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滨湖区环太湖景观带概念性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公示说明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公示说明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公示说明本规划针对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现状特征和现实问题,在生态保护、资源评价、土地利用、文化体系、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发展目标及各景区景观特色定位,构建了太湖风景名胜区独具特色的空间格局,从风景区保护与发展的角度提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总体发展战略,及各景区在资源保护、景区发展、建设引导等方面的重要对策。

一、规划原则1、保护优先、兼顾发展落实“保护第一”的要求,严格保护太湖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山水人文资源的原真性、江南水乡风貌的独特性,保障太湖水系的生态环境,维护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同时,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兼顾景区及周边区域的发展需求。

2、区域统筹、整体协调高度重视太湖风景名胜区在长三角及区域环境中的重要价值及作用,从区域的角度出发,整体保护环太湖地区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协调太湖风景资源保护利用与太湖流域防洪、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同时充分协调景区与周边城市的空间关系,促进城市与景区的和谐发展。

3、优化资源、突显特色深入研究太湖风景名胜区水体、岛屿、湖湾、岸线、湿地、山体和植被等自然景观风貌特征,梳理和挖掘吴越文化史迹及景区所在地区历史、文化、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人文资源特点,进一步优化资源品质,突出太湖风景名胜区独特的自然山水与吴越文化交融的景观特色,提升景区资源的永续利用价值。

4、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合理把握当地居民的需求和利益,充分结合景区资源特点,探索因地制宜优化生产方式、改善和提高景区人居环境质量的途径,从而更有效地保护景区生态景观环境。

二、性质太湖风景名胜区是以自然山水组合见胜、以吴越文化为内涵特征、以江南水乡田园为景观风貌的,融风景游览、休闲游憩及科学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自然与人文并重的湖泊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三、发展目标以风景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首要前提,强化太湖风景名胜区自然及人文特色,进一步协调景区与城市关系,合理利用风景资源,优化引导景区产业结构,将太湖风景名胜区建设成为生境优越、特色鲜明、城市与景区和谐相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滨湖中轴公园规划方案

滨湖中轴公园规划方案

滨湖中轴公园规划方案滨湖中轴公园是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的一个大型城市公园,规划面积为600公顷。

本文将介绍滨湖中轴公园的规划方案和设计理念。

规划目标滨湖中轴公园的规划目标是打造一座具有国际水平的城市公园,使其成为无锡市的重要文化和旅游景点。

公园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休闲和娱乐方式。

设计理念滨湖中轴公园的设计理念是“自然、文化、健康、现代”。

公园将以生态和环保为出发点,尽量保留原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同时还将融入无锡地域文化特色,以及现代城市公园的设施和服务。

总体规划布局滨湖中轴公园的面积较为庞大,因此规划布局需要考虑整体性和系统性。

公园设计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东部:东部规划以生态保护和观赏为主,建设了生态湿地、自然草地、花园绿地等多种景观。

此外以湖景为特色的人工湖区也在计划之中。

•中部:中部为公园的主体部分,位于滨湖中轴线上。

设计将公园的核心功能放在中部,包括游乐区、文化广场、户外体育健身区等。

•西部:西部是滨湖中轴公园的景观廊道,带有浓厚的人文历史气息。

规划中包括了西汉古镇、修竹山林等景点。

此外,还将设立一些景观节点和游步道供游客参观。

设施建设公园内的设施建设是滨湖中轴公园的重要内容。

公园内将建设一系列设施,包括:•儿童游乐设施:如游戏堆积、吊桥、迷宫、滑梯等。

•文化艺术设施:如音乐喷泉、露天剧场、雕塑广场等。

•健身设施:如人造湖游泳、户外健身器械、游泳池等。

公园内的部分设施还将具有智能化,例如电子地图等,以便市民和游客快速而便捷地获得公园里的信息,百度地图也将对公园的分布情况进行动态标注。

环保建设滨湖中轴公园的环保建设也是公园设计的一大重点。

公园内将建设一些环保设施,如提供免费饮水站、智能垃圾桶等,为市民和游客提供环保服务。

此外,公园的绿化环保也将被加强,为了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设计也将尽可能使用本地优秀植物,平衡生态环境。

总结本文介绍了滨湖中轴公园的规划方案和设计理念。

无锡太湖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

无锡太湖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

无锡太湖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无锡太湖新城是江苏省无锡市的一个新兴区域,位于无锡市东南部,毗邻太湖,总面积约为150平方公里。

该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是无锡市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域。

本篇文章就无锡太湖新城的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首先,无锡太湖新城的总体规划设计应以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为理念。

考虑到太湖的特殊地理位置和重要的生态价值,规划设计应注重保护太湖及其周边生态系统,通过建设绿色生态基础设施,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生态资源。

同时,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其次,无锡太湖新城的总体规划设计应注重优势产业的发展。

无锡太湖新城的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

规划设计应充分挖掘新城的产业潜力,发展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等优势产业,提升区域经济水平。

同时,规划设计还应注重引进外资和创新创业人才,推动新城经济的国际化、现代化发展。

第三,无锡太湖新城的总体规划设计应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考虑到新城的地理条件和发展需求,规划设计应合理安排城市功能区划,将市中心区域作为经济、文化、行政中心,发展高端商业、文化艺术等产业。

同时,要合理规划居住区,提供高品质的住宅环境和配套设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此外,规划设计还应注重公共交通、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通达性。

最后,无锡太湖新城的总体规划设计应注重人文关怀。

作为一个新兴区域,新城的人文环境和社会服务设施尚未完善。

规划设计应注重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建设完善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社会服务设施,提供多元化的生活选择。

此外,还应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形象和品质。

总之,无锡太湖新城的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应以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注重优势产业的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注重人文关怀。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无锡太湖新城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无锡太湖大道绿地中央广场项目规划方案

无锡太湖大道绿地中央广场项目规划方案

2.商业功能部分调整
2011.08.10 总图部分
无锡太湖大道东庭路地块商业中心建筑方案设计 Wuxi,TaiHu road Dongting road side commerce center Architectural Design
方案一总平面图
总平面图 2011.08.10 总图部分
无锡太湖大道东庭路地块商业中心建筑方案设计 Wuxi,TaiHu road Dongting road side commerce center Architectural Design
无锡太湖大道东庭路地块商业中心建筑方案设计
Wuxi,TaiHu road Dongting road side commerce center Architectural Design
无锡太湖大道东庭路地块商业中心建筑方案设计
Wuxi,TaiHu road Dongting road side commerce center Architectural Design
无锡太湖大道东庭路地块商业中心建筑方案设计 Wuxi,TaiHu road Dongting road side commerce center Architectural Design
与景观开放共融的购物体验
大主题 2011.08.10 概念设计
无锡太湖大道东庭路地块商业中心建筑方案设计 Wuxi,TaiHu road Dongting road side commerce center Architectural Design
无锡太湖大道东庭路地块商业中心建筑方案设计 Wuxi,TaiHu road Dongting road side commerce center Architectural Design

滨湖发展目标规划方案

滨湖发展目标规划方案

滨湖发展目标规划方案滨湖地区作为一个以湖泊为特色的城市发展区域,其目标规划应立足于发挥湖泊资源的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滨湖地区的实际情况,可制定如下滨湖发展目标规划方案:第一,加快经济发展。

滨湖地区应以推动经济发展为核心目标,建设现代化工业园区和集聚区,吸引国内外高端产业和技术创新企业落户滨湖,并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向高科技、绿色低碳产业转型。

同时,鼓励发展滨湖旅游产业,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滨湖旅游景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旅游。

第二,提升生态环境。

滨湖地区应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湖泊水源保护和水质治理,推进水域生态修复工程,保护湖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积极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鼓励农民采用环保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减少农业污染,提高农田生产力和产品质量。

第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滨湖地区应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城市交通、水、电、气、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对外交通条件,吸引更多人才和企业落户滨湖。

同时,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功能,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协调。

第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滨湖地区应关注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优化社区服务,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并加大社会保障和扶贫力度,保障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为实现以上目标,滨湖地区应加强政府的领导和协调,形成多部门、多利益主体的合作机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作,共同促进滨湖地区的发展。

同时,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总之,滨湖地区的发展目标规划方案应围绕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以实现滨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无锡市太湖新城生态城指标体系研究论证稿2010-无锡规划院

无锡市太湖新城生态城指标体系研究论证稿2010-无锡规划院

可持续景 观规划
每单元绿色庭院面积 15m2 便捷的公园通路 根据太阳轨迹和交通噪音 设置建筑和街区朝向
300米内公共庭院和公园 ≥35m2 每人 净化雨水和灰水的湿地。 透水铺面 (建筑可再生/可持续能源利用率≥ 80 % 瑞典95% 的电力由非化石燃料生产)
污染物限制: - 10-15 mg/l BOD7 - 0.2-0.5 mg/l 磷 - 10-20 mg/l 氮
战略意义
无锡“四城”建设目标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视察无锡时指出: 生态城
“…把治理太湖和转型发展引向深 入,加快建设生态城、高科技产业 城、旅游及现代服务城、宜居城。”
总理要求无锡建成四城中,生态城是第一个,并重点强调:
高科技产 业城
无锡四城建设目标
宜居城
旅游与现代服务城 突出集约节约 发展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 节水型经济 推广清洁和可再生能源 耕地保护 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的产业 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提升环保意识

城市样本
瑞典哈默比湖生态城 (Hammarby) 中新天津生态城 曹妃甸生态城 《中国低碳生态城发展 战略》
国家标准和 相关规范

无锡要求
无锡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指标 分析情况 无锡市“三城同创”五年行动计划 无锡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无锡市“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 建设规划 无锡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
教育设施可达性
4大战略
4、微气候及空气质量
减缓热岛效应
住区热岛效应
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 达到《绿色 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 一般项的要求
指标体系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完整版)无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完整版)无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无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构筑无锡大旅游发展的新格局,实现无锡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依照《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编制《无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

本规划是无锡市旅游发展的宏观指导性文件,辖区内各旅游区(点)在编制旅游开发和建设规划时,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结合无锡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建设以及旅游业“三大跨越”的目标要求,以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为基础,以培育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城市及挖掘与形成无锡市特色文化为切入点,在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突出太湖山水基础上的休闲度假、吴地文化的挖掘与利用和无锡城市功能旅游化三个重点方向,为无锡旅游业的发展和产业地位的提升创造坚实的基础.第3条规划基本原则1.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原则;2.保护与弘扬以古吴文化、近现代工商文化、吴地民俗文化与音乐艺术(包括地方名人)为主体的地方文化原则;3.以太湖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为重点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提高景观环境质量的度假环境营造原则;4.无锡旅游业的开发重点和时序与城市建设的总体发展阶段有机融合、城市功能与旅游发展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旅游与城市功能一体化原则;5.考虑市场不确定性因素、旅游项目开发与空间布局的弹性原则。

第4条规划重点市域旅游资源整合、旅游发展目标与战略、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旅游产品与项目规划、旅游市场营销与旅游形象塑造、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建设、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等重要内容。

第5条规划依据1.《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2.《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GB/T 18972-2003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1)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7.《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8.“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19.“江苏省旅游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200110.《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2001)11.《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02)12.“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2001)13.“无锡市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2001)第6条规划范围包括无锡市行政辖区内的2市7区,即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新区、滨湖区、锡山区、惠山以及江阴市和宜兴市,总面积4650平方公里。

无锡市滨湖区旅游发展概念规划

无锡市滨湖区旅游发展概念规划

无锡市滨湖区旅游发展概念规划一、区位概况1、自然区位滨湖区位于无锡市区南部,南濒太湖,北至北塘区、南长区,东接苏州,西邻宜兴。

面积631.5平方公里,其中水面364.09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57.7%;山林面积50平方公里,拥有湖岸线82.35多公里。

滨湖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侯,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季。

年平均气温15.5°C,适宜气温10°C-28°C可达220天。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降水量1048.0mm。

滨湖区有人口44.2万人,辖管太湖镇、华庄镇、胡埭镇、马山镇、滨湖镇、河埒街道、荣巷街道、蠡湖街道、蠡园街道等5镇(区),4街道。

区域内同时设有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无锡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无锡蠡园经济开发区、无锡滨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2、经济区位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中最具增长潜力与发展前景的地域之一,它既可依靠国际大都市上海,参与国际竞争,又可辐射苏中、苏北、浙北、皖南广大腹地,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种市场,赢得发展机遇。

滨湖区经济实力日益强劲,经济地位在全国、全省同类城市郊区中名列前茅。

2003年财政收入25.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167亿元,工商二业纳税营销55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6亿元,合同利用外资3.1亿美元。

无锡市滨湖区受惠于上海、苏锡常等经济中心的幅射,宏观经济区位优越。

3、交通区位发达的交通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更是发展旅游业的必要条件,滨湖区的交通主要依托无锡市的便捷交通,无锡沿江、靠港、临湖,具有江、河、湖、海相通,铁、公、水、空配套的比较优越的交通条件。

滨湖区作为无锡市一个重要行政区,也有着优越的交通条件。

无锡境内京杭运河贯穿南北,水运干线沟通成网,沪宁铁路横贯东西,公路干线辐射四周,无锡民航机场开通北京、广东、重庆、山东、福建等空中航线,江、河、湖、海相通,水、陆、空运配套,具有突出的交通优势;沪宁高速公路穿越无锡境内,全国“五纵七横”干道之一的“同三公路”通过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和锡澄高速公路纵贯无锡;连接苏北与浙江的新长铁路,又将与沪宁高速铁路在无锡境内交汇。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一、引言在中国著名的太湖风景名胜区内,西山景区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资源,制定并实施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二、西山景区概况西山景区位于太湖之滨,占地面积约为XXX平方公里。

其地势高低起伏,山峦连绵起伏,植被茂盛,景色优美,因此被誉为“江南明珠”。

此外,西山景区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文物等。

三、总体规划目标1. 保护与修复自然环境:西山景区的总体规划目标之一是保护和修复其丰富的自然环境。

通过合理的生态疏导和植被修复措施,保护植物物种多样性和自然景观的完整性。

2. 丰富旅游服务设施:为了提升西山景区的旅游体验,总体规划将致力于丰富旅游服务设施。

包括完善交通网络建设,改善停车场设施,提供更便利的旅游服务设施。

3. 保护文化遗产:西山景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总体规划将注重保护和恢复古建筑、文物等文化遗产,使其保持原貌并得到更好的展示。

四、总体布局1. 自然保护区:西山景区将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种群。

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和警示系统,确保景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管理和保护。

2. 旅游服务区:在靠近景区入口的地方将建设旅游服务区,提供停车场、接待中心、票务中心、餐饮等旅游服务设施。

并在此区域内设置多个观景平台,使游客能够更好地欣赏到西山景区的美景。

3. 文化遗产保护区:在文化遗产集中区域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区,修缮古建筑,恢复古代文化活动场所,为游客提供更多了解历史文化遗产的机会。

五、环境保护措施1. 水环境保护:加强太湖水质监测和治理,确保太湖水质的清澈和健康。

2. 植被保护:加大对西山景区植被的保护力度,禁止非法采伐和破坏植被,推行植被修复计划,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垃圾处理:设置合理的垃圾分装回收设施,建立垃圾处理中心,确保西山景区的环境卫生。

六、管理机构建立专门的西山景区管理机构,负责景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构建一个卓越的湖滨城市——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简介(无锡市规划局)党的^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市先后编制过三轮城市总体规划。

1980年开始编制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于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

1986年,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于1988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

从1993年开始,对总体规划再次进行修编;1996年5月上报国务院批准。

进入新的世纪,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经济建设面临着发展、提高、创新的新目标和新要求,迫切需要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和依据。

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城市化发展方针,结合区划调整,我市从去年4月开始,开展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编工作。

经专家咨询、纲要论证和公众评议,完成了规划成果。

5月19日,通过了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论证;5月30日,通过了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经过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报省政府、国务院审批。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规划范围,包括市域、城市规划区(市区)和中心城三个层次。

市域为无锡市的行政区范围,含无锡市区、江阴市、宜兴市,面积4650平方千米;城市规划区(市区)包括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滨湖区、锡山区、惠山区和新区,面积1658平方千米;中心城为无锡城市集中连片建设的地区,包括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滨湖区、新区的全部,锡山区的东亭、东北塘、查桥,及惠山区的堰桥、西漳、钱桥、藕塘、长安等8个镇的用地。

规划期限,近期为2001—2005年;远期为2006—2020年;远景为展望2050年,到本世纪中叶。

二、城市规模人口规模,现状(2000年)为159万人;近期(2005年)为170万人;远期(2020 年)为200万人。

用地规模,现状(2000年)为140平方千米;近期(2005年)为156平方千米;远期(2020年)为195平方千米。

无锡太湖新城规划介绍

无锡太湖新城规划介绍

无锡太湖新城规划介绍区位:太湖新城位于无锡城市南部。

五街道(滨湖、雪浪、太湖、华庄、新安)两园区(科教园、太科园)现状:新城范围:北起梁塘河,南至太湖,西邻梅梁湖景区,东至京杭大运河,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为80万,就业岗位约50万。

建设用地规模约95.7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用地约54.3平方公里。

太湖新城是无锡新的城市中心,是一太湖新城是无锡新的城市中心,是一个开放式、生态型的现代化新城。

主个开放式、生态型的现代化新城。

主要功能定位为行政商务中心、科教创要功能定位为行政商务中心、科教创意中心和休闲宜居中心,是无锡行政意中心和休闲宜居中心,是无锡行政办公、金融机构、企业总部、专业服办公、金融机构、企业总部、专业服务的集聚区。

务的集聚区。

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一核”(行政文化及商务金融核心区)、“一带”(环太湖山水风光带)、“两园两区”(太湖国际科技园、科教产业园及核心区两侧的生活区)太湖新城以华谊路和蠡湖大道为界,自东往西分为东区、中心区和西区。

西区中区东区华谊路以东,高浪路以南以太湖国际科技园为载体,重点建设高新技术研发园、大学科技园、软件园、数码设计园、创意研发园。

中区华谊路以西、蠡湖大道以东重点建设太湖新城商务中心、市民中心及各类居住社区。

蠡湖大道以西蠡湖大道以西以山水城旅游度假区、科教以山水城旅游度假区、科教产业园为载体,重点发展创产业园为载体,重点发展创意产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

意产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

WEASTSECTION核心区位于太湖新城中心部位,北至高浪路,南至太湖,东至贡湖大道,西至立信大道,总面积约11平方公里。

核心区集中了市级行政办公、金融商务、文化休闲等公共设施。

中心区“十一五”建设目标基本完成55平方公里内主要干道和重点绿化环境建设,基本完成水系整治和基础设施配套,完成市民中心、会展中心等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完成300万平方米以上农民安置房和300万平方米以上商品房建设,初步形成现代化新城框架和风貌。

无锡太湖新城中央水系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无锡太湖新城中央水系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ln s a e o sr cin f T iu a d c p c n t t o a h Ne T wn e t r f u o w o c ne o Wu i h x l r t n f pa nn i ma e n o t r s e t x,t e e po a i o ln ig s o d o h w o e p c a d e an h o iia n t r l n h ma l f i t e a d c p p a n n o n w twn e t r it g a e h n rt i t e r n l a u a a d u n mp i s n h ln s a e l n ig f e g r n o c n e ne r t t e
A src:Un e h a k ru d o a i ra iain ln ig a d c ntut g e twn n d i n t h x t g bt t a d rte b c go n frpd u b nz t ,pa nn n o srci n w o i o n a dt o te e i i i o sn
无锡 太湖新城 中央 水 系环境 景观规划设计
Te h Wae y tm E vr n n a d c p ln ig n D sg fT iu Ne T wn e tr fW u i tr Sse n i me t L n s a e Pa nn a d e in o ah w o C ne o x o
In s a e c n t cin o n w fwn c ne wi lc I c l rs a d ub n e oo ia c l rs ma e c l rI a d c p o sr t f e u o o e tr t o a u ue n ra c lgc I ut e h t u k ut a u

上层规划解读

上层规划解读

上层规划解读
惠山国家森林公园现有五 大景区,即石门景区、东大池 景区、二茅峰景区、三茅峰景 区、别赏植物景区。也分为三 大节点,文化节点、历史节点、 生态节点。同时别赏植物景区 也是一个历史节点,寄畅园就 建在此处,把基址定在别赏植 物区使得此处景观与寄畅园并 驾齐驱,同时游人在观赏植物 的同时,也能了解人文历史丰 富的园林。Biblioteka 机遇与挑战swot分析:
S:本基址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锡惠风景区的惠山森 林公园XX景区,遗存大量人文历史景观;空气质量优良,环境 质量较高;地区内地形变化较为丰富,构成了良好的格局。 W:本基址属于湿润地区,雨季较长,常有台风,暴风, 连阴雨等自然灾害。且本基址周边存在一些国家级景区,知名 度远远高于本基址景区,对本景区的旅游产生一定的遮蔽作用。 O:本基址年平均气温15.7℃,气候优势得以充分展示 , 是游客较好的旅游选择地。本基址所在的惠山森林公园免费开 放,这成为了本基址景区打开知名度的有利条件。 T:旅游产业面临的激烈竞争。众所周知本基址旁边的寄畅 园是江南四大名元之一,要吸引游客来本基址景区参观,就必 须要打造出有特色的景园。要利用周边环境的特点来烘托本景 区的观赏主题。
上层规划解读
无锡市滨湖区绿地主要分布在 三大区域,如左图所示绿色部分。 左下角区域是古竹路旁的一片 绿地,灵山坐落于此。此处绿地基 本上被太湖包围,交通道路较少, 属郊区,人流量也较市区小。 右下角区域是太湖鼋头渚风景 区,该风景区是5A级景区,且该 区域交通线路多,人流量较大。 正上方区域即基址所在绿地, 交通流线最为广泛,人流量最大, 而本次基址定在此处也主要是因为 作为观赏园,建在人流量大,交通 便利的地方较好。

滨湖新区规划 (2)

滨湖新区规划 (2)

滨湖新区规划
滨湖新区是中国江苏省无锡市的一个新区,位于市区西南部的太湖湖滨地带,总面积约为500平方公里。

滨湖新区规划了现代化生态新城,旨在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滨湖新区的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发展现代产业:滨湖新区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新兴产业,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和项目落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2. 建设生态环境:滨湖新区将保护和修复太湖湖区生态环境,推进绿色产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质水量,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3. 建设智慧城市:滨湖新区将推进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的应用,打造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4. 建设宜居社区:滨湖新区将注重居民生活品质,规划建设配套完善的社区设施,推进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

同时,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5. 加强交通网络建设:滨湖新区将加强交通网络的建设,包括道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设施的扩建和改造,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便利度。

滨湖新区规划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发展高地,为无锡市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30年)》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30年)》

缥缈峰(鹰咀石、龙穴、紫云泉、仙人台、城头石板瀑布、无碍泉、“缥缈晴岚”、“缥缈云场”)、古罗 汉寺*(童子面石雕造像、古紫藤、春秋古城墙遗迹、军坑泉)、水月坞(水月寺遗址*、墨佐君坛、 缥缈峰 水月溪、水月茶、贡茶院、唐宋古蹬道)、包山禅寺*(高定子高斯道墓)、毛公坞(毛公坛、仙坛观、 毛公潭、葛月坡墓、“毛公积雪”)、砥泉、琴台(百墩馆)、宋墓、秉场里遗址。 消夏湾、吴王避暑宫遗址、众安洲、古圻村、龙山泉、石佛寺、越大夫诸稽郢墓、范蠡故居、寒林夕 消夏湾 晖亭、“消夏渔歌”。 明月湾古村、浜嘴明建码头、画眉池、胭脂井、石板桥[明月桥]、石板街、旗杆、千年古香樟、明月 寺、黄氏宗祠(村史馆)、礼和堂(古玩馆)、敦伦堂(民俗馆)、邓氏宗祠(奇石馆)、土地庙(清 风亭)、更楼(寨门)、姜宅、瞻乐堂、汉三房、裕耕堂[揄耕堂]、瞻瑞堂、瞻禄堂、礼耕堂、凝德 明月湾 堂、秦家祠堂、仁德堂、薛家厅、石公山(岿云洞*、夕光洞、云梯、隐身岩、一线天、明月坡、落照 台、御墨亭、来鹤亭、断山亭、印月廊、览曦亭、樟坞里方亭、移影桥、漱石居、翠屏轩、烟雨山房、 浮玉北堂、“石公秋月”、“日月双照”、摩崖题刻、俞家渡遗址)。 林屋洞、林屋山摩崖石刻、梅园(鸡笼梅雪)、古樟园、灵佑观* [神景观]、无碍庵[无碍精舍]、道隐 林屋洞 园、“齐物观”石景、“林屋晚烟”。 西山景区 东村古村、栖贤巷门、敬修堂、东园公祠、萃秀堂、徐家祠堂、锦绣堂、学圃堂、凝翠堂、绍衣堂、 东村古村 敦和堂、维善堂、孝友堂、法华寺、芳柱堂、慎思堂、瑞木堂、仁余堂、延圣堂、留耕堂、仁德堂、 郎润堂、阚泽墓、永泰桥、四百龄香樟群、银杏群、生肖石、金铎岭(金铎松篁)。 甪里古村、甪里明建码头、禹王庙(梨云亭、大禹像、禹王殿、财神殿、天妃宫)、太平军土城遗址、 甪里古村 甪里庵、甪头寨、甪角咀(甪角风涛)、郑泾港、“甪里梨云”。 东西蔡古村、春熙堂花园(五百龄白皮松)、芥舟园、爱日堂花园、秦仪墓、畲庆堂、明清古街、微 东西蔡古村 云小筑(六百龄罗汉松)。 涵村古村 涵村古村、涵村明代店铺、涵村坞。 植里古村、大圣堂、秀之堂、金氏宗祠、罗氏宗祠、仁寿堂、植里三古(古道、古桥[永丰桥]、古樟)、 植里古村 东湾古柏。 后埠古村 堂里古村 后埠古村、双井亭[后埠井亭]、费孝子祠、承志堂、燕贻堂、介福堂、蒋氏里门、玄阳洞(玄阳稻浪)。 堂里古村、仁本堂、沁远堂、容德堂、遂志堂、树德堂、崇德堂、礼本堂、乐耕堂、石码头遗址。 横山(盘龙寺遗址、醉酣亭、游龙泉、游龙潭、游龙池、游龙井、千年古柏、“横山旭日”)、阴山(舞 横山群岛 峰寺、东岳庙、庆馀堂、石碑、古香樟)、叶山、绍山、大干山、小干山。 甪直古镇、保圣寺(天王殿、罗汉塑像、经幢、古钟)、陆龟蒙遗迹、叶圣陶纪念馆[叶圣陶执教旧址]、 海藏梅花墅(荷池、假山、亭廊、出土文物陈列室)、万盛米行、王韬纪念馆、沈柏寒旧宅、沈宽夫 甪直景区 甪直古镇 老宅、沈家祠堂、赵宅、沈宅、萧氏旧宅、眠牛泾浜、环玉桥、和丰桥[中美桥]、新桥、环璧桥、金 安桥、广济桥、凤凰桥[玉湾桥]、太平桥[红木桥]、交会桥、东美桥、三元桥、万安桥、众安桥、南

无锡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建设太湖湾科技创新带

无锡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建设太湖湾科技创新带

无锡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建设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以建设太湖湾科技创新带为“头号工程”,立足产业发展需要和人民生命健康需求,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名城,成为沿沪宁(G42)产业创新带的重要极点。

建设太湖湾科技创新带以建设国家级新区和新发展理念实践示范区为目标,以生态湖湾为纽带、科技创新为支撑、科产城人融合为动力,加快集聚海内外高端创新人才、创新企业、创新平台,构建优化湖湾发展生态系统和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到2025年,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以上,区域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

高起点规划建设。

按照“开放包容、产业高端、人才富集、创新引领、生态优先、制度改革”原则,落实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建设计划,主动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进程,抢占关键核心技术和先导产业制高点,以一体化的思路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畅通交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打造新型生态科创城市典范。

探索构建环太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建设拥湖生态标杆区。

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生态有机融合,建设科产城人融合示范区。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一批前瞻性产业创新项目和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完善以人才价值为驱动的发展环境,打造苏南产教融合引领区和人才集聚核心区,建设科教智力集聚地。

建立完善企业互联融通、产业跨界融合、园区生态赋能的新经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打造创业创新首选地。

高强度要素集聚。

统筹全市各类专项资金基金,设立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基金,引导推动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高端人才等创新资源在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布局。

环太湖规划情况介绍

环太湖规划情况介绍
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无锡指导!
无锡建设现代化滨水花园城市的规划介绍与思考 1
汇报框架
一、环湖地区基本概况 二、分板块规划情况 三、各类专项规划
无锡建设现代化滨水花园城市的规划介绍与思考 2
一、背景概况
无锡现辖 7区2市(江阴市、宜兴市 ), 是坐拥太湖的最佳城市,位于太湖北侧, 拥有最佳的太湖山水组合,也是全国 10 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
结构图
无锡万达文化旅游城是总投 资达360亿元的文化旅游项目,
是目前江苏投资规模最大的文 旅项目。
文化旅游城项目位于滨湖
区蠡湖大道,具区路一线,占 地214公顷,规划有文化项目、
旅游项目、商业项目、酒店区 四大内容。
项目预计2016年建成运行, 建成后可同时容纳5万名游客, 日最大接待量10万人次,年接 待游客人数超过2000万人次。
1、规划编制
无锡环太湖地区有 蠡湖景区、梅梁湖 景区、马山景区三 大景区。 《太湖风景名胜区 总体规划》修编在 2007年由省住建厅 委托江苏省城市规 划研究院进行编制 ,该规划经省政府 审查同意后,将报 国务院审批。 目前 已经经过专家论证 和批前公示。
6
(一)太湖风景名胜区
十八湾
马山
滨湖区
太科园
2020/3/13
16
(三)蠡湖新城
新城和重点板块规划
打造蠡湖休闲中心RBD
?2001年,由市规划局牵头委托国际著 名景观设计单位美国易道公司编制完 成蠡湖地区概念规划。 2010年 som 蠡湖新城城市设计 ?2013年 蠡湖湾策划 2014年 atkl 城市设计
第17页17
总体功能定位:一个由沿湖开放公园、 湖滨居住区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组成 的国内外著名观光旅游胜地。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江苏省环太湖风景路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江苏省环太湖风景路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江苏省环太湖风景路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21•【字号】苏政办发[2011]172号•【施行日期】2011.12.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江苏省环太湖风景路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172号)无锡、常州、苏州市及宜兴、吴江市人民政府,省各有关部门:为优化环太湖地区生态环境,促进环太湖风景和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和浙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共同组织编制了《环太湖风景路规划》,其中《江苏省环太湖风景路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

为做好《规划》贯彻实施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贯彻实施《规划》的重要性。

环太湖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

苏浙两省共同编制环太湖风景路规划,推动建设联通太湖沿岸地区并具有一定纵深的风景路系统,有利于更好地开发利用环太湖生态景观资源,提升环太湖人居环境质量,打造环太湖世界级旅游品牌,对引导和支撑环太湖地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本着积极主动的态度,采取扎实有力的措施,把贯彻实施《规划》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二、及时组织编制本地区详细规划。

各有关市、县(市)人民政府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总体布局、建设标准和控制要求等,抓紧组织编制本地区沿太湖风景路具体规划,确保2012年2月底前完成规划编制、3月份启动风景路建设。

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就风景路的具体线位、建设形式、序时进度、绿化缓冲区控制范围、游憩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与相邻地区充分沟通协商,必要时可提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协调。

规划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审核后,由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规划编制工作经费由市、县(市)财政承担。

无锡市建设局关于滨湖区在胡埭镇建造“富安二期”征地拆迁安置房计划的批复

无锡市建设局关于滨湖区在胡埭镇建造“富安二期”征地拆迁安置房计划的批复

无锡市建设局关于滨湖区在胡埭镇建造“富安二期”
征地拆迁安置房计划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无锡市建设局
•【公布日期】2008.04.14
•【字号】锡建开[2008]21号
•【施行日期】2008.04.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
正文
无锡市建设局关于滨湖区在胡埭镇建造“富安二期”征地拆
迁安置房计划的批复
(锡建开〔2008〕21号)
滨湖区人民政府:
你区锡滨政呈[2008]18号文悉。

为解决市重点工程环太湖十八湾(闾江口)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及胡埭工业园西拓项目拆迁安置的需要,同意你区在胡埭镇环镇北路以南、胡埭路以西地块建造“富安二期”征地拆迁安置房20.0万平方米(具体位置以规划定点为准)。

希你区凭本批复到市发改委办理项目立项手续,涉及农用地的抓紧办理土地征用等相关手续。

该地块安置房住宅户型面积原则上控制在90平方米以下,并严格执行国家住宅建设有关规定。

同时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区征地拆迁安置房建设与管理的意见》(锡政发[2007]83号)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区征地拆迁安置房建设相关手续的意见》(锡政办发[2007]178号)有关规定,确定项目法人,落实建设资金,抓紧办理前期手续,加快启动项目建设。

无锡市建设局二○○八年四月十四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市滨湖区环太湖景观带概念性规划
及某地段详细设计任务书
项目位置:项目位于无锡市滨湖区太湖新城西区,中心区沿太湖岸线;
项目规模:西起滨湖区红沙湾,东至前甲里。

岸线长度达5.1公里左右,宽度为100—300左右,面积约124.9公顷。

基地位置图
周边环境图
周边环境:目前周边已有无锡十八弯景观带,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无锡新区太湖岸线,基地所处的环太湖景观带的打造是构建鲜明的城市景观形象、完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并满足广大市民游憩需求的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部分。

类似景观位置图
场地内现状:目前已建太湖大堤作为主要的车行环湖路,防浪墙高度可满足50年一遇洪水。

现有一部分山体、贯通的水系、滩涂、以及标志物,规划中需要考虑相关元素间的关系。

但场地内水系与太湖并未直接联系,主要通过水闸进行控制以防止污水排入太湖。

十二周图纸要求:要求结合城市用地现状查阅相关资料根据基地所处位置完成前期分析图。

包括:无锡市区位图及资源图、无锡市气候、降雨量、水文分析图(包括近几年太湖的水文资料)
基地区位分析图,基地水文分析图,基地周边环境分析(周边交通分析、
用地情况分析、类似景观分析等)、场地内现状分析(交通、资源分析等)场地的SWOT分析,基地在环太湖景观带中的作用及意义分析等,最终根据分析确定场地的具体利用方式、客源市场及定位,并进行设计初步构思
土地利用现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