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态学论文

合集下载

人类生态学论文5900字_人类生态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人类生态学论文5900字_人类生态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人类生态学论文5900字_人类生态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人类生态学论文5900字(一):人类生态学派城市空间研究述评论文摘要:人类生态学派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考察城市社会,并首次将空间与城市社会研究结合起来。

人类生态学派以生态学的视角分析了城市空间形成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虽然并未形成系统的社会空间理论,但提出了合理的空间论断和社会空间研究的生态学视角。

关键词:人类生态学派;城市空间;社会空间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社会科学界广泛的空间转向,主要是依托城市社会研究展开的。

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空间单位,空间一直贯穿于城市社会研究中。

1916年美国社会学家帕克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建立了第一个城市研究中心,这标志着城市社会学的建立。

以帕克为首的芝加哥学派在实际研究中创立了人类生态学理论。

人类生态学是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第一个主流范式,其空间思想也是社会空间研究的奠基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

梳理人类生态学派的城市空间研究,对于掌握社会空间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使我们从空间视角重新认识人类生态学的思想。

一、人类生态学派空间研究的范式人类生态学,顾名思义,是使用自然科学中生态学的概念和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而形成的一种理论。

“生态学”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9年提出的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人类生态学认为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以适用于人类社会。

在自然界,各种生物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生命网络。

另一方面,一个区域内的资源总是有限的,物种之间会为争夺资源展开竞争,不同物种通过竞争在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导致均衡关系的实现。

“各种物种之间的竞争性合作关系的分析或许可以很好地用作人类生态学类似的研究模式。

”[1]“人类是群生群居的动物,他无法单独生存,相对来看,人是弱小的,他不仅需要一定的环境保护他,供他居住,还需要有同类伙伴的协同合作。

”[2]在此基础上,人类生态学者还指出人类社群自发地进行“生物性”生存斗争,结果导致自身与环境间功能适应,城市以及城市的形态结构都是人们适应环境的产物。

人的生态化生存研究

人的生态化生存研究

人的生态化生存研究人的生态化生存研究摘要:人类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物,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建立了独特的文化和生存方式,并随之逐步发展了生态学研究的各个分支。

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即人的生态化生存研究,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兴学科。

本文从人的环境适应性、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教育等方面对人的生态化生存研究进行了综述。

文章指出,在如今人类频繁干预自然环境的背景下,开展有关人的生态化生存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能够为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人的生态化生存、环境适应性、人类活动、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一、引言人是地球上最为出色的生物之一,其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建立了独特的文化和生存方式,并随之逐步发展了生态学研究的各个分支。

人的生态化生存研究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新兴方向,对于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保护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的环境适应性人类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在各种极端环境中生存。

例如,在高纬度、高海拔、沙漠、水下、太空等极端环境中,人们通过建筑、军事科技、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手段,使自己具备了在这些环境中生存的能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三、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环境出现了很多负面影响,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这些影响对自然环境的稳定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自然资源。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生物多样性仍受到很大的威胁,例如栖息地的破坏、物种的滥杀滥捕等。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当前生态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五、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一种以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形式,它不仅可以引起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还可以促进人们采取积极行动来保护环境。

生态学案例研究型论文范文

生态学案例研究型论文范文

生态学案例研究型论文范文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自Haeckel提出以来已有一个半世纪的时间。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态学案例研究型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生态学案例研究型论文范文篇一一、引言:英汉翻译研究生态学视域的成立生态学是研究物质与周围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其发轫之初很长时间里被用于自然科学研究。

而随着生态学的发展和交叉、跨学科研究日趋成熟,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了生态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容性,认为人文社会领域和自然一样,事物与事物、事物与环境间都发生着联系,没有独立于环境之外的事物和现象,故而认为生态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

生态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遂真正结合起来。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对文本的认识由仅仅关注认识文本内部自足性问题发展到研究文本内外部关联问题,研究的视野也随之由微观文字向宏观文化转向,人们对文本的认识,已无法将文本语言与该语言所蕴含或显现的某国或某民族的文化相割断。

对于成功的翻译者来说,他不仅要作为两种语言的专家,还要是两种语言各自代表的文化的熟知者。

对于英汉翻译的研究者来说,他们需要不断探寻着解释原文本与译文本之间形成文化差异的依据———这些依据就是社会各层面因素影响文本文字的关系。

生态学强调事物与其环境协调、互动、互相促进。

在英汉翻译领域,一个成功或优秀的译作应当是不仅内部自足和谐发展,而且内部与外部互惠互利、共生共栖的文本。

其动态性体现在这种交互作用是永无止息、不断旋螺式发展的,而非一成不变或者无意义的重复。

用生态学视角看待英汉翻译,为的是建立一种整体性思维。

有学者为“整体性”的意义进行了阐释:“整体性是生命的基本属性,整体性不是部分的简单累加,也不是由外力推动而形成的原子集合体,它有着超越部分之和的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属性。

”对翻译及其研究工作来说,把握“整体性”是关键。

翻译活动涵盖原文本和译文本,涉及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3方,包括语言和文化2个层面,同时受到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主流意识形态等的影响。

生态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论文

生态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论文

生态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工业、农业、城市建设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多样化,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

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土地荒漠化、森林破坏、水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逐渐严重,以致威胁到人类以及其他物种的生存。

人们开始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生态建设“这一词眼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生态工业、生态农业、以及生态城市建设如今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及。

一、生态工业生态工业(ecological industry)是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以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多层次循环利用等为特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经营和管理的一种综合工业发展模式。

世界生态工业园典范全球产业生态学者最常引用的生态工业园区原型典范,是位于丹麦卡伦堡(Kalundborg)的发展案例。

它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立,已经稳定运行了30多年。

它位于哥本哈根市以西100公里处,全市人口仅一万九千人。

在那里一群公司使用彼此废弃物作为对于本身制造所需原辅材料。

该地区的产业共生关系演变过程,是一种自发、缓慢演化而成的。

而这些企业之间以及与社区间的物质与能源交换网络,已沿着距哥本哈根西边75英哩处海岸地区发展成为一小型产业共生网络。

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

它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厂为核心工业。

电厂给制药厂供应高温蒸汽,给居民供热,给大棚供应中低温循环热水生产绿色蔬菜,余热流到水池中用于养鱼,实现了热能的多级使用。

同样,粉煤灰用于生产水泥和筑路,脱硫石膏用来造石膏板等。

通过企业间的工业共生和代谢生态群落关系,建立了”纸浆—造纸”、”肥料—水泥”和“炼钢—肥料—水泥”等工业联合体,既降低了治理污染的费用,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有关生态学本科毕业论文

有关生态学本科毕业论文

有关生态学本科毕业论文20世纪初,生态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初具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生态学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生态学本科毕业论文篇一教育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来研究教育系统内部规律的一门科学,其核心在于实现教育生态结构的最优化和教育生态功能的最佳发挥[1]。

卫生事业管理学这门学科需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然而在本科生教学中,课堂上主要以大量的理论知识灌输为主,实践为辅,而事实上实践的机会是少之又少,和理论学习出现了严重脱节,因此出现了生态失平衡,影响了教学质量。

因此,本文从教育生态学的微观研究出发,为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念,为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全新途径。

1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中的生态平衡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应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使其能够养成一个终身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理论水平,进一步使学生能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提高这些未来卫生事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生态学的多样性和主导性原理认为,一个成熟的体系要有多元化的结构和多样性的要素,才能增加稳定性;务必有优势的要素主导,才有发展潜力[2]。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教师的多元角色定位,同时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从教育生态学角度来讲,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了教学活动,二者作为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因子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学生个体、整个班级、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内容、考核方法等各个因子形成了一个相互依托又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动往往都会引起其他因子发生变化,从而对整体的教学结果产生影响。

根据教育生态学中的“限定性因子定律原理”[3]:在教育生态环境中,近乎全部的生态因子均可能成为限制的因素。

所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分析每一种限制因子[4]。

求生态学的论文综述,范文

求生态学的论文综述,范文

求生态学的论文综述,范文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水循环功能的影响(主要对中国的影响)姓名:罗深学号:291305116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年级:2009级一引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地影响。

最近几年,海啸,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在不断的发生。

最近几周中国一些大的城市也遭受了洪涝灾害,而前一段时间,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正经受了严重的干旱灾害,这种极端的气候对大到人类的生存化境小到人民的生活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这些影响的由来则正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同样对陆地水循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此对气候变化对陆地水循环产生的影响做简单叙述。

二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调节陆地水分循环功能的影响(一)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即气候平均状态和离差(距平)两者中的一个或两个一起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

离差值越大,表明气候变化的幅度越大,气候状态越不稳定[1]。

气候变化(climatechange)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全球气候变暖(GlobalWarming)、酸雨(AcidDeposition)、臭氧层破坏(OzoneDepletion),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目前最迫切的问题,关乎到人类的未来!本文所说的气候变化默认为全球气候变暖。

过去100年间地球气温虽然有波动出现,但总体上上升了0.5-0.6℃。

北半球地面平均气温上升幅度约在0.6-1.4℃,且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加大:北纬0°-30°N纬度约上升0.4°,30°-60°N纬度约上升1℃,60°-90°约上升2℃[2]。

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影响主要来自大气环流变化引起的降水时空分布、强度和总量的变化、雨带的迁移以及气温、空气湿度、风速的变化等.间接的影响主要来自陆面过程,土地利用、地表反照率、粗糙度及界面水汽交换乃至土壤水热特性的变化.这些下垫面因素的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的结果,同时又对气候系统有着反馈作用.因此气候变化引起了不同时空尺度的降水、土壤水、蒸发、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变化.水循环陆地分支由降水、出入本区的径流、蒸发及土壤水含量的变化组成。

生态学专业毕业论文

生态学专业毕业论文

生态学专业毕业论文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涉及到生物的生存、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的影响和保护等方面。

本文将对生态学专业进行深入探讨,包括专业概述、培养目标、就业前景等方面。

专业概述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涉及物种、生境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该专业的学生将学习如何研究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环境保护。

学生将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生物和生态系统,并学习如何评估和管理它们的健康和持续性。

专业课程生态学专业的学生需要修习一系列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基础课程包括生态学概论、生物学、环境科学等,为学生提供了关于生物和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

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生态学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如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保护生态学等。

学生将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习,掌握生态学的核心原理和方法。

培养目标生态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具备深刻的生态学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生态学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具备独立开展生态学研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和创新意识,能够为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做出贡献。

研究方向生态学是一个广泛的学科领域,具有多样性的研究方向。

生态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如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环境污染和恢复等。

此外,生态学专业的学生还可以选择跨学科研究,如生态学与社会科学、生态学与地理学等。

就业前景生态学专业的毕业生有着广泛的就业前景。

他们可以在研究机构、大学、环境咨询公司、环保部门等组织从事科研工作。

同时,他们还可以在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等地方从事自然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工作。

此外,生态学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选择从事环境教育和环境管理等职业。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生态学专业将在未来发展更加重要。

生态学专业的研究将继续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物种保护、生态系统服务等问题,为解决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生态学专业的毕业生将承担更多的责任和挑战,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浅谈生态学案例型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生态学案例型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生态学案例型毕业论文范文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从经典生态学时期对植物、动物的研究到现代生态学时期对生态系统研究的开展,生态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生态学也日趋成熟和完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浅谈生态学案例型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生态学案例型毕业论文范文篇一蚂虫另,壮语音译,可译为青蛙。

本文所研究的蚂虫另舞,特指桂西北红水河流域蚂虫另节中流传的以模拟蚂虫另动态为核心动机的舞蹈,即蚂虫另系列舞。

解析壮族蚂虫另舞的基本语汇是本文的最终目的,通过田野采风、文献搜集、人物访谈等方法,研究壮族蚂虫另舞与流传区域环境相互关系、相互作用。

运用舞蹈生态学的观点,重点研究蚂虫另舞的显要部位动作、基本节奏型、基本步伐等基本语汇的表现方面,以及蚂虫另舞舞情、舞境、舞像等基本语汇的价值内涵。

本文的研究,对民族舞蹈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对地方院校教材的开发与建设,对舞蹈专业人才的教学与培养,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一、壮族蚂虫另舞生态环境、语汇及语言生态环境是舞蹈艺术赖以生存的基础,又与舞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资华筠先生在《舞蹈生态学》中提及:“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为高山大海相隔相阻又借助各种环境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广袤世界,孕育出难以尽数的各种民族舞蹈”①。

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高温多雨,土地湿润,植被茂密。

桂西北红水河流域多山峦、丘陵、岩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在这片山水之间,古朴内敛的壮族儿女,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特色浓郁的稻作文化。

当地溪河纵横、田畴相连的地理环境为蚂虫另舞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而伴随着地理环境演变不断进行生产生活的壮民族的实践,就是蚂虫另舞存在与发展的社会环境。

蚂虫另节———蚂虫另舞社会环境的突出代表。

风调雨顺是稻作民族生产活动的重要希冀,“以祈求风调雨顺为目的的蚂虫另崇拜,以祭拜蚂虫另活动为核心的传统节日,也是壮族历史最悠久、最有特色、最富神秘色彩、文化积淀最深厚、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传统节日”②。

生态学案例论文范文

生态学案例论文范文

生态学案例论文范文一、环境生态学和经济学简介1.环境生态学简介2.经济学简介二、环境生态学思想在高职经济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意义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其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尽可能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来持续开发人类所需求的商品,并对其进行合理分配。

无论是从研究目的还是从研究内容上来看,环境生态学与经济学都非常具有一致性和相通性。

然而,过去长期以来高职经济学科的主要培养目的都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单纯型经济学人才,这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而随着近年来人们思维模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培养新型的具有生态思维的综合型人才越来越成为高职经济学科的教学目的。

利用经济学科教学来传播、推广及深化环境生态学思想,是当代高职教师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国广大的经济学人才具备良好的环境生态学专业素质,同时,环境生态学思想也有利于广大教育者树立环境生态思想的教育观。

总而言之,只有在高职经济学科教学中重视应用环境生态学思想,才能够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生态学思想在高职经济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1.现状分析2.现状原因之所以目前在我国大部分高职经济学科教学中都很少有应用环境生态学思想,主要是由于以下两大原因所造成的:①受到“经济人伦理”的影响。

经济学的主要创设者之———苏格兰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经在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人伦理”,其中心思想是当人类受到人性动力学的驱使时,会为了改善自身状况而追求利益最大化,同时这一过程也会为社会带来一定的利益;后来,“经济人伦理”对经济学科教育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越来越多,这使得越来越多的高职经济学科教学都彰显出了一种极其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而在这种价值取向的驱使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只顾着研究怎样才能够更快、更多地创造利益,而并不重视环境生态问题。

人类生态学研究

人类生态学研究

对《Bat Signal: More than 5 Million Bats Dead From White-Nose Syndrome》这篇文章的介绍本文的背景:作者是在美国的东北部,尤其在纽约、宾夕法尼亚、佛蒙特州、新泽西州、印第安纳州和其他的一些州的蝙蝠感染的一种致命的“白鼻综合症”致使成千上万的蝙蝠大批死亡,并对其他动物种群也构成一定威胁的一个事例为背景来导出全文的。

本文的主要观点为蝙蝠每年的死亡率上升的很快,对当地多个蝙蝠种群造成一场浩劫,甚至有可能会使得当地两个濒危蝙蝠物种彻底灭绝。

但由于这种病导致受苦的蝙蝠举止怪异,常常远离他们的巢,很难追寻蝙蝠的踪迹,很难观察出患病的经过及原因,从而也很难治愈蝙蝠的这种病例。

而这个问题虽然现在还没有严重到人类也会传染这种疾病,这种菌类的孢子也不会跑到两州之外的洞穴中生长和传播,对人类的健康没有直接危害,但是,成千上万的蝙蝠死亡将对人类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因为在一个重视森林和农场经济的国家来说,蝙蝠可以吃掉大量的害虫,由此可以保护他们的种植物。

据统计150只棕蝠在美国印地安纳州一年大约可以吃掉130万只害虫,这个讲究相当于间接挽回该国农业损失约229亿美元。

蝙蝠也会大量消灭蚊子,它们的死去意味着人们将更多地暴露在蚊子传播的疾病威胁之下,比如西尼罗河病毒和东方马型脑炎。

而且蝙蝠在北美属于不被驯养的动物,保护它们不仅对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而本文的结论为:根据蝙蝠死亡率的不断提高和这个问题所带来的巨大影响,科学家以及一些有关学术研究机构必须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来保护为数不多的蝙蝠们。

主要研究方法有案例研究、调查法、统计方法等。

案例研究:通过美国东北部几个州的蝙蝠由于“白笔综合症”死亡的例子来导出整个的研究过程。

调查法:对野生动物保护国际集团的负责人以及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主任的调查等来阐明了由于蝙蝠的死亡对于人类的影响,并由此来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生态学理论论文

生态学理论论文

关注全球变暖摘要:本文主要谈到了全球变暖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和它的出现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并针对减缓全球变暖问题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全球变暖;原因;影响;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不仅发生了局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海洋污染、野生物种减少、热带雨林减少、土壤侵蚀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主要针对全球变暖这一全球性问题进行展开。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

而这正是我们整个地球上的人都在面临的一个问题。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球变暖的部分现状如下:一、北半球春天的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的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10天左右。

二、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0.75℃。

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

三、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0.12℃至0.22℃。

四、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五、最近12年中有11年被列1850年以来最暖的12个年份之中。

六、近50年平均线性增暖速率(每10年0.13℃)几乎是近100年的两倍,相对于1850-1899年,2001-2005年总的温度增加为0.76℃。

七、南北半球的山地冰川和积雪总体上都已退缩,格陵兰和南极冰盖的退缩已对1993~2003年间的海平面上升贡献了0.41(0.06至0.76)毫米/年。

八、在1961~2003年期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平均速率为1.8 毫米/年。

还有一些现状是我们平时就能接触到的,比如: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等等。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生态学类论文2500字_生态学类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生态学类论文2500字_生态学类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生态学类论文2500字_生态学类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生态学类论文2500字(一):谈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职数学课堂生态的构建论文摘要:高职数学课堂的质量根本上影响了数学教育程度,利用生态学的方法和理论研究来帮助找到高职数学课堂中生态平衡,本文以研究高职数学课堂为例,审视在教育生态视角下,我国目前高职课堂教学的问题和解决研究方法。

关键词:高职数学;课堂;生态平衡;教育策略引言教育与所处的生态环境之中有着可循的作用和规律,正是为教育生态学。

我们研究现阶段下高职数学课堂下的生态主体和生态环境之中的关系,利用教学的内容、资源来分析目前高职数学课堂中生态失衡的缘由,再去探知高职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1高职课堂中教学现状1.1教育生态学的概念1935年时英国著名植物生态学家谭斯利提出了生态平衡这一概念,它是指:只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生态系统的各部分的构成和功能将处于平衡协调的动态化之中。

生态系统这个概念中我们把教育比作一个系统,课堂作为教育生态系统里的子系统,系统中必定会产生许多失衡的情况。

在高职数学的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方式和场所,思考在高职数学的授课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教师、学生和环境三个主体去形成生态平衡,促进各个主体和谐发展,教育中构建生态课堂是利用教学实践来形成教育生态学[1]。

1.2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环境的失衡传统的教学只有课堂一个方式和场所,所有的失衡、冲突、共生等都是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

课堂中无效且“霸王”式的的教学生态环境,是不能促成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受到限制。

再加上学生作为生态主体,数量并未控制在生态系统可接纳的范围内,活动空间受限,固定座位的方式也是缺乏考虑的编排制度,这类半封闭或者说全封闭的教育方式,脱离社会实际、能量流严重,呈现一种单向流动,信息输入和输出程度大量阻塞,缺乏活力与生机,所以导致课堂生态主体和课堂环境失去平衡[2]。

1.3课堂生态主体与社会生态环境的失衡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主体上一直是一个不平衡的状态,在移动网络和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已经不能适应区域里生态发展的要求,近几年来,大量生态危机反复出现,是实打实的“瓶颈”期,虽说现在区域政府对待职业教育的方针出现了倾斜,但是社会和大众对于此还是缺乏重视,还是认为高职教育不算主流教育,在作为生态主体的高职授课教师方面,很容易失去了对教育的热情和自信,阻碍了生态系统的发展和平衡。

生态学导论论文

生态学导论论文

生活环境与生态学摘要:生活在上海,一个工商业高度发达的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对于全国其他城市应该来说是相当高的。

但是在城市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所居住的生态环境也在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

就我所居住的奉贤算是上海的郊区了,比起市区或许发展的不那么快,但是就在我的记忆中,生态环境也遭到了比较严重的破坏。

以下,我将对我所居住的奉贤地区的几个生态环境问题做一个简单的评述。

关键词:生态、生态环境、环境保护。

1.农业耕地明显减少,水泥厂房取而代之。

很清楚的记得我还很小的时候,大概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吧。

那个时候,每次回乡下,到处在田野里可以看到有很明显的时令特色的田园风光,粉红色的桃花林,一片嫩黄色的油菜田,亦或是绿油油的稻田……可是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上初中的时候,就碰上了什么拆迁的,把老房子拆了,农田铲平了,盖起了大马路和各色厂房,种上了一年四季常绿的植物。

表面上看是郊区总算得到了发展,其次发展后给当的居民带来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经济收入。

然而,貌似这些发展的决策者只注意到了眼前的利益,只明白了“发展是硬道理”,却忽略了“可持续发展”,在上海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里,为什么就不能留下一片自然地生态区域呢?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地理、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有不同的自然带之划分;而不同的自然条件与环境,又与一定是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带。

因此,作为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结合的农业生产,其开发经营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性,也明显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

也就说,农业经营方式与这一地区的自然条件是否相适应、和谐,这是最终是否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或生态问题之大小的关键。

于此同时,我想到了崇明县,本来是一个小岛,要出去一次完全靠轮渡,去年10月31日,长江隧桥通车后,旅游的人数明显增加,据说那里一个月旅游人数的总数达到了以往一年的人数,经济可能一下子上去了,可是,很多后续的问题也同时爆发了出来,游客的吃饭成了问题,上厕所也成了问题,据说,那里一下子多出了许多的垃圾,有游客本来是去看崇明东滩自然生态保护区里的候鸟的,结果跑到那里哪有是么候鸟啊,只有人啦……2.燕子不再南飞,许多物种正在急剧锐减或者消失小的时候,我记得我家阳台上是有燕子窝的,春天天趣开始暖和的时候,经常看到样子在筑巢,偶尔在空中低旋。

生态学论文(!!!)

生态学论文(!!!)

生态学概论概论的学习心得和综述摘要:生态学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这不仅表现在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表现在其研究领域的时空跨度;它不仅有着雄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还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底蕴,能够有机地将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使其成为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通识教育课程之一。

它是借助泛义生态学的知识体系,力求实现对大学本科生的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融合;同时依托泛义生态学的知识链,形成一种系统观念、动态观念和实践观念的训练,引导学生养成宏观思维和全局观念。

综述本书及参考文献,阐述生态学各个方面的发展及其未来前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态学生态学发展生态学发展趋势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自从学了这门课后,了解了《生态学概论》作为一门大学本科各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是借助泛义生态学的知识体系,力求实现对大学本科生的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融合;同时依托泛义生态学的知识链,形成一种系统观念、动态观念和实践观念的训练,引导学生养成宏观思维和全局观念。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首先对生态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包括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形成过程、生态学发展现状,以及学习生态学的目的与方法,以形成对生态学学习的兴趣;重点掌握生态学基本知识,主要是系统论的基本知识、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和生态学基本原理,关键是构建自己从生态系统高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习环境污染的生态治理和生态系统的生态治理,了解目前环境污染和生物入侵的生态后果及科学防治的路径,进而强化自己的生态保护意识;了解生态经济形态构成、运行机制及运作效果优于传统经济基础上,初步掌握用生态学理论提升传统产业技术路线,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理解生态文化内涵、生态哲学和生态美学,学会用生态文化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进而在言行上自觉融入生态文化,并努力成为生态文化的推荐人;生态社会部分主要介绍生态社会的理论基础、生态文明与生态社会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生态学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生态学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生态学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作为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生态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成为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群。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态学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生态学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篇一多媒体教学资源,是指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设计、形成、存储的支持教育教学活动的数字化资源.作为高校办学实力的一种体现,这些为教学服务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成本和实际效益要有效契合,形成成本效益观念.在教育信息化大环境的影响下,很多教师积极提升信息素养,尝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做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时并没有考虑两者的有效契合点和适切度,在应用时产生了一定的误区,使用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甚至出现“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的现象.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成本效益存在认识上的盲区,没有形成成本效益观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了信息技术给教育发展带来的巨大变革.在生态课堂和有效课堂构建备受关注的大环境下,从生态学视角出发,研究多媒体教学资源成本效益是理性思考的结果,也是保证高校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做的事情.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管理必须要解决好其有效利用、有效管理和节约建设的问题.尝试在生态学的视角下,对信息化课堂教学中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尝试构建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评价的科学模型,以期对教学信息化发展评价提供一些参考.1目前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1.1资源配置偏重外延发展而忽视内涵的深化现阶段,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重点支持硬件建设和规模扩张,注重提高普及率.在教师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并未实现配套跟进.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前期目标来看,这种重视硬件建设和规模扩张的建设思路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当教育信息化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出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长远考虑,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以及教学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已成为教育的主要矛盾.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任务也应由过去的硬件规模达标建设转向教育质量、内涵的全面提升,以往注重外延扩张的资源配置方式已明显不适应教育内涵深化发展的基本要求.1.2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缺少成熟的评价体系就目前情况来看,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仍然存在“重投入、轻产出”的倾向.教育行政主体关注较多的是资源投入去向、投入数量,对如何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教育公平、推动教育质量提升的关注度稍显不够.目前,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缺乏较为成熟的评价体系,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结果缺少有效的信息反馈,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主体的投入预期与资源使用者的成本效益观念始终处于不对称状态.这也导致资源配置主体并不能直接掌握资源投入产出的效益,当然也就无法对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施加有效干预,教学监督和管理也时而处于缺位或信息不对称状态.1.3多媒体教学资源应用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从现实情况来看,在多媒体教学资源投入上很多学校都下了足够的功夫,但涉及到具体应用和实际效益产出层面,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使用现状还差强人意.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效率是教学资源配置追求的两大核心目标.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别是优质软件资源)本身属于稀缺性资源,其使用效率和成本效益是投资主体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资源的配置必须要以系统的组织管理结构作为协调,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应的干预机制,通过合理的分配、有效的激励以及科学的评价推动多媒体教学资源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总体而言,要达到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配置,不断提升其实际效益的目标,仍需兼顾、协调好多方因素,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推进.2生态学视野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2.1教育信息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教育生态学属于教育学和生态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法学院劳伦斯•克雷明教授提出.该学科主要研究教育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及其内在机理.教育生态系统中包括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三部分,在宏观上主要表现为径流(较明显迁移),微观上则表现为潜流(不明显迁移).研究所涉及的教育生态主要把焦点放在“技术、人以及相关实践活动间的联系上”.就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本身而言,是一个促进教育发展持续变革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涉及诸多要素,且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引入教育生态学的概念,以系统和生态的观点来构建和谐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强调系统内各元素之间的联系、影响及其生态内涵,对解决目前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大有裨益.在生态学的视角下,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特殊性体现较为明显.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因子,教育资源必须要能够进行转化和分配,而且要具备与社会生态系统进行交换的基础,包括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换、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交换.要形成一个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就必须保证各子系统间的合理调配.在当前多媒体教学资源投入已经形成规模的基础上,如何按照实际需求,合理调配已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资源投入的产出效益是保证教育生态系统均衡发展的关键.但是,也应该看到教育生态系统中存在的“短时间失调”现象,这是教育效果滞后效应产生的必然结果,这些结果往往又是隐性存在,难以直接反馈、表示出来的.要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教育生态平衡,就必须要正视这些问题,借助平衡原理和科学检测等手段主动去分析和研究,能动地加以适当调节,否则,将因此而付出昂贵的代价.2.2教育生态观对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评价的启示在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现实情况总是滞后于期待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分关注技术本身,而不注重如何应用的趋势造成的.所以,在教育生态观的指导下,“应用导向设计”应该是突破当前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配置瓶颈,深层次推进课程教学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所在.按照教育生态观的观点,评价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配置的过程就是从以促进“硬件建设”为核心的低级教育生态向以“人本”为核心的高级教育信息生态转变.评价思想也应由“以硬件建设评价为主”转变为“以应用效果评价为核心”.这一评价思想的转变将更有利于技术应用与教学实践的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目前,评价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配置大多也由“绩效评估”取代了过去的“水平评估”;评估对象也从过去的“学校个体”转向了“区域整体”;评价的目的也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均衡考察”;在评价方法上也一改以往“单一量化考核”做法,采用“量化考核”和“质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也越来越趋于科学、多样;评价结果也更理性和客观.受教育系统生态观的启发,在评价的过程中应适当关注各生态因子之间的联系,以“关注人的发展,注重系统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综合考虑教育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协调配置,使得各子系统能够在稳定、平衡的状态中向纵深发展.3生态学视野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评价模型构建3.1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评价模型基于生态学的视角,对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进行评价是需要纵观全局、系统规划和理性思考的系统工程.这其中,需要合理区分基础设施投入、软件资源开发、教学资源应用服务、管理机制体制变革、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等多方面的关系.受教育生态学观念的启发,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的评价要着眼于人和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上,着眼于教学资源配置和深层次应用.如果从教育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出于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架构考虑,课堂教学信息化本身就是一个有机整体,评价的模型构建难点在于如何通过内部特征分析,准确把握系统的总体特征,所遴选的指标能否实现科学合理的评价.基于此,试图结合教育生态学的启示,从“硬件设施、内涵建设、管理评价”三个维度,构建一个动态反映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的评价模型.3.2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评价模型的维度阐述3.2.1硬件设施维度该维度对应着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网络平台以及资源建设三部分.其中,基础设施主要观测点定位于多媒体基础设施结构设置的合理性和设备管理运行状态的考量;网络平台主要观测点定位于软件教学资源平台的建立,资源管理服务性、开放性和模块化层面;软件资源的建设侧重衡量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否具有丰富、共享,可持续发展潜力是否与教育教学实现有效契合.3.2.2内涵发展维度该维度包括了观念意识、技术氛围以及使用水平,对应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观念意识主要考察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的行政主体、使用群体(教学团队负责人、任课教师等)的信息化发展意识;技术氛围的主要观测点定位于学校信息化发展环境氛围,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氛围评价;使用水平的主要观测点定位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的程度,包括知识呈现方式、教学评价方式、组织差异化教学的水平以及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程度.3.2.3管理评价维度该维度对应着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源投入、信息化发展规划、多媒体教学资源保障这三类评估指标.其中,多媒体教学资源投入的主要观测点在于人、财、物的实际投入量和所占比重,投入的差异性、连续性、阶段性和成本效益也在观测范围之内;相关人员配备、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等的考量则纳入信息化发展规划评价的范畴;多媒体教学资源保障不仅包括对制度文件的考量,更重要的是侧重考察学校的风险识别评估以及应对措施评价.3.3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评价模型适用的评价方式该评价模型中强调的是对系统中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考量,并不是简单意义上针对“硬件投入、软件建设、应用水平”的考量,该模型是一个立体、动态、开放的三维空间模型,是注重在系统观、生态观指导下的过程性评估.建议使用的评价方法:除采取听取资源配置情况汇报,现场查阅资料等方法外,还要加入质性研究,可以通过深度访谈、现场考察和随机听课等方式进行.此外,还可以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和研究获取隐性的信息,发现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在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给出比较科学、客观及合理的评价结论.综上所述,教育生态系统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元环境体系.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软件资源建设、教师信息素养、信息化应用情境等基础因子构成了一个复合的教育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需要综合考虑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要实现系统的动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全面分析其中的限制因子,发挥各主体的能动性,建立和完善基于生态学视野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配置的评价指标体系.只有坚持适时、适度原则,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使教育生态系统充满活力与动力.作者:刁海军生态学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篇二一、引言随着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自然资源短缺、人地关系矛盾突出等问题的日益涌现,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生态学论文范文

生态学论文范文

生态学论文范文生态学论文范文随着生态学学科的不断开展、人类科技的进步与当今生态学教学存在问题的日益凸显,生态学教学迫切需要改革。

下面是为大家的生态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所谓鸟击指的是,航空器与鸟类发生相撞事故。

在飞机开展历程中,鸟击事件一直存在,给航空运输埋下了极大的平安隐患,轻那么导致航班延误,重那么导致机毁人亡。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鸟击事件出如今飞机的起降环节,所以,重视和做好机场鸟击防范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1963年在法国举行了第一届国际鸟击会议,相当部分专家和学者的观点是,音响设备是防范鸟击的唯一有效手段,由于没有充分考虑生态学因素及其方法,因此成效并不显著。

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兴旺国家开场重视生态学知识在鸟击防范中的应用,且获得了较明显的研究成果。

我国鸟击防范工作尽管起步偏晚,然而国家民航总局一直保持着高度重视的态度国内大中型机场均先后启动了鸟类生态学和鸟击防范工作,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安康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所谓生态管理技术指的是,在充分把握生态系统的根底上,制定和施行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对其构造与功能进展适当调整,以符合人类的普遍期望,关注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之间的和谐共处、共同开展,管理策略强调立足于措施所对应的阶段性结果,同时辅以现代信息技术以实现对管理方案的及时、有效调整。

机场对鸟类的吸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食物链上,机场及周边的土壤、草坪中生存着大量的小型动物,在鸟类食物链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可能是鸟类的直接食物,也可能是鸟类的间接食物。

在整条食物链中,蚯蚓等昆虫会成为鸟类的直接或者间接食物;开花结籽植物可以为植食性以及杂食性鸟类提供大量食物;小体型的鸟类那么是老鹰等猛禽的目的。

机场及周边水体可以对鸟类形成较大吸引力,使其前来觅食或者栖息,特别是鸭类等游禽,假设这些鸟类聚居在机场附近,那么将会大幅提升鸟击事件的.发生概率。

生存于排水沟或者水塘中的鱼虾将会吸引鸭类飞鸟前来觅食;夏天飞行区那些较低洼处的积水为水生昆虫提供了适宜生存的环境,也可能吸引一些鸟类前来觅食。

生态学中的人类与自然生态平衡研究

生态学中的人类与自然生态平衡研究

生态学中的人类与自然生态平衡研究自然界是一个精密而大气的生态系统,包含着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构成了物种的多样性。

在这个系统中,每个物种都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与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生态平衡关系,谓之生态平衡。

人类的出现破坏了生态平衡,但人类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恢复生态平衡,人类与自然生态平衡的研究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精密的生态系统。

一、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人类的行为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并导致了自然系统的不断恶化和退化。

比如:1. 城市化: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

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交通等活动,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 污染:水源、大气、土壤等资源的污染直接影响到自然生物的生存。

人类的民生活动与生产活动的废弃物导致了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排放污染物的数量也愈来愈大。

3. 疏林造田:人类大规模地开垦农田,疏林造田,大量的砍伐森林失去了植被,破坏了自然环境。

4. 开采矿藏: 令大量自然资源被消耗殆尽,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以上行为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二、如何恢复生态平衡1. 治理污染:开展环境保护行动,对企业和个人实施生态环境准入制度,环境保护税制度等,控制排放和治理污染。

2. 恢复湿地与植被:修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在城市中实施绿化行动,引导人们生态环境保护。

3. 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的开发与利用:打破“资源—消耗—污染”这个传统模式,切实推广绿保工程。

4. 推广可持续发展模式:重视生态学,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三、生态学实践的目标1. 了解人类影响生态平衡的原因:生态学实践可以让我们了解人为因素如何影响生态平衡。

这可以帮助我们开展生态保护工作,减轻人类造成的环境影响。

2. 了解生态平衡系统的运作:了解如何使生态系统保持平衡,这可以帮助我们指导生态保护工作。

3. 开发结构恢复技术:结构受损的生态系统,通过结构恢复技术,可以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得到保护和恢复。

浅谈生态学转变论文范文

浅谈生态学转变论文范文

浅谈生态学转变论文范文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内容重点关注有机体的生存条件以及其与周围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倡有机体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浅谈生态学转变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生态学转变论文范文篇一生态学是研究地球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具有交叉性、强应用、重实践等特点,且日益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1-2]。

目前,国内高校生物生态及地学与环境类专业普遍开设了生态学课程及相关实验课。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生态学及其实验教学,对其课程特征和实验教学自身特点较为熟悉,经近年来的系统思考与实践,现就生物环境类专业生态学实验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探讨,旨在与广大同行交流,以共促生态学实验教学发展。

1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生态学学科分支众多、知识体系庞杂,是当前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同时,其实践性强,应用面广,尤其与农林牧渔生产实践和环境污染修复治理结合紧密。

此外,近些年新技术、新方法的广泛应用,也使得生态学学科研究着眼于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很多重大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

因此,生态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实验课程对加深学生对生态学理论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学作为一门典型的实验性学科,其实验教学一直广受关注,但国内大学尤其是地方高校长期以来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相对陈旧的教学内容,这与目前生态学蓬勃发展的现状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不相适应。

因此,笔者深感生态学实验教学,仅停留在教材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坚持深入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尤其应面对全球及区域生态环境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

此外,由于历史原因,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师资队伍、仪器设备条件以及学科专业体系构建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由于长时间以来区域化、单一化发展模式的束缚,导致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存在诸多不足,进而对具体课程的实验教学也产生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大学
人类生态学(论文)
生态学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年级: xx
学号: xx
姓名: xx
专业: xx
指导老师: xx
摘要
即将过去的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个世纪。

有史以来最长足的科技进步、最激烈的世界大战、最深刻的社会革命、最沉重的人口负担、最严峻的环境危机及空前的生态浩劫都发生在这100年中。

经历了一个世纪的上下求索,人终于意识到,我们所处的系统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体。

单一的技术革命、社会革命或环境运动解决不了复杂的发展问题。

世界正从自然经济的农业社会以及市场经济的城市社会向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过渡。

全球范围生态危机成为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人类陷入了自身导演的生态困境之中,如何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旨在从人类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关于人类生态学原理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人类生态学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建设
一、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的必由之路
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定义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其内涵为: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根本区别,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人类必须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

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

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

因此,可持续发展强调了发展是有限制的,没有限制就没有发展的持续。

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样强调环境保护,但不同于以往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对立的做法,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从人类发展的源头、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如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目标。

二、人类生态学——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
新的发展需要新的思维,新的思维需要新的科学,人类生态学正是这样一门持续发展的基础科学。

当今世界上还没有哪一门科学能像人类生态学那样来源于如此众多的分支学科,吸引如此众多的自然与社会科学家,有能力解决如此纷繁的社会难题。

人类对其环境关系的探讨,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既通俗又深奥的议题,自有人类以来,人就在其生存斗争中孜孜不倦地探索、学习和积累着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知识,并形成了一套朴素的人类生态观。

但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人类生态学,它只是起步于本世纪
20和30年代的城市生态学研究;复兴于60年代的环境和资源危机引起的系统生态学研究; 繁荣于80和90年代的全球变化的持续发展研究。

各类人类生态学的国际和区域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在全世界兴起。

生态二字目前已成为社会上家喻户晓的通俗词汇,但一般人都只是把它看作对生物栖息环境的自然保护,是与经济发展对立的,是与个人家庭利益相距遥远的学术问题。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生态学条目的解释中给出两层含义:一是研究生物及其栖息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科学,二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种系统方法论。

人类生态学就是要探索不同层次复合生态系统的动力学机制、控制论方法、辨识系统中
各种局部与整体,探索眼前和长远、环境与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关系,寻找调和这些矛盾的技术手段、规划方法和管理工具。

它与工业革命以来发展起来的传统自然科学不同,其研究重心是系统的事理关系和功能过程而不是组分的因果关联和物理结构,研究目的是系统辨识而非系统控制,研究方法是综合而不是还原,研究途径是人的学习过程而非物的优化过程。

将作为21世纪持续发展理论基础的人类生态学,不仅要研究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道理”,也研究人类活动的“事理”和人类行为的“情理”。

生态控制论不同于传统机械控制论的一大特点就是对“事”与“情”的调理,强调方案的可行性,即合理、合法、合情、合意。

合理,指符合一般的物理规律;合法,指符合当时当地的法令法规;合情,指为人们的行为观念和习俗所接受;合意,指符合系统决策者及与系统利益相关者的意向。

从理论上分,人类生态学基础理论包括生态动力学、生态控制论和生态系统学;从应用上分,有生态工程学、生态规划学和生态管理学;从层次等级分,有个体生态、家庭生态、企业生态、社区生态;从系统类型分,有农村生态、城市生态、工矿生态、交通生态;从学科领域分,有经济生态、文化生态、行为生态、医学生态、教育生态等。

四、生产、生活、生态——复合生态系统三功能
人类社会是一类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人工生态系统。

人的栖息劳作环境(包括地理环境、生物环境和人工环境)、区域生态环境(包括物资供给的源、产品废物的汇以及调节缓冲的库)及文化社会环境(包括文化、组织、技术等)的结合。

系统的生产、生活、供给、接纳、控制和缓冲功能,它们相生相克,构成了错综复杂的人类生态关系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促进、抑制、适应、改造关系,人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储存、扬弃关系,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的竞争、共生、隶属、乘补关系。

其实,复合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不仅包括物质和精神产品的生产,还包括人的生产,不仅包括成品的生产,还包括废物的生产;复合生态系统的消费功能不仅包括商品的消费,基础设施的占用,还包括了无劳动价值的资源与环境的消费、时间与空间的耗费、信息以及作为社会属性的人的心灵和感情的耗费尤其重要的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后面,还有系统反馈在起作用。

五、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手段
生态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依据前述生态控制论原理去调节系统内部各种不合理的生态关系,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在外部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技术的、行政的和行为诱导的手段去实现因地制宜的持续发展。

生态建设的目标有三:效率(EF )、公平性(EQ)、可持续性(SB),它们组合在一起,
即构成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序(EO) 。

E0={EF, EQ, SB}。

五、生态学在人类生存环境问题上的应用
1. 环境污染与生态学
20世纪 5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有机化学的迅速发展,人类生产出大量的有机合成产品。

目前市场上约有 7-8万种化学品出售,其中约有 3 .5万种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害,而且每年又有 1000-2000种新的化学品投入市场。

这些化学品生产过程中排出的"三废和使用后分解的产物,人类所带来的大量生活垃圾、汽车排出的废气等,严重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全球环境严重恶化 (如大气臭氧层的破环、温室效应、酸雨、富营养化等 ),生物多样性减少,并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人口过剩、资源枯竭与现代生态学
"人口问题"被列为当今世界的"六大全球性问题"之首。

人口的增长,对物质、能量的需求扩大,必须大力发展生产,而生产的发展又面临着人均资源短缺,急功近利的生产方式把人们引向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无节制耗费,盲目地向自然索取,造成资源的枯竭与环境的破坏。

如无节制地砍伐森林、乱捕滥猎,使全球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沙漠化扩大,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水灾、旱灾年年告急,同时,动物的栖息地面临被破坏或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许多珍稀物种濒危以至绝灭。

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使生态学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于是人们开始向生态学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除了使生态学具有越来越大的应用价值外,还使人类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和资源生态学等新的分支学科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人类生态学的兴起和生态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是现代生态学的最新发展趋势。

生态学可能是最直接为人类生存环境服务并对国民经济持续与协调发展起重要作用的科学。

生态学的理论与实践为我国三峡水库建设提供的决策依据就是一个例证。

三峡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上游水土流失问题;中下游平原区洪、涝灾害问题;下游及河口区生态环境问题;库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

三峡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为实行可持续发展,发展水电,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也是当前生物科学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据可靠的数据说明每天约有100多种生物在地球上绝灭,很多生物在没有被人类认识以前就消亡,这对人类无疑是一种灾难。

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成果将指导人类遵循自然规律积极保护自己生存的环境,否则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要受到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