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指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反对民族分裂、抗击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中,表现出的不畏强暴、勇往直前、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坚贞不屈的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团结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我们的祖先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精忠报国的抗金英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浑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抗倭名将戚继光、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等都是为捍卫国家统一,民族利益,英勇抗击外族侵略,被后人世代传诵和敬仰的民族英雄。
正是这种可贵的民族精神和无数可敬的爱国民族英雄,才使得我们中华民族始终不曾被任何一个侵略者所灭亡,虽然历进艰难却仍然昂首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向他们致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被马克思称为“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当代世界科技史权威也公认“中国在公元三世纪至十三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在许多重要领域,中国一直独占鳌头,长时间保持着一系列“世界之最”。
学习历史,使我们对自己的祖先肃然起敬!对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倍感自豪!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联想到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的升空,不仅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想,更放飞了我们崭新的希望!我们要向航天英雄学习,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弘扬民族精神,就是要树立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我们现在是小学生,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我们应该热爱祖国,爱好和平,珍惜祖国的今天,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像民族英雄那样,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自强不息,学好各种本领,将来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农耕文明及其特点2004年11月1日为什么近代中国商业文化形不成主流文化?为什么工业革命不能首先在东方出现?宋时已初具规模的手工业不能形成大产业?为什么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总是只能得其形而不能得其神?为什么中国的封建社会能长达2000多年?能不能从民族文化深层次的烙印中寻找一些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必然线索?农耕文明的潜意识或者烙印?最近几年,中国的电视台一色长辫子的电视剧充斥各个频道,一色反映清宫皇帝公主的闹剧。
中华民族精神政治知识点
中华民族精神政治知识点中华民族精神是指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的精神财富。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在精神的表现,代表了中国人民的道德观念、历史观念、民族意识和文化传统,具有极高的政治和文化价值。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1. 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之一就是爱国主义,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代表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深厚感情,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和自豪。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持续奋斗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2. 集体主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另一重要内容是集体主义,它代表了中国人民对集体的关注和尊重,强调个人行为和目标要为集体的利益服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忠诚正直”等观念就表现了集体主义思想。
在现代社会中,集体主义思想更强调个人的价值不能凌驾于社会、民族之上,同时也要在集体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3. 古代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形成了独具特色、深厚的文化传统。
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佛教的传入等都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广泛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它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4. 人本主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人本主义,即强调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强调人的充分发展和幸福生活。
对人的尊重和推崇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一种基础价值观念,它反映了中国人对人类精神和生命价值的高度尊重和关注。
二、中华民族精神在政治中的意义中华民族精神在政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发扬爱国主义,凝聚国家意志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政治精神。
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使得爱国主义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国家意志和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扬爱国主义,将更加团结全民族,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程中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发展付出自己的力量。
民族精神基本内容
民族精神基本内容概述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追求和特质。
它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信仰、价值观、品质和个性。
民族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来源,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依赖的基础。
自尊自信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自尊自信。
一个民族只有具备自尊自信的精神风貌,才能在国际社会中自信地与他国交流和对话。
自尊自信的民族更有底气去维护自身利益,发展自己的文化和经济,保护和传承自己的传统和历史。
中国民族精神中的自尊自信体现在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的塑造上。
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民族精神的另一个核心内容。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其民族团结的力量。
民族团结犹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使某个民族能团结一致地战胜内外的困难。
民族团结还体现在不同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和互助合作上,加强了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推动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国主义是指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是一个人对祖国的敬仰和奉献精神。
中国的民族精神深植于人民对祖国的深情厚意,无论是在历史的战争中,还是在现代的建设进程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
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还包括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蓝本,它是一个民族长期积累的智慧结晶,具有独特的艺术、哲学、价值观和传统。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上。
通过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可以使一个民族更好地理解和展示自己的精神和特质,进而增强民族凝聚力。
创新精神创新精神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创新精神是指通过思维方式的创新,创造出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和新的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精神不仅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动力。
共同价值观民族精神还体现在共同的价值观上。
共同的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成员在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上的共同认同。
共同的价值观可以形成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指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反对民族分裂、抗击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中,表现出的不畏强暴、勇往直前、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坚贞不屈的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团结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我们的祖先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精忠报国的抗金英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抗倭名将戚继光、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等都是为捍卫国家统一,民族利益,英勇抗击外族侵略,被后人世代传诵和敬仰的民族英雄。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同样用伟大的民族精神打败日本侵略者。
试想日本有先进的武器:飞机、大炮、坦克,而中国人民是用小米加步枪以之抗衡。
如果没有不畏强暴、勇往直前、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坚贞不屈的精神,怎能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的土地?解放战争,中国人民为了统一和平、反对内战,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做了巨大努力。
在蒋介石撕毁和平条约后,中国人民同仇敌忾、英勇奋战,推翻了国民党统治的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
在解放战争中,涌现了董存瑞等英雄的革命烈士。
和平年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了伟大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在邓小平总设计师的引导下,中国大地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昂首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习历史,使我们对自己的祖先肃然起敬!对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倍感自豪!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联想到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的升空,不仅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想,更放飞了我们崭新的希望!我们要向航天英雄学习,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弘扬民族精神,就是要树立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我们现在是中学生,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我们应该热爱祖国,爱好和平,珍惜祖国的今天,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像民族英雄那样,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自强不息,学好各种本领,将来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
论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论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内涵: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意义:
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2、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高昂的民族精神从来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特征:
1、传承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历程中一脉相承的精神特征或思想意识,是在民族的延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断丰富、日趋成熟的精神。
2、开放性:民族精神虽主要是以本民族成员的实践为主要源泉,但也l吸收外国民族精神中适合本民族所处时代、所处社会物质环境,有利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观念、原则、思想、理论。
中国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啥
中国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啥
大家好,小乐为大家解答以下问题。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内容和基本理念的高度浓缩和概括,为准确把握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了正确指南。
其实是对民族精神的统一归纳。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方方面面。
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各族人民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团结统一
无论是在国家顺利发展繁荣的时期,还是在祖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精神都发挥了巨大的生成力量。
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保持团结互助合作精神。
3、爱好和平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勤劳勇敢
这种精神为中华民族立业奠定了坚不可摧的基础。
在长期奋斗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扬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使艰苦奋斗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
5、自强不息
本文到此结束。
希望对你有帮助。
简述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以及弘扬中国精神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简述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以及弘扬中国精神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根本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华民族历经历史的风风雨雨,经过多次战争和灾难,始终不忘祖国,不渝坚守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将爱国情怀贯穿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在现代社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可以让我们珍视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热爱祖国的大好山河,以此来推动中国的发展和繁荣。
二、团结协作团结协作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使中华民族更加强大。
团结协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大家相互携手,凝聚起强大的集体力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同时,中华民族团结协作的精神也体现在人民内部和全民族大团结的层面上,最终使中华民族实现和平与发展。
三、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之一。
中华民族历史上孕育了众多的发明创造,这些创新使中华民族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面对当前的时代背景,我们需要不断地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从而不断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产品和服务。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孝道文化孝道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价值观。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孝道文化已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始终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核心。
孝道文化不仅体现了强烈的亲情和家庭观念,也同时表达了对祖先和家族的尊重。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需要保持孝道文化的传承,促进家族和社会的和谐。
弘扬中国精神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国家,弘扬中国精神不仅是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可以带动中华民族实现持久发展和长远发展,促进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升,展现更多的国家形象和文化魅力,进而推动中华民族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民族精神在当今的体现
民族精神在当今的体现
今天,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当今的体现如下:
一、友善友好
1、团结友爱:在当今世界,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尊重、互不排
斥是特征显著的一面。
多元文化的融合,不断增强了人们之间的友谊
以及改善了民族之间的关系。
2、热情互助:传统的民族精神也表现在中华民族国家的国民对灾害等
遭遇困难的国家和民众的热情互助中,非常突出。
二、追求荣誉
1、追求卓越: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句古诗“求学治学,求真务实”,显得
求学不是为了给自己凭仗而是去追求真理,去追求卓越。
2、追求荣耀:竞争也是民族精神体现,奋勇争先,追求荣耀,成为一
个伟大的民族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
三、秉持原则
1、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几千年来就已深深融入到中国文化
当中,学习和实践这一原则有助于民族获得强大的实力和全面的发展。
2、克己奉公:原则的秉持也反映到各种行为的克己奉公上,广大的民
众乐意为国家,社会,家庭做出贡献,这就是我们民族强大的优秀精神。
四、勇往直前
1、抗争奋斗:民族精神体现在回顾历史上我们民族抗争奋斗的历史上,只要理想高远,一路砥砺前行,就可以取得大胜利。
2、坚忍不拔:我们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处理问题,实现一个强大的民族
血脉,这也是我们民族在当今形成的伟大精神。
以上就是我们民族精神在当今的体现,体现出民族的团结友爱、热情
互助、追求卓越、自强不息、克己奉公、抗争奋斗、坚忍不拔的优秀
精神,至今已传承到后代,人们将继续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继续弘
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一直都在实践中存在,永不衰落。
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上,中华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在近现代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形成了包括五十六个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广泛认同的思想品德、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弘扬和丰富着民族精神。
第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关心社稷民生,维护民族独立,为报效祖国而英勇奋斗的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植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光辉的历史,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但对祖国深切热爱的主旨未曾改变过。
几千年来,热爱、忠诚、报效自己的国家,一直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思想感情和历久弥坚的精神支柱,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和核心。
《礼记》提出的“天下为公”大同社会的美好理想激励着无数志士仁人为之奋斗拼搏,屈原的《离骚》中深含忧国忧民、眷恋故土的爱国情怀,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国耳忘家,公耳忘私”的思想主张,这些无不显现着国人心怀天下百姓,把祖国利益、民族利益、社会利益放于首位的强烈信念和浓重情感。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文1《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46页。
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显示着真挚热烈的为国家、为民族的献身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深厚的、崇高的爱国情感,是维系祖国统一、凝聚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共同的民族心理。
中国民族精神的涵义与体现
中国民族精神的涵义与体现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文明的国家,这个文明始终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注意。
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众多的杰作,也培育出了一种独特的民族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经历各种灾难而形成的,它包含了民族的文化、信仰、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
今天,我们来谈谈中国民族精神的涵义与体现。
一、中国民族精神的涵义中国民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它对中国人民的历史、社会和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渗透进人民的内心,成为了中国民族的心灵。
中国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尊重、稳重、和谐、包容、创新,下面分别进行阐释:1. 尊重中国民族精神中的尊重,包括对天地、祖先、文化、知识、人权等方面的尊重。
中国人对自然和天地有着特殊的敬畏之心,认为人应该与天地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对祖先的尊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受到祖先的启示和照顾,所以对祖先的尊重是表达对历史和传统的感恩之情。
此外,中国人对文化和知识也有着大量的尊重,认为文化和知识是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驱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2. 稳重稳重是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之一。
中国人民多少历经过灾难和苦难,这让他们懂得艰难险阻、持之以恒的品质。
中国人讲求以“中庸之道”为准则,一直坚守内心真正的信仰,要求自己以不断进步的态度,持之以恒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而这样的稳重品质,也赋予了中国人民对世界的拓展和承载着幸存的自豪感。
3. 和谐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和谐不仅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社会和谐、家庭和谐、国际关系和谐的本源。
中国人对和谐有深厚的感悟,他们在对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关系时,鼓励彼此理解、谅解、包容对方。
这种和谐的态度,已经成为激发人们内在全新生命力的来源。
4. 包容中国人有着崇高的人文主义精神,强调在不同文化和思想的碰撞中将最好的东西吸收进来。
而这一特征就是包容。
中国古代曾经有许多民族走进中国,他们共同创造了中国独有的文明。
感悟民族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感悟民族精神心得体会范文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
以下是我对民族精神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首先,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从古至今,无数的爱国志士,如岳飞、文天祥、林则徐、孙中山等,他们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
在当代,爱国主义同样体现在对国家发展的支持和对民族复兴的渴望上。
其次,民族精神强调的是团结统一。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历史上,无论是抵御外侮还是内部建设,各民族都展现出了空前的团结力量。
在现代社会,这种团结精神更是体现在对国家政策的支持、对民族团结的维护上。
再者,民族精神倡导的是勤劳勇敢。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
无论是在农业社会还是在现代工业社会,勤劳都是中华民族的鲜明特征。
勇敢则体现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中华民族能够迎难而上,不屈不挠。
这种精神在抗击自然灾害、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外,民族精神还包含着自强不息的精神。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源泉。
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科技创新,从经济建设到文化发展,中华民族始终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感悟民族精神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作为当代的中国人,我们应该:1.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2. 弘扬团结统一的精神,促进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和谐发展。
3. 培养勤劳勇敢的品质,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勇于担当,敢于挑战。
4. 坚持自强不息的态度,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实现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民族精神
第二,民族精神是民族自觉和民族解放的必要精神条件。马克思在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鉴》创刊号发表的《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不仅对犹太人的解放问题,对政治解放和人类的解放的关系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还从一个新的视角,强调了犹太人解放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阐述了民族精神在民族解放中的作用。他指出:“一个刚刚开始解放自己,粉碎自己各种成员之间的一切障碍、建立政治共同体的民族,怎能郑重宣布和他人以及和这个共同体隔绝的自私人的权利(1791年‘宪法’)。后来,当只有伟大的英勇的自我牺牲精神才能拯救民族、因而迫切需要这种自我牺牲精神的时候,当市民社会的一切利益必然要被牺牲掉、利己主义应当作为一种罪行受到惩罚的时候,居然再一次宣布了这种权利(1793年‘人权宣言’)。”3这里的“自我牺牲精神”就是指民族精神。
近代西方学术界在这一时期提出“民族精神”概念及“民族精神”问题,有其深刻的学术背景和社会历史背景。在学术背景方面,18世纪是法国思想界精英在启蒙运动中大放异彩的历史时期。他们以“科学”、“理性”和“人性”冲破神学的束缚,以“推理的历史”重构“人类精神”,“人类精神的历史”在这一时期成为时尚的学术用语。启蒙思想家们对于人类精神的追求实际是对人类理性和自由精神的探索,它由此也导致一种“精神科学”的破土而出,而纳入这个精神科学领域的不仅有历史学,还有哲学、法学、语言学和文学等,一时间出现的历史哲学、文化史学成为这种精神科学的典型分支。在社会历史背景方面,“民族精神”概念的提出与18世纪后期欧洲民族主义理念的形成有着明显的因果联系,是民族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总体来看,西方思想家们有的是从旧唯物主义的立场,有的是从唯心主义的立场来解释和使用民族精神这一概念的,他们对民族精神的解释既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独到性,也带有缺陷和不足。但是,他们的解释对于我们理解民族精神这一概念仍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他们分析民族文化精神的思路和视角对于认识和理解民族精神问题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有关民族精神的素材
有关民族精神的素材
以下是 7 条有关民族精神的素材:
1. 咱中华民族那坚韧不拔的精神啊,就像那石头缝里倔强生长的小草!你想想当年红军长征,那是多大的困难啊,可他们就是不放弃,一路向前冲,这种精神难道不令人敬佩吗?
2. 团结一心可是咱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呀!就好比一群蚂蚁,为了一个目标齐心协力。
你看在灾难面前,大家互帮互助,一起度过难关,这不就是团结一心最好的体现吗?
3. 爱国主义精神那绝对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呀!这就好像是心中的一团火,永远燃烧着。
钱学森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这多了不起啊!
4. 勤劳勇敢就像是咱中华民族的底色!你瞧那农民伯伯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在地里劳作,从不抱怨,这是多么可贵啊!
5. 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咱不能丢的呀!宛如一只不知疲倦的千里马,不断地奔跑前进。
很多运动员们刻苦训练,就是要为国争光,这不就是自强不息吗?
6. 咱中华民族的宽容友善,就好像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每一个人。
大家和睦相处,互相理解包容,这样的民族精神多美好呀!
7. 那勇于创新的精神可不能忽视呀!如同翱翔在空中的鹰,敢于探索新的领域。
屠呦呦不就是勇于创新,才发现了青蒿素,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吗?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和支撑,我们一定要传承和发扬下去!。
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1、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
五四运动也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
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2、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1928年4月,朱德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根据地军民团结一心,经过连续艰苦的战斗,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围剿”,形成了井冈山精神。
井冈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井冈山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1). 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在屠刀面前不屈服,坚持革命斗争的产物。
(2).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
(3).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井冈山斗争史是军民同仇敌忾的战斗历史。
(4).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的建立本身就体现着从实际出发的事实就是的精神。
(5). 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定的信念,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井冈山军民艰苦奋斗的作风,是非常突出的,在群众中作为佳话。
3、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工农红军翻雪山,过草地,表现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
长征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
民族精神知识点总结
民族精神知识点总结一、民族精神的概念与内涵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沉淀和文化传承中所形成的独特精神特质和价值观念。
它包括了对生活、价值、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知和态度,是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特质和精神力量的结晶。
民族精神的内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认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对自身历史、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是对自己民族身份的理解和坚守。
它使一个民族在文化多样性的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归属感,使个体能够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2.历史传承民族精神是由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积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是对历史的回顾和继承。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独特历史与文化,这些历史和文化构成了该民族独特的精神特质和精神追求,激励着后人继承发扬。
3.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对生活和社会的态度和理念。
核心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
这些价值观念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构成了一个民族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信仰体系。
4.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风雨中所形成的精神力量,是一种团结、坚韧、进取的力量。
在面对外部压力和挑战时,民族精神能够使整个民族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意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二、民族精神的培育与传承民族精神的培育与传承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它具有多种形式与途径。
1.教育系统教育是最主要的民族精神培育与传承途径之一。
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渠道,把民族文化、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灌输给下一代,使他们具有自豪感和认同感,激发他们对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宣传与媒体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与媒体传播,可以弘扬民族精神,提升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
比如通过研究出版相关著作、举办展览、制作电影、电视节目和网络内容等方式,加强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宣传与传承。
3.民族节日和传统活动利用民族节日和传统活动作为载体,来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通过这些活动,民族精神得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和强化,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和认同。
什么是民族精神
什么是民族精神?人立于世,不可没有骨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立于世,则不能没有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一个国家在历史的变迁、国与国的竞争中永不落败、永不消亡的支撑和动力。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民族精神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在心理、观念、习俗、信仰、规范等方面的群体意识、风貌和特征。
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区别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是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接受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而这个总和是这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它产生于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要弘扬民族精神,就必须重视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继承和发展他。
台湾目前将中国历史从教科书中剔出,从考题中剔除,就是不折不扣的台独。
它舍弃了这段历史,就是舍弃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石,就是舍弃了民族认同。
民族精神是维系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它虽是精神层面上的抽象概念,却大则关乎国家命运,小则影响个人的言谈举止、喜乐好恶。
中华之所以为中华,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就因于此。
而民族传统文化是形成民族精神的基石,我们没有办法脱离文化来谈精神。
比如说,我们中华民族在漫漫五千年中,以儒学文化体系为基础,提倡的是“仁义治天下”、“以礼治国”,这就造就了我们平和、宽容、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生活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若没有宽容、和平的精神,又怎能组成一个大家庭?长期的文化熏陶已经造就了各民族的集体民族认同感,这就是超越了狭隘民族界限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再比如,我们一直教导“君子不饮盗泉之水”、“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就是中华民族精神中自尊、自强精神的成因。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却在民间遭受到无法想象的抵抗。
他们不能想象,是什么让这些手持钢刀长矛,甚至是手无寸铁的血肉之躯,何以能在火枪火炮下,倒下一批,又上来一批,全然没有死亡的概念。
1、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1、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什么?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土面积和海洋国土面积各多少,陆地边防线和海岸线各多长?答:陆地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边防线长2.2万多公里,海岸线长1.8万多公里。
3、我们党坚定地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三大历史任务是什么?答: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任务。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它是代表什么?答:“三个代表”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什么跨越?答: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的跨越。
6、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答。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
7、我国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什么样的小康社会?答: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8、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什么的重要保障?答: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9、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我军何时开始进驻香港和澳门履行防务?答:1997年7月二日进驻香港,1999年12月20日进驻澳门履行防务。
10、“神舟”五号飞船是何时发射成功的?答:观历年10月1s日J。
匝利升空,M日J。
巨利返回,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
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1、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战机袅龙在何时首飞成功?答:2003年8月25日。
12、在1999年国庆50周年大典阅兵式上,哪两种飞机首次参加阅兵?答:空中加油机和“飞豹”歼击轰炸机。
13、2002年5月至9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跨越五大洲、三大洋访问多少国家,航程多少海里?答:访问10个国家,总航程3万多海里。
中华民族精神具体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它的核心内容基本思想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此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敬老尊贤的伦理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和合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犹如民族思想脉动的主旋律,这个主旋律在不同历史条件和不同情况下会形成或悲壮慷慨或昂扬激越的不同乐章;例如民主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这些不同乐章既是中华民族精神主旋律的具体表现,又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1、团结统一内涵:整体意识、凝聚力、向心力,举例:万众一心、抗震救灾;土尔扈特东归;文成公主入藏;抗击雪灾;神州七号;2、爱好和平内涵: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举例:和为贵;朝核问题;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3、勤劳勇敢内涵: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举例:万众一心,抗震救灾;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见义不为,无勇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自强不息内涵: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举例:抗震救灾、灾民自救;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司马迁忍辱著史记;自古男儿当自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关于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具体解释:一、爱国主义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它是自古至今贯穿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一根主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它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期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因而它又是一种道德力量,它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祖国的富强,保卫国家的独立和尊严;第二,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第三,爱中华民族、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爱社会主义;只有把三者统一起来的爱国主义,才是我们时代的最强音,才能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的精神动力;二、团结统一;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顾全大局的互助合作精神;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就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共同开发了祖国的河山,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幅员广阔的统一国家;悠久的中华文化,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团结统一,深深印在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自古以来,中国各民族之间就存在着一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感,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炎黄子孙而自豪,都有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整体感和责任感;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切身感受到国家的统一是民族生存、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颂歌;中国从秦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以来,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虽有分合离聚,但主体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高度一致的整体感、责任感和忠实于群体的价值取向,在于各个民族之间和睦合作、友好相待的优良传统;离开了这种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一个庞大的多民族的中国要想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保持统一和繁荣,是不可思议的;历史规律告诉我们,国家只有统一才能强大,民族只有团结才能发展;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三、爱好和平;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合作,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贡献的精神;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固有天性;中华民族历来以爱好和平著称于世,被誉为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中华民族的爱好和平精神不仅表现在与各兄弟民族、各民族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携手共进上,而且表现在与世界上的其他民族友好交往,休戚与共上;“以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协和万邦”、“亲仁善邻”、“讲信修睦”、“四海之内皆兄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些中国先哲的著名言论,精彩地表达了中华民族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海纳百川的宽宏胸怀,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中;中国人民对待其他民族,从不是采取敌视态度,更不主张刀兵相加,而是强调以仁政“陶冶万物,化正天下”,强调普遍的人类博爱,注重在文化交往中增多共识,促进民族的融合与合作;郑和七下西洋,玄装印度取经,鉴真东渡扶桑……这些典型的事例,是中华民族善于和勇于与毗邻异域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开展国际合作的历史见证,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精神;今天,我们所说的“和为贵”,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涵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深刻理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世界上首倡了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审度天下大势,把和平与发展确定为时代的主题;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继承和借鉴中国古代先哲“和而不同”的思想,主张维护世界多样化,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主张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郑重声明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展示了爱好和平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四、勤劳勇敢;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和抗击邪恶势力的斗争中,勤勤恳恳,努力不懈,勇于拼搏,敢于斗争的精神;在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中,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最早形成的民族性格和伦理精神;自古至今,它贯穿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在中华民族德行的各个方面;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勤劳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是兴家的传家之宝,是兴国的立世之本,也是众德之首,万善之源;“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克勤为邦,业广唯勤”、“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则难朽,逸则易”,这些立身、立业、立国的古训至今仍是我们处世之身的重要准绳;勤劳和勇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人类改造自然的斗争中,要想如愿以偿,达到理想的彼岸,既要有勤奋耕耘、艰苦奋斗的品格,又要有勇敢拼搏、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在中国古代思想家那里,勇敢是值得崇尚的美德,强调“不畏强御”、“勇者无惧”,要求人们面对权势和强暴,要有无所畏惧的精神;同时还认为,“有义之谓勇敢,故所贵于勇敢者,贵其能以立义也”,强调“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要求人们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要有置个人荣辱、贫富、生死于度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大无畏精神;这样的勇敢精神突出体现了贯穿中华古今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只有勇敢,才能排除万难,只有勇气才能克敌制胜;五、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深深渗透在中华各族儿女的灵魂中,它几乎成为中华精神永恒性的烙印;它不仅浸染在我国古代大量的传说、神话、文学作品和史料记载中,而且为历代文化所承传,以致它绵延至今,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所认同并发扬光大;可以说,哪里有中华民族文化,哪里便涌动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五千年来,历朝历代都涌现了许多具有这样高风亮节的仁人志士;他们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人民鞠躬尽瘁;或刚正不阿冒死请命;或毁家纾难精忠报国;或血战沙场马革裹尸;或临危不惧舍生取义;他们的浩然正气,彪炳史册,光照千秋;正是这样的国魂精神,推动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征服千难万险,越过漫漫历史长河走到今天;。
民族精神的意义和作用
民族精神的意义和作用
民族精神的意义和作用
概述:民族精神是一种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
好地了解我们所属的民族特质、传统以及历史,体现民族之间的共性,诠释民族文化,不仅使我们理解民族的目标,而且可以鼓舞我们积极
向上,努力推动进步。
一、民族精神的意义
1.民族精神是一种普遍的概念,它具有深远的意义,反映出一个民族
的情感、理念和行为准则,渗透到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等的
每一个方面。
2.民族精神可以提供一个共同的身份,使民族之间能够建立联系,形
成凝聚力,从而让民族之间更好地团结在一起。
3.民族精神还可以增强国家的统一意识,让民族之间更好地理解彼此,消除隔阂,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和谐发展。
二、民族精神的作用
1.民族精神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民族,帮助更好地
理解民族的传统遗产,促进更好的民族认同感,激发更强的民族自豪感。
2.民族精神还能够激发民族凝聚力,团结一致,携手共进,建立良好
的民族团结感,加强民族间的友谊、合作与结对,并推动民族之间友好交往。
3.民族精神也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鼓励人们推行有利于民族发展的观念,关注民族历史和文化,发扬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不断发展壮大。
结论:民族精神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元素,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自信和活力,它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的荣誉和尊严,弘扬民族的精神风貌,发挥重要的作用,推动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学术界对民族精神概念的界定对于“民族精神”概念的界定,学界至今尚存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局面。
综观学术界有关“民族精神”概念的界定,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l、从内涵来看第一、认为应从进步的、积极的、正面的角度来界定“民族精神”。
真正的民族精神是指那些反映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发展方向的精粹思想、进步观念和优秀文化,而不包括民族文化中落后、消极的因素,只有从这一点出发才能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达到提高民族意识和民族素质的目的,这是关于“民族精神”的狭义论。
如哲学家张岱年就是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他认为构成民族精神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广泛的影响,即为民族的多数人民所信奉;二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持此类观点的学者为数众多,如肖君和的“民族优秀文化心理素质”2说、温克勤的“民族思想文化和民族传统道德精粹”说等。
第二、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中性概念,既包括积极、优秀、进步、精粹的一面,又包括消极、保守、落后和庸俗的一面,是一个充满优劣长短的多面体,要求研究者应该全面客观地揭示一个民族的精神的整体面貌。
前者指的是“民族的脊梁”、“民族的精神支柱”,后者则近于“国民劣根性”以及以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中所力图展示给我们的内涵。
这是“民族精神”的广义论。
由此,他们认为很难将“民族精神”划入纯粹的精华或糟粕之列,主张在对待民族精神的问题上,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山大学哲学系李宗桂教授认为:“那种判定民族精神实质上就是优秀文化传统的观点,是可以进一步探讨的,这种概括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即在客观上容易导致否定文化传统中(或者说民族精神中)消极以至阴暗的一面。
”4而由丁少峰和刘居安所著的《民族先进精神论》中,仅仅要求倡扬民族的先进精神,认为“民族精神决不等于先进精神,先进精神才是民族精神中最积极也是最耀眼的成分,是一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灵魂。
”第三、认为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研究者应当实事求是、多角度的把民族精神看成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的立体精神形态,但从宣传、教育的角度来看,则应当以倡导民族精神正面的东西为价值导向。
如方立天教授提出:“不论是从广义还是从狭义立论民族精神都是可行的,如果从振奋、弘扬和提升民族精神的视角出发,那么从狭义立论民族精神,可能比较有助于自觉地引导民族成员的生活实践,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的精神素质。
”‟即她研究与宣传教育适当地加以区分,也就是说在民族精神的研究研究过程中,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首先应当坚持一种科学的态度,把“民族精神”这一研究对象作为一种曾经存在、现在依然不同程度地发挥作用的客观事实,认识到它所包含的精华与糟粕并存的历史二重性,同时出于培育和宣传的目的,研究者可以通过研究的结果,剥离民族精神中那些消极的带有劣根性的成分,而弘扬其中积极向上、超越层面的东西。
2、从概念研究的理路来看第一、表象归纳理路。
主要关注从现象上观察而归纳出的共同性质,手段上主要使用的是现象归类方式。
虽然由于民族精神的历史流动性、内容变易性,给民族精神的研究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但是研究者在研究中能够通过对自身的民族精神现象加以描述,并借此鸟瞰一个时代体现出的民族精神本质。
这种表象归纳法因其方法论上的合理性,在上个世纪初,那些以理性来自觉反思民族精神的研究者,多以它作为方法基调,向人们渐次昭示了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
张岱年把中华民族基本精神归纳为:“刚健有为”和“自强不息”就是这种方法论的典范第二、本质主义理路。
首要关注的是一切民族精神现象的共同本质,关照民族精神现象的共同性、全局性、整体性。
这一方法已经成为当前民族精神研究的主要方法。
以牟宗三为代表的大部分的学者采用了这一方式去概括民族精神,他们反对在诊释民族精神时采取描还现象的进路,强调从超越的层面着手,既排除了用一种或多种现象的罗列来解释民族精神的方法,也排除了用一种或多种文化现象来凸现民族精神的作用的思路,而强调哲学地概括、整体地把握民族精神。
肖君和在《华魂.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界定:“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是整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和升华。
它集中表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客观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建构自己生活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棘特性格和风貌。
第三、词义解析的微观理路。
即在对“民族精神”的构成要素“民族”和“精神”分别进行解析,以及同相邻概念,如“民族”同“种族”,“精神”同“心理”、“意识”等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推论出概念。
如方立天在《民族精神的界定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一文中非常详细地解析了“精”、“精神”的含义,认为精神具有两层含义:人类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意历程、心理状态,是人类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总体;一切意识文化现象的内在的深层的东西,是人的知、情、意的内核,并在接受了后者内涵的基础上概括出“民族精神”五个方面的含义。
‟第四、文化—心理结构理路。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其《文化模式》一书中论述道:“人们那些看似散乱无章的行为,事实上无论怎样孤立的行动彼此之间都会有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就是人们生活其中的文化模式。
这是对于文化结构的另一种理解,它倾向于把文化看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结构。
”2从这一理路出发的学者首先从分析文化结构入手,把文化的结构大致划分为三类:物质文化:行为与制度文化;观念文化。
同时,又将观念文化划分为两个层次:表层的、自在的观念文化形态和深层的、自觉的观念文化形态,而把民族精神归属为文化结构中的观念文化中的深层次的部分。
其次从意识的、心理的层面入手,民族精神一方面表现在民众不自觉的心理倾向中,即所谓“集体无意识”,它具有在每一处以及在所有的个人中或多或少都相同的内容和行为的习惯。
即在构成一个民族的所有成员中都是同一的,从而构成了一个超越个人本质的、共同的精神实体。
至此,它又可以被视为“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民族精神又蕴藏在自觉形态的理论中,并且集中体现在一个民族的哲学思想中,是一个民族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的集中表达。
上述任一种界定民族精神概念的理路都难以穷尽其本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只有综合诸种方法,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较为全面科学的民族精神概念。
(四)本文对民族精神概念的解说民族精神是一个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概念,要想准确表述其深刻的内涵,必须使用正确的方法论,科学的方法是对民族精神概念进行界定的有力支撑,笔者认为应该坚持以下的方法:第一,在应然层面来对民族精神进行界定。
在界定特定民族精神时,一般有两个层面:一是在实然层面,一是在应然层面。
所谓“在实然层面”,就是从事实或经验材料出发,对某一特定民族精神进行客观描述,通过描述告诉人们这个特定民族的精神究竟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内涵。
所谓“在应然层面”,则是从某种理想的状态出发,来谈论某一特定民族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精神,或者应当在其精神方面作出哪些或批判、淘汰,或补充、更新之类的改进。
对民族精神的界定,应该在应然层面,因其是价值论断而不是事实论断,不需要进行实证,也不至于出现事实性错误,同时也不存在遮蔽和误导的问题,有利于特定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完善。
第二,从动态的视角来界定民族精神。
一定的民族精神决不是一定的民族某个时期、个别思想家的创造物,而是这个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思考、过滤、提炼、化育而逐渐积累起来的,它是在历史进程中构建而成的。
按照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民族精神肯定会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而变化,当其恰当的反映了民族的实践时,其积极因素占据主导地位,而当社会现实被歪曲反映时,就会产生形成某种消极的因素。
民族精神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
第三,从系统视角来界定民族精神。
对民族精神的界定应该坚持“宁可失之宽,不可失之窄”的原则,民族精神决不仅是思想文化问题,也决不仅是精神气质和心理品质问题,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
黑格尔指出:“民族的宗教、民族的政体、民族的伦理、•民族的立法、民族的风俗、甚至民族的科学、艺术和机械的技术,都具有民族精神的标记。
”‟方立天认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论形态集中在中国哲学著作中,并表现为千千万万人民的人格理想、心理素质和行为方式。
中国哲学最精粹的指导思想,就是中华民族精神。
”2因此,“一个民族精神的这种丰富的精神是一个有机的结构。
”3根据上述界定方法,可以从时间、空间、形态、性质几个方面予以概括。
在民族精神的概念中,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民族精神形成与存在的长期性;2、民族精神存在与发展的过程性;3、民族精神的表现状况和方式;4、民族精神的价值性。
本文把民族精神归纳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一种具有社会主导意义的特殊精神现象,它积淀、升华于漫长的民族发展历程之中,孕育、凝结于丰富的民族文化母体之中,为民族成员广泛认同和接受,维系和推动着民族生存与发展。
民族精神既是民族成员广泛认同的思想品格、道德规范、价值取向等的提炼升华,也是民族成员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审美方式等的集中体现。
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一是民族性特征。
民族性是指体现在特定民族文化类型中、并作为其基本内核而存在的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的特征,是对于特定民族的文化特征的最高层次的抽象。
4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是民族成员对于本民族和本体文化的自我认同、自我归属感,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带有本民族特点、体现本民族精神气质的意志和品质,是一个民族价值观念、共同理想和思维方式的集中反映。
一种民族精神与其他民族精神相比较而显示出不可替代的独特的规定性,体现着不同民族的精神特征的不可通约性,因为不同的民族各自具有不同的自然环境、生存方式,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创造,构成了民族性的历史基础。
没有民族的存在,就没有民族精神的存在。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指出“还必须注意到结合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精神形态上的特点。
各个民族之所以不同,不仅在于他们的生活条件不同,而且在于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精神形态不同。
”‟人们常说的美国民族精神、英国民族精神、法国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等都表现出了民族精神的民族性差异。
二是时代性特征。
时代性是指民族精神在其历史性的演化中所体现出的时间性特征,也就是其与时俱进的根本性质。
任何民族精神都存在于特定的时间条件下,与一定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紧紧相联。
文化和精神,归根到底都是一定社会历史生活条件的反映,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总是与该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相联系。
为了保证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该民族就要主动地、积极地、适时地对自身地民族精神进行扬弃、更新和转化,使其反映新的历史特点,把握新的时代规律,实现其与新的时代精神的结合,成为一种新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