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思考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安排教学内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等问题作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作为一门传统的薄弱学科,如何在实施新课改后,真正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浅谈一下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人的学习最初都来自实践,来自面对面的交流。
信息社会中的信息交流应当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问题,所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同样少不了交流,缺不了理论结合实践。
我们只有将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中,才能让学生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平时可让学生充分运用网络及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作,锻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学生对计算机也充满了好奇。
因此,我们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尽量安排学生在机房上课,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课堂。
以往上课时会往往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如何有效地调控课堂,把握好“管”与“放”的分寸,也是教师需解决的难题。
一方面,要敢于“放手”,善于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去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切忌将预设的教学目标,自己的经验、态度、价值观强加给学生,管得太死。
另一方面要看到课堂教学的复杂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常常随机应变,注意课堂中的热闹而不混乱。
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亟待提高。
三、恰当分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竞争与合作”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成了教师的一个教学目标,那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分组合作是个不错的方法。
但在分组的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我们分组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因此能否分组教学,关键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
如果新课内容是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掌握,教师就必须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时如果教师还给他们分组的话,有的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就不懂装懂,蒙混过关了,这样就达不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但如果某一知识学生都掌握的不错,而我们手头又有一些大的题目,如制作网站等,这时就可以采取分组的教学方法,让每组都有明确任务,让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
通过恰当地分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合作,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而且也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分层教学,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新课程中特别指出,对学生要“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
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起点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能力层次分化也很快。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
五、学以致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信息技术具有内容浩瀚、广博、瞬息万变的特点,这决定了教师只能引导、帮助学生学习获取、处理信息的方法,让学生用其技于学习、生活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主编,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第1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宋融冰译.信息技术与学生为中心的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走进高中新课程编写组.走进高中新课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胡济良、李尚仁主编《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5]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审定稿)200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