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用爱心温暖孩子冰冷的心
班主任教育案例---用心去关爱学生
班主任教育案例---用心去关爱学生第一篇:班主任教育案例---用心去关爱学生班主任教育案例---用心去关爱学生在当班主任一年多来,很多次我都抱怨自己为什么要当班主任。
每天有许多做不完的事。
有时要做警察,核对学生的户口;有时要做会计,收费用,有时班上发生打架等事件,又要做法官去判案、断案。
有时又要像他们的父母,关心爱护他们的冷暖。
但更多的时候,我又庆幸自己当了班主任。
因为只有当了班主任,你才能真正走进学生,才能体会到与学生共处的乐趣和幸福。
班主任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各种兴趣爱好的学生群体。
班主任的一句极平常的鼓励,往往会成为一个学生一生追求的目标;一番入情入理的个别谈话,能攻克多年不化的“顽石”。
因此,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的现状有全面的了解,而且要细心观察到他们情绪上的变化,把握他们的情感走向,作好引导,组织,和教育工作。
即把握教育的契机,进行适时教育。
开学初始,学校第一次安排我当班主任,第一次当班主任心里异常的的兴奋。
但接下来等待我的并不的值得兴奋的事,开学第一天,班上有个学生叫唐小双(化名),当时因为他在我讲话的时候插嘴,我批评了他几句,他当时就和我顶嘴。
虽然不是恶意的顶嘴,但是对我这个新班主任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当时我想,一个初二的学生,胆子竟然这么大,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和老师顶撞,我很生气。
但我没有和他正面发生冲突。
因为我对他不是太了解,如果当时和他发生冲突的话,万一这孩子脾气比较犟,于己于他都不是太好。
所以当时我就叫他下课后去办公室找我。
下课后他很准时的来了,我仔细打量了他,他穿的衣服比较朴素,而且衣服不干净。
我首先问他父母在哪工作,问到母亲时,他眼睛里流露出了一种莫名的伤痛。
顿时我感觉这个问题有点敏感,我马上想另转话题时,他开口了。
他说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就未见过他的妈妈,从小就缺少一种母爱,他和在海都打工的爸爸生活在一起。
可能就是由于家庭不完整引起的自卑心理,导致了他心灵世界的荒漠,让他看上去跟其他同学有所不同。
教师爱心教育学生案例(2篇)
第1篇在我国,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而爱心教育是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讲述一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用爱心去关爱学生,用爱心去教育学生的真实案例。
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性格有些内向。
他学习成绩一般,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然而,由于家庭环境的原因,小明在学校里时常表现出焦虑、自卑的情绪。
为了帮助小明走出困境,班主任李老师决定用爱心去关爱他,用爱心去教育他。
二、案例经过1. 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李老师了解到小明家庭情况后,主动与小明谈心,关心他的生活、学习。
在谈话中,李老师发现小明虽然性格内向,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于是,李老师鼓励小明多参加课外活动,培养他的兴趣爱好。
2. 引导学生,树立自信针对小明自卑的心理,李老师利用班会、课堂等时机,表扬小明的优点,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长处。
同时,李老师还鼓励小明多与同学交流,学会与人沟通,树立自信。
3. 培养习惯,关注细节为了帮助小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李老师每天放学后都会留下来辅导他。
在辅导过程中,李老师不仅关注小明的学习成绩,还关注他的生活习惯。
比如,提醒他按时完成作业、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
在李老师的关心和引导下,小明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家校合作,共同关爱为了更好地帮助小明,李老师主动与小明的家长沟通,了解小明的家庭情况。
在家长会上,李老师向家长介绍了小明的进步,并请求家长在家中也给予关爱和支持。
在李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小明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三、案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他不再焦虑、自卑,而是变得自信、开朗。
在学习上,他的成绩也逐渐提高。
同学们也喜欢和他交流,小明逐渐融入了集体。
四、案例启示1. 爱心教育是教师工作的灵魂。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心去点燃学生的希望。
2.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引导学生树立自信。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师德案例《爱心融化坚冰——用爱浇灌花朵》
师德案例《爱心融化坚冰——用爱浇灌花朵》《师德案例《爱心融化坚冰——用爱浇灌花朵》》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
多年的教育生涯,使我深深认识到问题学生是教育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也是我们老师们想方设法要努力处理好的。
问题学生一般表现为思想品德不高、心理健康不全、行为习惯不良、学习成绩不佳等。
究其原因,一是来自家庭,表现在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相互之间的沟通困难;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
二是来自社会,表现在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导致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教育自身存在的不完善的地方。
问题学生的形成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老师只有找到问题根源,认真分析,对症下药,才能成功转化问题学生。
那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转化问题学生呢?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是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
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要做到深入班级,深入学生,用人格感化影响学生,对待问题学生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问题学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他们的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
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的“亲其师而信其道”。
去年我担任了二年级的班主任。
小学教育案例《用爱心融化孩子心中的坚冰》
用爱心融化孩子心中的坚冰他是一个瘦瘦小小的小男孩,样子看起来很讨人怜,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骨碌碌转个不停,嘴里叨叨咕咕的,也不知道在说什么,他叫赵士杰——现在我班的一个学生。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对于这个名字,学校领导和同事都非常熟悉。
因为大家都听说过他太多的“事迹”:乱发脾气,打同学,抢同学的东西乱扔,动不动就离校出走。
二年级下期刚开学,班级家长早早就跟我告状,说这个孩子是个问题小孩,很危险,学校就应该把他开除,否则自家的孩子安全难以得到保障……作为一个班主任,我当然了解赵士杰的言行远没有外表那么可爱。
但他既然是我的学生,茫茫人海中,我们有缘成为师徒,我就有责任把他教好,况且他只是一个孩子,我绝对不能放弃。
可面对这样的一个孩子,到底怎样去改变他呢?我陷入了沉思。
耐心,耐心,必须得有耐心,想到王校长在班主任会上讲到要做一个“四心”老师,我仿佛找到一把打开孩子心结的钥匙。
有一天放学,家长没来接赵士杰,我对赵士杰说:“孩子,你们家在哪儿,老师送你回去好不好?”我想借机了解他家的情况:家庭背景,家庭成员的构成,家庭的社会背景,他的习惯,他的爱好,他的父母对他教育问题的看法等等。
但又不能说去家访,怕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一听说老师送他,高兴得不得了。
来到他的家,我才了解到,原来他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里,家里除了外公、外婆和妈妈,还有一个比他大十多岁的哥哥,重要的是他母亲是在四十多岁才生下的他,,所以全家人都特别溺爱他,从小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只要是他喜欢的,全家都会让着他,由着他,所有的要求都会尽量满足他。
但同时母亲也是有点文化的人,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而孩子上小学又要比同龄孩子小一岁,再加上本身的自理能力就差,所以别人能做好的事情对于他来说比登天还难,不过他很要强,喜欢别人的表扬,但他的愿望又因他的表现而一次次受到打击,就这样,孩子越来越封闭,脾气越来越糟糕,看着别人的手工作品得到大家的赞扬,他就立马抢过来,把它摔坏;听到别人对自己作品的评价,马上动手打人;看到有人在说悄悄话,他就认为是在说他,就满教室扔东西。
小学暖心教育案例(3篇)
第1篇在繁忙的都市中,有一所充满活力的学校——阳光小学。
这里不仅有优美的校园环境,更有一群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教师。
本文将讲述一个发生在阳光小学的真实案例,展现了教师如何用爱心和智慧呵护学生成长,用暖心教育点亮孩子们的未来。
一、背景阳光小学三年级二班的小明(化名)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但他的学习成绩却一直不尽如人意。
尽管父母在外辛苦工作,但小明总是因为成绩问题而感到自卑。
在班级里,他也不太愿意与同学交流,甚至有时会因为一点小事而与同学发生争执。
这让班主任李老师十分担忧。
二、问题分析李老师了解到小明的情况后,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问题:1. 家庭环境:小明家庭条件一般,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这导致小明缺乏关爱,性格较为孤僻。
2. 学习方法:小明在学习上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3. 心理因素:小明因为成绩不好而感到自卑,这影响了他的学习积极性。
三、暖心教育措施针对小明的问题,李老师制定了以下暖心教育措施:1. 关注家庭:李老师定期与小明父母沟通,了解家庭情况,并鼓励他们多陪伴小明。
同时,李老师还主动帮助小明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让他感受到关爱。
2. 改进学习方法:李老师针对小明的学习情况,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在课堂上,李老师耐心讲解知识点,鼓励小明积极发言。
课后,李老师还经常与小明一起复习,帮助他提高学习效率。
3. 心理疏导:李老师发现小明自卑心理严重,便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树立信心。
在班级活动中,李老师也积极为小明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4. 家校合作:李老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生活和学习。
同时,李老师还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四、效果展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取得了显著进步:1. 学习成绩:小明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逐渐摆脱了成绩不好的困扰。
2. 人际关系:小明变得开朗自信,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
班主任的爱心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某市一所普通中学,有一个名叫李明的学生。
李明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经常受到同学们的排挤和嘲笑。
作为班主任,我深知关爱每一个学生的重要性,决定从关心李明入手,开展爱心教育活动。
二、案例过程1. 了解学生情况为了更好地开展爱心教育活动,我首先深入了解李明的情况。
通过与李明的家长沟通,了解到李明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独自抚养他长大。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李明性格变得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
2. 关心关爱,树立自信针对李明的情况,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关心李明的日常生活,了解他的需求。
我经常询问李明的学习、生活情况,关心他的饮食起居。
在了解到李明喜欢吃某种食物后,我特意为他准备了一份。
这份小小的关心让李明感受到了温暖。
(2)鼓励李明参加课外活动,提高他的自信心。
我鼓励李明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如篮球、足球等。
在活动中,李明逐渐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了自信心。
(3)组织班级活动,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我组织了班级聚会、团建活动等,让同学们在活动中相互了解,增进友谊。
在活动中,李明逐渐融入了集体,感受到了班级的温暖。
3. 引导学生关爱他人为了让李明学会关爱他人,我开展了以下活动:(1)开展爱心捐助活动。
我组织同学们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款捐物,让李明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
我让李明与一名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结为帮扶对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组织志愿服务活动。
我带领同学们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让李明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
4. 家校合作,共同关爱为了更好地关爱李明,我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李明的成长。
我定期向家长反馈李明在学校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孩子的进步。
同时,我也鼓励家长多关心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
三、案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爱心教育活动,李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性格变得开朗,愿意与人交往。
在活动中,李明结识了许多朋友,学会了与人沟通。
用爱心温暖孩子的心灵
用爱心温暖孩子的心灵——关心帮助留守儿童案例胡艳梅记得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让我深有感触的话:要让你的学生爱你,首先你得学会如何去爱你的学生。
是的,有爱才有信任的目光,有爱才有希望,有爱的教育才造就了我们共和国优秀的一代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对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孩子,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呢?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足融融春风,即使冰冷的感情也会消融。
“奉献一份爱,回报以干百份爱;奉献一份真诚,回报以千百份真诚。
”从一九八六年踏上这方热土,我的欢笑,痛苦便已紧紧地和孩子们联系在一起。
五音不全,我也展开歌喉和孩子们共同高歌;体育不好,我也从不放弃和孩子们一起踢球赛跑;记不清多少个夜晚,昏黄的路灯伴我奔忙在家访的路上;多少个深夜考虑班内发展辗转反侧……付出了许多,也得到了学生真诚的回报:我所教的第一批学生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第一个想到的是他们的启蒙老师,家长感慨地说:“一个小学教师,能让学生在上大学时首先想到她,了不起呀!”难忘那次,我去看望一位生病的女学生,才发现她家是多么穷困啊!一问破旧的瓦房里,两张用简单的木板支着的床,一张小方桌,几件简单的生活用品零乱地摆放着,一张床上躺着生病的学生,另一张床上躺着久病不愈的奶奶,女学生的父亲长期外出做工。
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我的眼睛湿润了。
回家后,我坐在案前久久地思索……第二天,我征得校长的同意,举行了全校性的“同在蓝天下,献出你的爱”的师生捐款活动。
我带头从微薄的工资里捐了100元。
当天,我给她家送去了四千多元的捐款,还有一些学生陆续送去衣物等日常用品。
她和奶奶当场就都哭了,跟我一起去的学生也跟着哭了起来。
因为当了教师,我学会了公正、宽容;因为当了教师,我懂得了博大与宽广;因为当了教师,我体会到了责任与神圣:因为当了教师,面对着学生求知的渴望,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在不断的进取中,丰富着自己的人生。
用真诚和爱温暖孩子的心——教学案例 获奖
用真诚和爱温暖孩子的心———转化“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已获奖大邑县韩场镇学校:杨平张海涛,这是我们6.3班典型的“问题学生”。
12岁,父母早离异,爸爸成天忙于外出打工,和奶奶住在一起。
他在整个班级学生中显得有些特别,张海涛同学是一名令老师、家长头痛的学生,大部分同学不愿跟他交往,他给人的感觉是不合群、调皮、性格孤僻,自控能力差,学习兴趣不浓。
本学期,我刚胜任班主任工作,我觉得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教育好学生,而且还要用自己的爱去呵护每一个幼小的心灵,让每一个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
有这样一句教育格言:“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
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离开了爱教育将成了无本之木。
因此,作为班主任应当把师爱融入到学生的心中,尤其是对“问题学生”的教育。
下面我就谈一谈我是如何用真诚和爱来转化“问题学生”的。
一、给予孩子更多的爱。
我相信:爱是可以创造奇迹的,爱的力量是伟大的。
对于这样一名问题学生,作为老师,不应该歧视他、漠视他;相反地,更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更多的爱、更多的支持和更多的关注。
张海涛同学,平时很少说话,为了转化他,我就主动去接近他、关心他,和他谈心。
有一天,我发现他没有吃早饭就到教室里学习。
于是我到学校小买部买来一些食品,把他叫到身边对他说:“你是个越来越懂事的孩子,虽然学习很重要,但身体更重要,没有健康的身体,上课的精力就不会充沛,学习效果自然不好。
不吃饭哪有力气学习呀!”说完我将买来的食品送到他面前。
他看看我,我也看看他,冲他点了点头,他接过了食品,从他的目光中我看到他有些难受但又十分激动。
过了一会儿,他很不好意思地对我说:老师我错了,我把奶奶给我的早饭钱拿去打电子游戏了。
我善意对他说,你能认识到错误就很好,赶紧把食品吃了吧!事后我发现他愿意来到我的身边和我说一说心里话了,我高兴的抚摸着他的头,他也欣慰的露出了笑脸。
二、用真诚打动孩子的心。
法国文豪巴尔扎克曾经说过:“灵魂要吸收另一灵魂的真诚充实自己,然后以加倍的真诚奉还于人。
教育案例用爱心融化学生心灵的坚冰
教育案例用爱心融化学生心灵的坚冰教育案例用爱心融化学生心灵的坚冰【案例背景】这个学期,我担任五年级的数学教学,自从接这个班开始,就发现有个叫朱珑琦的孩子不是很“听话”,接班后上第一节数学课,为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本想这样的课上起来肯定学生们都会很喜欢,可正当我和其他的学生兴趣十足的讨论问题时,他居然随意的站起,还随意地动别人的东西,找别人讲话,别人不与他讲话时,还大打出手。
为了不耽误其他学生,我只是给了他一个眼神,压住心头的怒火继续上课。
课后,我也并没有接着找他,而是找到其他任课老师和几个班干部,了解他的情况,得知他是一个好动、散漫、脾气倔强的孩子,成绩较差,由于基础欠缺,所以不管什么文化课他都不肯学、不愿学,上课时无精打采,下课和同学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课后不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带着对他的了解,我决定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好好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
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实际上还是一切照旧,毫无长进,真是“顽固不化,屡教不改”。
【解决过程】我知道作为高年级的学生,绝大部分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会因为批评他们时太严肃而接受不了。
所以,我试着改变了教育的策略,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问他今天是否身体不舒服还是其他原因要这样做,并谈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及人与人应互相尊重……他可能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态度不是很强硬。
于是我积极走进他的生活,了解他的心理世界,从全方位对他关心,并积极引导他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
在路上遇到他,我会有意识地先向他问好;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
他生病时我主动关心他。
久而久之,他也逐渐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好”,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有了质的变化。
小学教师爱心教育小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却因为家庭原因,性格孤僻,学习成绩不佳。
作为他的班主任,我深知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像小明这样的特殊学生。
于是,我决定用爱心去感化他,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激发他学习的兴趣。
二、案例经过1. 发现问题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我了解到小明家庭条件较差,父母忙于生计,很少关心他的学习。
由于缺乏关爱,小明性格孤僻,不愿意与同学交流,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下游。
2. 制定计划为了帮助小明,我制定了以下计划:(1)了解小明的生活状况,关心他的日常生活。
(2)鼓励小明参加班级活动,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3)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发展。
(4)针对小明的学习特点,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
3. 实施计划(1)了解小明的生活状况通过与小明的交流,我了解到他的生活较为艰苦。
于是,我主动关心他的生活,时常询问他的饮食、住宿等方面的情况。
在得知他的午餐总是吃方便面时,我特意为他准备了一份营养丰富的午餐。
(2)鼓励小明参加班级活动为了让小明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我鼓励他参加班级活动。
在活动中,我让他担任小组长,培养他的责任感。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明逐渐融入了集体,与同学们的关系也日益融洽。
(3)与家长沟通为了更好地帮助小明,我主动与他的家长沟通。
在电话中,我向家长汇报了小明在学校的表现,并请教了如何更好地教育他。
家长也表示愿意配合我的工作,共同关注小明的发展。
(4)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针对小明的学习特点,我制定了以下辅导方案:(1)课堂上,我让他坐在前排,以便我随时关注他的学习情况。
(2)课后,我为他安排了学习辅导,帮助他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3)针对他的薄弱环节,我为他制定了专项练习,提高他的学习成绩。
4. 案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他开始主动与同学交流,课堂上也变得认真起来。
在家长会上,小明的家长激动地告诉我:“谢谢第2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教师作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肩负着培养孩子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任。
爱心教育案例小学一年级(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在我国,爱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
小学一年级是孩子们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爱心教育的黄金时期。
本案例以一位小学一年级班主任为例,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心教育的真实故事。
二、案例描述(一)事件起因小苹果,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刚刚踏入小学一年级。
她聪明伶俐,但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往。
在课堂上,她总是低头不语,很少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在课间,她喜欢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很少和其他同学交流。
(二)爱心教育行动面对小苹果的情况,班主任老师李老师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爱心教育活动:1. 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李老师首先深入了解小苹果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环境,发现她之所以孤僻,是因为她曾经经历过家庭变故,导致心理创伤。
李老师没有对小苹果进行批评和指责,而是给予她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2. 开展班级活动,增进同学友谊为了帮助小苹果融入集体,李老师组织了一系列班级活动,如“手拉手”游戏、“心连心”互助等。
在这些活动中,小苹果逐渐感受到了同学们的关爱,开始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
3. 树立榜样,发挥示范作用李老师发现,小苹果对老师十分尊敬,于是她利用这一点,让小苹果担任班级的“爱心使者”。
每当有同学遇到困难时,小苹果都会主动伸出援手,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在她的影响下,班级里的同学们也纷纷学会了关爱他人。
4. 家校合作,共同关爱学生李老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苹果的成长。
她鼓励家长在家中也给予小苹果关爱,让小苹果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三)效果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爱心教育,小苹果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 性格变得开朗,善于与人交往小苹果不再孤僻,她主动与同学们交流,参加班级活动,逐渐融入了集体。
2. 爱心满满,乐于助人小苹果不仅关心自己的同学,还关心班级里的其他同学。
她主动帮助同学解决问题,成为了班级里的“小助手”。
3. 学习成绩稳步提升在小苹果的努力下,她的学习成绩稳步提升,自信心也逐渐增强。
温暖的教育_案例(3篇)
第1篇在繁华的都市中,有一所不起眼的小学,这里的学生大多来自普通家庭,他们的父母忙碌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他们。
然而,在这所小学里,却有一位温暖的教育者,她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点亮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光。
这位教育者名叫张老师,她有着一头乌黑的长发,一双明亮的眼睛,总是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孩子。
她热爱教育事业,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孩子们的成长中。
在她的引领下,这些孩子们逐渐走出迷茫,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小明的男孩,他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则因为工作忙碌,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成绩也不理想。
在同学们的眼中,他就像一颗被遗忘的星星,默默无闻。
张老师注意到小明的情况后,决定用温暖的教育去感化他。
一天放学后,张老师找到了小明,和他一起走在校园的小路上。
她没有直接批评小明的成绩,而是关心地询问他的生活。
在交谈中,张老师了解到小明喜欢画画,便鼓励他参加学校的绘画比赛。
小明在张老师的鼓励下,鼓起勇气报名参加了比赛。
比赛前夕,张老师主动帮助小明修改画作,还为他讲解了一些绘画技巧。
在比赛中,小明的画作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他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当小明捧着奖杯站在舞台上,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喜悦。
这次比赛让小明感受到了关爱和尊重,他的自信心逐渐增强。
在张老师的帮助下,小明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开始主动参加课堂讨论,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变得越来越开朗。
然而,好景不长,小明的家庭又遭遇了变故。
母亲因为生病住院,家里经济状况更加困难。
小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决定辍学去打工。
得知这个消息后,张老师心如刀割,她决定尽自己所能帮助小明。
张老师四处奔波,为小明筹集学费和生活费。
她还鼓励小明继续学习,告诉他知识改变命运。
在张老师的关爱和支持下,小明坚定了继续求学的信念。
他努力学习,终于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一所知名大学录取。
毕业典礼上,小明激动地发表了感言:“感谢张老师,是她用温暖的教育点亮了我的人生。
陶行知爱心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主张“爱满天下,关爱每一个孩子”。
本文以陶行知爱心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如何关爱每一个孩子,成就美好未来。
二、案例描述1. 案例一:关注贫困家庭孩子某小学有一位名叫小明的学生,他的家庭非常贫困,父母都是残疾人,全家仅靠政府救济金维持生计。
小明在学校里表现良好,但成绩一直不稳定,时常因为家庭原因而情绪低落。
班主任了解到小明的情况后,主动与他谈心,鼓励他勇敢面对困难,同时积极争取校内外资源,为他提供免费午餐、文具等帮助。
此外,班主任还联合学校开展爱心捐款活动,为小明筹集学费和生活费。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明逐渐走出了困境,成绩也稳步提升。
他感慨地说:“谢谢第2篇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倡的“生活教育”理念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尤其注重爱心教育。
以下是一个以陶行知爱心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案例,通过一个小故事展现爱心教育的力量。
案例背景:某小学五年级一班,班上有50名学生,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学习成绩和生活习惯各异。
班主任李老师是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她深知爱心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她始终以爱心为核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案例经过:一天,李老师发现班上的一位名叫小明的同学情绪低落,上课时经常走神,作业也做得马虎。
李老师立刻意识到小明可能遇到了什么困难,于是决定深入了解。
在课后,李老师找到了小明,轻声询问:“小明,最近有什么心事吗?为什么上课总是心不在焉?”小明低头不语,过了一会儿才小声说:“老师,我最近家里出了点事情,我爸爸生病了,家里经济困难,我担心会影响到我的学费。
”李老师安慰道:“小明,家庭困难是暂时的,你的学习是最重要的。
老师相信你有能力克服困难,安心学习。
而且,学校有困难补助,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帮你申请。
”小明听了李老师的话,眼眶泛红,感激地点了点头。
小学德育案例:让爱温暖孩子的心德育案例
小学德育案例:让爱温暖孩子的心德育案例案例 1:关爱同学小明是班里的一名学生,他总是独自一个人坐在教室的角落里,不和其他同学交流。
班主任发现了这一情况,决定采取措施关心和帮助小明。
班主任在课间休息时间主动和小明交流,了解到小明因为家庭原因感到孤独和焦虑。
班主任安慰小明,耐心倾听他的烦恼,与他分享自己曾经面临困难时是如何克服的。
班主任还和其他班级同学商量,决定在课余时间组织一次团队合作活动,让小明有机会和其他同学互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通过持续的关爱和帮助,小明慢慢地敞开了心扉,和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关系。
他重新找回了自信,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案例 2:倡导友善行为在小学里,友善行为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观念。
某班级里的同学经常发生争吵和打架的情况,给班级的和谐氛围造成了困扰。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班主任决定引导同学们形成友善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首先在班会上倡导友善行为的重要性,并与同学们共同制定了友善行为规范,包括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不欺负弱小等。
班主任还组织了一次友善行为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向同学们展示了友善行为的具体表现,并与他们进行互动和讨论。
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同学们开始尝试友善行为,并在班级中积极传播友善的价值观。
他们发现友善行为不仅能够改善班级氛围,还能增进自己和他人的幸福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班级的友善程度明显提升,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
通过这些爱心满满的德育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爱是温暖孩子们心灵的力量,也是塑造他们积极向上价值观的重要因素。
通过持续的关爱和引导,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成长为懂得关爱他人、有爱心和友善的人。
用爱心浇灌孩子的心灵(样例5)
用爱心浇灌孩子的心灵(样例5)第一篇:用爱心浇灌孩子的心灵用爱心浇灌孩子的心灵我是xx镇实验小学三(3)班班主任,同时还兼任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去年我有幸成为局市教育“育心培根”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为此,我感觉到肩上责任的重大,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那些留守儿童和特困家庭的孩子们。
我校地处农村,许多学生的家长长期在外务工,把孩子留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友照看,因此这些留守儿童更需要关爱。
我在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在同仁们的大力帮助下,我采取多种形式,从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入手,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
一、促膝谈心,做家长们的引路人。
为了让留守孩子的家长更多了解自己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心理需求,我利用节假年日父母回家过年过节时候,与他们交流,为他们开设相关讲座《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讨》,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与途径,前来听课的家长们都感觉到了自己教育中的缺失,表示以后多与老师交流,多跟孩子通电话或视频聊天,知道孩子的内心想法。
二、细致入微,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为了帮助孩子们找回自信心,我与他们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平等互助的关系,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平时我定期利用双休日走访了一些家庭。
四(2)学生居某母亲早年离家出走,父亲长年不回家,他任性、孤僻、寡言,成了一个无人照顾的孩子,长期靠姑奶奶的接济和照顾。
我自己所在班级学生王某,祖孙四代仅有三人一起生活,爷爷、母亲去世多年,父亲在外地重组家庭,全家仅靠奶奶打临工养家糊口,这些情况使他成了一个非常自卑的孩子,平常头都不愿抬起,更不愿与人说话。
我了解情况后及时组织学生开展爱心帮扶活动,解决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鼓励他们参与学校和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
经常与其促膝谈心,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并通过社会各界多方帮助,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
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居某的情绪恢复了平静,王某也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最可喜的是他们的学习进步很大。
用爱心教育学生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塑造和人格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爱心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本案例以某中学语文教师张老师为例,讲述了一位教师如何通过爱心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取得显著教学成果的故事。
二、案例描述张老师是一位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语文教师。
她所带的班级里,有一个叫小明的学生,成绩一般,性格内向,很少与同学交流。
小明家庭条件较差,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在课堂上,小明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不参与讨论,也不举手发言。
张老师注意到小明的这种情况,决定采取爱心教育的方式,帮助他树立自信,融入集体。
三、案例实施1. 了解学生,建立信任张老师首先主动与小明沟通,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和遇到的困难。
通过谈心,张老师发现小明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自卑,不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
为了建立信任,张老师时常鼓励小明,肯定他的优点,并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努力,就能取得进步。
2. 创造机会,展示才华为了帮助小明展示自己的才华,张老师特意在课堂上为他创造机会。
例如,在讲解一首诗歌时,张老师让小明用自己的语言来解读这首诗,并鼓励其他同学倾听。
小明虽然一开始有些紧张,但在张老师的鼓励下,他逐渐放开了自己,表达出了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3. 关注生活,关爱成长张老师不仅在课堂上关注小明,还关心他的日常生活。
她时常询问小明的家庭情况,了解他的生活所需。
在寒冷的冬天,张老师还亲自为小明买来手套和帽子,让他感受到温暖。
4. 家校合作,共同成长张老师还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发展。
她定期向家长汇报小明的学习情况,并请教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经验。
在家长的支持下,小明逐渐变得更加开朗,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四、案例效果通过爱心教育,小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他开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互动,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用爱心、耐心、感化孩子心灵 教育教学案例
用爱心、耐心感化孩子的心灵从教十几年的我,是一位农村小学教师,而且一直担任中年级班主任工作。
在这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充实和欣慰。
对待每个孩子不仅需要有爱心、细心,更需要的是有耐心,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孩子,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了。
作为老师适时把爱心、耐心撒进需要关心、关爱的孩子的心灵。
用爱心、耐心去感化孩子的心灵。
一、案例的具体表现:在一年级(1)班有一位叫朱钰涵的男同学,在班里不捣乱、就是小动作多,上课经常走神、不专心,眼睛虽然看着黑板或看着课本,但如果你问刚才讲的什么他肯定是一问三不知;辅导课、练习课上也是经常装模作样,主动性差,不想动脑、也不想动手,练习和作业总是拖拖拉拉,或者是照抄照搬。
学习习惯差得不得了,东西乱扔乱放上什么课都找不到书,座位更是脏的不忍去看,也不知从哪来的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真让老师头疼.跟他家长交流总是引不起他妈妈的重视,在学校好好的,回家过个周末就又不行了.有时真的想放弃呢?二、原因分析:后来通过和他交流,得知他在家里什么事都是父母包办,他扔着家人跟着收拾.从来爸爸妈妈也没说过他.找到问题之后,我反复做他妈妈的工作,他妈妈总是不以为然的说孩子还小,以后慢慢改.我接连几周见他妈妈就说这件事,并告诉他孩子上课的表现,他妈妈终于重视了并且配合学校的工作.有的时候孩子身上反射的大多数就是家长的影子.真的就像他妈妈说的那样.有时候家长也说他,就是说说算一遍的那种,没有真的狠下心让他自己去整理.孩子没有成功的体验,时间长了就放弃了。
上课了没有书,他肯定走神,因为他从小养成了什么事都依赖别人的习惯,总觉得自己不会了还有妈妈帮他.因此他总感觉自己太差,非常自卑,缺乏成功和自信,所以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中的末尾位置。
这样恶性循环,学习也越来越吃力。
三、帮扶措施:基于这学生的特殊情况,我经常鼓励他,表现好时还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他;(他妈妈后来也反馈说孩子缺乏自信.)我还让他自己选了小老师,有问题时可以随时去问他的小老师,由于同学之间容易交流,他们也乐于接受,让他慢慢地投入到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信心。
特殊教育老师正能量案例(3篇)
第1篇正文:在我国,特殊教育老师是一个充满爱心、耐心和责任感的职业。
他们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智力、身体、心理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然而,在这些挑战面前,特殊教育老师却用他们的正能量,照亮了学生们前行的道路,成为了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引路人。
以下是几位特殊教育老师的正能量案例,让我们一同感受这份无私的奉献和坚定的信念。
一、案例一:用爱心温暖孤独的心灵张老师是一名患有自闭症学生的班主任。
自闭症学生通常存在沟通障碍、社交困难等问题,这使得他们在学校生活中倍感孤独。
张老师深知这一点,她用爱心去温暖每一个自闭症学生。
在课堂上,张老师总是耐心地引导学生们参与互动,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她还会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张老师总是第一个出现在他们身边,给予关心和帮助。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一个自闭症学生不小心摔倒了,其他同学都吓哭了。
张老师立刻抱起学生,轻声安慰他:“没关系,老师在这里陪你。
”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地面对。
在张老师的关爱下,这个自闭症学生逐渐走出了孤独的阴影,开始学会与人沟通、融入集体。
张老师的爱心和付出,让这个孩子感受到了温暖,也为其他特殊学生树立了榜样。
二、案例二:用智慧开启特殊学生的智慧之门李老师是一位患有脑瘫学生的语文老师。
脑瘫学生通常存在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问题,这使得他们在学习上面临诸多困难。
然而,李老师并没有放弃,她用自己的智慧为这些学生开启了一扇智慧之门。
在课堂上,李老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实物、动作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她还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李老师每天都会组织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她耐心地纠正学生的发音,鼓励他们勇敢地开口说话。
在她的帮助下,许多脑瘫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除了教学,李老师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爱心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
然而,这一现象也带来了留守儿童的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心理、生理、教育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案例以某乡村小学为例,讲述了一位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心灵的故事。
二、案例描述某乡村小学位于我国某偏远山区,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们只能依靠祖父母照顾。
这些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心理脆弱、学习困难、人际交往能力差等问题。
学校有一位名叫李老师的女教师,她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
李老师深知留守儿童的心理困境,立志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这些孩子的心灵。
1. 建立关爱机制李老师首先在班级中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机制,定期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
她鼓励孩子们多参加课外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 关爱心理健康针对留守儿童心理脆弱的问题,李老师定期组织心理健康讲座,教授孩子们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同时,她还关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
3. 提升学习成绩李老师发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存在困难,于是她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
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确保他们能够跟上课程进度。
(2)耐心辅导。
对于学习困难的孩子,李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障碍。
(3)开展小组学习。
李老师鼓励孩子们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4. 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李老师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
她组织班级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相互了解、增进友谊。
5. 关爱生活李老师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定期检查他们的饮食、住宿条件,确保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她还定期组织家访,与孩子们的祖父母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共同关注孩子们的生活。
三、案例成效经过李老师一段时间的关爱,班级里的留守儿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 心理健康得到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爱心温暖孩子冰冷的心
案例背景
去年九月,新学期开始了,我们班转来了一个新同学——张娥。
她来到了我们班,面对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陌生的环境难以适应,她说话时特别的口音,遭到许多小朋友的取笑,这使得她更不愿意与人交流。
她就像一个不慎闯入他国禁地的孩子,惶恐不安。
对于这一切,她选择了逃避,选择了封闭自己。
课堂上不愿举手发言,就算被点到名,回答时声音也轻地赛蚊子,而且手指总是下意识地挡在嘴边或用嘴不停地向手指吹气,深怕错了。
课间,她常一个人呆呆地坐在位置上,看着别的小朋友欢笑、嬉戏,她的双眼中流露着羡慕、渴望的神情。
这是个需要老师、朋友拉一把的孩子,她需要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支持她走出自己设的心理障碍,重新振作起来。
案例过程
要帮助她,我想还应该进一步了解她的家庭及相关情况,于是我把她的妈妈请到了办公室,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寻找相应对策。
张娥的妈妈来自云南,2003年因前夫病死而改嫁安徽。
当时,小张娥被留在云南老家,跟着祖父母生活。
今年,祖父母相继去世,其他亲戚又不愿收留,只好把张娥接到安徽。
张娥在云南上过小学一年级,由于缺少教育和关心,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
而她的普通话也因此有浓厚的云南味,跟这儿的发音有很大的差别,被别的小朋友取笑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以致于她不想与人接触,不想在课堂上发言,她怕再被人笑话。
她渴望与大家一起玩耍,但又无法冲破内心的屏障,于是只能靠不文明的打闹发泄她的不安。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段话“最好教的孩子是自尊心最强的孩子,最难教的孩子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
”虽然张娥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我发现她有强烈的上进心,而且学习的态度较认真。
我想何不从这入手,带她找回自信呢。
刚开学那段日子里,张娥人虽在教室,但因为羞于开口,拼音学得很不扎实。
每当语文课上指名读时,她总把头低着,显然是怕点到了她,导致下课了也闷闷不乐,畏难、自卑情绪便产生了。
这些现象不可忽视,要尽快帮她补上拼音这一课,有了学习的成果,自信心也就树立起来了。
有了自信心也就有了克服困难的动力。
于是我利用早上晨会前及中午午休的时间,给她辅导以前没学好的内容,另外还安排一个各方面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跟她组成学习小搭档,在学习上及时地帮助她。
在接受辅导的过程中她一直很用心,虽然还缺少一点主动性,但她对于
老师或小搭档教的能用十二分的认真去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补习,她已基本跟上大家学习的步伐。
为了让她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我把她的座位调到靠前的位置,当她上课开小差时,我就悄悄地走近她,给她暗示,提示她认真听课,发现她学得较好的内容就给她回答问题的机会,让她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回答对了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在她手上贴上可爱的动物或水果粘纸。
说错了,则尽可能以朋友的身份,向她提出修改的建议。
开始时,她还是比较紧张,站起来总是慢慢吞吞的,很不情愿。
回答问题也时不时地会出现那些下意识里的习惯动作,不敢放出声音畅所欲言。
但当听到老师表扬时,她总会挺直身体,睁大小眼睛,目光炯炯地投入到学习中。
渐渐地,课堂上她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
虽然答案不是那么准确,但这毕竟是好的开始。
我总是抱以赞许的目光,并辅以支持性的纠正,她的劲头儿越来越足了。
这下我本以为可以宽心了,可是几天后的一件事却差点把她刚树立的一点信心砍掉。
那天早晨,她在每天的写话作业中这样写道:妈妈,你在哪里?今天,叔叔又打我了。
我想回云南老家。
经过了解,原来是她继父对她不好,总找茬,想把她撵走。
我心里沉痛极了,打电话给她妈妈,她妈妈远在上海打工。
我心想:怎么办?得帮帮这孩子。
于是,我当天就去了他家,和她继父进行了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她继父总算勉强同意继续照顾她。
同时,我承诺为小张娥安排好中餐,负责她的学习。
从那以后,我对她倍加关心,就像对自己的女儿。
我还要求学生关心照顾她。
就这样,渐渐地,她主动地接受了我们,接受了同学,也主动地融入到我们这个集体中,不再一个人缩在角落里了。
课堂上她不但积极地思考,也能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连那些下意识的动作也不见了。
课间她与朋友们一起活动,偶然也会有些矛盾,但已经不会乱发脾气了。
案例评析
张娥她因为对陌生环境、陌生事物的不适应而恐惧不安,因为大家对她特别的说话口音的不接受,而使她的小心灵受到了伤害,更因为亲情的缺失而失去了前进的信心。
因此要帮助她走出困境,势必要找回她的信心,她需要老师的关爱以及同学的照顾。
《学记》中有句名言“教育也,长善而救失者也”这告诉我们:教育的作用是发扬学生的优点,克服孩子的缺点,使其对自己充满信心,使周围的人对其充满希望。
张娥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做事勤勤恳恳,态度认真,因此抓住这一闪光点从帮她辅导学习开始,及时地给予鼓励,让她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尽而得到同学的认同,使她重新找回希望,慢慢融入到集体中来。
案例体会
俗话说得好:“没有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心理学家验证,人总是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关爱。
孩子的身心毕竟是稚弱的,倘若总是缺乏关爱,势必伤害她们美好的心灵;反之,走近孩子的心灵深处,多给她们一份呵护,多给她们一份激励!即使是极其微小的,她们也会为此而兴奋不已,增强对生活的希望。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