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工程概况

本管段起始里程为D1K7+441(即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起点位置),终点里程为D1K21+500,全长14.059Km。主要工程量有区间路基土方86.8972

万方,其中土方672366.6m3,挖方196595.2 m3(包括挖土方181975.2 m3,挖石方14620.0 m3);抗滑桩157根即2204m,水泥搅拌桩14741根即130779.8m,CFG桩1293根即25744m。

双线特大桥6681.76延长米/2座,双线大桥684.414延长米/2座,连续梁2联,框架桥1座,涵洞23座(已到位18座长443.75m)。桥梁承台共计224个,桩基63973.5m。

管段内重点工程为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跨沙井大道(48+88+48)m连续梁施工;起止里程D1K7+440.130~D1K9+706.360,全长2266.23m,共有67跨,桥跨情况2×(1-32+2-24+1-32+(32+48+32)m+26-32+3-24+3-32)预制梁+(48+88+48)连续梁+2×(25-32)预制梁,包含24m标准梁5跨,10片,32m标准梁58跨,116片,两联连续梁。2编制依据

⑴《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⑵《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79-91);

⑶《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3观测目的和范围

3.1观测目的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工程按预期目标顺利进行,必须对桥涵和路基进行沉降观测,以便充分了解桥涵、路基和软基处理的沉降值,沉降变化趋势和稳定情况,从而控制软土填土速率。在实际填筑中应严密监视各种埋设仪器的观测指标,及时进行综合分析而定。根据沉降量资料分析确定规定日期后沉降是否满足要求,根据沉降变化情况指导施工,确保客运专线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3.2观测范围

本标段的观测范围D1K7+441~D1K21+500,包括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君玉坪双线大桥、北槐双线大桥、金鸡村双线特大桥、及管段内所有路基、软基处理、涵洞。

4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⑴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

⑵沉降监测网应在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建立,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和测量方法要求进行施测。

⑶高程基准网点间距一般不宜大于200m,以便于对沿线桥梁和路基等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⑷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⑸在沉降观测基准网建立后,应对水准基点做好保护工作,发现丢桩或桩位有移动现象,应尽快恢复和补测桩点。另外,应定期对沉降观测基准网进行复测,提出复测成果,复测周期不大于6个月。

⑹应使用精度不低于DSZ1的自动安平水准仪或DS1的气泡式水准仪,水准标尺应采用与之配套的带有两排分划的线条式铟瓦合金标尺,水准仪和水准标尺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91)有关规定,在沉降观测前和沉降观测过程中的规定时间段应对仪器和标尺进行标定。

⑺沉降观测置镜点、观测路线、观测人员、观测设备一般应固定,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后及日出前约半小时及其他不宜观测的天气情况下作业;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水准器和i 角进行检查;在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以确保观测成果的质量。

⑻每一设计单元的工程变形测量任务完成以后要及时进行测量成果整理,主要应提交下列沉降观测成果资料:

①施测方案;

②观测基准点与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③仪器检验与校正资料;

④观测记录手簿;

⑤平差计算及测量成果表;

⑥沉降变形图表及沉降曲线。

5路基

5.1一般规定

⑴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轨道结构的安全。

⑵路基上轨道铺设前,应对路基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变形满足轨道铺设要求。

⑶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⑷观测期内,路基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⑸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

5.2观测的内容

⑴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⑵路堑沉降观测部位为基床表层的底面处。

⑶路堤沉降是由路堤本体和地基组成,为了观测到路堤的沉降与时间的关系,及沉降主要产生的部位,一般路堤观测的内容应为:基床底层顶面的路基总沉降和地基面处地基部分总沉降。

⑷对于地基条件复杂和填土高度大的路堤,还包括如下内容:路堤中部的沉降观测;地基处理范围的下限处地基深部的沉降观测。

5.3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布置

5.3.1观测断面布置

⑴沉降观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应大于50 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以设计文件为准),应不大于25m布设一个断面。

⑵对地形横向坡度大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路基工点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

⑶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5.3.2观测点布置

⑴沉降观测可在线路两侧地基、路肩和线路中心设置观测桩或在线路中心设置沉降板。

⑵对于路堤观测断面,在线路中心线布设一组沉降板,路肩两侧布设变形观测桩。

⑶、有预压土路堑地段,每个路堑断面在线路中心设沉降板一组,两侧路肩各设观测桩1个。无预压土路堑地段,每个路堑断面在两侧路肩各设观测桩1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