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纵隔ct解剖图片之一
合集下载
正常胸部CT解剖(肺窗和纵隔窗)
正常胸部肺窗CT解剖(1)
气管分叉层面
右上叶支气管层面
左主支气管中段层面
左上叶固有段与舌段支气管分叉层面
正常胸部肺窗CT 解剖(2)
右中叶支气管开口层面
显示双侧斜裂层面
显示各肺叶层面
t WTH
下肺层面
正常胸部纵隔窗CT解剖(1)
若議聽珀I*
/FSP.t/ilK
胸锁关节层面(平扫)
古技訣总胜
右亲址昶胜
.珂欄框休左丛世静肚肯置
Si头関融脉
孚因4
胸锁关节层面(增强)
主动脉弓上层面(平扫)左头料强㈱左帝忌动峠
右吳霸巒練
主动脉弓上层面(平扫)
左头欝静姑
左血总胡挣:
左抵合F站屏正常胸部纵隔窗CT解剖(2)
主动脉弓层面(平扫)
气管分叉层面(平扫)
肺动脉干与右肺动脉层面(平扫)
正常胸部纵隔窗CT解剖(3)
左心房层面(平扫)埠王动膀
气管分叉层面(增强)
t府静駅左肺二Ifr
辭
奇器林
右,心民
左匚尼
正常胸部纵隔窗CT 解剖(4)
疋心曙
占肺弋柞徘
右心聿
右'(.■耳
主动|衬冶:
左證状动册
片心耳 左騎卜端詠
左心房层面(增强)
右瑩建岀
if
主石貼©
&'CS
砖+閒时
左、右心房层面(增强)
四腔心层面(平扫)
左心宿
心室层面(平扫)。
正常胸部纵隔窗CT解剖汇总
人工智能在胸部纵隔窗CT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在胸部纵隔窗CT的图像处理、病变识别等方面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诊 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的应用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能够将不同影像模态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未来在胸部纵隔疾病的诊断 中,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有望发挥更大作用。
重建算法
纵隔窗一般采用软组织算法进行图像 重建,以突出纵隔内血管、淋巴结等 软组织结构。
图像后处理技巧展示
窗宽窗位调整
多平面重建
最大密度投影
容积再现
通过调整窗宽和窗位,可以使 得纵隔内的不同组织结构在图 像上得以清晰显示。一般来说 ,纵隔窗的窗宽设置在350400HU之间,窗位设置在4050HU之间。
展示正常胸部纵隔窗CT影 像的典型表现和特征,包 括各结构的形态、密度和 位置等。
简要介绍常见的异常胸部 纵隔窗CT影像表现及其可 能的病因和临床意义。
02
CATALOGUE
胸部纵隔窗CT基本概念
胸部纵隔窗定义
• 胸部纵隔窗:在CT图像上,通过调整窗宽和窗位,可以突出显 示胸部纵隔内的结构,这一特定的图像显示方式称为胸部纵隔 窗。
正常胸部纵隔窗CT 解剖汇总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胸部纵隔窗CT基本概念 • 纵隔结构解剖与生理功能 • 胸部纵隔窗CT检查方法与技巧 • 正常胸部纵隔窗CT影像特征分析 • 临床案例分享与讨论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深入了解正常胸部纵隔窗CT解剖
01
通过对正常胸部纵隔窗CT影像的详细解读,加深对胸部纵隔内
体位选择
患者通常采取仰卧位,双臂上举, 头先进。特殊情况下可根据需要调 整体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在胸部纵隔窗CT的图像处理、病变识别等方面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诊 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的应用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能够将不同影像模态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未来在胸部纵隔疾病的诊断 中,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有望发挥更大作用。
重建算法
纵隔窗一般采用软组织算法进行图像 重建,以突出纵隔内血管、淋巴结等 软组织结构。
图像后处理技巧展示
窗宽窗位调整
多平面重建
最大密度投影
容积再现
通过调整窗宽和窗位,可以使 得纵隔内的不同组织结构在图 像上得以清晰显示。一般来说 ,纵隔窗的窗宽设置在350400HU之间,窗位设置在4050HU之间。
展示正常胸部纵隔窗CT影 像的典型表现和特征,包 括各结构的形态、密度和 位置等。
简要介绍常见的异常胸部 纵隔窗CT影像表现及其可 能的病因和临床意义。
02
CATALOGUE
胸部纵隔窗CT基本概念
胸部纵隔窗定义
• 胸部纵隔窗:在CT图像上,通过调整窗宽和窗位,可以突出显 示胸部纵隔内的结构,这一特定的图像显示方式称为胸部纵隔 窗。
正常胸部纵隔窗CT 解剖汇总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胸部纵隔窗CT基本概念 • 纵隔结构解剖与生理功能 • 胸部纵隔窗CT检查方法与技巧 • 正常胸部纵隔窗CT影像特征分析 • 临床案例分享与讨论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深入了解正常胸部纵隔窗CT解剖
01
通过对正常胸部纵隔窗CT影像的详细解读,加深对胸部纵隔内
体位选择
患者通常采取仰卧位,双臂上举, 头先进。特殊情况下可根据需要调 整体位。
纵隔解剖及常见纵隔肿瘤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 上腔静脉综合征是上腔静脉梗阻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上半身血液回流 受阻,上腔静脉压升高,形成广泛的上腔静脉侧支循环,并产生一系 列临床症状
• 上腔静脉是头、颈、上肢、上胸部血流回流的主干。当该血管受压可 导致这些区域静脉压升高和淤血,继而发生上肢水肿,胸腔和心包渗 出,甚至气管水肿,脑水肿,以及心搏出量减小,伴有意识改变、视 力下降、头痛等症状。
59
60
病例2:患者,女,75岁,一月前发现颈部肿块,查体甲 状腺Ⅱ度肿大,表面结节感,质韧,活动可。
61
病例3 女,45岁,甲亢
62
63
64
(二)胸腺瘤
1、正常胸腺位置
65
胸腺随着年龄变化 婴儿 幼儿 青春期 中老年期
10-15g 27g 30-40g 15g,脂肪增多
66
胸腺瘤
39
一、定位
40
(一)纵隔与非纵隔病变定位
1、病变中心线的位置 2、病变边缘是否清楚 3、病变与纵隔的夹角 4、纵隔组织受压移位的情况
………
41
纵隔病变与纵隔旁肺内病变的鉴别
•
42
纵隔良性肿瘤与纵隔旁肺癌的鉴别
纵隔肿瘤
纵隔旁肺癌
临床症状
中心点 与纵隔的交角
边缘
早期无明显症状,当其生 早期出现不同程度刺激性咳 长明显增大时出现压迫邻 嗽、胸闷、胸痛,晚期可出 近组织器官方可出现症状 现声音嘶哑及上腔静脉压迫
气管 食管 左喉返神经 胸导管
23
上纵隔
气管胸部及主支气管
1. 位置
2. 特点: 气管杈 气管隆嵴 左主支气管 — 细长、稍倾斜 右主支气管 — 粗短、稍陡直
24
上纵隔
气管胸部及主支气管
• 上腔静脉是头、颈、上肢、上胸部血流回流的主干。当该血管受压可 导致这些区域静脉压升高和淤血,继而发生上肢水肿,胸腔和心包渗 出,甚至气管水肿,脑水肿,以及心搏出量减小,伴有意识改变、视 力下降、头痛等症状。
59
60
病例2:患者,女,75岁,一月前发现颈部肿块,查体甲 状腺Ⅱ度肿大,表面结节感,质韧,活动可。
61
病例3 女,45岁,甲亢
62
63
64
(二)胸腺瘤
1、正常胸腺位置
65
胸腺随着年龄变化 婴儿 幼儿 青春期 中老年期
10-15g 27g 30-40g 15g,脂肪增多
66
胸腺瘤
39
一、定位
40
(一)纵隔与非纵隔病变定位
1、病变中心线的位置 2、病变边缘是否清楚 3、病变与纵隔的夹角 4、纵隔组织受压移位的情况
………
41
纵隔病变与纵隔旁肺内病变的鉴别
•
42
纵隔良性肿瘤与纵隔旁肺癌的鉴别
纵隔肿瘤
纵隔旁肺癌
临床症状
中心点 与纵隔的交角
边缘
早期无明显症状,当其生 早期出现不同程度刺激性咳 长明显增大时出现压迫邻 嗽、胸闷、胸痛,晚期可出 近组织器官方可出现症状 现声音嘶哑及上腔静脉压迫
气管 食管 左喉返神经 胸导管
23
上纵隔
气管胸部及主支气管
1. 位置
2. 特点: 气管杈 气管隆嵴 左主支气管 — 细长、稍倾斜 右主支气管 — 粗短、稍陡直
24
上纵隔
气管胸部及主支气管
纵隔淋巴结CT片图解
右支气管淋巴结
左支气管淋巴结
隆突下淋巴结
图十六:10区.肺门淋巴结,肺门淋巴结临近肺叶淋巴结及纵 隔胸膜反折,在右侧临近中间段支气管。10-14区淋巴结不位 于纵隔内,因此均为N1期淋巴结。
血管前淋巴结
右下段气管旁淋巴结
前纵隔淋巴结
左下段气管旁淋巴结
椎前淋巴结
血管前淋巴结
右气管旁淋巴结
左气管旁淋巴结
气管旁淋巴结
血管前淋巴结
图三:2R区. 右上气管旁淋巴结:2R淋巴结延伸至气管左侧 旁。上界:胸骨柄上缘,下界:无名静脉与气管交汇处。 2L区.左上气管旁。上界:胸骨柄上缘,下界:主动脉弓上
缘。如图2所示气管前第二区淋巴结,血管前3A淋巴结。
血管前淋巴结
椎前淋巴结
图四:3区.血管前与椎前淋巴结,第三区淋 巴结不像第二区淋巴结那样靠近气管,它们 位于血管前或食管后椎体前。纵隔镜对第三 区淋巴结的发现无帮助,食管超声可以发现 3P淋巴结。
10-14区:肺门、肺叶及其主要分支淋巴结,属于 N1淋巴结。 10区:肺门淋巴结,包括临近主支气管与肺门血管 淋巴结。在右侧自奇静脉下缘至叶间区域, 左侧自肺动脉上缘至叶间区域。
纵隔位于两肺之间,上界胸廓入口,下界横膈,前界胸骨,后 界胸椎。它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食管、胸腺、 淋巴组织、神经及脂肪等和组织。除气管及支气管可以分辩外, 其余结构间无明显对比,只能观察其与肺部邻接的轮廓。
前纵隔淋巴结
主肺动脉窗淋巴结
图十一:5区,主动脉弓下淋巴结,位于纵隔胸膜内,主动脉弓下 或主肺动脉窗淋巴结位于动脉韧带或主动脉、左肺动脉外侧,并 且接近左肺动脉第一分支。6区.主动脉旁淋巴结,位于升主动脉 前方或侧面,主动脉弓上下缘之间。
胸部正常CT断层解剖图片课件
胸部正常CT解剖
目录
概论 纵隔窗的CT解剖 肺窗的CT解剖
前言
肺、纵隔内部组织结构之间、正 常结构与病变之间的密度差异
CT满意显示胸部正常结构和病灶 的大体解剖,定位、定量准确,为定 性分析提供形态学基础
有关胸部CT检查技术的几个问题
1、CT值与窗宽、窗位:肺窗和纵膈窗,双 窗技术
2、层厚和层距:吸气末扫描,薄层/重叠扫 描;减小部分容积效应、肺血坠积现象
What are the 3 yellow air-filled (black) struTchteusreesare the
highlighted here? (click to highlight)
Right lung apex
Trachea and
Esophagus.
This is contrast (white) being injected into the left subclavian vein.
Contrast filling the right ventricle
Can you find the pericardialnswer)
It is relatively easy to see because there is a fat layer around the heart and around the pericardium making the soft tissue more visible
观察每一层时,注意上下相邻层面, 完整观察某一结构
二、主要层面和结构 标志:与肺门相续的支气管、血管
1、右上叶支气管以上层面: 两侧尖段支气管及其外侧的同名动脉
2、右上叶支气管层面:右主支气管,前、后段支气管, 右PA上干;右上PV前干 左上前段支气管
目录
概论 纵隔窗的CT解剖 肺窗的CT解剖
前言
肺、纵隔内部组织结构之间、正 常结构与病变之间的密度差异
CT满意显示胸部正常结构和病灶 的大体解剖,定位、定量准确,为定 性分析提供形态学基础
有关胸部CT检查技术的几个问题
1、CT值与窗宽、窗位:肺窗和纵膈窗,双 窗技术
2、层厚和层距:吸气末扫描,薄层/重叠扫 描;减小部分容积效应、肺血坠积现象
What are the 3 yellow air-filled (black) struTchteusreesare the
highlighted here? (click to highlight)
Right lung apex
Trachea and
Esophagus.
This is contrast (white) being injected into the left subclavian vein.
Contrast filling the right ventricle
Can you find the pericardialnswer)
It is relatively easy to see because there is a fat layer around the heart and around the pericardium making the soft tissue more visible
观察每一层时,注意上下相邻层面, 完整观察某一结构
二、主要层面和结构 标志:与肺门相续的支气管、血管
1、右上叶支气管以上层面: 两侧尖段支气管及其外侧的同名动脉
2、右上叶支气管层面:右主支气管,前、后段支气管, 右PA上干;右上PV前干 左上前段支气管
医学影像-纵膈解剖和常见病
侵袭性胸腺瘤
呈浸润性生长,边缘不规 则,侵及胸膜可见胸膜结节及 胸水,侵犯心包出现心包积液。 肿块边界极不规则,常见包绕 血管生长,与血管间界限不清 肿瘤内部密度不均匀,常见不 规则形低密度坏死区, 增强扫描肿瘤强化较明显。
前纵隔大血管胖软 组织肿块影,呈浸 润性生长,边缘不 规则,侵及胸膜引 起胸水。
多见于青少年,临床表现:早期常无症状,仅触及淋巴 结增大。中晚期常出现发热、疲劳、消瘦等全身症状气管、 食管或上腔静脉受压则出现相应症状。
X线:正位胸片主要表现为双侧纵隔影增宽,以上纵隔为主,非对称性,
边缘清楚,呈波浪状;生长迅速,很快融合成团为其特征。
恶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胸部正位(A)示两上、中纵隔增宽,边缘呈分叶状;胸部侧位(B) 示纵隔内肿块位于气管及主支气管周围,气管及主支气管受压
注意:食管属于后纵隔!
正常胸部CT(纵隔窗)
纵隔间隙
• 胸骨后间隙 • 血管前间隙 • 气管前间隙(淋巴结肿大的好发部位。
在下界平面,有时可见升主动脉后方的心 包上隐窝,不要误为肿大的淋巴结)
• 隆突下间隙 • 隔脚后间隙
正常胸腺
• 上纵隔血管前间隙内 • 主动脉弓与主肺动脉的层面 • 左右两叶 • 形状似箭头,尖端指向胸骨 • 边缘光滑或波浪状
纵隔异常CT表现
一、形态的改变 → 纵隔增宽
心脏大血管的异常扩张 纵隔内占位
二、密度的改变
1、脂肪密度病变 2、实性病变 3、囊性病变 4、血管性病变
三、增强的改变 四、位置的改变 → 纵隔移位
纵隔病变 指起源于纵隔和(或)累及纵隔
内结构的病变。包括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 病变。
纵隔肿瘤
原发性纵隔肿瘤 最常见为 神经源性
纵隔左右侧面观的解剖及临床PPT课件
纵隔的功能和作用
总结词
纵隔的功能和作用包括保护胸腔内的重要器官、维持胸腔的稳定性和平衡、参与呼吸和循环等生理活 动。
详细描述
纵隔的功能和作用十分重要,它能够保护胸腔内的重要器官,如心脏、大血管、气管和食管等,防止 外界对其造成损伤。同时,纵隔能够维持胸腔的稳定性和平衡,保证人体正常呼吸和循环等生理活动 的进行。此外,纵隔内的淋巴结和神经等结构还参与了人体的免疫和神经传导等过程。
的辐射损伤。
MRI检查
MRI检查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 法,可以多角度、多平面地显示胸部 解剖结构和病变。
MRI检查的优点是无辐射损伤、多角 度成像,但价格昂贵,且检查时间较 长。
MRI检查对于软组织的显像效果较好, 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血管等结构, 对于某些类型的肿瘤诊断具有较高的 敏感性和特异性。
并发症处理
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如出血、感染、吻合口瘘 等,需及时发现并采取相 应的处理措施。
04
纵隔的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纵隔疾病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胸部正侧位片可以观察到胸廓、肺部、 心脏和大血管等结构的形态和位置变化。
X线检查可以发现肺部炎症、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等病变,对于肿瘤的诊断也有一定 的帮助。
患者情况
患者女性,42岁,因双眼睑下 垂、四肢无力就诊,胸部CT检 查显示前上纵隔占位,考虑胸
腺瘤。
诊断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
治疗
行胸腺瘤切除术+前上纵隔淋巴 结清扫术,术后给予免疫抑制 剂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
预后
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随访1 年无复发。
食管癌侵犯纵隔的案例
患者情况
患者男性,58岁,因进食哽咽、胸骨 后疼痛就诊,胃镜检查显示食管中段 鳞状细胞癌,胸部CT检查显示食管癌 侵犯纵隔。
CT肺叶分段及纵膈淋巴结分组
1, 左头臂静脉上缘; 2, 主动脉弓上缘; 3, 右上叶支气管开口上缘; 4, 左上叶支气管开口上缘; 5, 气管隆突角; 6, 右中叶支气管开口上缘。
精品课件
(三)、1996 JACC-UICC分组标准
精品课件
CT判断胸部淋巴结的位置
• 第1线以上为1区, • 第1、2线之间气管旁为2区, • 血管前、气管后为3区; • 第2、3线间之中线右侧为4R区;第2、
B7:下叶内段支气管 B8:下叶前段支气管 B9:下叶外段支气管 B10:下叶后段支气管
精品课件
纵隔淋巴结分组
精品课件
(一)1996 AJCC-UICC淋巴结分组
• 上纵隔淋巴结 –1 最上纵隔 –2上气管旁 –3 血管前和气管后 –4 下气管旁(包括奇 静脉淋巴结)
• 主动脉淋巴结 –5主动脉下(主-肺动 脉窗) –6 主动脉旁(升主动 脉或膈神经旁)
精品课件
• 第7组
• 隆突下淋巴结
• 淋巴结位于气 管隆突下方, 但和肺内的下 叶支气管和动 脉不相连。
精品课件
• 第8组
• 食管旁淋巴结 • 隆突水平以下,
淋巴结位于食 道两侧,邻近 食道壁,不包 括隆突下淋巴 结。
精品课件
• 第9组
• 肺韧带淋巴结 • 淋巴结位于肺
韧带内,包括 位于下肺静脉 后壁和下部的 淋巴结。
4线间之中线左侧为4L区; • 第5线以下至中叶开口处之隆突下为7
区; • 第6线以下为8区。
精品课件
CT判断胸部淋巴结的位置
• 第2线下方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 无名动脉前、外侧者为6区;
• 在主肺动脉窗内靠外侧者属5区、 靠内侧者属L4区;
• 其余各区根据各别的解剖也很容易 辨别。
精品课件
(三)、1996 JACC-UICC分组标准
精品课件
CT判断胸部淋巴结的位置
• 第1线以上为1区, • 第1、2线之间气管旁为2区, • 血管前、气管后为3区; • 第2、3线间之中线右侧为4R区;第2、
B7:下叶内段支气管 B8:下叶前段支气管 B9:下叶外段支气管 B10:下叶后段支气管
精品课件
纵隔淋巴结分组
精品课件
(一)1996 AJCC-UICC淋巴结分组
• 上纵隔淋巴结 –1 最上纵隔 –2上气管旁 –3 血管前和气管后 –4 下气管旁(包括奇 静脉淋巴结)
• 主动脉淋巴结 –5主动脉下(主-肺动 脉窗) –6 主动脉旁(升主动 脉或膈神经旁)
精品课件
• 第7组
• 隆突下淋巴结
• 淋巴结位于气 管隆突下方, 但和肺内的下 叶支气管和动 脉不相连。
精品课件
• 第8组
• 食管旁淋巴结 • 隆突水平以下,
淋巴结位于食 道两侧,邻近 食道壁,不包 括隆突下淋巴 结。
精品课件
• 第9组
• 肺韧带淋巴结 • 淋巴结位于肺
韧带内,包括 位于下肺静脉 后壁和下部的 淋巴结。
4线间之中线左侧为4L区; • 第5线以下至中叶开口处之隆突下为7
区; • 第6线以下为8区。
精品课件
CT判断胸部淋巴结的位置
• 第2线下方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 无名动脉前、外侧者为6区;
• 在主肺动脉窗内靠外侧者属5区、 靠内侧者属L4区;
• 其余各区根据各别的解剖也很容易 辨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纵隔ct解剖图片之一
正常纵隔ct解剖图片之二
正常纵隔ct解剖图片之三
正常纵隔ct解剖图片之四
正常纵隔ct解剖图片之五
正常纵隔ct解剖图片之六
正常纵隔ct解剖图片之七
正常纵隔ct解剖图片之八
正常纵隔ct解剖图片之九
正常纵隔ct解剖图片之十
正常纵隔ct解剖图片之十一
正常纵隔ct解剖图片之十二
正常纵隔ct解剖图片之十三
正常肺部ct解剖图片之一
正常肺部ct解剖图片之二
正常肺部ct解剖图片之三
正常肺部ct解剖图片之四
正常肺部ct解剖图片之五
正常肺部ct解剖图片之六
正常肺部ct解剖图片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