原则,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一幅立体的山水画。
一中国文人画家与园林的不解之缘“园者,画之见诸行事也……我于郑子之影园而益信其说……风雨烟霞,天私其有。
江湖丘整,地私其有。
逸志冶容,人私其有。
以至舟车榱剿桷、草木虫鱼之属,靡不物私其所有”。
明代文人兼画家茅元仪在参观过其好友郑元勋的私家园林影园后,在《影园记》中写下了自己对影园的印象,并称园林就该像影园一样,将画中的景物实现在生活中。
实际上中国历史上的诗画艺术家大多都和茅元仪一样,经常参与到园林设计规划、品评中,向往着在自己的属地里,垒石为山,筑亭其上,引水为池,种花莳竹,新句题蕉叶,浊醪醉菊花,于焉逍遥。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寓诗于山水画中,寓画于山水诗中,被后世尊为写意山水创始人、南宋文人山水画之祖。
他开创的“破墨法”成为中国水墨山水画中颇具特点的一种技法,辋川别业是他为自己设计修筑、诗画结合的一片拥有林泉之胜、因地而建的天然园林。
在《山中与裴迪书》中,王维这样向友人描述自己的园林:“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苍寒犬,吠声如豹……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轻倏出水,白鸥骄翼。
”王维心中最高的自然山水图景再现于辋川别业,而辋川别业的胜景,也表现的与王维一样冷洁、超脱与秀逸。
中国文人画家在造园或参与造园时,将山水画的意境构思、美学意念、意态风格乃至线条色彩、技法手段等都运用进来,体现了“师造化夺天工”的空间写意性格。
一、山水文化及其内涵
四、中西古典园林的文化差异世界各国的园林营造历史及其艺术风格的发展,大致可以归纳为东方和西方两大体系。
其中,东方园林艺术体系以中国园林为代表,西方园林艺术体系则以欧洲园林为代表。
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很多差异,其中最主要的差异表现在自然山水式风格和几何式风格上的差异。
(一)自然山水式风格的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从总体风格来看,属于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淳朴的自然美。
园林作为一种建筑属于文化的物质层次,不同的文化传统对造园理论和艺术风格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几千年的农耕生产方式与农业文明。
在对待大自然的态度上,在人与大自然、人与天的关系上,中华民族崇尚的是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根据这种思想,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甚至破坏自然,而只能在顺从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自然、调整自然,使之满足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天人合一思想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主导观念和民族文化特质的典型表现。
受天人合一自然观念的影响,中国人对大自然怀有强烈的热爱,认为自然之美高于一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然者为上品之上”,这样的文化传统十分强大。
受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这种自然山水式风格的基本特点是: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分隔空间,融于自然;园林建筑,适应自然;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可以说,追求天然之趣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根本的文化特征。
在20世纪以前,很多西方人对中国古典园林对大自然的这种充分理解和追求持有赞赏的态度,对中国园林的自然美赞不绝口。
欧洲人知道中国园林更早的应从马可波罗算起,他在元代见过杭州园林,他在日记中写到:“这里有世界最美而最堪游览的园林。
”16世纪末,利马窦来到中国,长期居住。
他的同伴和他一起到过南京的一个花园,在书中是这样描写的:“在这花园里,有许多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那儿有一座人工的假山,全是用粗犷毛石堆叠起来,恰当地开着几个山洞。
项目二园林山水地形艺术分析
项目二园林山水地形艺术分析项目二园林山水地形艺术分析园林地形是人化风景的艺术概括。
不同的地形、地貌反映出不同的景观特征,它影响园林布局和园林风格。
有了良好的地形地貌,才有可能产生良好的景观效果。
塑造地形是一种高度的艺术创造,它虽师法自然,但不是简单的摹仿,而是要求比自然风景更精练、更概括、更典型、更集中、才能达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造景内涵。
一、园林地形处理原则1、考虑功能要求功能的活动要求是第一位的,如游憩活动、团体集会等需要平地,进行水上活动时需要较大的水面,登山运动需要山地,各类活动综合在一起,需要不同的地形分割空间。
和利用地形分割空间时,常需要有山岭坡地。
2、考虑造景要求不同的园林形式对景观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自然式园林要求地形起伏多变,规则式园林则需要开阔平坦的地形。
要构成开敞的园林空间,需要有大片的平地或水面。
幽深景观需要有峰回谷转层次多的山林。
大型广场需要平地,自然式草坪需要微起伏的地形。
3、地形的现状情况以充分利用为主,改造为辅,要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土方量。
建园时最好达到园内的土方量填挖平衡,节省劳力和建设投资。
但对有碍园林功能和园林景观的地形要大胆改造。
4、科学性当地形比较复杂的时候,动作比较大得失后,地形处理应根据科学的原则,山体的高度,土坡的倾斜面,水岸的坡度等等都要以科学为依据。
地形处理还应与植物的生态习性,生长要求相一致。
植物有阳性、阴性、水生、旱生以及生长在平原、山间、水边等不同,地形处理应与它们的生态习性互相配合,使植物的种植环境符合生态地形的要求。
对保存的古树名木要尽量保持它们原有地形的标高,且不要破坏它们的生态环境。
5、合理安排用地比例园林绿地内地形的状况与容纳的游人量有密切的关系,平地容纳的人多,山地及水面则受到限制。
二、陆地园林陆地可分为平地、坡地、山地三种类型。
1、平地平地便于进行群众性的文体活动,进行人流集散,也可造成开朗景观。
现代城市公园多设大面积的平地。
了解中国的地理文化山水与园林艺术
了解中国的地理文化山水与园林艺术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地理特点和山水风貌对于塑造中国园林艺术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了解中国的地理文化山水与园林艺术,将带领我们进入一个独特而神秘的世界。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多样,拥有广袤的山脉、大江大河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山水文化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延续至今,融入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被视为人与自然交流的媒介,被赋予了神圣的地位。
水则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与山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国园林独特的山水格局。
这种山水格局既强调了自然景观的美感,又让人们感受到与自然融合的愉悦。
中国的园林艺术注重营造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追求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和谐统一。
它并不仅仅局限于种植园艺和景观设计,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以及人的精神境界。
中国的园林艺术中,独特而精美的建筑结构与植物景观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空间体系。
例如,中国传统园林中常见的亭、廊、楼、阁等建筑,与花木、流水、假山等元素形成了和谐的组合,展现了独特的风格与韵味。
中国的园林艺术强调随机应变与空间感的创造。
一个完整的园林作品常常是通过一系列的小空间连接而成的,每个小空间都有着独特的景观特色。
此外,中国的园林艺术注重游览的顺序和路径的设计,通过引领人们的视线和体验来创造出不同的景致。
这种细致入微的设计让人们在游园中体验到不同的情绪和感受,使整个园林作品更加丰富有趣。
中国园林艺术也强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和表达。
在中国的园林设计中,往往会运用天然材料和手工技艺来打造园林的构造和景观元素。
这种自然材料的使用不仅强调了与自然的联系,也展示了中国文化中对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另外,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各种亭台楼阁、假山水池等元素,都通过其独特的造型和构造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深厚底蕴。
这些元素在园林中不仅增加了美感,也寄托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情感和思考。
总之,中国的地理文化山水与园林艺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与融合。
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的山水文化
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的山水文化——古典园林的筑山理水武星宽蒋芊【摘要】:自然山水是美的典型,园林里只要有山有水,便具有林壑之美,也就有了画意诗情。
媚山秀水足可供人们“游目骋怀” ,它能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
或借山水以寄意,或借山水以抒情,山水景观的美感作用实在不可等闲视之。
古往今来,无论是古代的“游圃”,后来的宫苑,还是民间私人宅园,凡属名园都是得山水性情。
山衬水、水映山、山因水活、水得山势,青山绿水构成古典园林基调。
【关键词】:筑山理水;摹拟;一池三山崇拜自然思想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向来密切。
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很早就积累了种种与自然山水息息相关的精神财富,构成了“山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我国悠久的古代文化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山水文化不仅指在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中的表现形式,而且也广泛存在与园林规划实际运用的某种特定方式。
1. 山水文化的由来山是地球表面分布广泛的地貌。
世界各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只要位于山区或丘陵地带,从古到今,都要和山打交道,或躲避它,或利用和改造它,或防范它,以有利城市发展。
在众多与山打交道的措施中,把他当成一种特定含义的文化物质加以考虑,造成某种比较重要的崇敬或观赏的价值观念,而且这种传统经久不断,成为古文化的一个亮点。
以后这种文化逐渐成为一种信仰自然山的特有的方式。
中国古代的水文化是由于进行了长期大量、卓有成效的水利工程而形成的。
从夏代的大禹治水,战国李冰父子兴建都江堰,郑国开凿郑国渠,隋代建成的南北大运河,唐代长安城引水工程,杭州苏州的水系治理,治水就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以后加以文艺、哲学思想的渗入,使其表现形式更加独特,形成其独有的文化。
2. 山水文化发展的历史山水作为一种文化观念(而不是原始宗教观念)相传最早可能产生于西周文王时代的《易》。
《易》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哲学思想的总根源,所以山水文化的形成与《易》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
《易》导致了文化总体向自然靠拢,向追求自然界的内在哲理靠拢。
中国的山水文化与园林建筑
中国的山水文化与园林建筑中国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传统文化、哲学、艺术和地理、气象、民俗等元素,是中国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中国的山水文化,则是园林建筑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山水文化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形态,它形成于古代中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传统文化深厚的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人文学的思想,塑造了中华民族崇尚山水自然的情感和审美观念,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山水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同时也是一种虔诚的信仰。
中国传统文化尊重大自然,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山水景观成为了园林建筑的主题和构成要素。
中国最早的园林建筑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的园林建筑风格以庙宇和皇家园林为主,园林建筑多以山水园林为主要元素,以山、石、水、草、花、树、亭、台、楼、阁等为装饰,体现出中国的山水文化和儒家思想。
中国的山水文化和园林建筑在设计上,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的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
在中国的园林建筑设计中,常常会使用特殊的玄妙手法,如“借景、穿景、透景、映景”等来将自然的美景加以利用,凸显出自然美景的魅力,亦可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来营造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气氛,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环境和社会的和谐。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山水被视为自然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元素,而园林建筑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
园林建筑以山水为主要元素,以自然为基础来呈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的精髓,趋向深邃之境。
中国园林建筑的优美氛围和造型,实现了环境与情感的协调,表达了东方人对于生命和生态的深刻理解,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被视为一个人文关怀的血液。
中国的山水文化和园林建筑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精髓,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面对的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和冲突,必须要重新审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推行可持续发展模式。
山水文化和园林建筑所要弘扬的自然生态、环保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精神,也成为了当下社会所关注的重要话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之美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之美摘要: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开始探究,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山之美、水之美。
在未来的园林设计中,原本简单地模仿已被抛弃,而更加趋向于“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自然之美,将人工与自然之美巧妙结合,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意境与效果。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山水之美;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中国园林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世人所称赞,自古就“有山皆是景,无水不成园”之说,无论是我国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南方的私家园林,山和水一直都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所谓“山水文化”,顾名思义是与自然山水有关的文化。
山水文化是人长期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特立独行的重要部分,参与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1 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在自然山水园林景观中,人们为了补偿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的状态,人为创作了“古典园林”这一山水艺术的典型代表作。
中国古典园林在“道法自然”思想指引下,个人的情感在造园过程中得以寄托,最终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建造房屋并非其创作目的,更多的是将大自然的风景素材,通过能工巧匠之手,使之辉煌再现,供人观赏。
叠山要如泰山之雄风气势,流水要达河湖之韵味,园林艺术的设计者们追求更多的是模仿自然,甚至超越自然的境界,建造过程中力求重现真山真水之妙,以期身居闹市而享别致山水之情。
中国园林寄托着设计者们对山川河流自然生态之景的眷顾之情,是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艺术表达,兼而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典美学思想。
正是由于在古典园林中所融入的中国山水文化底蕴,从而使得中国园林独树一帜,屹立于世界自然山水园林中。
2 山之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追求自然之态,但是“假山”却常见于古典园林中。
气势恢弘的传统皇室园林,常把自然山体纳入其中,假山假景常现于空间有限的南方私家园林之内。
中国的园林与山水
中国的园林与山水中国的园林与山水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
具体来讲,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是按下面的原则来营造的。
1、构架山水。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
山川秀美多姿,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大自然怀有特殊的感情,尤其是对山环水抱构成的生存环境更为热爱,山与水在风水理论中被认为是阴阳两极的结合。
而孔子曾指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而把山水与人的品格结合起来。
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背景孕育出的山水观对中国造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难怪中国人如此狂热地在自然的山水中营造园林,或是在都市园林中构架自然的山水。
2、模拟仙境。
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曾数次派人赴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一蓬莱、方丈、瀛洲去获取长生不老之药,但都没有成功。
因此,他就在自己的兰池宫中建蓬莱山模仿仙境来表达企望永生的强烈愿望。
汉武帝则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
在上林苑建章宫的太液池中建有蓬莱、方丈、流洲三仙山,自此,开创了“一池三山”的传统。
3、移天缩地。
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内涵。
宋代宋徽宗的艮岳曾被誉为“括天下美,藏古今胜”。
而清代圆明园中的“九州清晏”则是将中国大地的版图凝聚在一个小小的山水单元之中来体现“普天之下莫非王上”的思想。
明代造园家文震亨也在《长物志》中强调了“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造园立意。
4、诗情画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山水画深刻表达了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
因此,山水诗和山水画的意境就成了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目标之一。
东晋文人谢灵运在其庄园的建设中就追求“四山周回,溪涧交过,水石林竹之美,岩岫嵔曲之好”,而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所建草堂则倾心于“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的意境。
在园林中,这种诗情画意还尤以楹联匾额或刻石的方式表现出来,起到了点景的作用,书法艺术与园林也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园林不可或缺的部分。
中国山水园林艺术和思想体现
厅堂
楼阁
榭
舫
黄鹤楼因崔颢的“昔 人已乘黄鹤去,此地 空余黄鹤楼”成千古 绝唱,又因李白的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享 誉古今。
•
位于湖南岳阳
市的岳阳楼,是名
楼里保存最完好的
一座,也是集对联
诗文及民间故事为
一体,范仲淹写
• (8)路与廊。廊是有顶无墙的带形建筑。它不仅是联系建筑 和景物的通道,而且因其蜿蜒曲折,高低起伏,生动活泼,是颇
具观赏性的民族建筑。 廊分单廊和复廊,苏州沧浪亭的复廊最 复盛名。北京颐和园的画廊,长728米,被誉为“天下第一长廊 ”
• (9)桥 园林中的桥,一般采用拱桥、平桥、廊桥、曲桥等 类型,有石制的、竹制的、木制的,富有民族特色。
•
园林设计者往往将园
中最好的景致藏在后面,
这在造园艺术上就叫做“
抑景”。
• 三、障景
• 是在路上或观赏景 点上设置山石、园墙和 花木等,遮挡游人视线 ,从而引导游人改变浏 览方向的造景手法。
• 四、漏景
• 指在园林的围墙或 是廊的侧墙上设以漏窗 ,使人们透过漏窗的缝 隙可以看到园内或园外 的景色。
《岳阳楼记》大家
耳熟能祥,孟浩然
的“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李
白的“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杜甫
的“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等等,
在楼上还刻有长达
•
• 位于江西南 昌的滕王阁,王 勃的《滕王阁序》 里“落霞与孤鹜 齐飞,秋水共长 天一色”就让人 心旷神怡。
•
•
蓬莱阁位于山东
省烟台市。素有仙山
之称的蓬莱,传说蓬
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设计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设计研究摘要:中国传统的山水园林模式是为了更能充分地利用区域的自然资源,并遵循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中的自然观、环境观以及深深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创造出天人合一的景观意象。
关键词:山水园林;景观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
”山水是中国园林重要的造景要素。
山,支起了园林的骨架,给人以古老苍劲之感。
水,连成了园林的血脉,给人以宁静幽深之美。
山因水活,水随山转,山水相依,相得益彰。
中国古典园林以崇尚自然闻名,而筑山理水更是中国造园技法的精粹。
1 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体现影响园林向着山水风景方向上发展的3个重要的意识形态因素是神仙思想、天人合一思想和君子比德思想。
1.1 神仙思想自古以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对山水加以欣赏、歌颂和赞美。
从大禹筑台修池、周文王建灵台、灵沼意到秦始皇、汉武帝因迷信神仙方术向往海上仙山而创建的“一池三山”的山水格局,无不体现了古人把山水视作实用的对象、崇拜的对象、审美的对象。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山水美的欣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以物喻人、移情寄性。
1.2 天人合一等宗教思想老庄哲学崇尚“无为而治,崇尚自然。
”佛、道作为山水风景开发建设的先行者,出于宗教本身的目的和需要,宗教的出世情感与世俗的审美要求相结合,寺观的选置与风景相结合,殿宇僧舍往往因山就水、架岩跨涧,布局上讲究曲折幽致、高低错落,因此这类寺观不仅成了自然风景的点缀,其本身也无异于山水园林。
1.3 君子比德思想孔子云:“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知者动,仁者静。
”“出云风以通天地之间,阴阳合和,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食。
”将山看成沟通天地和合阴阳的重要事物及雨露源泉,是抚育万物养育百姓的根本,具有与“仁者”无私品德相比美的特征;而水,孔子认为它:“夫水者,启子比德焉。
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
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的山水文化
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的山水文化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老国家,山水文化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
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的山水文化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
以下将从艺术特点、哲学思想和设计手法三个方面详细阐述。
首先,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的山水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在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山、水、石、树是基本元素。
山体被认为是园林的主体,起到屏障和遮蔽的作用,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禅宗的心境。
水则是园林中的灵魂,能够体现出流动、变幻、柔和和静谧的特点,给人们带来一种舒缓和清新的感觉。
石头在园林中被用来表达自然的力量和永恒的价值观,为园林增添了一种深远的哲学意味。
树木则是园林中的点缀和装饰,能够增加园林的景致和生命力。
其次,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的山水文化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都对中国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天人合一”的理念。
在园林设计中,人工构建的山、水、石和树木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
道家思想注重自然和人的自我修养,主张“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在园林设计中,强调让自然流露出来,追求“以天人合一”的境界。
佛家思想强调人的悟性和心灵的净化,主张“超脱烦恼”的境界。
在园林设计中,注重给人带来心灵的宁静和平和。
最后,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的山水文化采用了多种设计手法,使园林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中国园林设计注重空间的布局和层次感的营造。
在山水设计中,通过巧妙的组合和变化,使园林呈现出开阔和封闭、广阔和狭窄的不同空间感,给人以意境的变化和层次感的体验。
在植物设计中,注重以观赏性和艺术性为主导,通过选择不同的树种和花卉,使园林产生季节感和变化的美感。
同时,在石景的设计中,通过独特的纹理和形状,体现出石头的力量和艺术性。
此外,中国园林设计还注重景点的布置和关系的呼应,通过景物的串联和相呼应,形成一种整体的美感。
中国风景园林遗产的文化内涵寄情山水的大陆文化意识
中国风景园林遗产的文化内涵寄情山水的大陆文化意识山水文化是我国风景园林的艺术精髓和文化底蕴,因此我国的风景园林通常风物风情、山川自然作为园林的重要构景对象和审美对象。
我们利用现代文化视角来审视山水文化,可以从广义角度和狭义角度两个方面进行审视。
广义上的山水文化主要是指人类在对自然山水认知、开发、利用以及保护的长时间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所有相关文化。
因此,广义的山水文化不仅包括自然山水本身,还包括以此为基础的创造出来各种文化现象以及文化形态等等。
狭义上的山水文化主要是指所有以自然山水作为素材或者对象的精神文化总和。
1中国山水文化的内涵与特征1)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
我国的山水自然资源在我国有着非常广泛地分布,并且种类繁多、搭配巧夺天工、组成灵活多变;山水人文资源更是博大精深、涉及广泛;以上这些因素都是我国山水文化形成的重要基础性原因。
2)中国的山水文化强调“山”和“水”的先天统一,山如果没有水,则山便是死山,缺乏跃动的灵气;水如果没有山,则水便是平庸的静水,没有奔腾的生命力。
在中国的文化中,“山”和“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它们的相关衬托和融合能够体现出别样的艺术美。
3)中国的山水文化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以人文资源为升华途径,它们两者缺一不可。
这就是欧美国家同样拥有丰富山水资源但是没有山水文化的重要原因。
4)山水文化具有非常强的整体性,它的主体虽然是山水,却并不仅仅局限于山水。
中国的山水文化非常强调山水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也格外关注山水与当地动物、植物、气象、人文建筑的协调与配合。
5)山水文化衍生了我国非常重要的文化理论一风水理论。
“风水”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理论和看待自然事件的观点。
《葬书》是我国古代一部专门讲解挑选葬地环境方法和注意事项的一部典籍,该书最早提出了“风水”一词:“风水之说,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将“得水”和“藏风”作为了挑选优质葬地环境的重要标准。
虽然在民间人们更多地捋风水理论作为挑选“阳宅”和“阴宅”的重要理论依据,但是真正意义上的风水融合了地理、天文之说,是古代中国人认识自然界和适应自然界的一种朴素的观点体系。
论园林中的山水文化
论园林中的山水文化舒建洋 09电科一班 20091321028摘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自古山水就被文人视为崇高品行的象征,许多园林在设计的时候,都会引山水入园。
可见,山水已经成为园林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了。
关键字:水;文人;园林。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总是投身于自然山水之中,怡情悦性、歌咏吟唱。
灵秀的山水与多情的文人结合的结果便是那一篇篇传诵千古的山水美文,这其中溶进了历代多少文人雅士的灵魂,或许是消极遁世,或许是积极入世,抑或是有感而发而吟咏的诗文,都是文人对山水神韵的一种体现。
古今众多文人存在着一道千载不变的人生轨迹——得意时出仕兼济天下,失意后归隐吟风啸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也许,文人才是那山中的神仙,那水中的蛟龙,赋予了山水灵性与名气。
山与水都是有灵魂的,而它们的灵魂也只有靠近它们的文人才懂得,因为文人与山水天生就是彼此的知音。
依老还乡的政客文人,在建造园林的时候,自然就会把山水意境的景观设计进去。
山水造就了文人的风采,文人增添了山水的灵性。
中国古典园林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多种划分,其中的一种划分是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为北方类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
一.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
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
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
细处也不放过,如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
这些安排,使得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虽出自人工,却能宛如天成,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园田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
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的文化内涵山、水与隐逸文化魏晋时期战乱蜂起、社会黑暗,士大夫阶层深感前途渺茫。
受道家“崇尚自然”思想的影响,他们渴望在名山大川中寻求自身的解脱,于是自然山水成为他们隐居、观赏的理想之所。
但是在这种环境中隐居,生活是相当简陋清苦的,所以两晋以后,“甘心吠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的人己经不多了,隐士更愿意像陶渊明那样“结庐在人境”而“心远地自偏”,甚至效法白居易“隐在留司官”这样既可实现山林野趣的生活理想,又可得到超越红尘的清净之所。
老庄“游心”思想认为“以天地之心为心”方可“默契造化,与道同机”,这启发古人以有限的形象来象征无穷的意境,他们以拳石勺水来象征自然的山水,园林山、水的写意色彩越来越浓,并逐渐成为我国古典园林中最基本的物质构成要素。
山水的比德观《论语·雍也》中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论述,提出了君子比德于山水的美学命题。
自然界中的山或雄伟博大或清秀挺拔,具有仁人志士般无私无畏、刚正不阿的品德,因此不论是玲珑通透,婀娜多姿的湖石还是厚重粗犷,棱角分明的黄石都被古代造园家用来叠砌不同形态的假山,以象征不同的人生追求。
如苏州环秀山庄的湖石假山虽只占半亩之地,却得步移景易之妙。
苏州祸园的假山用黄石叠砌而成,游人观之顿觉雄壮浑厚、气象万千。
水乃至柔之物不仅具有形态美而更有意境美,曲折斑驳的水面既富野趣也象征了一种为人处世之道,庄周“壕淮间想”的典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推崇,成为园林理水的重要文化意蕴。
园林理水并非简单的模拟自然水域,更是注入了浓厚的人文情感,例如苏州网师园表现的是渔隐主题,园中水面虽只有半亩,经精心营造,却显得辽阔旷远,颇得水乡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的文化意义水应是我国古典园林中一种重要的园林要素。
实际上也确是如此。
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对于水体的运用可以上溯到周代,周文王所建之灵囿中就有一片神奇的水面,名为“灵沼”。
《诗经·大雅》中赞美到:“王在灵沼,于韧鱼跃”,意思是周文王在灵沼,满池的鱼都欢腾跳跃。
中国园林的山水精神
阴阳五行:强调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 克
山水画理论:强调意境、气韵、笔墨技 巧
园林设计:注重布局、空间、景观的协 调统一
文化传统的继承
儒家思想:强调 人与自然的和谐 统一,追求天人 合一
道家思想:崇尚 自然,追求无为 而治,追求人与 自然的和谐
佛教思想:强调 因果报应,追求 内心的平静与安 宁
山水画:中国山水 画的发展,对园林 山水精神的形成起 到了重要的推动作 用
和美感
园林小品:注 重园林小品的 设置,如亭、 台、楼、阁、 桥等,体现园 林的文化内涵
和艺术价值
空间布局的营造
山水布局:以山 水为背景,营造 自然景观
建筑布局:建筑 与山水相融合, 形成和谐统一的 整体
道路布局:道路 蜿蜒曲折,与山 水相映成趣
植物布局:植物 与山水相呼应, 形成丰富的层次 感
植物配置的艺术
寄情山水
山水精神:中国园林的核心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寄情山水:通过园林设计,表达对山水的喜爱和向往 山水画:园林中的山水画,体现了山水精神的内涵 山水诗:园林中的山水诗,表达了对山水的赞美和向往
天人合一
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 和相互影响
现代国际展览:中国园林山 水精神通过国际展览传播到
世界各地
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园林山 水精神通过国际合作项目传
播到世界各地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绘画艺术:山水 精神在绘画艺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得到了充分体 现和发扬
对现代园林的启示
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融合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园林设计相结合 注重细节:注重园林细节设计,体现山水精神 创新设计:借鉴传统园林设计,结合现代科技进行创新设计
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水之美
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水之美山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自古以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与山水结成各种对象性关系。
在实践中,山水既为人们提供必需的生活资源,又是人们实践的主要对象,人们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把山水视作实用的对象、崇拜的对象、审美的对象,对山水加以欣赏、歌颂和赞美。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提高,人们乐于游山玩水,观赏名山大川绮丽风光中,对山水美的欣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作为真、善、美的一种象征,以物喻人,移情寄性。
使山水的审美情趣进入以物“比德”和赏景“畅神”的境界。
山水何以为美?春秋时代的孔子告诉我们“知者乐水,仁者乐水”,何也?“出云风以通天地之间,阴阳合和,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食。
”将山看成沟通天地,和合阴阳的重要事物及雨露源泉,是抚育万物,养育百姓的根本,具有与“仁者”无私品德相比美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
而水,孔子认为它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董必平,“似正”;其万折必东,“似意”;所以,君子见大水必观赏,这就是说,水具有与“君子”或“知者”的德、仁、义、智、勇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令人愉悦的。
在中国园林中,山水、泉石是重要的造景要素。
在大型宫菀或大、中型宅园里,它既有山水又有泉石。
而且水泉往往互相沟通,山石也往往相互因依,其庭院里既有孤立的石峰,散置的石快,也有由石堆叠而成,形态各异的假山。
而在小型或微型的空间里,由于不可能容纳体量较大的山水,于是,就代之以泉石,或以泉石作为山水的象征。
故观石品泉就带有游山玩水的性质,不过这是静观神游,而不是动观实游。
中国园林的盆景艺术可以说是这种象征性山水的最抽象的表现,如苏州拙政园及环秀山庄里的盆景园。
山是造园的骨架,有了山才能“绿影一堆”。
自然界的山形形色色,土石相兼,有土山,石山、土抱石山,石掩土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园林山水
三.中国园林山水艺术
中国园林山水
◆假山象征——“性本爱丘山”,山水成为士人寄意丘壑、 栖隐山林的象征载体。园林中的山有真山、真假参杂之山、 纯系假山之别。 ◆归隐山林的可视标志——园林假山,无论是园山、厅山、 楼山、阁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等,以及峰石、林木, 都旨在营造林下雅趣,作为归隐山林的可视标志。只是大 多采用了象征和比喻、联想等诗画艺术之写意手段。
中国园林山水
山林染有的隐逸情怀
• 无论是卢藏用这样的 “随驾隐士”,还是这样 李白走“终南捷径”的翰林,都有山水隐逸文 化异化的特征
• 中国古代文人特殊的阶层文化性质与生存能力 方式,致使他们尽管有山林逸情,却只能选择 依靠城市山林为文化精神的寄托对象,于是谢 灵运的岩栖山居,宗炳澄怀观道、以资卧游, 成为中国文人园林寄情的基本形式。
中国园林山水
中国园林山水
中国园林山水
中国园林山水
中国园林山水
中国园林山水
中国园林山水
黄 山 云 海
中国园林山水
香 山 红 叶
中国园林山水
云 南 石 林
中国园林山水 华 山 论 弈
中国园林山水
九 华 竹 林
山水自然美的欣赏
六朝时中国文化中开始将自然山水作为审美 及体道适性的对象:“山水质而有趣灵”、“山 水,性分之所适” 。
中国园林山水
2、山水与隐逸文化
• 道家哲学从古代农耕社会自给自足的经济生活方 式入手,认为茂林、深山、海滨,是王权统治力 量比较薄弱的地方。因此,这里也就成为各类隐 逸之士的自由乐土。
• 历史上,隐逸高士几乎都与山水结缘。
中国园林山水
伯夷叔齐
• 在士道与王道碰撞时,士人选择隐遁山林,以冀 摆脱王权的羁绊。商朝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 因耻食周粟而隐居首阳山,采薇充饥,最后觉得 薇草也属于周王朝,遂饿死,其行为被后世儒家 赞颂,被看作高尚之士——“昭乎日月,不足为 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 也”。
山石的质地、文理、石色,都要按照同类集中,不 可混同,施工前要清洗石材,测量重心。
中国园林山水
◆基本叠石技法——安、连、接、斗、拼、挎、悬、剑、 卡、垂、挑、撑、叠、竖、整、拼、挑、压、钩、挂、撑 等21种,另有:置、掇、刹、镶、垫、夹、贴、拱、卡、 顶、绮、缀、飘等技术概念。
中国园林山水
◆峰石 我国江南一带称高峻、奇秀型的孤置山石为石峰。常
中国园林山水
山林逸士
• 汉代称隐遁山林者为“山林逸士”或“高士”。 • 向长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 • 逢萌,于王莽时,“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光
武即位,“乃之琅邪劳山,养志修道”; • 台佟“隐于武安山”; • 韩康采药名山; • 矫慎“隐遁山谷,因穴为室”; • 戴良辞官“逃入江夏山中,优游不仕以寿终”; • 庞公“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
“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人 们在山水中静观悟道,感受与道冥合,达到天人 合一的审美极致。玄对山水以悟道成为一种审美 方式和逍遥于自然山水的理想境域。
——山水有清音,非必丝与竹
中国园林山水
二、山水的文化美
1、儒家的比德美 2、道家的人格美
中国园林山水
儒家与山水
• 《论语·雍也》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中国园林山水
超脱玄远的人格理想
• 魏晋士人把亲近、观赏自然山水之美作为追求超 脱玄远的人格理想的重要途径,一时间纵情山水 蔚成风气。
• 梁武帝诏请隐居茅山的陶弘景出山,他不愿意像 牛一样被著以金笼头。但梁武帝对他还是“恩礼 愈笃”,“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 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
见的石峰多为太湖石或灵璧石。古人将这类石灰岩个体美 的审美标准归纳为透、漏、瘦、皱、丑。作为室外陈设欣 赏,其多以洞门和漏窗为框景,或置庭院中部构成视线交 点。石峰下有石座,在江南多以同类自然山石为座称为 “磐”,磐上有榫眼与石峰底部之榫头相结合。北方皇家 园林中则多为石雕须弥座。
中国园林山水
◆奇石与奇峰——瑞云峰与冠云峰 ◆苏州留园七峰“瑞云峰”,高大且秀润,涡洞相套,褶皱相叠, 状如“云飞乍起”。为北宋“花石纲”遗物,石上刻有“臣朱勔进” 四字。据明袁宏道记载:“此石每夜有光烛空”,“妍巧甲于江 南” 。
中国园林山水
第六讲:中国园林山水文化分析 ——之一园林叠山
中国园林山水
一.中国文化素有“天人合一”的高境, 其中的山水大多是自然美与文化合一的综合
中国园林山水
1.山水的自然美
大自然就像一本百科全书般的大字典,山, 凝重而多姿,中华大地上这些灵秀多姿的自然山 水,不仅成为文人寄托自我高雅情怀和现实人生 的天造空间,而且成为造园艺术家们从中拣出片 石勺水,按照自然美的规律进行了艺术创作的模 拟对象。如:庐山秀逸、黄山云海、香山红叶、 西山晴雪等等。
• 远离喧嚣的人世,最初是隐士高人栖身的理想选择,积 淀着士人的高雅和风流,并演化为中国士大夫高雅的人 生范式,成为儒家志士仁人的精神拟态。
• 孔子认为山水之美,在于它具有与君子之德、仁、智、 勇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仁者愿比德于山,故乐山—— 深厚、无私、稳定、坚持品德相比美的特征;智者则行 为与精神以水为相知,智慧、放达、随缘、洒脱。
中国园林山水
3.1叠山工程——假山不是大自然中山岳、峰峦的如实模 写,而是艺术家“搜尽奇峰打草稿”,把各种真山的结构、 规模、块面、线条、节理等经过精心的提炼概括,成为实 中有虚、虚中有实的景物雕塑,将自然界的险峰佳境、千 仞万壑浓缩于方丈、尺寸之间,以—这是一项涉及建筑、力学、美学、书法、 机械吊装乃至光影艺术等多学科又极具传统特色的特殊工 艺技术。
◆基本程序——相地、选石、审石、腹稿、测石、施工 (从堆土置石,到叠石包土)
◆施工程序——拉底、起脚、做脚、堆叠
中国园林山水
◆选石: 假山叠石常用自然山石有太湖石、黄石、英德石、
斧劈石、石笋石等。 石的块面、大小、色泽应符合设计要求,尤其是
峰石、孤赏石的造型和姿态,必须达到设计构思和艺 术要求。
石质必须坚实,无裂痕,无损伤,表面无剥落。 ◆审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