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影响及综合利用讲解--实用.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的影响及综合利用

引言 : 近十多年来,在涉及地球环境保护的诸多问题中,最令人

关注的当属大气环境逐渐变暖,即所谓的温室效应。近年来所发生的许多危害,都或多或少被打上了温室效应的烙印,如:严酷的天气类型,变化的生态系统,物种灭绝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饮用水的减少,海平面上升造成的陆地减少和平均气温上升等。尽管产生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量研究表明,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与温室气体( CHG)的大量排放有直接关系。

当前所谓的温室气体主要有 6 种,除二氧化碳外,还包括甲烷,氧化氮,氢氟烃,全氟碳和六氟化硫。这些气体能大量吸收地球表面辐射的热量,从而使地表温度升高而产生温室效应。而现在摆在人们面前的不仅仅是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更应该去思考如何利用这部分温室气体进行工业生产,来为世界创造更多的价值。

一、概述 :

碳循环是碳通过大气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和水圈的变化

和传递的总过程。

碳在生物圈的存在形式主要为有机碳;碳在水圈中的存在形式为溶解的有机碳,溶解的无机碳,沉淀的有机碳,沉淀的无机碳和有机碳;碳在岩石圈中的存在形式为有机碳(包括化石燃料)和碳酸盐;碳在土壤圈的存在形式为有机碳;碳在大气圈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为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

现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000370%。而近年来,人类每年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为280*10^8t ,是植被和土壤呼吸及海表交换排入大气的 CO2平均自然流通量(总量约为 5500*10^8t )的 5%。大气中 CO2总量的变化由排放和吸收量之间的净平均差额决定,而不是

各流量本身。有数据表明:在过去的42 万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过去的 250 年增长了 31%,其中最近几十年更是以指数形式在增长。而化石燃料的使用对CO2排放的贡献占人类活动总排量的70%~90%。

Rising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s in air in the past decades

二、温室效应:

目前,公认的二氧化碳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几大

影响主要包括:一是极端气象和气候现象频繁发生;二是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三是对动植物种群数目和分布产生影响;四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越来越严重的缺水问题;五是全球全球变暖带来的种种后果将使人类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

1.温室效应的起因

目前在学术界,约有 90%的学者认可温室效应主要起因是由于大

气内温室气体的增加,其中对温室效应贡献最多的是二氧化碳和水蒸

气。燃料的燃烧会产生 CO2 和H2O,产生的 CO2 可溶解在雨水、江河、湖泊和海洋里 , 也可以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等。产生和消耗的 CO2 量之间达到平衡 , 使大气层中 CO2 浓度保持一定的范围内。地球大气层中的 CO2和水蒸气等允许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并达到地面 , 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同时 , 由于 CO2和H2O分子可以产生分子偶极矩改变的振动, 故能吸收太阳和地球表面发出波长在 2000纳米以上的长波辐射 , 仅让很少的一部分热辐射散失到宇宙空间。由于大气吸收的辐射热量

多于散失的 , 最终导致地球和外层空间保持某种热量平衡 , 使地球维持

相对稳定的气温 , 这种现象即称为温室效应。

三、治理温室效应的国际国内政策:

温室气体的排放所到来的全球气候上升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意识到治理温室气体的排放仅仅靠个人与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

的,因此政府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992 年 6 月 3 日在巴西143 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 年在日本东京通过的《京都协定书》。《京都协定书》的全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协定书》,其主旨是限制工业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从而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效应。《京都协定书》对发达

国家规定了明确的减排义务;至 2010 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

碳等 6 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 1990 年减少 5.2%,发展中国家则没有

减排义务。《京都协定书》在规定减排义务的同时,也规定了非常

灵活的履行义务,其中最重要的是基于市场运作的“联合履行” ,“清洁发展机制( CMD)”和“排放交易”等三种机制。其中“联合履行”机制是针对承担减排义务的国家,而鼓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项目的“清洁发展( CMD)”机制,不仅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大量资金,还能提供全新的减排技术。而在 2009 年 12 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达成了无约束力协议。但并未达成太多建设性法案和措施。

四、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俗称碳酸气,又名碳酸酐,分子式为CO2,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臭,略有酸性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并生成碳酸。液态二氧化碳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而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表一 Carbon dioxide triple point

表二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

性数值性质数值质

分子0.35 表面张力(—9.13 直径~0。51 25C)mN/m

摩尔22.6 升华状态( 0。—

体积101MPa)78。5 临界状态温度, oC

温31.0 升华热, KJ/kg 573. 度 6 6

压7.38 固态密度,1562 力 MPa 2 kg/m3

密467 气态密度, 2.81 度, kg/m3 kg/m3 4 三相点:比热容,

kj/kg*K

温—Cp 0.84 度, oC 56.57 5

压0.51 Cv 0.65 力, MPa 8 1

汽347. 热导率, W/m*K 52.7 化热, kj/kg 86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