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计划与目标管理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管理学原理(第二版)——第5章 计划原理
5.2国家经济计划
3)正确认识不同时间序列国家经济计划之间的 相互关系
⑴远景规划 ⑵长期计划 ⑶中期计划 ⑷短期计划 ⑸滚动式计划
5.2.2可持续发展计划
1)可持续发展计划的由来 2)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
自然属性角度 社会属性角度 经济属性角度 科技属性角度
5.2.2可持续发展计划
()
(3)外交力量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体现,又是构成综合国力国力的重要因素。 ()
(4)近年来计划方法研究抛弃了定性方向的研究而朝着定量研究方向发展。 ()
2)选择题
(1)计划制定应该遵循的原则有( )。A.实事求是原则;B.许诺原则; C.弹性原则;D.协调原则;
(2)国家指导性计划管理的主要原则有( )。A.管理的宏观性;B.政策 的导向性;C.范围的合理性;D.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5.1计划职能
5.1.1计划概述 1)计划的概念 计划是指为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对未来
行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过程
目标:是指行为的指向性,是指向未来的某个 目的并且要努力实现的一种结果
决策:在两个以上的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并 加以选择、“拍板” 的过程
2)计划的意义
☺计划使一级组织明确了方向 ☺计划工作能增强组织的协调精神 ☺计划活动能有效避免工作的盲目性
第5章 计划原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计划职能,计划与目标、 决策的关系,计划的意义和分类。
技能目标:掌握国家社会经济规划指导下企业发 展计划制订技能,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计划指导 下,提高城市和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工作技能。
能力目标:提高企业全面计划管理能力,正确掌 握计划制订的方法。
计划工作是一座桥梁,它把 我们所处的这岸和我们要过去 的对岸连接起来,以克服这一 天堑。
【管理学原理】第五章 目标与计划
管理启示:
一个人若想走上成功之路,首先 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目标一 经确立,就要心无旁骛,集中 全部精力,勇往直前。
一.组织的目标
(一)目标的概念
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努力争取达到的 理想状态或期望获得的成果,即个体、群体和整 个组织期望的产出,它提供了所有管理决策的方 向,构成了衡量标准,参照这些标准就可以度量 实际工作的完成情况。 (二)目标的类型 1、根据组织的性质来看 •企业:利润 •非营利组织:满足公众的某种需求
• 特定而又易于量度
★例如目标是:制造高素质的产品(×) 将产品的可靠度增至99.99%(√)
• 定下完成目标的期限 • 将目标与报酬联系 • 设计良好的目标应该是以书面形式表达的
案例讨论
•
徐辉是食品公司的一位地区部经理,他管辖一批连锁超级 市场,他在新年前夕向各经理发出通知:我们要在市场价 格上成为最具有竞争力的连锁公司,为了保持这种地位, 希望每一位商店经理做到:将食品的腐损降低到最小程度; 将加班费尽可能地降下来;把商品库存压缩到最低程度; 尽早发出定货单,以便公司采购员有足够时间去讨价还价; 确保广告费不得超支。对采用购物优惠券要格外当心。 • 6个月后,公司总经理吴明光约见了这位地区部经理后, 他再也高兴不起来了。她询问了下列几个问题:①在他管 辖的那个地区,利润并非像预计的那么高;②她认为食品 的质量和对顾客的服务比削价更能获得利润。
基本原理
网络计划技术的原理,是把一项工作或项目 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 通过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 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用最高效的速度完成工作。
网络图构成
网络图是由工序、事项、虚工序和路线四部分组成的:P261 1、“ ” ,工序。是一项工作的过程,有人力、物力参加, 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图中箭线下的数字便是完成该项工作 所需的时间。 2、“ ”,事项,是两个工序间的连接点。事项既不消耗 资源,也不占用时间,只表示前道工序结束、后道工序开始 的时间。 3、“ ”,虚工序。网络图中应用虚工序的目的也是为避 免工序之间关系的含混不清,表明工序之间先后的逻辑关系。 4、路线。网络图中由始点事项出发,沿箭线方向前进,连续 不断地达到终点事项为止的一条通道。(关键路线)
管理学原理: 计划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计划的第一步是确定()。
A.资金来源B.人员组成C.行动措施D.目标正确答案:D2、下述的关于计划工作的认识中,观点正确的是()。
A.计划职能是直线部门的特有工作内容B.计划职能是各级、各部门管理人员的一个共同职能C.从事计划职能要求有丰富的学识和经验,它是高层主管所必须承担的使命D.计划职能是参谋部门的使命正确答案:B3、目标管理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
A.自我评价和全面控制B.过程管理和全面控制C.成果管理和自我控制D.计划与执行相分离正确答案:C4、在决策时具有一定的自由处置权,这指的是()。
A.程序B.政策C.规则D.标准正确答案:B5、规定了处理问题的例行方法和步骤的是()。
A.政策B.规则C.程序D.预算正确答案:C6、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是指计划工作的()。
A.经济性B.主导性C.目的性D.普遍性正确答案:A7、根据计划明确性,可以把计划分类为()。
A.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计划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D.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正确答案:C8、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是()。
A.以自我管理为中心B.以人员编制为中心C.以岗位设置为中心D.以监督控制为中心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1、目标管理的特点是()。
A.组织目标是上级下指标,下级提保证B.组织目标是共同商定的C.对个人和部门的考核以目标实现的情况为依据D.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目标展开的,将履行职责与实现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正确答案:B、C、D2、计划是()。
A.现状的描述B.面向行动的C.面向未来的D.过去的总结正确答案:B、C三、判断题1、高层管理者制订战略计划,而基层管理者多制订运营计划,中层管理者则二者都要涉及。
()正确答案:√2、目标管理就是上级制定一系列目标,然后强制下级按上级的要求去达成目标。
()正确答案:×3、计划和决策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认为,决策是计划的前提和依据,计划是决策的延伸和具体化。
管理学原理第二篇 计划工作
第二编计划工作第四章计划工作概述第一节计划工作的含义一、计划工作的含义:1、计划工作的概念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也即5W1H:计划工作就是预先决定要做什么,讨论为何做,确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以及如何做。
2、工作计划的基本特征:①目的性;②主导性;③普遍性;④经济性;3、计划工作的意义:①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②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③有利于更经济的进行管理;④有利于控制。
第二节计划的种类与程序一、计划的种类:1、按企业职能分类:生产计划、财务计划、供应计划、劳资计划、安全计划、人员培训计划。
2、按计划所涉及的范围分类:上层管理计划、中层管理计划、基层管理计划。
3、按计划的内容分类:专项计划、综合计划。
专项计划以综合计划作指导,是综合计划中某些重要项目的特殊安排。
4、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分类: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
5、按计划的表现形式分类:目的或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预算等。
二、计划工作的程序1、估量机会。
2、确定目标。
3、确定前提条件。
4、确定可供选择方案。
5、评价各种方案。
6、选择方案。
7、制定派生计划。
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第三节计划工作的原理一、限定因素原理: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是能准确地、客观地选择可行性方案。
二、许诺原理: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地许诺,许诺越大,所需要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三、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
四、改变航道原理:是指工作计划为将来承诺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定计划就越重要。
第五章目标与战略第一节目标的含义一、目标的概念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管理学原理 第四章 计划
上 述 实 验 说 明 了 什 么 呢?
第四讲
计
划
计划与计划体系 计划流程 组织目标与目标管理 计划编制方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一节 计划与计划体系
1、计划的含义
2、计划在管理中的作用 3、计划的任务和内容 4、计划的类型 5、计划的表现形式 6、影响计划工作的主要因素
(九)组织的预算
预算是一种“数字化”的计划, 预算作为一种计划,勾勒出未来一段时期 的现金流量、费用收入、资本支出等的具 体安排。
6、影响计划工作的因素
(1)组织的生命周期 (2)组织文化 (3)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
组织的生命周期
创业:指导性计划
成长:短期的、更具体的计划 成熟:长期的具体计划 衰退:短期的,更具指导性的计划
(1)按计划的广度大小划分,可以分为战略 计划、战术计划和作业计划。 (2)按计划的对象划分,可以分为综合计划、 局部计划和项目计划。 (3)按计划的时间跨度划分,可以分为长期、 中期、短期计划。 (4)按计划期限的固定性可以分为滚动计划 和非滚动计划。
5、计划是表现形式
宗旨
使命 目 战 政 程 规 规 预 标 略 策 序 章 划 算
2 目 标 管 理 的 过 程
最高管理者预定总目标
上下联动,分解目标
目 标 的 制 定
明确目标责任
做好准备工作 建立目标责任制 强调自我控制 目标的完成程度
目 标 的 业 绩 考 评 目 标 的 实 施
目标的难易程度 成员主观努力程度
3、目标管理评价
目标管理优点:
目标清晰,不易扭曲。
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增强责任心。 有利于进行更有效的控制。
管理学原理
1、管理职能:依据组织三要素理论和组织平衡理论,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①组织目标的设定和转化。
②确立和维持信息沟通系统。
③确保必要的活动。
④领导。
2、权变理论: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管理方法。
成功管理的关键在于对组织内外状况的充分了解和有效的应变策略。
3、领导:领导是直接和具体的管理工作,管理者运用权利和影响力引导和影响下属按照企业的目标需要努力工作。
4、目标管理:由企业最高层领导制定一定时期内整个企业期望达到的总目标,然后由各部门和全体职工根据总目标的要求,制定各自的分目标,并积极主动地设法实现这些目标的管理方法。
5、控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偏离时予以调整和修正的过程。
6、霍桑实验:根据科学的管理原理,探讨工作环境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7、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5个层次,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
8、行为科学学派: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侧重研究个体需要、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和激励、领导方式的流派。
主要的代表人物及理论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
9、期望值理论:人们采取某项行动的动力取决于他对行动的结果价值评价和预期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公式:激励力=效价*期望值。
10、双因素理论: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
前者叫做激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
11、Z理论:强调管理中的文化特性,主要由信任、微妙性和亲密性所组成。
12、心理契约: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
13、决策:在若干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中作出抉择。
14、PERT网络分析法:PERT是利用网络分析制定计划以及对计划予以评价的技术。
15、不确定性:指事先不能准确做出合理的可能性评估。
管理学原理—计划与计划工作
管理学原理—计划与计划工作
计划必须清楚地确定和描述这些内容:
l What——做什么?目标与内容。 l Why——为什么做?原因。 l Who——谁去做?人员。 l Where——何地做?地点。 l When——何时做?时间。 l How——怎样做?方式、手段。
管理学原理—计划与计划工作
的此岸和我们要去的彼岸连接起来,以 克服这一天堑。 l ——哈罗德·孔茨
管理学原理—计划与计划工作
第九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
l 计划过程是决策的组织落实过程。决策 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计划通过将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活动任 务分解给组织的每个部门、环节和个人, 从而不仅为这些部门、环节和个人在该 时期的工作提供了具体的依据,而且为 决策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
第二节 计划的类型
管理学原理—计划与计划工作
第三节 计划的层次体系
管理学原理—计划与计划工作
第四节 计划编制过程
管理学原理—计划与计划工作
附件
管理学原理—计划与计划工作
第三篇 计 划
l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 曰法。
l ——《孙子兵法·计篇》 l 计划工作是一座桥梁,它把我们所处
管理学原理—计划与计划工作
l 二、计划与决策 l 计划与决策是何关系?两者中谁的内容更为宽泛,或
者说哪一个概念是被另一个包容的?管理理论研究中对 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认识。 l 有人认为,计划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作为管理 的首要工作,计划是一个包括环境分析、目标确定、 方案选择的过程,决策只是这一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工 作内容。比如,法约尔认为,计划是管理的一个基本 部分,包括预测未来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行动予以 安排;西斯克认为,“计划工作在管理职能中处于首 位”,是“评价① [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 著,(管理学),第九版,郝国华等译,北京:经 l 济科学出版社,1993年,第66页。
管理学原理第三章计划
3. 促使人们改善组织运行的 效率。
计划工作 的意义
4. 为组织各层管理人员的日 常考核和控制工作提供最基 本的依据。
三、关于计划的典型误解
几种 典型 误解
第1种 第2种 第3种 第4种
计划关系到组织的发展大计,和中、基层 管理者无关
计划是计划部门的事,和其他管理人员无 关
当环境不断变化时,计划也要不断调整, 因此计划的意义不大
制定计划的常用方法包括如下: 1. 环境扫描
4. 作业计划方法
常用的制定 计划的方法
2. 预测技术
3. 排队论方法
作业:
• 思考: 《孙子兵法》中说:“多算胜,少不算胜”。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这里的“算”主要 应包括哪些内容?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可以考虑针对可能出现的几种不同情况,分别拟定不同 的计划方案作为备用。
3. 分解目标,形成合理的目标结构 组织目标的分解可以沿空间和时间两个方向进行。 按空间方向可将决策确定的组织总体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 部门、各个活动环节乃至各个人。 按时间方向可将长期目标分解为各个阶段的分目标。
4. 综合平衡 首先,任务之间的平衡。 其次,任务与资源之间的平衡:要保证组织能在适当的时 间筹集到适当品种、数量和质量的资源。
计划是一种约束,会降低组织的灵活性
第2节 计划工作的类型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概论管理的概念:在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的协调活动。
管理的职能:1、按人们正常工作的流程划分计划: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
组织: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
领导:寻求从企业拥有的所有资源中获得尽可能大的利益,引导组织达到它的目标。
控制:注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2、横向划分业务管理;产品结构的选择;业务活动的条件管理;业务过程管理;业务成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力资源管理;物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技术资源管理;时间资源管理管理工作的特点:管理是一项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工作;管理具有二重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管理者的技能和角色:技术技能:管理者完成某一特别技术领域的工作所需要的能力。
人际关系技能:管理者与各类人员协作、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概念技能:管理者应具有的抽象思考、整合组织资源和活动的能力。
管理者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际管理、信息传递、决策制定。
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者: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在不同的组织中,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在组织不同的层次中,管理者所担当的任务也是不同的。
计划计划、目标、目标管理的定义:组织通过对未来的工作及资源进行设计和谋划,最终达到组织的目标。
目标: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的成果;组织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努力争取达到的理想状态或预期成果。
目标管理: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
计划的作用:1.指明方向,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筹划与预先安排,有助于明确整个组织今后的努力方向。
2.减小不确定性,计划包括定义组织目标,明确组织的使命与宗旨。
管理学原理重点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先计划,继而组织,然后领导,最后控制。
制定计划(管理的前提):①研究活动条件②制定业务决策③编制行动计划组织:①计划组织②人员配备③开动组织④监视组织运行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人员的层次分类:高层、中层、基层产业生命周期: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组织文化(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文化可以通过评价一个组织所具有的10个特征的程度来加以识别:①成员的一致性②团体的重要性③对人的关注④单位的一体化⑤控制⑥风险承受度⑦报酬标准⑧冲突的宽容度⑨手段—结果倾向性⑩系统的开放性组织文化的类型(泰伦斯•迪尔、麦肯锡):①硬汉式组织文化②“拼命干、尽情玩”文化③攻坚文化④过程文化(主文化、亚文化)培养组织文化:分析与诊断、条理化、自我设计、倡导与强化、实践与提高、适时发展目标管理的特点:①明确了目标②参与了决策管理③规定时限,强调时间性④评价绩效,强调自我控制目标管理的步骤:建立目标体系、明确责任、组织实施、考评和反馈计划工作的性质: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创造性计划的类型:①根据广度:战略计划、作业计划②根据时间性:长期计划、短期计划③根据明确性:具体性计划、指导性计划计划工作的步骤:描述宗旨、评估状况、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制订计划方案、评价备选方案、挑选可行方案、制订辅助计划、编制预算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是否程序化。
只要正式组织(包括家庭)不能提供或不能在低成本前提下提供人们的全部效用,非正式组织就有其存在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非正式组织有双刃剑作用。
预算的分类:收支预算,实务预算,投资预算,现金预算,综合预算预算的可能危害:①让预算目标取代组织目标②预算过于仔细会抑制人们的创造力③预算导致心理低下④预算缺乏灵活性预算方法:①弹性预算②零基预算管理: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学原理讲义(PPT 36张)
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 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 (2)战术性计划:是指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
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 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 • 5)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 (1)指令性计划 • 指令性计划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具有行政约束力 的计划。指令性计划一经下达,各级计划执行单位必 须遵照执行,而且尽一切努力加以完成。
• • • • •
4)评估选择方案 5)拟定政策和支持计划 (1)拟定政策 (2)拟一个食品公司的计划
• 问题:评析这家食品公司 的计划程序
3.2.2影响计划工作的因素
• 1)组织的层次
•
2)组织的生命周期
• • • • • •
3)环境的不确定性 (1)经济环境 (2)政治环境 (3)社会环境 (4)技术环境 4)组织文化
• (3)计划工作是合理配置资源、减少浪费、提 高效率的方法 • (4)计划工作是降低风险、掌握主动的手段 • (5)计划工作是管理者进行控制的标准
3.1.2计划的类型
• • • • • • •
1)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 2)综合性计划和专业性计划 (1)综合计划 (2)项目计划 3)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4)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 (1)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
3.4计划制定的方法
提高计划工作效率的最好方法就是采用科 学的计划方法。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法、 计划评审技术等是目前常用的几种方法。
3.4.1滚动计划法
• 滚动计划法就是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
化的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 进,使短期计划和较长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 • 1) 滚动计划法的编制方法
管理学原理重点
管理学原理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创新贯穿于各个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3、管理者的技能:(一)技术技能: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二)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三)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4、中国管理思想:(了解)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孙子兵法》《周礼》“田忌赛马”的智慧5、外国管理思想:(一)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二)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三)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管理权的分离(四)巴贝奇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五)★欧文的人事管理: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六)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七)哈尔西的资金方案6、行为管理理论: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该试验分四个阶段:(一)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实验(1924—1927年)(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实验(1927年8月—1928年4月)(三)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1928—1931年)(四)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实验(1931—1932年)主要结论: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强调金钱并非刺激职工积极性的惟一动力,新的刺激重点必须放在社会、心理方面,以使人们之间更好的合作并提高生产率。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在这种无形组织里,有它的特殊感情、规范和倾向,并且左右着群体里每一位成员的行为。
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士气)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士气的高低则主要取决于职工的满足度,这种满足度受限体现为人际关系,如职工在企业中的地位是否被上司、同事和社会所承认等;其次才是金钱的刺激。
(完整版)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1、管理学概论1、概念:管理学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为有效的达到组织的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发挥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有组织不断的协调活动。
特征:目的性、人本性、组织性、有效性创新性。
性质: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基本职能: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
3、管理者与管理对象分类: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地位不同)综合、职能、直线、参谋人员(性质与范围不同)4、管理者的角色①人际角色来自于正式权利,并必须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②信息角色:依靠建立起来的组织内外的关系网,管理者成为组织的神经中枢并获得和传递信息(监督者、传播、发言人)③决策角色:全面信息做出决策、组织成员按计划行事,分配资源,保证计划的实施和完成。
(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5、管理者的素质与技能素质:良好的思想品德、德才兼备;身体素质好;良好的信息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
技能:技术技能、具有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人际技能:管理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能理解激励他人;概念技能:管理者具有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
6、管理的对象:人、财、物、时间信息和无形资产。
2、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①科学管理之父--泰罗A 科学管理的出发点: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B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遵循的原则: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②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主要内容三种权力类型:1)理性—合法的权力2)传统的权力3)超凡的权力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1)明确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4)职业管理人员5)遵守规则和纪律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2、行为管理理论霍桑试验—四个阶段①工作场所照明实验②继电器装备室实验③大规模访谈研究④接地板接线实验梅奥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三1)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管理学原理:计划工作
计划工作第一节计划工作概述(一)计划的含义计划可以从名词、动词两种词性去理解。
动词意义的计划,可称为计划工作,它是一种预测未来、设立目标、决定政策、选择方案的连续过程,目的存于有效地使用现有资源,把握未来的发展,使组织获得最大绩效。
名词意义的计划,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行动安排。
计划工作可以通俗扼要地将计划工作的任务和内容概括为六个方面,即做什么(What to do it)?为什么做(Why to do it)?何时做(When to do it)?何地做(Where to do it)?由谁做(who to do it)?怎么做(How to do it)?简称为“5W1H”。
计划还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种角度去认识。
狭义的计划仅仅指制定计划,广义的计划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全过程,也就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二)计划的性质一般的,计划工作的性质可以概括为五个主要方面:即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和创新性。
计划工作二、计划的类型计划的种类很多,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不同的分类方法有助于我们全面地了解计划的类型。
(一)按计划的表现形式分类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将计划分为使命、目标、战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和预算等几种类型,(二)按职能分类按职能可以将某个企业的经营计划分为销售计划、生产计划、供应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财务计划、0></a>人事计划、后勤保障计划等。
计划工作(三)按时间期限分类按时间期限,可以将计划分为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这是较常采用的计划分类法。
此外,按其他标志,计划还可以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等。
计划工作三、计划编制的程序计划编制大致要经历这样几个环节:辨识机会;确立目标;分析前提条件;拟定备选方案;评价可供选择的方案;确定执行方案;制定派生计划等等。
从管理学的五大基本原理谈目标管理的实现过程
从管理学的五大基本原理谈目标管理的实现过程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并且有意识地瞄准有效地和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下面我从管理学的系统原理、效益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以及伦理原理五大基本原理对目标管理的实现过程进行分析,认清在目标管理实现的各个过程中哪些管理原理起着主导作用。
一、制定目标包括确定公司的总体目标和各部门的分目标。
总体目标来源于本年度生产经营计划(KPI)及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制定的十大目标,其实现有赖于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为了协调这些成员在不同时空的努力,各个部门都要建立与组织目标相结合的分目标。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公司总体目标为中心的一贯到底的目标体系。
1、在制定目标过程中要体现系统原理。
在我们公司存在4个系统(公司层面、部门分厂层面、班组层面、员工层面),在制定目标时要从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统筹考虑最终达到整体即公司目标的最优化。
特别注意目标的制定不能导致局部之间的不协调,互相扯皮的事情发生,要保证相互关联的部门之间制定的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中化车间去各车间提取的样品合格率要达到一定的比率,化验的准确性才能保证,最终反馈给生产的数据才有价值。
又比如净化车间排放的废水控制目标要达到一定的指标,才能保证生化车间的污水系统处理的污水达到排放指标。
2、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要体现人本原理。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
在公司培训手册中“X—Y”理论很好的揭示了“人本管理原理”的实质。
但是培训手册中也告诉了我们“X—Y”理论的局限性,通过了解我发现管理学中还有“超Y理论”和“Z理论”。
“超Y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
“Z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企业管理者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认为,上下结合制定目标,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使个人需要与组织目标尽可能统一起来,更利于公司总体目标的准确制定,也便于今后更好的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23
二、计划的权变因素
1.组织的层次
战略计划
高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
作业计划
基层管理者
a
24
2.组织的生命周期
a
25
计划的权变因素
3.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 4.未来许诺的期限
a
26
第三节 计划的原理
一、限定因素原理 二、许诺原理 三、灵活性原理 四、改变航道原理 五、综合平衡原理
a
27
一、限定因素原理
a
14
(二)按计划的职能空间
1.业务计划 2.财务计划 3.人事计划
a
15
(三)按计划的性质
1.战略计划 2.战术计划 3.作业计划
a
16
(四)按计划的约束力
1.具体计划 具体计划是指具有明确规定的目标,不存在 模棱两可,不容易引起误解的计划。
2.指导性计划 只是规定一些一般的方针,指出重点但不限 定具体目标和行动方案。
三、灵活性原理
理想的计划要留有余地,要有灵活性,即 当出现意外情况时,有能力做出改变而不 必花费太大的代价。
a
30
四、改变航道原理
计划的总目标不变,但实现目标的进程 (或航道)可以因新情况的出现而不断进 行调整。
a
31
五、综合平衡原理
第一,计划工作与组织层次、组织部 门的关系。要求各层次、各部门之间 的计划要保持平衡。
决策与计划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 相互联系的概念。
a
6
计划与决策的关系
➢决策与计划的区别:决策主要解决 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平衡及动态平衡; 计划主要协调组织内部平衡。
➢决策与计划的联系:决策是计划的 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 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的。
a
7
二、计划的性质和内容
(一)计划的性质 (二)计划的作用 (三)计划的内容
也称木桶原理。 所谓限定因素,是指妨碍组织目标实现的
因素。 也就是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仅
仅改变这些因素,就可以影响组织目标的 实现程度。
a
28
二、许诺原理
主要是对计划工作时限的规定。 合理的计划要确定一个未来的时期,这个
时期的长短取决于实现决策中所许诺的任 务所必须的时间。
a
29
6.规则 规则也是一种计划,只不过是 一种最简单的计划,它是在具体场合和 具体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组织成员采 取某种行为的规定。
a
22
7.规划(方案) 是为了实施既定方针 所必需的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 务分配、执行步骤、使用的资源等而制 定的综合性计划。
8.预算 预算是一种数字化的计划,是 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一种报告书。它 也可称之为“数字化”的计划。
a
4
(一)计划的概念
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 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 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 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从动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 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a
5
(二)计划与决策的关系
管理职能学派和决策理论学派的不 同观点
7.制订派生计划
8.编制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a
35
(二)计划的实施、检查与调整
1.计划的实施(执行) 2.计划的检查、调整
a
36
计划的循环
计划的制定(Plan)、实施(Do)、检 查(Check)与调整(Action)构成了 一个循环,一个循环完成后又进入下一 个循环,形成一个不间断的循环。由此 形成了PDCA循环。
a
37
A
P
C
D
图 PDCA循环
a
38
AP CD
AP CD
AP CD
a
39
二、计划编制的方法
(一)综合平衡法 (二)滚动计划法 (三)线性规划法 (四)盈亏平衡法
a
40
(一)综合平衡法
在计划编制过程中,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 根据综合平衡的原理,全面分析各方面因 素,统筹安排诸要素,使其比例适当、协 调运行的一种计划技术。
a
8
(一)计划的性质
1.计划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2.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基础 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4.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a
9
(二)计划的作用
1.为组织活动的分工提供依据 2.为组织活动的资源筹措提供依据 3.为组织活动的检查与控制提供依据
a
10
(三)计划的内容(5W1H)
1.做什么(What to do it?) 2.为什么做(Why to do it?) 3.何时做(When to do it?) 4.何地做(Where to do it?) 5.谁去做(who to do it?) 6.怎么做(How to do it?)
第二,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的平衡与 协调。
a
32
第四节 计划的程序与方法
一、计划工作的程序 二、计划编制的方法
a
33
一、计划工作的程序
(一)计划的编制 (二)计划的实施、检查与调整
a
34
(一)编制计划的程序
1.确定目标
2.认清现在
3.研究过去
4.确定前提条件
5.拟定、评价并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
6.制订主要计划
第三篇 计划
第五章 计划 第六章 目标管理 第七章 战略管理
a
1
第五章 计划
第一节 计划的特点与作用 第二节 计划的类型 第三节 计划的原理(原则) 第四节 计划的程序与方法
a
2
第一节 计划的特点与作用
一、计划的含义 二、计划的性质和内容
a的概念 (二)计划与决策的关系
a
11
第二节 计划的类型
一、计划的类型 二、计划的权变因素
a
12
一、计划的类型
(一)按计划期的长短 (二)按计划的职能空间 (三)按计划的性质 (四)按计划的约束力 (五)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六)按计划的对象 (七)按计划的表现形式
a
13
(一)按计划期的长短
1.长期计划 2.中期计划 3.短期计划
2.目标 目标是宗旨的具体化,是表明 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所要达到的成果 或结果。
3.战略 是指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在整体 上所做的谋划,包括发展方向、行动方 针和资源分配方案。
a
21
4.政策 是组织在决策时或处理问题时 用来指导和沟通组织成员的思想与行动 方针的明文规定。
5.程序 它规定了如何处置那些重复发 生的例行问题的标准做法。
a
17
(五)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1.例行活动-程序性计划 2.非例行活动-非程序性计划
a
18
(六)按计划的对象
1.综合计划 2.局部计划 3.项目计划
a
19
(七)按计划的表现形式
1.目的和使命 2.目标 3.战略 4.政策 5.程序 6.规则 7.规划 8.预算
a
20
1.目的和使命 既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 本要求,也是组织对应社会需求的一种 经营定位,称之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