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物化学重点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笔记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糖第一节概述糖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具有多种功能。
它们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
糖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在植物体内含量丰富,是植物的主要光合产物。
糖类化合物根据其化学结构和性质,可分为单糖、双糖、寡糖和多糖四类。
单糖是由一个糖分子组成的简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
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糖,如蔗糖、乳糖和麦芽糖等。
寡糖是由几个单糖分子组成的短链糖,如棉子糖和水苏糖等。
多糖是由许多单糖分子组成的长链糖,如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
糖类化合物在生物体中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它们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通过糖的氧化分解,生物体可以获取能量。
此外,糖类化合物还是生物体的重要结构物质,如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糖类化合物还参与生物体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如糖蛋白和糖脂的形成等。
第二节食品中的糖类化合物食品中的糖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
单糖是食品中最重要的糖类化合物,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
葡萄糖和果糖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和蜂蜜中,是食品中最重要的糖分。
半乳糖主要存在于乳制品中。
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糖,常见的双糖有蔗糖、乳糖和麦芽糖等。
蔗糖广泛存在于甘蔗和甜菜中,是食品中最重要的甜味剂。
乳糖主要存在于乳制品中,是乳糖不耐受者不能消化吸收的糖。
麦芽糖主要存在于麦芽中,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糖。
多糖是由许多单糖分子组成的长链糖,常见的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
淀粉是植物储存糖分的主要形式,广泛存在于谷物、土豆和豆类等食品中。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和谷物等食品中。
糖原是动物储存糖分的主要形式,广泛存在于肝脏和肌肉等动物组织中。
食品中的糖类化合物对食品的口感、色泽和保质期等都有重要影响。
糖类化合物在食品加工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作为甜味剂、发酵剂和保鲜剂等。
食品生物化学复习资料(新整合)
1.名词解释、选择及填空:食品生物化学:研究食品的组成、结构、性能和加工、贮运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以及食品成分在人体内代谢的科学。
糖类(carbohydrates)物质:是含多羟醛或多羟酮类化合物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
构象:指一个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靠单键的旋转或扭曲而改变分子中基团在空间的排布位置,而产生不同的排列方式。
变旋现象:在溶液中,糖的链状结构和环状结构(α、β)之间可以相互转变,最后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称为变旋现象。
常见二糖及连接键:蔗糖(α-葡萄糖—(1,2)-β果糖苷键);麦芽糖(葡萄糖-α—1,4-葡萄糖苷键);乳糖(葡萄糖-β—1,4半乳糖苷键);纤维二糖(β-葡萄糖-(1,4)-β—葡萄糖苷键)脂类:是生物细胞和组织中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溶剂中,主要由碳氢结构成分构成的一大类生物分子。
脂类主要包括脂肪(甘油三酯,占95%左右)和一些类脂质(如磷脂、甾醇、固醇、糖脂等)顺式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顺式脂肪酸:氢原子都位于同一侧,链的形状曲折,看起来象U型反式脂肪酸:氢原子位于两侧,看起来象线形皂化作用与皂化值:皂化作用:当将酰基甘油与酸或碱共煮或脂酶作用时,都可发生水解,当用碱水解时称为皂化作用。
皂化值:完全皂化1g甘油三酯所需KOH的mg数为皂化值。
酸败及酸值:油脂在空气中暴露过久即产生难闻的臭味,这种现象称为酸败。
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消耗KOH的mg数称为酸值,可表示酸败的程度。
卤化作用及碘值:油脂中不饱和键可与卤素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卤代脂肪酸,这一作用称为卤化作用。
100g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称为碘值。
乙酰化与乙酰化值:油脂中含羟基的脂肪酸可与醋酸酐或其它酰化剂作用形成相应的酯,称为乙酰化。
1g乙酰化的油脂分解出的乙酸用KOH中和时所需KOH的mg数即为乙酰化值。
核酸:以核苷酸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生物大分子,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
DNA脱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核酸的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笔记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食品生物化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1. 定义:食品生物化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结合了生物学、化学和食品科学的原理,专注于研究食品中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核酸)以及它们在食品中的功能、相互作用、代谢过程和食品品质的变化。
2. 研究内容:(1)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研究氨基酸的组成、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以及蛋白质的折叠、稳定性、酶活性等。
- 碳水化合物:探讨单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以及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脂质:研究脂肪酸、甘油、磷脂、固醇等脂质的结构和功能。
- 核酸:分析核苷酸组成、DNA和RNA的结构,以及它们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2)生物化学反应:- 探索酶促反应的机理、动力学和调控。
- 研究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和调控因子。
- 分析食品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3)代谢途径:-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等。
- 脂质代谢:包括脂肪酸的合成、分解和氧化。
- 氨基酸代谢:涉及氨基酸的合成、分解和转化。
- 核酸代谢:包括DNA和RNA的合成、修复和降解。
(4)生物活性物质:- 研究食品中的功能性成分,如抗氧化剂、抗炎剂、益生元等。
- 分析这些成分的生物活性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5)食品加工与营养:- 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生物大分子的变化,如加热、冷却、压力处理等对食品成分的影响。
- 探讨食品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二、食品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1. 起源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的化学组成上,如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分析。
- 生物化学家开始关注酶的作用和食品腐败的过程。
2. 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 食品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渐形成,研究重点转向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 发展了多种分析技术和方法,如色谱、电泳、光谱分析等。
3. 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 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涉及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生物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食品生化知识点总结大全
食品生化知识点总结大全一、食品成分与组成1.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食物的主要能量来源,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
单糖最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
双糖由两个单糖分子组成,如蔗糖、乳糖和麦芽糖等。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如淀粉和纤维素等。
2. 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物质,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
食品中的蛋白质主要包括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如肌肉、乳制品、豆类和谷物等。
3. 脂类脂类是食品中的重要营养成分,包括脂肪和油脂。
脂肪是动植物组织中的能量储备物质,同时也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部分。
油脂是植物种子中的脂类,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烹饪。
4. 矿物质食品中的矿物质主要包括钙、铁、锌、镁等,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物质,参与酶的构成和活性,维持水盐平衡等。
5. 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有机化合物,参与人体的代谢活动。
食品中的维生素主要包括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A、维生素D等。
6. 酶酶是生物体内参与代谢活动的蛋白质,能够催化化学反应。
食品中的酶可分为内源酶和外源酶,对食品加工和贮藏有着重要作用。
二、食品生化反应1. 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常见的化学反应,主要包括脂质氧化和色素氧化。
脂质氧化会导致食品变质,产生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产物和恶臭物质。
色素氧化则会导致食品颜色的变化,产生氧化褐变和氧化红变等现象。
2. 水解反应水解反应是食品加工和消化过程中常见的化学反应,主要包括淀粉水解、蛋白质水解和脂肪水解。
淀粉水解可产生麦芽糖和葡萄糖等糖类,蛋白质水解可产生氨基酸,脂肪水解可产生甘油和脂肪酸。
3. 缩合反应缩合反应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包括糖的缩合和酚类物质的缩合。
糖的缩合反应可产生焦糖和糖类的焦化产物,酚类物质的缩合反应可产生酚醛类化合物,影响食品的口感和色泽。
4. 氨基酸脱羧反应氨基酸脱羧反应是蛋白质加工和熟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主要产生氨和酮酸,影响食品的风味和臭味。
食品生物化学重点
一、绪论1.生物化学的概念;2.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酶在生物化学中的地位;3.静态生物化学、动态生物化学的区别;二、静态生物化学部分1.糖类化学:1)糖的定义;2)有代表性的单糖、寡糖的名称;3)单糖的两种对映异构体的名称、单糖的环状结构中,含呋喃型吡喃型区别;4)糖的结构异构现象和糖的立体异构现象的区别;5)区别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纤维素的连接键;6)同聚多糖和杂聚多糖的区别;7)概念:旋光、变旋性、构型、构象;2.脂类化学:1)油脂的皂化值、油脂的酸值;2)生物膜的概念、结构、模型理论;3.蛋白质化学:1)凯氏定氮的原理;2)8种必需氨基酸;3)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的概念、二级结构最主要的两种结构方式、四级结构的特点;4)蛋白质具有两性电离性质、等电点地概念;5)蛋白质的变性和稳定性;4.核酸化学:1)核酸的水解产物及各级水解产物;2)嘌呤、嘧啶的种类及在DNA和RNA中的区别;3)核苷酸的连接键;4)核酸的变性与复性;5)有关RNA的概念、RNA的二级结构;6)环核苷酸的代表物;5.酶化学、维生素:1)酶的概念、特点;2)酶的影响因素中底物浓度和PH的影响;3)酶的抑制(竞争性与非竞争性);4)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区别及代表种类;三、动态生物化学部分1.糖代谢:1)糖酵解、厌氧发酵的概念;2)糖酵解产能;3)三羧酸途径中关键的酶的名称和产生位置;4)三羧酸途径中产ATP的步骤、三羧酸途径中几次脱羧、脱氢反应;5)糖异生作用;6)糖代谢各途径之间联系(包括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和分解这几条途径的联系);2.脂类代谢:1)脂肪肝产生;2)酮体的概念、脂肪酸的合成过程;3)脂肪酸彻底氧化产物;3.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核酸代谢:1)一碳单位的概念、代谢的生理学意义;2)生物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3)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时的关键物质;4.生物氧化:呼吸链的顺序、生物氧化的概念。
食品生物化学复习资料
食品生物化学复习资料食品生物化学是一门关于食品成分和组成的科学,由于近年来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这门学科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在此,我们为大家提供一些食品生物化学的复习资料,以便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这门学科。
一、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它们是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谷物、薯类、糖果和甜食等。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是单糖、双糖和多糖。
二、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组织和细胞的构建单位,也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它们由氨基酸组成,主要存在于肉类、奶制品、豆类、坚果等。
蛋白质分为20种不同的氨基酸,其中有9种人体无法自行合成,必须摄入。
三、脂肪脂肪是身体所需要的重要营养物质,它们是身体储存能量的主要来源。
脂肪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油、动物油、坚果和种子等。
脂肪的分类为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和转化脂肪。
四、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物质,它们为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包括蔬菜、水果、奶制品、动物肝脏、鱼类等。
维生素分类为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
五、矿物质矿物质是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们参与了很多生理功能。
矿物质的主要来源是蔬菜、水果、坚果、动物肝脏和海鲜等。
矿物质的分类为微量元素和宏量元素。
六、水水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物质,因为人体成分有七成是水分。
水参与了许多生理活动,如细胞功能、体温调节、水泡等等。
建议每天饮用8杯水。
以上是一些食品生物化学的复习资料,学生们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学习和复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了解食品生物化学是非常重要的。
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入研究这一领域的知识,为人类的健康生活作出贡献。
食品生物化学王淼重点知识归纳
食品生物化学王淼重点知识归纳食品生物化学是指研究食品中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功能以及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下面是食品生物化学中的一些重点知识归纳。
1.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在食品中广泛存在,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
在消化吸收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先被酶水解成单糖,然后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最终被肝脏利用或储存。
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种类繁多,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单糖、麦芽糖、蔗糖、乳糖等二糖以及淀粉、纤维素等多糖。
2. 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和器官的主要成分之一,同时也具有调节生理功能和产生免疫反应的重要作用。
食品中的蛋白质种类繁多,包括动物蛋白(如肉类、鱼类、乳类、蛋类等)和植物蛋白(如豆类、麦类、米类等)。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过程中,先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水解成多肽和小肽,然后在肠道上皮细胞内被胰蛋白酶等酶水解成氨基酸,最终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
3. 脂质脂质在食品中存在于动植物性油脂、脂肪和胆固醇等形式。
它们是构成人体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同时也是储存能量和维持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
在消化吸收过程中,脂质需要与胆汁酸、胆固醇和脂肪酶等酶相互作用,形成胆囊中的胆固醇酯和脂肪乳微粒,然后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进入淋巴循环,最终进入血液循环。
4. 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生长、代谢和免疫等方面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通常不能被人体自身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
维生素包括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类,其不同特性决定了其在消化吸收过程中的行为和作用。
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需要与脂质一起吸收,可以通过肠道壁被储存起来;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则容易被肠道吸收,并需要经常摄入,因为它们不能被储存。
5. 矿物质矿物质是构成人体骨骼、牙齿、细胞和体液等的必需元素,同时还参与调节酸碱平衡、神经传递和肌肉收缩等生理过程。
食品中的主要矿物质包括钙、铁、锌、镁、磷、钾等。
人体对矿物质的吸收通常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进行,主要受到酸碱度、矿物质的化学形态和饮食因素的影响。
食品生物化学王淼重点知识归纳
食品生物化学王淼重点知识归纳食品生物化学王淼重点知识归纳食品生物化学是研究食品中生物分子特性和作用的学科。
其内容主要包括食品中各种生物分子的化学、生物活性、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以下是食品生物化学中的重点知识。
1.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和代谢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
碳水化合物以单糖、双糖和多糖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
人体消化后将多糖分解为单糖,再经过代谢产生能量,其中葡萄糖是最重要的单糖之一。
2.脂质的结构和代谢脂质是食品中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主要包括脂肪酸、甘油三酯、胆固醇等。
它们为人体提供能量、维持机体温度、保护脏器、维持细胞膜结构等功能。
脂类的代谢过程较为复杂,包括脂肪酸酯化、脂蛋白代谢、胆汁酸合成等步骤。
3.氨基酸的结构和代谢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成分,是人体构建和维护组织的重要营养物质。
人体需要摄入9种必需氨基酸,其余11种氨基酸可以通过身体代谢合成。
氨基酸的代谢包括氨基酸脱羧反应、转移反应等步骤。
4.维生素的种类和作用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有机化合物,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
维生素主要包括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分别包括维生素A、D、E、K、维生素B1~B12、维生素C等各种类型。
这些维生素对于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免疫防病、代谢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5.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提高食品品质、稳定性和营养价值等而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包括色素、香料、甜味剂、防腐剂、乳化剂等。
添加剂的使用可以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但也需要合理地使用以保证对人体的安全性。
以上是食品生物化学的主要知识点,了解这些知识对于从事相关科研、生产和营养学等方面的工作都有帮助。
八、食品生物化学重要知识点汇编
扬州大学201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重要知识点汇编(食品生物化学)第一章生物化学的的概念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利用化学的原理与方法去探讨生命的一门科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本质的科学。
它是介于化学、生物学及物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1.静态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发展的萌芽阶段,其主要的工作是分析和研究生物体的组成成分以及生物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2.动态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蓬勃发展的时期。
就在这一时期,人们基本上弄清了生物体内各种主要化学物质的代谢途径。
3.分子生物学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探讨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方面1.生物体的物质组成、结构与功能:高等生物体主要由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以及水、无机盐等组成,此外还含有一些低分子物质。
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理解,揭示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物质代谢与调控: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三大步骤:消化、吸收→中间代谢→排泄。
其中,中间代谢过程在细胞内进行的,是最为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它包括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物质互变,代谢调控,能量代谢几方面的内容。
5.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对生物体遗传与繁殖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也是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四、学习生物化学的方法第二章蛋白的结构与功能重点:蛋白质的性质与结构难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教法::课件第一节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一蛋白质是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二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1.生物催化作用2.代谢调控作用3.免疫防御作用4.运输及储存作用5.运动作用6.生物膜功能及受体作用7.其它作用三:蛋白质的分类1根据生物学功能分:酶、抗体、运输蛋白、激素等2:根据化学组成成分分类:简单蛋白:仅由aa构成结合蛋白:简单蛋白与其它生物分子的结合物,糖蛋白(共价)、脂蛋白(非共价)3:根据分子形状分类:球蛋白:长/宽≤3~4,血红蛋白纤维蛋白:长/宽>10,血纤蛋白、丝蛋白第二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C (50%-56%) H (6%-8%) O (19%-24%) N (13%-19%)S (0%-4%)其中氮的含量稳定15%-17%,平均为16%,通过测定物质的含氮量可测蛋白质的含量。
食品科学本科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
生物化学复习题1.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有多少种?第一类元素和第二类元素各包含哪些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共28种第一类元素包括C、H、O、N四中元素,是组成生命体的最基本元素。
第二类元素包括S、P、Cl、Ca、Na、Mg,加上C、H、O、N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
第二章蛋白质1. 名词解释(1)蛋白质: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2)氨基酸等电点:当氨基酸溶液在某一定pH时,是某特定氨基酸分子上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称为两性离子,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即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3)蛋白质等电点: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形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称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0,此时溶液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4)N端与C端:N端(也称N末端)指多肽链中含有游离α-氨基的一端,C端(也称C末端)指多肽链中含有α-羧基的一端(5)肽与肽键: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化学键,许多氨基酸以肽键形成的氨基酸链称为肽(6)氨基酸残基:肽链中的氨基酸不具有完整的氨基酸结构,每一个氨基酸的残余部分称为氨基酸残基(7)肽单元(肽单位):多肽链中从一个α-碳原子到相邻α-碳原子之间的结构,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①肽单位是一个刚性的平面结构②肽平面中的羰基与氧大多处于相反位置③α-碳和-NH间的化学键与α-碳和羰基碳间的化学键是单键,可自由旋转(8)结构域:多肽链的二级或超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绕曲折叠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三维实体称为结构域。
结构域具有以下特点①空间上彼此分隔,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功能②结构域与分子整体以共价键相连,一般难以分离(区别于蛋白质亚基)③不同蛋白质分子中结构域数目不同,同一蛋白质分子中的几个结构域彼此相似或很不相同(9)分子病:由于基因突变等原因导致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发生变异,使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减退或丧失,甚至造成生理功能的变化而引起的疾病(10)蛋白质的变构效应:蛋白质(或亚基)因与某小分子物质相互作用而发生构象变化,导致蛋白质(或亚基)功能的变化,称为蛋白质的变构效应(酶的变构效应称为别构效应)(11)蛋白质的协同效应:一个寡聚体蛋白质的一个亚基与其配体结合后,能影响此寡聚体中另一个亚基与配体结合能力的现象,称为协同效应,其中具有促进作用的称为正协同效应,具有抑制作用的称为负协同效应(12)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分子的特定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变性的本质是非共价键和二硫键的破坏,但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食品生物化学复习重点
食品生物化学复习重点第一章:食品中的水分和矿物质1、食品中水的存在形式和特点 P52、水分活度的定义(P5)、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生长关系P8、以及食品保质期的关系P103、影响(促进与抑制)矿物质吸收的因素:例如铁、钙P15.P16第二章、糖类化学1、糖的分类:单糖P21,低聚糖P23,多糖P292、二糖的单糖组成P23及其还原性P27、多糖P31(淀粉的糊化老化,与碘的显色现象P31;糖原P32、纤维素的糖苷键结构特点P33)第三章脂类化学1、脂类物质的分类(单脂质,复合脂类,衍生脂类)、按照水解产物分为简单脂质和复杂脂质2、脂肪酸的系统命名p39、必需脂肪酸的定义及其种类、天然脂肪酸的共同规律3、甘油三酯的化学性质:皂化价、酸值p42、皂化值p42、碘值的定义p434、油脂的酸败类型及其影响因素p43第四章:蛋白质化学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C/H/O/N/),含氮量与粗蛋白含量的关系2.蛋白质的水解方式、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的分类、结构55、缩写53、单字母533、等电点的定义57、性质与应用4、蛋白质的胶体溶液性质62与稳定因素,蛋白质的沉淀63/变性机理第五章,核酸化学1.核酸74、核苷酸、核苷的化学组成752、DNA/R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特点76第六章、功能性有机小分子1、维生素定义、分类2、脂溶性维生素的功能,来源3、B族维生素和辅酶,功能:Vc第七章酶1.酶的定义,基本性质,化学本质与组成,分类2、酶的国际系统命名法3、酶促反应动力学,各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米氏方程的含义第八章生物氧化1.生物氧化的定义、方式、特点1222、糖的无氧酵解及其有氧代谢的反应过程及相关酶,限速酶,耗能、产能过程,能量计算。
《食品生物化学教案》
《食品生物化学教案》一、课程概述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变化。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食品中主要营养成分的结构、性质、功能和代谢途径,了解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食品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食品中主要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等)的结构、性质和功能。
熟悉食品中生物大分子的代谢途径,包括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等。
了解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食品生产和加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具备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食品生物化学实验。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思维方式。
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的结构、性质和功能。
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的主要途径和关键酶。
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及控制。
2、教学难点生物大分子代谢途径的调控机制。
食品化学变化与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食品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动画、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一些热点问题或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自主探究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实验法安排一定数量的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实验技能和方法。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4、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案例,分析其中涉及的食品生物化学原理和问题解决方法。
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食品生物化学重点
第一章 糖类物质糖类定义:多羟醛或多羟酮与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
多糖():可水解为多个(>20)单糖或其衍生物的糖单糖的构型:一个有机分子中各个原子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
这种排列要求经过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单糖的构象:构象指一个分子中,不变更共价键结构,仅靠单键的旋转或扭曲而变更分子中基团在空间的排布位置,而产生不同的排列方式。
变旋现象:一个有旋光性的溶液放置后,其比旋光度变更的现象称变旋。
化学性质:①单糖的氧化(即单糖的还原性)弱氧化剂:常用的为含2+的碱性溶液 ②单糖的还原 ③成苷反应:单糖的半缩醛羟基(称苷羟基),与其他含羟基的化合物形成环状缩醛,在糖化学中叫糖苷。
④脱水作用⑤氨基化作用 :单糖分子中的基(主要是2、3上的基)可被2基取代而产生氨基糖,也称糖胺。
⑥脱氧:单糖的羟基之一失去氧即成脱氧糖⑦糖脎的生成:乳糖:乳糖酶缺乏,小肠乳糖上升引起渗透性腹泻,肠道细菌使乳糖发酵产生大量气体。
1.淀粉 直链淀粉的α-1.4-糖苷键 支链淀粉α-1.4-糖苷键 有-1,6糖苷键的分支第2章 脂类物质 脂类()是一类微溶于水而高溶于有机溶剂的重要有机化合物。
其化学本质是C (CHOH )4CH 2OH D -葡萄糖H OC (CHOH )4CH 2OHH N NHC 6H 5H 2NNHC 6H 5苯肼葡萄糖苯腙++H 2O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类与其衍生物。
脂类物质具有三个特征(1)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剂。
(2)是脂酸与醇所组成的酯。
(3)一般能被生物体利用,作为构建、修补组织或供能。
按化学组成分类单纯脂类: 单脂,为脂酸与醇(甘油醇和高级一元醇)所组成的酯类。
分脂、油、蜡。
复合脂类: 复脂,为脂酸与醇(甘油醇和鞘氨醇)所组成的酯类,同时还含有非脂性物质。
分为磷脂与糖脂。
衍生脂:脂类物质的衍生物,如水解产物、氧化产物等。
简洁脂:脂肪酸与醇脱水缩 合形成的化合物 复合脂:脂分子与磷脂、生物体分子等形成的物质 衍生脂:脂的前体与其衍生物 2)系统命名法△-编码命名:从羧基端起先计算双键位置。
食品生物化学知识点大一
食品生物化学知识点大一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主要涉及食品成分、食品加工及储藏时的物质变化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大一学习食品生物化学时需要了解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一、食物成分1. 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是人类主要的能量来源。
2. 脂肪:由甘油与脂肪酸组成,提供能量并帮助维持体温,同时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
3. 蛋白质:由α-氨基酸组成,是构成细胞和组织的基本单位。
4. 维生素:包括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
5. 矿物质:包括铁、锌、钙等,参与多种生命活动和维持正常机体功能。
6. 水:是构成细胞和组织的基本成分,是维持各种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二、食物加工与营养1. 食物的储藏与保鲜:食物保存时需注意防止氧化、腐败和细菌滋生等问题,利用冷藏、冷冻、脱水等方法进行储藏与保鲜。
2. 食物加工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如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糖类焦糖化等。
3. 食品的味觉和风味:主要取决于食物中的味觉物质和香气物质。
4. 色泽与光感:食物的颜色对其口感和食欲产生重要影响。
三、食品生物化学分析方法1. 常用的食品分析方法:如光度法、比色法、浊度法、色谱法、质谱法等。
2. 食品质量评价:包括感官评价和定量化学分析两种方法。
四、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1.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分类:如防腐剂、甜味剂、酸度调节剂等。
2. 食品安全与毒素:了解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毒素,并了解其毒性和安全使用标准。
五、食品生物化学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1. 面粉加工:了解小麦淀粉糊化的过程与原理。
2. 糖果加工:了解糖果制作过程中糖类焦糖化反应的原理。
3. 肉制品加工:了解脂肪氧化和蛋白质变性对肉制品质量的影响。
六、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工程1. 食品色素与颜色稳定性:了解食品色素的分类、性质和稳定性。
2. 食品香味剂与香气稳定性:了解食品香精的种类、特性和香气稳定性。
以上是大一学习食品生物化学时需要了解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可以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食品生物化学部分重点内容笔记(插本
一、单糖的物理性质单糖通常是易溶于水的无色晶体,大多有吸湿性。
难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单糖有旋光性,多于四个碳的单糖的溶液有变旋现象。
二、单糖的化学性质1.与酸作用(脱水作用)莫里西试验:与α-萘酚作用呈紫色,用来鉴定糖。
西利万诺夫试验:间苯二酚和盐酸遇酮糖呈红色,而遇醛糖呈很浅的颜色,用于鉴别酮糖和醛糖。
2.遇碱生成不同的物质(差向异构)葡萄糖用稀碱液处理时,会部分转变为甘露糖和果糖,成为复杂的混合物。
在含有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具有旋光性的异构体之间,凡只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构型不同时,互称为差向异构体。
D-葡萄糖和D-甘露糖就是C-2差向异构体。
因此,用稀碱处理D-葡萄糖得到D-甘露糖、D-葡萄糖、D-果糖三种物质的平衡混合物的反应叫做差向异构化。
3.氧化作用糖酸、糖醛酸、糖二酸溴水氧化能力较弱,它把醛糖的醛基氧化为羧基。
当醛糖中加入溴水,稍加热后,溴水的棕色即可褪去,而酮糖则不被氧化,因此可用溴水来区别醛糖和酮糖。
4. 成糖苷反应单糖的半缩醛羟基与醇或酚的羟基发生反应,失水形成缩醛式衍生物。
5.还原作用单糖类的羰基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为羟基,糖被还原成糖醇。
常用的还原剂为钠汞齐和氢化硼钠。
机体内,在特异的脱氢酶的作用下该反应也能发生。
6.成脎反应单糖分子与三分子苯肼作用,生成的产物叫做糖脎。
例如葡萄糖与过量苯肼作用,生成葡萄糖脎。
7 羟胺反应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 :还原糖(主要是葡萄糖)分子中的羰基与游离氨基酸或氨基酸残基的游离氨基经缩合、聚合生成类黑色素的反应。
单糖分子中的-OH(主要是C-2、C-3上的-OH)被-NH2取代后产生氨基糖,也叫糖胺。
例如葡萄糖胺,半乳糖胺,甘露糖胺,N-乙酰葡萄糖胺等。
三、重要的单糖甘油醛属于属丙糖;核糖、阿拉伯糖、木糖、核酮糖属于戊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属于己糖;四、糖的分类寡糖:2~10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多糖:10个以上单糖分子缩合而成同多糖:即10个以上同一种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多糖杂多糖:10个以上不同单糖分子缩合而成五、淀粉分子的结构1.直链淀粉:由a–1.4糖苷键缩合而成2.支链淀粉:由a–1.4糖苷键构成的直链以及a–1,6糖苷键构成的支链结构六、脂类的分类1简单脂质(脂肪酸与醇类形成的脂)2复合脂质:磷脂,糖脂,硫脂3衍生脂质:类胡萝卜素,类固醇,脂溶性维生素等七、甘油三酰脂的化学性质1水解和皂化2氢化和碘化3氧化和酸败八、生物膜的功能1、物质运输生物膜因其半通透性而成为具有高度选择性的通透屏障。
食品生物化学总结
食品生物化学总结食品生物化学是研究食物组成及其转化过程的科学分支,它探索食品的化学成分、结构、功能以及与人体代谢之间的关系。
食品生物化学的研究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也为人类的营养需求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文将对食品生物化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重点介绍食品的营养成分、食物的化学变化以及食品加工对营养成分的影响。
一、食品的营养成分1.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
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双糖如蔗糖、乳糖等,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
碳水化合物的分解需要酶的参与,通过糖酵解和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来调节血糖水平。
2. 脂肪:是人体主要的能量储存形式,也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
脂肪分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转化脂肪酸。
不同种类的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的影响,适量摄入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心血管健康。
3.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酶、激素、抗体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基础。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有20种以上的氨基酸。
人体无法自行合成某些必需氨基酸,需要从食物中摄取。
4.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有机物质。
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
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等。
不同维生素在人体中的生物学功能各不相同,缺乏或过量摄入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5. 矿物质:是构成人体骨骼、牙齿、血液等组织的重要成分。
常见的矿物质包括钙、铁、锌、钾等,这些矿物质在人体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参与酶的活化、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平衡等。
6. 水: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代谢所必需的。
水参与到人体的各种代谢过程中,如溶解营养物质、作为媒介参与化学反应等。
二、食物的化学变化1. 氧化反应:许多食物在与氧气接触时会发生氧化反应,导致食物的变质。
如果蔬的褐变、脂肪的氧化等。
氧化反应会导致营养成分的丢失,产生恶味、变色等不良影响。
2. 加热反应:食物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如蛋白质的变性、糖的焦糖化等。
食品生化重点
脂类名词解释1 脂质:是一类低溶于水而高溶于非极性溶剂的生物有机分子。
对大多数脂质而言,其化学本质是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2 脂肪酸:脂肪酸是由一条长的烃链(“尾”)和一个末端羧基(“头”)组成的羧酸。
3 必需脂肪酸:对人体功能是必不可少的,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膳食提供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4同质多晶现象:指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可以有不同的结晶结构,但融化后生成相同液相的现象。
5 固体脂肪指数(SFI):在一定温度下,混合物中固体脂肪与液体脂肪之比称为固体脂肪指数。
6亲水一亲脂平衡(HLB):美国ATLAS研究机构创立的衡量乳化性能的指标,可表示乳化剂的亲水亲脂能力。
7 油脂的塑性:所谓油脂的塑性是指在一定外力下,表观固体脂肪具有的抗变形的能力。
8 油脂酸败:油脂在食品加工和贮藏期间,因空气中的氧气、光照、微生物、酶等的作用,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气味、苦涩味和一些有毒性的化合物,这些统称为酸败。
9增效作用:在实际应用抗氧化剂时,常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氧化剂,几种抗氧化剂之间产生协同效应,使抗氧化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一种抗氧化剂,这种效应被称为增效作用。
10油脂的氢化――指酰基甘油上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在高温或Ni,Pt等的催化作用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不饱和度降低,从而把室温下呈液态的油变成固体的脂的过程。
11随机酯交换:当酯化反应在高于油脂熔点时进行,则脂肪酸的重排是随机的,产物很多,这种酯交换称为随机酯交换。
12定向酯交换:当酯交换反应在油脂熔点温度以下进行时,则脂肪酸的重排是定向的。
因反应中形成的高熔点的三饱和脂肪酸酯结晶析出,不断移去三饱和脂肪酸酯,则能产生更多的三饱和脂肪酸酯,直至饱和脂肪酸全部生成三饱和脂肪酸酯,实现定向酯交换为止。
13碘值:表示有机化合物中不饱和程度的一种指标。
指100g物质中所能吸收(加成)碘的克数。
14 烟点:烟点是指在不通风的情况下观察到试样发烟时的温度。
食品生物化学复习资料
食品生物化学复习资料食品生物化学复习资料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食品生物化学这门学科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食品生物化学主要研究食品中的营养成分、食品的化学变化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反应等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食品生物化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食品中的营养成分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是人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的来源,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常见的食品营养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1.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
常见的食品来源有米面类、蔬菜水果等。
2. 脂肪: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能量储备物质,同时也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食品中的脂肪主要来自动物性油脂和植物性油脂。
3. 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食品中的蛋白质主要来自动物性食品,如肉类、鱼类和乳制品等。
4. 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包括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食品中的维生素主要来自蔬菜水果、肉类和乳制品等。
5. 矿物质:矿物质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无机元素,包括钙、铁、锌等。
食品中的矿物质主要来自蔬菜水果、肉类和海产品等。
二、食品的化学变化食品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化学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食品的品质和风味。
常见的食品化学变化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水解反应等。
1. 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指食品中的某些成分与氧气接触后产生的反应。
如食品中的脂肪与氧气接触后会发生氧化反应,导致食品变质。
2. 还原反应:还原反应是指食品中的某些成分与还原剂接触后产生的反应。
如食品中的果糖与还原剂接触后会发生还原反应,增加食品的甜味。
3. 水解反应:水解反应是指食品中的某些成分与水分子发生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
如食品中的淀粉经过水解反应后会形成葡萄糖。
三、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反应食品加工过程中会涉及到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对于食品的质量和口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生物化学重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第一章 糖类物质糖类定义:多羟醛或多羟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
多糖(polysaccharides ):可水解为多个(>20)单糖或其衍生物的糖单糖的构型:一个有机分子中各个原子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
这种排列要求经过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单糖的构象:构象指一个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靠单键的旋转或扭曲而改变分子中基团在空间的排布位置,而产生不同的排列方式。
变旋现象:一个有旋光性的溶液放置后,其比旋光度改变的现象称变旋。
化学性质:①单糖的氧化(即单糖的还原性)弱氧化剂:常用的为含Cu2+的碱性溶液 ②单糖的还原 ③成苷反应:单糖的半缩醛羟基(称苷羟基),与其他含羟基的化合物形成环状缩醛,在糖化学中叫糖苷。
④脱水作用⑤氨基化作用 :单糖分子中的OH 基(主要是C-2、C-3上的OH 基)可被NH2基取代而产生氨基糖,也称糖胺。
⑥脱氧:单糖的羟基之一失去氧即成脱氧糖⑦糖脎的生成:乳糖:乳糖酶缺乏,小肠乳糖升高引起渗透性腹泻,肠道细菌使乳糖发酵产生大量气体。
1.淀粉 直链淀粉的α糖苷键 支链淀粉α糖苷键 有-1,6糖苷键的分支第2章 脂类物质C (CHOH )4CH 2OHD -葡萄糖H O C (CHOH )4CH 2OHH N NHC 6H 5H 2NNHC 6H 5苯肼葡萄糖苯腙++H 2O脂类(lipid )是一类微溶于水而高溶于有机溶剂的重要有机化合物。
其化学本质是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脂类物质具有三个特征(1)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剂。
(2)是脂酸与醇所组成的酯。
(3)一般能被生物体利用,作为构建、修补组织或供能。
按化学组成分类 单纯脂类: 单脂,为脂酸与醇(甘油醇和高级一元醇)所组成的酯类。
分脂、油、蜡。
复合脂类: 复脂,为脂酸与醇(甘油醇和鞘氨醇)所组成的酯类,同时还含有非脂性物质。
分为磷脂与糖脂。
衍生脂:脂类物质的衍生物,如水解产物、氧化产物等。
简单脂:脂肪酸与醇脱水缩 合形成的化合物复合脂:脂分子与磷脂、生物体分子等形成的物质 衍生脂:脂的前体及其衍生物 2)系统命名法 △-编码命名:从羧基端开始计算双键位置。
ω-编码命名:从甲基端开始计算双键位置油酸18:1(9)或18:1 △9 表示:含有18个碳原子,在9位与10位之间有一个不饱和双键。
高等动物和植物脂肪酸的共同特点:甘油酯简单脂蜡,如蜂蜡脂溶性维生素 类胡萝卜素类固醇类脂蛋白 糖脂类 鞘脂类 磷脂类 衍生脂 复合脂 按照化学结构分类①脂肪酸链长为14-20个碳原子的占多数,且都是偶数,最常见的是16个或18个碳原子的酸。
②饱和脂肪酸中最常见的是软脂酸和硬脂酸。
不饱和脂肪酸中最常见的是油酸。
③高等植物和低温生活的动物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
④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比同等链长的饱和脂肪酸的熔点低。
⑤高等动物和植物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位置一般在9位与10位碳原子之间⑥高等动物和高等植物的不饱和脂肪酸,几乎都具有相同的几何构型,且都属于顺式。
只有极少数不饱和脂肪酸属于反式(trans)。
⑦细菌所含的脂肪酸种类比高等动物和高等植物的少得多。
细菌的不饱和脂肪酸只有一个双键必需脂肪酸:维持哺乳动物正常生长所必需、而体内又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叫必需脂肪酸。
非必需脂肪酸:生物体能自身合成,如生物体能自身合成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
酸败的概念 :天然油脂暴露在空气中会自发进行氧化作用,发生酸臭和口味变苦的现象,称为酸败。
水解性酸败:由于光、热或微生物的作用,使油脂水解生成脂酸,低级脂酸有臭味,称水解性酸败。
氧化性酸败:由于空气中的氧使不饱和脂酸氧化,产生醛和酮等,称氧化性酸败。
酸值(价)(acid number or value):中和1g油脂中的自由脂酸所需KOH的mg数。
血浆脂蛋白:乳麋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 高密度脂蛋白HDL极高密度脂蛋白VHDL膜的化学组成:(一)膜脂磷脂、胆固醇、糖脂等。
分布不对称(二)膜蛋白(三)膜糖类三、膜的结构生物膜分子结构模型脂双层、“三夹板”、单位膜、“流体镶嵌”四、生物膜的功能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细胞识别、信息传递第三章蛋白质蛋白质(protein)是由氨基酸为单位组成的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蛋白质含量=样品中含氮量×氨基酸的分类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不带电荷的极性氨基酸非极性或疏水性氨基酸两性解离及等电点氨基酸分子中同时带有可解离的弱碱性基团(-NH2 → - NH3+)和弱酸性基团(-COOH → - COO - )。
当氨基酸溶液在某一定pH值时,使某特定氨基酸分子上所带正负电荷相等,净电荷为零,成为两性离子,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值即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肽键为共价键,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具有双键性质,不能自由旋转多肽的性质:含有两个以上肽键的多肽,具有和双缩脲相似的结构特点,也可发生双缩脲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
可用于定量测定多肽。
黄色反应由硝酸和氨基酸的苯基(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反应,生成二硝基苯衍生物而显黄色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多肽链中通过肽键连接起来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即多肽链的线状结构。
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为肽键蛋白质的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是指蛋白质多肽链主链原子局部的空间结构,但不包括与其他肽段的相互关系及侧链构象的内容。
维系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氢键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包括-螺旋,-折叠,-转角及无规卷曲等几种类型。
-螺旋的结构特征-螺旋是多肽链的主链原子沿一中心轴盘绕所形成的有规律的螺旋构象,其结构特征为:⑴天然蛋白质主要存在的螺旋为右手螺旋;⑵螺旋每上升一周需要个氨基酸残基,沿螺旋轴方向上升;每个残基绕轴旋转100。
沿轴上升。
⑶螺旋以氢键维系,氢键的取向几乎与螺旋中心轴平行。
-折叠是由若干肽段或肽链排列起来所形成的扇面状片层构象,借相邻主链之间的氢键维系超二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若干具有二级结构的基本结构单位(α螺旋、β折叠等)相互聚集,形成有规律的二级结构的聚集体,且具有特殊功能的结构区域结构域:在较大的球状蛋白质分子中,多肽链通过弯曲折叠,彼此聚集在一起,从而形成几个紧密的球状构象,彼此分开,以松散的肽链相连蛋白质的三级结构(tertiary structure)是指蛋白质分子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肽链在空间进一步盘绕、折叠,形成包括主链和侧链构象在内的特征三维结构。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多肽链上距离较远的氨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肽链所有原子的空间排列维系三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是非共价键(次级键),如疏水键、氢键、盐键、范氏引力等,但也有共价键,如二硫键等。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quaternary structure)是由两条或多条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按一定的空间排列方式,通过非共价键缔合在一起形成的蛋白质大分子,通常称为寡聚蛋白。
亚基(subunit)就是指参与构成蛋白质四级结构的、每条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
维系蛋白质四级结构的是氢键、盐键、范氏引力、疏水键等非共价键。
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有可能影响它的功能,有些改变甚至引起其功能的完全丧失。
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能否影响其生物功能,关键要看这种改变能否引起构象的改变。
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严格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不包括肽键的断裂),导致蛋白质生物活性的丧失,同时引起蛋白质某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改变蛋白质的热变性在较高温度下,引起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次级键断裂,改变蛋白质构象,原来在分子内部一些非极性疏水侧链暴露到分子表面,从而降低蛋白质分子的溶解度,促进蛋白质分子间相互结合而凝聚,继而形成不可逆的凝胶而凝固沉淀。
蛋白质的变构效应含亚基的蛋白质由于一个亚基的构象改变而引起其他亚基空间结构的改变,导致蛋白质性质和功能发生改变的效应称为蛋白质的变构效应。
第四章核酸DNA的一级结构 DNA分子中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3′-5′磷酸二酯键)和排列顺序叫做DNA的一级结构,简称为碱基序列。
一级结构的走向的规定为5′→3′。
不同的DNA分子具有不同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因此携带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DNA的二级结构 DNA的双螺旋模型DNA双螺旋结构的要点1。
两条反向平行的多聚核苷酸链沿一个假设的中心轴右旋相互盘绕而形成。
2。
磷酸和脱氧核糖单位作为不变的骨架组成位于外侧,作为可变成分的碱基位于内侧,链间碱基按A—T,G—C配对,螺旋表面形成大沟及小沟彼此相间排列。
小沟较浅;大沟较深,是蛋白质识别DNA碱基序列的基础。
3.螺旋直径2nm,相邻碱基平面垂直距离,螺旋结构每隔10个碱基对(bp)重复一次,间隔为DNA螺旋结构的稳定性氢键作用碱基堆积力反离子作用DNA的三级结构双螺旋进一步扭曲,形成一种比双螺旋更高层次的空间构象。
包括:线状DNA形成的纽结、超螺旋和多重螺旋、环状DNA形成的结、超螺旋和连环等tRNA 的结构二级结构特征:单链三叶草叶形四臂四环三级结构特征: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扭曲形成倒L型核酸的性质两性解离 / 一般呈酸性(在中性溶液中带负电荷)。
核酸的紫外吸收特性变性:复性:变性核酸的互补链在适当的条件下,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的过程称为复性,DNA复性后,一系列性质将得到恢复,但是生物活性一般只能得到部分的恢复,具有减色效应变性:在物理、化学因素影响下, DNA碱基对间的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这是一个是跃变过程,伴有A260增加(增色效应),DNA的功能丧失。
复性:在一定条件下,变性DNA 单链间碱基重新配对恢复双螺旋结构,伴有A260减小(减色效应),DNA的功能恢复。
杂交: DNA单链与在某些区域有互补序列的异源DNA单链或RNA链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
这样形成的新分子称为杂交DNA分子第五章酶酶的定义:酶是生物体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特殊催化活性和特定空间构象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及核酸。
酶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称为酶促反应 在酶的催化下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称为底物酶的特点 极高的催化效率 高度的专一性 易失活 活性可调控 酶需辅助因子 全酶 = 酶蛋白 + 辅因子(辅酶、辅基)(有活性)(无活性)(无活性)酶专一性类型1.绝对专一性 有的酶对底物的化学结构要求非常严格,只作用于一种底物,不作用于其它任何物质。
2.相对专一性 有的酶对底物的化学结构要求比上述绝对专一性略低一些,它们能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种化学键。
酶的分类酶催化作用机理:酶与底物结合时,由于酶的变形(诱导契合)或底物变形使二者相互适合,并依靠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的作用和水的影响,结合成中间产物,在酶分子的非极性区域内,由于酶与底物的邻近、定向,使二者可以通过亲核\亲电催化、一般酸\碱催化或金属离子催化方式进行多元催化,从而大大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使酶促反应迅速进行米氏方程米氏常数Km 的意义 a.不同的酶具有不同Km 值,它是酶的一个重要的特征物理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其浓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