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家谱
[精文优选]李氏家谱字辈1888例.doc
![[精文优选]李氏家谱字辈1888例.doc](https://img.taocdn.com/s3/m/b13d1817bcd126fff7050be2.png)
李氏家谱字辈1888例(第801-1200例)20RR年04月10日星期四下午05:211201¡¢四川仁寿:天潢蕃派衍,水本溯源渊。
慈利李氏:天简孟达新,蓝勋仲纪道,万载永长春,祖绪名经锡,景思先则后,运祚宏启昌,元善吉祯祥。
1202¡¢慈利李氏:天简孟大心,蓝勋仲纪道,文添兴守之,万载永长春,祖绪名经锡,景思先则厚,运祚宏启昌,咸亨有喜庆,元善吉祯祥,崇昭家学业,炳焕邦国光,宗人嗣士续,尚佩前成章。
1203¡¢慈利李氏:天简孟大心,友良显会伯,泰荣朝堂臣,世代兆文明,少庭开盛德,景思先则厚,运祚宏启昌,咸亨有喜庆,元善吉祯祥,崇昭家学业,炳焕邦国光,宗人嗣士续,尚佩前成章。
1204¡¢江西临川:天将下月色,清?照柔心。
1205¡¢赢鳞李氏:天开才学长,克建必为良;永作知闻广,化成万国光。
1206¡¢四川开江:天开沛春明,志能上朝廷;三元光先代,德泽显宗荣。
1207¡¢四川成都:天开守奉文,思余支有成;时恒先本现,万子永长春;重振家之光,龙荣国际昌。
1208¡¢某地李氏:天、开、文、运、春、月。
1209¡¢某地李氏:天开文运昌,亿年遵主训,世代得安康。
1210¡¢湖北武昌:天开作则,定国安邦。
1211¡¢开封杞县:天开志文明,洪(宏)德传万世。
1212¡¢河南通许:天、培、玉、树(素)、传。
1213¡¢攀枝花李:天、启、登、安、国、永。
1214¡¢河南焦作:天清振中国,永生兆庆祥;三春长发茂,荣光万世昌。
1215¡¢四川李氏:天、如、崇、廷、荣、万、光、文、朝、忠、开。
1216¡¢四川资阳:天生一上果,春前玉质杨;良材成利用,永世有奇观。
李氏家谱3360例
![李氏家谱3360例](https://img.taocdn.com/s3/m/972c3412a8114431b90dd82c.png)
1、连云港李:爱国家宜,世德怀忠,作善兴宗。
2、某地李氏:安帮定国尊文武,永佐朝廷世代兴。
3、四川川东:安、邦、定、乾、坤。
4、贵州毕节:安邦正国友,崇碧发万春。
5、某地李氏:安、邦、定、太、平。
6、山东东营:安、长、道、德、传、先、进。
7、湖南桃源:安凤应之文,世学大登元;邦国朝廷启,逢仁必耀宗;自任开丕显,含芳继景明。
8、某地李氏:安、芳、君、贵、宝。
9、四川绵阳:定、国、安、邦、遵、文、武。
10、重庆李氏:安吉星,广华永,远出达。
11、某地李氏:安、居、端、详、传。
12、湖北钟祥:安居乐业,玉合同情;炳忠执正,开国盛家;后世称明,得必有邻;龙光燕喜,康祥云集。
13、山东济宁:安、庆、祥(洪)、云、兴、秀。
14、嵩浦李氏:安然定立,发达明尚;世从卿良,士民文崇;帮家丕治,允伯叔宗;圣君有庆,万国时雍。
15、江苏李氏:安、永、怀、瑞、兴、启。
16、某地李氏:保长朝承存,定东福公冠;广国翰弘华,嘉建锦康钟;明兴强青全,江瑞润尚韶;首天维文祥,贺学周彦应。
17、某地李氏:保、公、同、维。
18、江苏泗洪:保开培长怀,青修光祖德,自如永定玉。
19、山东蓬莱:宝、树、世、业。
20、缙云李氏:保义廉千万少迁,仁次连洪入云边;英芳茂盛荣华显,广大安康福寿昌;道德崇高元敬让,慈祥敦厚本温良;贤明忠肃宽和裕,信义贞诚俊哲光。
21、吉林长春:保兆长子景玉。
22、某地李氏:宝、玉、凤、振。
23、某地李氏:宝元世大,庭基效尤,宏毅四海,---方正。
24、湖南桃源:邦国朝廷启,逢仁必耀中。
25、某地李氏:帮国振香树,东风雨润芳。
26、湖北李氏:帮、国、之、贞。
27、某地李氏:邦、国、永、宗、传。
28、重庆万州:邦家必达,龙诚飞将。
29、湖南浏阳:邦家延炳运,经业式培基,锡晋昭芳泽,荣因兆代期。
30、合肥撮镇:邦家有道,廷应朝承;功崇惟志,业广在勤。
31、湘潭高塘:邦家之光,大宗维翰;克广德心,介尔景福;皇恩多士,文武是宪;昭格列祖,永钖祚胤。
山东李氏字辈家谱大全李氏族谱
![山东李氏字辈家谱大全李氏族谱](https://img.taocdn.com/s3/m/09345c1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37.png)
⼭东李⽒字辈家谱⼤全李⽒族谱 1、⼭东东营:安、长、道、德、传、先、进。
2、⼭东济宁:安、庆、祥(洪)、云、兴、秀。
3、⼭东蓬莱:宝、树、世、业。
4、⼭东郓城:伯、请、孝、思。
5、⼭东青州:百、⽟、西、吉、庆、明。
6、沂南县李:本、长、建、道、尊。
7、⼭东昌⾢:本、天、尚、名、?⽣、?、九、修、学、章(林)、太。
8、⼭东滨州:丙、洪、清、杰。
9、⼭东郓城:炳、培、善、殿、传、百、世。
10、⼭东微⼭:秉⽟上德,体宪传家。
11、⼭东沾化:秉正在胜,克⼀怀会(盛),光清树⽂。
12、⼭东青岛:才、良、任、朝、光。
13、⼭东莱州:常名树世,乃家之荣;再传百代,宏⼤⽽终。
14、⼭东新泰:长朝国功印,庆鸿志然松。
15、⼭東聊城:长、连、洪、林、秋。
16、⼭东东平:长、振、召、轩、绪、衍、祥。
17、⼭东临沂李⽒:长、遵、先、发、崇。
18、⼭东泰安李⽒:昌秉元泰,清林灿成,⼼助慈建。
19、⼭东定陶:昌、守、⽂、学、⼴、⽟。
20、⼭东淄博:昌、同、志、安、乐。
21、⼭东李⽒:朝、恩、庆、友、仁。
22、青岛李⽒:朝、鸿、旭、昌、⽂。
23、⼭东枣庄:朝庆兴明梁,⾦⽟发辉光。
24、⼭东桓台:崇功象贤,本页荣茂,⽂治中华,道德发家。
25、临沂李⽒:成、守、克、传。
26、⼭东郓城:促上⾃作维,传⼠仰新本,善佳锦邦瑞,启占乃良恒。
27、⼭东李⽒:春红效本,英恒⼤同,化齐新团。
28、⼭东莱阳:春建洪⼠,学升维尚,庭仁允晋中。
29、青岛平度:春、明、昌、福、相。
30、⾼密西乡:春、树、希、宗、世、建。
31、⼭东商河:纯以忠孝传嗣乃可绍世恒存,全凭仁德兆昆⽅然延宗永昌。
32、⼭东微⼭:春毓元继⼴,召宪乐凡祥,令德维纯右,钦绍念显杨;根深枝叶茂,源远泉脉长;勤俭⽴家本,万代永荣昌。
33、⼭东济宁:⼤丙来崇太,⼴殿乐(⽂)凡池;春光步⾬露,忠世本永长。
34、淄博李⽒:⼤开吉恒,永德秉善;良传家⼴,福受康宁;京荣兆华,⽟秀庆⾹;延云兹盛,万春茂⽅;兴旺长⽣,本源增祥。
李氏家谱序言范文(通用17篇)
![李氏家谱序言范文(通用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09737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68.png)
李氏家谱序言范文(通用17篇)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一般家谱都有先祖像赞、小传,把本族先祖中有显赫身份的人绘成遗像载诸谱端,并附像赞。
撰写家谱要着力写好名人传记以荣耀家族,对本族有名望、有功德人列传志行。
对入谱人物,应如实摘用历史定论,但不要妄加评论。
传记部分应有恩荣录行述,包括功绩、著述、成果、冠礼、褒奖、诏命、赐谕、告身、祭文等。
主要记载县级以上政府及官员对家族成员的封赠、赐字、赐匾、赐诗、赐联、褒奖文字、奖励和表彰、重要荣誉称号与官阶、职称等内容。
使后代明了其对国家、民族、社会、地方、家族的贡献,(对家族的贡献包括出资修建词堂、祖墓、修谱、修建马路、桥梁等。
)反映本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
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时氏家族的名人传记应包括女性内传和外传。
传记中可配有相关人物的画像或照片,让后代读来倍感亲切、生动。
其他家族成员则按世系图表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
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名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
这些介绍性的文字要简明扼要,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
这一部分所占家谱的篇幅较大。
传记应真实,以直叙为主,用词朴实,溢美之词可摘自权威评价并注明出处或物证。
契据文约是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名迹录是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任宦记是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李氏家谱
![李氏家谱](https://img.taocdn.com/s3/m/d7b78aa9b0717fd5360cdc57.png)
李氏家谱
![李氏家谱](https://img.taocdn.com/s3/m/9b4034c82cc58bd63186bd33.png)
合龙堂礼奉太原堂上李氏门中历代先祖男女老幼姑嫜姐妹左邻右穆房廊叔伯一脉宗祠香位
太祖妣罗氏烈祖妣郑氏天祖妣罗氏高祖妣罗(张)氏曾祖妣侯氏大祖妣吊(张)氏祖妣谢氏显妣黄氏
供奉七典文梓憧帝君大力牛王菩萨马王尊神护国佑民北方真武主天上帝香位
李昌树生于丙子年五月二十二时亥建生,东五甲地名尖风庙金竹沟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芳群生于戊戌年七月二十日丑时建生,东五甲地名尖风庙金竹沟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昌元生于乙酉年正月初九寅时建生,干湾沟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超群生于丙午年后三月十六未时建生,五甲地名尖风庙金竹沟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建英生于丙午年冬月初九卯时建生,尖风庙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富香生于辛酉年十月初六戌时赋生,铜马沟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荣金生于乙丑年四月二十九日丑时建生,铜马沟柏树坳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桂云民国庚午年七月初九寅时赋生,铜马沟柏树坳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夏氏生于光绪戌申年六月初十未时赋生,四川仁邑东五甲地名干田坳金盆屋基生长人氏
李昌发生于民国庚午年五月初九未时赋生,东五甲地铜马沟柏树坳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昌清生于民国庚辰年十月初八未时建生,东五甲地铜马沟柏树坳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昌铬生于民国壬午年全月初九戌时建生,东五甲地名板梨湾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谢氏生于民国癸亥年七月初五子时赋生,东五甲地名
李昌荣生于民国丁亥年六月初五已时建生,东五甲地名尖风庙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昌玉生于公元一九五零年七月二十辰时建生,东五甲地名尖风庙老屋基生长人氏
(出家)
德卿
字郤取氏生一了生春
生春
字茂先取贺氏生二子长正坤次正纲
正坤
简版家谱 李氏家谱支系表
![简版家谱 李氏家谱支系表](https://img.taocdn.com/s3/m/f2c4e2d6a1c7aa00b52acbd0.png)
迁川始祖世系表
九盘李氏支系说明
九盘李氏支系,与我昌化祖支系派字相同,应为一家,但因该支历来无完整的家谱记载,从现有资料分析,尚无法判断与昌华支的确切关系,为确保严谨真实和对历史负责,同时考虑到该支族人李以保、李全立对家族事业的热心,现将该支记录于后,有待后代继续查证。
一、据祖上口口相传,入川为四兄弟,途中有一个因为解手被豺狼吃掉,剩余三兄弟成功入川,分三支:一为南边太阳河(现恩施太阳河乡或奉节太和乡),二为奉节九盘,三为奉节曲龙王家坪。
二、祖籍地: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义成三十七里,此为九盘李全立祖上所留抄件记载。
三、世系(下列一至五世根据九盘李全立祖上所留抄件记载整理。
)
第一世: 李仕业
第二世: 李大贤
第三世: 李文(抄件为两字)
第四世: 李昌公 李昌成
第五世: 李吉脆 李吉龙 李吉汤 李吉府 李吉顺 李吉杨 李吉禹
四、目前九盘各支系,见附件所录。
612 0.1683。
一部唐村《李氏家谱》,直指太极拳源头真脉!
![一部唐村《李氏家谱》,直指太极拳源头真脉!](https://img.taocdn.com/s3/m/1d494a4ead02de80d4d84024.png)
一部唐村《李氏家谱》,直指太极拳源头真脉!一、《李氏家谱》的发现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博爱唐村《李氏家谱》是李元善编修的。
此谱从未见人著录。
它的发现,缘于今唐村李氏家谱的续修。
唐村是一个拥有1300人口的村子。
李姓占85%以上。
2002年,族人决定续修李氏新谱。
李立炳受族人委托,着手收集有关资料,特别是注意收集旧谱、墓碑、著述以及本族先世遗存、遗物等各种资料,同时通过调查、访问、举行座谈会等形式获得资料。
在一次访问中,76岁的李成秀(女)说小时候见到家中有个家谱,现在还有没有不大清楚,要有就在弟弟李成海家里。
李成海原是唐村人,他的曾祖父在西安做麝香生意。
清化第二次解放(1947年)那年,全家都迁至西安。
出于族人的请求,成海将谱.中序文及八世李春茂、九世李信的材料传了过来,这里对李信的家世、身世以及加入李自成起义军的经过作了鲜为人知的记述,序文末署“康熙五十五年岁次丙申秋七月既望之吉十世孙元善顿首拜撰”。
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根据谱中提供的线索,在唐村对李氏的墓地、宅院进行考察,查寻散佚的墓碑以及各种文献,又获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材料,可以确认这个李信就是明末李自成军中的李岩。
我们遂与李成海联系,提出看一下家谱,成海十分犹豫,说:现在看那干什么,祖上李岩是“贼”,名声不好,谱上说不叫外扬,怎么能拿出来呢?经过多次沟通,成海答应让看让复印,才使我们得知其谱全貌。
此谱为手抄本,线装,自订,书写在印制的“德茂成”账本上(按:“德茂成”为商号名称,印在每页中缝下端。
此商号与李元善有无关系,是什么关系,无法查核),高20厘米,宽5厘米,红色竖格,每半页14行,中分上下两栏。
序文按竖格书写,每行字数在12至17字之间。
书写公正规范,没有错字、掉字和改动之处。
世系按各世男性名字设目,目占一竖格,释文以小字出现,字大小不够规范,有的一竖格内写一行,有的一竖格内写两行,有的两竖格写三行,每页实际书写行数在14至27行之间,每行多则24字。
李氏家谱字辈大全
![李氏家谱字辈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8512f66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4.png)
李氏家谱字辈大全李氏家谱源远流长,家族繁衍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家谱中记载了世世代代的先祖和后裔,以及他们的字辈排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字辈代表了家族的尊严和传承,也反映了家族的兴衰荣辱。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李氏家谱字辈大全。
一、宗族字辈。
1. 起辈,开辈、发辈、发祥、发源、发祖、发宗。
2. 二辈,承辈、承祖、承宗、承家、承基。
3. 三辈,继辈、继祖、继宗、继基。
4. 四辈,昭辈、昭祖、昭宗、昭基。
5. 五辈,道辈、道祖、道宗、道基。
6. 六辈,德辈、德祖、德宗、德基。
7. 七辈,文辈、文祖、文宗、文基。
8. 八辈,景辈、景祖、景宗、景基。
9. 九辈,元辈、元祖、元宗、元基。
10. 十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二、子辈字辈。
1. 十一辈,安辈、安祖、安宗、安基。
2. 十二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3. 十三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4. 十四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5. 十五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6. 十六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7. 十七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8. 十八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9. 十九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10. 二十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三、后人字辈。
1. 二十一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2. 二十二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3. 二十三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4. 二十四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5. 二十五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6. 二十六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7. 二十七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8. 二十八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9. 二十九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10. 三十辈,定辈、定祖、定宗、定基。
以上便是李氏家谱字辈大全的内容,通过家谱字辈,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李氏家族的世系传承和家族规模。
字辈代代相传,承载着家族的传统和文化,也是家族凝聚力的象征。
希望家族的后人能够继承和发扬家族的优良传统,共同传承家族的文化基因,使家族的辉煌延续下去。
李氏家谱字辈大全
![李氏家谱字辈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f7ec7b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c.png)
李氏家谱字辈大全中华百家姓氏中都会有各自的族谱,其它包括了家谱字辈的排行及分布。
那么您知道有关李氏家谱字辈分别有哪些吗,下面不妨来看看小编为您整理的吧!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李氏家谱字辈大全湖北省石首华容“百官堂”五世祖李永思首撰族谱时编了二十派:金水木火土,谦良本性同,中和承祖德,豫顺必兴隆。
在一九四八年,第八届续谱时又增编了二十派:有美循先绪,绍闻广太昌,贻谋裕久远,兰桂定腾芳。
湖北宜昌夷陵区李氏字辈:士大三单光,宗国传发祥,华堂开泰运,世代启远昌。
湖北利川团堡李氏派语:珍惜洪昌国,永远乾坤定。
湖北仙桃李氏派语:尧锡永楷烈再明湖北襄阳李氏:银显富贵洪万春,君向明亮德久承。
湖北房县李氏:秦世克国正诚修,齐至身兴定安静,大学治道载明春,本德余大有可进!湖北红安李氏:李氏——辉宗承大业,作述绍其堂。
——红安七里坪圣人湖、红安城关门前李家、张家堰、李太、李安、松林洼一带湖北孝感:方正端凝,启延宗庆;统承宏绪,基贤继盛;显扬先业,邦家之光;文章炳耀,永世其昌;河南省河南台前清水河李氏字辈:金保怀秀清,永春富常明。
(续)河南省汝州市寄料镇李氏字辈:绍在永文继。
三元金江长。
河南省汝阳县小店镇李家村陇西李姓:忠孝性生,灵明学成。
(续)湖南省湖南张家界桑植县派语:金明左国进湖南宁乡李氏派语:鞠公口占原派:崇志奉正宗,祖方应兆龙,荣华发达茂,永远曜先公。
一修原派:文光恢世绪,良泽启廷封,长振家声大,祯祥国祚雍。
三修新派:忠孝功名显,诗书道业隆。
派次:宏开景象,家世克昌,承宜祖德,永锡贤良。
湖南沅江李氏派语:景继修凤玉应,春世时之成,大学文名显,鸿勋泰运新,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守训承先志,敦行尚本真,有恒斯建业,能立定增荣。
湖南茶陵(衡山)李氏字辈:排行原诗:天全基李祚,华胄经商传,福国护宗祖,元长世德亨。
排行新诗:光宗在立本,萃植待春来,万甲和孙懋,群英象子开,向阳真泰遇,守正乃良材,有道芳声大,逢年可作梅。
中国李姓家谱
![中国李姓家谱](https://img.taocdn.com/s3/m/320b77b869dc5022aaea00fc.png)
李姓家谱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据说美国犹他家州谱学会存有115种,北京图书馆收藏有67种,民间保存者不计其数。
从时间上说,李姓族谱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还有一些是近现代的,基本上都是私修,而且有初修、续修、再修等版本。
修谱的主要目的是“尊祖收族”,并对宗族成员进行“尊尊亲亲之道”的伦理教育,也就是尊敬祖先,加强宗族团结,明确怎样为人处事。
族谱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李姓世系(即世代相传的统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迹,一般前有序文、凡例,后记祠堂、祖茔、辈分、族规、家训等。
序文介绍李姓起源、分支始祖、本谱编修宗旨等。
家谱序言家谱来源“家乘”一词,最早出现于北京,是从《乘》衍生出来的。
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家族网、李姓、家谱、图腾名《乘》,后因称史籍为史乘。
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著有《宜州乙酉家乘》,是记载私家之事、日记性质的作品。
此后,有人撰写家谱时,袭用“家乘”之名,意为家族之史。
“谱牒”是古代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因魏、晋、南北朝时特别重视门第,有司选举必稽谱牒,所以古代的谱牒是地主官僚保持门阀的工具;这里所说的“家乘谱牒”,指记载一姓一族世系和有关事迹的书或图表,即族谱或家谱、宗谱,里面有各种字辈。
李姓家谱序言我族旧为湖茫李氏,原籍丰城县湖茫里(今江西省丰城市段乡湖茫村)。
明洪武初年,我祖李民迁居寿光县斟灌庄(今山东省寿光市洛城镇斟灌村),后遂称斟灌李氏。
明朝近三百年间,我族人在寿光这方热土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蔚成巨族;清代,我族考取功名者达200多人,有15人考中举人,有6人考中进士,3人钦点翰林,其中,李迥官至刑部侍郎,李封官至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刑部左侍郎,李鋐官至广西布政使、顺天府府尹、宗人府府丞,人丁兴旺,析村而居,遂成北海望族。
嗣后,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我族有识之士为了寻求救国的真理,谋求民族解放的独立与富强,毅然投身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多人献出宝贵的生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繁荣昌盛,我族人从工从农,从政从商,多有建树。
云南省临沧市李氏家谱字辈明细大全
![云南省临沧市李氏家谱字辈明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004e22f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64.png)
云南省临沧市李氏家谱字辈明细大全
1、云南李氏;丛文明众世,清春朝安顺;义自正乾坤,长能胜记清。
2、云南李氏;传家孝友,经国文章,明成得宁。
3、云南楚雄;春、仁、应(映)、才。
4、云南镇雄;道千凤龙堂,金玉满起场;天德维庭泰,绍正子文方。
5、云南水富;发、家、仕、林、汝。
6、云南昭通;方龙柏翠国,文元为堂珍,英贤毓朝秀,兰桂永家声,清去登高富,光发远万年,天和思泰应,俊德建克宗,大成定兴邦,仁怀宣开祥;肇庆启道学,康达显壁扬;君正明瑞彩,义智仕泽长;孝顺能昌盛,良善全世先。
7、云南曲靖;福本迎国光,仙朴平鹏扬;春芬崇根茂,德永济朝唐;居家承孝友,盛世选忠良;克昌纯祖武,鸿文绍宗繁。
8、云南会泽;福泽传万世,平明永德顺;文武安天下,中华本卫尊。
9、云南昭通;高显应明宗,祖先持维茂;文绍仕朝廷,永远万世兴。
10、云南昭通;广开仕德停,源发武陵声;仁孝昭扬豫,显荣万启廷;林之先洪明,亮元思泰清;缙绅观上国,一统富贵春。
11、云南永善;桂、元、世、大、洪、恩、宗。
12、云南永善;汉高斯昌大,家到文成兴。
13、云南威信;辉枝柏永,章鳌应先;如良凤仕,承廷正肇;文学朝宗,世发洪鸣。
【参考借鉴】李氏家谱字辈1888例.doc
![【参考借鉴】李氏家谱字辈1888例.doc](https://img.taocdn.com/s3/m/f6fb3088aa00b52acfc7ca81.png)
李氏家谱字辈1888例(第801-1200例)20RR年04月10日星期四下午05:211201¡¢四川仁寿:天潢蕃派衍,水本溯源渊。
慈利李氏:天简孟达新,蓝勋仲纪道,万载永长春,祖绪名经锡,景思先则后,运祚宏启昌,元善吉祯祥。
1202¡¢慈利李氏:天简孟大心,蓝勋仲纪道,文添兴守之,万载永长春,祖绪名经锡,景思先则厚,运祚宏启昌,咸亨有喜庆,元善吉祯祥,崇昭家学业,炳焕邦国光,宗人嗣士续,尚佩前成章。
1203¡¢慈利李氏:天简孟大心,友良显会伯,泰荣朝堂臣,世代兆文明,少庭开盛德,景思先则厚,运祚宏启昌,咸亨有喜庆,元善吉祯祥,崇昭家学业,炳焕邦国光,宗人嗣士续,尚佩前成章。
1204¡¢江西临川:天将下月色,清?照柔心。
1205¡¢赢鳞李氏:天开才学长,克建必为良;永作知闻广,化成万国光。
1206¡¢四川开江:天开沛春明,志能上朝廷;三元光先代,德泽显宗荣。
1207¡¢四川成都:天开守奉文,思余支有成;时恒先本现,万子永长春;重振家之光,龙荣国际昌。
1208¡¢某地李氏:天、开、文、运、春、月。
1209¡¢某地李氏:天开文运昌,亿年遵主训,世代得安康。
1210¡¢湖北武昌:天开作则,定国安邦。
1211¡¢开封杞县:天开志文明,洪(宏)德传万世。
1212¡¢河南通许:天、培、玉、树(素)、传。
1213¡¢攀枝花李:天、启、登、安、国、永。
1214¡¢河南焦作:天清振中国,永生兆庆祥;三春长发茂,荣光万世昌。
1215¡¢四川李氏:天、如、崇、廷、荣、万、光、文、朝、忠、开。
1216¡¢四川资阳:天生一上果,春前玉质杨;良材成利用,永世有奇观。
李氏家谱字辈1888例
![李氏家谱字辈1888例](https://img.taocdn.com/s3/m/e0ec6a0d6294dd88d1d26b23.png)
李氏家谱字辈1888例李氏家谱字辈1888例第801-1200例 2008年04月10日星期四下午 05:21 1201 四川仁寿:天潢蕃派衍,水本溯源渊。
慈利李氏:天简孟达新,蓝勋仲纪道,万载永长春,祖绪名经锡,景思先则后,运祚宏启昌,元善吉祯祥。
1202 慈利李氏:天简孟大心,蓝勋仲纪道,文添兴守之,万载永长春,祖绪名经锡,景思先则厚,运祚宏启昌,咸亨有喜庆,元善吉祯祥,崇昭家学业,炳焕邦国光,宗人嗣士续,尚佩前成章。
1203 慈利李氏:天简孟大心,友良显会伯,泰荣朝堂臣,世代兆文明,少庭开盛德,景思先则厚,运祚宏启昌,咸亨有喜庆,元善吉祯祥,崇昭家学业,炳焕邦国光,宗人嗣士续,尚佩前成章。
1204 江西临川:天将下月色,清,照柔心。
1205 赢鳞李氏:天开才学长,克建必为良;永作知闻广,化成万国光。
1206 四川开江:天开沛春明,志能上朝廷;三元光先代,德泽显宗荣。
1207 四川成都:天开守奉文,思余支有成;时恒先本现,万子永长春;重振家之光,龙荣国际昌。
1208 某地李氏:天、开、文、运、春、月。
1209 某地李氏:天开文运昌,亿年遵主训,世代得安康。
1210 湖北武昌:天开作则,定国安邦。
1211 开封杞县:天开志文明,洪宏德传万世。
1212 河南通许:天、培、玉、树(素) 、传。
1213 攀枝花李:天、启、登、安、国、永。
1214 河南焦作:天清振中国,永生兆庆祥;三春长发茂,荣光万世昌。
1215 四川李氏:天、如、崇、廷、荣、万、光、文、朝、忠、开。
1216 四川资阳:天生一上果,春前玉质杨;良材成利用,永世有奇观。
1217 湖北黄梅:天时开泰运,成象景自新。
1218 重庆铜梁:天顺成宗寿,荣华百世有;万盛年兴朝,永代得昌佑。
1219 贵州遵义:天文智彭先,玉开春庭明。
1220 香港李氏:天文维木国,草龙九守。
1221 河南南阳:天、祥、万、世、用、兴。
李姓排辈家谱
![李姓排辈家谱](https://img.taocdn.com/s3/m/5b3c744b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9.png)
李姓排辈家谱
李姓排辈家谱是一个按照辈分和祖先关系排列的家族族谱。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李姓排辈家谱示例:
第一世:李氏(始祖)
第二世:李一(长子)
第三世:李二、李三(李一的儿子)
第四世:李四、李五、李六(李二的儿子)、李七(李三的儿子)
第五世:李八、李九、李十(李四的儿子)、李十一(李五的儿子)、李十二(李六的儿子)、李十三(李七的儿子)
依此类推,以此排列下去。
家谱通常会记录每一代的姓名、出生年份、配偶、子女等基本信息。
家族成员可以通过阅读家谱了解自己的祖先和家族的发展历程,感受家族的传承和凝聚力。
湖南邵阳李氏族谱
![湖南邵阳李氏族谱](https://img.taocdn.com/s3/m/7e662d0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e.png)
湖南邵阳地区有很多李氏族谱,以下是其中一些:邵阳县邵东庙堂李氏三修宗谱:旧派为仁仲才思志,时友添春大,凤正朝廷继,再世永子定。
新派为敬慎凝禧寿,谦撝兆咸昌,绥予祺益远,介尔福绵长。
邵阳县宣睦堂城福李氏家乘:福琼庭叟成甫卿仁新志仕山本宗春继龙中日之可登大任。
邵阳县天生堂潭佳李氏家谱:友景子大志原思,时友添春大,凤正朝廷继,再世永子定。
邵阳县文靖堂添绍庭源李氏族谱:元德天宗至、正文廷阳大、喜庆荣华贵、福禄永长兴。
邵阳县敦睦堂八甲李氏五修族谱:应嗣继仁子、志文仲显廷、祖宗永世德、时长开祐增。
邵阳县宣睦堂城福李氏家乘:福琼庭叟成甫卿仁、新志仕山本宗春继、龙中日之可登大任、世际明良元善其修、维德斯昌敬心恒存、天锡祥光荣先裕嗣。
邵阳县敦睦堂八甲李氏四修族谱:应嗣继仁子、志文仲显廷、祖宗永世德、时长开祐增。
邵阳县宣睦堂城福李氏家乘:福琼庭叟成甫卿仁、新志仕山本宗春继、龙中日之可登大任、世际明良元善其修、维德斯昌敬心恒存。
李氏家谱
![李氏家谱](https://img.taocdn.com/s3/m/d239983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1.png)
一、李氏族谱序:家谱之修,乃之大事,且夫家有谱,犹国之有史,郡之有志。
若不知吾族源流来由,祖宗代系,且不知先辈创业之艰辛,也不知自己从何而来,忘祖忘恩,被世人耻笑、指责为不孝之徒。
修之族谱,子孙后代需倍加重视,世代珍藏,相传记载。
达到千秋万代,有序有谱之目的。
本谱修于共和国62年辛卯岁(2011)年2月,编写:李明祥;校正:李明庆、李明华。
共印五册。
二、吾房修谱导言:民国35年(1946年),吾父亲李昌益和二叔李昌银租了现在内江市东兴区(原内江县)人民村石子湾官家的田地耕种。
当年腊月底由瓦店子搬家到了石子湾。
石子湾原有二姑罗家三兄弟和罗永文两家人,我们家搬去后三家人。
那里是简陋的土墙四合院茅草房,中间是晒坝。
上房正中为堂屋,坐东南向西北。
罗二姑一家住堂屋左侧两间和下屋中间,我们家住堂屋右侧两间,罗永文家住下屋两间,堂屋共用。
各家香火都供在堂屋里,罗二姑家香火有神台桌,供在正中间,我们家香火供在右边。
没有神台桌,用三脚架(鸡爬腿)固定在土墙上,每年家里有人过生日或有吉事,父亲都要烧香敬老人。
那时,我们家的家谱放在香火上。
父亲曾对我们说:“放在香火上的是记载我们李家世代相传的家谱,不能动它”。
因此我们从未动过。
直到1966年破四旧时,放在香火上的家谱已被虫蛀坏,认为不敢留下而烧掉,而后再无法找到我房世代传序依据。
但是,当年父亲讲的李氏祖辈之事,我们一直记得非常清楚。
父亲说:“我们是火德公的后代”。
他说:“火德公六十多岁还无子,后有人提亲,火德公去相亲,路上踢破了脚小趾甲,鲜血直流,火德公当时封赠说:我相亲成了生的后代个个都像我的脚趾甲是破的。
”火德公相亲如愿,取了陈太婆生三子二女,果然个个左脚的小趾甲都是破的,由此而相传于火德公的后代。
我房是火德公的后代是无疑问的。
父亲还说过:“我们李家在历史上出了不少大人物。
唐朝时,李家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大家族”……。
“火德公由福建迁广东,在湖广填四川时,李家当时有十几人迁到四川,其中有两兄弟在四川石子岭安居以后,回广东把前三代的坟迁四川安葬。
李氏家谱
![李氏家谱](https://img.taocdn.com/s3/m/1e354c677e21af45b307a887.png)
现知道的李氏家谱:定衍传宗绪长城福世恩(后续为一副对联)李存信、李存义↓李德↓李城均↓李盛全李广全李福全↓↓↓李树勋李树昉李树丰李树森李树春↓↓↓(以上为前序、不全)↓李** 李焕臣李焕亭李换彬李焕(定)章李焕(定)文↓↓↓李衍明李衍然李衍佩李衍和李衍成↓李传久1962.3.12 李传斌1963.7.28 李传红1969.5.26↓↓↓李宗仁1986.6.10 李宗山1987.11.3 李宗悦1家族史:祖先:名为李远(明朝)李远(1364年-1409年),南京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怀远县)人,明朝军事人物,安平侯。
李远袭父职位,为蔚州卫指挥佥事。
靖难之役时,燕兵进攻蔚州,李远举城投降。
当时中央军驻扎德州,运量通道为徐州、沛州之间。
李远以六千轻兵偷袭焚烧万艘运量船。
袁宇率领三万部队进攻,李远偷袭成功。
建文四年时,燕军驻守蠡县,李远率八百骑兵分哨至槁城,遇到葛进率领的万余步骑,并用计击退葛进。
朱棣以此战为该年首胜,赐书嘉劳。
之后因功升都督佥事,封安平侯,禄千石,予世伯券。
永乐元年,与武安侯郑亨守卫宣府[1]。
之后明军北征时,李远跟从邱福出塞,抵达胪朐河。
李远屡次劝阻邱福而不听,以至于兵败。
李远率部突围时因马蹶被逮,随后骂不绝口而死。
追封莒国公,谥忠壮[2]。
其子李安继承爵位。
明史/卷1451^《明史》(卷145):“李远,怀远人。
袭父职为蔚州卫指挥佥事。
燕兵攻蔚州,举城降。
南军驻德州,运道出徐、沛间。
远以轻兵六千,诈为南军袍铠,人插柳一枝于背,径济宁、沙河至沛,无觉者。
焚粮舟数万,河水尽热,鱼鳖皆浮死。
南将袁宇三万骑来追,伏兵击败之。
建文四年正月,燕军驻蠡县。
远分哨至槁城,遇德州将葛进步骑万余,乘冰渡滹沱河。
远迎击之。
进系马林间,以步兵接战。
远佯却,潜分兵出其后,解所系马,再战。
进引退失马,遂大败。
斩首四千,获马千匹。
成祖以岁首大捷,赐书嘉劳曰:“将军以轻骑八百,破敌数万,出奇应变,虽古名将不过也。
中国李氏家谱模板
![中国李氏家谱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a11c04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f.png)
《李氏族谱》案例分析
01
谱名:李氏族谱(另一版本)
02
编纂者:李氏族人
成谱时间:清代中期
03
《李氏族谱》案例分析
版本:印刷版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内容摘要:该谱共8卷,包括序、凡 例、目录、世系图等内容。其中,序 言介绍了李氏家族的历史渊源和家族 文化,凡例则详细说明了家谱的编制 原则和体例,目录列举了家谱各卷的 主要内容,世系图则清晰地呈现了李 氏家族的世系传承关系。该谱具有较 高的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于研究 清代社会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存储与备份
将数字化家谱存储在安全可靠的云存储平台 上,确保数据安全性和备份。
家谱网站建设与维护
网站开发与建设
搭建网站平台,实现各项功能,包括用户注 册、家谱上传、编辑、分享等。
网站规划与设计
根据李氏家族的需求和特点,规划网站的功 能和界面设计。
网站维护与更新
定期对网站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网站稳定 运行和数据安全。
李氏家谱案例分析
《李氏族谱》案例介绍
谱名:李氏族谱 编纂者:李氏族人 成谱时间:清代
《李氏族谱》案例介绍
版本:印刷版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内容摘要:该谱共10卷,包括序、凡 例、目录、世系图等内容。其中,序 言介绍了李氏家族的历史渊源和家族 文化,凡例则详细说明了家谱的编制 原则和体例,目录列举了家谱各卷的 主要内容,世系图则清晰地呈现了李 氏家族的世系传承关系。
李氏家谱的传承与创新
家谱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传统文化价值
李氏家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 文化和家族价值。
01
传承方式
通过族谱编修、祠堂修建、祭祖仪式等 方式,传承家谱传统文化,维系族群认 同感和家族凝聚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很多李姓都称是李唐后裔,可李姓有上亿,李唐后裔又能有多少,我以前听说江南李姓都是唐宪宗后代李火德的后代,今天又第一次听说大槐树李家也是李唐后裔。
大槐树李家后裔现在在山东河北河南山西几省少说也有几千万人。
那么李广后裔真是太多了。
大槐树李氏资料明永乐年间,李姓立村,名李家寨,万历六年(一五七八年),崔姓迁来,在李家寨东侧另立一村,名崔家庄,清乾隆年间,两庄村舍毗连,遂合称崔家小寨子。
李氏家族大槐树神头镇的吉庄村,有个叫李树安的老汉,他家院子里有棵大槐树,五个人也抱不拢。
大树造型奇特,树身向东南倾斜,在离地三米高处分叉,盘旋扭曲,宛如雄鹿头上的角向四方伸展。
树梢高15米,宽15米,呈伞状,气势实在不凡。
相传,大槐树存活已有六百多个春秋了。
说起当初,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这个传说还得从明洪武初年说起。
在12世纪后,北方的蒙古族越过万里长城攻击汉民族,最终由忽必烈独霸中原。
而在文化与经济方面居领先地位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不甘受元朝的统治,纷纷揭竿起义,终于由朱元掉灭了元朝,于1368年建立大明王朝。
朱元璋登皇帝宝座,帝号为太祖,年号为洪武。
明太祖为了巩固统治,于洪武元年(1368)兴起了把蒙古族赶出中原,消除元朝文化影响的热潮。
在有关著作上这样说:“明太祖是安徽凤阳的一个贫苦孤儿,因为他的出生地附近就是汉高祖的出生地,所以有人说明太祖有很多作风与汉高祖相似。
话虽如此,但不同也不少。
其一是汉高祖讨厌学问,尤其是儒学,而明太祖却尊重儒学,这是因为他需要士大夫阶层的人来支持他。
不过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把中国本土内的北方民族赶走,并将他们的文化消除。
或许这才是明太祖为什么要强调儒教是代表国粹文化的理由。
”明太祖把蒙古族赶出长城后,山西、陕西、河北北部出现了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现象。
为了补缺,于洪武二年(1369以兴起了汉民族移居热潮。
由人口多耕地少的地方,移居到人口少耕地多的地方。
大批移民由南向北,徒步千里,迁家落户。
当时,各地设立许多移民站,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就是一个移民站。
这个移民站的移民,大部分来自河南。
陕西和山西南部。
移民们拖儿带女、扶老携幼集中到大槐树下,又从大槐树下一批接一批迁往北方。
在移民中,有个叫李发根的,年近六旬,妻张氏,下有一子,唤作宝儿,一家三口由河南来到洪洞大槐树下。
一日,官家宣布要李发报三口迁到北部的马邑县落户。
李发根一听,有些作难,因为他们从河南走到洪洞县已是精疲力尽了。
现在又叫他们从洪洞迁到马邑,这么遥远的路途,老俩口年岁已高,且身有残疾,如何走得去呢?于是李发根向官家乞求道:“老爷们,您行行好,让我们到近一点的地方吧,我这把老骨头实在是走不动了。
”“不行,走得动也得走,走不动也得走,这是皇家规定,违者斩!”官家严厉斥责道。
李发根三口被吓得直哆佩,心想,与其在这里被斩首,还不如死在路上。
没有法子,只好起程。
上路之前,李发根让宝儿从大槐树上折下一根树枝,当做拐棍使用。
他拄着槐枝,领着妻小离开了洪洞县大槐树,向北走去。
二月里的春风,在白天轻轻地刮,暖洋洋的,可是一到夜晚,特别是深夜,却是寒风刺骨。
李发报三口儿没有感到春天的温暖,迎着西北风走在大路上,走一会歇一会,歇一会走一会儿。
天黑住店,天明赶路,遇水解渴,逢人乞求。
走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川又一川,山山川川不知走了多远。
这日,来到宁武关地界,妻子张氏终因饥饿和劳累染病在身,没几天就命归西天。
父子俩痛哭一场,只好挖坑将她埋掉。
李发根让宝儿和他一起跪在坟头,对妻说道:“宝儿娘,你就在这里安息吧,我和宝儿走了,等我们有了着落再来接你。
”父子俩又痛哭一场,擦干眼泪,李发根拄着槐树枝,领着宝儿摇摇晃晃地又赶路了。
冬去春来,河里的冰凌都融化了,田野与河滩都露出细嫩的绿苗来,柳条上缀起鹅黄的碎点,大雁在空中排开队伍,长声呼叫,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可是,李发根的身板却越来越衰弱了。
他走几步,歇一歇,歇一歇,再走几步,靠槐树枝的支撑,一天也走不了三十里路。
当他来到马邑县境内吉庄村的时候,就觉得全身发软,两腿再也走不动了。
李发根把槐树枝往土里一插,终于倒在地上,两眼一合,再也没能站起来。
宝儿俯在爹身上,放声大哭。
大伙儿非常可怜宝儿,找来一块破席,帮宝儿将他父亲卷起葬掉。
李宝儿葬掉父亲,回到原处蹲着,不知如何是好,是走是留拿不定主意。
此时,他忽然看到一个奇异的现象:父亲插在土里的槐树枝,不到三天,竟然生根发芽,长出嫩绿的小叶儿来。
李宝儿十分惊讶,心想,从洪洞出发,走了一个月,父母双亡,槐树枝却活了。
难道说,洪洞大槐树有灵性?它的技儿活了,这是我李家扎下的根。
李宝儿终于不走了,就在槐树枝生长的地方住了下来,白天垦荒播种,晚上打坯建窑。
秋天到了,谷子黄了,高粱红了,李宝儿终于建起了三间窑洞,收获了十石粮谷。
那槐树枝也长高了许多,翠绿的叶子,在风中摇曳,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有人见宝儿十分勤快,人又老实,便将女儿许配他为妻。
又过了几年,槐树长得越发大了,树身粗壮,枝叶层层。
李宝儿家象槐树一样,繁殖出新的一代,他有了儿女,天真活泼,十分可爱。
春上柳枝,秋扫落叶。
槐树上的槐荚儿长出来了,落了又长出来……李宝儿家一代接着一代,也象槐树似的越来越旺,人口越来越多,形成了“马邑县槐树院的李氏家族”。
洪洞古槐有千年,千年古槐有灵性。
这话不知是真是假,反正民间这样说,也有这样的巧事。
李树安老汉讲了这样一件事:他小的时候,有一年,槐树院驻下了官兵,他爷爷在槐树下垒起炉灶做饭。
一个月后,官兵走了,大槐树经烟熏火烤,树身裂开一条缝。
有一个风水先生走来,绕着槐树转了一圈,又上下看了一遍,对他爷爷说道:“大槐树是你家的根,它已有了灵性,要好好保护,快把树身上的裂缝用泥抹住,让它愈合。
否则,你家辈辈下来有个瞎眼人!”后来,那个风水先生的话果然应了验。
开始是李树安的姑奶奶有一只眼看不见东西;到了父辈时,李树安的母亲得了眼病,晚年双目失明;李树安这辈时,他的弟媳在打谷场干活,被谷花刺瞎了一只眼;李树安子女辈时,他二女在4岁出麻疹瞎了一只眼。
李树安的爷爷当时虽然用泥抹住了槐树上的裂缝,但等到愈合了,他家已过了四代,代代有个瞎眼人。
这是巧合,还是大槐树有灵?就不得而知了。
后来,李家把大槐树保护起来,不再在槐树下垒灶做饭,不再用刀随便砍槐技,让它自然生长。
每当有了干技,就用钩子钩掉。
现在大槐树虽然空了心,但它的生命力仍很旺盛。
树下生出一片新绿就会跳上槐枝,再过一些日子,大槐树就挂满了墨绿色的叶子,接着开出一串串白中透黄的花朵,散着幽香,象是一个天然大帐篷。
大槐树从洪武二年(1369倒现在,由一个细枝枝长得树大根深。
枝繁叶茂,李氏家族从李发根到李树安,经历了六百多年,人丁旺盛。
现在槐树院的李氏家族多达几万人,遍布于朔州大地。
迁徙分布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豫东。
西汉时,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
东汉时,又有李氏族人陆续徙迁西南川、滇一带,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
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大姓,中原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利贞56世孙唐高祖李渊为开国皇帝,多赐国姓于民,便使李氏宗族庞大。
主要分成两支望族,一支在陇西(今甘肃),一支在赵郡(今河北),并不断向全国各地扩展。
主要有三次南迁:一次是唐初,河南李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
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又有不少李氏子孙避难南迁。
第三次是五代时,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者。
明初始,有李氏迁居海外,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时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者,多有李氏。
据近年人口普查统计,李姓人口近亿人,为诸姓之首,世界第一大姓。
遍布华夏及世界各地,若世界上所有姓李的人并排站在一起,能够环绕地球一圈半。
今单就我李氏一脉,寻根问祖,悠悠岁月,芸芸众生,又谈何容易,好在有一个故事至今流传大江南北。
(二)、大明山西大移民、大槐树下有祖根“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我国广大地区祖辈相传。
一棵古大槐树,魂牵许多代。
至今,洪洞县古大槐树迁民遗址,被海内外众多华夏子孙喻为“家”、称做“祖”、看做“根”,成为众人心中的故乡。
公元十四世纪中叶,元朝末年,腹里之地,天灾人祸,连年不息。
或天旱赤地千里,或水患汪洋无际,或虫蝗逼日,或鼠疫噬虐。
义军蜂起,残元用兵,杀伐不休。
致使人丁锐减,生民百遗一,千里无人烟,尤以华北一带为甚。
史载,明朝大将徐达自河南兵伐山东,一路不见人烟,银两置十字大路,一月余无人动。
《张北县志》载:至正十八年(1358)九月,红巾军将领关先生、破头潘等率义军出塞,经大同攻上都,将沿途所经兴和路、中都及野狐岭(即今之张北城、白城子、狼窝沟)西路诸驿焚毁。
然而,被称为“表里山河”的山西,却因山阻河隔,变乱少及,平安富足,人口稠密达四五百万之众(当时全国才六千万)。
待大明江山稳定,朝廷为恢复民生,增强国富,决定从山西移民至河北、河南、山东等地。
朝廷规定:四口之家迁其一,五口之家迁其二,六口之家迁其三。
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有8次,涉及18个省的490多个县市的882个姓氏。
而洪洞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是待迁移民点之一。
相传,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香客不绝。
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第一代大槐树距今有800多年,址存树无。
第二代大槐树同根滋生于第一代槐树东约5米,也有400多年历史,但已干枯。
1974年飓风吹倒后,进行了整修和数次防腐处理)。
汾河滩上的老鹳在树上构窝筑巢,甚为壮观。
官府在此设局驻员,办理移民事宜。
待各地移民在此聚齐,再分迁外省。
移民们临行前,凝眸古槐,鹳哀人啼万难割舍,不忍离去。
是时,男女老幼用绳索捆绑成串,兵丁押解,一路风餐露宿,悲惨可分。
只有在大小便时,方央求解开绑手的绳索,所以至今人们把大小便称为解手。
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是中国历代规模最大的一次官方移民,大部迁徙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数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
后有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等者。
这些移民迁居新地之后,或重垦荒田,复苏农桑; 或军垦戌边,抵御外患。
经数百年繁衍滋生,不断向周边拓展。
由大河上下,到长城内外;由平原到山区;由坝下到口外,遍布下山西移民的子孙后代。
相传,中国近代,军阀混战。
直隶袁世凯兵伐山西,部队一路西开,兵痞沿途掠抢,揣满私囊。
当行至洪洞县大槐树下时,军兵们停足不前,纷纷将掠来之物,倾囊挂满大槐树,长跪叩首,祭奠老祖先人。
袁世凯一看,这仗没法打了,收兵东归。
如今,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祭祖堂,贴着一张“古槐后裔姓氏表”,共800多姓氏。
正面供奉着它们的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