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多媒体语文教学
灵活运用多媒体 优化语文教学
![灵活运用多媒体 优化语文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847ebd0902020740be1e9b60.png)
灵活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教学利用计算机网络来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列入了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之中。
网络信息资源成了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我校于早些时候开通了校园网,又于2011年暑期后为各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给教师们配发了电脑。
计算机网络的开通及多媒体设施的介入,使我们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下面仅就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辅助初中语文教学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直观·养眼过去的语文教学方式一般是:让学生感受“文本”想象、分析、归纳、表述(口头、书面)、巩固练习。
遇到那些具体介绍某一事物的文章时,这种学法就显得很单调、枯燥,学生的学习状态也相当被动。
现在有了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情势发生了很大改变。
如我们在学习法布尔的《绿色蝈蝈》一课时,课前先告知学生:让我们一同去寻找蝈蝈,看谁找到的那只最漂亮,于是孩子们就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去研究。
实际上,授课前我们就已经共同走近“文本”探究“文本”了,而在过去,这一过程只是在课堂教学中才得以实现。
我确实花了不少时间去网上寻找蝈蝈,终于在辛苦得来的大量图片中筛选出一只浑身翠绿,有着鼓溜溜大眼睛的帅气蝈蝈,还有一只玲珑剔透,造型生动的“冰糖蝈蝈”。
当制成的课件一展示出来,就赢得了孩子们的一片喝彩声,他们戏称“大眼睛”的为“蝈蝈王”,一看就喜欢上了,自然探究起来也格外来劲。
他们除了仔细观察蝈蝈的外貌外,还十分认真地研究了它的生活习性、嗜好以及科学工作者们对它的评价等,小图片带来了大收获,学习方式也由原来静止的、被动的转变为动态的、主动参与式的,使学习成为一个颇有意思的探究过程。
二、体验·感悟多媒体设施介入课堂,也加快了课堂教学的进程,在各单元知识点强化练习或总复习时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节奏紧凑,教学效率提高,为四十五分钟“扩容”。
课文中一些比较复杂的说明、描写部分,过去要费许多口舌也不一定说清楚,现在却变得好理解多了。
如何运用多媒体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如何运用多媒体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fef3699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e.png)
如何运用多媒体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多媒体资源的广泛应用可以为语文教学增添生动、趣味和互动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多媒体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从教材选择、课堂设计、学习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合理选择多媒体教材在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语文教学时,首先应合理选择适用的多媒体教材。
教材的选择要基于学生的年级、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确保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教师可以选用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材,如电子课本、教学PPT、教学视频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结合多元的文化资源,如音视频、图片、动画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多媒体课堂在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应精心设计多媒体课堂,确保内容有序、逻辑清晰。
首先,教师需要在课堂设计中充分考虑多媒体资源的使用方式,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并获取知识。
其次,教师还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安排多媒体资源的呈现顺序,使其与教学目标相匹配。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多媒体技巧,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善于调控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资源在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应灵活运用多媒体资源,结合不同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在课堂前,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其次,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多媒体PPT等工具,将教材内容以图文、音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互动教学软件和在线资源,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四、评估和反思教学效果在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语文教学后,教师应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评价、学生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多媒体教学的反应。
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00dac882cc22bcd126ff0c38.png)
河 南省 许 昌市一 中 尹 晓莉
多媒体资源形象、 直观 , 能把图像 、 声音 、 文字等助读材料与 节 。为改变这一状况 , 我们尝试着把多媒体 引入 了作文教学 : 教学材料巧妙融合 ,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 习语文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 , 又促进 了学生思维能力 、 分析能力 的发展 , 更对提 高 正实现 了语文课 堂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 。具体作用如下 :
材把这篇散文安排在七年级语文下册 的第 一课 , 教 学此 文时 恰 好也是在春季 , 这对学生来说 , 便于他们理解课文 内容 。但怎样 让他们 品出朱 自清散文的美 呢? 这就要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
使其在反复 的朗读中品味文章独特的美 。这 时运用多媒体播放 美 文的朗诵 , 这样乐 曲、 朗诵与文本的意境融为一体 , 就 能极 大 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 2 . 再现情境 , 提高学生对课文 的领悟能力
欣赏了经典 的名篇佳句 ,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轻轻松松地 理解了文章的内容 ,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 二、 多媒体在作文教学 中的作用
每当提起作文 ,学生就心生恐惧情况 , “ 没有东 西可写 ” “ 不 效甚微。可以说 , 长期以来 , 作 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 薄弱环
种鞠躬尽瘁 、 死而后 已的精 神 , 这样 既让 学生了解 了历史知识 、
场面。这样 , 在多媒体的辅助下 , 作文教学资源得到 了有效的开 发和利用 , 学生掌握 的作文素材也丰 富了 , 感受也 深刻直观 了,
学生们 再也不会感觉没 内容可写了。 综 上所述 , 把多媒体 技术恰 当地应用到语文教学 中 , 会真正
领, 而在 于激励 、 唤醒 , 激发学生兴趣 。” 因此 , 激发学生的兴趣 , 多媒体在文本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多媒体优化教学管理论文
![语文多媒体优化教学管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77b287f02768e9951e73887.png)
语文多媒体优化教学管理论文多媒体为语文学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基于多媒体的语文教学应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为目标,学习是由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使他们不但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字的交际功底,还具有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潜力,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那么,面对这样的学生,这样的环境,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如何开展呢?一、优化教师教学行为信息化网络条件下的语文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从自己怎样“教”,转变为引导学生怎样“学”;要从静态“知识”的讲授,转变为全面关注学生怎样主动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要挣脱“给”“砸”之类的教学模式,做到善于组织学生开展生活活泼的阅读写作实践活动。
这一切,不仅要求把自己熟悉的东西丢开,还涉及到重新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和自己的问题。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是“导演”。
教师既有责任帮助各类学生提高读写水平,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教师要合理安排虚拟与实体两个课堂,提高丰富多样的学习任务,精心组织并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要因材施教,设计多层次、可供选择的学习任务,处理好统一的教学要求与学生水平差异的关系。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定位一定要明确,首先,教师是“组织者”,负责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有序展开,其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盲点或争议焦点做出评判。
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要有弹性。
信息化网络条件下的语文教学新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反对对教学内容的纯主观预设。
但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成,并不意味着完全排斥教师的主观预设,而应该是因文而异,要汲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教学元素,给学生的发挥留下空间,教学目标要有弹性和可操作性。
教师在对课文的把握中应当注意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调整和完备自己的教学目标。
二、优化学生学习行为语文课程改革,说到底是语文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
巧用多媒体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巧用多媒体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1f5609de80d4d8d15a4f5e.png)
巧用多媒体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都很强的学科。
它所涵盖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这就使得语文学科的教学更注重形象性、直观性和应用性,而多媒体技术正好可以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多媒体技术具有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等众多优势。
教师只有采取积极的态度深入了解多媒体,才能更好地将它应用于教学。
一、多媒体教学能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声、像等多种渠道完成教师所不能达到的理想境界,特定的氛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某种情绪或情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如:在《三峡》一课中,笔者结合文章中高峻山势,使得夏季水势险恶,沿溯阻绝的景象;重岩叠嶂的群山,出现的“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的奇观;“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且难见“曦月”的连山,使人在秋日倍感涧肃、十分凄清的风光,与一幅幅画面结合在一起,并播放课文录音,图文声并茂,学生如临其境,他们情不自禁地小声朗读并要求再看一遍。
一节课的时间内,学生不仅完成了计划的学习目标,而且顺利地完成了背诵这篇散文的任务。
许多学生在日记中记叙了他们学习这篇散文时的美好感受。
课堂上不用赘述,他们就能通过感官充分感受三峡的壮美,从而加深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正是利用多媒体教学,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朗诵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视听想象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二、多媒体教学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相关知识和练习题,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和加强记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对文学常识和古诗词常识的学习、对作者和文章背景的简介等。
在练习课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和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在做课堂练习时,既省时省力、高效快捷,又让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得到及时的培养。
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de09b7627284b73f24250d0.png)
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现代化课程建设已经迈向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领域。
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象、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将笔者授课或听课中的一些体会感受记录如下。
一、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不同的教学内容应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
利用投影、录像、音乐、计算机动画等,为不同年龄的对象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热情。
1、利用录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声音是人类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而录音是一种贮存和提供音频信息的手段。
例如,在教学初学语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时,老师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放录音,学生聆听课文录音,心潮会随着作者的情感激流而澎湃,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的民族自豪感会从心底油然而生,学生听完录音,对志愿军战士那种严守钢铁般的纪律和顾全大局的国际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感动。
从而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2、利用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能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味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例如教《听潮》时,上课伊始,切入大海涨潮的一段录像,那波澜壮阔的画面和呼啸而至的潮汐声,能让没有见过大海的同学耳目为之一新;又比如学生学习鲁迅作品普遍感到难以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如果在教《祝福》时先让学生预习,上课再放一些背景知识,课件中再以图片展示祥林嫂三次不同的肖像。
巧用多媒体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巧用多媒体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244d8a86a0116c175f0e48a7.png)
巧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摘要: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特殊的地位。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多媒体;优化;寓教于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那么怎样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呢?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形象直观,化难为易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利用多媒体手段,适时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并巧妙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在学生面前“活起来,动起来”。
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还激发了他们高昂的学习情绪。
例如在教学《鹅》时,这首古诗对于初学古诗的学生来说非常抽象、难懂,如果我们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古诗硬生生地摆在学生面前,学生难免会觉得糊涂、乏味,不能理解古诗的意境,不能体会到学古诗的乐趣。
但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就能把鹅的叫声、鹅的形象以及鹅的动作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这样就能使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
二、激发兴趣,寓教于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催化剂。
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刻地感知、意会、思考,并进一步去创造。
兴趣的力量之大显而易见,如果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能使教学寓教于乐。
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比较有限,恰好多媒体在这方面表现了高度的优越性。
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a53fc3f4f705cc17552709fc.png)
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从最初的视听技术的运用到目前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已经使传统的直观教学方式拓宽为多种媒体的教学。
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时空的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优化作些论述。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画龙点睛突破难点《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
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讴歌了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
课文虽然篇幅不长,却构思精巧。
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崇高品格,现在的小学生对那时的社会背景很陌生,这就给本文的学习加大了难度。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做的:1.利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录像突出教学重点: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白杨的特点。
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了白杨树“高大挺秀”的外形特点和“生命力顽强”的品格特点后,播放自制的第一段录像《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画面上,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直插蓝天,在漠漠黄沙中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了白杨树的特点,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一种美的情境之中,接着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2.利用“建设者建设新疆及新疆变化”的录像突破教学难点:了解新疆建设者的品格,发现白杨树与建设者的共同点。
当学生通过交流查找的资料,初步了解了一些新疆建设者建设新疆的事迹后,再放这段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了边疆建设者艰苦创业的情景和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心中充溢着对建设者由衷的敬佩。
多媒体的使用让语文教学更优化
![多媒体的使用让语文教学更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95c782c55fbfc77da269b129.png)
多媒体的使用让语文教学更优化二十一世纪,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使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
多媒体教学也由于其具有信息传递的直观性,知识更新的便利性、媒体内容的丰富性以及形式的新颖性等特点走进了课堂,它突破师生之间仅凭语言、概念传递信息的成功之路,创造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汇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了人的感知空间和时间,提高了主观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加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一、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一支点燃的火把,是最好的老师。
多媒体教学以直观形象、新颖生动的形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有大量形象的教学内容需要展示,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其中包括大量的图片、影音资料和影视资料。
而多媒体技术,能以超文本和超媒体的非线性方式组织媒体信息,教师容易控制,且交互性好,为多媒体信息的呈现提供极好的展示平台,使之成为学科教学或个性化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诗歌着眼于“歌颂”,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网上下载的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融入到课件中去,再配上有关黄河的八幅图片,第一幅图片是九曲连环的黄河整体图,第二幅是黄河夕照图,第三幅到第八幅是黄河壶口瀑布不同角度不同季节的图片,这样就能更好的从视、听感官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多媒体教学,优化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重要手段。
运用多媒体资源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运用多媒体资源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eb390bdcc1c708a1284a446f.png)
运用多媒体资源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电教手段,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感染力,使教育信息从多种渠道去刺激学生大脑,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充分占有使用,更有效快速地实现信息的交流,从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的图片动画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雷雨》一课,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制作了精美的趣味盎然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忆观察到的雷雨景象,接着让学生观看雷雨的景象,乌云压下来,狂风吹得树枝乱摆,雨哗哗地下起来,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在天空……活动的画面中夹杂着风声雷声雨声蝉鸣声蛙叫声。
在声光色像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对雷雨这一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课文的有利得心理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地转向课文内容的学习。
再如:教学《笋芽儿》一课。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了解竹笋的生长过程中,学习笋芽儿冲破一切阻力茁壮成长的精神。
上课开始,我首先播放一段竹林景观的录像。
先将青翠欲滴的竹亮。
再将镜头逐渐聚在竹笋上,使学生感知竹笋的形、色。
此时及时提问:笋芽儿是怎样成长为竹子的?需要哪些生长条件?来诱导学生思考,拉开了学习的序幕。
接下来教师可边讲故事,边放“雨声”、“雷声”的录音,边投影各种情景:如笋芽儿扭动、向上钻、脱壳、成长、小草摇动以及雨景、桃红柳绿,太阳出来等等,这样,学生如同置身于大自然中,随着文中各种人物的出现,轻松愉快饶有兴致地学习了课文。
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628fab0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5.png)
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带来诸多益处,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有趣、高效的学习环境。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势1、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
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一段生动有趣的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丰富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相对有限,而多媒体技术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课外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索相关的图片、故事、诗词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时,展示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图片和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所描绘的雄伟景象。
3、突破教学重难点有些语文知识比较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讲解汉字的结构和笔画时,使用动画演示汉字的书写过程,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笔画的顺序和走向,从而提高书写的准确性。
4、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传递更多的信息,节省教师板书和讲解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多媒体课件可以重复使用,方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比如,在教授《桂林山水》时,播放桂林山水的优美风光视频,配上悠扬的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的美景之中,更好地理解课文中对山水的描写。
2、直观演示对于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的知识,通过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
例如,在学习《蝙蝠和雷达》时,用动画展示蝙蝠利用超声波飞行和雷达工作的原理,使学生轻松理解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化作用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化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aa6537ca417866fb84a8e91.png)
学 生进入 到 自然真 切 的情 景 中进 行语 文 学习 ,可 以身临其
如 在 讲 授 《 琶 行 》 时 , 可 通 过 引入 著 名 表 演 艺 琵
境 地体 会到 网络世 界 的无穷魅 力 ,打破虚 拟视 听环 境和 真 术 家 孙道 临 的配 乐 朗诵 实现 对 学 生 的 “ ” 。借 助 多媒 启 实 多媒体 世 界之 间的壁 垒 ,而 且 学生可 以现学 现用 ,教师 体 ,让 学 生渐 入 诗 人所 构 筑 的 艺 术佳 境 ,通 过孙 先生 的
而 愉 快地 获取 知识 , 发展 能力 ,对优 化 课 堂教 学起 到重 要作 用 。 关键 词 多媒 体 ;优化 ;语 文 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技术教育手段正在逐 歌 颂和母 亲不 能分享儿 子成功 的伤感 。 步进入 我 国的农 村学 校教 育 ,表 现 出其 独特 的优越 性 。如 2 利用网络信息 ,以多媒体为平台,优化教学手段
感 受 杜 甫 的 生平 , 了解杜 甫 的思 想 及 当 时 的社 会 背 景 ,
样 的活动 情境 ,让 学生在 动手操 作 中主动探 索 ,充 分发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再 通 过 画面 想 象 :在 这样 的社 会 环 境 下 的诗 人 ,他 的创 其 创造性 ,学会 自主学 习、合作 交流 、 自我评价 。网络环
的学 习热情 和学 习潜 能 。在 课堂 教学过 程 中利 用 多媒体 网 要 在 课 堂 上 训练 的题 目事 先 准 备 好 ,上 课 的时 候 清 晰地
络 教学 资源创 设不 同类 型的 学习情 境 ,在 教师 的 引导下 , 投 映在 银幕 之 上 ,既省 时 、省力 ,又 能 取得 良好 效 果 。
合理使用多媒体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合理使用多媒体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820bc252312b3169a451a4ee.png)
合理使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尤其是网络教学的兴起与普及,以其交互性强、资源丰富、以学为主、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优势,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了理想的环境,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与活力。
在语文教学中,合理使用网络多媒体设备,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合理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人去探求新知、发展能力的源泉。
小学生具有好奇喜新的特点,教学中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有助于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新奇的故事和优美的音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例如:在教学杜甫的《绝句》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以故事入题,告诉学生这首诗是由四道菜而来的。
据说,安史之乱后,杜甫住在成都城外浣花溪草堂,生活窘迫,经常有上顿没下顿。
有一天,杜甫的好朋友--大诗人王维来访,杜甫非常高兴,要夫人炒几个菜款待客人,可家里只剩下两颗葱、两个鸡蛋,别的什么也没有了,去买吧,家里却一文钱也没有了,但杜甫执意要夫人炒几个菜,于是,妻子就用这两棵葱、两个鸡蛋做了三盘一碗--四个菜,杜甫看到后就吟出了这四句诗,吟罢,和王维哈哈大笑。
那么,这四个菜分别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
(电脑课件动画显示:)杜夫人端出的四道菜对应诗句及其意境构成的画面第一盘:两根翠绿的葱叶上放着两个蛋黄两个黄鹂鸣翠柳第二盘:一排蛋白上放着两根青葱叶一行白露上青天第三盘:两根葱白窗含西岭千秋雪四:一碗水上面漂着两个蛋壳门泊东吴万里船接着回放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想象力的丰富和心境的乐观豁达,然后是配乐诗朗诵,最后,播放清音乐让学生配乐朗读。
引人的故事,生动的画面,柔美的音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无意注意被充分激活,这节课结束时,学生不但会背了诗句,也理解了诗意。
2.合理使用多媒体,理解课文内容由于小学生知识面较窄,见识少,有些课文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优化语文课堂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083d5d29482fb4daa58d4b77.png)
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需要输入、储存、加工、处理以及输出反馈。
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摄取大量信息的过程中,主要感官对信息的吸收比率为视觉占83%,听觉占11%。
多媒体具有声、色、光、形以及视听结合的特点,以直观、形象的图像,鲜艳的色彩,逼真的音响,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富有感染力。
由此可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在图文声并茂的情境中获取知识,更加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一、应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明确并掌握这一点,教学才会有好的效果。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缺乏感染力,老师不停地说教,使一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运用声色俱全的多媒体手段可以将历史或未来的认知对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拓宽学生的活动范围,将巨大的空间与微观世界的事物展示在学生面前加以认知,从而创设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易牵动学生的情感,学生从中更容易找出自己的兴趣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包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情动人,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生动的生活场景。
在作者笔下,不但有声、有画、有景而且有情,但是由于学生受年龄、生活阅历、生活条件等的限制,很难深刻理解作者的生活和情感,更不用说引起感情的共鸣了。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
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的思想感情能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共鸣,我让学生一边听伴有哀乐的编辑录音范读,一边观看荧幕,再现三十五年前首都人民与总理告别那催人泪下的悲壮场面。
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那迎送灵车的行列中。
他们边听边流泪,对当时人民“等灵车,心沉痛;望灵车,心欲碎;送灵车,心相随”的沉痛心情有了深刻的体会。
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语文课堂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e1ce298ecc22bcd126ff0c20.png)
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
而语文教材中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博大精深的知识世界,如果仅仅靠教育者的口耳传授,显然不可嫩达到全面快速的传播效果,而当各种现代教学媒体进入教育领域后,人们可以借助各种媒体的经验替代功能,达到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古为今、化虚为实的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中有很多艺术性、趣味性极强的课文,运用多媒体创设一种美好的情境,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1、视觉情境:在教学《颐和园》时,教师首先播放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让学生一边观赏一边听录音,仿佛身临其境,不禁心旷神怡,激起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问题情境:在教学《在希望的田野上》时,可以利用录音,播放这首歌曲,教师在学生充分领略歌曲的优美旋律的同时,思考:歌词中的“希望的田野”指的是什么?然后,根据学生急于知道答案的心理,让他们带着疑问读课文,很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情形,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语文课中有些文章所写的人、事或景、物等,由于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运用多媒体再现情形,使学生融入其中,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成为一个直接的参与者。
这就为解决文章的重难点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例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要求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当年圆明园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但是,由于学生对圆明园缺乏感性认识,很难想象出当年圆明园的辉煌。
教师在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圆明园的原貌。
使学生亲眼目睹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很容易的了解圆明园“众星拱月”般的总体布局。
让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让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5e162a2f2f60ddccda38a051.png)
让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形式进军教育领域。
多媒体教学更是以为课堂提供了一种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具有的环境,使视觉等多种感觉并用,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了学生的时空,提高和加宽了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深度和范围,提高了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而倍受青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视觉等感觉器官,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强烈求知欲,使他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这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恰当地使用这些资源,可以有效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一、激发兴趣,高效课堂“兴趣是能力的源泉”,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语文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可深入挖掘教材中审美因素,运用图片、音乐、动画、制成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描述意趣横生的人物、场景创设一种审美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上《乡愁》时,可以考虑到现在的学生对于现代诗歌是较为陌生的,不妨先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关于《乡愁》等有名的配乐朗读,在上课文前播放给学生听,这些优美的配乐朗读可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使学生对乡愁这个“浓浓的思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愉悦的学习环境。
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如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篇课文,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抗日战争时代背景大多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一定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可以借助图片和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视觉的图片打动学生的心灵,再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诗歌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多媒体教学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优化语文课堂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f2129f78f242336c1eb95e43.png)
多媒体教学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本教案来打天下,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
如今随着教育的改革,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在城市和山区学校都得到了广泛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进入课堂教学己成为一种趋势,并且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
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
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已成为现实,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给学生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认知能力,促进思维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小学生心理特征具有明显的好奇心,而且坐不住,记忆力不集中。
在思维特点上又以形象思维为主,且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发展阶段。
爱因斯坦也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
如果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
年复一年,形式照旧,枯燥单一,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的出现,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让学生欣赏了一幅幅形象生动的图画,还配上优美的乐曲,让学生感受了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游荡了漓江,感受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
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468b2d4cbe1e650e52ea9990.png)
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如何善用现代教育媒体,使之有机融入语文课堂,实现整合性发展,从而优化现代语文教学是摆在我们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那么怎么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利用现代媒体的大容量存储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突显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现代教育媒体信息量大、内容充实、形象丰富,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新颖、有趣、富有艺术性与综合性的知识、信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还能充分展现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突显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内涵。
例如,语文网络课《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教师首先从网上寻找有关地球面貌的图片和资料,再将课文内容与相应图片资料结合,制作成网页。
学生通过网上提供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感受到地球原本是多少美丽、多么迷人。
由于人类的肆意破坏,地球变得满目疮痍,看后令人十分痛心。
教师再让学生结合图片,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直观的画面使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深深感受到地球对我们人类是多么慷慨,而我们带给她的却是巨大的伤痛。
丰富的图文资源展现了语文教材所特有的人文因素,学生从中感受到地球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同时对地球母亲寄予无限关怀。
学完课文,教师利用bbs留言公告板让学生把自己最想说的话打在屏幕上。
“请保护我们的母亲吧!”“请关心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还她绿色,还她生命”……这样感人肺腑的话体现了孩子们的心声。
现代教学媒体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呈现了知识的立体化与丰富多彩,还充分发掘出了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学生学后感受十分深刻,纷纷表达了自己对地球母亲最强烈的关爱,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在此集中体现。
二、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独特的认知体验,体现语文教育的多元化现代教育媒体能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将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利用其视听、时空、动态优势,通过创设情景,展示现象,虚拟现实等手段,引导学生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它将静止、抽象、干涩的书面文字变为活泼、具体、有血有肉的直观形象,学生认知体验,产生情感,诱发探究动机,构建多元、多维、多角度的教学系统。
巧用多媒体 优化语文教学
![巧用多媒体 优化语文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c8aeb2c9d5bbfd0a79567377.png)
【 作者简介 】 朱振国,男,中共党员,江苏 省第六届十佳春
蕾园丁 ,多年从事农村一线教 学。在教 学实践和课程改革 中。
该 同志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关心 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学习和 研 究 总 结 科 学 实效 的教 学 方 法 ,形 成 了一 定 的教 学 思想 与 教 学 风格 。
人 画面,配 以旁 白,唤起学生 回忆课余生活 中与诗歌中少先 队员类似的情境 ,再披 文入境 ,朗读课文 ,展开讨论 ,激起 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对祖国和人 民的感激之情 。
多媒体教学能够把黑 白的、静态的文字转化 为感性 的、 鲜活 的情境 。例如 ,教学苏教版 国标本三年级上册 《 做一片
美的叶子 》中 “ 叶为大树而生 。春天的时候 ,叶子嫩绿 ; 绿 夏天的时候 ,叶子肥美 ;秋 叶变黄 ;冬 日飘 零一 回归大树 一
想一想 ,说一说 ,每个人 和叶子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人应该 怎样去做 “ 片美 的叶子” 一 ,模仿文章行文方法 、立意写一段
话 。这样的小练笔 ,读 写结合 ,着眼于 “ 抓好起步 ,打牢基 础” 既巩固了学生理解课 文内容 的效果 ,又培养了学生学习 ,
愉悦 。 三 、 巧 用 多媒 体 。巩 固 效果 。拓 展 延伸 。
出图像 、文字 、声音等信息 ,为教学过程创造 出轻松愉悦的 情境 。例如 ,教学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 《 让我们 荡起双
桨 》一课时 ,可利用多媒体播放 电影 《 国花朵 》片段 ,再 祖
现 课 文 “ 领 巾迎 着太 阳 ,阳光 洒 在 海 面 上 … … ” 描 述 的 动 红
优 化 语 文教 学
习朗读 。当学生对文本有了初步的印象后 ,我便播放孩 子们 快乐划船 的画面 ,引导学生观察 图画中人物的神情 、动作 以 及水 中鱼儿 的表现 ,再引领学生 透过人物 的外在表现揣摩人 物 的内心 。当学生吃透了文段 ,有 了强烈 的朗读欲望时 ,我
优化多媒体课堂 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优化多媒体课堂 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44d2bbe081c758f5f61f6717.png)
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有 《E j 大荒的秋天》 《 、西湖》 《 、 拉萨 的天
空》 描 写风 景 的 文章 , 多学 生 都 未 到 过 这 些 地 方 , 等 很 即使 文 章
的语言再华美 , 学生也无法真正地感受 出风景 的美 。如果教学 时采用多媒体 , 教师在 网上寻找一些有关课文 的 能 力 。 学 生在 阅读 过 程 碰 到 困 难 时 , 往 往 依 赖 于 上 述 多 媒 体 信 息 的呈 现 方 式 , 样 就会 就 这 使得 学 生 很 难进 入 文 本 , 别论 语 言 能力 的 提 高 了 。 更 ( ) 三 多媒 体 课件 制 作 的 复杂 性 。多 媒 体 的运用 主 要 以课件
与语 言 接 触 。 基 于此 , 多媒 体 技 术 的 运 用 和 语 文 科 教 学整 合 在
的过 程 中 , 者提 出 以下几 项 原 则 : 笔
是“ 过去式 ” 特别是一些课文表现的主题和 内容距离现代生 的, 活 显得 陌生和遥远 , 这时利用多媒体 的纪录片放 映、 图片展示
等 功 能 , 能 让 学 生 有 一 个 直 观 的 感 受 , 够 更 好 地 进 入 文 本 就 能 的 解读 与 分析 。 ( ) 大 课 堂 容 量 , 大 学 生 的 知 识 范 围 , 学 生 能 更 好 三 增 扩 使
功 能 , 对 先进 的多 媒 体设 备 是 一个 不 小 的浪 费。 这 以 上 的 局 限 造 成 多 媒 体 技 术 在 平 时 的 语 文 教 学 中 使 用 率 不 高 , 出现 了多 媒 体 的运 用 与 语 文 教 学 目标 发 生冲 突等 现 象 。
( 集合多种媒体信息, _) 运用音乐、 图片 、 影片等使 学生获
边欣赏, 读文, 边 相信 一定 会 取得 很 好 的教 学 效 果 。 ( 不 受 时 间 、 间 的限 制 , 现 真 实 情 境 , 二) 空 再 帮助 学生 更 直 观 地理 解 文本 所 反 映 的背 景和 感 情 。入选 语 文 教 材 的文 章大 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多媒体语文教学发表时间:2009-12-04T16:34:31.450Z 来源:《新华教育导刊》2009年第3期供稿作者:梁莉霞[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梁莉霞(中山市石岐中学广东中山528400)【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形象,增强课堂的密度,提高信息含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但同时它也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些教师会过分强调课堂容量,过分追求直观形象,淡化了教学语言,抹杀了学科个性,然而,我们怎么才能优化多媒体语文教学呢?那就必须适时、适量、适当。
【关键词】优化;多媒体语文教学Excellent turn a multimedia language teachingLiang Li-xia【Abstract】Along with information technique of day by day development, multimedia extensive application at the classroom teaching.Make use of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multimedia lesson piece, ability transfer student of study aggressive, make the content of course keep view image more, strengthen classroom of density, exaltation information content, development student of innovation ability etc.;But in the meantime it also existence some mistake area, some teacher would over-emphasize classroom capacity, excessively pursue to keep view image, downplayed teaching language, annihilated academics character, however, we how excellent turn a multimedia language teaching?That have to be well timed, just the right amount of, appropriate.【Key words】Excellent turn;Multimedia language teaching1.多媒体语文教学的优势今天,多媒体教学已经越来越普及,越来越显示出其无限的生命力,无可否认,多媒体在教学尤其在语文教学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1.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语文课堂,为语文教学创设了丰富多彩、逼真形象的语言环境。
集文字、图像、动画于一体的教学环境很容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记住所呈现的新知识,而且能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观察,使其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使学生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问题,无疑能提高教学效果。
1.2使教学的内容更直观、更形象,能加强学生的记忆。
我们知道:人们对于信息的接受主要来自五个感觉器官,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其中前三者占了百分之九十五的信息量。
而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使教学的内容更直观、更形象,这样肯定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强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1.3增强了课堂的密度,提高了信息含量。
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弥补了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不足。
教师能根据需要反复多次地呈现教学信息,使学生能通过形象的动态图形一目了然,收到意外的教学效果,拓宽信息传递的渠道,提高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强了密度。
课堂学习的内容是有限的,而多媒体手段则可以短时间内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东西引入课堂,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容量。
1.4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准。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落实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中,让全新的多媒体教学贯穿其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有在能力与情感的双重作用下,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获得有效发挥。
计算机多媒体能够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和丰富的教学情景,使学生通过多种感知激发求知欲望,激发想象思维,以加强知识的主动理解和运用,促使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2.多媒体语文教学的误区多媒体在语文教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部分教师在运用多媒体位未能把握正确的“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
2.1过分强调课堂容量,影响教学效果。
多媒体手段为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便利,有些教师惟恐传授的知识不够,不辞劳苦地把所有能收集到的资料全带进课堂塞给学生,结果使课堂容量过大、学生负担太重,加之图像的快速切换,亦很难从中捕捉教学难点和重点,从而造成学生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对知识也只能蜻蜓点水式地吸取。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给知识的陈述提供了很大的自由空间。
在语文教学中,就一篇具体的作品而言,其包含的信息量是十分大的,教师尽可能多地渗入与之相关的资料、知识,理论上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贪多的结果只会影响教学效果。
2.2过分追求直观形象,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拓展。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突破了文本信息的局限性,使许多知识、情节能够直观化、形象化。
因而有些教师在语文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总是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将语言文字信息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把握了事物本身的同时也束缚了其自身思维的拓展。
文学作品所描绘的景物和人物形象在学习者脑海中的再现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但绝不是最终目的。
多媒体通过对文学作品所涵括的文字、声音、图像、颜色、情节等的处理,只能达到对作品的初步审美要求,却无法更深地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而多媒体的显示让学生以为这就是作品的全部,从而在主观上拒绝对这些生动可感的形象进行更深入的思考,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再创造就缺少了理性分析,从而导致其思维的萎缩。
2.3淡化教学语言,阻碍了师生情感的交流作为用语言构筑起来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十分重视情感的交流。
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分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在多媒体教学中,因为大部分信息可以从屏幕上直接获取,教师往往只是考虑如何将这些画面或文字以口头语言连接起来,这样就出现以复述画面文字代替教师自己教学语言的窘境。
这样,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每个有经验的老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然后作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举首投足、脸部表情得到鼓励,受到启发。
这种交流是无声的却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另一种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满堂灌”。
2.4抹杀语文学科个性,弱化教学主体的弹性与张力多媒体能把本学科的教学内容都集中成形于统一的课件,使用者只须依序点击即可教学,但它却消融了各学科本身固有的特点。
尤其是语文学科,被多媒体教具“规定”成为与数理化等学科内容不同、形式一样的翻版,则严重偏离了语文学科的个性。
一些教师开展的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置语文学科的能动性、灵活性、人文性于不顾,把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固定在一张张软盘上,偏离了语文学科的个性要求。
语文教学本身是灵活多样的,学生的实际水平决定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而这些有血有肉的符合学生客观实际的教学活动一旦被固定成标准化的操作模式,不可避免地会弱化教学主体的弹性与张力、阻碍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之最终成为机器的操作者和解说员。
3.如何优化多媒体语文教学多媒体有其优势,同时也有其误区。
那么,怎样才能使多媒体教学优化其效果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三适:适时、适量、适当。
3.1适时。
“适时”就是找准切入点,相机而用。
如课前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多媒体动感画面容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一节课不同时间出示多媒体教学效果是不同的,如一位教师在讲解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出示由《背影》改编的电视小品《背影》,教师最后讲解课文;而另一位教师一上课先让学生电视小品《背影》,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最后教师讲解。
同样一节课,出示的先后顺序不同,产生差别较大的教学效果。
后一位教师先让学生电视小品《背影》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更加全神贯注地学习文本,而第一位教师在中间出示,不仅调动不起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影响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用在该用的时间事半功倍,用在不应该用的时候画蛇添足事倍功半。
如果学生的每一节课自始至终满堂都是图片、音乐、动画的“盛宴”,对学生视力、听觉有害很易审美疲劳,削弱了独自感悟能力、想象力、理解力,更无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益。
3.2适量。
多媒体的使用要做到适量,过分依赖多媒体会适得其反。
比如教《邓稼先》一文,有的老师既链接作者及文章的相关资料(包括给学生开出的作者的佳作名篇及获奖情况等),还链接许多专家学者对其人其文的评论和分析等。
表面上增加了信息量和课堂容量,实际上游离于课文教学之外的大量无用信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因为学生既没对文本阅读和欣赏,也没对问题分析和讨论,认知语文和体验情感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都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其价值应是为师生所用,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帮助。
而什么时候需要这种帮助,要看是不是不用就不行。
要当用则用,不用则弃,不要为“装饰”课堂而用。
每一节课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出发,防止内容过多,形式过多,看而无用的现象发生,引起学生疲劳,影响学生效果。
3.3适当。
“适当”就是指多媒体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之处,用在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之处。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的一节课从开始到结束全部是多媒体展示,屏幕占据了黑板所在的位置,电脑代替了教师,如果把教师的录音加进多媒体,设置为自动播放,完全可以不用教师了。
多媒体永远代替不了教师,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
多媒体应该用在用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解决或者不易解决的地方。
在教学中教学大纲规定必须开的实验由于学校条件限制而不能开设,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学生不易接受,为了使教学内容直观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了开阔学生视野,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