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选修语文《祭十二郎文》教案

选修语文《祭十二郎文》教案

选修语文《祭十二郎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内容,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深情厚意。

2.分析文本的表现手法,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文本的修辞手法及表现技巧。

三、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翻译与理解。

2.深刻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如《陈情表》、《岳阳楼记》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文章的共同特点。

(2)介绍《祭十二郎文》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2)教师辅导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解决疑难问题。

3.分析课文(1)分析文本的结构特点,如总分总、层层递进等。

(2)分析文本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3)分析文本的表现技巧,如对比、抑扬顿挫等。

4.感悟情感(1)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其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讨论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对读者的感染力。

5.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翻译课文,理解文本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作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1.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是否有所提高?2.学生是否能够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3.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是否较高?4.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文言文名篇,如《陈情表》、《岳阳楼记》,大家觉得这些文章有什么共同之处呢?(2)生1:都是表达作者的情感。

(3)生2:都是用文言文写的。

(4)师:很好,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祭十二郎文》也是一篇表达作者情感的文言文名篇,大家猜猜看,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的呢?2.自读课文(1)师:在阅读课文时,大家注意把握文章的大意,不懂的地方可以做标记,等会儿我们可以一起讨论。

2023最新-《祭十二郎文》教案精选3篇

2023最新-《祭十二郎文》教案精选3篇

《祭十二郎文》教案精选3篇本文是编辑帮家人们分享的《祭十二郎文》教案精选3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祭十二郎文》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题解十二郎,名老成,韩愈之侄,本为韩愈次兄韩介之子,出嗣给长兄韩会为子。

他在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称十二郎,祭文,祭奠死者了一种文体。

二、写作背景韩愈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

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

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下十二郎很少见面。

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叔侄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十二郎病死的噩耗。

韩愈悲痛欲绝,写下了这篇祭文。

三、内容结构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包含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全文以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自己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死之数,乃至嗣之成立,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

第二段写初闻噩耗时将信将疑,不愿相信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哀婉动人。

文章语决反复而一气贯注,最能体现在特定情景下散文的优长,具有抒情色彩。

因而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明代茅坤语)。

《古文观止》的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

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

未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当然,这些说法带有夸张的成份,但本文包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

全文开头几句是祭文开头的固定形式。

正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呜呼!吾少孤”至“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写人之间的浓厚情谊。

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年时的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身。

第二部分(从“去年,孟东野往”至“其然乎?其不然乎”)写十二郎之死。

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死期。

第三部分(从“今吾使建中祭汝”至篇未)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祭十二郎文》2(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祭十二郎文》2(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祭十二郎文》2(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祭十二郎文》2(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中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高中课程的更新迭代也越来越快,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教师们需要对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祭十二郎文》2是人教版高二选修文学类课程中的一篇课文,为了更好地教授该文,以下是一份教案教学设计供教师参考。

一、教学目标1.了解《祭十二郎文》的背景及其作者;2.理解《祭十二郎文》的内涵及其与当代的联系;3.能够快速理解阅读材料,并准确理解书写文字;4.能够结合自身的课内和课外阅读,在讨论中展开思考和交流。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材:人教版高二选修文学课程《祭十二郎文》22.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和阅读3.教学流程:①预习由于《祭十二郎文》涉及到历史和文化背景,因此预习是必要的。

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丰臣秀吉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全文来了解内容大意,并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PPT和视频资料来讲解《祭十二郎文》的背景、内容和意义,通过对每个细节的解读阐述它与当代的联系。

在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和反馈来随时调整和改进授课内容,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包括:1)文化差异:通过比较中日文化差异,让学生了解《祭十二郎文》与日本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2)史实掌握:通过儒家思想、日本武士精神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去理解文本中的逻辑事实和史实;3)阅读技巧:结合文本中的细节和关键词,让学生深入理解其含义并掌握高效阅读技巧;4)联系当代:通过与日本现代社会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历史对当代社会影响的重要性。

③讨论在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和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例如:1)丰臣秀吉的领袖能力和统治手段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2)《祭十二郎文》对于日本文化的发展有何深远影响?3)文本中所呈现的矛盾和冲突,是否与当前社会存在类似现象?通过讨论的过程,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同时也能够在思考和交流中收获启迪和思维上的提升。

语文教案-祭十二郎文

语文教案-祭十二郎文

语文教案-祭十二郎文教学目标1.理解祭文内容,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教材分析本次教学的教材为《祭十二郎文》。

该文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描写了自己祭祀亡儿的情景,以及对儿子的悼念之情。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虚实结合的写作结构,为学生阅读文言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教学重点1.分析诗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2.阅读理解文本3.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情感认知和体验能力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式教学法,模拟祭祀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人的悲伤2.以分组阅读和讨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印象3.结合现代文学、音乐等资料,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和体验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情境1.板书“祭十二郎”,并讲解祭祀的含义和仪式流程。

2.播放《祭十二郎》的音乐和视频资料,营造出温馨而悲伤的氛围。

第二步:整体阅读1.教师发放文本,全班一起朗读和齐读。

2.教师分段解读文本,注重语言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第三步:分组阅读和讨论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阅读一段祭文,探讨段落结构和修辞手法。

2.分组讨论结束后,各组轮流展示自己的收获和发现。

第四步:诗文体验1.教师展示相关的文学、音乐作品,并分析其与祭文之间的联系。

2.学生进行诗文体验,以及情感共鸣和表达。

第五步:诗文写作1.针对教材的主题和基调,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写作秀句,表达个人情感和体验。

为了方便在课堂上完成,学生可以使用直接输出字体或简易版的Markdown工具记录下所需内容。

教学扩展1.在文学课程中,加入更多中国传统文学的阅读和学习,能够从文化层面上丰富学生的知识和体验。

2.在写作课程中,扩展学生的写作领域,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文学体裁和风格,提高表达能力。

3.在个人成长辅导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健康,鼓励学生展开心理疏导和情感抒发。

2024祭十二郎文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2024祭十二郎文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2024祭十二郎文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掌握骈文的写作技巧。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写作特色。

2.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翻译和鉴赏。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祭十二郎》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理解“祭”字的含义。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词、难句。

2.学生根据注释,自行翻译文章。

三、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起承转合。

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骈文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等。

3.讲解文章中的难点,如生僻字词、特殊句式等。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让学生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讨论如何通过文章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尾部分。

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结尾部分的含义,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

2.分析文章的审美价值,如文章的意境、形象等。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文章结尾部分的理解。

2.让学生讨论文章的审美价值,分析文章的艺术魅力。

四、作业布置2.让学生翻译并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作技巧。

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中的骈文写作技巧,如对仗、排比等。

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文章写作技巧的理解。

2.让学生讨论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些技巧。

四、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进行一次骈文写作练习。

2.让学生互相评改,提高写作水平。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情感表达。

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中的情感变化,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

2.分析文章中的情感描写,如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等。

精选祭十二郎文教案4篇

精选祭十二郎文教案4篇

精选祭十二郎文教案4篇祭十二郎文教案篇1教学要点1.熟读课文,读懂文字,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较为准确、清晰的了解。

2.梳理课文层次脉络,感悟课文的`抒情基调。

教学过程1.解题祭文是一种文体,古已有之。

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作如下界定:“祭文者,祭奠亲友之词也。

古之祭文,止于告飨而已。

中世以还,兼赞言行,以寓哀伤之意,盖祝文之变也。

”古文写祭文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内容多为对死者生平的追述和赞颂,形式多为骈文或四言韵文。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打破了这一常规,此文的主旨不在于称颂于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

通过对家常琐事的记叙,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

形式上突破四言押韵常规,破骈为散,不拘常规,或散或偶,或长或短,情至而文生,被后人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后世祭吊名作如李商隐的《祭小侄妇寄文》、袁枚《祭妹文》等都受其影响。

2.介绍作者及背景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注意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深沉真挚的感情。

②学生初读认准字音;再读体会感情。

③用一句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④检查朗读,看学生对课文字、词、句的初步理解。

4.自读课文,理清脉络。

再读首先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给分段并归纳大意。

小组讨论明确。

(有条件的可利用实物投影,让学生直接展示成果。

或者学生讨论明确,教师随之板书。

)5.总结文言知识6.布置作业熟读课文,重点体会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和破骈为散和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

7.揣摩第5自然段中“邪”“也”“乎”“矣”的用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学生集体背诵第5段,然后找出这些虚词进行分析、讨论。

明确:作者悲伤之情无法抑止,又希望“传之非真”,因此在本段连用三个“邪”字,三个“也”字,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

三个“乎”字,表示虽不愿相信而事实俱在的矛盾心情。

后连用五个“矣”字,表明作者在理念上感到丧报书信决非误传之后的不情愿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二、艺术手法的体现提问:__作为一篇优秀的古代散文,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归纳艺术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思考后明确:1.破骈为散,自由多变的形式。

祭十二郎文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祭十二郎文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祭十二郎文优质课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翻译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

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抒情线索,体会作者真挚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和文本分析,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韩愈对侄子十二郎的深切哀悼和悔恨之情,体会亲情的珍贵。

培养学生珍惜身边人,关爱家人的情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理解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紧密结合的写作特点。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痛惜、悔恨、自责相交织的复杂情感。

理解文章“以情动人”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重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亲情是人类最真挚、最深厚的情感之一。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描写亲情的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这篇文章被誉为“祭文中的千古绝唱”,让我们一起走进韩愈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对侄子十二郎的深情厚谊。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2、背景介绍韩愈三岁丧父,由兄嫂抚养长大。

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深厚。

《祭十二郎文》优秀教案

《祭十二郎文》优秀教案

祭十二郎文优秀教案一、教案《祭十二郎文》是一篇由日本作家太宰治所创作的文学作品。

作品通过讲述主人公十二郎文的经历,展现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教学该文旨在通过阅读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祭十二郎文》的故事情节,掌握作品的基本知识;2.分析十二郎文的内心矛盾和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4.引导学生关注人性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的情绪表达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了解基本情节1.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太宰治的其他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阅读理解:在班级中带领学生朗读《祭十二郎文》,并逐段解释文中难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3.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故事情节中的关键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十二郎文的内心挣扎和成长。

4.提取: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并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第二课时:思辨分析1.复习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讨论内容,激发学生对《祭十二郎文》内心矛盾的深入思考。

2.情感体验:请学生选择一个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十二郎文的情感和思绪,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

3.文本解读:带领学生重读故事中的关键段落,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十二郎文的内心矛盾和成长过程。

4.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探讨作品中的哲学思考和价值观。

第三课时:文学鉴赏1.复习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讨论内容,提醒学生关注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

2.文学形式分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中的描写手法和语言运用,进行分析和解读。

3.情感交流: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学生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4.小结:帮助学生作品的文学鉴赏要点,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作品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对《祭十二郎文》的作品分析报告,包括情节分析、人物描写、文学价值等内容。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祭十二郎文》教案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祭十二郎文》教案

《祭十二郎文》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祭十二郎文》中的经典段落,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汇及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解析、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的情感表达,理解韩愈与十二郎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作者面对亲人离世时的悲痛心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视亲情,理解生命的脆弱与珍贵,培养感恩之心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祭十二郎文》中的情感表达,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难点:深入分析文章中的情感层次,理解韩愈的悲痛与自责,以及这些情感是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亲情的小故事,如一个家庭在面临困境时如何相互扶持,共同度过难关。

然后,引出《祭十二郎文》的背景,介绍韩愈与十二郎的关系,以及韩愈在得知十二郎去世后的悲痛心情。

二、初读感知(约15分钟)1.自由朗读:学生自行阅读《祭十二郎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情感基调。

2.字词讲解:教师选取文中几个典型的文言词汇和句式进行讲解,如“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吾实为之,其又何尤?”等,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汇和句式的含义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3.分段朗读:分小组或全班分段朗读,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体会文中情感的起伏。

三、深入解读(约30分钟)1.情感解析o悲痛之情:引导学生分析韩愈在得知十二郎去世后所表现出的悲痛心情,如“吾哭于斯,吾痛于斯,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等句子。

o自责与悔恨:探讨韩愈在文章中流露出的自责与悔恨之情,如“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等语句。

o怀念与追忆:分析韩愈对十二郎生前事迹的怀念与追忆,如“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未始以为忧也”等段落。

《祭十二郎文》公开课教案

《祭十二郎文》公开课教案

《祭十二郎文》教案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积淀文言语感,培养翻译能力。

2.体会文章得感情,把握课文边泣边诉得语言形式,品味叙述中抒情得艺术。

3.继承中国古代文化得优良传统,珍惜生命,关爱亲人。

教学重点:本课主要就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亲情得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抒情得目得。

教学难点:体会虚词在表达感情上得作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得文字都就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得。

韩愈得《祭十二郎文》就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得抒情散文,成了祭文中得“千古绝调”。

大家在读课文时要找出叙述作者亲情得语句,注意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得深挚感情。

导语2人生在世总会经历种种得悲欢离合,“天下没有不散得筵席”,有聚就有散,生离也许就意味着死别。

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自己与亲朋好友,然而,有时生命就是那样得脆弱,不会因为我们得珍视与眷恋而停留。

虽然“死者常已矣”,但给后人留下了无限得思念与感伤。

人生之不幸,往往会成就文学之大幸,这就是文学史上最残酷得事实。

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得这篇文章就就是一篇感人至深得祭文——《祭十二郎文》。

我们以前学过了《出师表》《陈情表》,都就是极优秀得得古典散文。

苏轼在读后不禁说:读《出师》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友。

《古文观止》在评论《祭十二郎文》时也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

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写,字字就是血,字字就是泪。

未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那么,这《祭十二郎文》就是什么文章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二、背景介绍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

她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她得主要贡献就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得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得骈体文;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

高中语文_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文中贯穿始终的悲情。

了解本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2.体会语气助词在表现作者心路历程和情感起伏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结合教师个人经历,讲两件与“生命逝去”相关的事情,自然引入本文。

(二)回顾文言知识通过几个文言实词、虚词的检查,让学生回顾知识重点。

1.衔哀致诚2.辍汝而就3.汝不果来4.不克蒙其泽5.吊汝之孤6.吾实为之,其又何尤7.成家以致汝8.业其家9.长吾女及汝女10.其:其能久存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三)提纲概括,回顾全文由于文章较长,通过一个提纲快速回顾全文。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聚少离多,竟至永别;少殁长存,强夭病全;噩耗袭来,难以置信;未老先衰,愿从汝死;如此还提,忧其成立;病因未明,死期不知;葬汝先兆,惟其所愿;抚孤成立,如此而已。

(四)文本探究,体悟悲悔之情1.跟课文录音读课文前四个自然段,从文字中,大家体会到韩愈怎样的情感?(悲、悔)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读出来?(学生结合句子进行分析)是啊,从文中,我们感受到了韩愈深深的悲情,他悲什么呢?他悲家道中落,悲环海沉浮,悲十二郎早早离世,悲自己未老先衰。

而在这悲中,又凝聚着无限的悲悔之意。

带着这种深渊的悲苦与无限的追悔,请同学们再读2.3.4段。

2.这种悲悔之情在后文也有所体现,请同学们自由浏览后文,结合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全文无一事不悲,无一字不悲。

诚如作者文末所言,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这些朴实的叙事中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悲悔之情。

作者强忍悲痛,在看似平静的叙述背后,低声呜咽,而当这些情感的细流慢慢流淌汇集到他无法承受时便喷涌而出。

文中情感的河流有两处明显的激荡,仿佛巨石投河,是哪里?(5.11自然段)。

分别分析两段,探究为何这两段文字让大家觉得情感抒发得特别强烈。

3. 分析第五自然段中的语气助词。

通过有无语气词的对比朗读,让学生体会语气助词对作者情感抒发所起到的作用。

祭十二郎文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祭十二郎文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祭十二郎文优质课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祭文的文体特点,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学习通过日常琐事表达真挚情感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情感变化。

(2)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作者与十二郎之间深厚的叔侄情谊,体会亲情的珍贵。

(2)培养学生关爱亲人、珍惜身边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句式等。

(2)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悲痛之情以及对生死的思考。

2、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把悲痛之情融于家常琐事之中的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对生命和亲情进行深入思考。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章的情感,理解文意。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亲情的视频或讲述一个感人的亲情故事,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和感受。

(2)提问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自己与亲人之间的难忘经历,从而导入新课《祭十二郎文》。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韩愈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2)说明写作《祭十二郎文》的缘由,为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奠定基础。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标注出文中的生字词和断句。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

4、文言知识讲解(1)结合课文注释,学生自主学习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教师重点讲解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如“就食江南”中的“就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中的“夭”等。

(3)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

5、精读课文,体会情感(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每组负责一段,然后小组讨论该段所表达的情感。

《祭十二郎文》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祭十二郎文》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祭十二郎文》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祭十二郎文》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祭十二郎文》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祭十二郎文》的历史背景、文学特征及文化价值。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文献鉴赏能力和批评技巧。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祭十二郎文》的文学特征及文化价值。

2、难点:教学如何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古代文化。

三、教学方法1、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由教师进行讲解,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2、问题导入法:以问题作为课堂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

3、演示法:通过相关视频、图片等资料进行演示。

四、教学程序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文化是什么?”,让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挖掘由文化带来的思想、道德和美的资源。

2、学习环节a. 文化背景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祭十二郎文》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与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

b. 文学特征通过了解《祭十二郎文》的历史、文学和文化特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文中人物形象、描写手法等方面来分析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

c. 文化价值教师可以通过探讨《祭十二郎文》表现的中国古代人民崇拜英雄烈士、向往美好生活等民族情感和文化价值等方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3、实践环节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祭十二郎文》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组织学生就《祭十二郎文》中的某一段内容展开讨论,挖掘旧时期哪些现象和故事对当代人仍具有启示和影响等。

4、总结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课堂内容。

五、教学资料1、教学文本:《祭十二郎文》2、多媒体资料:图片、视频、PPT等六、教学评估1、考试评测: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的文献鉴赏能力和批评技巧等。

2、课堂评测:通过课堂讨论、问题交流等形式测试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祭十二郎文 优秀教案

祭十二郎文 优秀教案

祭十二郎文优秀教案教案标题:祭十二郎文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祭十二郎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祭祀仪式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豪感,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祭十二郎文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祭祀仪式的了解和想法。

二、文本理解(15分钟)1. 分发《祭十二郎文》的文本,让学生自主阅读。

2. 学生彼此交流并讨论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解读文本中的生词和难点。

三、文化背景介绍(10分钟)1. 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祭十二郎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祭祀仪式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非常重要。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祭十二郎文的意义和价值。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五、写作练习(15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祭十二郎文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短文。

2. 提供写作指导和范例,帮助学生展示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他们的写作成果。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教学资源:1. 《祭十二郎文》的文本材料2. 祭十二郎文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 学生写作练习的指导和范例教学评估:1.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的写作成果和表达能力。

3.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祭祀仪式,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其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祭祀仪式,并进行比较和探讨。

3.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绘画、演讲等方式,展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祭十二郎文(第一课时)教案

祭十二郎文(第一课时)教案

祭十二郎文(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背景《祭十二郎文》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经典之一,源于我国的北方地区,是一种集武术、音乐、文学、漫游、宗教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活动。

这门传统文化不仅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时代感,而且具有现代人们渴望的健康、和谐和美的气质。

本次教案旨在通过介绍“祭十二郎文”的起源、历史、文化内涵等知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欣赏力和文化责任感,促进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1.了解“祭十二郎文”的起源和历史,掌握其基本知识;2.理解“祭十二郎文”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欣赏力;3.能够准确理解并领会祭十二郎文中所蕴含的智慧和道德,体会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提高其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祭十二郎文”“祭十二郎文”是一种中国北方地区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

它是在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三这天,人们通过舞蹈、歌唱、表演等多种形式,来祭祀十二神将,代表了人们对守护城墙、保家卫国的守护神的崇敬和祈福之意。

2. 祭十二郎文的历史“祭十二郎文”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农村,在过去的岁月里,是以农民阶层掌握和传承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化的进程以及人们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它开始向城市和地区的中心化地带扩散,成为了一种全民性的文化活动。

3. 祭十二郎文的文化内涵“祭十二郎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重要音乐、舞蹈、文学等方面的艺术形式。

在“祭十二郎文”这个文化活动中,人们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美学和道德观念在底层文化里透出来的点点滴滴:敬天爱人、顺应自然、勤俭节约、尊重祖先、孝道文化等等。

这些观念和价值对于今日的中国社会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4. 祭十二郎文的教育意义学习和传承祭十二郎文,对于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责任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通过学习和了解这门传统文化,能够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学生还能通过祭十二郎文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感悟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教案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教案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祭十二郎文》的背景和作者。

2. 掌握《祭十二郎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3. 分析《祭十二郎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祭十二郎文》的背景、作者和创作动机。

2. 分析《祭十二郎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分析《祭十二郎文》的主题和寓意。

2. 培养学生对《祭十二郎文》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祭十二郎文》的课文。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新课,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学吗?文学有何作用呢?”等。

然后教师介绍《祭十二郎文》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 理解课文(10分钟)师生共同阅读《祭十二郎文》,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回答一些基本问题,例如:诗歌的内容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这首诗叫做《祭十二郎文》?等等。

Step 3 分析诗歌(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祭十二郎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例如:对比手法、象征手法、意象等等,然后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并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

Step 4 探讨主题(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讨论《祭十二郎文》的主题和寓意,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例如: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作者想要向读者传递什么样的信息?等等。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展示他们的思考结果。

Step 5 文学鉴赏(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例如分析诗歌的艺术形式、韵律以及美感等等。

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并展示他们的鉴赏成果。

Step 6 总结回顾(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强调《祭十二郎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并问学生是否在本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Step 7 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例如写一篇读后感,或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分析等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祭十二郎文》的背景和作者。

祭十二郎文教案解读

祭十二郎文教案解读

祭十二郎文教案解读一、教学目标1.理解《祭十二郎文》的背景和作者情感。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3.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

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部分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

文章的逻辑结构和篇章布局。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祭十二郎文》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柳宗元和十二郎的关系。

提问:你们知道柳宗元吗?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这篇文章的背景是什么?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出生词、难句,尝试理解文章大意。

提问:请简要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

3.讨论分析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每组选取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评价。

4.精讲课文精讲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解释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和篇章布局,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提问: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作者如何通过文章表达自己的情感?5.课堂练习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

6.课堂小结提问:你们认为,《祭十二郎文》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7.课后作业背诵《祭十二郎文》中的重点句子。

写一篇短文,介绍《祭十二郎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读、讨论、精讲、练习等环节,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祭十二郎文》的背景、主题思想和表达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的答案不够准确,需要加强课后辅导。

五、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3.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祭十二郎文》原文及注释。

2.柳宗元生平介绍及文学成就。

3.相关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祭十二郎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掌握了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宇李朝霞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祭文。

作者通过记述一些家常琐事,表达对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融抒情于叙事之中,感人肺腑。

教学时,教师一是应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和自己宦海浮沉的人生感慨,并领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二是应指导学生结合朗读,体会本文边泣边诉的语言特点及语气助词“邪”“也”“乎”“矣”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二、教学设想1.文字、文学、文化这三个维度,是一切文言文教学的共同目标。

本文以情之真、意之切而成“千古绝调”,故教学时宜以“情”为抓手,进行“入情”“悟情”“品情”三部曲。

2.教学中宜采用诵读法。

可先由教师范读,然后引导学生饱含感情地分段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逐段理清文章的思路,揣摩文意。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积累文言词语,积淀文言语感,培养文言文的诵读与翻译能力。

2.体会文章深厚、真挚的感情,体会遣词用字的妙处,学会叙述中抒情的艺术。

3.学会选取生活细节,选用恰当的句式、人称和语气词来表达感情。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知、理解、讨论、鉴赏(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对家人、家庭、家族的强烈的责任感,对社会、人生坚定的使命感、四、教学重点、难点本文篇幅较长,叙事较为纷繁,需要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体会作者悲哀痛切的思想情感。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背景知识介绍,字、词、句梳理)(一)抒情文字导入,渲染情感氛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聚就有散。

人生在世,总会经历种种悲欢离合。

有的时候,生命是那样脆弱,不会因为我们的珍视和眷恋而稍作停留,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思念和伤痛。

人生之不幸,往往会成就文学之大幸,这是文学史上最残酷的事实。

我们以前学过的《出师表》《陈情表》,都是极优秀的抒情散文。

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祭十二郎文》,被称为祭文中的“千古绝调”,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绝。

那么,它是因了什么,而成为“千年绝调”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探讨。

(二)作者、背景简介1.走近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常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

自幼孤苦好学,锐意上进,贞观八年(792)中进士。

元和十二年(817)迁刑部侍郎。

因阻谏唐宪宗奉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2.写作背景。

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而后由兄嫂抚养长大。

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老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

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

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很少与十二郎见面。

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

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凉,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抚养,从前同十二郎一起生活的种种情景都一齐涌上心头:自己的衰病,子孙辈的幼小,这是眼前必须正视的现实。

所有这一切,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作者情不能已,写成此文。

(三)听取诵读,整体感知1.听录音朗读课文,或者教师范读。

明确:文体规范模式祭文一一也称“悼词”,通常是祭奠死者,抒发悼念哀痛之情的一种文辞。

祭文的内容和形式都公式化一一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评价死者的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精神品质。

我们己学过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属典范之作。

作为祭文,因为其内容和形式都容易公式化,所以为后人传诵的不多。

但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却写得情真意切,为后人传诵。

此外,欧阳修的《祭尹师鲁文》、袁枚的<祭妹文》,也很有名。

2.积累,掌握音形义(1)读准加点字的读音闻汝丧(sang)之七日及长(zhang) 不省( xlng)所怙(hu) 兄殁(mo)南方省(xlng)坟墓归取其孥(nu) 丞相薨(hong) 佐戎(r6ng)徐州孰谓汝遽(ju)去吾万乘(sheng)之公相殒(yun)其生窆(bi6n)不临其穴尚飨(xi6ng)(2)掌握重点实词词义衔(含着)哀致(表达)诚辍汝而就(就职上任)汝不果(成为事实、实现)不克(能够)蒙其泽吊(抚慰)之孤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恨)(3)掌握活用词类成家以致汝(使动,使家成,使汝来)业其家(业,名词用如动词,继承……的事业)长吾女及汝女(养育,使……成长,可视为使动)(4)掌握重要虚词词义其:其能久存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表选择的连词)其无知,悲不几时(表假设的连词)乎:助词,表疑问或反问语气,反问语气见“其”的例句)矣:其信然矣(判断语气,语气较重)教师小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音符。

《祭十二郎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

大家在学习时,要注意体会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诚挚而深刻的感情。

(四)布置作业将以上涉及的文言词语,查词典,扩展义项,搜集已经学过的例句。

第二课时(内容梳理,情感探究)(五)朗读课文,体味文章情感。

1.当和自己情同手足的侄子十二郎的死讯传来,韩愈悲恸不已,精神大受打击。

请找出文中表现其精神状况的段落(或语句),思考他当时的反应,并有感情地朗读。

明确: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告汝十二郎之灵:……(段落)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未可以为信也!……其信然矣!……而寿者不可知矣。

(段落)几何不从汝而死也?……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段落)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段落,质疑死期)(六)梳理内容,抓住情感内涵。

2.十二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韩愈的子侄辈那么多,对十二郎,他为什么格外怀念?请根据韩愈在文中的描述,简介十二郎的情况。

提示:边阅读课文,边标记相关语句,并进行初步归纳。

明确:注意以下语句。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承先人者,在孙惟汝,……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天而病者全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汝之子始十岁,(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小结1:用当时的标准来看,韩愈的侄子十二郎,纯正明智,年富力强,且“两世一身”,寄予着韩愈的嫂子和韩愈自己的殷切期望,是韩氏家族晚一辈中理所当然的、比较优秀的接班人。

然而,天意弄人,这么一位“少者”“强者”,却英年早逝,令人扼腕痛惜!白发人送黑发人,本身就是一种悲哀,况且十二郎是韩氏家族下一代中的一位家业继承者!于此,可见韩愈迸发的骤失亲人之悲恸!3.文中,韩愈提及了自己一生中,和侄子十二郎的哪些交往?请用一个含有对比意义的四字成语,总结叔侄二人的交往状况。

提示:文中,涉及韩愈的幼时、青年时、最近以来几个阶段。

明确:注意以下语句:(1)幼年时: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未尝一日相离也:(2)青年时:三“会”,三“别”(3)去年:书信一来一往小结2:为了韩氏家族的复兴,韩愈年少外出,博取功名,于是,情同手足的叔侄,聚少离多。

可是,十二郎的骤然辞世,使叔侄俩阴阳两隔。

韩愈的美好夙愿,竟成空谷回响!纵观叔侄之交,不是生离,就是死别!于此,可见韩愈爆发的追悔莫及之悲,以及人事无常之伤14.韩愈在文中,交代了自己的哪些情况?他是怎样评价自己的身心状况的?提示:可从身世、仕宦经历、容貌变化等方面思考。

注意阅读方法,要边阅读,边标记,边归纳。

明确:注意以下语句:(1)身世:少孤,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零丁孤苦,……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2)仕途经历:吾年卜九,始来京城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是年,吾佐戎徐州,……吾又罢去(3)容貌变化: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落矣,毛血日益衰,……◆韩愈是怎样评价自己的身心状况的?提示:可结合他对自己的侄子十二郎的对比性评价语句来看。

明确:(年)长者、病者、衰者、志气日益微(者)小结3:于此,可见韩愈萌发的浮沉宦海之哀!5.奉文情感卜分复杂,极有深度和内涵。

请总结,作者在悲悼十二郎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情感?明确:骤失亲人之悲,人事无常之伤,追悔莫及之痛,宦海浮沉之哀,……【文本链接:文坛回音】“祭文中,千年绝调。

”(明·茅坤)“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

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

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清.《古文观止》)固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是,本文饱含着的对十二郎、对人生、对仕途的真挚而丰富的情感,却足以跨越时空,时时引发后来者的共鸣16.韩愈在为复兴家族而奋斗过程中,遭遇了十二郎的猝然辞世,从而形成了自己心灵上永远无法弥补的创伤。

从韩愈的屡屡自责和无尽追悔中,对待亲情,我们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明确: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我们活着,就应该好好珍惜亲情,珍爱身边的每一位亲人——父辈,祖辈,晚辈,……物质的追求,永无极限;但是,精神的回馈,点滴足矣!谨以此,和听课的全体同学共勉:满目山河空远念,不如怜取眼前人!(七)赏析写作手法,掌握写作技巧7.面对十二郎之死,韩愈悲恸不已,多次将责任归结到自己身上。

请找出文中表明作者自责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

看看,这表现了什么?明确: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几何不从汝而死也?……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爱之深,责之切!8.十二郎之死,已是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还要反反复复的推究死因、推测死期(第8.9段),甚至对死讯本身,也疑其非真而梦?反复诵读第5段,体会“邪”“乎”“也”“矣”等虚词在传情达意中的作用。

明确:推究死因、推测死期、疑死讯非真而梦,均反映对十二郎忆念之深。

第5段中,写自己惊闻噩耗后由信而疑,又由疑返信的恍惚心态,突出了侄儿之死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五雷轰顶般的剧烈震荡,以及确信死讯后五内俱焚般的巨大悲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