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建筑垃圾的处理对我国的借鉴
推动洋垃圾治理的国际经验交流借鉴他国成功经验
![推动洋垃圾治理的国际经验交流借鉴他国成功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2356890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b.png)
推动洋垃圾治理的国际经验交流借鉴他国成功经验洋垃圾治理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都应积极参与并分享解决办法。
借鉴他国成功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加快洋垃圾治理的进程。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际经验,并探讨如何将其应用到我国的洋垃圾治理实践中。
一、德国的回收制度德国是世界上回收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回收制度可以为我国的洋垃圾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德国通过建立健全的回收网络和政策支持,鼓励人们将废弃物分类投放,并提供相应的经济激励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的回收制度重视的是垃圾减量和资源再利用,而非焚烧或填埋。
这种回收制度的关键在于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更加可持续的循环经济模式。
二、日本的可持续消费模式日本在解决洋垃圾问题上具有丰富经验。
日本实行了一种名为“3R”的可持续消费模式,即减少(Reduce)、重复使用(Reuse)和回收(Recycle)。
这种模式要求人们在购买商品时,尽量选择包装简单、易于清洁和重复使用的产品,同时在使用完毕后进行分类回收。
此外,日本政府还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降低产品的环境影响,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借鉴日本的可持续消费模式,我国可以加强产品设计和消费者教育,从根本上减少洋垃圾的产生。
三、加拿大的政策引导加拿大在洋垃圾治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引导措施。
加拿大政府制定了具体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同时设立了相关的监管机构,对垃圾处理和回收进行有效管理。
此外,加拿大政府还提供了一系列的经济激励措施,鼓励企业投资研发环保技术,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
通过政策引导,加拿大成功地提高了垃圾处理的效率,减少了洋垃圾的输入。
我国可以借鉴加拿大的政策引导模式,加强顶层设计和监管力度,推动洋垃圾治理的全面实施。
四、荷兰的监测与数据管理荷兰在洋垃圾治理方面注重监测与数据管理。
荷兰建立了健全的垃圾监测体系,并通过数据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荷兰政府将垃圾处理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并通过科技手段,提高了垃圾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国内外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现状对比及启示
![国内外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现状对比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f7a49ba27284b73f342501f.png)
国内外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现状对比及启示摘要:我国每年建筑垃圾产量越来越多,从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角度出发,如何将建筑垃圾高效回收利用已成为我国亟需研究和处理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国内外建筑垃圾再利用现状分析对比,找出我国建筑垃圾再利用存在的差距,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建筑垃圾高效再利用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启示引言通俗讲,建筑垃圾是指各类建筑物及构筑物由于新建、重建、维修、拆除或自然灾害损害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及其他废弃物的统称。
大部分的建筑垃圾经处理后,可作为再生建筑材料被回收利用。
近几年,我国每年建筑垃圾的排放总量占城市垃圾总量的比例约为40%。
这些建筑垃圾如果未被及时处理,将直接或间接造成多方面的危害,例如破坏生态占用大量土地,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等。
从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角度出发,如何将建筑垃圾高效回收利用已成为我国亟需研究和处理的突出问题。
1 国外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现状日本对建筑垃圾循环再生利用的研究较早,将建筑垃圾视为“建设副产品”,不允许随意处理。
从1974年起,相继在建筑协会中设立了“建筑废弃物再利用委员会”,并于1997年制定了《再生集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
此后陆续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拆除混凝土为主的再生工厂。
1998东京都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率已达到56%。
此外,日本对建筑垃圾的细分多达20多种,法律对不同建筑垃圾的处理办法也有不同的规定,建筑垃圾相关领域立法相对完备。
例如规定一些种类固定、大量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在“再生资源化设施”中集中处理。
明确在工程建设中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的主要负责部门。
日本处理建筑垃圾的主要原则是减少施工现场垃圾产生和尽可能再利用。
建设项目的发包方和施工方有义务在建设过程中减少建设垃圾的产生,建材供应商有义务生产可再生利用建材,建筑设计单位在设计中需采用能再生利用的建材。
目前日本建筑垃圾的再资源化达96%,其中混凝土再资源化率高达99.3%。
国外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对中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bf86961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b5.png)
国外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对中国的启示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才刚刚起步,虽然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陆续出台,但很多城市的垃圾焚烧厂、填埋场也是陷入紧急状态,垃圾问题迫在眉睫。
西方发达国家垃圾分类工作起步早,发展快,他们在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再利用中的经验,具有很大借鉴价值,对我国垃圾分类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一、完善垃圾分类的顶层设计完善的法律保障制度是垃圾分类顺利推行的重要保障。
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在垃圾分类与管理上都有严格的法律条例和监督机制。
美国有旧金山的《垃圾强制分类法》,日本有《废弃物处理法》以及具体细致的各类废弃物处理细则,新加坡有《环境公共健康(一般废弃物收集)管理条例》,全都清楚、细致地规定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操作处理流程以及奖罚制度。
垃圾分类工作复杂繁琐,仅靠自觉是不能实现的。
因此,国家层面应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立法,用法律保障垃圾分类顺利实施。
如国家可以细化垃圾强制分类的要求,明确政府、社区、生产企业、环保社团、物业公司、居民等垃圾分类主体的不同责任,将垃圾分类的实行情况纳入到地方绩效考核之中。
同时应明确政府的主导地位,依靠法律捋顺政府、市场、居民等各个主体之间的联系。
赋予政府权利,规定政府义务,明确各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建立垃圾分类标准化管理体系,细化垃圾分类标准,规定垃圾回收时间,健全和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和奖罚制度。
在梳理我国现有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制定系统化的垃圾分类管理法规体系,使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有法可依,有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二、加强宣传教育要使垃圾分类持久有效地推广下去,首先要做的是提升全社会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的意识,只有公民形成自觉垃圾分类的意识,才能将垃圾分类工作落在实处。
对此,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全方位宣传形式——丰富宣传主体。
垃圾分类是一场社会各界参与其中的环保运动,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垃圾分类的主体,都负有宣传教育的职责和义务。
政府在宣传教育中应起到主导作用,制定规范和技术扶持。
垃圾分类在国外的实践与启示国际经验借鉴
![垃圾分类在国外的实践与启示国际经验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6d399e9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5.png)
宣传教育与社会参与
宣传教育:通过媒 体、学校、社区等 渠道进行垃圾分类 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社会参与:鼓励居 民、企业、非政府 组织等社会各界积 极参与垃圾分类实 践
激励机制:设立垃 圾分类奖励制度, 如积分兑换、减免 费用等,提高居民 参与积极性
法律法规:制定严 格的垃圾分类法律 法规,确保垃圾分 类实践的顺利进行
国外垃圾分类实践的启示
立法保障与严格执行
立法保障:各国政府制定严格的垃圾分类法律,确保垃圾分类的实施
严格执行:政府对垃圾分类的实施进行严格的监管和处罚,确保垃圾分 类的执行
教育宣传:各国政府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责任感
社会参与:各国政府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垃圾分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 的良好氛围
技术创新与设施配套
技术创新:采用先进的垃圾分类技术,如智能分类系统、生物降解技术等 设施配套:建设完善的垃圾分类设施,如分类垃圾桶、分类运输车、分类处理厂等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设施配套 社会参与: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参与度
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
实践:美国各州和城市都有自己的垃圾分类标准和规定,如纽约市实行 “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分类。
教育:美国注重垃圾分类的教育和宣传,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活动等方式 提高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
技术:美国在垃圾分类处理技术上具有领先地位,如垃圾焚烧发电、生物 降解等。
其他国家的垃圾分类制度与实践
THANK YOU
XXX
利用
技术研发:加 强垃圾分类与 资源化利用的 技术研发,提 高资源回收利
用率
社会参与:提 高公众对垃圾 分类与资源化 利用的认识, 鼓励公众积极
国外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渣土的利用已取得许多成功的处理技术和经验
![国外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渣土的利用已取得许多成功的处理技术和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e342b0d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0.png)
国外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渣土的利用已取得许多成功的处理技术和经验第一篇:国外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渣土的利用已取得许多成功的处理技术和经验国外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渣土的利用已取得许多成功的处理技术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日本十分重视建设工地废弃物资源的再生利用,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加工厂,生产再生水泥和再生骨料。
日本1991年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须送往再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
1995年日本全国建设废弃物约9900万吨,其中实现资源再利用的约5800万吨,利用率为58%,其中混凝土块的利用率为65%。
美国燃气研究所研究的Cement-Lock再利用技术,是一种经济的、环境友好的处理有无机污染物的方法,不仅能够处理建筑垃圾,还能处理城市污泥、化学垃圾、焚烧灰等。
该技术是将不低于20%%的污染物质与改性剂混合,在1204℃~1399℃反应熔炉的氧化气氛中,有机物被完全破坏,转化为CO2和水,Cl的化合物被分离,重金属被锁定在熔体中。
熔体经淬冷、磨细,掺加外加剂后便制成高质量的水泥。
Cement-Lock技术不要求对准备利用的污染原料进行预处理,对所有污染物全部清除,且不产生像传统水泥生产过程产生水泥烟粉尘、大量NOX等那样的二次污染。
另外,城市产生的渣土还可以用于人工造景、填巷道等。
东京都为了合理有效地处理、再利用建筑施工产生的渣土,制定了《建筑渣土处理指导方针》。
《方针》规定,施工时产生的渣土必须自行处理(回收、利用)或交由专业机构处理,费用由施工方负责。
该方针对建设渣土进行了分类:1.非自硬型建筑渣土;泥水状渣土,特点为含水量较高,可以使用机械式脱水法对渣土量进行消减;泥土状渣土,特点为含水量较低,不适合使用机械式脱水法;2.自硬型建筑渣土,由于其中混入了水泥,放置后可自动凝固。
处理建筑渣土要从渣土的产生环节进行控制。
“渣土回收利用”理念首先应用于施工现场。
根据施工中的各项工艺,如脱水、浓缩、干燥等,就地合理利用、处理渣土,从而达到抑制渣土总量的目的。
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的国际经验与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f4a4ce8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47.png)
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的国际经验与借鉴近年来,建筑垃圾的减排与资源化利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作为人类活动中产生的重要固体废弃物之一,建筑垃圾的高效处理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各国纷纷借鉴国际经验,加大建筑垃圾减排和资源化利用的力度。
本文将介绍国际上一些成功的案例,以期为我国的建筑垃圾处理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尼日利亚的垃圾分类与处理体系尼日利亚位于非洲西部,是一个人口众多且经济脆弱的国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尼日利亚面临着废弃物大量积累、处理不当和环境污染等困境。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尼日利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建立垃圾分类与处理体系,并借鉴了国际上的经验。
首先,尼日利亚通过立法和宣传教育,提高了社会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意识,鼓励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
其次,尼日利亚政府投资兴建了一系列垃圾处理设施,包括垃圾转运站、垃圾焚烧炉和垃圾填埋场等。
这些设施能够将垃圾转化为能源或者有机肥料,并有效减少了废弃物的堆放量。
二、德国的循环经济模式德国作为循环经济的典范之一,展示了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的成功经验。
在德国,建筑垃圾被视为二次资源,通过循环利用,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德国政府鼓励企业采用“绿色建筑”原则,即在建筑设计、建造和拆除过程中,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并鼓励使用可再生材料。
此外,德国政府制定了严格的废物处理法规,要求企业和居民按照规定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提供相应的回收和处理设施。
三、日本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日本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因此垃圾再生利用对于其经济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日本在建筑垃圾减排和资源化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首先,日本政府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研发和应用先进的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包括垃圾分类技术、焚烧技术和回收技术等。
其次,日本政府通过经济激励措施,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建筑垃圾再生利用设施。
最后,日本政府与各界合作,推广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概念和实践,提高了社会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浅谈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
![浅谈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def6e42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f.png)
浅谈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摘要:建筑垃圾是数量庞大的固体废弃物之一,环境危害极大。
因此,有必要探索科学有效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进我国"无废城市”建设。
目前,我国在建筑垃圾管理实践中仍存在法律规范欠缺、协同连接不畅、责任意识薄弱、管理措施不完备等问题。
所以,本文论述了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状况,并通过案例剖析先进的模式,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垃圾;国内外;现状引言施工建设单位进行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房屋装修中产生的弃土、弃石、弃料及其他废弃物统称为建筑垃圾。
随着城镇化进程日渐加快,各类工程项目急剧增多,建筑垃圾产量也与日俱增,已占城市垃圾总量的 30%~40%。
据统计,2017年我国建筑垃圾年产量已超过 20 亿t,并以每年 10% 的幅度高速增长,且此涨幅也在继续增大,预计到 2022 年建筑垃圾年产量将达35 亿t,如图 1 所示。
建筑垃圾中的有机物、金属、非金属污染物和粉尘等,经太阳暴晒、雨水冲刷等,会产生大量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空气和土壤,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然而,建筑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合理处理建筑垃圾,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有效避免资源浪费。
1国外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情况城镇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探索再生利用建筑垃圾的途径和方法。
采用合理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的控制手段,并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为国家发展提供帮助。
现从法律法规、技术方法两方面分析德、美、日三国的建筑垃圾处理情况。
1.1 国外概况1945 年,德国开始研究建筑垃圾再生利用。
据德国国家统计局给出的统计数据,建筑垃圾年均产量在 2 亿左右,其中约 25% 为建筑物垃圾,60% 以上为开挖土。
2006 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为 87%,截至 2015 年的最新数据显示,其资源化利用率已提高至 90%,这得益于国家的高度重视。
国外城市垃圾处理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城市垃圾处理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226e3a5e767f5acfa1c7cd8d.png)
达 不 到要 求 ,致 使 分 类 运输 和 再 利用 难 以 实现 。究其 原 因,主要是 垃圾 分类 的标 准缺 乏 ,垃圾分类 宣传不 全面 ,
市 民分类积 极性 不够 ,分 类转 运和终 端处理设 施缺 少 ,监
规定不 允许 填埋有 机垃圾 ,并 制定严 格 的排放指 标限制 垃 圾焚烧的废气排放 。
一
司 ( 负责 收集生 活垃圾 )和G r y a公 司 ( 负责 污水处理 )。 私有 公 司包括 两类 ,生产 商为履行 其责任 设立 的再生 公司
和其他 回收公 司。
些 推动措 施 。 比如 ,在多数 城市 ,在居 民区和道 路旁添
置分 类垃圾 箱 ( 桶 ),一些城 市还 在基层社 区设立 垃圾分 类监 督员 ,开展创 建垃圾 分类 示范社 区等 活动 。但 是 ,垃 圾 的分类还 比较 初级 ,完善 的分类 回收体 系还在探 索和发 展 中 。 目前 很 多市 民不 清楚垃 圾应该 如何分 类 ,很 多市 民 仍按 原有 习惯混合 投放垃 圾 ,甚至市 民随处倾 倒垃圾 的现
瑞典 :垃 圾不够用需要进 口
在瑞 典 ,生 活垃 圾处理 的终 极 目标 是 留给下一代 一个 主要 环境 问题基 本解 决 的社 会 。因此 ,所有 垃圾都 必须根 据其特性 正确 处理 ,避免给人类 和 自然造 成危 害。 瑞典 是世 界上垃 圾循 环利用 的领先 者 ,垃圾资 源化效 率 和能力 处于世 界领 先地位 。瑞 典在垃圾 循环 利用方 面取
得了 “ 异 乎 寻 常 的成 功 ” 。每年 和压缩 中转站 、卫生 填埋场 等 。在 垃圾处 理 方 面 ,除 了少 数垃圾采 用焚烧 方式 外 ( 约 占5 %),大多 数 的生活 垃圾仍 以填埋 为主 ( 约 占8 5 %),其 次为堆 肥 ( 约 占1 0 %)。但 是 ,随着 城市人 口规 模 的扩大 ,我 国大多 数 城 市 的垃 圾产 生量与 日剧增 ,与我 国城市 垃圾处 理能力 和
基于国外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谈我国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对策
![基于国外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谈我国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b24060c964bcf84b9d57b7b.png)
1 . 1 我国建筑垃圾产存量 所谓建筑垃圾 , 主要包括建筑渣土 、 废砖 、 废瓦 、 散
落的砂 浆和混凝土 , 此外还有少量 的钢材 、 木材 、 玻璃 、 塑料 、 各种包装材料等 。主要来源 于建筑施 工 、 建筑拆
迁和建筑装修三个方面。 按照国际算法, 每新建 1 万m
平均产生 5 0 0 t 建筑垃圾 , 每拆 除房屋 1 m 平均产生 1 t 建筑垃圾 , 每装修房屋 1 m 平均产生 0 . 1 t 建筑 垃圾 ( 数
1国 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情况比较
余; 虽然我国建筑垃圾产量大但其回收利用率却极低,
大部分城 市的建 筑垃圾 仅有一成被运往 指定的消纳场 所, 处理率不足 1 0 %, 仅有几千万 t 进行 了回收利用 , 再 生利用率 不足 5 %, 与欧盟 国家 每年的建筑垃圾资源化 率超过 9 0 %, 日韩高 达 9 7 %相去甚 远 , 形成 巨大 反差 ;
% 警 。 囊 翟 _ 毒 曩 毒 . 舞
一 一 — 一 一 ◇ ◇ 一 一 一 一 基于国外建筑垃圾综合利用 谈我国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对策
开封大学 梁 波
摘 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持续推进, 城乡建筑垃圾产生量 日益增加, 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严
生态文 明建设 , 坚持节约资源 和保 护环境 的基本 国策 ,
量( 万t ) 量( t , 人) t ( k m ) f % 1 用率( % )
中国 1 0 . 9 7 x l o 4 0 . 8 3 3 l 1 4 . 0 4 ≤1 0 ≤5
)
足5 %。
1 6 9 . 4 ≥9 51 0 ' 2 . 6 5 韩 国 新 加坡 6 8 0 o 6 0 1 - 3 6 0 . 1 1 3
国外垃圾处理先进经验概述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垃圾处理先进经验概述以及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5ee68d35af45b307e87197a6.png)
工业化进程的飞速推进 , 垃圾 的数量呈 现出几何倍 西 民众 参 与到垃 圾分 类 的活 动 中去 , 垃 圾 产生 后 , 由
数 的增 长 和聚集 , 如 果得不 到 妥善 处 理 , 将 会 造成 环 民众先 把垃 圾进 行初 步分 类 成有 机 垃圾 和包装 物垃 作 为善后方 , 市 政 环 卫 部 门则 专 门 上 门 收 集 垃 境污染 , 严重危及居 民的生活质量 和健 康状况。具 圾 , 干垃 圾 送 到 垃 圾 处 理 厂进 行 再 分 类 后 进行 填埋 体 到我 国 的实 际情 况 而 言 , 垃 圾 聚 集增 长 和处 理 的 圾 , 或者 是 运 往 焚 烧 厂 进 行 焚 烧 。社 会 是 垃 圾 的 现状 同样不 容乐 观 。如何 找 到一 种有 效 的途 径来 解 处 理 ,
2 0 1 5年 4月第 2期 第2 8卷 ( 总第 1 4 1 期)
湖南税务 高等专科 学校 学报
J o u na r l o f Hu n a n T a x C o l l e g e
V 0 I . 2 8 No . 2
Apr .2 01 5
国外 垃 圾处 理 先 进 经验 概 述 以及 对 我 国 的启 示
环卫一体化进程 ; 积极推行 生活垃圾 收运体 系建设 。
[ 关键词 ]垃圾处理 ; 环境保 护法律 ; 无 害化 处理 ; 城 乡环卫一体化 ; 垃圾 收运体 系 [ 中图分类号 】F 2 0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4 6 1 4一( 2 0 1 5 ) 0 2- 0 0 3 9—0 3
给企 业 进行 回收 利用 。 ¨
国外城 市垃 圾处理 先进 经验
( 一) 巴西经 验 : 回收利 用发展 循 环经 济
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的国际经验借鉴
![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的国际经验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91d1b6ef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42.png)
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的国际经验借鉴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环境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垃圾的产生量逐年增加,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纷纷借鉴国际经验,采取措施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并通过资源化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经验,分析其可借鉴之处。
一、德国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的经验德国是垃圾处理领域的先行者之一,其在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德国政府通过立法和政策引导,鼓励建筑企业采用可持续建筑材料和工艺。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德国注重减少垃圾的产生,通过优化设计和工艺,减少废弃材料和包装物的使用。
同时,德国政府鼓励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通过技术手段将建筑垃圾中的有价值物质进行回收和再利用。
二、日本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的经验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对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格外重视。
日本政府制定了严格的建筑垃圾管理法律法规,要求建筑企业采取措施降低垃圾的产生和有害物质的排放。
日本注重建筑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再利用,通过分拣和回收技术,实现了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此外,日本还鼓励建筑企业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
三、新加坡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的经验作为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小国家,新加坡通过创新技术和有效管理,成功处理了建筑垃圾的问题。
新加坡政府采取了强制性的建筑垃圾分类制度,要求建筑企业和居民将垃圾分类投放,以方便后续的回收和利用。
与此同时,新加坡重视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通过建立先进的垃圾处理厂和回收设施,将垃圾转化为能源和再生材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四、我国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的借鉴及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建筑垃圾减排与资源化利用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然而,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我国注重建筑垃圾分类和分级利用,鼓励建筑企业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
关于国内外建筑垃圾处理情况
![关于国内外建筑垃圾处理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5a29fd7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cb.png)
关于国内外建筑垃圾处理情况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同时社会也在稳步前进。
在全球范围内,人口呈现突增猛进的态势,可以进行开采利用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匮乏,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当中,都会有相应的垃圾大量产出。
当前形势下,我国在建筑方面的发展十分猛烈。
在进行施工过程当中,相应的废弃物也与日俱增。
对相关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整合是20世纪以来大多数国家进行相应环境保护以及稳态长足性发展的目标之一。
在此过程中的处理,需要涵盖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废弃物二次利用等层面。
关于对相关固态形式的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成为二次建材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相关学者所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针对于相关建筑废弃物进行妥善管理与利用,已经成为相关发达国家所研究的重中之重。
研究的方向侧重于在其产出之前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控,从而使其在数量层面有效下降。
除此之外对相应产出的建筑废物,在进行有效转化使之成为再生性的资源。
在这一点的研究上,我国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
1关于国内处理状况上世纪末至今为止,我国不断有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涌出,相应的垃圾废弃物产出突飞猛进,一些乱排乱放的现象比比皆是,对此对我国的社会生活环境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在此过程中,我国还呈现出大批量的废弃物堆放排放点。
呈现出废弃物与人类相争耕地的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废弃物围城危机的恶劣现象,已经超过了200多个城市。
在其侵占耕地方面,已经达到了5亿多平米。
在此过程中,不仅影响相应的市容市貌,还对市民的基本生活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时间久了,相应的废弃物会进行一定的化学或者物理学反应,从而导致一系列污染性的气体以及液态形式的污染物产出。
对其的处理方式还仅限于进行露天式填埋,据相关专家调查显示,在这些建筑废弃物当中,存在大量的重金属化合物,譬如铅、镉化合物等,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会对水资源造成一定的污染,还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一定的抑制。
与此同时,在进行配送过程当中,还会出现一定的粉尘以及撒漏现象,无形之中还会发生对大气造成极为严重的污染。
国外物资再生利用经验借鉴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物资再生利用经验借鉴及其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5214971ef18583d049645937.png)
国外物资再生利用经验借鉴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国外物资再利用产业发展在社会化的产业发展体系、积极的社会中介服务和行业组织、及时的产业布局调整发挥产业集聚经济效应、完善的产业技术体系提供技术支撑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另外国外物资再利用的相关法律和保障政策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国物资再生利用发展较为落后,立法也存在严重不足与缺位,应该进一步加强体制建设和法制建设,进一步协调高级战略筹划与物资再生利用处理的细化管理,加强对电子垃圾等新型垃圾的有效处理,加强技术研究开发和意识创新。
关键词:物资再利用;国外经验;启示物资再生利用可分为再生资源、资源再生和再生资源产业。
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中解释“再生资源”为生产、流通、消费等过程中产生的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以各种形态赋存,但可通过不同的加工途径使其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物料的总称[1]。
资源再生是指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作为资源加以回收利用,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再生更新,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又称更新自然资源。
再生资源产业指从事再生资源流通、加工利用、科技开发、信息服务和设备制造、环境保护等经济活动企业的集合,是集流通、生产、科研和环境保护于一体,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为一体具有先进水平的新型产业。
1国外物资再利用经验借鉴1.1 国外物资再利用产业发展经验首先,发达国家在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中注重按照废物回收、拆解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三大系统建立起社会化的产业发展体系。
最典型的是德国的DSD双元回收系统,是按照社会化的产业发展体系建立起来的专门组织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的非政府组织。
由产品生产厂家、包装物生产厂家、商业企业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组成,接受企业委托,组织回收者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分类,然后送往相应的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厂家。
社会化产业发展体系的构建使德国循环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第二,国外物资再利用产业首先发挥社区服务组织在废弃物回收网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国外建筑垃圾利用现状及我国地差距
![国外建筑垃圾利用现状及我国地差距](https://img.taocdn.com/s3/m/2e58276be2bd960590c677ff.png)
国外建筑垃圾利用现状及我国的差距1 概述通俗地讲建筑垃圾是建筑产品建造过程和拆除过程中产生的遗弃物。
建筑垃圾产生于两个过程:一是建筑产品建造过程。
二是建筑产品寿命终止拆除过程。
建筑垃圾从使用性上划分三个类型:一是可以直接利用型,如从垃圾中分离出来的木料、砖块等。
二是转化利用型,如铁丝、钢筋头、碎砖瓦块。
三是不可利用型,如油漆等。
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排放量已达到城市垃圾总量的40%,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往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而堆放和填埋需耗用大量的征地及垃圾清运等经费。
同时清运和堆放中的遗撒和粉尘、灰沙飞扬等问题又加重了环境污染。
另据报道,经对砖混结构、全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建筑类型的施工材料统计分析,每1万㎡的建筑施工中,会产生500—600t建筑垃圾。
按此推算,我国每年仅建筑施工中就产生超过4000万t的建筑垃圾,严重地浪费了建筑材料。
由此可见,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已成为社会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按建筑垃圾的来源进行分类如下:(1)土地开挖:分为表层土和深层土。
前者可用于种植,后者主要用于回填、造景等。
(2)道路开挖:分为混凝土道路开挖和沥青道路开挖。
(3)旧的建筑物拆除:分为砖和石头、混凝土、木材、塑料、石膏和灰浆、钢铁等。
(4)建筑工地垃圾:分为剩余混凝土,即工程中没有使用而多余出来的混凝土;建筑碎料,即凿除、抹灰等产生的旧混凝土、砂浆等,木材、金属、纸和其他废料等类型。
建筑垃圾的成分除了金属材料外,绝大部分为混凝土、砖瓦,还有木料、塑料制品、钢筋、铁丝、电线及五金配件,经过拆分、归类后集中回收冶炼,可重新制成金属材料。
混凝土、砖瓦等经过破碎、筛选、可作为原料,用于制做砌块、砖及墙板。
从理论上看,建筑垃圾是一种再生利用率很高的资源。
2 国外建筑垃圾的排放与利用状况发达国家正在积极探索将垃圾变为一种新资源,将其发展成一个新兴的大产业。
据美国“新兴预测委员会”和日本“科技厅”有关专家作出的预测:在未来30年间,全球在能源、资源、农业、食品、信息技术、制造业和医药领域,将出现“10大新兴技术”,其中有关“垃圾处理”的新兴技术列在第二位。
国外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渣土的利用已取得许多成功的处理技术和经验
![国外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渣土的利用已取得许多成功的处理技术和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d9d4f78fa0116c175f0e4815.png)
国外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渣土的利用已取得许多成功的处理技术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日本十分重视建设工地废弃物资源的再生利用,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加工厂,生产再生水泥和再生骨料。
日本1991年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须送往再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
1995年日本全国建设废弃物约9900万吨,其中实现资源再利用的约5800万吨,利用率为58%,其中混凝土块的利用率为65%。
美国燃气研究所研究的Cement-Lock再利用技术,是一种经济的、环境友好的处理有无机污染物的方法,不仅能够处理建筑垃圾,还能处理城市污泥、化学垃圾、焚烧灰等。
该技术是将不低于20%%的污染物质与改性剂混合,在1204℃~1399℃反应熔炉的氧化气氛中,有机物被完全破坏,转化为CO2和水,Cl的化合物被分离,重金属被锁定在熔体中。
熔体经淬冷、磨细,掺加外加剂后便制成高质量的水泥。
Cement-Lock技术不要求对准备利用的污染原料进行预处理,对所有污染物全部清除,且不产生像传统水泥生产过程产生水泥烟粉尘、大量NOX等那样的二次污染。
另外,城市产生的渣土还可以用于人工造景、填巷道等。
东京都为了合理有效地处理、再利用建筑施工产生的渣土,制定了《建筑渣土处理指导方针》。
《方针》规定,施工时产生的渣土必须自行处理(回收、利用)或交由专业机构处理,费用由施工方负责。
该方针对建设渣土进行了分类:1.非自硬型建筑渣土;泥水状渣土,特点为含水量较高,可以使用机械式脱水法对渣土量进行消减;泥土状渣土,特点为含水量较低,不适合使用机械式脱水法;2.自硬型建筑渣土,由于其中混入了水泥,放置后可自动凝固。
处理建筑渣土要从渣土的产生环节进行控制。
“渣土回收利用”理念首先应用于施工现场。
根据施工中的各项工艺,如脱水、浓缩、干燥等,就地合理利用、处理渣土,从而达到抑制渣土总量的目的。
东京都建筑渣土处理中心在考虑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前提下,结合渣土的经济性、异地施工的便利性对渣土进行回收利用。
国外循环处置生活垃圾的法律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循环处置生活垃圾的法律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309c026da38376bae1fae56.png)
国外循环处置生活垃圾的法律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国外循环处置生活垃圾的法律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从多个国家对生活垃圾循环处置法律方面进行介绍,总结了多国城市生活垃圾循环处置的成功经验,为我国解决城市生活垃圾法律方面现有的问题提出了思路和方法,借鉴兴旺国家垃圾处理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现有垃圾处理方面的法律体系和相应的收费处分制度,使城市生活垃圾循环处置更加有制度化、法律化。
【关键词】生活垃圾;循环处置;法律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的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数量人口的增多,城市生活垃圾也成为环境污染和制约城市开展的因素之一。
当我们陶醉在繁华的城市生活中,这支“垃圾大军〞正一步一步地包围着我们,并随着城市的增大而增大,刺鼻的空气,巨大的垃圾山,不仅使得堆放区域气味难闻,垃圾渗漏液流入周围水体和土壤后,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给城市居民的健康带来极大威胁。
如今“垃圾围城〞的困境愈来愈凸显出来,垃圾处理不好,矛盾会变得越来越锋利。
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城市处在垃圾的“包围〞之中,城市垃圾量的增长势头很难遏止。
我国经济开展一方面面临资源枯竭的局面,一方面又将大量可资源化垃圾或一埋了之或一烧了之。
因此,加强我国生活垃圾循环处置迫在眉睫。
一、兴旺国家城市垃圾循环处置生活垃圾的法律实践日本循环处置生活垃圾的法律实践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口、环境、资源压力大。
为了合理、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日本制定了一整套完备的构建循环型社会的法律体系。
其完备的法规体系为垃圾分类回收提供了依据和指南。
日本政府在促进循环型社会构建方面的立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指2000年12月公布实施的?促进建立循环社会根本法?。
在垃圾分类方面,该法从宏观层面对政府、事业者、地方团体、公民的责任义务做出了规定。
第二个层次是综合性的两部法律:?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与?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
前一部法律对废纸、纸制品,碎玻璃、玻璃容器,废旧复印机,整体浴室及整体厨房,废旧汽车、计算机、电视机、冰箱等废旧家电等分类回收主体、回收处理方式及回收考前须知做了确切的说明。
国外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24650be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1.png)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年第11期国外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侯丹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摘要:环境保护问题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尤其 是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而垃圾分类管理,如: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等进行分类管理,能够有效减少这些垃圾给环境带来的危害,通过将一些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到目前为止,很多国家针对于垃圾问题相继出台了关于垃圾分类的一些法律和法规,实现了垃圾分类管理的有序进行如: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地区,他们在垃圾分类管理上要比我国垃圾分类管理较早,并且经验也较为丰富基于此,文章在对国外垃圾分类管理的经验进行剖析后,详细概述了这些经验将会给我国的垃圾分类管理带来的重要影响和启示关键词:国外;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启示引言垃圾分类是维护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垃圾分类进行管理能够使城市垃圾围城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活垃 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中明确对生活垃圾分类问题进行了部署,城市管理和城市服务等也不断完善,为共同创造出适宜人民居 住的环境,我国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各个街道等都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其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了 90%_ 以上,回收利用率达到35%。
但是从垃圾分类管理的效果来看并 不是很显著,例如:持久性较短、覆盖率不足、人员素养等较差等这些都需要我国进一步改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方式和管理的效果,在借鉴国外的一些垃圾分类管理的方法后,能够弥补我国在 垃圾分类管理方面的不足1发达国家垃圾分类的做法1.1瑞典垃圾分类现状根据从瑞典垃圾分类的情况可以看出,2005年瑞典国家的 89%垃圾被用于再生处理,或者生物处理等,直至到2015年,这 十年期间,瑞典国家产生的垃圾中有97%以上都用于再生处理,仅仅有1.5%的垃圾进行填埋处理_因此,在垃圾处理上我们应该学习瑞典国家。
国外建筑垃圾的处理对我国的借鉴
![国外建筑垃圾的处理对我国的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64c8736b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d5.png)
国外建筑垃圾的处理对我国的借鉴
杜婷;张勇;昌永红
【期刊名称】《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2(011)002
【摘要】阐述了国外先进的建筑垃圾处理经验和方法,指出了垃圾建材是建筑垃圾处理的最有效途径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建筑垃圾循环再生产业的发展建议.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杜婷;张勇;昌永红
【作者单位】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湖南,益阳,413000;湖北省华诚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湖北,黄石,433000;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湖南,益阳,41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05
【相关文献】
1.基于国外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谈我国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对策 [J], 梁波
2.借鉴国外经验处理我国银行不良资产 [J], 邹欣
3.论国外垃圾处理对我国的借鉴 [J], 申超玲[1]
4.论国外垃圾处理对我国的借鉴 [J], 刘媛媛
5.11项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联盟标准发布我国建筑垃圾处理进入新轨道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由于国土面积小 资源相对匮乏 因此 将 建筑垃圾视为 建筑副产品 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可 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利用[2] 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 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再生加工厂 1991年日本政 府又制定了 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 规定建筑施工 过程中产生的渣土 混凝土块 沥青混凝土块 木材 金属等建筑垃圾 必须送往 再资源化设施 进行处 理 日本建设省于1997年10月7日作出规定 在施工 中建设工地所产生的混凝土块和污泥土等所谓的建筑 垃圾 要实现资源再利用 制定出 建设资源再利用 推进计划 和 建设工程材料再生资源化法案 根 据这项 法案 的规定 在规定的建筑面积以上的建
美国是较早提出环境标志的国家 美国政府制定 的 超级基金法 规定 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 企业 必须自行妥善处理 不得擅自随意倾卸 美 国一家建筑公司利用回收的废混凝土 金属 纸板 木材等建筑垃圾建造房屋 被称之为 资源保护屋 俗称 垃圾屋 并荣获了美国住宅营造商协会颁发 的 住宅风格奖 较好地解决了废物综合利用和环 境保护问题 美国CYCLEAN公司以节能 保护环境 及健康为原则 以建筑垃圾废弃物回收的再生材料为 主建造了一栋绿色办公大楼 其建筑面积为6.2万m2 1.3 欧洲各国
1)我国应积极推行环境标志 政府和全民都应高 度重视生态环境 加强环保的宣传力度 政府还应将 生态环境目标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将可持续发展 作为建筑业发展的内容 并为此采取相应的措施
2)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出台 强制性 的建筑垃 圾处理专项法规 并制定限制建筑垃圾未经处理利用 就异地排放的政策 如制定拆除旧房 旧构筑物时的 回收 再生利用 就地处理比率政策 并规定建筑施 工和拆除过程中产生的渣土 混凝土块 沥青混凝土 块 木材 金属等建筑垃圾 在现场分类收集 按规 定必须送往 建筑垃圾再生加工厂 进行资源再生利 用 把其作为建筑物业主及拆除解体商的义务 若违 反规定 应根据 刺激性 的经济政策处以不同程度 的罚款 还限定建筑公司拿出建筑垃圾处理方案 否 则不批准开工等 并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 应加强监督
Key words: construction wastes; handling situation; recycle use; development advice
责任编辑 陈健琼
万方数据
参考文献
[1] 李国鼎 金小奇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M] 北京 清华 大学出版社 1990
[2] 日本重视建设工地废弃物资源再利用[J]. 建材工业信息, 1998, (1). [3] Pollet V, Loutz S. Fontaine R. Blocs de maconnerie a base de
3)转变观念 将建筑垃圾视作 建设副产品 从以往传统的 自然资源 产品 垃圾 转到 自然 资源 产品 再生资源 的循环利用思路上来 大力 研究和发展资源化 垃圾建材 又称为绿色建材 生态建材 综合国内外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法得出 建筑垃圾最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就是把它当作可再生 资源重新利用生产建筑材料 因为建筑垃圾中的许多 废弃物经分拣 剔除或粉碎后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 利用 如 废钢铁经分拣 集中 重新回炉后可以再
第11卷 第2期
湖南城建高等专科 学校学 报
Vol.11 No.2
2002年6月
JOURNAL OF HUNAN URBAN CONSTRUCTION COLLEGE Jun. 2002
文章编号 1008 9608 2002 02 0035 02
国外建筑垃圾的处理对我国的借鉴
杜 婷1 张 勇2 昌永红1
在我国 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处理就被直接运 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 耗用了大量的征用土地费 垃圾清运费等 同时 清 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 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 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而且简单遗弃建筑垃圾也不符 合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是对自然资源的极大浪 费 可见 传统的处理方法 如露天堆放 填埋 焚 烧等 已不再适应建筑垃圾的迅猛增长 且不符合可 持续发展的战略 因而 我们应高度重视环保 借鉴 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通过科学地管理 有效地 控制 并采取科学的手段使建筑垃圾减量和再生
1992年6月 在巴西召开了联合国环境开发会议 会议将地球环境问题摆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 1994年 联合国又增设了 可持续产品开发 工作组 国际标 准 化 机 构 ISO 也 讨 论 并 指 定 了 环 境 协 调 和 制 品 的 标 准 由此可见 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对建筑垃圾的再生 利用 将建筑垃圾作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不仅可以减 少垃圾排放量 节约垃圾处理费用 减少垃圾处理对 环境的污染 又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 减少建筑 原材料的消耗 保护生态环境
筑物 拆除解体时 要把混凝土 木材 玻璃等建筑 材料 在现场分类收集 然后 资源再生利用 把其 作为建筑物业主及拆除解体商的附加义务 根据日本 建设省的统计 2000年 建 筑 垃 圾 资 源 再 利 用 率 达 80% 总之 日本对建筑垃圾的主导方针是 尽可 能不从施工现场排出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要尽可能 的重新利用 对于重新利用有困难的则应予以适当 处理 1.2 美国
China’s Agenda 21’93[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94 [6] Topcu I B, Guncan N F. Using Waste Concrete as Aggregate
[J]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1995 25(7)
Using Foreign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in Our Treatment Techniques of Construction Wastes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环境标志的国家 德国的 每个地区都有大型的建筑垃圾再加工综合工厂 仅在 柏林就建有20多个 德国钢筋委员会 1998年8月提出 了 在混凝土中采用再生骨料的应用指南 法国利 用碎混凝土和碎砖块生产出了砖石混凝土砌块 符合 与砖石混凝土材料有关的NBNB21-001 1988 标准 [3] 英国已开发了专门用来回收湿润砂浆和混凝土的 冲洗机器 北欧各国如丹麦 芬兰 冰岛 挪威 瑞 典等于1989年实施了统一的北欧环境标志[4]
(1 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 益阳 413000 2 湖北省华诚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 述了国外先进的建筑垃圾处理经验和方法
方向 提出了建筑垃圾循环再生产业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建筑垃圾 处理现状 再生循环 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X705
文献标识码 A
指出了垃圾建材是建筑垃圾处理的最有效途径和发展
granulats recycles[J]. Braxelles, CSTC-magazine, 1997 (2) [4] Simos B, Vyncke J. Les déchets de constructions et de démolition.
Braxelles[J] CSTC-magazine, 1993 (1) [5]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 废混凝土通过破碎 筛 分 洁净后 可制成一定粒径的再生粗骨料和细骨料[6] 代替天然砂石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4)建筑垃圾的循环再生是环保产业 其发展需要 政府的产业政策扶持 西方发达国家和日本对建筑垃 圾处理等环保产业 都制定有特殊的倾斜政策来支持 其发展 因此 我国要发展建筑垃圾循环再生产业 首先 政府职能部门应从政策和财政上鼓励和资助建 筑垃圾建材的研究开发 其次 每个地区都应建有建 筑垃圾再生加工厂 其数量和生产规模应能满足本地 区建筑垃圾的处理能力 此外 政府还应制定 扶持 性 的建筑垃圾循环再生产业的优惠政策 如减免税 和财政补贴政策
2 国外建筑垃圾处理对我国的借鉴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现状是 建筑垃圾增长迅
收稿日期 2001-09-24 作者简介 杜婷 1969- 女 湖南益阳人 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主要从事建筑结构诊断与修复 工程管理的研究
万方数据
36
湖南城建 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
2002年 第2期
速 近10 a来 建筑垃圾产量的增长已远远高于城市 人口的增长速度 城区土地资源贫乏 再生资源 浪费较大 在人类跨入21世纪前夕 我国政府在文献 [5]中 对世界面临的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等问题给予 了高度关注和重视 笔者认为 我国要解决建筑垃圾 带来的环境问题 必须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借鉴 和学习发达国家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的经验 必须做 到以下几点
1 国外建筑垃圾的处理
对于建筑垃圾的管理 处理而言 发达国家大 多实行的是 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 即在建筑垃 圾形成之前 就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将其减量 化 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科学手段 使之具 有再生资源的功能 日本 美国 德国等工业发达 国家的许多先进经验和处理方法很值得借鉴 1.1 日本
DU Ting1 ZHANG Yong2 CHANG Yong-hong1
(1 Hunan Urban Construction College, Yiyang 413000, China 2 Hubei Huacheng Accountant Corporation, Huangshi ,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