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童年情景》论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舒曼《童年情景》

摘要: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是德国音乐史上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是欧洲早期浪漫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作品充满着生命的激情,富有深邃而浪漫的诗意,个性鲜明,风格独特,体现了他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舒曼有“钢琴小品大师”的美誉,1838年创作的钢琴小品《童年情景》,小巧精致,生动形象,意味深远。该作品没有直接描绘儿童生活,而是从成年人回忆童年情景的角度进行创作。舒曼以准确的笔触,洗炼的手法,深入儿童心灵刻画他们的心理活动,使得乐曲的音乐形象幽默、神态逼真并富有情趣。从内涵、和声、织体等方面来看,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

关键词:舒曼;童年情景;创作背景;曲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092-02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是德国音乐史上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是欧洲早期浪漫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作品充满着生命的激情,富有深邃而浪漫的诗意,个性鲜明,风格独特,体现了他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舒曼有“钢琴小品大师”的美誉,1838年创作的钢琴小品《童年情景》,小巧精致,生动形象,意味深远。该作品没有直接描绘儿童生活,而是从成年人回忆童年情景的角度进行创作。舒曼以准确的笔触,洗炼的手法,深入儿童心灵刻画他们的心理活动,使得乐曲

的音乐形象幽默、神态逼真并富有情趣。从内涵、和声、织体等方面来看,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

一、《童年情景》创作背景

1838年2月,舒曼在德国莱比锡几乎完成了全部的《童年情景》,这是一部很私人化的作品,确切地说,是舒曼写给他热恋中的情人克拉拉的“情书”。一些音乐评论文章,认为该曲描写的是作曲家回忆自己的童年,我认为这样有失偏颇。因为舒曼曾对克拉拉说:“由于回忆起你的童年时代,我在维也纳写下了这部作品。每次弹这些曲子,孩童时期的许多情景就会在脑子里苏醒过来,使我深深感动。”所以我认为该曲描写的是舒曼以兄长般的眼光对克拉拉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姑娘的观察印象。舒曼把它寄给远方的克拉拉,提醒她不要把爱人遗忘。浏览一下套曲里13首小曲的标题,《孩子的请求》、《惊吓》、《捉迷藏》、《奇怪的传说》,等等,这些都是普通儿童生活场景。《童年情景》貌似简单,其实却有着深刻的意蕴,正如布里翁所说的:“我们在龙格的寓言画里找到这种把成人排除在外的完美宇宙,这种无法言传的境界在舒曼的《童年情景》中尤为神似:那些只把他看成动人小曲的人没有悟到它们的崇高奥秘的深刻意义。”

二、《童年情景》曲式分析

(1)异国和异国的人们:这首小曲具有主体性的意义,把全曲的主题动机以精炼的形式呈现出来。g大调,2/4拍,三段曲式。旋律优美抒情,柔和的音调,像在给孩子叙述一幅幅异国故事。平

稳四分音符夹杂着不安分的附点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孩子听到异国故事时诧异好奇的神情。

(2)奇异的故事:d大调,3/4拍,带再现的二段曲式。第一个乐段好像叙述了一个身在异国他乡的人所遇到的或者听到的奇

闻趣事。第二段流畅的级进进行,好像孩子们在回味着故事的情节。

(3)捉迷藏:b小调,2/4拍,上上下下飞快跳跃的顿音逼真地展现出孩子们你躲我藏、追逐游戏的情景。

(4)孩子的请求:d大调,2/4拍,带再现的二段方整曲式。亲切温柔的旋律充满稚气,并带有祈求、幻想的情绪,最后结束在属七和弦的七音上,形象地描绘了孩子提出请求期待答复时的神情。

(5)无比的幸福:d大调,2/4拍,一段曲式。欢快的旋律音型在高低声部轮番出现,内声部有固定切分节奏、丰满的和声。上首是请求,这首就是结果。得到了想要的答案,表现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和内心单纯的快乐。

(6)重要事件:a大调,3/4拍,明快的三段曲式。和声织体饱满,均为柱式和弦,雄浑有力。表现出孩子们极力模仿大人的严肃面孔,但同时也让人忍俊不禁,流露出一丝丝滑稽和幽默。

(7)梦幻曲:这是舒曼所写的最为出色的表现梦幻的曲子,曲中将单纯抒情的旋律,以复音的手法强调出梦幻的性格。用宽广如歌的旋律和诗一般的意境,勾勒出儿童脑海里美丽的幻想和梦境。用单主题的三部曲式写成。

a段:前八小节,由两个各为四小节的乐句组成。f大调,主题徐缓如歌,用主和弦把人们引入沉思。缓慢的上行四度,在主音c 上的长音造成平稳宁静的气氛,然后琶音上行到高八度上,后迂回下降,乐句反复时,旋律上升更高,出现了瑰丽的梦境。

b段:9-16小节,运用一个主题进行转调发展(转下属调),色彩较暗,但很快又重新高涨,梦幻进入新的境界,采用调性不确定的处理手法,营造出一个朦胧变幻的感觉。这首小曲的中段,是第一段主题的变化和发展,性格、速度也没有变化。但是在调性上却有点变化。首先,在第十小节里出现了降b,降e,升f,这就有了g 小调的因素。但它不是很稳定的,刚刚出现了一下就又转换到了降b大调,并推向乐曲的高潮,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清新感觉。快结束时,又出现了d小调的因素,这一段预示着梦幻并不平静,有时遇到挫折和不幸,但终于又战胜了它们。

c段:17—24小节,第一段主题的再现,回归主调f大调。乐曲快结束时,主题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音乐进入高潮,然后渐低、渐弱,在最后两小节用下行音和渐慢处理的手法,和声也变的更加丰富,音域扩大形成全曲高潮,然后曲调逐渐安静下来,终止在主音上,留下无限甜美的回忆。

(8)火炉旁:该曲为 f大调,2/4拍,三段曲式。右手平稳地弹奏出温暖流畅的主旋律,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高音区的主旋律部分;一个是中音区的伴奏部分。主旋律要弹得连贯,触键颗粒要清晰柔和,左手为均匀的切分音型伴奏。在乐曲的尾声部分,音乐

形象发生转变,出现两组六度音程,并在每组的第一个音上作强处理,属于典型的落滚音型。然后音量逐渐减弱,好似火炉里的火在渐渐熄灭。柔和舒展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充满融融之乐,和谐温暖的家庭图景。

(9)竹马游戏:该曲为c大调,3/4拍。用三拍子的节奏和右手切分音加上第三拍的重音来刻画出孩子们骑在木马上“英雄气概”的景象。每小节的前半拍右手都是八分休止符,在三拍中的最后一拍作突强处理,表现出骑竹马时那种动荡、前后摇摆的感觉。右手旋律部分弹得要灵敏、利落、清晰。左手中间声部还隐含了一个军歌的旋律。反复号出现后,左手出现低音的下行音阶并作渐强处理。在第17小节达到ff,全曲的高潮也就是在此。整个音乐情绪激烈起来,加上低音区音色厚重浓烈的衬托,使乐曲结束在高涨的音乐中。

(10)过分认真:升g小调,2/8拍,单主题的四句乐段,跨小节的绵绵不断的切分音构成严肃单调的主题,左手以四个十六分音符为一组的同一伴奏音型贯穿全曲,传神地描绘出孩子努力思索神情。

(11)惊吓:g大调,2/4拍,是具有复三部特点的回旋曲式。平静的主题交织着紧张的半音经过的和弦,让音乐罩上一层恐怖色彩,刻画了儿童听到鬼怪故事后害怕惊恐而又好奇的心。

(12)入睡:前八小节在e小调上叙述,晃动的节奏型加上卡农手法的运用,形成了摇篮曲般温和宁静的气氛,中段转到e大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