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物化学---第1章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第一章糖化学知识点归纳

生物化学第一章糖化学知识点归纳

CHO
H C OH
CH2OH
CHO
D-甘油醛
CHO
D-赤藓糖 H C OH
H C OH
HO C H D-苏阿糖
H C OH
CHO
CH2OH
CHO
CHO
CH2OH
CHO
H C OH
HO C H
H C OH
HO C H
D-核糖 H C OH D-阿拉 H C OH D-木糖 HO C H
H C OH 伯糖
(一)糖蛋白
糖蛋白是一类糖链与蛋白质一定部位以共价键结合的复合物,以蛋白质为 主体,糖基含量变化较大,在0.3%-70%。分子总体性质更接近蛋白。
1.糖链与蛋白的连接方式 ①O-糖苷键型:糖基的异头碳通过糖苷键与Ser、Thr和羟基赖氨酸、羟
脯氨酸的羟基相连。 ②N-糖苷键型:糖基的异头碳通过N-糖苷键与Asn的酰胺基相连。 ③酯糖苷键型:以天冬氨酸、谷氨酸的游离羧基为连接点。 ④S-糖苷键型:以半胱氨酸为连接点的糖肽键。
三糖(trisacck,ride),水解时产生3分子单糖,如棉子糖。
四、糖的分类
(3)多糖(polysaccharide):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 同多糖(均质多糖): 相同的单糖基组成,如淀粉、糖原、葡聚糖 ; 杂多糖(不均质多糖): 不同的单糖基组成,如果胶、粘多糖、透明质酸 。
多糖中有些是糖类和蛋白质、脂类等非糖物质共价结合成的复合物 总称为结合糖或复合糖,如: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
HCOH CH2O
HHCOH HCOH
CH2O H
葡萄糖酸
COOH HCOH HOCH HCOH HC萄糖胺
CH2OH
5
OH
OH

食品生物化学 第1章 糖类物质

食品生物化学 第1章 糖类物质

第一章糖类物质糖类的生物学意义:1.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2.是生物体合成其它化合物的基本原料;3.充当结构性物质;4.糖链是高密度的信息载体,是参与神经活动的基本物质;5.糖类是细胞膜上受体分子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细胞识别和信息传递等功能的参与者。

同时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糖类--是多羟基的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

糖类物质的分类根据能否水解及水解产物:1、单糖: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

五碳糖(戊糖)—核糖、脱氧核糖。

六碳糖(己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2、寡糖:能水解成少数(2-10个)单糖分子的糖。

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

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

3、多糖:能水解为多个(10个以上)单糖分子的糖。

淀粉、糖原、纤维素。

同多糖—构成多糖的单糖分子相同。

杂多糖—构成多糖的单糖分子不同。

4、复合糖:与非糖物质结合的糖。

糖蛋白、糖脂、糖胺、糖酸。

1.1 单糖一、单糖的分子结构包括链状结构和环状结构。

2、差向异构体这种仅一个不对称碳原子构型不同,两镜像非对映异构体物称为差向异构体。

一种糖溶液状态时至少有5种形式的糖分子存在,它们处于平衡之中。

其中α型和β型互变是通过醛式或水化醛式完成的。

二、单糖的理化性质(一)单糖的物理性质1、溶解度单糖分子含有很多亲水基团,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

2、甜度3、旋光性和变旋性旋光性:糖的旋光性用比旋光度[α]D(又称比旋度或旋光率)表示。

每种糖都有其特征的比旋光度,可用于糖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变旋现象—一个旋光体溶液放置后,其比旋光度发生改变的现象。

(一)单糖的化学性质1、单糖的氧化单糖含有游离的羰基,在还原许多金属化合物的同时,自身被氧化成糖酸。

例:还原糖与费林试剂反应,可对糖进行定性和定量。

酒石酸钾钠铜+ 葡萄糖= 酒石酸钾钠+ 葡萄糖酸+ Cu2O*糖的三种氧化方式:①弱氧化剂作用下,生成相应的糖酸。

②强氧化剂作用下,醛基和另一端的伯醇基氧化,生成糖二酸。

食品化学各章习题答案

食品化学各章习题答案

食品化学各章习题答案第1章1、简要回答:食品、食品化学、营养学、营养、营养素与营养价值的定义,并指出食品化学与生物化学研究内容有何异同点?2、现代食品化学中规定食品有哪些基本属性?普通食品有哪些功能?营养素的基本功能是什么?3、试述:1)食品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2)食品营养学的研究内容;3)二者有何共同点?4、简答:食品化学与食品科学各学科及其它学科的关系?第1章:绪论答案1答:食品:food,不同专著对食品定义不同,根据我国1995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是一门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营养与安全性以及它们在食品贮藏加工运输中产生的化学变化、应用或控制这些变化的科学。

营养学:Nutriology,是研究食品中各种营养素对人体的营养生理功能、人体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不同条件下对营养的需要水平,从而揭示食物与生命现象的关系的生物科学分支。

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Nutrition,是指人类摄取食物并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必要的生物学过程或者指人体从食物中获得并利用所必需的物质与能量的过程。

营养素:Nutrients,是指食物中能为身体所利用的有效成分,它们可以为身体提供构成机体的原料和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并对机体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营养价值:指食品中所含热能和营养素能够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包括营养素是否种类齐全,数量是否充足和相互比例是否适宜,并且是否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

食品化学与生物化学的异同点:①相同点:从研究对象上看,食品化学与生物化学有一致之处。

因为,人类与动物的食物除了水分、空气与盐外,均其它生物,目前以动、植为主。

不过人类食物的化学成分又不完全相同于自然生物的成分,因为食品中人为地引入了非自然成分-添加剂、污染物等。

生物化学第一章糖类

生物化学第一章糖类

HO O
CH3 OH
CH2OH
H
O
OH
O
O
H
NHAc
-1, 4
-1, 2
蛋白质
H OH
CH2OH
OH ~OH HO
NHCOCH3 N-乙酰氨基-D-葡萄糖
CH2OH
HO
O
OH ~OH
OH D-半乳糖
O CH3 OH~OH HO OH
L-岩藻糖
Ⅱ 寡糖(oligosaccharide)
一.双糖(还原糖与非还原糖)
HO
OH
HO
O
OH
CH2OH
CHO OH
HO OH OH
CH2OH
OH
OH
HO
O
OH
CH2OH
HO HO HOCH2
OH O
OH
-D-(+)-吡喃葡萄糖 +18.7o ( 63%)
HO
HO
OH O
OH
HO
OH O
OH
OH
HO
O
OH
OH CH2OH
OH CH2OH
HOCH2
-D-(+)-呋喃葡萄糖 -D-呋喃.. -D-吡喃葡..
2. 单糖的反应
1. 成苷反应
CH2OH O
OH HO
~OH + CH3OH
干HCl
CH2OH O
CH2OH O OCH3
OH HO
+ OH
OCH3 HO
HO
HO
HO
甲基--D-葡萄糖苷 甲基--D-葡萄糖苷
糖苷:单糖的半缩醛(酮)的羟基与另一分子中的 羟基、氨基或巯基等失水而形成的化合物。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化学】第一章 绪言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化学】第一章 绪言

第一章 绪论
15
中国粮油学报( 中国粮油学报(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由中国中国粮油学会主办, )由中国中国粮油学会主办, 中国粮油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双月刊。刊登谷物、 《中国粮油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双月刊。刊登谷物、 食用油方面的学术论文,报道粮油资源选育、贮藏、 食用油方面的学术论文,报道粮油资源选育、贮藏、加 工利用以及品质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 工利用以及品质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提高粮油资 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水平。读者对象为粮油食品加工专业 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水平。 人员。 人员。 网址: 网址:/
第一章 绪论
14
食品工业科技( 食品工业科技(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由北京市食品工业研究所主办,《食品工业 由北京市食品工业研究所主办, 由北京市食品工业研究所主办 科技》编辑部编辑出版,月刊, 1979创刊 创刊。 科技》编辑部编辑出版,月刊, 1979创刊。食品行 业综合性科技期刊。 业综合性科技期刊。报道食品工业科技领域的研究成 果及技术应用成果, 果及技术应用成果,介绍技术革新和工艺改造方面的 经验。读者对象为食品工业科研技术人员。 经验。读者对象为食品工业科研技术人员。 网址: 网址:/
茶叶科学( 茶叶科学(Journal of tea science)由中国茶叶 ) 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双月刊。 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双月刊。是我 国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茶叶学术期刊。 国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茶叶学术期刊。主要内 容包含茶树栽培、茶树遗传育种、茶树病虫害防治、 容包含茶树栽培、茶树遗传育种、茶树病虫害防治、茶 叶加工、茶叶生化、茶叶机械、茶叶技术经济 、茶的 叶加工、茶叶生化、茶叶机械、 综合利用、医学、食品和保健、茶文化等。读者对象为 综合利用、医学、食品和保健、 茶文化等。 茶学、农学、医学、食品学等科技工作者。 茶学、农学、医学、食品学等科技工作者。 网址: 网址 /

2、食品生物化学第一章--(1)水分

2、食品生物化学第一章--(1)水分

Aw范围 0.750.80
在此Aw范围内所能 在此Aw范围内食品 抑制的微生物 大多数嗜盐细菌、 果酱、杏仁酥糖、糖渍水果 产真菌毒素的曲霉
0.650.75
0.600.65 0.50 0.40 0.30 0.20
嗜干霉菌、二孢酵 母
耐渗透压酵母 微生物不增殖 微生物不增殖 微生物不增殖 微生物不增殖
相当低的Aw。另外,饼干、爆米花等市售的各种脆性食
品,必须在较低的Aw时才能保持酥脆。
(2)水分活度对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影响
• 食品中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主要是由其水分活度而不是由其总 含水量所决定的。不同的微生物生长都有其事宜的水分活度范围,
其中细菌对低水分活度最敏感,酵母菌次之,霉菌的敏感性最差。
细胞间液增多,机体出现水肿。
(3)人体内水的代谢平衡
• 人体内的液体是一种溶解有多种无机盐和有机物的水溶 液,被称为“体液”。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体液处 于相对稳定状态,即平衡状态。即摄入的水与排出的水 基本相等。
液态食物(饮用水等),约1200mL
• 体内水分来源
固态食物,约1000mL
有机物在体内氧化产生的水(代谢水), 约300mL
(2)水在细胞间液与血浆之间的交换
• 在机体内,虽然细胞间液与血浆之间相隔着一层毛
细管壁,但是水与小分子化合物的通过都不受影响。
一般地,水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血管,在毛细血
管静脉端返回血管。水的渗出和回收主要由血压和
血浆胶体渗透压决定。当静脉压升高或血浆胶体渗
透压降低时,将发生细胞间液回流障碍,从而导致
• 水分活度对干燥和半干燥食品的品质有较大的影响。当 Aw从0.2增加到0.65时,大多数半干或干燥食品的硬度 及黏性增加。控制Aw在0.35-0.5可保持干燥食品的理想 品质。Aw在0.4-0.5时,肉干的硬度及耐嚼性最大;Aw

生物化学 第一章 糖类化学1

生物化学 第一章 糖类化学1

可溶性氧化铜络合物 COOH NaOH HOCH 2 HOCH COOK COONa + (CHOH)4 + Cu2O ↓ CH2OH 葡萄糖酸
红黄色
33
用于还原糖检测
温和氧化剂:Br2-H2O
COOH
Br2-H2O
强氧化剂:HNO3
COOH
HNO3
CHO (CHOH)n CH2OH
(CHOH)n CH2OH
(CHOH)n COOH
糖酸
醛糖
(生物体内)
糖二酸
CHO (CHOH)n COOH
糖醛酸
请注意:糖酸和糖醛酸的不同,前者是醛基被氧化成 羧基,后者是伯醇被氧化成羧基。 34
温和弱氧化剂溴水不能使酮糖氧化; 在强氧化剂下,酮糖羰基处断裂,生成两种酸。
C OOH
CH2OH C O
[O]
(CHOH)n CH2OH
3. 溶解度
单糖易溶于水(除甘油醛微溶),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
醚、丙酮等非极性有机溶剂。
32
化学性质
1.糖被氧化—单糖具有还原性
弱氧化剂:含重金属离子(Cu2+、Ag+、Hg2+的碱性溶 液。
Fehling试剂:CuSO4、NaOH、酒石酸钾钠 Benedict试剂:CuSO4、Na2CO3、柠檬酸钠
食品工业中可作饮料糕点糖果的稳定剂增稠剂增量食品工业中可作饮料糕点糖果的稳定剂增稠剂增量交联葡聚糖凝胶的化学结构分子筛生化分析和分子筛生化分析和分离制备的常用技术材分离制备的常用技术材葡聚糖凝胶离子交换葡聚糖凝胶离子交换交联葡聚糖交联葡聚糖sephadexsephadex以1氯23环氧丙烷为交联剂六六半纤维素半纤维素hemocellulosehemocellulose半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中非纤维素非果胶的一类多糖物质易溶于碱它是几种物质的混合物

食品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2024

食品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2024

食品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食品生物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通过研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帮助我们理解食品的基本组成和加工过程。

本文档旨在为食品生物化学教学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大纲。

大纲一:食品基本组成分析1. 碳水化合物- 单糖、双糖和多糖的结构和性质- 淀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化学特性- 糖的代谢途径和功能2. 脂类- 甘油脂和脂肪酸的结构和性质- 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比较- 脂类的氧化反应和酯化反应3. 蛋白质- 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 蛋白质的结构级别和功能- 蛋白质的水解和反应特性4. 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区别- 维生素的化学结构和功能- 维生素的摄入和消耗对人体的影响5. 矿物质- 主要矿物质元素的功能与代谢- 微量元素的重要性和人体需求量- 矿物质在食品加工和储存中的应用大纲二:食品化学反应1. 食品的酸碱性质- pH值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食品酸碱度的影响因素- 酸碱度对食品品质的影响2. 食品的氧化和还原反应- 食品中的氧化反应和自由基反应- 食品的还原剂和抗氧化剂- 氧化反应对食品稳定性和口感的影响3. 食品的酶促反应- 酶在食品中的来源和作用- 酶的催化机制和酶促反应的速率控制因素- 酶促反应对食品加工和储存的影响4. 食品的糖化反应- 糖类和氨基酸的糖化反应- 糖化反应对食品的影响和控制- 糖化产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5. 食品的褐变反应- 反应机制和影响因素- 褐变反应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控制褐变反应的方法和应用大纲三:食品的生物过程1. 食品中微生物的作用-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类型和特征- 微生物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的影响- 利用益生菌和发酵菌改进食品品质的方法2. 食品中植物的生物转化- 植物对食品的营养和风味的贡献- 植物中的酶和酶促反应- 利用植物资源改进食品品质的方法3. 食品中动物的代谢过程- 动物对食品的消化和吸收- 食品中的动物酶和酶促反应- 利用动物资源改进食品品质的方法4. 食品中的自然保鲜- 食品的自然保鲜机制- 温度、湿度和气体对食品保鲜的影响- 利用自然保鲜方法延长食品的储存期5. 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生物反应-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酶和酶促反应- 食品储存过程中的微生物和酶反应- 控制生物反应以改进食品品质的方法大纲四: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分析1. 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食品样品的制备和处理技术- 常用分析仪器和方法- 食品成分分析的数据解析和评估2.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分析- 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的分析-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分析- 常见食品的营养标签分析与解读3. 食品中的添加剂分析-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途- 食品添加剂的分析方法和质量评估- 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评估4. 食品中的污染物分析- 食品污染物的来源和分类- 食品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和标准限制- 食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估5. 食品中的其他化学成分分析- 食品中的香料、色素和增味剂的分析- 食品中的抗氧化剂和防腐剂的分析- 食品中的其他化学成分的分析和质量评估大纲五:食品生物化学研究的实践与应用1.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食品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技术- 常用的食品生物化学分析方法- 实验数据的采集和统计分析技术2. 食品生物化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 食品样品的选择和处理原则- 实验设计和数据解读的方法- 食品生物化学研究的前沿技术和趋势3. 食品生物化学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食品配方和工艺的改进策略- 食品添加剂和保鲜剂的选择和使用-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监测技术4. 食品生物化学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食品中污染物和添加剂的检测技术- 食品标签和声明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验证5. 食品生物化学在健康营养中的应用- 食品营养评估和膳食指导的方法- 食品功能成分的挖掘和开发- 食品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评估总结:本文档提供了一份完整且系统的食品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笔记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笔记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食品生物化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1. 定义:食品生物化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结合了生物学、化学和食品科学的原理,专注于研究食品中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核酸)以及它们在食品中的功能、相互作用、代谢过程和食品品质的变化。

2. 研究内容:(1)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研究氨基酸的组成、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以及蛋白质的折叠、稳定性、酶活性等。

- 碳水化合物:探讨单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以及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脂质:研究脂肪酸、甘油、磷脂、固醇等脂质的结构和功能。

- 核酸:分析核苷酸组成、DNA和RNA的结构,以及它们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2)生物化学反应:- 探索酶促反应的机理、动力学和调控。

- 研究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和调控因子。

- 分析食品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3)代谢途径:-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等。

- 脂质代谢:包括脂肪酸的合成、分解和氧化。

- 氨基酸代谢:涉及氨基酸的合成、分解和转化。

- 核酸代谢:包括DNA和RNA的合成、修复和降解。

(4)生物活性物质:- 研究食品中的功能性成分,如抗氧化剂、抗炎剂、益生元等。

- 分析这些成分的生物活性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5)食品加工与营养:- 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生物大分子的变化,如加热、冷却、压力处理等对食品成分的影响。

- 探讨食品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二、食品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1. 起源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的化学组成上,如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分析。

- 生物化学家开始关注酶的作用和食品腐败的过程。

2. 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 食品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渐形成,研究重点转向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 发展了多种分析技术和方法,如色谱、电泳、光谱分析等。

3. 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 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涉及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生物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食品生物化学

食品生物化学

食品生物化学绪论1.食品生物化学定义:是研究食品的组成,结构、性质、形成、食品贮藏和加工及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2.食品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食品成分的结构、性质、营养价值及食品在贮藏加工中的化学变化及其被人体消化吸收后参与人体代谢的规律,研究食品原料采摘或屠宰前品质形成的规律,确定食品组分间的互相作用及其对食品营养、感官品质和安全性造成的影响。

第一章水分1.速冻是保存食品的良好方法,速冻应确保食品在-5~0℃停留的时间不超过30min,-18℃是冷藏食品最理想的温度。

第二章矿物质2.矿物质的生理功能:(1)矿物质成分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2)酸性、碱性的无机离子适当配合,加上碳酸盐和蛋白质的缓冲作用,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

(3)各种无机离子,特别是保持一定比例k+,Na+,Ca2+,Mg2+是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必要条件。

(4)无机盐与蛋白质协同维持组织细胞的渗透压。

(体液的渗透压恒定主要由NaCl来维持。

)(5)维持原生质的生机状态。

f.参与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

3.成酸食品:通常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成酸元素(Cl,S,P)较多,在体内代谢后形成酸性物质。

大部分的谷类及其制品、肉类、蛋类及其制品呈酸性。

4.碱性食品:在体内代谢后则生成碱性物质,如蔬菜、水果。

5.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是指食品中矿物质实际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第三章糖类1.复合糖:与非糖物质结合的糖。

如糖蛋白、糖脂。

2.目前已证实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寡糖主要有寡果糖、乳果聚糖、低异聚麦芽糖、低聚木糖、低聚氨基葡萄糖。

3.淀粉是植物营养物质的一种贮存形式。

分子式(C6H10O5)n.4.(复合糖)糖蛋白的结构:一类由糖和多肽或蛋白质以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结合蛋白,是糖同蛋白质的共价结合物。

5糖蛋白的生理功能:(1)具有酶或激素活性。

(2)具有转运金属离子和激素的作用。

(3)参加血液凝结作用。

食品生物化学习题

食品生物化学习题

第一章糖类化学一、简答题1. 糖类物质在生物体内起什么作用?(1)糖类物质是异氧生物的主要能源之一,糖在生物体内经一系列的降解而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2)糖类物质及其降解的中间产物,可以作为合成蛋白质脂肪的碳架及机体其它碳素的来源。

(3)在细胞中糖类物质与蛋白质核酸脂肪等常以结合态存在,这些复合物分子具有许多特异而重要的生物功能。

(4)糖类物质还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 单糖为什么具有旋光性?(1)旋光性是一种物质使直线偏振光的震动平面发生旋转的特性。

(2)单糖分子结构中均含有手性碳原子,故都具有旋光性。

第二章脂类化学一、简答题1. 什么是必需脂肪酸?答:为人体生长所必需但有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事物中摄取的脂肪酸。

在脂肪中有三种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2. 什么是脂类,如何分类?答脂类是指一类在化学组成和结构上有很大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特性,即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等非极性溶剂中的物质。

通常脂类可按不同组成分为五类,即单纯脂、复合脂、萜类和类固醇及其衍生物、衍生脂类及结合脂类。

二、论述题1. 试论述脂类的生理功能。

答:脂类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

脂肪是生物体的能量提供者。

脂肪也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如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组分,油脂是机体代谢所需燃料的贮存和运输形式。

脂类物质也可为动物机体提供溶解于其中的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

某些萜类及类固醇类物质如维生素A、D、E、K、胆酸及固醇类激素具有营养、代谢及调节功能。

有机体表面的脂类物质有防止机械损伤与防止热量散发等保护作用。

脂类作为细胞的表面物质,与细胞识别,种特异性和组织免疫等有密切关系。

第三章蛋白质化学一、单选1. 在生理pH条件下,下列哪种氨基酸带正电荷()A.异亮氨酸B.酪氨酸C.赖氨酸D.蛋氨酸2. 下列氨基酸中哪一种是非必需氨基酸()A.苏氨酸B.酪氨酸C.赖氨酸D.蛋氨酸3. 蛋白质的组成成分中,在280nm处有最大吸收值的最主要成分是()A.酪氨酸的酚环B.半胱氨酸的硫原子C.肽键D.苯丙氨酸4. 下列4种氨基酸中哪个有碱性侧链()A.脯氨酸B.苯丙氨酸C.异亮氨酸D.赖氨酸5. 下列哪种氨基酸属于亚氨基酸()A.丝氨酸B.脯氨酸C.亮氨酸D.组氨酸6. 下列哪一项不是蛋白质α-螺旋结构的特点()A.天然蛋白质多为右手螺旋B.肽链平面充分伸展C.每隔3.6个氨基酸螺旋上升一圈。

食品化学课件-第一章+绪论

食品化学课件-第一章+绪论

课程性质和目的¾专业基础课¾研究食品及其原料的主要成分的结构与性质;食品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食品加工和保藏中的变化;这些变化和作用对食品色、香、味、质构、营养和保藏稳定性的影响。

¾为改善食品品质、开发新的食物资源、革新食品加工工艺和贮运技术、改进食品包装、加强食品质量控制及提高食品原料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奠定理论基础。

一门将基础学科和工程学的理论用于研究食品基本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以及食品加工原理的学问。

涉及到食品的特性及其变化、保藏和改性原理的科学。

运用食品科学原理来从事食品的选择、保藏、加工、包装及销售,它影响消费安全、营养和食品卫生。

食品科学(food Science)食品工艺学(Food Technology)1.1食品化学的概念食品化学——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和安全性质以及食品在加工、储藏和运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色、香、味、质构、营养)和安全性影响的科学。

食品化学在食品科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1.2食品化学的研究内容¾基本研究内容营养价值的组成、各成分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可能发生的各种化学变化和生物化学变化。

¾具体研究内容①确定食品组成、营养价值、安全性和品质等重要性质②食品贮藏加工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化学、生物化学变化③上述变化中影响食品品质及其安全性的主要因素④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¾重点内容氧化反应(腐败、异味、变色、有害物质);褐变反应(麦拉德褐变反应);食品成分在加工贮藏中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食品风味;功能食品。

(3)食品在加工贮藏中的变化对食品质量的影响Carl Wilhelm Scheei(1742-1786)瑞典药物学家(1780年)分离和研究乳酸的性质,发明一种用加热保藏醋的方法(1784年)从柠檬汁中分离出了柠檬酸(1784年)从苹果中分离出了苹果酸(1785年)在20种普通水果中检测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他从植物和动物物质分离各种新化学物质的工作被认为是农业和食品化学中精确分析研究的开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生物化学
(2)结合水(束缚水) 结合水是指通过氢键与食品中有机 成分结合的水。各种有机成分与水形成氢键的结合能力不同,牢 固程度有一定差别,反映在性质上也呈现差异。这类水有些与氨 基、羧基等强极性基团形成氢键,氢键键能大,结合牢固,呈单 分子层,称为单分子层结合水。有些水与酰氨基,烃基等较弱的 极性基团形成氢键,结合较不牢固,且呈多分子层结合,称多层 结合水或半结合水。
水分活度也可用平衡相对湿度(ERH)这一概念来表示:
Aw
P P0
ERH 100
即食品的水分活度在数值上等于平衡相对湿度除以100。平 衡相对湿度是指物料吸湿与散湿达到平衡时的大气相对湿度。
食品生物化学
2.水分活度与食品含水量的关系
图1-1 含水量与Aw的关系
食品生物化学
图1-2 等温吸湿曲线
食品生物化学
(3)凝胶态 吸收于细微的纤维与薄膜中,不能自由流动的 水称之为凝胶态。凝胶态中的水是分散质,蛋白质等有机物为分 散剂(溶胶中水是分散剂)。此状态的水称不可移动水或滞化水。 动物皮肤、植物仙人掌中的水大多处于凝胶态。
(4)表面吸附态 固体表面暴露于含水蒸气的空气中,此时 吸附于固体表面的水处于表面吸附态。固体微粒越细,其微粒的 表面积越大,吸附水量也越多。
含水 15%~20%的果干,某些 太妃糖和焦糖、蜂蜜
含 水 分 约 12%的 酱 、水 分 含 量 约 10%的调味品
水分含量约 5%的全蛋粉 含水量为 3%~5%的曲奇饼、 面包硬片 含 2%~3%水分的全脂奶粉、 含 5%水 分 的 脱 水 蔬 菜 、含 水 约 5% 的玉米片、脆饼干
食品生物化学
由于自由水能为微生物所利用而结合水不能,所以自由水 也称为可利用水。在一定条件下,食品是否为微生物所感染, 取决于食品中自由水的含量,自由水的含量直接关系着食品的 贮存和腐败。
食品生物化学
食品中的水分与食品的风味关系密切。尤其是结合水对食 品的风味起着重要作用。当强行将结合水与食品分离时,食品 的风味、质量会发生改变。干燥的食品吸潮后发生许多物理性 质的变化,从而改变风味。所以,食品中的水分对食品的鲜度、 硬软性、流动性、呈味性、保藏性、加工性等许多方面有着密 切的关系。
黄色葡萄球菌、德巴利氏酵母
巧 克 力 糖 浆 、枫 糖 浆 、果 汁 糖 浆 、
面 粉 、 大 米 、 含 15%~ 17%水 分 的
豆类、水果糕点、火腿、软糖
大多数嗜盐杆菌、产霉菌毒素的曲霉菌 果酱、马茉兰、桔子果酱、杏
仁软糖、果汁软糖
食品生物化学
续表1-2 食品中水活性和微生物生长的关系
Aww 范围
食品生物化学
第一章 水和矿物质
• 第一节 • 第二节
水分与水分活度 矿物质
食品生物化学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和水的生理作用。 2.掌握食品和生物组织中水的状态。 3.理解水分活度的概念,了解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 4.掌握成碱食物与成酸食物的概念。 5.掌握影响矿物质生物有效性的因素。
食品生物化学
第一节 水分
一、水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与作用
1.水在生物体内的含量
大多数生物体内的水分含量通常为70%~80%,超过任何 其它成分的含量。水在动物体内分布是不均匀的。脊椎动物体 内各器官组织的水分含量为:肌肉、肝、肾、脑、血液等约为 70%~80%;皮肤中约为60%~70%;骨骼中约为12%~15%。 水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与分布也因种类、部位、发育状况而异, 变动较大。一般说来,植物营养器官组织(叶、茎、根的薄壁 组织)的水含量特别高,占器官总重量的70%~90%,而繁殖 器官(高等植物的种子、微生物的孢子等)中的水分含量则较 低,占总重量的12%~15%。
(1)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关系 一般来说,细菌 对低水分活度最敏感,酵母菌次之,霉菌的敏感性最差。通常水 分活度低于0.90时,细菌不能生长;水分活度低于0.87时,大多 数酵母菌受到抑制;水分活度低于0.80时,大多数霉菌不能生长; 一些耐渗透压微生物除外,水分活度低于0.60时,任何微生物都 不生长。
(2)水分活度与生化反应的关系 图1-5表示在25℃~45℃ 温度范围几类重要反应的反应速度与Aw之间的关系,为便于比 较,在图1-5f中还加上一条等温吸湿线。
食品生物化学
图1-5 食品稳定性和等温吸湿线 的关系(除f外,所有纵坐标代
表相对速度)
食品生物化学
图1-5表示食品中水分在放湿过程中,水分活度值相当于等 温线区间I和区间Ⅱ的边界位置(Aw=0.2~0.3)时,许多化学 反应和酶催化反应速度最小。进一步降低水分活度,除图1-5c 的氧化反应外,其余所有的反应仍然保持最小的反应速度。脂 类氧化反应速度在此区间随水分活度的增加而降低,是因为十 分干燥的样品中,最初添加的那部分水(在区间I)能与氢过氧 化物结合并阻止其分解,从而阻碍氧化的继续进行。此外,这 类水还能与催化氧化反应的金属离子发生水合,使催化效率明 显降低。
0.75 ~ 0.65
0.65 ~ 0.60
0.50
0.40 0.30
0.20
在此范围内的最低 Aw 值一般能抑制的 微生物
嗜干霉菌、二孢酵母
耐 渗 透 压酵 母、 少 数霉 菌 (二 孢 红 曲 霉、刺孢曲霉)
微生物不繁殖
微生物不繁殖 微生物不繁殖
微生物不繁殖
食品
含 10%水 分 的 燕 麦 片 、牛 轧 糖 块、软 质奶 糖、果 冻、 棉花 糖、 糖蜜、某些干果、坚果
食品生物化学
表1-2 食品中水活性和微生物生长的关系
Aww 范 围
1.00 ~ 0.95
0.95 ~ 0.91
0.91 ~ 0.87
0.87 ~ 0.80
0.80 ~ 0.75
在此范围内的最低 Aw 值一般能抑制的 微生物
食品
假单胞菌属、埃希 氏杆菌属、变 形杆
新 鲜 食 品 、水 果 、蔬 菜 、肉 、
自由水与结合水之间的界限很难定量地区分。一般认为自由 水是以物理吸附力(毛细管力)与食品结合,而结合水是以化学 力(氢键)与食品结合。
食品生物化学
自由水和结合水在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别。首先结合水的量 与有机大分子的极性基团的数量有比较固定的比例关系。其次, 结合水的蒸汽压比自由水低得多,所以在一般温度(≤100℃) 下结合水不能从食品中分离出来。结合水的沸点高于一般水, 而冰点却低于一般水,一般在-40℃以上不能结冰,这个性质 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它可以使植物种子和微生物孢子在冷冻条 件下,仍能保持生命力。而多汁的组织(含有大量自由水的新 鲜水果、蔬菜、肉等)在冰冻时细胞结构容易被冰晶破坏,解 冻时组织容易崩溃。
表1-2所列最低水分活度值不是绝对化的,因为食品的pH、 温度、微生物的营养状况以及水中特定溶质的性质,对水分活 度 也 有 影 响 。 如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生 长 的 最 低 Aw, 在 乳 粉 中 是 0.861,在酒精中则是0.973。因此,在具体的食品配方确定时, 必须做细菌学试验,以决定实际水分活度。
食品生物化学
食品
蔬菜 果实 油性种子 蘑菇类 薯类 豆类 谷类
表1-1 常见食品的水分含量
水分含量(%)
85~97 80~90 3~4 88~95 60~80 12~16 12~16
食品
鱼类 贝类 蛋类 牛肉 乳类 鸡肉 猪肉
水分含量(%)
67~81 72~86 67~77 46~76 87~89 73 43~59
1.食品中水分状态
(1)游离态 容易结冰,也能溶解溶质的水称之为游离态 的水。游离态的水存在于细胞质、细胞膜、细胞间隙、任何组 织的循环液以及制成食品的组织结构含氮的活性基(如-NH2、 -COOH、-CONH2、=NH、-OH)以氢键形式相结合而不能自由 移动,处于此状态的水称之为水合态的水。食品中与淀粉、蛋白 质和其它的有机物结合的水均处于此状态。
食品生物化学
2.水的生理作用
水的溶解力很强,各种无机及有机物质都很容易溶于水中。 介电常数大,能促进电解质的电离。是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介 质,也是生物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组织和细胞所需的养分和代 谢物在体内运转的载体。比热高、热容量大,又能调节体温。粘 度小,可使摩擦面滑润,减少损伤。
二、食品中水分状态与分类
三、水分活度
1.水分活度的概念
水分活度(Aw)是指食品的水蒸汽分压(P)和在同一温度下
纯水的蒸汽压(P0)之比:
Aw
P P0
食品生物化学
对纯水来说,因P和P0相等,故Aw为l,而食品中的水溶解 有食品成分,如糖、氨基酸、无机盐以及一些可溶性的高分子 化合物等,因而总会有一部分水分是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而 结合水的蒸气压远比纯水的蒸气压低,因此食品的Aw 总是小 于l。
食品生物化学
图1-3 在不同温度下马铃薯的等温吸湿曲线
食品生物化学
图1-4 等温吸湿线的分区
食品生物化学
I区是单分子层结合水区,水分多与食品成分中的羧基和氨 基等离子基团结合,且结合力最强,形成单分子层结合水。该 区Aw最低,在0~0.25之间,相当于物料含水量0~0.07g/g的 干物质。
II区是多分子层结合水区,水分多与食品成分中的酰胺基 和羟基等极性较弱的基团结合,形成多分子层结合水或称半结 合水,Aw在0.25~0.8之间,相当于物料含水量0.07至0.14~ 0.33g/g的干物质。
些霉菌、酵母(红酵母属、毕赤酵母属) 12%NaCl 的食品
许 多 酵 母 菌 (假 丝 酵 母 、汉 逊 酵 母 、球
发酵 香肠 、蛋 糕、 干奶 酪、
拟 酵 母 属 )、 小 球 菌
人造黄油及含 65%蔗糖或 15%NaCl
的食品
大多数霉菌(产霉菌 毒素的青霉菌 )金
大 多 数 果 汁 浓 缩 物 、甜 炼 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