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可视化途径

合集下载

数据时代新闻可视化传播途径分析

数据时代新闻可视化传播途径分析

数据时代新闻可视化传播途径分析丁千千(安徽大学,安徽,合肥 230601)摘 要:数据新闻是当今新闻业寻求突破的重要途径,大多数的前线记者与媒体已经把数据新闻运用到了实际的报道之中,从而为新闻报道注入全新的动力。

数据新闻是通过新闻工作者的深入挖掘和展示巨大繁杂的数据身后的关系模式,合理运用新型的可视化传播技术,增添新闻报道的形式。

本文将对于数据新闻的基础理论进行简要梳理,借此对数据时代新闻可视化传播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数据时代;新闻可视化;传播途径2009年,英国的《卫报》在其官方网站中首次推出了数据博客。

起初,数据博客仅仅是用来提供《卫报》新闻报道背后的数据整合,其内容包含了首页,全球数据搜索引擎,互联网中艺术家们的数据可视化作品,以及搜索公共开支的数据等等。

数据博客每日运用谷歌电子表单为用户提供完整的新闻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可视化的相关处理,运用处理后的数据为报纸与网站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新闻资讯。

一、全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升级模式数据新闻并不是横空出世,它是新闻行业经过持续的研究整合出来的产物。

在新闻学的发展过程之中,早已存在了重视在新闻报道之中运用数据的精准新闻学。

在新闻的报道中,也早已运用了收集整合数据的计算机辅助新闻报道模式[1],数据新闻伴随着精准新闻学和计算机辅助新闻报道的不断发展而产生。

二、新闻可视化传播途径分析数据新闻的应用从少数记者间的偶然尝试,逐渐的发展成为在新闻行业的系统化研究;从《卫报》等少数欧洲媒体的创新,逐渐发展成为世界领域的新闻改革方向;数据新闻带来的影响也逐渐由新闻行业拓展到更为广泛的领域当中,并且将各个行业的精英人士聚集起来,开创出了更具影响力的新闻报道。

1.数据新闻弥补传统新闻宏观叙事的不足在传统的新闻报道当中,非常注重细节方面的表述。

虽然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之中也拥有着一些对于宏观事物的报道,但是,这种偏于主观报道的文字缺乏新闻的真实性与可信度。

当媒体只对新闻进行中观或者宏观报道的时候,会让读者感到缺乏新闻的事实依据,从而使得新闻宏观的叙事能力不够。

科技学术期刊质量控制研究概述

科技学术期刊质量控制研究概述

科技学术期刊质量控制研究概述作者:詹洪春黄黎蒋文英杜涛郭海峰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22年第18期中图分类号:G237.5DOI:10.16660/ki.1674-098x.2205-5640-1486基金项目:玉林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 G2021SK10)。

作者简介:詹洪春(1974—),男,博士,副编审,研究方向为出版传媒政策与管理、学术期刊运营管理。

黄黎(1971—),男,博士,高级经济师,副编审,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出版传媒融合发展。

蒋文英(1975—),女,硕士,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管理、数字阅读推广。

摘要:作为反映国家科技学术创新水平的重要窗口,科技学术期刊承担着传播自然科学知识的使命。

国内和国际学者对科技学术期刊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颇多,是了解和分析该主题的重要资料。

本文从科技学术期刊质量控制理论、控制内容、过程控制、控制管理、控制影响因素和控制指标等视角,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概述。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术期刊质量控制过程管理Overview of Quality Control Research in Sci-Tech Academic JournalsZHAN Hongchun1 HUANG Li1 JIANG Wenying2 DU Tao3 GUO Haifeng4(1.Business School of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537000 China; 2.Library of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537000 China; 3.<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Magazine, Beijing,100124 China; 4.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Magazine Co., Ltd., Beijing, 100054 China)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window reflecting the national level of sci-tech academic innovation, sci-tech academic journals undertake the mission of disseminating knowledge of natural scienc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cholars have made great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the quality control of sci-tech academic journals, which are important materials for understanding and analyzing this topic.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quality control theory, control content, process control, control management,control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ntrol indicators of sci-tech academic journals.Key Words: Sci-techjournals; Academic journals; Quality control; Process management科技学术期刊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科技学术创新水平,是自然科学知识的主要载体[1]。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传播优势、存在问题与提升途径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传播优势、存在问题与提升途径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传播优势、存在问题与提升途径作者:谢镒逊来源:《新媒体研究》 2018年第23期摘要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相比纸质刊有很强的传播优势,如可以实现大众化传播、充分与受众互动。

但是,目前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还存在诸多问题:著作权保护意识弱,原创能力不足,复制纸质媒体、缺少特色,未充分发挥互动优势等。

面对这些问题,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可以利用一些途径来提升:充分与学术期刊纸媒融合,建立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矩阵,满足受众需求、深化新媒体产业链。

关键词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传播优势;著作权;新媒体矩阵;新媒体产业链中图分类号 G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3-0040-02微信公众号目前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成为自媒体的主要平台。

目前,各行各业都逐步利用微信公众号来向大众传播信息,学术研究也不例外。

各种学术类微信公众号,特别是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应运而生,学术期刊也借微信公众号的传播优势,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1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传播优势1)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具有大众化特征。

学术期刊的主要特征是专业性强,具有严格的专业化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术期刊的受众。

因此,专业的学术期刊一般每期印量较少、读者较少、影响范围较小。

而微信公众号利用互联网技术,降低了运营成本,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扩大影响受众。

学术期刊内容呈现方式比较单一,且内容比较深奥,传播性不足。

微信公众号可以利用层次性强的传播方式帮助学术期刊传播[1]。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可以通过改编的方式将专业的文章以易懂的方式呈献给普通读者,同时,还可以将微信公众号轻松、趣味的特性融入学术内容,将立体化的内容呈现给读者。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公众号的发展也会更加成熟,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受众可以在手机上阅读到学术期刊的相关内容。

2)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具有与受众互动的优势。

传统学术期刊与受众的互动很少,甚至基本没有。

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期刊论文影响力对比

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期刊论文影响力对比

收稿日期:2021-01-15作者简介:李润竹(1997 ㊀),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硕士研究生;徐学友(1980 ㊀),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副研究馆员㊂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期刊论文影响力对比李润竹1,徐学友2(1.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山东济南㊀250358;2.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山东济南㊀250014)关键词:智慧图书馆;论文影响力;文献计量摘㊀要:为探究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期刊论文发表后的传播情况,将期刊载文量和被引频次作为学术影响力指标,将下载次数㊁期刊传播情况以及施引文献特点作为社会影响力指标,对比分析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期刊论文影响力㊂结果表明:智慧图书馆相关研究逐渐获得学者的认可和关注,国内期刊逐渐走向国际化和权威化,但论文质量和传播范围具有局限性㊂建议国内期刊通过增加长英文摘要㊁缩短出版周期以及开设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提升期刊影响力㊂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2-0105-04㊀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09 2019年中国科研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260.64万篇,比2018年统计数量增加了14.7%[1]㊂由此可见中国科研人员对国际论文的追捧㊂2020年年初,教育部㊁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 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的文件[2],文件明确提出要破除 SCI 至上 ,旨在引导科研人员合理选择投稿期刊㊂㊀㊀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和其他领域的融合是大势所趋[3]㊂学术界对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研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㊂王璇[4]和李一新[5]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了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㊂贾丽萍[6]分析了国内图书馆机器人相关论文的刊载时间㊁作者以及机构分布情况㊂杨九龙[7]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理论逻辑㊁现实困境和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㊂柳益君[8]提出了图书馆在服务领域的改进措施㊂笔者对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论文发表后的传播情况展开了进一步探索,将期刊载文量和被引频次作为学术影响力指标,将下载次数㊁期刊传播情况以及施引文献特点作为社会影响力指标,分析了智慧图书馆领域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的影响力情况,旨在找出智慧图书馆领域中外期刊论文影响力的差异,找到促进我国图书馆领域期刊提升影响力的因素,帮助我国期刊改变办刊思路,引导科研人员合理选择投稿期刊㊂1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1㊀数据来源㊀㊀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对核心期刊进行检索,检索式为:SU =( 人工智能 + 智能 + 智慧 + 机器人 )∗ 图书馆 ,时间范围为2010 2019年,共获得文献607篇,剔除会议㊁采访以及与主题无关的文献后,最终得到有效文献567篇㊂笔者又对Web of Science 核心集进行检索,检索式为:TS =((wisdom or smart or intelligent or ubiq-uitous)and librar∗),研究方向选择INFORMATIONSCIENCE LIBRARY SCIENCE,时间范围为2010 2019年,剔除会议等与主题无关的数据后,共得到文献360篇㊂1.2㊀研究方法㊀㊀笔者借助CiteSpace 软件对智慧图书馆领域的论文进行定量分析㊂CiteSpace 是陈美超教授开发的可视化分析软件,该软件能够依据节点类型对合作网络㊁关键词等进行共现分析,根据聚类或时区视图研究特定领域的热点和趋势[9]㊂因此,借助CiteSpace 对论文被引频次以及施引文献特点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对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宏观把握,也可以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501第41卷第2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年2月㊀与参考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国内外相关期刊发文量分析㊀㊀发文数量的变化是衡量某一特定领域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10]㊂笔者对检索到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智慧图书馆领域,2010 2016年发表于我国期刊的论文增长速率低于国外期刊㊂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大会在北京召开后,人工智能成功入选 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发表于我国期刊的相关论文进入高速增长期,论文增长速度远超国外期刊㊂㊀㊀普赖斯指出,每个学科都将经历萌芽㊁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当学科进入发展阶段后,科研工作者关注度增加,理论背景逐渐丰富,研究成果显著提升,严格服从指数增长[11]㊂在智慧图书馆领域,国内外期刊的载文量均呈指数增长,详见图1,说明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整体处于发展阶段㊂通过Excel绘制趋势线可知,国外期刊文献样本载文量为:y=23.057e0.0736x,方差值R2=0.4841;中国期刊文献样本载文量为:y=0.8587e0.2112x,方差值R2=0.8587㊂趋势线方差值越接近1,表明趋势线对未来发表的文献数量拟合程度越好㊂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该领域的关注度逐渐增加,高水平论文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提升㊂图1㊀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发文趋势2.2㊀国内外相关论文下载频次分析㊀㊀论文下载频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论文对学者产生的吸引力,体现了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详见表1㊂在智慧图书馆领域,我国期刊发表的567篇相关论文中有480篇论文被下载507,194次,下载率为84.66%,篇均下载894.522次,单篇下载最高为39,636次;国外期刊发表的360篇相关论文中有329篇论文被下载103,831次,下载率为91.53%,篇均下载288.419次,单篇下载最高为371次㊂统计结果表明,相对于发表在国外期刊的论文,发表在我国期刊的部分论文被阅读和利用的频次更高,但是论文整体水平参差不齐,论文质量低于发表在国外期刊的论文㊂表1㊀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下载频次统计文献总量被下载的文献数总下载次数篇均下载次数我国期刊567480507,194894.522国外期刊360329103,831288.4192.3㊀国内外相关论文被引频次分析2.3.1㊀篇均被引频次分析㊂在智慧图书馆领域,国内期刊发表相关论文总量为567篇,论文共被引8,777次,平均每篇被引15.4797次,单篇最高被引频次为373次;国外期刊发表相关论文总量为360篇,论文共被引2,262次,平均每篇被引6.2833次,单篇最高被引频次为111次㊂由此可见,我国期刊发表的有关智慧图书馆领域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高于国外期刊发表的论文㊂2.3.2㊀论文被引用率分析㊂笔者将检索的样本数据根据被引频次划分区间,分别统计国内外区间内论文被引率,详见下页图2㊂统计结果显示,在国内期刊发表的零被引论文共87篇,论文被引用频率为84.66%;国外期刊发表的零被引论文共101篇,论文被引用频率为71.94%㊂其中,在国外期刊发表的论文中,有82.21%的论文多数被引用0~10次,仅有3.9%的论文被引用30次以上;在国内期刊发表的论文中,有87.12%的论文多数被引用0~30次,12.88%的论文被引用30次以上㊂由此可见,在智慧图书馆领域,国内期刊发表论文的被引用率高于国外期刊发表的论文,高引用率论文为国内学术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㊂2.4㊀期刊传播力分析㊀㊀㊀权威期刊具有较高的传播力,高传播力的期刊是承载学者科研成果的基础要素,能够进一步推广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研究成果[12]㊂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智慧图书馆领域被引总频次排名第一的期刊为‘图书与情报“,被引1,027次㊂该期刊为双月刊,审稿时长在一个月左右㊂国外期刊中,LIBRARY HI TECH的被引总频次最高,为399次,该期刊的审601李润竹,徐学友: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期刊论文影响力对比稿时长在两周左右㊂图2㊀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论文被引用率统计㊀㊀笔者对我国智慧图书馆领域被引频次排名前十的期刊传播平台进行统计,详见表2㊂由表2可知,各期刊均实施了刊网融合,而开设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的期刊较少㊂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的开设有利于期刊的宣传,能够进一步促进科研成果的推广,因此我国图书馆领域期刊应该重视与 互联网+ 的融合㊂表2㊀我国智慧图书馆领域被引频次Top10期刊传播平台刊网融合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图书与情报ɿɿ图书馆杂志ɿɿ中国图书馆学报ɿ图书馆建设ɿɿɿ图书馆学研究ɿ图书情报工作ɿɿɿ情报资料工作ɿ图书馆工作与研究ɿɿ大学图书馆学报ɿɿ现代情报ɿ2.5㊀施引文献特点分析2.5.1㊀刊载施引文献的期刊分析㊂笔者对检索样本的施引文献按照来源期刊进行归纳,梳理了刊载施引文献篇数排名前十的来源期刊㊂剔除重复和自引文献,我国期刊发表的智慧图书馆论文的施引文献共8,554篇,期刊以我国学者发表为主,语种为中文㊂施引文献发表最多的期刊为‘图书馆学刊“,共刊载施引文献435篇,占国内发表论文施引文献总数的5.08%,其次为‘农业图书情报学刊“,共刊载施引论文350篇;国外期刊发表论文的施引文献共2,169篇,语种包含英语㊁德语以及法语等㊂施引文献多数发表在SCIENTOMETRICS ,共刊载施引文献86篇,占国外发表论文施引文献总数的3.96%;E-LECTRONIC LIBRARY 共刊载施引论文60篇,位居第二位㊂我国智慧图书馆领域期刊受语言的限制,收录和传播范围小,审稿周期长㊂同时,我国期刊发表论文的施引文献多数发表于普通刊物,表明该领域国外期刊刊载的论文质量整体高于我国期刊刊载的论文质量㊂2.5.2㊀施引文献地域分布分析㊂施引文献的地域分布情况是衡量文献传播范围的重要指标[13]㊂笔者选取样本数据中排名前二十的高被引论文,利用CiteSpace 软件对施引文献地域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详见图3和下页图4㊂中国智慧图书馆领域期刊发表的高被引论文的施引作者主要分布在国内高校,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㊁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以及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对国内发表的高被引论文关注度较高㊂国外该领域期刊发表的高被引论文受到各国关注,施引作者主要分布在美国㊁加拿大㊁德国和法国,施引作者分布国家之间形成一定的合作网络㊂我国与其他国家尚未形成合作网络,在某种程度上使图3㊀国内智慧图书馆施引作者分布701李润竹,徐学友: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期刊论文影响力对比㊀图4㊀国外智慧图书馆施引作者分布该领域的发展受限,不利于学术交流和论文传播㊂语言障碍使国内外期刊产出论文传播范围不同,国外期刊多以英语发表为主,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受到各国研究者的关注㊂3㊀结语㊀㊀首先,我国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㊁下载量以及被引频次明显高于国外期刊,说明发表该领域期刊的传播率相对高于国外期刊㊂发表在我国图书馆领域期刊的论文对科研成果的传播和知识的交流有促进作用,但语言障碍使传播范围较为狭窄㊂其次,图书馆领域期刊的传播能力逐渐增强㊂在融媒体时代,期刊努力通过传播平台转型升级[14],如:增加微博㊁微信公众号㊁Twitter 和Facebook 等新媒体传播媒介㊂再次,在智慧图书馆领域,发表于我国期刊的论文,其质量和传播范围均落后于国外㊂我国图书馆领域期刊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增加长英文摘要或双语发表的形式减少语言对传播力造成的不利影响,或缩短出版周期,为作者抢占成果首发权奠定基础㊂最后,科研人员应响应国家号召,将科研成果书写在祖国大地上,破除 SCI 论文至上 的观念,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期刊,同时加强科研团队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㊂参考文献:[1]㊀王洋.2019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从求数量到重质量评价指标变化显著[EB /OL ].[2020-06-02].http :// /shuju /2019-11/20/content_5453698.htm.[2]㊀李佩.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 论文相关指标使用[EB /OL ].[2020-06-04].http :// /srcsite /A16/moe_784/202002/t20200223_423334.html.[3]㊀李立睿.人工智能视角下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重构与创新发展:基于英国‘人工智能:未来决策的机遇与影响“报告的解析[J ].图书与情报,2017(6):30-36.[4]㊀王璇,王晓文,沈思.国内外 人工智能与图书馆 研究的知识网络及演化态势分析[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9(5):77-82.[5]㊀李一新,黄案敏.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 ].图书馆学刊,2017(10):124-130.[6]㊀贾丽萍.我国图书馆机器人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CNKI 的计量分析[J ].图书情报导刊,2018(11):55-61.[7]㊀杨九龙,阳玉堃,徐碧涵.人工智能在图书馆应用的理论逻辑㊁现实困境与路途展望[J ].图书情报工作,2019(4):32-38.[8]㊀柳益君,李仁璞,罗烨,等.人工智能+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实现路径和创新模式[J ].图书馆学研究,2018(10):61-65.[9]㊀王思茗,魏玉梅,孙熊兰,等.学科交叉对领域知识研究的影响分析[J ].情报资料工作,2019(4):26-33.[10]㊀李杰.Citespace 中文指南[EB /OL ].[2020-06-02].ht-tp // /blog -554179-1066981.html.[11]㊀庞景安.科学计量研究方法论[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43.[12]㊀陈升,唐云,何增华.基于Citespace 的精准扶贫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7):226-233.[13]㊀邱均平,余厚强.论推动替代计量学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1):4-12.[14]㊀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等.我国科技期刊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对策建议[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4):467-474.(编校:周雪芹)801李润竹,徐学友:国内外智慧图书馆领域期刊论文影响力对比。

立足高校资源优势,创建学报品牌特色——以《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

立足高校资源优势,创建学报品牌特色——以《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

- 10 -[作者简介]金延秋(1989—),女,山东聊城人,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编辑。

立足高校资源优势,创建学报品牌特色—以《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金延秋[摘要]高校学报因办刊模式固化,面临内部发展动力不足、优质稿源流失、外部竞争缺乏优势等问题。

文章结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探索转型的实践,介绍该学报在调整功能定位,服务“双一流”学科建设,反映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学术创新成果;立足高校资源,组建编委团队;转型开放办刊模式,全面吸引优质稿源;优化稿件处理流程,拓展多渠道宣传等方面的努力。

当前,该学报已在专题、专刊策划方面取得初步成果,学报的影响力得到一定提升。

此外,文章还提出学报的重点努力方向,以期为高校学报提高核心竞争力、创建品牌特色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报;转型实践;功能定位;选题策划目前,国内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约6000种,高校主办的学报数量约1300种[1],高校学报在我国学术期刊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校学报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学术期刊的未来。

在“建设世界一流期刊”的背景下,各高校学报在各自学科领域进行不断尝试,探索适合高校学报的发展之路。

黄祖宾介绍了《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依托本校优势,创立特色栏目,紧跟前沿热点,多措并举特色化的办刊路径[2]。

陈瑞芳等介绍了《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发挥功能定位作用,服务学科建设,助力科研人才成长,服务国家健康战略,促进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15年,是我国最早同时以大学校名和“学报”冠名的期刊,其以客观的学术语言记录清华大学发展的编年史,是清华大学学术成果展示与传播的重要平台。

然而,随着中英文科技期刊数量的增加及其水平的迅速提高,《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作为综合性期刊逐渐失去竞争优势,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作者在投稿时会优先考虑投稿给SCI 期刊或者专业影响力较大的中文科技期刊,这导致其优质稿源不断外流。

大众科普传播渠道与方式探索

大众科普传播渠道与方式探索

大众科普传播渠道与方式探索摘要:新疆科技馆作为一个科普教育基地,应探索多样化的大众科普传播渠道与方式。

传统媒体渠道包括电视、广播和报纸杂志,可以通过制作科普节目、科技新闻等形式吸引观众关注科技知识。

网络媒体渠道则可借助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和在线知识平台,通过发布文章、视频等形式传播科技知识。

移动终端渠道则可通过手机应用和短信推送,让更多人随时获得科技知识。

在大众科普传播方式上,科普展览活动、科普讲座也是很好的传播途径之一,本文在据此进行探索。

关键词:大众科普传播;方式探索;新疆科技馆一、大众科普传播渠道(一)传统媒体渠道传统媒体渠道是指通过传统的媒体形式,进行大众科普传播的方式。

传统媒体渠道主要是这些方式:1.电视:通过制作并播放科普节目、科技新闻等形式,吸引观众关注科技知识和发展动态。

科普节目可以包括科技解说、科技实验演示、科学故事讲解等,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传达科技知识,吸引大众的注意。

2.广播:可以制作并播放科普广播节目,让更多人通过听广播了解科技知识。

广播具有简单便捷、无时空限制的特点,适合在日常生活中传播科普知识,如科技新闻、科学解说和科学故事等。

3.报纸杂志:可以特设科技版面,刊登科技新闻、科普文章等内容。

报纸杂志作为传统阅读媒介,可以提供更为深入和详细的科技知识,适合让读者在闲暇时间中了解科学知识。

传统媒体渠道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能够快速传播科技知识,特别是对一些老龄、边远地区或网络条件不佳的人群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由于传统媒体渠道较为成熟,观众也习惯了这一传播方式,所以可以通过与传统媒体合作,增加科普知识的传播范围和传达效果。

(二)网络媒体渠道网络媒体渠道是指通过互联网和在线平台进行大众科普传播的方式。

它主要包括这几种方式。

1.官方网站与社交媒体,建立和维护科普信息发布的官方网站,开设科普账号、科普群组等,通过发布文章、视频等形式传播科技知识。

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Facebook等也是传播科普知识的重要渠道,可以通过有趣的内容吸引更多人关注科技知识。

“冰点周刊”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策略探究

“冰点周刊”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策略探究

导力。

内容上强化创意。

节日、纪念日等周期性选题策划,不能落入俗套,从节日主题中寻找与受众的接近点,加入互动、趣味的玩法,生产具有创意的内容。

形式上体现新意。

图片、漫画、动图、短视频等可视化传播方式,音频类伴随性传播方式,H5互动融合产品,AR/VR等超体验产品,以及诸多媒体投入使用的人工智能产品,均是可用于媒体官方公众号的带给受众全新体验的媒介技术。

特别是当下的人工智能互动参与技术,带给受众真实的交流感与参与机会,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媒体策划活动不仅仅是打造几个爆款内容提升媒体的品牌,而是要成为一种成长性的日常活动。

媒介融合趋势下,微信公众号是提升河北省官方新闻媒体舆论引导力的重要一环,要充分的重视,转变思维,加大投入,培养人才,与其他媒介渠道合力共融助力新闻舆论引导力的提升。

■注释:[1]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18.[2]丁书娟.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四力”的关系探析[J].今传媒,2018(10):38.[3]清博大数据.微信榜单-地域-河北榜[EB/OL]. http:///custom/comrankdetails?type=mo nth&date=2019-01-01_2019-01-31&gid=593&key-word=[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61.(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责编:姚少宝《中国青年报》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之一,冰点周刊是《中国青年报》特色栏目,其独树一帜的报道理念和写作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长期以来,冰点周刊形成了独特而精致的文风与写作风格,成为中国特稿界的标杆。

学者李良荣认为,特稿是新闻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捕捉读者的爱好,抓住新闻事件的特征、细节,用优雅的、幽默的笔调加以详细的描述。

[1]冰点周刊的报道既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又折射出时代主题和社会变化。

它聚焦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和平凡事件背后的不平凡,挖掘出历史进程中闪耀的人性和价值观。

6种方法,解决微信公众号文章配图难题

6种方法,解决微信公众号文章配图难题

产品经理简称PM,是指在公司中针对某一项或是某一类的产品进行规划和管理的人员,主要负责产品的研发、制造、营销、渠道等工作。

产品经理是很难定义的一个角色,如果非要一句话定义,那么产品经理是为终端用户服务,负责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人。

产品经理需要考虑目标用户特征、竞争产品、产品是否符合公司的业务模式等等诸多因素。

近年来互联网产品经理火热,一起看下为大家精选的互联网产品经理学习文章。

当自媒体时代的风口期过去,“注意力的争夺”成为了自媒体人共同关心的课题,如何在第一眼留住用户?于是,“标题党”和“借势营销”应运而生。

早在2000年初,就有人提出21世纪是“读图时代”,直到现在,我们虽仍依赖文字,但图片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怎样用图片“说话”,把文章内容生动表达出来?有六种方式。

1、1.0 插图和配图的江湖地位在文字里配图是从报纸和杂志时代就积攒的习惯,但在新媒体传播中,它又有了新的意义——传达出“我在现场”的含义。

传播学中所倡导的“接近性”,是指当你暗示这件正在发生的事情和受众有某种程度的相关和接近时,受众更有可能点开和接收信息。

典型的一个例子:人们对于家门口旁抢劫案的关注度会比对叙利亚反政府武装的关注度更高。

那么,文章里的配图是怎么越过文字,传达出“我在现场”和接近性的含义呢?案例1:美食和消费类KOL“我在现场”的应用场景原先集中在新闻报道类新媒体,但是随着新媒体发布时间的固定以及直播的兴起,美食类KOL独辟蹊径,率先开始打造“我在现场”的感觉,恨不得让每位受众身临其境,通过图片,把食物端到你面前。

波士顿龙虾君lobsbostoncom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在注重描摹“感受”的文章里,“图片”的重要性超过文字。

我们可以看到,基本在所有的美食类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中,对于图片的选择和修饰远远超过了文字,并且一旦出现四行以上的文字段落,就会考虑是不是要在中间插图。

在这类推送里,文字其实是次要的,说破了嘴,再丰富的文字都不如一张滋滋冒油的图片打动人心。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XML出版策略研究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XML出版策略研究

632021年第5期总第383期VIEW ON PUBLISHING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XML 出版策略研究文/秦雅萌 商建辉随着智能信息技术在数字出版行业中的广泛普及,我国科技期刊的数字出版质量得到跨越式提升。

一方面,科技期刊利用可促进在线约稿、投稿、组稿等出版流程节点有效衔接的数字出版技术,为一体化数字出版奠定硬件基础。

另一方面,科技期刊高度关注数字出版内容可读性,持续增强刊文的颗粒度与感染力。

但读者对科技期刊出版内容、出版方式与出版渠道的要求日益增长,传统的数字出版手段很难保证科技期刊内容传播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XML技术作为当今处理分布式结构信息的有效工具,将其应用于科技期刊数字出版领域,有助于同步实现数据规整性处理与多渠道分发,推动数字学术资源的泛在共享[1]。

鉴于此,目前全球高水平科技期刊均开始全面推行基于XML技术的数字出版:如Nature 、Science 、Cell 已经拥有十分成熟的XML出版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可对科技文献进行包括采编、处理与发布在内的全链条管理,并利用XML技术为读者提供数据关联分析与文本深度挖掘等增值服务。

我国科技期刊的XML出版亦取得长足发展: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刊物不仅开通了基于XML的智能编辑业务,而且为用户提供视听资源、文献链接与知识关联等增值服务,此举极大拓展了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功能边界。

文章分析了2020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XML出版的实践经验,提出有助于我国高水平科技期刊XML出版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启示。

一、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会同中国科协等部门合作发起,目标是创建我国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支持体系,是目前我国实施力度最大、投入资金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科技期刊支持项目。

其中,高起点新刊项目希望通过支持创办一批聚焦新兴交叉学科的国际英文新刊,增强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与全球创新策源力[2]。

融合出版背景下的科技期刊高质量传播研究——以《机械工程学报》为例

融合出版背景下的科技期刊高质量传播研究——以《机械工程学报》为例

- 7 -[基金项目]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项目编号:卓越计划-C-058)。

[作者简介](通讯作者)田旭(1983—),男,河北沧州人,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学术媒体中心副编审;向映姣(1989—),女,湖南桑植人,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学术媒体中心编辑;金程(1995—),男,北京人,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学术媒体中心编辑;薛丽苗(1992—),女,河南焦作人,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学术媒体中心编辑;董怡君(1992—),女,北京人,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学术媒体中心编辑。

融合出版背景下的科技期刊高质量传播研究—以《机械工程学报》为例◎田 旭,向映姣,金 程,薛丽苗,董怡君[摘要]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融合出版已经成为出版新业态。

在融合出版背景下,如何推动科技期刊更好地传播,成为出版从业人员不断探索的方向。

文章分析融合出版背景下科技期刊传播的特点,并以《机械工程学报》为例,介绍其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认为科技期刊的高质量传播需要以优质内容为基础,以受众需求为导向,注重编辑人才的培养,以满足不断创新发展的融合出版要求。

[关键词]融合出版;多媒体平台;用户需求导向;编辑人才培养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迭代和进步,传统的出版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将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融入出版过程,以多种呈现方式来实现更好传播成为科技期刊出版转型的重要方向,即融合出版[1]。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融合出版的重要性,要求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尽快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逐步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如何在融合出版背景下更好地发挥科技期刊在学术交流中的纽带作用,实现高质量传播,是科技期刊和编辑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浅析新闻传播的新媒介——以微信公众号为例

浅析新闻传播的新媒介——以微信公众号为例

260
四、公众号的功能 微信订阅号的功能强大。如微信小店功能、微信卡卷功 能、微信设备功能、微信模板功能、自定义菜单功能、微信多 客服功能、微信广告主流量等。 认证的微信服务号可以在公众平台的功能选项卡中选择添 加功能插件来实现,添加客服,建立客服团队;微信小店的开 店条件有拥有服务号、微信支付、微信认证,订阅号不能申请 微信小店,微信小店的功能有货架管理、订单管理、添加商品、 维权、商品管理等;卡劵功能是向有投放卡劵需求的公众号提 供的推广的方案,卡劵的类型有代金券、折扣券、礼品劵、团 购劵、优惠券;微信开放平台的物联问题是通过微信设备功能 平台实现的;通过模板消息接口公众号可以向受众发送预设的 模板消息,当公众号需要向受众发送一些重要服务通知时可以 使用模板消息。 五、微信公众号的优势 微信公众号传递信息较多元化,可以推送语音、文字、视 频、图片、图文消息五种内容;使用微信公众号进行信息推广 的费用很低;微信公众号的用户分组多样化,基于此种多样化 的用户分组可以实现精准的消息推送;每一条信息都是通过推 送的方式进行的,保证了信息的到达率;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关 键信息的方式根据自己的兴趣对消息进行筛选。 微信公众号的特点如下。第一,一对多的传播方式,信息 具有更高的达到率。消息被直接推送到关注用户的手机;第二, 媒体内容丰富,方便分享到各个社交平台;第三营销服务的定 位更准确。对微信公众号的用户进行分组,且应用参数二维码 进一步对用户信息进行分析;第四,因为手机方便携带,所以 用户可以充分的利用个人碎片化的时间;第五,小众传播,熟 人网络,提高了传播的有效性。 六、就微信公众号的建议 第一,目前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信息还是以图文为主,公众 号可以对推送信息进行丰富,添加一些音乐、视频等元素;第 二,目前一些公众号的文章还是比较粗糙的,公众号可以将信 息精细化之后再进行推送,优质的文章往往对于受众是最大的 吸引;第三,将定时推送变为及时推送,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结束语: 通过以上综述,我们可以大概认知微信公众号的分类、功 能、优势等方面。当下,微信公众号处于一个发展阶段,也存 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传统媒体可以抓住这样机遇,注重微信 公众号的开发和利用,使自身得以升级和发展。要想真正经营 好微信公众号,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传统媒体的微信平台之 路是一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曲折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艳萍 . 科技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运营模式研究——基 于 4 种核心科技期刊的量化分析 [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 26(05):524-531. [2] 黄楚新,王丹 . 微信公众号的现状、类型及发展趋势 [J]. 新闻与写作,2015(07):5-9. 作者简介:麻馨怡 (2000.08.10—) 女,辽宁省大连市人, 高中学历,研究方向:新闻传播方向。

浅析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策略

浅析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策略

传播与版权CHUANBO YU BANQUAN- 64 -2022年第5期 总第108期[作者简介]王妍(1987—),女,浙江嵊州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腔镜、内镜与机器人外科(英文)》编辑部编辑。

浅析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策略◎王 妍[摘要]目前,微信公众号已成为期刊出版和传播的重要平台。

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如何实现高质量运营,为期刊数字化传播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期刊的显示度和影响力,是期刊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在总结现有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自身实践经验,分析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策略。

[关键词]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微信公众号是学术期刊提高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1]。

马勇等人的研究表明,超过80%的科研工作者认可微信公众号,并希望通过其了解学术期刊的动态[2]。

然而,很多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质量和传播效果都远未达到预期。

作为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期刊亦面临同样的问题。

缺乏用户调研,未能针对读者需求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对微信公众号的重视不足等,是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用户关注度与阅读量低的重要原因[3]。

如何保证平台运营质量、优化内容传播效果是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者需要面对的问题。

本文尝试从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平台定位、推送内容、运营手段及人员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

一、明确微信公众号平台定位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平台定位不仅决定了读者范围,而且为后期的针对性选题和精准推送推文提供了前提。

例如,运营效果表现优秀的“协和医学杂志”微信公众号,其平台定位为“医学+科普”,重点面向医学专业人员宣传医学科研成果,兼顾针对普通大众普及健康科学知识[4]。

该定位不仅突出了公众号的平台特色,而且使其获得了巨大的网络流量,期刊影响力显著提升。

因此,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在创立之初就要明确平台定位,如是面向专业医学人士主打期刊文章推广,或是发布医学动态、前沿成果、会议通知;还是针对“医学+大众人群”进行医学教育和知识科普。

加强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路径研究

加强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路径研究

33传媒理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明舆论和广播新闻媒体发展方向,就是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又进一步明确了围绕这一方向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和内外宣相互联动的发展大格局。

在新时代现代化的全媒体传播系统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环境下,突发事件的不断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使重大事件的舆论影响力增强。

因此,在舆论引导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坚持“四个有利于”,坚持主旋律基调,传导正能量,这也是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提高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力量和话语权,增强“四个自信”,增强党、国家和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关键。

作为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增强新闻舆论的传播、引导、影响和公信力作用,牢牢把握思想工作的领导权。

[1]1.“四力”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传播力是把新闻舆论信息传递扩散出去的能力,它是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基础。

导向问题是根本性问题,引导力就是主流媒体应该承担起积极引导舆论的责任,使舆论不偏离正确的方向。

影响力就是媒体要影响主流人群、代表主流意识、传播主流新闻,形成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公信力则是指新闻媒体本身所具有的受公众信赖的一种内在力量。

可以说“四力”之间联系密切,相互影响,具体地说,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特征。

一是具有独立性。

首先,它们在不同的传播环节中角色是不同的。

传播力就好比是一个通道的出口,它主要是解决如何把信息传出去;引导力好比是传送过程,它主要解决的是如何把信息精确送给受众;影响力主要解决的是送到受众的信息,受众是否感兴趣;公信力主要解决的是信息在受众那里能存放多久的问题。

其次,强弱之间不一定存在正相关性。

比如,有的新闻传播力可能比较强,但是受众不一定会完全接受,就是传播和接受不成正比,这就需要下一步逐渐进行引导。

二是具有关联性。

“四力”在同一个传播链中,首先要进行传播,出现了传播力,然后在传播之后需要进行引导和影响,就是引导力和影响力,最后在两者的基础上形成公信力。

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转型路径研究——以微信公众号传播模式为例

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转型路径研究——以微信公众号传播模式为例

第12卷第6期2021年03月Vol.12 No.6March 2021177一、学术期刊向微信出版转型的必然性移动社交媒体的发展使用户可以自发地选择接收信息的方式,改变了用户的媒体使用习惯,数字阅读逐渐成为新的阅读趋势。

其中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用户数量爆发式增长,这也使微信成为目前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媒体之一。

但是当时学术期刊并没有紧随媒体发展的潮流,仍以纸媒为主,仅有少量数字出版也是依托数据收录合作平台。

这些期刊数据库用微薄的费用垄断了学术信息,对学术传播的控制无能为力,想要促进学术期刊的传播,得到更多出版资金,学术期刊必须寻找新的数字出版路径进行转型。

最开始,有相当一部分数学期刊开发了APP 和客户端,然而并没有获得理想的结果,因为从出版内容来看,这些电子内容只是照搬之前的纸质刊物,其本质和传统学术期刊没有很大的区别,而且不论是推送频率还是可读性都不足,因此这种方式的数字出版并没有维持很长时间,很快就因为版权、费用等问题下架[1]。

直到2014年开始,国内的学术期刊才正视传统出版与以往数字出版的不足以及微信公众号的优势,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升期刊影响力,对微信组稿方式、论文推送、版面设计情况和栏目设立等服务内容进行探讨。

正是这种尝试使学术期刊的编辑真正意识到了微信公众号符合受众“碎片化”阅读的习惯,是学术期刊数字出版转型的首选。

二、微信公众号的传播优势(一)提高传播效率新媒体的兴起必然会对传统媒体产生冲击,但是并不会使传统媒体彻底消亡,学术期刊可以利用当前时代的特征,将新媒体与纸质出版结合,广泛拓展传播方式,提高传播效率。

微信出版因简单的操作和较低的成本成为了学术期刊的首要选择之一。

对于传统学术期刊来说,如果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实现与受众的交互与传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整合期刊资源,显现出期刊特色,提高期刊的社会影响力。

与此同时,微信公共平台提供的大数据分析功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转型路径研究——以微信公众号传播模式为例赵悦言(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119)摘要:如今数字阅读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开始探索数字出版转型。

基于用户画像的学术期刊精准化知识服务策略

基于用户画像的学术期刊精准化知识服务策略

ACADEMIC EXPLORATION |学术探索E于用户画像的学术期刊精准化知识服务策略箐向飒1)2) 杨媛媛1)1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50001,郑州;2)郑州大学学报编辑部,450001,郑州摘要为提升大数据时代我国学术期刊精准化知识服务水平,本文将用户画像技术引入学术期刊知识服务,并构建了学术期刊用户画像流程:一是系统收集用户的真实原始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从中提取事实标签;二是对事实标签进行建模计算,获取模型标签;三是对模型标签进行算法挖掘,得到预测标签;四是在预测标签基础上构建作者画像、读者画像与专家画像。

基于此,文章提出学术期刊精准化知识服务策略,即,要立足用户特征,把握用户需求,搭建用户网络,细分用户标签,实现服务 模式精准化、内容多样化、方式社交化和推送个性化。

关键词学术期刊;精准化知识服务;用户画像;大数据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S T M出版技术趋势2024》报告的主题是 “用户为中心”,指出未来的技术趋势是把用户 作为核心,根据用户需求,把技术无缝嵌入用户 的工作流程中,提供知识嵌入式服务 '面对大数 据时代海量增长的用户数据、内容数据、交互数 据,学术期刊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 术洞察用户需求、关注当前研究热点,为科研人 员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知识服务是必然趋势。

相关研究表明,构建用户画像模型有助于更好地 理解用户需求,实现个性化和精准化信息服务。

用户画像是以大量真实用户数据为基础,对用户 行为、兴趣等进行特征抽取而形成的虚拟用户模 型,具有全面性、真实性、代表性、动态性以及 移情性等特征。

Massanari121认为,用户画像是按 照用户姓名、兴趣、爱好和习惯等特征对用户进 行描述而形成的用户画像模型。

很多学者都意识 到,用户画像是一种描绘用户特征、表达用户诉 求的,能实现精准信息服务的工具131。

余传明141认*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南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2019B X W008 ); 2021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人工智會g和大数据背景下智能出版系统的发展”(2021-ZZG H-380)。

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的分析与思考

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的分析与思考

传媒理论48导语科技期刊对于视频期刊、视频摘要、视频栏目的实践和研究并不鲜见。

国际上第一家视频出版期刊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JOVE)在2006年就已经创刊,《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等刊物也开始尝试开设视频栏目,[1]弗朗西斯·泰勒、威利等出版公司也在尝试通过视频摘要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其中,《CELL》杂志的视频摘要点击率已经达到2947次/篇。

[2]此外,一些科技期刊也在尝试与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进行融合 。

[3]但是,目前科技期刊研究者们对于微信视频号的关注似乎还不多。

笔者以“期刊”和“微信视频号”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查询,结果为“0”。

微信是当前华人世界影响力最大的社交软件,使用人数已经达到12亿。

在此基础上,微信视频号的未来也非常值得期待。

在实践中《机械工程学报》《光:科学与应用》《中国激光》《材料科学与工程》《运动医学与健康科学》《园艺研究》《自动化学报》《软件学报》等刊物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微信视频号。

虽然总体数量还不多,但却对科技期刊应用微信视频号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有必要对此进行总结和梳理。

1.两个特点1.1 申请流程简便微信视频号的申请与开通必须依托一个手机号,通过某一特定手机号,可在微信内进行申请开通的相关操作,正常情况下1~2分钟即可完成申请。

申请完成后即可在自己的视频号内上传视频内容。

上述流程均在手机上完成操作,无需借用PC电脑,也没有额外的线下程序。

视频内容可以是自己原创的拍摄内容,也可以是其他视频内容。

对于科技期刊编辑部,开通后可以进一步进行认证。

微信视频号认证分为三类,包括兴趣认证、职业认证和企业机构认证三种类型。

前两种更倾向于个人,对于科技期刊编辑部而言,更适合企业机构认证。

一般需要提供单位法人和单位的相关资质和证明。

但是,在没有认证的情况下也不影响微信视频号的正常发布和传播。

1.2 更鼓励原创内容微信视频号上线不久,即开通了内容“原创计划”。

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化办刊路径探索——以《IJOS》为例

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化办刊路径探索——以《IJOS》为例

信群,或开通相应的微社区,通过可 视化手段鼓励受众参与,增进彼此的 联系。
总而言之,科技期刊微信公众 平台可视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 意义,图标对以符号、公式、数据等 为核心要素的生物类、科技类、物理
类、化学类等科技期刊来讲,可视化 生产与传播的优势更为明显。但在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许多 运营者没有充分意识到可视化的重要 性,随着期刊微信运营体制的完善发 展,科技期刊出版者要尽快制定可视 化发展计划,以思维可视化、内容可
视化、传播可视化为发力点,满足新 时代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要和审美需 要,切实达到提高期刊吸引力的目的, 助力科技期刊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保健医学研究 与实践》编辑部
34 传媒∷MEDIA 2019.3(上)
报刊观察 Journal Observation
事宜;对于分歧较大的稿件,编辑将 进一步送审审稿委员会,汇总审稿意 见和编委意见后进行确定。为更好地 尊重作者意见和审稿人意愿,不断完 善评议机制,实行了发表前、发表后 开放同行评议,增加了读者对于期刊 的阅读时间;开设了独立的第三方评 议,增加了评论与反馈的客观性、科 学性;运用基于网络的同行评议系 统,缩短稿件评议时间,提高即时互 动评议效率。第二,《IJOS》建立审 稿人动态数据库,编委会有三分之二 编辑来自美国、芬兰、英国等海外国 家顶级专家,定期追踪审稿人学术动 态,按照期刊贡献率进行排名和调 整,确保优质审稿人资源。建立专家 审稿模式,主编负责、编委会终审, 每一篇稿件确保由全球10位以上专家 双向盲审。审稿通过后,集体讨论, 充分尊重编审委员会意见。第三, 《IJOS》完善作者信息交流系统,确 保编辑有充足时间与作者交流。稿件 审定期间,及时将专家委员会审稿意 见反馈作者,帮助作者按照要求修改 文章。定期追踪作者创作进程,了解 反馈作者文章被引用情况,并对作者 进行相应的分类和评价,增强作者群 体对期刊的满意度,提高期刊对于作 者的内在吸引力,提升期刊的整体学 术影响力。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研究——以《高校教育管理》为例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研究——以《高校教育管理》为例

第46卷 第3期 2019年3月天 津 科 技TIANJIN SCIENCE & TECHNOLOGYV ol.46 No.3Mar. 2019基金项目:第四届“江苏省科技期刊研究基金”立项课题专题项目“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与内容质量提升研究”(JSRFSTP2017B04)。

收稿日期:2019-02-03科技编辑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研究 ——以《高校教育管理》为例刘 伦,崔金贵,顾 艳(江苏大学杂志社 江苏镇江212003)摘 要:对学术期刊来讲,重视新媒体,特别是微信公众号建设,提高学术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仅必要,而且必须。

微信公众平台是公众号运营者与订阅者之间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融合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的网络社交工具,它成为个人和企业发布信息和吸引客户的桥梁和纽带,是受众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实现了用户的自媒体联动。

基于《高校教育管理》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中扩大总用户数、增强用户黏性的成功做法,提出学术期刊加强微信公众号建设的途径:明确定位,差异化运营;增强原创性,内容为王;指派专人负责,制定考核标准。

关键词:学术期刊 微信公众号 《高校教育管理》 运营策略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945(2019)03-0085-04Academic journal WeChat public operation strategy :case on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LIU Lun ,CUI Jingui ,GU Yan(Periodicals Agency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03,Jiang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Taking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 as an example ,it analyzes some practice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WeChat public ,i.e.clearly positioning ,expanding the total number of users ,promoting originality and enhanc-ing user stickiness.Based on the operation practice of WeChat public in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academic journals should strengthen WeChat public operations ,should clear the location ,differentiate operations ,enhance originality ,designate of special personnel ,formulate evaluation criteria.Key words :academic journals ;WeChat public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operating strategy2011年1月,腾讯公司推出了微信,作为一款即时通讯工具,其以自身独特优势快速积累起庞大的用户群体。

科技期刊传播模式演变与传播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科技期刊传播模式演变与传播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可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同时,还需要在信 印记,引发出版及传播模式的变革。面对不
息服务、知识服务等方面有所创新。
断演变的新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应解放思想,
3. 多媒介传播流于形式,互动性差
主动适应,不断提升科技期刊的传播能力和 影响力。
出版业是以内容和服务创新为特征的产 业,对于国内大多数科技期刊编辑部来说,
二、现阶段科技期刊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络拓宽期刊的传播渠道,扩大期刊的传播范
随着各项制度的出台及期刊出版者对媒
围。各商业数据库通过自主研发的数字图书 体融合背景下期刊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入,科
馆技术,和期刊编辑部展开合作,对期刊内 技期刊的信息化建设日益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重视,出版手
容进行数字化改造。网络传播所具有的跨时 段不断更新,传播路径不断拓展。数字采编
2. 全媒体融合传播,传播方式从多种媒介相 加到相融
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科 技期刊的全媒体“融合”趋势不可逆转,中国 科技期刊的传播必将从多种媒介相加进入到 相融的发展阶段。2017 年 8 月,吉林大学发 布《吉林大学网络舆情类成果认定办法(试 行)》[6];2017 年 9 月,浙江大学发布《浙 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 行)》[7]。随着单篇在线出版论文逐步获得认 可、数量大幅增加,科技期刊论文的发表不 再囿于版面的限制,版面也不再是稀缺资源, 科技期刊编辑部要明确自身定位与需求,细 分受众,在数字出版平台上聚合同质人群,
1. 沿用传统纸刊模式,多种传播媒介简单 相加
2006 年,以 PLoS ONE 创刊为标志,学术期
互联网和大数据浪潮的冲击,必然引起
刊 步 入 OA 时 代 与 多 种 商 业 模 式 的 试 验 阶 出版业态转型及产业链的重构。互联网重塑

高校科技期刊融媒体传播策略

高校科技期刊融媒体传播策略
开发移动端应用,方便读者随时随地获取学术信息。
制定传播计划与时间表
制定传播计划
根据目标受众和竞争对手情况,制定详细的传播计划,包括传播渠道、时间节点、预算分配等。
制定时间表
根据传播计划,制定时间表,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
04 高校科技期刊融媒体传播 实施与优化
内容制作与发布
内容制作
高校科技期刊在内容制作过程中,应注 重提高文章质量,确保内容具有创新性 、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针对不同受 众群体,可采用图表、动画、视频等形 式,提高内容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期刊B通过互联网传播,实现了期刊信息的快速传播 和广泛覆盖,提高了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详细描述
期刊B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数据库 ,实现了期刊信息的在线检索和全文下载。同时,期 刊B还通过互联网发布会议信息、新闻动态等,吸引 了更多的读者关注。此外,期刊B还通过互联网与读 者互动,收集读者反馈,及时调整出版内容和方向。
06 总结与展望
高校科技期刊融媒体传播策略的意义与价值
提升期刊影响力
促进学术交流
融媒体传播可以促进高校科技期刊与国内外学术界 的交流,推动学术合作和成果转化。
通过融媒体传播策略,可以将高校科技期刊 的内容传播给更广泛的读者,提高期刊的知 名度和影响力。
推动科技创新
通过融媒体传播,高校科技期刊可以为科技 创新提供更好的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 和应用。
融媒体传播对高校科技期刊的影响
提高期刊影响力
通过融媒体传播,高校科技期刊能够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读者 和用户关注。
提升期刊品牌价值
融媒体传播能够提高期刊的品牌价值,增强其在学术界的地位和认 可度。
促进学术交流
融媒体传播能够促进高校科技期刊与其他学术期刊、研究机构之间 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可视化途径这个体现的方式与过程,必须是可视的,要以简洁明了的内容,帮助人们在各种碎片化信息中识别出你的品牌,进而形成注意力聚焦,通过分享与互动,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内容的再制作与再传播,不断强化用户的记忆与联想。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可视化途径。

一、提出问题
笔者不久前进行过一次编辑岗招聘面试,在前来应聘的非新闻或编辑等相关专业的8名应届硕士毕业生中,提出了一个同样的问题,“你眼中的编辑是什么样的职业?”要求应聘者按照自己的理解,阐述对编辑职业及其工作内容的定位。

除了1人答不出外,其余7人均说出了编辑对文章进行“审阅”“修改”的工作内容,问及新媒体方面,如微信公众平台的文章编辑及其运营,8个人无一例外都认为这不属于编辑的工作内容,而其中的3人,在校期间不仅有平面媒体基础,还有一定的新媒体经验,但是仍未将新媒体的工作内容纳入编辑岗的工作职责中。

二、分析问题
近几年,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意识到这一新生事物的重要性,从观望到积极参与,费尽心思运营微信平台。

然而,在非从业者中,仍然将
这部分的编辑工作与传统意义上的编辑工作割裂开,认为是“两回事”,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误解?笔者认为,暂时忽略非从业者对编辑工作不了解这个客观原因,从微信公众号本身的特点来看,“不可视”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

(一)什么是可视化
可视化,简单理解,就是肉眼可见,即某一信息被受众感知,它是利用科技手段或平台传播特征的一整套传播理论[1-2]。

它不仅仅限于视觉叙事与图形化呈现,而是通过客户洞察,充分了解用户注意力聚焦与扩散规律,形成从内容策划到视觉表达,再到互动扩散的一整套信息传播理念。

作为传统平面媒体的编辑,对来稿进行加工,其工作内容会导致一个最直接、最可见的结果,就是稿件被刊发,书被出版——成品书是直接可见的,不需要借助任何媒介。

但是微信公众平台推出的图文消息(不仅包括技术论文,还有各类图片、消息等微信公众号上可推出的所有内容)不能直接以某一种有形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眼前,而必须借助于某一特定载体——要么电脑、要么手机——并且必须以“有网络”为前提,这就导致了工作结果不能直接“可视”,从而产生了认识误区。

(二)深层面的可视化
可视化更深一层面的理解,就是产品独特性的
“可视化”,即你的产品和别的产品不一样,从哪里体现出来?这个体现的方式与过程,必须是可视的,要以简洁明了的内容,帮助人们在各种碎片化信息中识别出你的品牌,进而形成注意力聚焦,通过分享与互动,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内容的再制作与再传播,不断强化用户的记忆与联想。

比如一本书,之所以让读者确定地知道,它是A书而不是B书,不是因为纸张,不是因为装帧,不是因为书的内容,而是因为它的书名印刷在封面上,是直接可视的。

但是一个微信公众号,产品不能直接可视,那产品区别于其他公众号的“特色”自然也是不可视的。

假设你看了某一个微信公众号,认为很好,加了关注,但是你如何让其他人知道你成了某个公众号的“粉丝”?你既无书本可以拿在手里让其他人“可视”,也无某个可以证明的标志让人看见,如果你不主动说,那么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你关注了某号。

深层次的可视化,就是便于再传播的、产品特征的可视化。

三、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可视化途径
(一)将公众号的LOGO变得可视
LOGO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大多数科技期刊都直接以刊名作为注册商标,形成自己的期刊LOGO,在申请微信公众号时,一般是将刊名作为图片,直接生成本期刊微信公众号的LOGO,很少特意找专人设计,更不会把自己的微信公众号LOGO做成某个可见、可触的类似标志一样的牌子,发
放给每一个粉丝,用来作为粉丝的“商标”。

如果这个“牌子”携带方便,且有一定的艺术性、观赏性,便于“外露”,则无形中给公众号作了广告,向看见的人显示着自己的粉丝身份。

一句话,要把只存在于手机里、电脑上的LOGO物化,让人可看、可触、可辨识,形成读者的品牌认知与记忆重复。

(二)重视微信“线上”活动的可视化
现在,不少科技期刊越来越多地组织“线上”活动,因为在微信上发起活动成本低、传播快、受众广,是打造期刊品牌的有效形式。

但是,线上活动最大的弊端就是,活动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进展,都无法保留。

虽然那些呈现在手机里的消息,过后也是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的,但是毕竟不如实物摆放在固定地方那么直观,不能变成一种“文献”积淀下来。

那么,如何把一个“线上”活动可视化?
1.给活动命名并做整体规划。

每一个“线上”活动都应该有一个活动名称,并不断出现,让参与者重复记忆,形成认知。

注意活动的名字一定要好记,要朗朗上口,字数不宜太多。

最好将活动名称做成固定的图片,选择专有字体以形成特色(即上文所说深层面的可视化),便于传播,也便于将此图片直接作为活动LOGO;更要从一开始就规划好活动的整体“色调”,每个宣传都采用同一色系、同一风格。

一般来说,LOGO采用的颜色,就是主色调。

如我社在2017年针对某企业做一次技术推广,并推出其所著技术专著。

在活动伊始,
就将该企业主产品名称进行了艺术加工,作为活动名称,并结合专著封面的色彩和图案,确定以黑白两色为主色调,标志图案采用书的封面图片——在之后所有的微信宣传中都不断出现该色调和标志图,对读者形成视觉冲击,强化记忆。

2.设计活动LOGO。

活动有了名称,需要设计一个活动LOGO,利用视觉化的符号、形状、图形等方式,最大意义地将各种数据或活动内容进行整合,读者不仅可以参与内容的解读,也能通过分享行为影响社交媒体上的“圈子”,如微信的“朋友圈”,形成社群的内容聚焦[3]。

一般来说,活动名称和LOGO往往以图片格式存在,并以整体形象同时出现,昭示着活动的存在。

而这张图片,要出现在活动所用的所有物品之上,直观可视,通过视觉化表达,引导用户关注、分享、互动,同时也满足了读者的情感需求。

之前我社为企业做了一个贯穿全年的微信宣传活动,在设计活动LOGO图片时,别出心裁地将我社工作人员与对方工作人员的团队照片拼合在一起,图片上只有四个大字,就是本次活动的名称(四个字的颜色采用对方企业LOGO的颜色,也是这次活动的主色调),作为这次全年活动的LOGO图片,这张图片也成为该年度转载率最高的图片之一。

3.活动进程可视。

科技期刊的出版有固定的日期,而“线上”活动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科技期刊品牌之下的微信公众号与其他微信号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公号上发起的任何活动,都可以在期刊上分
阶段进行跟踪报道,将不可见的“线上”活动变成期刊上的文字消息,变得可视,使飘在“云端”的活动落到书面,也便于参与者日后翻阅,增强认知,满足读者“有文字可考”的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