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的CT解剖
合集下载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支气管:支气管是肺内的管道结构负责将空气引入肺组织。在CT图像上支气管 表现为低密度的管状结构。
肺炎:CT表现为肺部纹理增粗肺部出现斑片状或云絮状阴影
肺结核:CT表现为肺部出现结节状或斑片状病灶病灶周围可见卫星病灶或钙化
肺癌:CT表现为肺部出现结节状或肿块状病灶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内部密度不均 匀
监测疾病进展:通过定期进行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检查可以监测病情的进展情况为调整 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评估手术效果: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可以评估手术效果帮助医 生判断手术是否成功。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在肺气肿诊断中的进展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在肺癌治疗中的新进展
冲和移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肺部:CT图像上可见肺组织呈现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并随着呼吸运动而变化。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纵隔:纵隔位于两肺之间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器官和结构如心脏、大血管、气管 等。在CT图像上纵隔的形态和位置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肺门:肺门是肺组织中的一个重要结构由血管、支气管和淋巴结组成。在CT图 像上肺门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的结节或肿块。
,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标题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 剖的定义:利用CT技 术对肺部和纵隔进行 断层扫描生成图像以 便观察和分析肺部及 纵隔的结构和病变。
添加标题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 剖的应用:在医学影 像诊断、介入治疗和 手术导航等领域有广
泛应用。
添加标题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 剖的成像原理:利用X 射线和计算机技术对 肺部和纵隔进行逐层 扫描生成二维图像再 通过三维重建技术生
支气管:支气管是肺内的管道结构负责将空气引入肺组织。在CT图像上支气管 表现为低密度的管状结构。
肺炎:CT表现为肺部纹理增粗肺部出现斑片状或云絮状阴影
肺结核:CT表现为肺部出现结节状或斑片状病灶病灶周围可见卫星病灶或钙化
肺癌:CT表现为肺部出现结节状或肿块状病灶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内部密度不均 匀
监测疾病进展:通过定期进行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检查可以监测病情的进展情况为调整 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评估手术效果: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可以评估手术效果帮助医 生判断手术是否成功。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在肺气肿诊断中的进展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在肺癌治疗中的新进展
冲和移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肺部:CT图像上可见肺组织呈现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并随着呼吸运动而变化。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纵隔:纵隔位于两肺之间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器官和结构如心脏、大血管、气管 等。在CT图像上纵隔的形态和位置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肺门:肺门是肺组织中的一个重要结构由血管、支气管和淋巴结组成。在CT图 像上肺门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的结节或肿块。
,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标题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 剖的定义:利用CT技 术对肺部和纵隔进行 断层扫描生成图像以 便观察和分析肺部及 纵隔的结构和病变。
添加标题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 剖的应用:在医学影 像诊断、介入治疗和 手术导航等领域有广
泛应用。
添加标题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 剖的成像原理:利用X 射线和计算机技术对 肺部和纵隔进行逐层 扫描生成二维图像再 通过三维重建技术生
胸部CT诊断资料严选材料
癌。
专业调研
88105
右上肺前段专细业调支研 气管肺泡癌。 89106
左上肺尖后段小片影,境界清晰,可见胸膜凹陷样改变,
经抗炎治疗部吸收,手术证实为细支气管肺泡癌。
专业调研
91007
蜂窝征
支气管充气征
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DBAC)
专业调研
19018
左下肺大块状病变内有蜂窝状低密度影, 右肺中叶呈致密实变。专业弥调研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92109
左下肺背段空洞性肺癌,空洞内壁不光滑,
洞壁后外部较厚,病变胸膜侧较模糊。
专业调研
19189
平扫
增强
右主支气管与上叶支气管前方有一软组织密度
肿块影,密度较均匀,上叶前段支气管变细。增强
后病灶呈均一强化。病理证实为小细胞癌。
专业调研
99121
右肺下叶后基底段紧贴胸壁宽基底略呈半
球状病变,周边血管纹理较粗。病理证实为大 细胞癌。
右肺上叶前段结节影,略呈分叶,胸
膜侧边缘不规则呈锯齿状,周围无卫星灶。
手术证实为肺腺癌。 专业调研
103125
肺窗
右肺中心型肺癌,右 肺中间及下叶支气管 狭窄。
专业调研
纵隔窗 101426
同一病例,下一层面。
专业调研
110527
专业调研
同一病例, 可见右下 肺多个小 结节影, 为肺内多 发转移。
专业调研
12 12
通过下叶支气管层面
B8+9+10 B7 RIPA
B7+8 B9+10
B7:右肺下叶内基底段支气管 B8+9+10:右肺下叶前、外、后基
底段支气管主干 B7+8:左下肺前内侧基底段支气管 B9+10:左肺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
图24-4R/L、5、6组淋巴结
位于动脉韧带、主动脉弓 左侧,肺动脉至左上肺动 脉之间的淋巴结-为主动脉 弓下或主肺动脉组(5组)
图25-7组淋巴结
位于隆突下3cm范围以 内的淋巴结-为隆突下组 (7组 )
图26-7、10R组淋巴结
位于纵隔胸膜外肺门区 (包括右侧中间支气管 旁)的淋巴结-为右/左 肺门组(10R/L组)
图15-近心底层面
B7+8:下叶前内 段支气管
图16-近心底层面
B7:下叶内段支气管 B8:下叶前段支气管 B9:下叶外段支气管 B10:下叶后段支气管
图17-锁骨上和斜角肌组淋巴结
锁骨上和斜角肌组:为肺尖以上位于 气管中线两侧的锁骨上窝内和沿斜角 肌排列的淋巴结。
图18-1R/L组淋巴结
肺尖至左头臂静脉横过中线 汇入右头臂静脉之间层面, 沿气管中线两侧排列的淋巴 结-为最上纵隔组(分右侧/左 侧,缩写:1R/L)
图4-奇静脉弓层面 S6:下叶背段
图5-近隆突层面
B1+2:左上叶尖后段 支气管
B3: 上叶前段支气管
图6-隆突层面
B2:上叶后段支气管 C:隆突 RMB/LMB:右/左主支气管 RULB:右上叶支气管
图7-隆突下1cm层面 Bi:中间支气管
图8-隆突下1cm层面 LUMB:左上叶支气管
图9-隆突下2cm层面
图19-1R/L组淋巴结
图20-1R/L、3A/P组淋巴结
肺尖至主动脉弓上缘层面, 位于主动脉弓3个主要分支 (左锁骨下、左颈总、 无名动脉)前方的淋巴结-为 血管前组(3A组) 位于气管后方的淋巴结-为 气管后组( 3P组)
图21-2R/L组淋巴结
位于1组以下至主动脉弓上, 沿气管两侧的淋巴结-为右/左 上气管旁组(2R/L组)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
肺癌
CT断层图像可显示肺部肿块的大小、形态、密度 等特征,结合增强扫描可观察肿块的强化程度, 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和分期。
纵隔肿瘤
CT断层图像可清晰显示纵隔内肿瘤的位置、大小、 形态等特征,有助于纵隔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
肺部感染
CT断层图像可显示肺部感染的病灶分布、形态、 密度等特征,有助于肺部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疾病的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
03
常见肺部病变CT断层解 剖表现
炎症性病变
肺炎
CT表现为肺实变,可见空气支气管征,肺叶或肺段实变,边缘模 糊,常伴有胸腔积液。
肺结核
CT表现为多灶性、多态性、多钙化性、少肿块性和少结节堆聚性, 常见空洞、纤维条索状影和卫星灶。
肺脓肿
CT表现为圆形透亮区及气液平面,内壁光滑或略有不规则。
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01 02
技术因素
CT扫描参数设置不当、图像重建算法选择不合适等技术因素可能导致 图像质量下降,影响诊断准确性。防范措施包括提高技术人员操作水平、 优化扫描参数设置等。
阅片经验不足
阅片者对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结构不熟悉,或者对病变特征认识不 足,可能导致误诊。防范措施包括加强阅片者培训、提高阅片经验等。
并发症监测
CT断层解剖可以及时发现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等,便于及时 干预和治疗。
随访观察
对于需要长期随访的患者,定期进行CT断层扫描可以监测病变的变化和复发情况,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食管
位于后纵隔内,呈管状软组织密度影,可显 示其管壁及管腔情况。
纵隔淋巴结分区及意义
淋巴结分区
01
根据淋巴结的位置和分布,纵隔淋巴结可分为多个区域,如肺
纵隔断层解剖及CT图像
胸部
主讲:段菊如
教学目的
熟悉胸部的标志性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掌握纵隔(大血管、纵隔间隙、主要的心包窦与心包隐 窝、心)的连续横断层解剖,熟悉其CT、MRI图像。
熟悉纵隔(大血管、纵隔间隙、主要的心包窦与心包隐 窝、心)的矢、冠状断层解剖及MRI图像。
4、熟悉心的超声图像。
5、熟悉肺局部淋巴结的ATS图及横断面表现。
纵隔 断层 解剖 及C T图 像
纵隔
mediastinum
为两侧纵 隔胸膜之间所 有器官、结构 及结缔组织的
总称
纵 隔 的 位 置 与 境 界
心包 pericardium
为圆锥形的囊,包裹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 部,由纤维心包和浆膜心包组成。浆膜心包分 脏、壁两层,两层互相转折围成的狭窄而密闭 的腔隙称心包腔pericardial cavity,心包 腔在大血管和心周围形成了许多窦和隐窝,它 们是横窦、斜窦、前下窦、心包上隐窝、腔静 脉后隐窝、左肺动脉隐窝、左、右肺静脉隐窝、 心包前间隙、心包下间隙和心包后间隙,这些 窦和隐窝在断层影像诊断中,会被误诊为变异 的血管、左冠状动脉、胸腺病变和肿大的肺局 部淋巴结,应以注意。
二、体表标志
胸骨角 为胸骨柄与胸骨体连结处形成微 向前突的角。胸骨角平面是胸部的重要平面, 其标志性意义主要有:①是上、下纵隔的分 界平面;②后方平对第4胸椎下缘;③平对 主动脉弓的起端和止端;④出现气管杈;⑤ 奇静脉弓在此平面内向前汇入上腔静脉;⑥ 左主支气管于此平面与食管交叉(食管形成 第二个生理狭窄);⑦是胸导管由右转向左 行的平面;⑧两侧与第2肋软骨相接,为计 数肋的标志性平面。
纵隔间隙
纵隔间隙为纵隔器官之间的结缔组织间 隙,含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结等,为低 CT值区。纵隔间隙向上经胸廓上口续于 颈部间隙,向下经膈的裂孔与腹膜后间 隙相连通。纵隔内若有气体、积血或感 染,可沿此间隙向上、下蔓延。
主讲:段菊如
教学目的
熟悉胸部的标志性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掌握纵隔(大血管、纵隔间隙、主要的心包窦与心包隐 窝、心)的连续横断层解剖,熟悉其CT、MRI图像。
熟悉纵隔(大血管、纵隔间隙、主要的心包窦与心包隐 窝、心)的矢、冠状断层解剖及MRI图像。
4、熟悉心的超声图像。
5、熟悉肺局部淋巴结的ATS图及横断面表现。
纵隔 断层 解剖 及C T图 像
纵隔
mediastinum
为两侧纵 隔胸膜之间所 有器官、结构 及结缔组织的
总称
纵 隔 的 位 置 与 境 界
心包 pericardium
为圆锥形的囊,包裹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 部,由纤维心包和浆膜心包组成。浆膜心包分 脏、壁两层,两层互相转折围成的狭窄而密闭 的腔隙称心包腔pericardial cavity,心包 腔在大血管和心周围形成了许多窦和隐窝,它 们是横窦、斜窦、前下窦、心包上隐窝、腔静 脉后隐窝、左肺动脉隐窝、左、右肺静脉隐窝、 心包前间隙、心包下间隙和心包后间隙,这些 窦和隐窝在断层影像诊断中,会被误诊为变异 的血管、左冠状动脉、胸腺病变和肿大的肺局 部淋巴结,应以注意。
二、体表标志
胸骨角 为胸骨柄与胸骨体连结处形成微 向前突的角。胸骨角平面是胸部的重要平面, 其标志性意义主要有:①是上、下纵隔的分 界平面;②后方平对第4胸椎下缘;③平对 主动脉弓的起端和止端;④出现气管杈;⑤ 奇静脉弓在此平面内向前汇入上腔静脉;⑥ 左主支气管于此平面与食管交叉(食管形成 第二个生理狭窄);⑦是胸导管由右转向左 行的平面;⑧两侧与第2肋软骨相接,为计 数肋的标志性平面。
纵隔间隙
纵隔间隙为纵隔器官之间的结缔组织间 隙,含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结等,为低 CT值区。纵隔间隙向上经胸廓上口续于 颈部间隙,向下经膈的裂孔与腹膜后间 隙相连通。纵隔内若有气体、积血或感 染,可沿此间隙向上、下蔓延。
正常胸部纵隔窗CT解剖汇总
人工智能在胸部纵隔窗CT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在胸部纵隔窗CT的图像处理、病变识别等方面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诊 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的应用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能够将不同影像模态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未来在胸部纵隔疾病的诊断 中,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有望发挥更大作用。
重建算法
纵隔窗一般采用软组织算法进行图像 重建,以突出纵隔内血管、淋巴结等 软组织结构。
图像后处理技巧展示
窗宽窗位调整
多平面重建
最大密度投影
容积再现
通过调整窗宽和窗位,可以使 得纵隔内的不同组织结构在图 像上得以清晰显示。一般来说 ,纵隔窗的窗宽设置在350400HU之间,窗位设置在4050HU之间。
展示正常胸部纵隔窗CT影 像的典型表现和特征,包 括各结构的形态、密度和 位置等。
简要介绍常见的异常胸部 纵隔窗CT影像表现及其可 能的病因和临床意义。
02
CATALOGUE
胸部纵隔窗CT基本概念
胸部纵隔窗定义
• 胸部纵隔窗:在CT图像上,通过调整窗宽和窗位,可以突出显 示胸部纵隔内的结构,这一特定的图像显示方式称为胸部纵隔 窗。
正常胸部纵隔窗CT 解剖汇总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胸部纵隔窗CT基本概念 • 纵隔结构解剖与生理功能 • 胸部纵隔窗CT检查方法与技巧 • 正常胸部纵隔窗CT影像特征分析 • 临床案例分享与讨论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深入了解正常胸部纵隔窗CT解剖
01
通过对正常胸部纵隔窗CT影像的详细解读,加深对胸部纵隔内
体位选择
患者通常采取仰卧位,双臂上举, 头先进。特殊情况下可根据需要调 整体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在胸部纵隔窗CT的图像处理、病变识别等方面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诊 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的应用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能够将不同影像模态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未来在胸部纵隔疾病的诊断 中,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有望发挥更大作用。
重建算法
纵隔窗一般采用软组织算法进行图像 重建,以突出纵隔内血管、淋巴结等 软组织结构。
图像后处理技巧展示
窗宽窗位调整
多平面重建
最大密度投影
容积再现
通过调整窗宽和窗位,可以使 得纵隔内的不同组织结构在图 像上得以清晰显示。一般来说 ,纵隔窗的窗宽设置在350400HU之间,窗位设置在4050HU之间。
展示正常胸部纵隔窗CT影 像的典型表现和特征,包 括各结构的形态、密度和 位置等。
简要介绍常见的异常胸部 纵隔窗CT影像表现及其可 能的病因和临床意义。
02
CATALOGUE
胸部纵隔窗CT基本概念
胸部纵隔窗定义
• 胸部纵隔窗:在CT图像上,通过调整窗宽和窗位,可以突出显 示胸部纵隔内的结构,这一特定的图像显示方式称为胸部纵隔 窗。
正常胸部纵隔窗CT 解剖汇总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胸部纵隔窗CT基本概念 • 纵隔结构解剖与生理功能 • 胸部纵隔窗CT检查方法与技巧 • 正常胸部纵隔窗CT影像特征分析 • 临床案例分享与讨论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深入了解正常胸部纵隔窗CT解剖
01
通过对正常胸部纵隔窗CT影像的详细解读,加深对胸部纵隔内
体位选择
患者通常采取仰卧位,双臂上举, 头先进。特殊情况下可根据需要调 整体位。
正常胸部纵隔窗CT解剖
正常胸部纵隔窗CT解剖
胸锁关节层面(平扫)
胸锁关节层面(增强)
主动脉弓上层面(平扫)
主动脉弓上层面(平扫)
主动脉弓层面(平扫)
气管分叉层面(平扫)
气管分叉层面(增强)
肺பைடு நூலகம்脉干与右肺动脉层面(平扫)
左心房层面(平扫)
左心房层面(增强)
左、右心房层面(增强)
四腔心层面(平扫)
心室层面(平扫)
资料整理
• 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胸锁关节层面(平扫)
胸锁关节层面(增强)
主动脉弓上层面(平扫)
主动脉弓上层面(平扫)
主动脉弓层面(平扫)
气管分叉层面(平扫)
气管分叉层面(增强)
肺பைடு நூலகம்脉干与右肺动脉层面(平扫)
左心房层面(平扫)
左心房层面(增强)
左、右心房层面(增强)
四腔心层面(平扫)
心室层面(平扫)
资料整理
• 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胸部正常CT解剖纵隔窗
• 其他肺门层面:两侧大小基本对称(肺窗 显示更佳),相伴随的支气管和PA分支, 由近向远渐小
四、纵膈、 肺门淋巴结
1、分布、数目: 气管、气管分叉旁,主A窗和血管前间隙 等相对多易见;肺门淋巴结肿大轻者需 增强
2、大小标准: <10mm --- 正常LN,其他结构, 10~15mm --- 病理(炎症、肿瘤) >20mm --- 肿瘤性为多
肺叶、肺段的判断
肺门邻近----叶、段支气管 外周肺----叶间胸膜(裂)
细线状 稍高密度带状 乏血管带(区)
谢 谢!
目录
概论 纵隔窗的CT解剖 肺窗的CT解剖
前言
肺、纵隔内部组织结构之间、正 常结构与病变之间的密度差异
CT满意显示胸部正常结构和病灶 的大体解剖,定位、定量准确,为定 性分析提供形态学基础
有关胸部CT检查技术的几个问题
1、CT值与窗宽、窗位:肺窗和纵膈窗,双 窗技术
2、层厚和层距:吸气末扫描,薄层/重叠扫 描;减小部分容积效应、肺血坠积现象
4、阅片要点:抓住重点层面,
观察每一层时,注意上下相邻层面, 完整观察某一结构
二、主要层面和结主构要层面和结构
标志:与肺门相续的支气管、血管 1、右上叶支气管以上层面:
两侧尖段支气管及其外侧的同名动脉 2、右上叶支气管层面:右主支气管,前、后段支气管,
右PA上干;右上PV前干 左上前段支气管 3、右中间段支气管层面:叶间动脉(右下PA 干) 4、左上叶支气管层面:左主、左上叶支气管 5、右中叶、左舌叶,两侧下叶背段气管开口层面: 中叶脊,左下肺A 以下层面:基底段支气管和PA分支,两侧基本对称; 近水平走向的双下PV,由近向远渐小 几个注意点:
3、肿瘤淋巴结转移假阳性与假阴性问题
四、纵膈、 肺门淋巴结
1、分布、数目: 气管、气管分叉旁,主A窗和血管前间隙 等相对多易见;肺门淋巴结肿大轻者需 增强
2、大小标准: <10mm --- 正常LN,其他结构, 10~15mm --- 病理(炎症、肿瘤) >20mm --- 肿瘤性为多
肺叶、肺段的判断
肺门邻近----叶、段支气管 外周肺----叶间胸膜(裂)
细线状 稍高密度带状 乏血管带(区)
谢 谢!
目录
概论 纵隔窗的CT解剖 肺窗的CT解剖
前言
肺、纵隔内部组织结构之间、正 常结构与病变之间的密度差异
CT满意显示胸部正常结构和病灶 的大体解剖,定位、定量准确,为定 性分析提供形态学基础
有关胸部CT检查技术的几个问题
1、CT值与窗宽、窗位:肺窗和纵膈窗,双 窗技术
2、层厚和层距:吸气末扫描,薄层/重叠扫 描;减小部分容积效应、肺血坠积现象
4、阅片要点:抓住重点层面,
观察每一层时,注意上下相邻层面, 完整观察某一结构
二、主要层面和结主构要层面和结构
标志:与肺门相续的支气管、血管 1、右上叶支气管以上层面:
两侧尖段支气管及其外侧的同名动脉 2、右上叶支气管层面:右主支气管,前、后段支气管,
右PA上干;右上PV前干 左上前段支气管 3、右中间段支气管层面:叶间动脉(右下PA 干) 4、左上叶支气管层面:左主、左上叶支气管 5、右中叶、左舌叶,两侧下叶背段气管开口层面: 中叶脊,左下肺A 以下层面:基底段支气管和PA分支,两侧基本对称; 近水平走向的双下PV,由近向远渐小 几个注意点:
3、肿瘤淋巴结转移假阳性与假阴性问题
纵隔左右侧面观的解剖及临床PPT课件
纵隔的功能和作用
总结词
纵隔的功能和作用包括保护胸腔内的重要器官、维持胸腔的稳定性和平衡、参与呼吸和循环等生理活 动。
详细描述
纵隔的功能和作用十分重要,它能够保护胸腔内的重要器官,如心脏、大血管、气管和食管等,防止 外界对其造成损伤。同时,纵隔能够维持胸腔的稳定性和平衡,保证人体正常呼吸和循环等生理活动 的进行。此外,纵隔内的淋巴结和神经等结构还参与了人体的免疫和神经传导等过程。
的辐射损伤。
MRI检查
MRI检查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 法,可以多角度、多平面地显示胸部 解剖结构和病变。
MRI检查的优点是无辐射损伤、多角 度成像,但价格昂贵,且检查时间较 长。
MRI检查对于软组织的显像效果较好, 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血管等结构, 对于某些类型的肿瘤诊断具有较高的 敏感性和特异性。
并发症处理
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如出血、感染、吻合口瘘 等,需及时发现并采取相 应的处理措施。
04
纵隔的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纵隔疾病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胸部正侧位片可以观察到胸廓、肺部、 心脏和大血管等结构的形态和位置变化。
X线检查可以发现肺部炎症、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等病变,对于肿瘤的诊断也有一定 的帮助。
患者情况
患者女性,42岁,因双眼睑下 垂、四肢无力就诊,胸部CT检 查显示前上纵隔占位,考虑胸
腺瘤。
诊断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
治疗
行胸腺瘤切除术+前上纵隔淋巴 结清扫术,术后给予免疫抑制 剂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
预后
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随访1 年无复发。
食管癌侵犯纵隔的案例
患者情况
患者男性,58岁,因进食哽咽、胸骨 后疼痛就诊,胃镜检查显示食管中段 鳞状细胞癌,胸部CT检查显示食管癌 侵犯纵隔。
纵隔疾病的影像鉴别诊断
中纵隔:心脏、主动脉弓、气管和肺门所 占据的区域
后纵隔:食管及胸椎旁的区域
(中后纵隔的分界:食管前壁)
三、纵隔肿瘤和瘤样病变
。
(一)胸腺瘤 (二)畸胎类肿瘤 纵隔肿瘤: (三)淋巴瘤 (四)神经源性肿瘤 (五)其他
纵隔瘤样病变:胸内甲状腺肿 、各种类型的囊肿
纵隔病变的诊断思路
1.定位 除血管瘤、纤维瘤、淋巴瘤和迷走组织可以发生于任意部位,
支气管囊肿:
病变一般紧邻气道,壁薄而光滑整 齐,密度均匀而低。其密度与其内 容物的性质密切相关:浆液性囊肿 CT值一般为0~20Hu;粘液性囊肿 CT值一般为30~40Hu;囊肿合并 感染或囊内出血,其CT值常在 30Hu以上,新鲜出血可达80Hu; 偶有其内容物为钙乳或草酸盐结晶 这CT值高达100Hu以上。囊内如 有凝血块形成则密度不均匀。囊肿 与支气管相通时则可见含气影或 气—液面。增强检查无强化。
胸腺瘤
畸胎瘤
淋巴瘤
神经源性肿瘤
表现
1)常位于胸骨 后间隙,主气管 常受压移位
2)钙化常见
3)肿块常向颈 部延伸
4)可有明显强 化
1)肿大的淋巴
结主要位于血管
1)前纵隔最常 见
1)发病年龄小 于胸腺瘤
前间隙及气管周 围,亦可弥漫浸 润,融合成团块
2)临床症状: 重症肌无力
2)肿块内可有
装包绕周围结构
3) 实性成分均 匀强化
恶性畸胎瘤
(四)淋巴瘤
【临床与病理】 病理分为霍奇金(Hodgkin disease,HD)和非霍奇 金淋巴瘤(non Hodgkin lymphoma,NHL)临床上以HD多见,以侵犯淋 巴结为主,结外少见;多见于青年,其次老年。NHL主要结外器官受累; 多见青少年,其次为老年。 【影像学表现】 X线:纵隔增宽,上纵隔为主,侧位片纵隔密度增高 CT:纵隔淋巴结肿大,前、中纵隔最多见,融合或分散存在,肿块较大 时中心可发生坏死,但很少出现钙化,增强呈轻至中度强化;亦可侵犯 胸膜、心包及肺组织,出现胸腔积液、胸膜结节、心包积液、肺内浸润 病灶。 MRI:肿大淋巴结呈等T1、长T2信号
后纵隔:食管及胸椎旁的区域
(中后纵隔的分界:食管前壁)
三、纵隔肿瘤和瘤样病变
。
(一)胸腺瘤 (二)畸胎类肿瘤 纵隔肿瘤: (三)淋巴瘤 (四)神经源性肿瘤 (五)其他
纵隔瘤样病变:胸内甲状腺肿 、各种类型的囊肿
纵隔病变的诊断思路
1.定位 除血管瘤、纤维瘤、淋巴瘤和迷走组织可以发生于任意部位,
支气管囊肿:
病变一般紧邻气道,壁薄而光滑整 齐,密度均匀而低。其密度与其内 容物的性质密切相关:浆液性囊肿 CT值一般为0~20Hu;粘液性囊肿 CT值一般为30~40Hu;囊肿合并 感染或囊内出血,其CT值常在 30Hu以上,新鲜出血可达80Hu; 偶有其内容物为钙乳或草酸盐结晶 这CT值高达100Hu以上。囊内如 有凝血块形成则密度不均匀。囊肿 与支气管相通时则可见含气影或 气—液面。增强检查无强化。
胸腺瘤
畸胎瘤
淋巴瘤
神经源性肿瘤
表现
1)常位于胸骨 后间隙,主气管 常受压移位
2)钙化常见
3)肿块常向颈 部延伸
4)可有明显强 化
1)肿大的淋巴
结主要位于血管
1)前纵隔最常 见
1)发病年龄小 于胸腺瘤
前间隙及气管周 围,亦可弥漫浸 润,融合成团块
2)临床症状: 重症肌无力
2)肿块内可有
装包绕周围结构
3) 实性成分均 匀强化
恶性畸胎瘤
(四)淋巴瘤
【临床与病理】 病理分为霍奇金(Hodgkin disease,HD)和非霍奇 金淋巴瘤(non Hodgkin lymphoma,NHL)临床上以HD多见,以侵犯淋 巴结为主,结外少见;多见于青年,其次老年。NHL主要结外器官受累; 多见青少年,其次为老年。 【影像学表现】 X线:纵隔增宽,上纵隔为主,侧位片纵隔密度增高 CT:纵隔淋巴结肿大,前、中纵隔最多见,融合或分散存在,肿块较大 时中心可发生坏死,但很少出现钙化,增强呈轻至中度强化;亦可侵犯 胸膜、心包及肺组织,出现胸腔积液、胸膜结节、心包积液、肺内浸润 病灶。 MRI:肿大淋巴结呈等T1、长T2信号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上叶支气管前为上肺静脉、后为左上肺 动脉。
食管在左主支气管后方,其右后为奇静脉, 左后为降主动脉。
右肺动脉平面
纵隔的CT解剖:
7 ). 主动脉根部平面:
即左心房平面,相当于心腰下部平面。
升主动脉根部位于纵隔中央,其左前 方为肺动脉干,构成纵隔左缘前部。
纵隔右缘前部为右心房。 升主动脉根之后为左心房,可见肺静
胸骨切迹层面
纵隔的CT解剖:
2 ).胸锁关节平面:
即无名动脉平面,相当于2一3胸椎之间的平面。
无名动脉在气管前方;
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依次向 左侧排序
头臂静脉,由无名动脉前方接近右 头臂静脉。
胸锁关节平面
纵隔的CT解剖:
3 ).主动脉弓平面:
相当于第4胸椎平面,
主动脉弓由气管前方沿气管左壁向左后行。 年长者主动脉壁常见条形钙化。
后纵隔…食道前壁至后胸壁; 中纵隔…心脏、主动脉弓、气管和肺门等占
据的范围。
纵隔分区示意图
CT诊断的纵隔观察
纵隔的CT解剖:
1 ).胸骨切迹层面: 相当于第2胸椎水平。 气管位于中线, 食管在脊椎前紧靠气管后壁偏左。食管
和气管交界处所形成的沟内有喉返神经 通过, 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及右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右侧。
腔静脉间隙或气管前间隙:上腔静脉后方
血管前间隙:胸骨后至升主动脉前,三角 形,胸腺坐落其中,周围充以脂肪组织。
奇静脉弓(正常直径7毫米)胸椎前外侧有 奇静脉,奇静脉前行,经气管右侧向前汇 入上腔静脉,
淋巴结。在气管及诸血管周围。
主动脉窗平面
纵隔的CT解剖:
5 ).左肺动脉平面:
脉汇入其中。 食道及降主动脉紧贴在左心房后缘。
主动脉根部平面
8 ).心室平面:
纵隔的CT解剖:
相当于膈顶部上下数厘米范围之内, 室间沟:心脏两侧分别由左右心室构 成,心脏边缘在心肌外脂肪村托下, 可见室间沟。
心脏前缘,心肌外脂肪及心包 外脂肪
较多,常衬托出两者之间的心包膜, 呈软组织密度的均匀细线影。
心室平面
纵隔的CT解剖
1)胸骨切迹层面; 2)胸锁关节层面; 3)主动脉弓层面 4)主动脉窗层面; 5)左肺动脉层面; 6)右肺动脉层面; 7)主动脉根部层面; 8)心室层面。
X 线诊断的纵隔概念
纵隔的九区划分
上纵隔…胸骨柄、体交点至T4下缘; 下纵隔…肺门下缘水平至膈顶部; 中纵隔…两线之间;
前纵隔…胸骨后至气管前壁、心脏、升主 动脉缘之前;
上腔静脉,气管右前方、椭圆形,位于主 动脉弓右侧。
胸腺,年幼者,在主动脉弓与胸骨之间。
主动脉弓平面
纵隔的CT解剖:
4 ).主动脉窗平面:
即气管分叉平面,相当于4一5胸椎间隙。
气管隆突:稍扩大略呈三角形, 升主动脉:在气管隆突前方,圆形较粗的
血管。 降主动脉:胸椎左前方(即食道右后方)
的圆形血管。
即隆突下平面,相当于第5胸椎平面。
左肺动脉:位于左主支气管前方,由 前向左后走行构成纵隔的左外缘。
右上叶支气管:从右主支气管分出进 入肺,该支气管后壁之后方因为有肺脉平面
纵隔的CT解剖:
6 ).右肺动脉平面: 肺动脉:主干位于升主动脉左前方,分出
右肺动脉:(心包内段)绕升主动脉左后 壁弧形向右后走行,出纵隔至右肺门处, 其前邻上腔静脉,后邻中间支气管。
食管在左主支气管后方,其右后为奇静脉, 左后为降主动脉。
右肺动脉平面
纵隔的CT解剖:
7 ). 主动脉根部平面:
即左心房平面,相当于心腰下部平面。
升主动脉根部位于纵隔中央,其左前 方为肺动脉干,构成纵隔左缘前部。
纵隔右缘前部为右心房。 升主动脉根之后为左心房,可见肺静
胸骨切迹层面
纵隔的CT解剖:
2 ).胸锁关节平面:
即无名动脉平面,相当于2一3胸椎之间的平面。
无名动脉在气管前方;
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依次向 左侧排序
头臂静脉,由无名动脉前方接近右 头臂静脉。
胸锁关节平面
纵隔的CT解剖:
3 ).主动脉弓平面:
相当于第4胸椎平面,
主动脉弓由气管前方沿气管左壁向左后行。 年长者主动脉壁常见条形钙化。
后纵隔…食道前壁至后胸壁; 中纵隔…心脏、主动脉弓、气管和肺门等占
据的范围。
纵隔分区示意图
CT诊断的纵隔观察
纵隔的CT解剖:
1 ).胸骨切迹层面: 相当于第2胸椎水平。 气管位于中线, 食管在脊椎前紧靠气管后壁偏左。食管
和气管交界处所形成的沟内有喉返神经 通过, 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及右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右侧。
腔静脉间隙或气管前间隙:上腔静脉后方
血管前间隙:胸骨后至升主动脉前,三角 形,胸腺坐落其中,周围充以脂肪组织。
奇静脉弓(正常直径7毫米)胸椎前外侧有 奇静脉,奇静脉前行,经气管右侧向前汇 入上腔静脉,
淋巴结。在气管及诸血管周围。
主动脉窗平面
纵隔的CT解剖:
5 ).左肺动脉平面:
脉汇入其中。 食道及降主动脉紧贴在左心房后缘。
主动脉根部平面
8 ).心室平面:
纵隔的CT解剖:
相当于膈顶部上下数厘米范围之内, 室间沟:心脏两侧分别由左右心室构 成,心脏边缘在心肌外脂肪村托下, 可见室间沟。
心脏前缘,心肌外脂肪及心包 外脂肪
较多,常衬托出两者之间的心包膜, 呈软组织密度的均匀细线影。
心室平面
纵隔的CT解剖
1)胸骨切迹层面; 2)胸锁关节层面; 3)主动脉弓层面 4)主动脉窗层面; 5)左肺动脉层面; 6)右肺动脉层面; 7)主动脉根部层面; 8)心室层面。
X 线诊断的纵隔概念
纵隔的九区划分
上纵隔…胸骨柄、体交点至T4下缘; 下纵隔…肺门下缘水平至膈顶部; 中纵隔…两线之间;
前纵隔…胸骨后至气管前壁、心脏、升主 动脉缘之前;
上腔静脉,气管右前方、椭圆形,位于主 动脉弓右侧。
胸腺,年幼者,在主动脉弓与胸骨之间。
主动脉弓平面
纵隔的CT解剖:
4 ).主动脉窗平面:
即气管分叉平面,相当于4一5胸椎间隙。
气管隆突:稍扩大略呈三角形, 升主动脉:在气管隆突前方,圆形较粗的
血管。 降主动脉:胸椎左前方(即食道右后方)
的圆形血管。
即隆突下平面,相当于第5胸椎平面。
左肺动脉:位于左主支气管前方,由 前向左后走行构成纵隔的左外缘。
右上叶支气管:从右主支气管分出进 入肺,该支气管后壁之后方因为有肺脉平面
纵隔的CT解剖:
6 ).右肺动脉平面: 肺动脉:主干位于升主动脉左前方,分出
右肺动脉:(心包内段)绕升主动脉左后 壁弧形向右后走行,出纵隔至右肺门处, 其前邻上腔静脉,后邻中间支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